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毕业考试语文试卷三套(含答案)_第1页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毕业考试语文试卷三套(含答案)_第2页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毕业考试语文试卷三套(含答案)_第3页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毕业考试语文试卷三套(含答案)_第4页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毕业考试语文试卷三套(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毕业考试语文试卷(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总分一二三总分五六七八九得分【卷首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同学们,请用你的细心、智慧,认真地完成这份答卷吧!它可是你六年来的圆满体现哦,更是你初中生活的良好开端。相信自己,你一定是最棒的!第一部分工整书写爱汉字(5分)1.整份答卷书写工整,卷面整洁。(2分)2.把下面的诗句抄到方格里,做到行款整齐,不写错别字。(3分)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第二部分夯实基础重积累(35分)▲词语大比拼(15分)一、我会读:下面各组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附和()游弋()挽留()浣溪沙()B.奇葩()榛子()粗犷()卓越()C.区域()杂拌()房椽()戛然而止()D.眷恋()抽噎()撇撇嘴()载歌载舞()二、我会写。(4分)在六年()的语文学习中,在中外作家()的文字里,我们领略了很多()的文化艺术,明白了很多()的人生道理。三、我会用:先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再根据语境选词运用。(8分)1.舍本逐末:①草木的根②事物的根源③本来④量词()2.集思广益:①市场②书③上下集④集合;聚集()3.张灯结彩:①凝聚②系③坚固耐用④口吃结巴()4.精益求精:①好处②更加③增加④满出()*如果我们不充实内容,只在包装上下工夫,就显得()了。*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要把集体的事情办好,必须做到群策群力,()。▲句段小天地(5分)四、填在下面横线上的最恰当的句子是()(填序号)(2分)明明下棋连输两局,第三局,他暗下决心:“”①这盘我难道还会输吗?②这盘我非赢了他不可!③这盘我不会再输了!五、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3分)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①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②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③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A.③①②B.②①③C.①②③D.①③②▲课文风景线(15分)六、填空或默写。(15分)1.过去的日子如,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了。2.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变成一条条,她变成了科学史上。这学期,我积累了不少名句:三国时期曹植在《七步诗》中表达对手足相残无比痛心的:“,”;表现诗人高风亮节的,如《石灰吟》中的“粉骨碎身全不怕,”。我还懂得了“,观千剑而后识器”的道理。我国古典名著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中华智慧的代表;《水浒传》中出谋划策,带领大家智取生辰纲的“智多星”。这两部小说和《》《》合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5.请为自己的朋友写一段毕业赠言,要求用上一种修辞方法。第三部分静心阅读比能力(30分)七、完成课内阅读。(15分)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1.该语段的作者是丹麦童话作家,我还读过他的作品。(填一文章名或一书名)(2分)2.在文中分别找出一个表示很冷和很暖的词:、。(2分)3.文中画横线句子里的“终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4.联系语境,将下面4个词按小女孩心情变化的先后顺序重新排列。(4分)惊喜失望犹豫满足①②③④5.用“”画出表示小女孩幻想的句子,并完成下面练习。(2分)作者将小女孩的现实处境与幻想中的生活形成,更衬托了小女孩,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的。(3分)八、完成课外阅读。(15分)明亮的眼睛小群是个双目失明、失去母亲的苦孩子。他非常热爱这个世界,这都是因为父亲就是小群的眼睛①。很小的时候,父亲让小群触摸柔软的凉凉的东西,说:“这是水,可以流动,长江、黄河和大海都是这样的水组成的,水多了便浩荡奔腾,可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父亲是要在失明的儿子的心灵中,重安一双明亮的眼睛②。