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免疫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微生物免疫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微生物免疫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微生物免疫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微生物免疫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生物免疫试题及答案【篇一:微生物及免疫学答案】填空1 、球菌 杆菌螺旋菌2 、干扰3 、中枢神经慢性脑膜炎4 、潜伏感染慢性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5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6 、性接触间接 母亲的产道新生儿淋菌性眼炎7 、肠热症胃肠炎 败血症8 、百白破9 、人型支原体10 、睾丸炎卵巢炎11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12 、免疫原性抗原性13、 hl 二硫键14、 hmc hmc 15、 浆细胞抗体16、 球菌 杆菌螺旋菌17、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荚膜鞭毛菌毛芽孢18、肽聚糖磷壁酸壁磷壁酸膜磷壁酸19、物质转运呼吸和分泌生物合 参与细菌分裂20、

2、抗吞噬作用粘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21 、运动器官致病性22、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组装成熟和释放23、干扰24、水平传播垂直传播25、血浆凝固酶26、甲型溶血性链球菌27 、金黄色表皮腐生28、吲哚 甲基红 vp 枸橼酸盐利用29、细胞免疫牢固免疫力30、血粪便骨髓尿31 、菌毛菌体抗原内肠毒素粪 口伤寒副伤寒食物中毒败血症32、米泔样鱼群样33、预防大量脱水抗菌药物34、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肺结核抗感染免疫细胞免疫名词解释:1 、荚膜 :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2 、病毒:是体积微小(以nm 为测量单位)

3、,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结构更为简单(蛋白质衣壳包绕一团核酸),具有超级寄生性即只在所感染的活细胞内复制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3、垂直传播 : 病原体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从宿主的亲代传到子代的感染称垂直传播.水平传播: 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在人群个体间的传播称为水平传播.4、干扰素(ifn): 是由细胞产生的、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5 、消毒 : 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并不一定杀死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8 、肥达试验: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 抗原和 h 抗原 , 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 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凝集实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辅助

4、诊断肠热症.9 、气性坏疽:是由于各种气性坏疽桿菌侵入伤口后引起的广泛性的肌肉坏死的一种迅速发展的严重性感染。10 、 bcg: 即卡介苗,是 calmette 和 guerin2 人将牛结核分枝杆菌在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 年 230 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活疫苗株,现广泛用于结核病的预防接种.11 、原体:原体呈小球形,外包坚韧的细胞壁,内含致密的类核结构,是发育成熟的衣原体, 具有高度感染性.;始体:始体也成网状体,球形,较原体大,内无致密的核质,而有纤细的网状结构,是衣原体发育周期中的繁殖型, 不具感染性.12、两对半:是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 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

5、。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13、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 :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14、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 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两类。15、补体(complement ):是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 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

6、白,故称补体系统。16、免疫应答:机体接受抗原性物质刺激后,体内免疫细胞活化、增生分化和产生效应的过程称为免疫应答17、超敏反应:又称为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18、抗体 (antibody) :是 b 细胞特异性识别ag 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19、抗原(antigen )是指能与tcr/bcr 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20、热原质: 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极微量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为细胞

7、壁的脂多糖结构,故大多源于革兰阴性菌 .21 、顿挫感染: 因细胞条件不合适, 病毒虽进入细胞但不能复制成有感染性的子代病毒的感染过程称为顿挫感染,构成顿挫感染的细胞被称为非容许细胞。22、潜伏感染: 原发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但不产生病毒颗粒,不出现临床症状.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而发生增殖产生病毒颗粒,出现临床症状,这种感染叫潜伏感染.23、慢发病毒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是指感染后有很长潜伏期,既不能分离出病毒也不表现出症状,几年或几十年后发生进行性疾病,并导致死亡 ,如极个别人感染麻疹病毒后引起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25、缺陷病毒:病毒复制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复制

8、出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这种病毒称为缺陷病毒。如丁型肝炎病毒。26、芽胞: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27 、菌毛: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由菌毛蛋白组成,具有抗原性.28、鞭毛:鞭毛是在许多细菌的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为细菌的运动器官.29、灭菌: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30、菌血症: 菌血症是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其中生长繁殖只是通过血循环,并且无明显中毒症状.31 、败血症: 败血症是致病菌侵入血

