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答案_第1页
区域经济学答案_第2页
区域经济学答案_第3页
区域经济学答案_第4页
区域经济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皆不得分)1. ( )的创新理论是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 A. 内尔森 B. 杜能C. 熊彼特D. 韦伯满分:3 分2. 德国学者( )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农业圈层理论即农业区位论。A. 杜能B. 韦伯C. 胡佛 D. 廖什满分:3 分3. 1940年( )出版了区位经济学一书。 A. 杜能 B. 韦伯 C. 廖什 D. 胡佛满分:3 分4. 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 )。A. 独立性B. 知识性C. 综合性D. 应用性满分:3 分5. ( )经济学家赫希曼、汉斯·辛格等是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代表。

2、 A. 美国 B. 英国C. 日本D. 法国满分:3 分6. 经济学家罗默认为(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 A. 外在的 B. 内在的 C. 引进的D. 独创的满分:3 分7. 社会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人力和( )。 A. 物产B. 物力 C. 资源 D. 技术满分:3 分8.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 )学科。 A. 实用性 B. 应用性 C. 综合性D. 实践性满分:3 分9. 区域经济学是治病的科学,这是对区域经济学( )的深刻总结。A. 实用性 B. 知识性 C. 应用性D. 综合性满分:3 分10. 1993年( )出版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提出了中心地理论。A. 杜能B. 韦

3、伯 C. 胡佛 D. 克里斯塔勒满分:3 分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从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多选少选皆不得分)1. 美国的经济学家( )等是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代表。A. 赫希曼 B. 汉斯·辛格C. 内尔森D. 赖宾斯坦满分:3 分2. 区域管理由三部分组成,即( )。A.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B. 人口管理C. 社区管理 D. 环境管理E. 社会管理满分:3 分3. 了解区域经济学必须把握几个概念即( )。 A. 区域 B. 区域经济学C. 区域开发D. 区域利用E. 区域发展满分:3 分4. 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即( )。A. 区域发展理论 B. 区

4、域关系理论C. 区域空间理论 D. 区域政策理论E. 区域贸易理论满分:3 分5. 胡佛在其区域经济导论一书中,最早构建了一个区域经济学体系,这个体系包括( )。A. 工业部门结构B. 区域的空间结构及变化趋势C. 区域发展问题D. 区域政策问题E. 区域文化问题满分:3 分6. 艾德加·胡佛构造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即:( )。A. 生产要死的不完全流动性B. 生产要素的完全流动性C. 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D. 生产的完全可分性E. 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满分:3 分7. 区域经济资源包括:( )。 A. 资金 B. 劳动力 C. 技术 D. 区位资源 E

5、. 区域位置满分:3 分8. 德国学者( )等创立了古典区位理论。A. 杜能B. 韦伯C. 胡佛D. 廖什 E. 克里斯·塔勒满分:3 分9. 区域经济发展包括( )等在内的更为宽泛,更为深刻的过程。A. 经济增长B. 结构升级C. 技术创新D. 社会进步E. 人民福利提高满分:3 分10. 连锁效应包括:( )。A. 前向关联效应 B. 后向关联效应C. 旁侧关联效应D. 中间关联效应 E. 后进关联效应满分:3 分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判断正误)1. 阿罗模型用技术的外部性解释经济增长。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2. 非均衡增长与均衡增长的现实基础一

6、样都是发达地区的低水平均衡现象。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3. 区域经济学是治病的科学。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4. 社会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人力和物力。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5. 区域经济学的母体是区位理论。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6. 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创新的存在。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7.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8. 研究市场网络合理结构安排的理论主要有克里斯·塔勒的区位论理论。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9. 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 A

7、.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0. 区域经济发展是与区域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问题。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试述人力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示:答题框内不能输入超过2000个字符。如果超过2000字符,请使用附件上传功能。14春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一_0010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皆不得分)1.  社会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人力和( B)。 A. 物产B. 物力 C. 资源 D. 技术      满分:

8、3  分2.    产业发展的资源组合即劳动力、资金、技术、原材料等的配合情况,只有通过()_能达到合理的平衡。( B)提出的。A. 杜能B. 内尔森C. 赖宾斯坦D. 韦伯      满分:3  分3.    区位论对( D)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的转化。A. 经济 B. 政治C. 文化D. 市场      满分:3  分4. 

