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题库(全9章)含答案整理_第1页
心理学基础题库(全9章)含答案整理_第2页
心理学基础题库(全9章)含答案整理_第3页
心理学基础题库(全9章)含答案整理_第4页
心理学基础题库(全9章)含答案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1当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 _。 神经冲动2、一次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基本上是由于刺激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使膜外膜内的正负离子移动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差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神经冲动会用来说明。 动作电位3、 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 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 传导。电传导、化学传 导。4、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于来完成的。突触,神经递质。5、神经递质主要起两种作用,一种叫,另一种是。兴奋,抑制。6、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以脑为核心的神

2、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方式来实现的。神经回路是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反射,反射弧。7、一般情况下,当人在恐惧和愤怒等情绪状态下,使躯体兴奋起来,它能加速心脏的跳动、 能让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以便肌肉利用、 能减缓消化器官的活动, 以便于采取搏斗和 逃走的行动。交感神经。8、大脑皮层有四个脑区,分别是:、。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 ; 主要负责触觉、痛觉和温度觉; 主要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是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叶,顶叶,枕叶,听觉中枢。9、在功能上,大多数人与相关的机能已一侧化到左半球,我们说话、阅读、写字主要 是左半球完成。语言

3、。10、 巴甫洛夫认为,条件作用可以是用刺激唤起特定反射的兴奋过程,也可以是用刺激 原本可能会产生的反射的过程。条件抑制包括:;无条件抑制包括:。抑制。消退 抑制、延迟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11、 条件反射形成的最佳条件是:在铃响(信号刺激)后的0.5 秒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 激),两者的是重要的条件,也叫条件作用。后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是影响经典 条件作用形成的重要因素。相邻性,相倚性。12、在心理学上, 当一个反应的概率由在其之前的事件决定的时候,其行为被归类为应答性的;当一个反应的概率依赖于随后事件的时候,其行为被归类为。操作性的。13、 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反射是,行为是对其之前出

4、现的刺激的应答。另一位心理学大师斯金纳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另一种学习一一操作性反应,并认为行为是被其之后的刺激的。应答性的,强化。14、 对行为起动力作用的个体因素很多,女口:、等。需要动机、 意志、价值观、理想信念、情绪。15、 意识分为正常意识状态和异常意识状态;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注意16、一般把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叫,主要包括:、记忆、和言语等心理活 动。认知过程,感知觉,思维、想象17、 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的选择与偏向。18、人如果把意识指向自己内部的大脑加工过程,这是对认知的认知,也叫_。元认知,19、 是一个人对自己和对方的心理状态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的

5、预测和 解释。心理理论20、 心理学上研究个体差异心理的主要两个方面是, 。能力,人格。21、如果说,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那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_;另 一类是。内隐行为,外显行为。22、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个体行为及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现象。23、个体心理现象主要包括五大方面:需要动机和意志,意识和注意,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能力和人格。24、 精神分析的创始人是,它认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应该是。弗洛伊德,潜意 识。25、 采用多种先进的脑成像技术,研究认知活动、 大脑神经元电生理反应和行为三者之间关 系的科学是。认知神经科学二、选择题1 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 )

6、。 bA. 1864 年 B. 1879 年 C . 1903 年 D . 1920 年2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A 冯特 B 韦伯 C 费希纳 D 艾宾浩斯3. 在心理学研究中,用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推测看不到的( ),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cA 思维 B 脑电 C 心理 D 情绪4. 人本主义心理学号称“第三势力” ,主张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应是了解人性 潜能,追求自我实现。下面( )是人本主义代表。 cA 皮亚杰 B 苛勒 C 马斯洛 D 科胡特 5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 aA 额叶 B 顶叶 C 枕叶 D 颞叶三、名词

7、解释1. 反射弧,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反射方式实现的。执行反射的全部结 构叫反射弧。反射弧一般包括五部分:感受器、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效应器。在实际活动中,执行反射的结构装置是环状的,所以 也叫反射环。2、正强化和负强化, 行为之后是增加了刺激, 结果使这个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提高, 这 叫 正强化。行为之后取消了厌恶刺激,也能让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这是负强化。3、精神分析 , 是奥地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建的治疗神经症的一种方法。四、简答题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包括哪些?(P49 (一)到(五) ) 答:心理学是研究的