9、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 , 引起全身中毒症状.32、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可通过血流到达机体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新的化脓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可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肾脓肿等。33、真菌 (fungus) :是一种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少数为单细胞,大多数为多细胞。34、白色念珠菌:是一种真菌,通常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一般在正常机体中数量少,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免疫功能或一般防御力下降或正常菌群相互制约作用失调,则本菌大量繁殖并改变生长形式(芽生菌丝相)侵入细胞引起疾病。35、新型隐球菌:又名溶

10、组织酵母菌,是土壤,鸽类,牛乳、水果等的腐生菌,也可存在人口腔中,可侵犯人和动物,一般为外源性感染,但也可能为内源性感染,对人类而言,它通常是条件致病菌。二、简答题:2 、请列表比较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项目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输入物质抗原抗体/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力时间慢(2 3 周)快(输注即生效免疫力维持时间数月至数年2 3 周主要用途预防治疗或紧急预防3 、简述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的疾病有哪些?答:(1 ) 致病物质:脂磷壁酸、m 蛋白、侵袭性酶(链道酶、链激酶)、链球菌溶血素、致热外毒素。( 2) 所致疾病:化脓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如猩红热、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几

11、急性肾小球肾炎)4 、常见的沙门菌有哪些? 致病因素如何? 可致哪些疾病?答:(1 )埃希菌族(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菌族(伤寒杆菌)、克垒伯菌族(肺炎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族(普通变形杆菌)、耶尔森菌族(鼠疫杆菌)5 、请简述霍乱肠毒素的组成及致病机制。答:霍乱肠毒素为不耐热的外毒素,是霍乱弧菌重要的致病因素。一个毒素分子由一个a 亚单位和4-6 个 b 亚单位组成。a 亚单位是毒性亚单位,分为a1 和 a2 两个组分;其中a1 具有酶活性,为毒性成分。 b 亚单位是结合亚单位。当b 亚单位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gm1 神经节苷脂结合时,毒素分子变构,a 亚单位进入细胞,其a1链作用于腺苷环

12、化酶,使atp 转化为 camp 。大量的camp 作用于肠黏膜细胞,使其过度分泌钾、钠、碳酸离子及水,导致剧烈的腹泻,从而使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血容量明显减少,导致微循环衰竭、电介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病人可因肾衰而死亡。6 、试述破伤风杆菌的感染条件、致病机制和防治原则.答:(1 )感染条件:破伤风梭菌是一种非侵袭性细菌,芽孢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一般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存在窄而深的伤口,或伴有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同时感染,或坏死组织多、泥土或异物污染伤口而形成局部缺血,缺氧。造成局部厌氧环境,有利于破伤风梭菌的繁殖。( 2)致病机制:破伤风梭菌感染易感伤口后,芽孢发芽成繁殖体,在局部繁殖并

13、释放破伤风痉挛毒素及破伤风溶血素。前者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封闭了抑制性神经介质,导致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出现角弓反张(破伤风特有的症状)。( 3)防治原则:由于破伤风痉挛毒素能迅速与神经组织发生不可逆性结合,故一旦发病治疗困难,所以预防尤为重要。如遇到可疑伤口应做到清创、扩创,同时使用大剂量青霉素抑制细菌繁殖。用破伤风抗毒素对患者进行紧急预防,对已发病的人要进行特异性治疗。易感人群如儿童、军人和易受外伤人群应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儿童应采用白百破三联疫苗进行接种预防。10、简述甲型肝炎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1 )甲型肝炎的传染源包括甲型肝炎的患者和hav 隐性感染者(亚临床患者)。甲型肝炎的潜

