[其他资格考试]2010二级建筑师-场地与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与详图_第1页
[其他资格考试]2010二级建筑师-场地与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与详图_第2页
[其他资格考试]2010二级建筑师-场地与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与详图_第3页
[其他资格考试]2010二级建筑师-场地与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与详图_第4页
[其他资格考试]2010二级建筑师-场地与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与详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国资格考试网():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音频、讲义网校免费提供,免费咨询:01082599345/435第五节 场地地理特征场地边界由规划部门根据地形图上标明的坐标确定,而地形图同时也直观地反映出场地的地形和地貌特征。因此,对于与场地边界及其地形地貌密切相关的几个元素如地形图、坐标、高程、等高线等,必须有清晰的概念。一、地形图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面上的地形(如平原、丘陵等)和地物(如建筑、道路等)通过现场测量并结合其他辅助技术手段绘制而成的。地形图的比例尺,是图上一段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的一段实际长度的比值。区域性地形图常用l500

2、0110000比例尺,总图常用l500l1000比例尺。在进行场地选择和场地设计时,可以使用15000比例尺的区域地形图或l50011000比例尺的场址地形图。地形图上用以表示地面上的地形和地物的特定符号也叫图例。地形图的主要图例有地物符号、地形符号和注记符号三大类,不能相互混淆。二、方向与坐标地形图的方向通常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地形图上任意一点的定位,是以坐标网的方式进行的。坐标网又分为基本控制大地坐标网和独立坐标网。坐标网一般以纵轴为X轴,表示南北方向的坐标,其值大的一端表示北方,坐标网以横轴为Y轴,表示东西方向的坐标,其值大的一端表示东方。三、高程地形图是用高程(或标高)和等高线来

3、表示地势起伏的。所谓高程,就是以大地水准面(如青岛平均海平面)做零点起算到地面上一点的铅锤距离,也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采用来测量点与任意假定水准面起算的高程,叫相对高程。我国目前采用的是:“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他是以青岛验潮站自19531977年长期观测记录黄海海水面的高低变化,取其平均值确定为大地水准面的位置(其高程为零),并以此为基准测算全国各地的高程,故将与此相对应的高程系统称为黄海高程系(也称绝对标高),而将与相对高程相对应的高程系统称为假定高程系。四、等高线等高线是把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点在图上连接起来而画成的线,即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等,一般情况下,等高线应是一条闭合曲线。

4、利用等高线可以把地面加以图形化描述,在建筑或景观规划中,以等高线为底图进行规划设计是一种常用的手段。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叫等高线间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称为等高距。在同一张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而等高线间距是随着地形变化而变化的,且等高线间距与地面坡度成反比。地形图上采用多大的等高距一般取决于地形坡度和图纸比例,一般比例越大或地形起伏越小采用等高距越小,反之则采用较大等高距。一般l500、11000地形图上常用lm的等高距。 五、用等高线表示的几种典型地形地球表面的起伏相差很大通常将其分为平原和高地两大类。凡地面起伏不大,大多数 坡度在20以内的地区称为平原(或平地)。高地又分为丘

5、陵、山地和高山地。其地面坡度多数在20一60之间的地区称为丘陵地;其地面坡度多数在60一150之间的地区称为陡坡地(或山地);其地面坡度大多数大于250称为高山地。(一)山头与洼地山头与洼地的等高线皆是一组闭合曲线;在地形图上区分山头或洼地的准则是:凡内圈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大于外围者为山头,小于外圈者为洼地。如果等高线上没有高程注记,则常用示坡线表示。示坡线就是一条垂直与等高线而指向下坡滑方向的细短线。(二)山脊与山谷山脊是顺着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山脊上相邻的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山脊线。山脊的等高线表现为组凸向低处的曲线。山谷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洼地。贯穿山谷量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山谷等高线表 现

