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庄浪县马家官路至卧龙乡三集村公路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 S -3总 说 明【甘肃睿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19 -一、概述(一)项目背景庄浪县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六盘山西麓,东邻华亭县,西依静宁县,北与宁夏隆德县、泾源县毗邻,南和张川县、秦安县接壤。东西长56.37 公里,南北阔 46.60 公里,总面积 1553.14 平方公里,辖 13 乡 5 镇, 293 个村 1521 个社, 1 个街道办事处 3 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553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48 万人。全县共有耕地91.66 万亩,农业人均占有耕地2.19 亩。境内海拔在 1405 2857
2、米之间,近十年平均降雨量 565 毫米,年平均气温9.0。人多地少,干旱多灾,资源匮乏,远离交通干线,是全省18 个干旱贫困县和 43 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庄浪县干部群众经过34 年坚持不懈地努力, 于 1998 年建成了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实现了整县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庄浪县各族群众齐心协力,遇山开道、逢水架桥,庄浪县的交通基础设 施建设步伐加快,公路技术等级稳步提升,公路通车里程逐年增加。在“十一五”末至“十二五”期间,庄浪县公路交通建设进入了全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08 年,国家大力实施了以油路、水泥路为主要标准的“通达、通畅”工程,庄浪县以此为
3、契机,全力实施了通乡、通村油路建设项目,使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的规模、质量和水平迅速提高。根据省政府出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按照攻坚突破、提速升 位、互联互通的总体要求,立足甘肃作为西北交通枢纽和向西开放大通道的战略定位,以建设公路、铁路、民航骨干网络为重点,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骨干网络,为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坚实 的交通运输保障。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 “一带一路” 、西部大开发、 扶贫攻坚及我省 “ 3341”项目工程、 “ 1236” 扶贫攻
4、坚行动等重大战略部署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按照攻坚突破、提速升位、互联互通的总体要求,立足甘肃作为西北交通枢纽和向西开放大通道的战略定位,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建设公路、铁路、民航骨干网络为重点,从2015 年起至 2020 年,集中力量开展“ 6873”交通突破行动, 即用 6 年时间,完成投资8000 亿元以上(公路建设5000 亿元、铁路建设 3000 亿元、民航建设 400 亿元),建成公路、铁路 70000 公里以上(公路 67000 公里、铁路 3400 公里),实现全省对内对外公路畅通、铁路连通、航路广通 3 大突破,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和现代化,加
5、快形成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骨干网络。该方案已于2015 年 7 月经甘肃省政府以甘政办发【2015】29 号文件正式批复实施。2014 年底甘肃省交通运输厅通报:按照省政府加快全省公路建设的意见,将以“县县通高速公路、乡乡通国省道、村村通沥青(水泥)路”为重点,全面加快公路建设步伐。至2020 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 6000 公里以上,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同时,省干线公路二级以上比重达到80%以上;到 2018 年提前两年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沥青( 水泥) 路。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300 公里 , 到今年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 3300
6、 公里,实现 14 个市州和 44 个县区通高速公路。本公路目前是卧龙镇及沿线村民与庄浪县唯一的通行道路,也是沿线矿产资源开发、农业发展的唯一通道,辐射面积较大。沿线的农村公路均以此路为基础展开。本公路起点与S218 线相接,终点与规划的S220线(泾源(宁夏)秦安)相接;本公路将S218 线与 S220 线以更短捷的路线连接起来,共同构成了庄浪县西部地区公路网的主骨架。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加速庄浪县融入“平凉- 庆阳经济圈”进程,进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二)设计依据及采用的规范1、任务依据( 1)庄浪县马家官路至卧龙乡三集村公路工程勘察设计中标通知书;( 2)庄浪县马家官路至卧
7、龙乡三集村公路工程勘察设计合同;( 3)平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平交发2015169号;2、采用的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 2)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 )( 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 )( 4)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 )( 5)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 )( 6)公路勘测规范( JTG C10-2007 )( 7)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 8)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3 )( 9)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
8、07 )( 1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 1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 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 2006)( 1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 1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2004)( 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3 )( 1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 2000)( 1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 1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 19)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