14、伏期为15 45 天,平均为30 天。从粪便中排出病毒开始于发病前2 周,止于发病后2 3 周。传染性最强的时间为潜伏期未至发病初期。( 2)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患者粪便污染了水源、食物、水产品(如蚶、蛎等贝类)、食具、玩具和卫生用具等引起水型、食物型爆发或流行及通过生活密切接触经消化道传播引起散在发病。其次hav 也可通过输血、注射(暴露于病毒血症时的血源或污染器械)传播,但几率很低。11 、简述狂犬病的防治原则答: 狂犬病的防治原则是:(1)伤口处理.20%肥皂水 ,0.1%新洁尔灭或清水反复清洗伤口,再用70%乙醇及碘酒涂擦.(2)被动免疫.高效价抗狂犬病毒血清于伤口周围与骶

15、部行浸润注射及肌注,剂量为40iu/kg.(3)疫苗接种.人被咬伤后如及早接种疫苗,可以预防发病.采用灭活的狂犬病毒疫苗于第1,3,7,14,28d 各肌肉注射1ml, 免疫效果好,副作用少.15、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1 )溶菌和溶细胞作用;(2)调理作用;(3)引起炎症反应;( 4)清除免疫复合物;(5)免疫调节作用。16、简述抗体的生物学作用:答: (1)特异性结合抗原;(2)激活补体;(3)结合细胞;(4)可通过胎盘及粘膜;(5)具有抗原性;(6)抗体对理化因子的抵抗力与一般球蛋白相同;(7)通过与细胞fc 受体结合发挥多种生物效应:调理作用,发挥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16、17、简述hiv 的传播方式及预防对策。答: 1 、 hiv 通过下列途径传播:(1 )接触污染病毒的血液,包括输血、注射血制品、共用注射器、器官移植等;(2)性接触(3)母婴垂直传播;2、预防hiv 感染应采取(1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预防知识,杜绝吸毒、性乱等恶习;(2)严格管理血液及血制品,对献血员及器官捐赈者应检测hiv 抗体;(3)对 hiv 的流行应进行监测并积极进行疫苗的研制。20、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有哪些?答: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大多数的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繁殖后呈现均匀浑浊状态,链状的细菌呈现沉淀生长状态;某些专性需氧菌(如结核分支杆菌)呈表面生长,在液体表面形

17、成菌膜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经分离培养后,单个细菌可生长为菌落,不同细菌形成的菌落在形态,大小,颜色,气味,透明度,表面及边缘状况以及在血琼脂板上的溶血情况等方面不同,这些均有助于细菌鉴定。一般将细菌菌落分为三型: 光滑型菌落( s ),新分离的细菌大多呈光滑型菌落 粗糙型菌落(r),多由s 型细菌变异失去菌体表面的多糖或蛋白质而形成 黏液型菌落,多由有厚荚膜或丰富黏液层的细菌形成,如肺炎克雷博菌等的菌落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半固体培养基的黏度低,有鞭毛的细菌可在其中自由游动,因此的用于鉴别细菌。有鞭毛的细菌沿穿刺线呈羽毛或云雾状浑浊生长。无鞭毛的细菌只能沿穿刺线呈线状生长。

18、21 、哪些物质可诱导干扰素产生?简述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和作用特点。22、试述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方法。答: 1 、消毒灭菌* 2、隔离预防*3、 合理使用抗生素23、简述大肠杆菌的致病特点?答:大肠埃希菌是肠道中重要的正常菌属,多数在肠道内不致病,但如移位至肠道外的组织或器官则可成为条件致病菌,引起肠道外感染,以化脓性感染和泌尿道感染最为常见.化脓性感染如腹膜炎、阑尾炎、手术创口感染,在婴幼儿、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者,可引起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等;泌尿道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女性多见.但某些血清型大肠埃希菌具有致病性,能引起肠道感染,导致人类盲肠炎,主要有五种类型,肠侵袭型大肠杆菌

19、、肠产毒型大肠杆菌、肠致病型大肠杆菌、肠出血型大肠杆菌、肠集聚型大肠杆菌.24、简述腮腺炎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以及预防感染的措施。答:致病性与免疫性:1 、好发季节为冬春季。2、患者为传染源。3、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4、所致疾病为流行性腮腺炎。5、并发症可引起睾丸炎、附睾炎、卵巢炎等。6、病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预防措施:1 、疫苗接种室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常用其减毒活疫苗,或麻风腮三联疫苗。2、发现患者及时隔离,防止疾病传播。25、简述淋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有哪些?主要引起哪些疾病?答:淋球菌的致病物质有菌毛、内毒素、外膜蛋白、iga1 蛋白酶 .淋球菌引起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男性表现

