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化生态要素1_第1页
创新文化生态要素1_第2页
创新文化生态要素1_第3页
创新文化生态要素1_第4页
创新文化生态要素1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创新伦理生态化近现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近现代社会具有“生活科学技术生活”这样一个巨大的双向动态循环结构。i因此,从科学诞生之日起,社会生活与科技创新之间就存在着活跃的互动关系。社会生活的需求是科技创新的诞生和原初动机,始终对其产生规范和制约作用;而科技创新自诞生之日起,就立即像一切获得了自身独立性的事物一样,对其“母体”产生强烈的影响,从而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活。而如今的所谓“科学危机”,其实质就是科技创新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危机,两者的互动出现了不和谐甚至是危险的情况。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为创新伦理一一价值观及其体系的偏差。1.1 创新伦理生态化的内涵所谓伦理,在具体

2、意义上是指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在抽象意义上则是对道德现象进行哲学思考后形成的逻辑体系。它不仅包含着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处理中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深刻的蕴涵着依照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类似于世界观与方法论,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任何社会行为范式包括科技创新在内都有自己的“伦理”,而且总是随着历史发展的脚步而不断地娉变与创新。然而,我们的创新文化伦理却一度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如今,“创新”及创新文化建设具有“毋庸置疑”的正确性一一政治正确、学术正确、日常话语正确。从政治人物到学界精英,言必称创新。其实,科技创新并不必然意味着走向正确,充斥着创新话

3、语的群体,往往试图用遗忘和掩饰,撇开过去的错误,用一种改头换面的自负理性治疗过去自负理性犯下了种种错误。其实这种自负就源自于18世纪理性主义指导下的论理观。当时的西方,资本主义飞速发展,欧美主要国家相继完成产业革命而迈入了工业化时代,人类的思想也随之进入理性主义时代。这种科学的理性主义伦理是以牛顿-笛卡尔机械论世界观和还原论分析法为基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牛顿经典力学为指导思想,用机械力学解释一切,妄图用单一的简单模式描绘充满复杂特性的自然界,追求决定论的精确轨道;力图排除偶然性、主动性、有机性,而无视自然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反抗性。其次,以笛卡尔的二元论为指导思想,坚持人与自然的对立,认为人能

4、有效地征服自然和统治自然,让自然按其特性来服务于人类的各种需要。经典力学中有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隔离研究法”,即把某物体从其具有的特性中抽象出来,仅作为一个“质点”来考察其运动性质和规律。这套“隔离还原分析的方法”在传统科学和解决简单问题研究中,在揭示事物的单一规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再次,它坚持还原分析为根本方法,以物质的最小实体作为基础,将事物无限分割,导致了形而上学的还原论,忽视了事物的整体的、有机的联系这样一种存在,从而导致了所谓的“科学危机”。在那里,自然被认为是可在实验中分解化合的材料,是可以以人的意志来加以控制的。在这种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利益为准则的所谓理性主义伦理指导下,人类将

5、大自然视为一个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库,不再将自己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而自然为是自然的主宰,于是大举向自然进攻,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自然也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创造了空前的科技成果和物质财富。时至今日,在这种伦理的支配下,全球性的危机愈演愈烈,科技创新不再被视为完全正确的而被认为是生态危机的始作俑者。许多学者业已开始反思这种“人统治和主宰自然”的伦理,而提出要重新认识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将自然纳入道德关怀的视野,提出了生态伦理思想。然而,“现代生态伦理的提出,不单是处于人们的生态保护的愿望,它首先是基于人们对现实矛盾的认识、基于对现代人的道德生活的反省、基于摆脱当代生态困境

6、的探索而提出来的。”,先对传统的伦理来说,生态伦理不仅仅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做出了道德规定,还对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直间的关系提出了道德上的规制。同样,创新文化伦理的生态化就是要人们理解和认同生态伦理,并最终以道德规范的形式来指导和约束科技创新实践。也就是说,创新应该以实现创新价值观为终极目标,否则,创新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不坚持创新的价值实现,蕴藏在社会中的巨大的创造性行将泯灭;不理解创新的价值观,就不能真正认识创新深刻而又丰富的内涵及其对当代经济与社会的重大意义。那种为了新而标新立异却从不考虑“生态”价值的新,不是创新;同时还要警惕那些只为追求商业利益,实则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所谓“创新”。因此

7、,伦理生态化的创新就要求:一是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热爱自然是生态伦理的首要规范。离开了这条生态伦理就无从谈起了。因此,我们应挨弃人类至上的观点,意识到每一种生命都是一样宝贵的,要像对待和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去对待和珍惜其他的一切生命,尊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使所有生命都能在生态系统内得到协同的进化和发展。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要以一种人性的关怀去亲近自然、投入自然、爱护自然、融入自然,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生命的灵动和自然的精彩。同时合理利用自然,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发挥自然的最大功效。二是保护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作为人类重要的生产活动,不管人们对它的定义有何不同,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它是一种关于创造新知识

8、、技术、方法及对其进行商业转化的实践活动。它作为人们改造自然、重塑或创造适合于人类生存的物质文化环境的有组织活动,就“知识、技术、方法”创新而言,它表现为利用物质、信息和能量使之符合于创新目的的过程。这种过程本身具有反自然的一面,即它要求改变现存的形态和物理化学特征,制造出自然界本来不存在之物,从而破坏了原来的自然面貌。就“商业转化”而言,为追求商业利益,往往无节制地使用资源,忽视环境的保护。因此,创新生态伦理,就是要将创新活动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作为重要内容来研究,就是要面对以往创新活动中忽视生态环境因素的现实,寻找创新的渠道和方法。三是节约资源。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日益严重的资源瓶颈,