9、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 B)学科。 A. 实用性 B. 应用性 C. 综合性D. 实践性      满分:3  分5.    在区域经济的环境条件下,(B )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与自然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一起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所必备的三大环境。A. 条件B. 制度C. 政治D. 经济      满分:3  分6.    A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得以进行的空间,区域经济

10、也因此成为经济社会活动主题普遍关注的问题:A. 区域B. 城市C. 国家 D. 团体      满分:3  分7.    临界最小努力命题理论是由( C)提出的。A. 杜能B. 韦伯 C. 赖宾斯坦D. 廖什      满分:3  分8.    人力资源最基本的特点是(C )A. 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B. 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C. 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D. 人力资源具有智力性

11、0;     满分:3  分9.    1993年( D)出版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提出了中心地理论。A. 杜能B. 韦伯 C. 胡佛 D. 克里斯塔勒      满分:3  分10.  ( B)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A. 社会学B. 区域经济学C. 政治学D. 经济学      满分:3  分二、多项

12、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从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多选少选皆不得分)1.    区域经济发展必备的三大环境是( ABE)。A. 自然资源环境B. 人力资源环境C. 人文环境D. 社会环境 E. 制度环境      满分:3  分2.    区域开发的特点有:( ACD)。A. 开发的明确性B. 开发的时间性C. 开发的时效性D. 开发的综合性 E. 开发的经济性   &#

13、160;  满分:3  分3.  以(AC )等学者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 A. 克鲁格曼B. 韦伯 C. 腾田昌久D. 杜能 E. 胡佛      满分:3  分4.    区域经济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含义即(ABC )。A.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B.   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C.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D. 国民经济的发展E.   人口的增加   &#

14、160;  满分:3  分5.    德国学者(AB )等创立了古典区位理论。A. 杜能B. 韦伯C. 胡佛D. 廖什 E. 克里斯·塔勒      满分:3  分6.  了解区域经济学必须把握几个概念即(CDE )。 A. 区域 B. 区域经济学C. 区域开发D. 区域利用E. 区域发展      满分:3  分7. 

15、0;  自然资源的特点有:(AC )。A. 稀缺性 B. 经济性C. 区域性 D. 可生性E. 自然性      满分:3  分8.    艾德加·胡佛构造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即:(ACE )。A. 生产要死的不完全流动性B. 生产要素的完全流动性C. 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D. 生产的完全可分性E. 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满分:3  分9.

16、0;   人力资源的特点包括:(ABCDE )。A. 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B. 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C. 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D. 人力资源具有智力性E. 人力资源具有再生性      满分:3  分10.    胡佛在其区域经济导论一书中,最早构建了一个区域经济学体系,这个体系包括(ACE )。A. 工业部门结构B. 区域的空间结构及变化趋势C. 区域发展问题D. 区域政策问题E. 区域文化问题      满分

17、:3  分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判断正误).  在区域经济环境条件中,社会环境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 A. 错误      满分:2  分2.  研究人力资源,根本目的是为了运用人力。 A. 错误      满分:2  分3.  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 B. 正确

18、60;     满分:2  分4.  阿罗模型用技术的外部性解释经济增长。 B. 正确      满分:2  分5.  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创新的存在。 B. 正确      满分:2  分6.  要确定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通用的方法是自然资源综合优势度评价方法。 B. 正确 &#

19、160;    满分:2  分7.  非均衡增长与均衡增长的现实基础一样都是发达地区的低水平均衡现象。 A. 错误      满分:2  分8.  区域经济增长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加。 B. 正确      满分:2  分9.  社会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人力和物力。 B. 正确   &#

20、160;  满分:2  分10.  区域经济学的母体是区位理论。 B. 正确      满分:2  分四、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1.   试述人力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就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从量的方面看,应是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占有较

21、大比重或者将来有可能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部门;从质的方面看,应是在整个国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对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其较小的发展变化足以带动其它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变化,从而引起经济高涨的产业部门。 区域经济发展一门经济学理论(发展经济学),首先由西方发展起来。 区域经济(regional economy)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区域经济

22、发展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理论等。 主导产业是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它一般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征:第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能够实现“产业突破”。第二,具有持续的部门增长率,并高于整个经济增长率。第三,具有很强的扩散效应,能广泛的采取多种手段带动或启动其他产业的增长,对其他产业的增长产生广泛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第四,具有显著的产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潜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主导。第五,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随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断转换。基于主导产业的上述五个