8、对象是心理现象,是个体行为及行为背后 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心理动力包括需 要、动机、价值观、世界观、理想、兴趣等;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 (注意、 感知觉、记忆、 思维等)、情绪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2. 心理学家进行研究的目标是什么?P1012 (一)到(五) ) 答:一般来说,人类渴望了解和解释自己行为、更渴望控制和 改善自己的行为, 心理学家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 找出如下五个问题的答案: (一) 一种行为的本质是什么? (描述行为) (二) 这种行为为什么会产生? (解释行为) (三) 这种行为将在什么时候更容易发

9、生呢? (预测行为) (四) 影响这种行为的条件包括哪些? (控制行为) (五)怎样才能使这种行为发生变化呢?(改善行为)3. 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什么?(P14) 答: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 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但就其内容来说,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4.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包括:代表人、产生时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研究方 法、基本观点、评价) ( P2637)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铁钦纳,该学派于 19 世纪末产生于德国。 研究对象是意识经 验。该学派是用实验法独立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学派, 促进了西方心理学派的兴起和美国心理 学的

10、发展。 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组成部分。 但由于它确定的研究对象过于狭窄 并陷入元素主义与内省主义境地 ,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二机能主义 美威廉詹姆斯。 19 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研究对象:意识的过程。基本观点:意识是对环境适应 的产物,认知 , 行为是适应环境的手段。这一观点推动了美国的心理学研究面向实际,也吸 引了大批一般民众的注意。三.行为主义学 于19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华生,杰出代表人还有斯金纳、班杜拉。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刺激一反应”(S R)的行为公式。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是刺激 - 反应之间连结建立的后果。促进了心理学的广泛 应用和程序教学的开展

11、,但陷入了还原论和机械论的境地。四格式塔学派 该学派1912年创建于德国,韦特海默、考夫卡、柯勒。研究对象:意识和行为。研究方法:知觉场。基 本观点: 心理意识是整体的或完整的。 他们这种重视整体的观点和强调各部分之间动态的联 系以及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 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该学派否认过 去经验的作用,陷入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境地。五.精神分析学派19世纪末,弗洛伊德。研究对象:潜意识。研究方法:临床实践。基本观点:人格的三种构成相互作用,三者通常处于平衡状态,平衡被破坏, 则导致精神病。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潜意识与心理治疗,扩 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以沙利文为代表的一批心

12、理学家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说、泛性论和人格结构论, 强调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对精神病产生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在美国形成了新精神分析学。六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代表人还有罗杰。研究对象: 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 基本观点:人的本质是善良的,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 巨大的心理潜能,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和教育, 人们就会完善自己、 发挥创造潜能, 达到某些 积极的社会目的。 扩大科学研究的范围, 以解决过去一直排除在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外的人类 信念和价值问题。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门尚处于发展中的学说, 其理论体系还不完备, 他们 对人的一些研究还停留在关于人性的抽象议论上,因而不能揭

13、示人的心理本质规律。七.认知心理学 皮亚杰, 20 世纪初。研究对象:人的认知过程。研究方法:实验。基本观点: 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 认知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派的理论 含有辩证法5 的因素, 对反对行为主义的机械论、 弗洛伊德主义的非理性主义有积极的意义, 但他们 把人的心理看成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加以研究,在心理学界依然存在争论。 八认知 神经科学 布罗卡, 19 世纪后叶,研究对象:脑认知功能模块的实验性分离,意识和无意 识的闹机制,学习与记忆的脑机制,个别差异的脑机制。研究方法:1、对机能进化水平不同的动物进行基因水平、 蛋白分子水平、 细胞突触水平、 行

14、为的神经网络水平等多层次的神 经生物学研究; 2、对脑损伤病人进行神经心理学临床研究;3、对正常人进行脑功能成像研究。评价:其研究结果对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建构和内容研究有巨大的影响。一、填空题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的状态。2、(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最有力量的需要是(生理)需要。3、(韦纳)对动机的归因理论作了系统研究, 指出归因的三个纬度是 (内外源性) 、(稳定性)、 (可控性)。4、马斯洛认为, 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 即(生理)、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 和(自我实现)的需要。5、人的社会心理需要包括(成就需要 )、(成功恐惧 )、(交往需要) 。6、若一个学生长