难度最大的是向小群解说颜色。小群生下来就面对着一个黑暗的世界,怎么让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呢?比方给他解释红色:太阳就是红色的,它发光,能把黑夜变成白昼;它发热,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把人晒暖和。“我懂了,”小群说,“红色就是让人感到光亮和温暖!”“不全对。”父亲细致地解析,“血也是红色的,但它不会发出什么光来;人血也是温热的,鱼血却是冷的,但鱼血也是红色的。红色并不总同光和热联系在一起。”小群困惑了起来。父亲再作耐心的解析:“发热发光的是太阳,而不是红色;只是太阳能发光发热,同时又是红色的。红色只不过是有视力的人看到的一种颜色。”经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小群才逐渐有所领悟。时光就这样慢慢地流过,小群读书的成绩越来越好,当小群学会了按摩、能够自食其力的时候,父亲却突发脑溢血去世了。父亲的匆匆离去让小群痛不欲生。小群想,今后谁还能做自己的眼睛③呢?然而,就在给父亲开追悼会的时候,小群听到了一句话,这句话犹如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小群的一生。一位叔叔在追悼父亲时说:“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和奋斗,他对身边的人充满爱心,作为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他让我们每一个结识他的人都从他身上汲取了力量和勇气……”就在这一刹那,父亲对生活、对自己的那份热爱和勇气仿佛一下子全贯注在了自己的身上。“父亲呀,”他默默地祈祷,“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④的,就在我的心上!”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3分)震耳欲聋:循循善诱:2.短文围绕“父亲为小群重安一双明亮的眼睛”写了父亲关爱小群的两件事,请概括出来。(每件事不多于15个字。4分)第一件事:第二件事:3.文中四处写到“眼睛”,对它们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处“眼睛”指父亲帮助小群感受、了解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B.第二处“眼睛”指父亲想让小群既具有感受、了解世界的能力,又有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的信念。C.第三处“眼睛”指另一个像父亲一样能给自己帮助与鼓励的人。D.第四处“眼睛”指坚定的生活信念和战胜困难的勇气。4.结合自己的感受完成填空。(2+3=5分)这是一位却的父亲!我想对失明的小群说:第四部分快乐习作抒真情(30分)九、作文。(30分)题目:感动提示: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的确,有时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一种神情……也会让我们的心一阵阵感动。请选择一件事,以“感动”为题,通过对环境,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等描写,把场景具体地描述下来,把你的真情实感展现出来,让我们为你的感动而感动。字数不少于400。参考答案一、B二、卓有成效优雅别出心裁深奥三、1.②2.④3.②4.②舍本逐末集思广益四、②五、D六、1.轻烟蒸融2.计量单位“居里”科学定律一块永远的里程碑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要留清白在人间操千曲而后晓声诸葛亮吴用西游记红楼梦5.我们的友谊就像酿酒,岁月只会让我们的友谊越来越浓,分别是暂时的,友谊是永恒的。七、1.安徒生《海的女儿》2.冻僵暖烘烘不能。因为“终于”形象地写出了小女孩抽火柴的那种犹豫的心情。4.①犹豫②惊喜③满足④失望5.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鲜明对比不幸的遭遇深切同情八、1.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善于有步骤地进行引导、启发。父亲教小群认识什么是水。父亲为小群解说颜色。C慈爱双目失明你有一个伟大的父亲,他同样双目失明,但是默默隐瞒真相,像正常人一样传达对你的关爱,做你的眼睛。我相信,你也能像你父亲那样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勇气。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毕业考试语文试卷(二)(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35分)(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juàn xié yàng zhà()恋 威() 荡() 微风()起líng xī gui láng()晨 ()笑 玫() 螳()捕蝉(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4分)(三)选择题。(8分)1.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慢步校园 B.水滴石川 C.悔人不倦 D.锲而不舍2.