6、为一组凸向高处的曲线。山脊附近的雨水必然以山脊线为分界线,分别流向山脊的两侧。因此,山脊线又称为分水线。而在山谷中,雨水必然由两例山坡流向山谷底,集中到山谷线而向下流。因此,山谷线又称集水线。(三)鞍部鞍部是两个山顶之间呈鞍形的部位,鞍部往往是山区道路通过的地方,也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汇合的地方,鞍部等高线的特点是在一大的闭合曲线内套有两个小的闭合曲线。(四)其他几种地形其他几种地形:挡土墙、峭壁、土坎、填控边坡。例:关于等高线的说法,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 A.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标高都相同 B.在同一张地形图上,等高线间距是相同的C.在同一张地形图上,等高线间距与地面坡度成反比D

7、.等高线可表示各种地貌提示:在同一张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等高距)是相同的,而等高线间距随 着地形变化而变化,由于一张地形图上的等高距相等,故等高线间距与地面坡度成反比, 即等高线间距越小,坡度越陡;反之等高线间距越大,则地面坡度越缓。山坡地分全阳坡、半阳坡及背阳坡(见下图),半阳坡是指( )。A西北、东北B东、西C西南、东南D南、北提示:南、东南及西南为全阳坡;北、东北及西北为背阳坡;东、西为半阳坡。六、气象1建筑气候区划为区分我国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建筑物影响的差异性,明确各气候区的建筑基本,提供建筑其气候参数,从总体上做到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防止气候对建筑的不利影响,有关部门制定了中

8、国建筑气候区划标准。建筑气候的区划系统分为一级区和二级区两级,一级区分7个区,二级区分20个区。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不同分区对建筑的要求应符合下表所示。分区名称热工分区名称气候主要指标建筑基本要求IIAIBICID严寒地区1月平均气温100,7月平均气温250,7月平均相对湿度501.建筑物必须满足冬季保温、防寒、防冻等要求;2.IA、IB区应防止冻土、积雪对建筑的危害;3.IA、IB、IC区的西部,建筑物应防冰雹、防风沙。IIIIAIIB寒冷地区1月平均气温100,7月平均气温18281建筑物应满足冬季保温、防寒、防冻等要求,夏季部分地区应兼顾防热;2.A区建筑物应防热、防潮、防暴风雨,沿

9、海地带应防盐雾侵蚀IIIIIIAIIIBIIIC夏热冬冷地区1月平均气温0l0, 7月平均气温25300C1建筑物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遮阳、通风降温要求,冬季应兼顾防寒; 2建筑物应防雨、防潮、防洪、防雷电,IIIA区应防台风、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IVIVAIVB夏热冬暖地区1月平均气温>10, 7月平均气温25291建筑物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遮阳、通风、防雨要求;2建筑物应防暴雨、防潮、防洪、防雷电; IVA区应防台风、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VVAVB温和地区7月平均气温18250C, 1月平均气温0131建筑物应满足防雨和通风要求; 2VA区建筑物应注意防寒,VB区应特别注意防雷电VIVIAV

10、IB严寒地区7月平均气温<180C, 1月平均气温0-220C1热工应符合严寒和寒冷地区相关要求;2.A、B应防冻土对建筑物地基及地下管道的影响,井应特别注意防风沙;3. C区的东部,建筑物应防雷电VIC寒冷地区VIIVIIAVIIBVIIC严寒地区7月平均气温18, 1月平均气温一520,7月平均相对湿度<501热工应符合严寒和寒冷地区相关要求;2除VIID区外,应防冻土对建筑物地基及地下管道的危害;3.VIIB区建筑物应特别注意积雪的危害;4.C区建筑物应特别注意防风沙,夏季兼顾防热;5VIID区建筑物应注窟夏季防热,吐鲁番盆地应特别注意隔热、降温VIID寒冷地区在一级区划中,