23、特征,政府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主导产业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第二,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市场潜力大,输出前景光明。第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第四,产业关联效应强。 主导产业对实现区域发展目标能作出最大的贡献。当地方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矛盾时,要选择最有利于实现全局发展目标的主导产业部门,因为建立地域分工的最高目标是最好地实现全国总的发展目标。尽可能按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选择主导产业。在当前发达国家的区域中,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其主要产业支柱是信息、金融、科技三大部门。它们既是区域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又可以为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优越的环境,因此已

24、成为一些处在经济发展高水平区域的主导产业。在选择区域主导产业部门时必须尽可能使区域的限制因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区域拥有多方面的优势,有可能发展多种主导产业部门,但只能选择发展其中的几个部门,其中的重要原因是该区域同时还存在着限制一些主导产业部门过多、过大发展的因素。如交通运输的承担能力,电力与原材料的供应,可供工业发展使用的土地,等等。因此,对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尽可能地将限制因素充分利用,从而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区域经济存在的有利因素。2011秋区域经济学作业三_0003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项选择题 · 多项选

25、择题 · 判断题 · 论述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    ( )于1956年发表论文总结了人口密度不平衡对中心地市场区规模的影响。A. 廖什B. 艾萨德C. 杜能D. 俄林      满分:2  分2.    核心区是指人均GDP的标准化值( )。A. 大于0.5B. 小于0.5C. 等于0.5D. 大于0.3 

26、60;     满分:2  分3.    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 )比重明显偏高。A. 固体能源 B. 液体能源 C. 气体能源D. 电力      满分:2  分4.    ( )是我国交通运输的第二主体。A. 铁路B. 公路C. 高速公路D. 航空      满分:2  分5. &

27、#160;  世界能源结构随社会( )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A. 政治 B. 经济C. 科学D. 生活      满分:2  分6.  ( )研究了在人口分布不均匀条件下的中心地模式。 A. 杜能B. 韦伯C. 廖什D. 艾萨德      满分:2  分7.  努力发展( )是世界各国电力发展的方向。 A. 水力B. 石油C. 电力D. 核电    

28、;  满分:2  分8.    ( )是指对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又称其为二次能源。A. 水力B. 石油C. 电力 D. 煤炭      满分:2  分9.    ( )经济学家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首次提出了中心地理论。A. 美国B. 德国C. 英国 D. 法国      满分:2  分10.    1

29、825年( )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A. 美国B. 英国 C. 法国D. 日本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每题有2-4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1.    高速铁路有三大优势即( )。A. 安全B. 快速 C. 节能 D. 节约土地 E. 平稳      满分:4  分2.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与国民经济综合发展结合即( )相结合。A. 生产专业化B. 生产自动化C. 综合发展D. 生产规模化

30、E. 生产先进化      满分:4  分3.    基础设施包括( )。A. 经济基础设施B. 社会基础设施C.   政治基础设施D. 文化基础设施 E.   电力基础设施      满分:4  分4.    基础产业是指工业中上游产品的生产包括( )。A. 矿业B. 工业C. 采掘业 D. 原材料工业E. 产业   

31、0;  满分:4  分5.  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在理论上可以分为三类即( )。 A. 中心型 B. 单一型 C. 双中心型D. 网络型 E.   顺序规模分布型      满分:4  分6.  电力成为二次能源包括( )。 A. 火电B. 水电 C. 核电 D. 其他电能 E. 水运      满分:4  分7.   

32、 城镇体系具有的特征有:( )。A. 多样性B. 关联性 C. 整体性D. 层次性 E. 单一性      满分:4  分8.    关于中心地理论的研究者包括( )。A. 克里斯塔勒 B. 廖什C. 艾萨德D. 杜能E.   韦伯      满分:4  分9.    ( )是反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另一个重要层面。A. 核心区 B. 经济区 C. 外围区 D. 农业区

33、E. 工业区      满分:4  分10.    邹家华提出的我国七大经济区的区划方案包括( )。A. 东北地区 B. 华北地区C. 西北地区D. 东南沿海地区E. 环渤海地区      满分:4  分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判断正误)1.  核心区与外围区的判断通常用人均GDP的标准化值为标准。 A. 错误B. 正确

34、0;     满分:2  分2.  铁路是我国交通运输的第二主体。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3.  在双中型城镇体系中,两个最大的城市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4.  努力发展核电是世界各国电力发展的方向。 A. 错误B. 正确 &