“远远看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句 中,“息”的意思是:()A.消息; B.停止; C.子女; D.呼吸时进出的气。3.下面句子中用词、用语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一个个方块字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B.音乐课上,我们几个偷偷溜去打篮球,被班主任老师发现了,我们的心情犹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乱麻一团。 C.哥哥昂起头“哼”了一声,胆战心惊地大声说道:“胆小鬼!笨蛋!你们看我坐得稳稳的,真不知道你们怕什么。” D.通过复习,我既获得了新知识,又有了新体会。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的就是这么回事吧。4.对下面人物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学界泰斗—季羡林 B.古埃及学者—苏格拉底 C.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D.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四)判断题。在正确的表述后打“√”,错误的表述后打“×”。(4分)5.“无日不迎风吐艳”与“无不迎风吐艳”意思是一样的。 ()6.伯诺德夫人轻轻把蜡烛吹灭,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似乎”一词反映了 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 ()7.“风一吹,花朵就动了”比“花朵在风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更加生动有 趣。 ()8.长江奔腾向东流入大海,灌溉了万顷良田,哺育了各族儿女。()(五)填空题。(11分:4+4+3)9.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迷人的:冬日的凝重,春日的,夏日的,秋天的充实与忙碌……在人们的眼中,烟台的海分明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是一座壮丽______________,的,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威武雄壮的话剧。10.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朵花,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在盛夏的,在深秋的,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1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字,把诗句补充完整。个个花开淡()痕 ()箬笠,()蓑衣绿遍山原()满川 梅子()()杏子肥二、阅读理解。(30分)(一)语段。(12分:3+2+2+2+3)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1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悠然) 清爽) 伴随)13.“我能舍得走吗?”把句子换成肯定的语气,但意思不能改变。 14.用“”在文中画出老人离不开这里的原因。15.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我”对老人的 。A.敬佩和祝福 B.重视和不舍 C.爱戴和赞美 16.语段中的第3自然段 次写到老人的“笑声”,从笑声中 能看到这是一个 、 的老人。(二)短文。(18分:3+2+5+2+3+3)养书与学书①我那偏远乡村老家的父老乡亲个个都喜欢书。②村里人把看书叫做“养书”,把上学读书叫做“学书”。在外求学那些年,每次回家,街坊邻居就会问:“‘学书’回来了呀?”食用菌烘烤的邻家叔叔、牧牛的大伯都要我带本书给他们“养”。③村里自古就有“养书学书”的传统。大族家训里就写道:毋断书香,毋习游荡,毋好斗狠,毋事争强,毋以少犯长,毋以强凌弱。④现在,村里还沿袭着“周岁抓阄”的习俗:在娃娃周岁那天,在厅堂铺一块红布,红布正中放置一竹篮,篮里装上毛笔、算盘、书和红蛋。仪式上,大人引导孩子爬向竹篮,看看娃会拿起什么。拿笔寓意写得一手好字,拿算盘寓意能说会算,拿书最好,寓意日后金榜题名。谁家娃娃如果拿了红蛋,这蛋就会立即被扔出厅堂,表示“快滚蛋”,然后让娃娃在剩下的三件里再抓一次。这样的仪式寄寓了乡亲们对“学习”的殷殷期盼。母亲说,我周岁时,第一个去抓的便是书。可我到了上私塾读书的年龄,却隔三差五需要父亲拧着耳朵拽着去。⑤所幸父亲不只会拧会拽,还会讲,(疾风骤雨和风细雨)地吹耳边风。他没进过几天学堂,但记忆力出奇地好,满脑子都是故事。这些故事,有些是他听来的,有些是他到周边村子看戏看来的。他讲的《薛仁贵征东》《穆桂英挂帅》里的不少故事,我至今都还有印象。听着听着,就对故事产生了兴趣,听着听着,就对私塾学堂不再(抗拒拒绝)。⑥有一次,父亲去几十里外的村子走亲戚。回来时,带回一本没有封面的黄皱皱的小人书。他欣喜若狂地递给我,说这是他特意向人讨来的好东西,要我好好看,好好保管。不看不知道,一看我就被书中的插图吸引了。虽然后来这本书遗失了,甚至连个书名也记不清,但那种对书的喜爱之情,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心动。渐渐地,父亲养成了讨书借书买书的习惯。