15、期处于消极的归因状态,如总是把失败归因于(能力)这样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则不仅减低动机,也会有碍于人格的成长。7、在期望理论中, (效价) 指人们对所从事的工作、 学习任务或者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意义的 判断,即目标对个人的价值或目标吸引力; ( 期望值 ) 指个体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即目标实现的主观概率。 若V (效价)和(期望值)都很高,说明激励价值目标高、 意义大, 有吸引力,那么激励的力量(动机强度)就大,反之,就激励不了人。8、 在双因素理论中,包括的两个因素是(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9、意志行动的两个基本阶段是 (准备 )、(执行 );意志行动中的四种冲突是 (

16、双趋冲突) 、 (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 、(多重趋避冲突) 。二、单项选择题1、(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 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而非指活动本身。A需要B动机C意志D情绪 2、(自我实现的需要)力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 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实现自己理想。A安全的需要E爱与归属的需要C生理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3、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诱因)A内驱力E诱因C需要D爱好4、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在(A)A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E同一行为必须由同一动机引起C同一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D不同行为必须由

17、不同动机引起5、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境界是()A每个人都能达到的E大多数人都能达到的C少数人能够达到的D没有人能够达到的三、多项选择题1、需要是(AB)A、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E、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C、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D、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2、可以激发动机的因素有(ADA、需要E内驱力C情绪D诱因3、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强调个体内部的积极力量,他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 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 而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 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

18、成就的动 机。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缺失性需要是(ABCD)A、在种族和个体发展过程中早期出现的需要E、力量强的需要C、关系到个体生存的需要D、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的需要4、社会需要包括(ABD的需要。A、求知E、交往C、休息D、成功四、名词解释1 需要 P44需要指的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它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一 种要求, 这种需求是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涉及的不平衡状态包括心理的不平衡和心理的 不平衡两个方面。2 动机 P56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 激发和维持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的产生与啷个 因素有关, 一是需要,二是诱因。各种动机

19、理论都认为, 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3 需要层次理论 P53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 该理论把自我实现需要定义为人的潜能 充分发展的最高阶段,其核心思想是人的需要是由不同层次的。4 自我效能感 P60 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提出的,班杜拉用自我效能感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启动和改变。 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和完成某一项活动, 就属于高自我效能感, 否则就是低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时的动机水平。5 意志 P64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调节行动, 客

20、服困难, 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 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五、问答题1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54 最后一段马斯洛认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人得罪基本 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他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关于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 它的 力量越强、 潜力越大。越是基础的需要对人的影响力越大。只有在基本需要等到满足后,才 能出现更高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把前四种水平的需要都划为基本需要, 由基本需要产生的行 为动机被称为“缺失性动

21、机” ,因为那些动机是由食物、水、安全、爱、尊重的等基本需要 的缺失而被激发出来的。2 你的意志品质怎样,举例分析。 P70-71 ,四个方面分析(一)自觉性, 指一个人能自觉地确立意志行动的目的, 清楚地,深刻地认识到该目的的正 确性和重要性,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以服从相应的目的的意志品质。 (二)果断性,指善 于明辨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实现所做决定的意志品质。(三)坚韧性,指对行动目的的坚持性,并能在行动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的意志品质。(四)自制力,指在意志行动中能自觉地、 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约束自己的语言和动作等方面的品 质。3 简述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P

22、561、 行为与动机的关系: 我们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的动机支配和调节的, 动机是行为发生的内 部原因, 而行为是实现动机的外部行为。 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 即各种不同的动机 通过同一种行为表现出来;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有同一种或相似的动机。2、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需要是动机的基础。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对人的活动 具有激活、维持和调节以及评价的功能。1 依据动机理论,如何激励动机? P58-63(一)归因理论,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1)因素来源,即内外源性。 (2)稳定性( 3) 可控性(二)自我效能感理论,推测和判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 (三)期望理论( 1) 目标适

23、当,经过努力可以达到( 2)目标要有价值(四)双因素理论( 1)直接满足( 2)间 接满足第三章 意识与注意一、填空题1 、介于清醒状态与睡眠状态之间,高度卷入的幻想活动是( 白日梦 )。2、睡眠可分为两种状态:( 快速眼动睡眠 )和( 非快速眼动睡眠 ) 做梦是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3、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 失眠 )、梦魇、夜惊、睡眠窒息和(嗜睡 )。4 、注意的种类可以分为 ( 有意注意 )、( 无意注意 ) 和 ( 有意后注意 ) 。5、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 (注意的广度 )二、单项选择题1 、( Alpha )波出现在睡眠的(第一)阶段A 第一阶段 B 第