11、各个区均对建筑设计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有所了解。其中比较重要的 如下:(1) I建筑气候区(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等) : 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可不考虑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使建筑物满足冬季日照和防御寒风的要求;建筑 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合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虑气温 年差较大及大风的不利影响;屋面构造应考虑积雪及冻融危害;施工应考虑冬季漫长严寒的 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2) II建筑气候区(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 : 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

12、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应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部分地区应兼顾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满足冬季日照并防御寒风的要求,主要房间宜 避西晒;应注意防暴雨;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且兼顾夏季通风和 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较差大、多大风的不利影响;建筑物宜有防 冰雹和防雷措施;施工应考虑冬季寒冷期较长和夏季多暴雨的特点。 (3)III建筑气候区(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武汉、南昌、福州、长沙、成都、重 庆等) :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通风降温要求,冬季应适当兼顾防寒。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

13、构造处理应有利于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物应避西晒,并 满足防雨、防潮、防洪、防雷击要求;夏季施工应有防高温和防雨的措施。3)IIIA区建筑物尚应注意防热带风暴和台风、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 4)IIIB区北部建筑物的屋面尚应预防冬季积雪危害。(4) IV建筑气候区(广州、香港、南宁、汉口等) : 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该区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通风、防雨要求,冬季可不考虑防寒、 保温。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宜开敞通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建筑物应避免 西晒,宜设遮阳;应注意防暴雨、防洪、防潮、防雷击;夏季施工应有防高温和暴雨的 措施。3) IVA区建筑物尚应注意防热

14、带风暴和台风、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4) IVB区内云南的河谷地区建筑物尚应注意屋面及墙身抗裂。(5) V建筑气候区(贵阳、昆明) :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物应满足湿季防雨和通风要求,可不考虑防热。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宜使湿季有较好自然通风,主要房间应有良好朝 向;建筑物应注意防潮、防雷击;施工应有防雨的措施。3) V A区建筑尚应注意防寒。4)VB区建筑物应特别注意防雷。(6) VI建筑气候区(拉萨、西宁) :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应充分满足防寒、保温、防冻的要求,夏天不需考虑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注意防寒风与风沙;建

15、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 积,加强密闭性,充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注意大风的不利作用,地基及地 下管道应考虑冻土的影响;施工应注意冬季严寒的特点。3) VIC区和VIB区尚应注意冻土对建筑物地基及地下管道的影响,并应特别注意防 风沙。4) VIC区东部建筑物尚应注意防雷击。(7) VII建筑气候区(银川、乌鲁木齐) :该区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防寒、保温、防冻要求,夏季部分地区应兼顾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以防寒风与风沙,争取冬季日照为主;建筑物 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密闭性,充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房屋外围护结构宜厚 重;结构上应考

16、虑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大以及大风等的不利作用;施工应注意冬季低 温、干燥多风沙以及温差大的特点。3)除VIID区处,尚应注意冻土对建筑物的地基及地下管道的危害。4) VIIB区建筑物尚应特别注意预防积雪的危害。5) VIIC区建筑物尚应特别注意防风沙,夏季兼顾防热。6) VIID区建筑物尚应注意夏季防热要求,吐鲁番盆地应特别注意隔热、降温。2风象由风向、风速、风级组成。(一)风向风向表示风吹来方向。其中又包含以下几个内容:(1)风向频率:某月、季、年、数年某一方向来风次数占同期观测风向发生总次数的百分比,即称该方位的风向频率。(2)风向玫瑰图:将各方位风向频率按比例绘制在方向坐标图上,形成封闭

17、折线图形,即为风向(频率)玫瑰图。以风向分8、16、32个方位。又有夏、冬和全年不同风频图形表示。玫瑰图上所表示的风的吹向,是自外吹向中心。中心圈内的数值为全年的静风频率,玫瑰图中每圆圈的间隔为频率5。图中夏季系指6、7、8三个月风速平均值,冬季系指12、1、2三个月风速平均值,全年系历年年风速平均值。(二)风速以米秒为单位,各方位平均风速绘制方向坐标图上,形成封闭折线平均风速图。(三)风级根据风速确定相应的级别风级风名相当风速(m/s)地面上物体的象征0无 风0O2炊烟直上,树叶不动l软 风O315风信不动,烟能表示风向2轻 风1633脸感觉有微风,树叶微响,风信开始转动3微 风3454树叶