9、要求我们要自觉崇尚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建设以高效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当然我们不是说要提倡刻意去过紧衣缩食的生活,而是要对盲目的、过度的欲望进行必要的节制,做到合理、科学、适度消费,特别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提倡绿色消费。另外,人类的科技、教育和文化的进步,应该有助于人类建立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社会。因此,通过技术变革和制度创新实现的资源节约型发展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节约模式。1.2 创新生态化转向的途径科技活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举足轻重。然而,如前所述,长期以来人们注重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巨大利

10、益,注重新科学、新技术在对推动物质形态转化和利用率方面的作用,而不注重新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研究不够,造成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单向性,即偏向有利方面的研究,忽视不利方面的研究。由于对一项科学技术不利方面的研究不足,就造成了对预防和治理缺少及时的对策和方法。另外人们在选择新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时难以分辨其有利与有害之处,加上经济活动的现实功利驱动,往往选择具有重大生产能力的技术,很少考虑该技术所带来的损害。当人们发现该技术的有害作用所产生的负效应已影响到其生存和发展时,则以采用新技术替代或者治理该技术所造成的损害的方法。但是,由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单向性有所改变,人们对技

11、术选择的指导意识没有改变,往往是新技术替代旧技术,新损害替代旧损害。科技创新的生态化伦理及其价值观首先要求把科技创新这一人类的重要活动与人、社会和自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对待,使得科技创新在这个整体规律的制衡作用下,促进人和自然的共同进化,从而达到整体有序化地向高层次迈进的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可持续发展,而科技创新的生态化转向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重构,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重大转变。1.2.1 技术层面的生态化保证。要实行科学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首先要使技术层面有保证。要建立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态技术体系,实行技术生态化。并且进行技术

12、生态化的开发研究,广泛应用生态化技术,实行企业生产全过程“生态化”。只有建立技术层面的生态体系,采用使经济和环境相协调、具有生态正效应的生态技术,推行生态化的生产方式,使原材料和废弃物再循环利用,才能实现企业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循环。可见,技术层面的生态化是整个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核心。技术层面的支持是以可再生资源为主要能源和原材料,力求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例如,一个企业没有采用生态技术前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有害污染物质,既浪费了资源又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还需要支付大量的污染治理费和赔偿费用。如果它能够运用先进的生态技术手段,设计和改造旧的工艺流程,变废弃物为有用资源,

13、那么,既可减少资源浪费,为企业节省各种治污费用,又可减轻环境污染。生态综合效益将会十分明显。这即是发展循环经济的资源化。国内外的实践已经表明,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对生态环境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人类要继续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用新的模式发展经济;要求我们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对被过度使用的生态环境进行补偿。循环经济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的。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前国际公认的发展循环经济首选途径是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即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实现减量化。我国实施清洁生产潜力巨大,效果明显。但减量化的尖端科技,不在我们手里,这一点,比较一下单

14、位能耗即可清楚,我们在减量化方面,与技术先进国家相比,简言之,有潜力,无实力。无害化,譬如净化水,现在是不管什么样的水,都可以变成纯净水,但费用惊人(用户购买纯净水的价格大概为每吨2千元左右)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是有愿望,无财力。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比较优势就在资源化方面,由于资源化是循环经济的最佳模式,因此,具有资源化潜力最大的国家,也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循环经济的大国、强国。这也是我国市场空间的广阔性和多层次性,以及自然资源的丰富性所决定的。1.2.2 创新绩效的生态化评价。GD强算体系对科技创新的评价是以其商业利润的最大化的实现为标准的。而科技创新生态化的绩效评价以其商业利润和生态利润的共同实

15、现为标准。他的评价体系比原有的要复杂和客观。据了解,GDP是反映经济走势最重要的指标,但它没有扣除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所造成的损失。为了校正这一缺陷,世界银行在1997年推出了“绿色GDPS民经济核算体系”,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环境)损失之后的真实国民财富。绿色GDP指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后的数值,也就是扣除生态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它表示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衡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只看人类对自然开发与利用的广度与深度,还要看人类对自然建设与养护的量度与质度。生产力标准本身就是

16、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在传统观念中,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自然资源的价值得不到承认和体现。表现为自然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以及资源要求的过度膨胀。人类养成了一种无偿使用自然资源,任意污染环境,或者先污染后治理或大污染小治理等不良习惯。为此,可持续发展观提出了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原则,提出了生产方式生态化的要求,提出了实施清洁生产等措施。生态(环境)经济学也提出了“外部不经济性内在化”的观点,运用价格机制、税收、信贷、赔款等经济杠杆,使社会损失计入企业的生产成本,使环境资源得以保护和补偿,即“污染者负担”的环境经济政策。然而,这些政策的实施,除了需要“立法”等“硬性”规范的外在制约之外,还必须有道德等“软性”规范的内在约束,使生态保护及生态补偿等意识成为其自觉的内驱力,达到真正的自我觉醒和自我约束。据世界银行估算,中国1995年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8%与此同时,我国单位产出的自然资源损耗也远高于发达国家。以水为例,1999年,中国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是日本的18倍、美国的22倍。如果长期将这种代价排除在国民收入账户之外,则势必扭曲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成本与收益关系,难以遏制滥用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趋势。因此,从现行GD叶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环境资源保护费用,即建立绿色GDP核算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