20、为前列道炎、前列腺炎、附睾炎等,在女性表现为尿道炎、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等,形成慢性炎症后可导致不孕不育.母体患有淋菌性阴道炎或子【篇二:微生物免疫学问答题(有答案)】>1 、一、抗原的化学性质,分子量 , 分子构象, 易接近性, 物理状态( 1)化学性质? 化学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性越强。有较复杂的化学组成和特殊的化学基团(芳香族氨基酸),其免疫原性就强。? 天然抗原多为大分子有机物。? 一般蛋白质是良好的抗原。多糖及多肽也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2)分子量大小? 一般是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但要兼顾其分子结构复杂程度) ? 要求分子量一般在10.0kd 以上。 ( 3)(4)

21、分子结构和易接近性? 分子结构是指抗原分子中一些特殊化学基团的立体构象。? 易接近性是指抗原表面这些特殊的化学基团与淋巴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相互接触的难易程度。? 易接近性常与这些化学基团在抗原分子中分布的部位有关。( 5)物理状态一般聚合状态的蛋白较其单体抗原性强,颗粒性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 二、宿主因素1.宿主的遗传性同种动物不同品系及不同个体对同种抗原产生不同强度的免疫应答。2. 年龄、性别与健康状况等三、免疫原的剂量及进入途径( 1 )剂量1 )剂量不足或过多均不引起免疫应答。2)重复进入,引起强免疫应答。( 2)途径:皮内、皮下、肌肉、静脉、腹腔。皮内、皮下、肌肉、静脉和腹腔等途径诱导正

22、性免疫应答。消化道摄入的抗原更倾向于诱导免疫耐受(负性免疫应答)。(1)ig 的基本结构:ig 单体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的四肽链结构。在重链近n 端的 1/4 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重链可变区(vh) ,其余部分为恒定区(ch) ;在轻链近n端的 1/2 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轻链可变区(vl) ,其余 1/2 区域为恒定区 (cl) 。 vh 与 vl 内还有高变区。(2)免疫球蛋白的肽链功能区:ig 的重链与轻链通过链内二硫键将肽链折叠,形成若干个球状结构,这些肽环与免疫球蛋白的某些生物学功能有关,称为功能区。igg 、 jga 、 jgd 的 h 链有四个功

23、能区,分别为 vh 、 ch1 、 ch2 、 ch3 ; igm 、 ige 的 h 链有五个功能区,多一个 ch4 区。 l 链有二个功能区,分别为vl 和 cl 。 vl 与 vh 是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cl 与 ch1 上具有同种异型的遗传标志,igg的 ch2 、 igm 的 ch3 具有补体c1q 的结合部位,igg 的 ch3 可与某些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ige 的 ch2 和 ch3 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ige fc受体结合。v 区的功能: ? 特异性结合抗原; ? 抗体结合相应抗原分子, ? 中和作用,发挥免疫效应(生理与病理); ? bcr 特异性识别

24、并结合抗原分子 ? 介导体液免疫应答。c 区的功能:激活补体:igm 、 igg13-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凝聚的iga 或igg4- 激活补体旁路途径;与细胞表面fcr 结合:1 )调理作用;igfc 段与吞噬细胞表面fcr 结合-促吞噬;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3) 介导 i 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和粘膜,igg 通过胎盘;siga 穿过粘膜 c 区的功能。(1) 补体自身的调控:补体激活过程中的某些中间产物极不稳定,成为级联反应的重要自限因素。(2)补体调节因子的作用:调节经典途径:c1 抑制分子c1inh 可与 c1r 和 c1s 结合形成复合物,使其失去正常酶解底