18、及微枝播动不息,旌旗飘展4和 风5579地面尘土及纸片飞扬,树的小柱摇动5清 风8OlO7小树枝摇动,水面起波6强 风108138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作响,举伞困难7疾 风139171大树动摇,迎风步行感到阻力8大 风172207可折断树枝,迎风步行感到阻力很大9烈 风208244屋瓦吹落,稍有破坏10狂 风245284株木连根拔起或摧毁建筑物,陆上少见1l暴 风285326有严重破坏力,陆上很少见12飓 风326以上摧毁力极大,陆上极少见(四)污染系数污染源的下风向受害程度。即用较大风向频率与该平均风速之比称该风向的污染系数: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为避免污染源对其他设施的危害,应将污染源

19、布置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五)局地风地形、地物错综复杂引起的风向、风速改变,形成局地风,如水陆风、山谷风、顺坡风、越山风、林源风、街巷风等,往往对一个局部地区的风向、风速起主要作用。因此局部风效应与地区风向玫瑰图可能不会完全一样。3其他气象条件(一)气温通常指高出地面12520m高处百叶窗内测得的空气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不同地区、不同海拔、不同季节、不同时刻气温都不相同。地表气温主要取决于纬度的变化。一般而言,纬度每增加一度,冬季的气温平均会降低1. 5。场地设计一般需取得的气温资料有:常年绝对最高气温和绝对最低气温、以及历年最热月、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等;这对建筑的选址、布局、热工设计、绿

20、化、施工等都有很大影响。(二)降水降水量是指落在地面的雨、雪和冰雹等水质物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等损耗而聚积在水平面上的厚度,单位:mm。一般统计年平均降水量、降水集中月份(雨期时间)、最高降水日、暴雨强度及其持续时间、积雪最大厚度;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等;这是建筑的选址、布局、形式、排水、防洪、结构设计、施工及场地绿化等的重要依据。建筑气候一级区区划的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年降水量见表46、表47所列:表46月平均气温七月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平均气温相对湿度25的天数5的天数(mm)I区 12550145天200800区-lO01828<80天90145天区O10253040llO天O90天区&

21、gt;10252910020天V区O131825O90天区O20<18'C90285天区-20518<120天10180天雨量分级表表47降雨等级 现 象 描 述降雨量(mm)一天内总量 半天内总量小雨能使地面潮湿,但不泥泞1一10O25中雨降到屋顶上有渐沥声,凹地积水lO一255115大降雨如倾盆,落地四溅,平地积水255015130暴降雨比大雨还猛能造成山洪暴发5010030170大暴降雨比暴雨还大,或时间长,造成洪涝灾害lOO200701140特大暴 降雨比大暴雨还大,能造成洪涝灾害>200>14O除此之外,湿度、气压、雷击、积雪和雾、冻土深度等气候条件,

22、也对场地选择和设计有一定影响,需要予以注意。例:风象由(ABE)组成。A.风向B.风速C.风力D.风频E.风级下列有关“污染系数”、“风速”和“风向频率”等的叙述中,哪项是错的( )。AB一般应将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或装置,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当主导风向明显时)C一般应将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或装置,布置在最大风速侧(当主导风向不明显时)D一般应将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或装置,布置在污染系数最大方位侧(当风向频率较明显时)提示:下风部分受污染程度与该方向的风频大小成正比,与风速大小成反比。风对场地的布置有多方面的影响,以下叙述何者正确? ( ) A.总体布置中,应合理选择建筑体形和朝向,