24、二阶段 C 第三阶段 D 第四阶段 2 、即使集中注意力,感觉的清晰程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 象叫(注意的起伏)A.注意的起伏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3、梦境在 (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开始出现。A睡眠初期B睡眠中期C睡眠晚期D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三 、名词解释1. 意识 P76 意识是指人运用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外身心 状态和环境的觉知。2. 注意 P87 是我们从无线的信息(外界、信息加工过程中)中针对部分信息进 行主动加工的过程,包括指向集中、激活和抑制。3. 有意注意 P91 即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4. 有意后注

25、意 P93 即随意后注意,兼具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点。它像 有意注意那样有预定目的, 但又像无意注意那样不需要意志付出努力, 因此它是 一种有预定目的, 但又像无意注意那样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是注意的一 种特殊形式。5. 注意分配 P99 指在同一时间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6. 无意注意 P90 即不随意注意,是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 的注意。四、问答题1、什么是注意广度?它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P94-96 注意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 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 的数量。 影响因素: 1. 注意对象的特点(形状、大小、数量、排列) ; 2.

26、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 (任务越复杂, 越需要关注细节, 注意的广度就会 变小;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知识结构越完整,注意的范围就越大)2、什么是注意的稳定性?它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P96-97 注意的稳定性: 也被称为注意的持久性。 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 间的长短。影响因素: 1. 客观因素 注意对象本身的一些特点会影响注意的时间长短。 (丰 富单调;活动静止)。但不是说事物越复杂,刺激越丰富,注意力就越稳定。过于复杂、变幻莫测的对象反而更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导致注意的分散。 2 人 的主观状态 一个人身体健康, 情绪良好, 精力充沛,就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全力 投入,不知疲倦。

27、相反,一个人处于失眠、疲劳疾病状态,或在情绪受挫的情况 下,则注意无法保持稳定,活动效率也会大大降低。另外,个体对工作任务的兴 趣以及意志力也会影响到注意的稳定性。3、教师应如何利用有意注意的影响因素来组织有效教学? P921. 活动的目的:对所进行的活动要有充分的了解。 从活动的目的出发, 人就能自 觉地去指导自己的注意。 活动越重要, 对活动的意义理解的越深刻, 完成任务的 愿望越强烈, 人也就能越能长久保持自己的有意注意。 2. 个体特征:一个具有 坚毅特点的人,易于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任务;相反,意志薄弱、 害怕困难的人不可能有良好的有意注意。 3. 个体对活动的兴趣: 对待

28、事物的兴 趣,尤其是稳固的兴趣也支配着有意注意。 但是在有意注意中, 注意和兴趣的关 系史非常间接的, 即尽管活动本身是枯燥的, 但为了获得活动的最后结果, 有意 注意仍能长时间的保持着,知道完成任务、达到目的为止。4、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是什么? P911. 刺激物的特点: 1) 刺激物的强度引起无意注意(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 浓郁的气味),这里不仅指绝对 强度,还指相对强度。(一个强烈的刺激物如果在其他刺激物构成的背景上出现, 就可能不会引起注意; 相反, 一个不甚强烈的刺激物, 如果在没有其他刺激物的 背景上出现,反而可能引起注意) ; 2) 刺激物的对比性,如形状、大小、颜色 或持续

29、时间的差别,也会引起无意注意。 (“万绿丛中一点红” 、“鹤立鸡群”、批 改作业中的红字); 3) 新异刺激(新奇的发型、服饰,奇怪的声音、气味,新 老师、新开业的商店) 4) 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 到个别学生交头接耳, 这时老师忽然放慢讲课的速度, 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2. 个体自身状态: 无意注意虽然主要是有外界刺激物引起的, 但是也决定于人本身 的状态。这首先是由人们的需要、兴趣和对那个事物的态度决定的。 其次,人 的情绪状态和身体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无意注意。 (人在过度疲劳状态,常 常不能注意到在精神饱满时容易注意的事物)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一、填空题