有一次,他从外地回来,特意给我买了一本《新酬世书信大全》,特意把私塾老师请到家中教我。这本书现在依然占据我书橱的醒目位置。⑦书香不断,水涨船高。我不再满足于父亲的讨书借书买书,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并付诸行动。邻村的一位堂哥参加运动会得了第三名,奖得一本《燕子李三》的小人书。得悉消息后,我徒步十里羊肠山道,特意去他家里解馋。学会骑自行车后第一次出远门,就是往返七十里崎岖的山间小路,到乡镇所在地的供销社购买《新华字典》。⑧凭着对书的渴盼和冲劲,我成了小村第一个走出去的师范生。每学期放假回家,我又多了一个“学书哥哥”的称呼。村中娃娃们在大人的教导下,都热情地叫我“学书哥哥”。我爱这清凌凌的称谓,又恐一不留神就会负了声名。多年来,我始终以此敦促自己:毋断书香,不能懈怠。【注:毋,不要】17.“毋以少犯长,毋以强凌弱”中“长”的读音应该选择哪一个?(zhǎng cháng)用“√”表示。这个句子的意思是: 18.读第⑤段,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19.短文写的是 的事。村里 人重视读书,文中写了两件事:一是 ;二是 。父亲重视对“我”的教育,文 中也写了两件事,一是 ;二是 。20.第⑦段中的第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这样 的句子被称作 。21.食用菌烘烤的邻家叔叔、牧牛的大伯都要我带本书给他们“养”。邻家叔叔、大伯都要我带本书给他们“养”。比较这两个句子,改动后省掉了什么?联系上文想想这样改合适吗?为 什么? 2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毋断书香,不能懈怠”的理解或做法。 三、习作与表达。(35分)23.习作。(30分)(任选一题完成)(1)我和书的故事要求:请围绕已经确定的题目,结合《养书与学书》的阅读感悟,写自己 亲身经历的事,内容要具体、感受要真实。(2)记忆深处的 要求:半命题,给予同学们更大的发挥空间。首先确定要写的内容,然后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习作。24.书写。(5分)要求:干净、整洁,行款正确、不连笔,书写美观。参考答案一、(一)眷胁漾乍凌嬉瑰螂(二)bēntáncángqiǎoèmàoqiègū(三)1.D2.B3.A4.B(四)5.×6.√7.×8.√(五)9.轻盈浪漫背景舞台10.11.墨青绿白金黄二、(一)12.悠闲凉爽陪伴13.我舍不得走。14.喝的是雪花泉的水……而且还有花鸟作伴15.A16.3充满自信豁达开朗(二)17.zhǎng不要因为年轻而冲撞长辈,不要凭借强大欺负弱小。18.和风细雨抗拒19.养书与学书乡亲们都喜欢“养书”“周岁抓阄”的习俗 父亲给“我”讲故事父亲为“我”讨书借书买书20.承上启下过渡句21.省掉了修饰语,不合适。因为这两个修饰语表明了他们的职业,说 明“我”那偏远乡村老家的父母乡亲个个都喜欢书,如果省掉了, 则很难体现。22.示例:读书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我每天早上都会在阳台上朗读 一篇文章,周末还经常去图书馆看书。我相信只要坚持读书,就一 定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毕业考试语文试卷(三)(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基础知识积累。(28分)1.请将下面的句子认真抄写到方格里,注意书写工整,行款正确。(5分)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2.看拼音写词语。(10分)zhēngróng suànbàn móguǐ jīngbīngjiǎnzhèng()()()()guāiqiǎo róuzhòu jīxiè sīkōngjiànguàn()()()()3.辨字组词。(4分) 誊() 峻() 藤() 型()誉() 竣() 腾() 刑()4.参照带点词语的形式,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四字词语。(3分) 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清香;叶从夏走过,留下();风从秋走过,留下();雪从冬走过,留下()……啊,朋友,我们从人生的四季走过,给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呢?5.单项选择题。(6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带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从容(cóng) 刹那(shà) 薄弱(bó) 附和(hé)B.陷入(xiàn) 窜过(cuān) 差异(chā) 瑰丽(guī)C.分析(xī) 夹袄(jiā) 爱憎(zèng) 削弱(xuē)D.抽噎(yē) 勉强(qiǎng) 复杂(fù) 规律(lǜ)(2)下面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坚持不懈 语重心长 独出心裁 见微知著B.勃勃生机 万象更新 鱼贯而入 专心志致C.张灯结彩 天涯海角 无独有偶 坐无虚席D.落慌而逃 疯拥而至 精益求精 饶有趣味(3)下面语段朗读时应使用的语气最恰当的是()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A.好奇 B.怀疑 C.迷惑不解 D.古怪(4)下面词语中搭配不当的一组是()A.表明观点 表明态度 表明立场B.树立信心 树立榜样 树立典型C.