25、物c4 和 c2的功能;可溶性c4bp ( c4 结合蛋白)和cr1 (补体受体-1 ),可与c4b 结合,并完全抑制c4b 与 c2 的结合,防止c3 转化酶的组装;膜辅助蛋白(mcp ),促进i 因子对 c4b 的蛋白水解;daf( 衰变加速因子)可同c2 竞争与 c4b 结合,从而抑制c3 转化酶的形成。调节旁路途径:抑制c3 转化酶的组装和形成、促进c3 转化酶的解离: h 因子、 mcp 、 daf 等; p 因子可延长 c3 转化酶的半衰期,加强其裂解c3 的作用,起正调节作用。调节膜攻击复合物:同源性限制因子(hrf)也称为c8 结合蛋白,可干扰 c9 与 c8 结合,从而抑制m

26、ac形成。( 1 )溶菌和溶细胞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 ,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 2)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 、 c4b 、 ic3b 都是重要的调理素,可结合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因此,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发生的补体激活,可促进微生物与吞噬细胞的结合,并被吞噬及杀伤。( 3)引起炎症反应: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炎症介质c3a 、 c4a 、c5a 。它们又称为过敏毒素,与相应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并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c5a 还是一种有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4)清除免疫复合物:机制

27、为:补体与ig 的结合在空间上干扰fc 段之间的作用,抑制新的ic 形成或使已形成的ic 解离。循环ic可激活补体,产生的c3b 与抗体共价结合。ic 借助 c3b 与表达 cr1和 cr3 的细胞结合而被肝细胞清除。( 5)免疫调节作用:c3 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apc处理与递呈。补体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作用特点: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二)抗病毒作用:ifn ;(三)调节特异性的免疫反应:il-2、 il-4、 il-6、 il-12 、 il-13 、il-15 ;(四)刺激造血:csf 、 epo 、 tpo ;(五

28、)促进血管的生成:il-8 。表面分子主要作用tcr 特异性识别由mhc 分子提呈的抗原肽cd3稳定tcr 结构,传递活化信号增强tcr 与 apc 或靶细胞的亲和性,并参与信号传导。cd4/cd8cd28 提供 t 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lfa-2 ( cd2 ) 可与 cd58 结合,能介导t 细胞旁路激活途径,还能介导效应阶段的激活途径cd40l可表达于部分活化的t 细胞表面,可与b 细胞表现cd40 结合,产生的信号是b 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和淋巴结生发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丝裂原受体与丝裂原结合后,直接使静止状态的t 细胞活化增殖转化为淋巴母细胞抗原活化t 细胞后,经克隆扩增及功能分化,成为效

29、应 t 细胞: cd4+th1 细胞和 cd8+tc 细胞。其主要功能有:( 1 )抗感染作用:主要针对胞内感染的病原体,包括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抗寄生虫感染等。( 2)抗肿瘤作用:tc 细胞的特异性杀伤表达抗原的肿瘤细胞;藉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的杀伤肿瘤细胞。( 3)免疫损伤作用:效应t 细胞可引起iv 型超敏反应、移植排斥反应、某些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和发展。b 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1 )产生抗体,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 2)作为apc ,提呈抗原;( 3)产生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及造血过程。【篇三: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免疫的概念是:a 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

30、功能b 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c 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d 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e 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2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首先激起机体的免疫应答类型是:a 固有性免疫应答b 适应性免疫应答c 两者同时被激起d. 以上都不是e以上都是3 免疫应答对机体是:a 有利的反应b 不利的反应c 有时有利,有时不利d 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e 以上都不是4 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a 胸腺和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b 骨髓和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c淋巴结和脾脏d 淋巴结和骨髓e 骨髓和胸腺5 人类免疫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淋巴结和胸腺b 淋巴结和骨髓c 骨髓和脾脏d 骨

31、髓和胸腺e 淋巴结和脾脏6 周围免疫器官包括:a 骨髓、淋巴结、脾脏b 胸腺、脾脏、粘膜组织c 腔上囊、脾脏、扁桃体d 脾脏、淋巴结、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e 扁桃体、骨髓、淋巴结7 人类 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骨髓b 法氏囊c脾脏 d胸腺 e 淋巴结8 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是:a 骨髓b 法氏囊c 脾脏d 胸腺 e 淋巴结9 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定居的部位是:a 中枢免疫器官b 周围免疫器官c 胸腺 d 骨髓 e 腔上囊10 t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免疫场所是:a骨髓b 周围免疫器官c中枢免疫器官d胸腺e 以上都不是11 免疫系统的组成是:a 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