30、1、人脑对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特定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感觉。2、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带有某种倾向的歪曲知觉。3、 当我们从亮处走入黑暗之后,视网膜的光感受性会迅速提高这个过程 是暗适应_。当我们从暗处走出见到光明时,视网膜对光的感受性会迅速下 降这个过程是明适应_。4、_视杆细胞对光线非常敏感,允许昏暗光线下的视觉;视锥细胞对特 定波长的光波特别敏感,产生心理学的色彩体验。5、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6习惯化是由于刺激的反复呈现所导致的反应降低或减少的现象。7、知觉的一般特征主要有知觉的选择性_、知觉的整体性_、知觉的理 解性_、知觉的恒常性_。知觉产生的三个

31、阶段是感觉信息_、组织信息 _、_赋予意义_。8、 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自然科学规律是韦伯定律这个定律主要适用于中 等强度的刺激。9、双眼的距离线索主要是双眼的辐合和双眼视差所提供的距离信息。10、人们常使用的印象管理策略有迎合_、自我美化_、自我表露_、 威胁_。二、单项选择题1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C )A.差别感受性 B .最小可觉差 C .绝对感受性 D .绝对感觉或限 2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 感受性会发生变化, 这一现象称为( A )A.感觉对比 B .感觉融合C .感觉适应 D .感觉的掩蔽3. 电影使一系列静止的拷贝画面连贯起来 , 前一副画面的印象还没消失 ,

32、下一副画面又出现在视觉中 , 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活动的人物、 车辆等场景,这是( A ) A、动景运动的作用 B.适应的作用 C.对比的作用D.联觉的作用4、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 的( C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5. 我们对物体的知觉直接来源于( D )。A 近距刺激 B 远距刺激C物体本身D判断6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一种感觉的( C )。 A 整合B对比 C适应D 联觉三、多选题1.感觉反映的是 ( AC )A.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B.客观事物的整体C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D

33、.过去作用于感官的事物2.产生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有多种,如( ABD )A.线条透视B .运动视差C .视轴辐合D .眼睛的调节3.物体在空间没有位移而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叫(B C )A.运动知觉B .似动现象C .动景现象 D .现象4.内部感觉包括( ABCD )A.运动觉B .平衡觉C .内脏感觉 D .机体觉5.空间知觉包括( ABCD)A .大小知觉 B .形状知觉 C .深度知觉 D .方位知觉6. 错觉的性质包括 (ABD)A 歪曲的知觉 B 虚幻的知觉 C 特定条件下的知觉 D 对事物的歪 曲带有固定倾向的知觉四. 名词解释1、感觉: 人脑对从各种感受器传来的特定刺激的个别属性

34、的反映就是感觉。 2、 知觉:个体把感觉的信息组织成一定的模式并对它解释的过程就是知觉。3、感觉阈限:感受器官对适应刺激的反应能力叫感受性,感受性的高低是由引 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来度量的,这个刺激量叫感觉阈限。4、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让人感受到的刺激的量就是绝对感觉阈限。5、敏感化:是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强烈的刺激后,对强度较弱的刺激也会产生 明显的反应。6、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让人感受到的刺激的量就是绝对感觉阈限,相应的感受能力叫绝对感受性。7、知觉的理解性: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各种假设,检验假设,做出合理解释 的特征。8、似动现象:当两个刺激按照一定的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先后呈

35、现时,我们看 到的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连续运动的现象就是似动现象。9、感觉的适应: 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器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10、社会知觉:个体对他人、群体关系和自我的认知。五、简答题 1什么是知觉?知觉的加工特性有哪些? 把感觉信息组织成一定的模式并对它加以解释的过程就是知觉。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2. 结合实际谈谈知觉的准确性怎样才能提高?记住,你知觉到的不是事实,而是重组后的“事实”。要学会经常对自己的知 觉提问:我知道的准确吗?另一种解释是不是也符合事实?我的假设是什么?到 底对不对?我的假设会不会影响对实际情况的觉知? 打破知觉习

36、惯, 不 受习 惯化的影响。 每天要试着以一些新的方式进行活动, 比如, 选择不同的路线去上 班或上学;再刷牙、梳头等日常生活种,有时不妨试着换另一只手,不要总是使 用利手;再看望朋友和家人时, 要试着感觉自己是第一次去见他们。 有意识 地调整自己的适应水平,通过新的经历拓宽自己的参考系。可以采用各种方法, 包括试试你平常不吃的食物, 看看与你的观点截然不同者写的文章或书, 再安静 的树林里散步,到喧闹的游乐场去玩。 不同的经历可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克服知觉定势。无论何时,只要你把人、物或事归类,你的知觉就有可能被期望 或己有的类别概念扭曲,按照一定的定势进行知觉。因此,无论发生了什么,我