9、 20)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 2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 2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 23)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 )( 2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 25)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 2009)( 26)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 )( 27)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 B05-2004 )( 28)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62-92 )(
10、 29)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 30)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B06-2007 )( 31)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 B06-01-2007 )( 32)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B06-02-2007 )( 33)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 B06-03-2007 )(三)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庄浪县马家官路至卧龙乡三集村公路工程位于庄浪县西北部,主要由两段组成,路线走廊总体呈西- 东、东北 - 西南走向,其中主线起于庄浪县北部的马家官路,与S218 线 K69+490 处相接,经柳梁乡苋麻湾村、卧龙乡仇梁村
11、、谢家庙湾、卧龙乡至本段终点,主线全长16.3Km(含 2.938m 长链);支线起点与主线K8+200 平面交叉,经郝家新庄、朱店镇赵山村、阳虎湾、梁山村、谢家村、大庄乡至本段终点,支线全长18.145Km。本公路路线全长 34.445km。路线所经主要控制点为柳梁乡苋麻湾村、卧龙乡仇梁村、谢家庙湾、卧龙乡、郝家新庄、朱店镇赵山村、 阳虎湾、梁山村、谢家村、大庄乡。(四)旧路概况本公路全线均为旧路改造,现有道路路基宽7m,路面宽 6m, 3cm-4cm厚沥青表处路面,两侧红砖镶边。路线平纵面线形较好,基本可达到四级公路技术标准。由于使用年限长,路面磨损严重,随经多次罩面,但病害未能完全处治,
12、路面翻浆、搓板、雍包、老化碎裂等病害较多,现有公路路面坑洼不平,车辆颠簸难行, 行车性能较差;原有道路部分路段硬化边沟可以完全利用。(六)测设简况接到中标通知书后,我公司派出高级工程师2 人,工程师 2 人,技术员 4 人于 2016 年 1 月 31 日同庄浪县交通局主要领导及技术人员踏勘了全线,在现场对全线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讨,2016 年 2 月 1 日测设人员开始外业测量。首先对拟定的路线线位进行全线实地放线,并完成了相应的路线、路基、地质、桥涵、筑路材料以及经济等方面的测量与调查工作。在进行测量的同时,各专业组对本路段进行广泛、全面的基础资料收集、调查和勘测工作,实测了有关控制点坐
13、标。参加外业测量的有高级工程师1,工程师 2 人,助理工程师 2 人,技术员 3 人并聘用民工配合测量工作。得到了庄浪县交通局及沿线村民的大力支持,于2016年 2 月 6 日完成外业测设任务,实测路线全长34.445km 。在勘察设计过程中,项目组与庄浪县交通局保持紧密的联系,根据工作进展情况,不定时向交通局进行 工作汇报。(五)主要技术指标表路段技术指标等级主要技术指标表主线支线四级公路在外业工作结束后,对测量工作进行了自检,其误差均符合勘测细则要求。(七)主要工程量备注1、土石方标准值采用值采用值设计速度( km/h )2020203主线土方: 25064.4m ;3支线土方: 2618
14、6.6m 2、路面:5cm( 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234.340Km2;路基宽度( m)6.5/4.57.07.0行车道宽度( m)6.0/3.56.56.5停车视距( m)20 20 20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1522.022.1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m)202020最大纵坡( %)9.06.4597.280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251/251/25新建桥涵设计荷载公路级公路级公路级注:公路改扩建中,设计速度为40Km/h、30Km/h、20Km/h 的利用原有公路的路段,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值可增加 1%。透油层: 234.340Km ;220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 5%)
15、: 211.654Km2;220cm冷再生基层: 21.740Km ;4、桥梁:本公路无桥梁。5、涵洞:全线共设置涵洞 53 道,均为新建圆管涵,其中主线24 道;支线 29 道。(八)占地、拆迁本工程的实施是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多年心愿,因此地方政府应协调相关部门尽早落实征地、拆迁等工作。(九)新技术采用情况本公路外业测设采用GPS进行平纵面控制测量, 内业设计采用了西安海地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的公路设计优化系统、江苏东南大学编制的路面结构设计系统(HPDS2006)、珠海纵横smartcost V9.0 造价管理等计算机软件进行平纵、横断面的设计与制图、施工图预算编制等。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
16、比例为100%。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一) 地形、地貌1、地形、地貌本项目所在地区属甘东黄土山地区,沿线沟壑纵横,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介于1400 2857m之间,地表呈现群山层峦,千山万壑之貌,河谷、丘陵、高山相间分布,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土石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95%以上。本区总趋势是;东北高,西南低,东部受六盘山抬升影响形成白垩系隆起带;西部第三纪以前为山间盆 地,接受第三系沉积地层后卷入陇西构成体系,并抬升形成了以第三世系红色地层为主的丘陵区,构成了现 代地貌的基本骨架。第四系中上更新世时期松散黄土层堆积继承了基底构造骨架,它与第三系红粘土地形相 吻合,形成了现代黄土地貌景观河谷阶地