23、不一定采用自然通风 B.在山地背风面可合理布置住宅等建筑C.锅炉房等有污染的建筑,应布置在居住建筑的上风向 D.高层建筑的布局不必避免形成高压风带和风口提示:山地背风面,可挡某方向强风。产生小气候时,如合理布置住宅有良好通风。七、日照在建筑设计中,日照的概念是每天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日照率和太阳辐射强度有关,它是进行建筑工程热工设计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虽无统一的日照标准,但日照因地球纬度不同存在差异,故不同地区均应制定相应的日照标准,并由此而确定建筑的间距、朝向和通风等规定。一、日照标准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中,对日照的规定是:1。每套住宅至少有一个空间获得日照,该日照标准应

24、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的规定,2,宿舍半数以上的居室,应能获得同住宅居住空间相等的日照标准;3,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3h的日照标准;4,老年人住宅,残疾人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医院、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中小学半数以上的教室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2h的日照标准。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表27建筑气候区划I、II、III、VII气候区IV气候区V、VI气候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日照标准日大寒日冬至日日照时数(h)231有效日照时间带(h)(当地真太阳时)816915计算起点日照时间底层窗台面二、日照间距系数即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

25、屋间距与遮挡房屋高的比值。日照间距 D(HH1)/tanh式中:h太阳高度角H前栋房屋北檐口至地面的高度;H1后栋房屋底层窗台至地面的高度。日照间距系数D/H三、日照间距折减系数日照间距在不同方向上可以有折减,其折减系数如表所示方位00150150300300450450600>600折减系数1.0L0.9L0.8L0.9L0.95L四、日照百分率(1)日照时数:指地面上实际受到日光照射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表示,可以日、月或年为测量期限。一般与当地纬度、气候条件有关。(2)日照百分率:指某一段时间(一年或一日)内,实际日照时数占太阳的可照时数的百分比。可照时数是从日出到日落,太阳可照射到

26、地面的时间(小时)。例:1.日照间距120方向上折减系数为(A)A.1.0L B.0.90L C.0.80LD.0.70L2.试问下列房间的日照标准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A )A.住宅应至少有一个居室能获得冬至日满窗不少于3h的日照B.宿舍每层至少有半数以上的居室能获得冬至日满窗不少于1h的日照C.老年人公寓的主要居室应能获得冬至日满窗不少于2h的日照D.医院至少有半数以上的病房应能获得冬至日满窗不少于2h的日照住宅应每户至少有一个居室能获得冬至日满窗不少于1h的日照,而非3h.八、地质一、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系保证地基强度和稳定的条件下,建筑物不产生过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

27、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应考虑下列因素:(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直接影响承载力的高低。(二)地基土的堆积年代及其成因堆积年代愈久,般承载力也愈高,冲洪积成因土的承载力一般比坡积土要大。(三)地下水地下水上升时,土的天然重度变为有效重度,承载力也相应减小。另外,地下水大幅度升降会影响地基变形,湿陷性黄土遇水湿陷,膨胀土遇水膨胀、失水收缩,对承载力都有影响。(四)建筑物性质 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体形、整体刚度、重要性以及使用要求不同,对容许沉降的要求也不同,因而对承载力的选取也应有所不同。(五)建筑物基础基础尺寸及埋深对承载力也有影响。(六) 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一般而言,建筑物

28、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如下:一层建筑:60一100kPa;二、三层建筑:100120kPa;四、五层建筑:120kPa。当地基承载力小于l00kPa时,应注意地基的变形问题。二、地震(一)震级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国际上通用的是里氏震级,共分为10个等级见表4-10所列。震级<2245778>8分类微震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强烈地震或大地震特大地震(二)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房屋建筑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分为12度:(1)基本烈度:某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最大烈度;(2)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抗震设防

29、烈度。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抗震设防烈度。(三)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分类是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做的设防类别划分。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届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四)考虑抗震的场地分类(1)对建筑物抗震有利的地段,一般是属于I类场地土或开阔平坦、坚实均匀的类场地土等地段。(2