37、 们都要把每个人看成是独立的人,把每一件事看成是独立的事。避免受动机或情绪的影响。要让自己避免受兴趣、需要、期望或情绪的支配是困难的。但 是,我们可以让自己意识到这种犯错误的可能性, 并且积极地尝试从其他人的角 度来看世界。在争论或讨论中,要善于采纳别人有价值地观点。养成不断进行准确性检验的习惯。 要主动寻找其他的证据来检验你的知觉的准确性。 第一, 要提出疑问;第二,要澄清事实;第三,要参考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记住,知觉不可能自动调整。注意,要努力有意识地去注意你周围的人何事物,而不是在一团迷雾中度过一生。 听别人说话时, 要集中注意力, 要观察他们的面部 表情,通过眼睛与人进行沟通。 要使

38、自己养成一种习惯: 不论看到什么或听到什 么,都必须经过准确性的检验 (即通过获得追加的信息来检查自己的知觉) 之后 再把它知觉为事实。3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有什么意义? 知觉的选择性: 从背景中区分出对象, 以便于更清晰的感知的知觉特性也叫知觉 的选择性。这种“对象背景”的组织能力可能是先天的。心理学研究表明, 强烈的刺激、不断重复、刺激物的变化、 对比、不一致等更能引起人的注意。 知 觉的整体性: 客观事物有不同的部分与属性, 但人们在知觉时, 并不把它知觉为 个别孤立的部分, 而是把它们组织为有一定意义结构的整体, 这种知觉的特性叫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在热闹的聚会

39、上或逛自由市场时, 如果你与朋 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 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 在说什么, 这是知觉的理解性在起作用。 恒常性:尽管刺激的性质随眼睛和头 部的运动而变化, 但知觉的远距离刺激的性质通常是恒定不变的, 知觉的这种特 性叫恒常性。 在教学中,教师语调柔和亲切,高度适中,身体语言的使用,色 彩对比鲜明的教学挂图, 大小或字体不同的板书, 对重点内容的重复, 教学幻灯 片中设计的运动部分等等这些刺激特性的使用, 遵循知觉组织原则的教学, 都是 为了让学生能产生对知识的更清晰的感知; 避免在一个班频繁地更换教师或教师 发型服饰的过多变化也是为了同样的作用。 结合

40、学生个人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等因 素的教学也会影响知觉的理解。第五章 记忆一、填空题1、按记忆的内容来分, 有(形象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 和动作记忆; 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 把记忆分为 (陈述性记忆 )和(程序性记忆)。2、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 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储存)和(提取)。3、斯伯林开始研究感觉记忆时,采用了(整体报告法) ,后来他设计了(部分报 告法 )。4、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7加减 2 个组块),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5、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艾宾浩斯) 。6、心理学家佩维奥( Paivio,1975 )从信息编码的角度将长时

41、记忆分为两个系统, 即(语义编码系统)和(表象编码系统) 。,。7、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抑制,叫(前摄干扰) ;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 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干扰) 。二、 单项选择题1 乔治斯波林进行图象记忆的实验使用的方法是(A) A .整体报告法B .重学法 C 部分报告法 D 节省法 2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A 前摄抑制 B 倒摄抑制 C 正迁移 D 负迁移 3造成短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C )A.信息得不到注意B 抑制作用C 信息提取机制失灵D 信息受干扰 4容量最大的记忆系统是( D )A.感觉记忆B 图像记忆 C 短时记忆 D 长时记忆

42、5遗忘的进程是( B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倒U型曲线D.U型曲线 6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C)A. 功能固定 B. 原型启发 C. 自然衰退或干扰 D. 思维的定势 7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B )A.对识记的材料加以注意B .精细复述 C .机械复述D .意识到短时记忆的信息三、名词解释1.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2. 语义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 的记忆。3. 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 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影响, 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4. 陈述性记忆:是对事实的记忆。5. 程序性