17、、梁、峁、洼地。全新世时期经强烈的线状侵蚀而形成的水洛河 水文网,在原有黄土地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切割,形成了水洛河树枝状沟谷、河谷阶地及其它地形地貌形态, 构成了现代起伏不平的低山丘陵地貌类型。2、地层岩性庄浪县境地层出露按地质年代,有7 个系( 纪) ,即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本公路区域地层出露由老至新主要有:1、第三系泥岩( N):棕红色、浅黄色,沿线沟谷内有零星分布,表面有一层很厚的风化层,层理发育。2、第四系全新统( Q):下更新统午城黄土和中更新统的离石黄土(Q1-2),在沟壑和低洼处有出露, 这两种黄土底部多含有砂、砾石层,粉砂层及浅黄色亚砂土,厚度
18、80m左右。上更新统的黄土(Q3)多为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的原生黄土与黄色粉砂土状沉积,沉积厚度随地形变更而变化,最厚处达到20m以上。全新统黄土( Q4)沿线表面均有分布,黄土层疏松,富含钙质结核。3、地质构造区域地质构造庄浪县境处于新生代以来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构造地区。喜马拉雅新构造运动中,隆起六盘山山脉,东北部成为基岩裸露的高山区,受孟家台( 华亭县 ) 至上店 ( 郑河乡 ) 断层控制,西南部成为低山丘陵区构成现代地貌骨架。后经线状侵蚀,切割成千沟万壑,河谷、丘陵、高山相间。东北高,西南低群山层峦。最高峰桃木山海拔高度 2875 米,最低处葫芦河下游张家大湾1045 米,相对高度 14
19、52 米。本公路所在区域无断裂无褶皱。(二) 气候1、气温庄浪县位于内陆腹地,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最大风速20m/s。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夏季气温高,多冰雹、雨洪,夏秋季雨水集中。全年平均气温7.9 ,最热月为 7 月, 月平均气温 19.9 ,历年最高气温34.8 ,最冷月为 1 月,平均气温 5.5 ,极端最低气温 23,最大冻土深 63cm,多年平均无霜期142 天,年蒸发量 1310.2mm。2、降水333庄浪县多年平均降水量538.0 ,年降水总量 8.356 亿 m。其中,葫芦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13.6mm, 年降水总量 3.151 亿 m,占
20、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的37.7%;水洛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54.4mm,年降水总量 4.3871 亿 m,占全县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58.3%;清水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46.9mm ,年降水总量 0.3343亿 m,占全县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4.0%。(三) 水文地质条件1、 河流、水文项目区内主要有水洛河,为长流水。水洛河属渭河二级支流, 上游分为南洛河和北洛河两条支流, 两支流于庄浪县城处汇合, 汇合后称下洛河。北洛河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苏台乡马鹿沟和黄草沟,由东北流向西南,于庄浪县通边乡佛崖湾峡流本公路属低等级公路未做总体设计。四、路线(一)平面线形设计1、设计原则根据工程现有旧路的
21、路线走向和主要控制点以及现场考察,结合沿线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河流、23入庄浪县境,流经通边乡、通化乡、良邑乡和水洛镇,河长31Km,流域面积 278km ,年均径流量 2974 万 m,3年均流量 0.943m /s 。上述河流对本公路无影响,(四)沿线不良地质本道路所经沿线未发现不良地质情况,路线未跨越断裂带。(五)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本道路根据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属3 区,即甘东黄土山地区。地貌类型为黄土丘陵地貌,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岩性单一,场地和地基相对较为稳定,作为道路建设的场地是稳定和适宜的。(六)地震基本烈度及场地地震效应评价1、地震基本烈度由于历史文化等诸方面的影响,历史上地震
22、记录记载较少。根据国家地震局 2001 年 1:400 万中国地震动反映普特征周期区划图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 ),场地 50 年超越概率 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 ,地震反映普特征周期为 0.45s ,对照的地震裂度为度,路线所经地区属于地壳稳定性较差地区。2、地震液化本道路沿线地下水位埋藏深,沿线土层不具备地震液化条件。三、总体设计城镇规划、周围景观等特点进行路线方案布设,确定合理路线方案。测设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在满足路线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尽量利用现有公路和旧路基。( 2)路线布设尽量直捷顺畅,避免不必要的绕行,以缩短建
23、设里程降低工程造价;( 3)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尽量争取较高的平、 纵线型指标以保证公路投入运营后能够发挥其快速、舒适、安全、经济的运输功能。( 4)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合理运用标准,妥善处理公路建设与工业、农业基本建设的关系,注意与公路、管线、水利工程的配合,并结合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通过全面调查,综合研究分析,确定路线方案。( 5)路线布设考虑与沿线的城镇规划、经济开发相配合,合理布设平交道口,方便当地群众,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6)尽量避绕密集居民点、电力、电讯、自来水管道、光缆等管线工程,在满足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尽量利用老路基,本项目根据旧路现状以及银达镇、黑水沟村主要领导的建
24、议,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本项目旧路改造段选择了基本上利用老路路基,新建段选择尽量利用荒地和田间道。2、平面设计方案及主要指标采用情况本公路平面线形按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设计,主线共设交点74 个、支线共设交点88 个;全线均沿原有道路布设。本次改造后路线平面指标可完全达到四级公路技术标准。具体指标见下表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表距要求,在竖曲线之间尽量不设短直坡段,使纵面线形连续,避免视觉上的突变,断坡等感觉。具体指标见序号项目单位采用值下表备注主线支线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表1平均每公里纵坡变坡次数次4.6665.0152最大纵坡%/处6.459/17.280/13最小坡长m/处73.4/160.