35、#160;    满分:2  分5.  艾萨德于1956年发表论文总结了人口密度不平衡对中心地市场区规模的影响。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6.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网建设总投资将超过10万亿元。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7.  艾萨德于1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书中对克里

36、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作了补充。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8.  我们以经度和纬度来表示重心所在的位置。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9.  电网是指由多个电站共同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组成的网络。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10.  基

37、础设施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判断正误)1.  核心区与外围区的判断通常用人均GDP的标准化值为标准。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2.  铁路是我国交通运输的第二主体。 A. 错误B. 正确  

38、60;   满分:2  分3.  在双中型城镇体系中,两个最大的城市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4.  努力发展核电是世界各国电力发展的方向。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5.  艾萨德于1956年发表论文总结了人口密度不平衡对中心地市场区规模的影响。 A. 错误B.

39、 正确      满分:2  分6.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网建设总投资将超过10万亿元。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7.  艾萨德于1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书中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作了补充。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8.  我们以经度和纬度来表示重

40、心所在的位置。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9.  电网是指由多个电站共同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组成的网络。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10.  基础设施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答: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

41、特征四、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1.   试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一、区域性任何一个地区,由于其自然环境、资源、社会发展和文化、生活习惯等的差别,往往发展的重点、方向有很大的差异、,而是依据地域合理分工的原则,发挥地区优势,制定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总体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二、预见性1、狭义的预见性是指制定远景目标对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等指标的预测,狭义的预测特点是时间越短,预测误差就小,时间越快,预测误差就越大。2、广义的预测性,广义的预测性包括更宽的含义,预测未来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态势,把握区域政策的变动方

42、向,进而预见未来本区域经济发展大的走势,都属预见性有范畴。三、综合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完善有系统,它涉及区域的城镇,乡村、产业、部门、资源、环境、以及社会发展、政府行为等方面的情况,可以说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首先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需要有条件是多方面的,它包括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文化教育条件以及区位条件等、并需要诸多条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介,以正确的估计所处区域的经济战略所具有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使制定和实施具有很大难度。四、可操作性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可操作性,主要表现在目标的实现和采取策略的可应用性,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要求制定者必须深入

43、实际认真调查研究,分析地区经济发展四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摸清解决问题的中止路径、同时,还必须准确的把握经济发展的总体走势和宏观环境,分析宏观因素区域发展的影响程度,从而随时把握区域发济发展的脉搏。不仅如此,还要求战略的制度者有较高的政策流水平,能够准确撑握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的尺度,并将这些政策区域化,使这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2012春区域经济学作业三_0006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0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44、60;分。)    得分:301.    ( )是我国交通运输的第二主体。A. 铁路B. 公路C. 高速公路D. 航空      满分:3  分2.  (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发展最快的交通运输方式。 A. 铁路B. 公路C. 高速公路 D. 航空       满分:3  分3.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顾家经济发展中各

4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 )。 A. 高低B. 水平C. 程度 D. 速度      满分:3  分4.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网建设总投资将超过( )亿元。 A. 十 B. 一百C. 一千D. 一万      满分:3  分5.  努力发展( )是世界各国电力发展的方向。 A. 水力B. 石油C. 电力D. 核电      满分:3

46、0; 分6.    ( )于1956年发表论文总结了人口密度不平衡对中心地市场区规模的影响。A. 廖什B. 艾萨德C. 杜能D. 俄林      满分:3  分7.    ( )于1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作了补充。A. 杜能 B. 韦伯 C. 廖什D. 艾萨德      满分:3  分8.    ( )经济学家克

47、里斯塔勒于1933年首次提出了中心地理论。A. 美国B. 德国C. 英国 D. 法国      满分:3  分9.    1825年( )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A. 美国B. 英国 C. 法国D. 日本      满分:3  分10.    经济区是( )组织,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地域单元。A. 国家 B. 企业 C. 政府D. 团体   

48、0;  满分:3  分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得分:301.    根据能源的形态可以将能源划分为( )。A. 固体能源B. 液体能源C. 气体能源D. 电力 E. 水力      满分:3  分2.  电网是指由多个电站共同( )组成的网络。 A. 发电B. 送电C. 配电 D. 用电 E. 节电 &#

49、160;    满分:3  分3.    基础产业是指工业中上游产品的生产包括( )。A. 矿业B. 工业C. 采掘业 D. 原材料工业E. 产业      满分:3  分4.    基础设施包括( )。A. 交通B. 电力 C. 供水D. 通讯E. 运输      满分:3  分5.  我们根据人

50、均GDP标准的大小将全国分为( )三类地区。 A. 核心区B. 外围区C. 过渡区D. 经济区 E. 贫困区      满分:3  分6.    ( )是反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另一个重要层面。A. 核心区 B. 经济区 C. 外围区 D. 农业区E. 工业区      满分:3  分7.    公共工程包括( )。A. 防洪工程 B. 灌溉工程 C. 防护林工程D.  