43、记忆:是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6. 编码特定原则:当提取的背景与编码的背景相似时最为有效。7. 遗忘曲线: 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 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 接着保持量急剧下 降,然后保持量渐趋稳定,最后接近稳定。这条曲线叫做遗忘曲线。8.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9. 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 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四、问答题 1记忆包括哪些基本过程 编程 过程 提取 2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一,时间短,一般是 30 秒左右,如果得不到复述,转眼就会遗忘。 二,容量有 限,一般是 7+2组块( CHUA

44、N)K。 三,意识清晰,短时记忆服从当前任务需要, 主体有清晰的意识。 四,操作性强,短时记忆就其功能来说,一方面,短时记 忆加工着感觉记忆保持的信息, 把其中的必要信息经过复述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 中;另一方面, 它又根据当前工作的需要, 从长时记忆库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完成 某种操作 3什么是遗忘规律?主要的遗忘的理论有哪些?简述其内容。 156、 157 遗忘规律: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 刚学完是保持量很大, 接着保持量急剧下降, 然后保持量渐趋稳定,最后接近稳定。 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 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 记忆痕迹是指记忆的编码, 这种解释与生活中 很多常见的现象比较一

45、致, 如穿久的衣服会褪色, 不常回想起的或不常使用的信 息,往往容易从记忆中失去。 干扰理论:干扰理论认为,随着愈益增多的 新信息被输入、归类,提取线索就愈益失效。 消退理论把遗忘归结于贮存的失败, 而干扰理论则认为遗忘是由于提取失败所致。 干扰主要有两类: 倒摄干扰与前摄 干扰。倒摄干扰是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受后来学习内容的干扰; 前摄干扰是指以前 学过的内容干扰以后学习的内容。 干扰理论是行为主义学派提出的, 其依据是“刺 激反应”学说。 动机性遗忘:佛洛依德在压抑的概念中提出,我们的记 忆系统实际上会对那些令人痛苦的信息内容进行自我检查。 为了保护我们的自我 概念并减少焦虑, 我们可能会压抑

46、痛苦的回忆, 对意识中不愉快的经验可以施加 压力,将之压抑在潜意识之中。 线索依存遗忘理论:线索依存遗忘理论认 为,应根据提取失败,而不是根据记忆中失去信息、干扰或抑制等来解释遗忘。 换句话说, 一个人回想不出某种信息, 仅仅是由于他不能发现从记忆中回想该信 息的方式,是没有良好的提取线索。 图尔文认为, 记忆是来自两方面的信息的产 物:第一, 作为对某一事件的初步知觉的结果, 在个体记忆贮存中留下的记忆痕 迹;第二,个体在回忆时认知环境中出现的提取信息的线索。因此,该信息可能 是在记忆贮存中,因为缺少有关提取线索的信息而提取不到。 (百度) 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增进记忆? 心理学认为记忆,就是

47、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 回忆三个基本过程。其形式有形象记忆、概念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 记忆等。 有人说学习就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 因为许多之后四是要靠我们去 记忆的。提高记忆力, 实际就是尽量避免和克服遗忘。 在学习活动中只要进行有 意识的锻炼,掌握记忆规律和方法,就能改善和提高记忆力: 1. 注意集中。记 忆时只要聚精会神、 专心致志, 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 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 记忆痕迹而不易遗忘。 否则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2. 增强兴趣。 如果对学习材 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如果对要记忆的材料不 感兴趣, 可以培养间

48、接兴趣, 即对记忆成功后的结果培养兴趣。 这样可以激励自 己。 3. 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的牢、记得久。 仅靠死记硬背, 则不容易记住。 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 如能作到理解和背诵相结 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4. 过度学习。即对学习材料在记住的基础上,多记几遍, 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过度学习的最佳程度是 150%。5. 及时复习。遗忘的速 度是先快后慢(参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 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 6. 经常回忆。可使记忆错误 得到纠正,遗漏得到弥补, 使学习内容难点记的更牢。 闲暇时经常回忆过去识记 的对

49、象,也能避免遗忘。 7. 读、想、视、听相结合。动用多种感官同时刺激大 脑,可以起到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的作用。比单一默读效果好的多。 8. 运用多种记忆手段。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特点记忆、谐音记忆、争论 记忆、联想记忆、趣味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 9.掌握最佳记忆时间。一般来说,上午 911时, 下午34时,晚上710时,为最佳记忆时间。禾I用上述时间记忆难记的学习 材料,效果较好。但要注意,不同的人的最佳记忆时间不同。 10. 科学用脑。 在保证营养、积极休息、进行体育锻炼等保养大脑的基础上,科学用脑,防止过 度疲劳, 保持积极