30、)对建筑物抗震不利的地段,一般是属于类场地土、条状突出的山脊、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其中包括胶结不良的第三系沉积)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地基持力层在平面分布上软硬不均(如古河道、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及半填半挖地基等)、非发震断裂与发震断裂带交会的附近等地段。(3)对建筑物抗震危险的地段,一般是发震断裂带及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山崩、地陷等地段。场地土的分类表210分类场地土质I类稳定岩石II类除I、III类场地土外的一般稳定土III类饱和松砂、软塑至流塑的轻亚黏土、淤泥和淤泥质土、冲填土以及其他松软的人工填土等。3不良地质现象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影响较大的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冲沟、崩塌、滑

31、坡、断层、岩溶、人工采空区等,在设计时应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一)冲沟冲沟是土地表面较松软的岩层被地面水冲刷形成的凹沟。稳定的冲沟对建设用地影响不大,只要采取一些措施就可用来建筑或绿化。发展的冲沟会继续分割建设用地、引起水土流失、损坏建筑物和道路等工程,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其继续发展。防治的措施应包括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个方面。前者指植树、植草皮、封山育林等工作;后者为在斜坡上作鱼鳞坑、梯田、开辟排水渠道或填土以及修筑沟底工程等。(二)崩塌陡坡或悬崖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向下崩落并顺山坡猛烈地翻滚跳跃、撞击破碎,最后堆于坡脚的现象,称为崩塌。大规模的崩塌叫做山崩,而单个或几个大岩块的崩落称为

32、坠石。此外,根据崩塌物质的不同,又可分为岩崩和土崩。堆于坡脚的崩落物称为崩积物。崩塌或坠落发生前,将要崩落或坠落的岩体称为危岩。 崩塌的危害很大,常造成建筑物破坏甚至道路被毁、河流堵塞等。对于存在大型山体崩塌隐患的场地,应尽量避免选为建设用地。而对于可能出现小型崩塌的地带,则应采取防治措施。(三)滑坡斜坡上的岩层或土体在自然或人为的因素影响下失去稳定,沿贯通的破坏面(或带)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它往往是缓慢、长期、间歇性地向下滑动,但也有一些滑坡表现为急剧的运动。滑坡多发生在山地、丘陵地区的斜坡以及河岸、路堤或基坑等地带。滑动面大小不等,小则几十平方米,大则几平方千米。滑坡对工程建设的危害

33、很大,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四)断层断层是岩层受力超过岩石本身强度时,因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整体性,而发生的断裂和显著位移现象。断层面是指断开成两部分岩体滑动的破裂面,它是一种不连续结构面。有的断层在断层面中形成一定宽度的破碎岩块密集带,称为断层带。断距是两部分相对位移的距离。断层会造成许多不良的地质现象,如使岩石破碎等;断层破碎带是地下水的通道,因而会加速岩石的风化;断层的两部分岩性不同,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尤其是在地震区,其危害更大。因此必须避免把场地选择在地区性的大断层和大的新生断层地带。同时应针对其断距的大小分别予以处理或取舍。(五)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是湿陷性土的一个组成

34、部分。湿陷性土是指那些非饱和的结构不稳定上。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时,其结构迅速破坏,并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凡在上覆土的自重应力下受水浸湿发生湿陷的,叫自重湿陷性土;凡在上覆土的自重应力下受水浸湿不发生湿陷的,叫非自重湿陷性土,它们必须在土自重应力和由外荷所引起的附加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才会发生湿陷。湿陷性土不论作为建筑物的地基、建筑材料或地下结构的周围介质,如在设计和施工中没有认真考虑到湿陷性这一特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旦浸水,均会产生湿陷,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可靠,造成损失;反之,如采取的措施过于保守,又将增加基建投资,造成浪费。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当黄土作为建筑物地基时,为了恰当考虑湿陷对建筑物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就要判别它是湿陷性的,还是非湿陷性的。如果是湿陷性的,还要进一步判别它是自重湿陷性的,还是非自重湿陷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