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考博B中国文学典籍真题与答案_第1页
四川大学考博B中国文学典籍真题与答案_第2页
四川大学考博B中国文学典籍真题与答案_第3页
四川大学考博B中国文学典籍真题与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川大学2005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B考试科目:中国文学典籍科目代码:205选用专业: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与传媒、文化批评、文学人类学、佛教语言文学、广播影视文艺学一.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请写出尔雅各篇篇名: 。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2.请写出文心雕龙的十篇篇名: 。原道第一 ,征圣第二 ,宗经第三 ,正纬第四 ,辨骚第五 ,明诗第六 ,乐府第七 ,诠赋第八 ,颂赞第九 ,祝盟第十,序志第五十。3.请写出十

2、三经各经经名: 。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部儒家的经典4.请写出二十五史各史书名: 。二十五史是中国历代官修的二十五部纪传体史书的总称。它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等二十五部史书。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清朝宣统四年(1912年),用本纪、列传、表、志等统一的体裁的编写。二十五史之中,除第一部史记是通史之外,其余皆为断代史。5.庄子共多少篇?其中内篇是哪七篇 。

3、33;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庄子·内篇·德充符第五,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三代易名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2.三皇五帝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称为“三皇”,少昊、颛顼、帝喾、尧帝(唐尧)、舜帝(虞舜)称为“五帝”,这些说法起源于春秋战国。3.十翼十翼即易传,是对易经(周易)的注释,共有十篇,因此又称十翼。 

4、; 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 ;三、象上传(又称“大象”); 四、象下传(又称“小象”) ;五、系辞上传 ;六、系辞下传 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 ;八、序卦传 ;九、说卦传 ;十、杂卦传;4.春秋三传;春秋三传即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5.说文解字所说“六书”。“六书”一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1.文心雕龙·序志云:“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请问“五礼”、“六典”是指什么?“五礼”古代的五种礼制,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5、“六典”谓古代六方面的治国之法。周礼·天官·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 2.文心雕龙·情采运:“是以衣锦裘衣,恶文太章;贲象穷白,贵乎反本。”请解释之。褧(jing 迥):一种套在外面的单衣。这句是诗经·卫风·硕人中的话。章:鲜明。 贲(bì必):易经中的卦名。贲:文饰。穷白:最

6、终是白色。贲卦的最后说:“白责无咎。”王弼注:“处饰之终,饰终反素,故在其质素,不劳文饰而无咎也。” 谟(mó魔):王利器校作“模”,规范的意思。诗经·卫风·硕人说“穿了锦绣衣服,外面再加上罩衫”,这就是因为不愿打扮得太刺眼。周易中讲文饰的贲卦,最终还是以白色为正,可见采饰仍以保持本色为贵。3.请问大戴礼记与小戴礼记的异同是什么?戴德抄录85篇,成大戴礼记,其兄子戴圣抄49篇,是为小戴礼记。汉代礼记本附属于经(仪礼)的,郑玄为小戴礼记作注后,简明易读,大为广行,而篇目繁多的大戴礼记很少有人研习,逐渐亡失,北周学者卢辩为其作注,方保留了一部分,到唐代,原书85篇,只

7、剩39篇。两者篇数不同,内容也不尽相同,尽管收入相同篇目,文字也有差异。大戴礼记原85篇,先仅存39篇,“十三经”未收,收入“四部丛刊”,清代学者多有研究。小戴礼记现存49篇,郑玄为其作注,列入“经”。4.古文尚书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如何被考订为伪书的?中国汉景帝时在孔子故宅壁中发现用古代科斗文写的尚书,比汉文帝时伏生所传、隶书书写的今文尚书多16篇,故称古文尚书。相传孔子后人畏秦法峻急,藏尚书、孝经及论语等于孔子故宅壁中。汉景帝子鲁共王刘馀,拆孔子旧居以扩建宫殿,于墙壁中发现许多书简,全用科斗文书写,有尚书及论语等儒家经典,称古文经,亦称壁经。汉武帝末年在朝廷任博士的孔子十二世孙孔安国加以整理

8、,与伏生所传今文经校对合并为58篇、46卷。魏晋时惟秘府有之,至永嘉之乱时佚失。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奏上一部孔安国作传的古文尚书,比伏生所传的多25篇。此书流传颇久,到宋代吴、朱熹等对它有过怀疑,明代梅竟直斥其伪清代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惠栋作古文尚书考,一一揭示其为伪书的证据。丁宽作尚书余论,进而论证其为曹魏王肃的伪造。5.“诗言志”一语最早出自何典?诗经四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每题1分,共16分)1.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周易·系辞下)尺蠖:一种细长的昆虫。蠖,是一种细长的昆虫,在北方称“步曲”,意即它前行的每一“步”,都要“弯曲”一下;2. 谨庠序之教,

9、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庠序:学校; 斑白:头发发白。3.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内篇·逍遥游)朝菌:朝生暮死的小虫子。晦朔:“晦”指黑夜,“朔”指清晨。蟪蛄:即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4.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礼记·礼运)燔,烧。黍,黍米。捭,通“擘”,擘开。豚,小猪。人们把黍米放在石板上用火烘热,把小猪剖开放在石板上烧烤。污尊:在地上掘坑盛水当酒樽。污,小水坑。抔饮:用手掬水而饮。蒉桴:桴,通“枹”,鼓槌。 土鼓,指用瓦框蒙上皮做鼓。5. 或操

10、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陆机·文赋)觚,方形的木简。率尔,不经意。藐然,渺茫。藐然,渺茫。6. 若乃河图孕八卦,洛书韫乎九畴。(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河图和洛书,乃由天象观察中产生的,在三代时期就成为帝王的宝贵之物。河图和洛书构造简明,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清代经学家廖平,曾将诗经,易经,内经三者反复印证,证实了内经的理论本于易经,而易经之数理又取决于河洛。至于说河图包含着八卦的符号,洛书里包含着九类治国的方略相传洛水中有龟献出书来。韫(yùn 运):藏在里边。九畴(chóu 仇):九类,指治理天下的各类大法。相传天曾赐给夏禹大法九畴(见尚书

11、83;洪范)。至于黄河有龙献图,从而产生出八卦;洛水有龟献书,从而酝酿出“九畴”。7. 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钟嵘诗品序)到了东晋渡江到江南后,清谈(玄理风气)的影响像微微的波浪还在流传,孙绰、许询、恒温、庾亮诸位的诗,都平淡得像道德论。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8. 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春秋左传·隐公·元年)夏四月,(鲁国大夫)费伯率领军队在郎这个地方建城。春秋没有记载,是因为费伯做这件事不是奉鲁隐公的命令。9.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屈原离骚)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

12、天我降生。10.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诗经·邶风·柏舟)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五.标点(共10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

13、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

14、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