50、乐观的情绪, 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这是提高记忆力的 关键。第六章 思维 一、填空题1、 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两个,一个是(),另一个是()概括性,间接性。2、 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进行的思维活动。表象。3、 抽象逻辑思维是以()、()、( )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概念,判断和推理。4、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5、 思维的基本单元有()、()、( )。表象,概念,命题。6、 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 )。记忆表象,想 象表象。7、 概念形成是指个体掌握概念()的过程。本质属性。8、 ()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而()是从

51、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演绎推理,归纳推理。9、 ()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定势。10、 类比推理属于()。归纳推理。二、单项选择题1 、( )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过程。 AA 表象 B 想象 C 再造想象 D 再认2、 表象的形象在头脑中可以放大、缩小、翻转的特性叫表象的()CA 翻转性 B 运动性 C 可操作性 D 灵活性3、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的基本形式有()AA 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 B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C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D人的愿望4、 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叫()CA 形象思维 B 抽象思维 C 辐合思维 D 发散思维5

52、、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叫 ( ) BA 概念形成 B 问题解决 C 发散思维 D 创造思维6、 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叫()AA 迁移 B 干扰 C 抑制 D 启发7、 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是() CA 通用的问题解决策略 B 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C 问题解决的策略 D 动力定型三、名词解释1思维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地反映。2. 表象 表象是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3. 概念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位。4. 发散思维 (求异思维、辐射思维)这是一种

53、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探索新 的远景,追求多样性的思维。5. 创造性思维 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 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 并创造出新 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6. 定势 指重复先前的心里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四、问答题1. 思维和表象各有哪些特点?思维是借助语言、 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 间接的反映。 思维具有 以下特征: 1、概括性 2、间接性表象是事物不在眼前时, 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表象具有以下特点: 1、形象性 2、概括性 3、可操作性 2在日常推理中,人们经常使用哪些启发式策略?a:可获得性启发式b :代表性启发式c :调整型启发式3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

54、哪些心理因素影响着问题的解决?a 知识表征的方式 b 定势 c 功能固着 d 动机(1 、问题空间 2 、问题解决的策略 3 、知识专家和新手的区别 4 、其他心理因 素,如:知识表征的方式;定势;功能固定;动机。 ) 4创造性思维过程是怎样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是指在问题情境中, 新的思维从萌发到形成整个过程。 大体会经 历一下四个阶段:a:准备阶段b:酝酿阶段c :顿悟阶段d :验证阶段第七章 情绪一、填空题1、 情绪是一个人对于客观对象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主观体验)。2、 情绪与情感也是有联系的,一方面(情绪)是(情感)的表达方式,而(情感)则是 (情绪)的内容。3、冯特在 1896 年撰文

55、认为情绪是由(愉快 -不愉快 );(激动 -平静);(紧张 -松弛)三个 维度组成。4、(道德感)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言论和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5、心理学家(霍尔姆斯 )和(雷赫 )编制了生活改变与压力量表,系统研究了不同生 活事件对人造成的压力大小。6、情绪、情感具有动机功能、 (适应 )功能、 ( 信号 )功能和调节功能。二、单项选择题1、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A )A 詹姆斯一兰格理论B 坎农一博德理论C. 沙赫特的情绪理论D .汤姆金斯一伊扎德的理论2、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有(D )A、激动和平静 E、高兴和悲哀 C、喜、怒、哀、乐D、快乐、愤怒

56、、悲哀和恐惧3、情感可分为(A )A、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E心境、激情、应激C、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D、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4、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的划分叫( C )A、基本情绪E、复合情绪C、情绪状态 D、情感的种类5、沙赫特认为,情绪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A 外界环境刺激B 机体生理变化C. 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D 认知过程6、微弱持久而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是(A)A、心境 B、激情 C、情操D、应激三、多项选择题1、情绪和情感区别在于( A.C)A、情绪是情感反映的过程;情感代表是情绪的内容E、情绪适用于动物和人;情感只适用于人C、情感比情绪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D、情绪有外在表现;情感则没有外在表现3、情绪和情感具有(A.B.D )的功能A、适应E、动机 C、组织 D、信号四、名词解释1. 情绪一个人对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