沉痛的心情 沉痛的教训 沉痛的脚步D.沉重地打击 沉重的心情 沉重的负担(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一个人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和顽强的毅力,就不难不取得好成绩。B.他不论多忙,对他的问题我总是很感兴趣。C.经过努力,她被评为芜湖市“美德少年”的光荣称号。D.相声这种曲艺形式诙谐幽默,深受群众喜爱。(6)对下列广告词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①牛奶香浓,丝般感觉。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③三碗不过冈。A.①夸张 ②引用 ③拟人 B.①比喻 ②设问 ③夸张C.①比喻 ②设问 ③拟人 D.①夸张 ②引用 ③比喻二、积累与运用。(22分)1.课文内容填空。(9分)(1)“孰为汝?”“孰”是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句话出自《》,课文选自《》。(3分)(2)“于是—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默默时,。”这句话出自(作者)的《》一文。我也能照样子写一句:的时候,日子。(3.5分)(3)“人固有一死,或,或。,就比泰山还重。”这句话出自《》,是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会议上作的。(2.5分)2.根据积累填空。(5分)(1)种树者必培其根,。《传习录》(2),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3),不应该随意虚掷。《百年孤独》(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颈联是,。3.按要求写句子。(8分)(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换种说法使句子的意思更强烈)(2)白杨树没有被风沙吹倒。白杨树迎着风沙茁壮成长起来。(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3)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弹一曲吧!”(改成转述句)(4)小学毕业之际,请给你的老师或同学写一句临别赠言。三、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12分)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1.“卓”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卓有成效”中“卓”的意思是。(3分)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尊敬() 软弱()3.课文片段最后一句话使用了和的修辞手法。读到这里,在你心中居里夫人还变成了。(4分)4.默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填空。(3分)(1)“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指的是。(2)“这项伟大的自然发现”指的是。(3)“对人生意义的发现”指的是。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3分)去年,我生日,爸爸送给我一个丝织的小盒子,让我收藏起来。我好奇地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微笑着说“你猜。”“镶着红豆的小别针?是闪光的金项链?”爸爸只笑不开口。我打开一看,原来盒子里装着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放大镜,放大境下有一小块红色的有机玻璃,玻璃上镶着“一粒米”。我心想“这有什么可珍贵的呢?”当我拿起这颗“米粒”用放大镜仔细一看,不禁惊呆了。在这么小的天地里,居然刻着张继的一首诗《枫桥夜泊》。我一数上面竟刻了三十七个字,在诗的末尾还有一个红色的小章,章上两字:屈茹。用六倍的放大镜看这首诗都有些费劲,但仍能看出那苍劲的笔锋。爸爸说这叫微雕。我只觉得好玩,便收了起来。同学们来到我家玩,我便拿出来让他们观看。有一次,同学们在争着观赏时,米粒崩了出去,落进了沙发缝,我够了半天没够着,“米粒”反而越陷越深。几天后,爸爸问我“米粒”收在哪,我吭了半天才说出“米粒”的下落。爸爸一听,的神色,连忙拿来剪子,把沙发给拆了,我躲在一边不说话,看着爸爸好不容易从沙发里寻出这个小东西,抹了把汗,露出。我好奇地问“干吗这么费劲,不就是‘一粒米’吗?”爸爸收敛了笑容,给我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原来,这个微雕的作者屈茹是个教师,从小就酷爱微雕艺术。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了最偏远的贫困山区,成为了山区小学的美术老师,而屈茹的一手雕刻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练出来的。那时,没有雕刻用的石头,屈茹就在木头上刻。后来他发现了一片竹林,便在每棵竹子上都刻上一首小诗,大的小的,粗的细的,高的矮的,就连新生的竹杆上也刻满了。他不顾日晒雨打,也不怕蚊虫叮咬,苦练了十年,渐渐地,练出一手好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