51、; 水利工程E. 建筑工程      满分:3  分8.    我国从( )四个方面研究我国区域重心的推移状况。A. 地理重心 B. 人口重心C. 工业重心D. 农业重心E. 经济重心      满分:3  分9.  公用事业系统包括( )。 A. 能源 B. 供排水 C. 管道煤气D. 电信 E. 环境保护      满分:3

52、  分10.    基础设施包括( )。A. 经济基础设施B. 社会基础设施C.   政治基础设施D. 文化基础设施 E.   电力基础设施      满分:3  分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得分:201.  艾萨德于1956年发表论文总结了人口密度不平衡对中心地市场区规模的影响。 A. 错误B. 正确 

53、60;    满分:2  分2.  努力发展核电是世界各国电力发展的方向。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3.  基础设施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4.  在1978年第三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

54、”的方针。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5.  经济区是政府组织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地域单元。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6.  电网是指由多个电站共同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组成的网络。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7.  我们以经度和纬度

55、来表示重心所在的位置。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8.  在顺序规模分布的城镇体系中,城市化的规模越大,城市的个数越多。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9.  廖什于1933年出版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首次提出了系统的中心地理论。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10.&#

56、160; 廖什研究了在人口分布不均匀条件下的中心地模式。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1.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尽最大的可能兼顾社会( )。 A. 公平 B. 正义C. 声誉 D. 稳定      满分:3  分2.    ( )环境是投资环境最根本的组成要素。A. 政治B

57、. 经济C. 文化 D. 社会      满分:3  分3.    投资是指( )主体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把资本转投向国内或国外某个经济社会领域的行为。A. 经济B. 企业C. 国家D. 投资      满分:3  分4.    区域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为对区域要素流动的( )作用。A. 拉动 B. 推移C. 积极D. 推动   

58、60;  满分:3  分5.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产业选择是确定该区域的( )产业。A. 支柱 B. 主要C. 重点D. 一般      满分:3  分6.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区域应当是( )级。 A. 市 B. 县C. 乡镇 D. 乡村      满分:3  分7.    美国学者认为“区域政策是处

59、理区域问题和在何处进行经济发展”的一种( )政策。A. 政治B. 经济C. 区域D. 国家      满分:3  分8.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 )的分析,生产要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在不同产业之间进行流动。A. 克拉克 B. 韦伯C. 杜能D. 艾萨德      满分:3  分9.  产业结构的调整,关键是要发展有创新能力的新的( )部门。 A. 工业B. 产业 C. 农业D.

60、经济      满分:3  分10.    工业赶超战略主张以发展( )来带动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A. 工业 B. 农业C. 产业D. 商业      满分:3  分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1.    产业政策包括的内容有( ).A. 产业结构政策 B. 产业生产政策 C.   产业发展政

61、策D. 产业组织政策 E. 产业布局政策      满分:3  分2.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条件进行评价主要包括( )。A. 绝对量评价B. 平均量评价C. 需求量评价D. 综合评价 E. 数量评价      满分:3  分3.  制定区域规划的过程包括( )阶段。 A. 准备阶段 B. 调查研究阶段C. 分析预测阶段D. 目标设计阶段E. 内容设计制定阶段  

62、    满分:3  分4.  “问题”区域包括( )。 A. 落后地区B. 贫困地区 C. 萧条地区 D. 膨胀地区 E. 山区地区      满分:3  分5.  平均量评价分为两个方面即( )。 A. 资源拥有量 B. 资源密度C. 人均资源拥有量D. 资源贮藏量 E. 资源分布量      满分:3  分6.  

63、  技术人员的流动往往与( )等有很直接的关系。A. 经济发展水平 B. 生活环境 C. 收入预期D. 工资待遇 E. 工资环境      满分:3  分7.    区域财政政策具有的三个目标是( )。A. 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目标 B. 区际公平目标C. 区际发展的稳定性目标D. 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进性目标E. 区际盈利目标      满分:3  分8.    区域经济

64、政策手段包括有( )。A. 财政金融和税收手段B. 基础设施投资手段 C. 政府行政手段D. 区域开发手段 E. 财政补贴手段      满分:3  分9.    编制规划方案的方法主要有( )。A. 综合平衡法 B. 区域分析法C. 定性分析法 D. 定量分析法 E. 测量法      满分:3  分10.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可以划分为( )三种。A.