32、官、粘膜免疫系统c 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e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a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粒细胞系b 淋巴细胞系、红细胞c 粒细胞系、红细胞d 淋巴细胞系、单核吞噬细胞系统e t、 b 淋巴细胞二、填空题1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是、 、 。2 免疫应答包括 免疫应答和 免疫应答。其中前者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后者又称为特异性免疫应答或获得性免疫应答。3 机体遭遇病原微生物感染时首先产生的是 免疫应答,但最终在清除病原体时起主导作用的是 免疫应答。4 t 细胞和 b 细胞分别靠其表面的 和 识别抗原分子,并且一个t 或 b 细胞只能识别 种抗原分子。5 b 细胞经过抗原刺激,

33、分化为 ,通过分泌 执行免疫功能,因此由b 细胞介导的免疫称为 免疫。 t 细胞经抗原刺激成为效应细胞而发挥免疫效应,所以由t 细胞介导的免疫称为免疫。6 b 细胞成熟的部位是 , t 细胞成熟的部位是 。7 按 t 细胞表面tcr 的编码基因不同将t 细胞分为 和 两类。按 t 细胞功能不同可将其分为和 两类。8 单核细胞随血液循环至组织中定位并分化成熟,成为 。10 胸腺是由细胞和 细胞组成的。11 淋巴细胞在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中的定位呈特异性,决定于淋巴细胞表面的 及 hev 表达的 。12 免疫性疾病分为、 、 三大类。13 超敏反应按发作时间及机制分为和 两种。14 aids 属于

34、免疫缺陷病,hiv 主要感染并破坏的是细胞。 b 免疫细胞、中枢免疫器官、免疫分子d 免疫分子、粘膜免疫系统、免疫细胞12免疫活性细胞是指:四、名词解释1 免疫 (immunity)2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immune response )3 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4免疫防御(immunologicdefence)5 免疫自稳(immunologichomeostasis)6 免疫监视(immunologicsurveillance)7 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五、问答题1 简述 t 及

35、 b 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的原理。2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方式及作用。3 简述三类免疫性疾病。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 .e 2.a3.d4.e5.d6.d7.a8.c9.b10.b11.e12.e二填空题2 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3 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4 固有、适应性5 tcr 、 bcr 、一种6 浆细胞、抗体、体液、细胞7 骨髓、胸腺8 巨噬细胞9 mhc-ag 复合物10 . 胸腺、胸腺基质11 粘附分子、粘附分子受体12 超敏感反应病、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13迟发型、速发型14获得性cd4+t 细胞三、名词解释1 免疫 (immunity) :是指机体识别“自己 ”与

36、“非己 ”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2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 :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3 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

37、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4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 :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5 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 :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6 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38、: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7 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 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四、简答题1 简述t 及b 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的原理。t 细胞和b 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首先需要被抗原性物质活化,而不同的抗原性物质如病原体成分具有不同的抗原性。一个t 或 b 细胞只表达一种tcr 或 bcr ,只能特异性地识

39、别并结合一种ag 分子,所以,t及 b 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严格的特异性,而在t 及 b 细胞的整个群体中,则能识别各种各样的抗原分子。由于t 及 b 细胞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决定其执行的免疫应答的特异性。2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方式及作用。全身的淋巴细胞与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不断进行动态更换。淋巴细胞经淋巴循环及血液循环,运行并分布于全身各处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中,经淋巴循环,经胸导管进入上腔静脉,再进入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及各类免疫细胞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过高壁内皮细胞进入淋巴循环。从而达到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的互相沟通。淋巴细胞的再循环,使淋巴细胞能在体内各淋巴组织及器官处合理分布,能动