65、经济稳定化 B. 资源配置高效化C. 资源配置低效化D. 分配合理化E. 分配公平化      满分:3  分三、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1.    产业发展的资源组合即劳动力、资金、技术、原材料等的配合情况,只有通过( )才能达到合理的平衡。A. 交易B. 供求C. 市场D. 交换      满分:2  分2.  劳动力区域

66、间流动的主要作用,加速了( )化的过程。 A. 工业 B. 农业C. 城市D. 现代      满分:2  分3.  综合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亦即经济发展( )战略。 A. 部门B. 单一 C. 总体 D. 局部      满分:2  分4.  从总体来看投资环境的评价要从定性分析入手过渡到( )分析。 A. 对比B. 定量C. 调整 D. 数量    &#

67、160; 满分:2  分5.    区域经济政策分化为两种类型即超国家层次的区域经济政策和( )层次的区域经济政策。A. 国家 B. 地区C. 团体D. 民间      满分:2  分6.    综合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从( )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全局性的战略谋划。A. 微观B. 宏观C. 单一 D. 全局      满分:2  分7.

68、60;   地区经济发展总水平主要是指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和人均( )量。A. 收入 B. 支出C. 产出 D. 消费      满分:2  分8.    区域规划应当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的区域和( )发展的详细安排。A. 产业 B. 工业C. 农业 D. 商业      满分:2  分9.    支柱产业的发展,在空间上将会引起( )现象,形成地区的经济

69、增长极。A. 分散 B. 聚集C. 汇集D. 排斥      满分:2  分10.    总目标往往具有较强的( )能够较完整地涵盖区域今后一段时期的奋斗方向。A. 完整性 B. 综合性C. 稳定性D. 概括性      满分:2  分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把资本转投向国内或国外某个经济社会领域的行为。 从总体来看投资环境的评价要从定性分析入手过渡到(定量)分析。 (经济

70、)环境是投资环境最根本的组成要素。 地区经济发展总水平主要是指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和人均(产出)量。 法律制度和(行政)制度是影响地区投资软环境的重要因素。 (自然资源)是由人们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 社会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人力和(物力)。 人力资源最基本的特点是(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 (阿罗)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干中学”理论。 在区域经济的环境条件下,(制度)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与自然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一起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所必备的三大环境。 临界最小努力命题理论是由(赖宾斯坦)提出的。&#

71、160;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是由(内尔森)提出的。 (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汉斯辛格等是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代表。 经济学家罗默认为(内在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是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 区域(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三次产业的划分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首先提出的。 1940年(克拉克)在他的著名经济学著作经济进步的条件中对三次产业作了详细的划分。 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以地区生产(专业化)为基本前提。 区域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的区位(选择)问题。 1826年

72、(杜能)在孤立国一书中首次对区位问题进行了研究。 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者是(韦伯)。 区域产业布局的最新研究进展是(新产业)区理论的出现。 新产业区是一个由(中小)企业组成的地域系统。 区域贸易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商品交换的活动。 地区差异是引起贸易的基本原因之一,其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 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俄林在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要素)禀赋理论。 生产要素禀赋是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 规

73、模经济是指产出水平的增长幅度(大于)要素投入增长幅度的经济现象。 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认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的目标必须经过(三个)阶段。 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是(日本)经济学家根据实践总结出来的。 (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为区域经济合作奠定了基本的理论基础。 在古典经济学中(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 人力资本是劳动力的智力资本与(健康)资本的结合。 研究与开发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格鲁伯、弗农等人提出的。 创新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 熊

74、彼特认为(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弗里曼于1987年首次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 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库珀首次系统阐述了国际相互依赖理论。 工业贸易合作包括合作双方在制造业领域的生产合作和(加工)贸易合作两个方面。 1987年我国第一家证劵公司在(深圳)成立。 当前的中国正经历两个转变即从指令性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国际上最通行的城市确定方法是根据人口(集聚)的规模来确定。 城市化地区是(美国)1950年最早使用的一个概念。 农村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支柱。 城市化过程最直接地表现为(乡村)人口进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