40、员淋巴细胞至病原体侵入处,并将抗原活化的淋巴细胞引流入局部淋巴组织及器官,各类免疫细胞在此协同作用,发挥免疫效应。3 简述三类免疫性疾病。三大类免疫性疾病即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病。超敏反应性疾病:由抗原特异应答的t 及 b 细胞激发的过高的免疫反应过程而导致的疾病。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前者由抗体介导,发作快;后者由细胞介导,发作慢。免疫缺陷病:免疫系统的先天性遗传缺陷或后天因素所致缺陷,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易发生严重感染和肿瘤。自身免疫病:正常情况下,对自身抗原应答的t 及 b 细胞不活化。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些自身应答t 及 b 细胞被活化,导致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性疾病

41、。第二章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展望一、单项选择题1 burnet 对免疫学的重大贡献是:a 首次用无毒牛痘预防天花b 首次提出克隆选择学说c 首次建立单克隆抗体技术d 首次提出免疫调节学说e首次发现免疫耐受2 用无毒力牛痘苗接种预防天花的第一个医生是:a. pasteurb. owen c. behringd. jenner e. burnet3 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人是:a. koch b. owen c. milstein 和 kohler d. jenner e. burnet二、填空题1 免疫学的发展经历了、 、 三个时期。2 1980 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 ,被

42、认为是人类战胜疾病最辉煌的历史。3 切除鸟类腔上囊,会导致 缺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b 2. d 3. c二、填空题1 经验免疫学、科学免疫学、现代免疫学2 天花3 抗体第三章 抗原一、 单项选择题1 抗原分子的免疫原性是指a 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特性b 与免疫应答产物结合的特性c 与大分子载体结合的特性d 诱导机体发生耐受的特性e 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2 抗原分子表面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化学基团称为a 共同抗原b 类属抗原c 交叉抗原d 表位e 异嗜性抗原3 抗原分子的特异性取决于a 抗原分子量的大小b 抗原的物理性状c抗原的种类d抗原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e 抗原分子结构的

43、复杂性4 只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为a 抗原 b 免疫原c 完全抗原d 半抗原e 变应原5 引起人类不同个体间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是异种抗原同种异体抗原异嗜性抗原共同抗原交叉抗原6 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抗原称为类属抗原交叉抗原同种抗原异嗜性抗原特异性抗原7 下列哪种物质在一定情况下可成为自身抗原诱导自身免疫a 血小板b 红细胞c 白细胞d 血浆 e精液8 一般认为分子量在多少以上才具有免疫原性a 1 kdb 5 kd c 10 kdd 50 kd e 100 kd9 抗原物质经哪种途径免疫机体应答能力最强a皮下 b皮内c腹腔d静脉e口服10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

44、存在的抗原称a 异种抗原b 同种异体抗原c 自身抗原d 异嗜性抗原e独特型抗原11 独特型抗原存在于抗体的哪一功能区a vl 、 vhb cl 、 ch1 c ch2 d ch3 e ch4二、填空题1 完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即性和性,而半抗原只具有性,而无性。2 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是3 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本质是4 位于抗原分子表面,易被bcr 或抗体结合的表位称为。5 位于抗原分子内部,不能与bcr 或抗体结合的表位称为6 目前,将超抗原分为两类,即三、名词解释1 抗原(antigen )2 半抗原(hapten )3 抗原决定基(antigen determinant )4 表位(ep

45、itope )5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 td-ag )7 异种抗原(xenogenic antigen )8 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ntigen)9 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10 超抗原(superantigen , sag )11 佐剂(adjuvant )五、问答题1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才能获得高效价的抗体?2 简述 t 细胞表位与b 细胞表位的区别。3 简述 td-ag 与 ti-ag 的区别。4 如何理解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5 简述超抗原与普通抗原的区别。6 何谓佐剂?佐剂的种类有哪些?作用机制如何?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1 a 2 d3 d 4 d 5 b6 d7 e 8 c 9 b10 b11 a二、填空题1 免疫原性抗原性抗原性免疫原性2 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宿主方面的因素免疫方法的影响3 异物性4 构象表位(b 细胞表位)5 线性表位(t 细胞表位)6 内源性超抗原外源性超抗原三、名词解释1 抗原(antigen )是指能与tcr/bcr 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2 半抗原(hapten ):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