25、4/14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m/处880/1950/25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处905/11290/16竖曲线占路线比例%38.38642.293(二)纵断面设计1、设计原则( 1)纵断面设计必须符合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中有关纵断面设计的各项规定,如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 符合排水要求的最小纵坡等。面及排水(一)路基1、一般路基设计原则及依据采用值五序号项目单位主线支线备注1平均每公里交点个4.6664.8502圆曲线最小半径m/处22.0/122.1/13圆曲线最大半径m400030004最大直线长度m336.926434.9265平曲线占路线比例%38.69045.24、路基、路( 2)为保证
26、汽车以一定的车速安全顺利地通过,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 3)对沿线的自然条件,应作通盘研究,依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分别处理,使公路畅通和稳定;( 4)按路线起伏综合考虑农田水利方面的特殊要求;( 5)在水文条件不良或地下水位很高的路段,应考虑适当的路基高度;( 6)在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的前提下,争取填挖平衡,节省土石方及其他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 7)考虑到今后公路改建时,尽量利用原有路面作为新路面的基层或面层的下层;( 8)纵断面设计应与平面设计密切配合协调2 、纵断面设计方案及主要指标采用情况本公路原有旧路纵面较好,可达到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路线纵面线形总体均衡平缓,平、纵面线形组合 也
27、较好。在竖曲线设计中尽量采用较大半径竖曲线,特别是凸形竖曲线半径尽量采用较大值,以满足行车视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依照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201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030-2015 )等规程规范,本着充分利用旧路资源,少占耕地、少拆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合理选择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率;并采用经济合理的排水工程,防止各种不利因素对路基的危害,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2、路基边坡设计路基设计标高采用行车道中线标高。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并结合黄土地区公路设计的经验:( 1)填方路基: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填方
28、边坡为:填土高度0 8m,采用 1:1.5的坡率;( 2)挖方路基:挖方高度0 8m,采用 1:0.5的坡率;挖方高度 8 20m,采用 1: 0.75 的坡率( 3)半填半挖:在地面横坡陡于1:5 的斜坡上或旧路基(包括纵断面方向)修筑路堤时,路基底开挖成台阶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并设 3%的倒坡3、路基横断面布置本公路采用四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20km/h。方面要考虑料源和经济性,另一方面要顾及填料的性质是否合适。路基填料技术要求及压实标准改建道路路段:路基部分路面底面以下深度( m)压实度()填料最小承载比( CBR)()根据建设单位意见及现场实地测量协商,建议路基宽度为7.0 米
29、,路面宽度 6.5 米, 两侧各 0.25 米的硬化路肩( 6.5+2 × 0.25 )。路拱坡度:路面横坡为2.0%。街道罩面路段:根据实际情况,路基宽度为8.0/9.0米,路面宽度 8.0/9.0米。路拱坡度:路面横坡为2.0%。4、路肩设计本公路改建路段路肩采用C20 混凝土硬化路肩,路肩应在路面垫层施工完成后浇筑。5、超高、加宽设计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当设计速度为20km/h 时,路面路拱 2%时,平曲线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为 150m, 对于小于 150m的平曲线, 均进行了平曲线超高设计; 平曲线超高过渡在缓和段全长内进行, 超高旋转方式采用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30、规定的超高过渡方式,绕路基中线旋转。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规定,二、三、四级公路当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时,设置平曲线加宽,平曲线加宽设置在曲 线内侧,本项目加宽值采用第一类加宽值。过渡方式采用线性比例过渡,过渡在缓和段全长范围内进行。6、桥涵台背路基处理为减少桥台与路堤衔接处的工后差异沉降,增强地基承载力,防止桥头跳车,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对 桥梁、涵洞等构造物与路堤衔接处的桥头、涵背采用天然砂砾回填,并分层夯实。台后填土与路堤采用挖台阶 结合方式,台阶宽度为120cm,并保持向内 3%的坡度。顶部的填土压实度标准为96%。7、路基填料技术要求及路基压实标准路基填料以采用强度高、水稳
31、性好、压缩性小、施工方便以及运距短的岩土材料为宜。在选择填料时,一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上路床0 0.3 959465下路床轻、中等及重交通0.3 0.8 959443特种、极重交通0.3 1.2 95/4/轻、中等及重交通0.8 1.5 949433上路堤特种、极重交通1.2 1.9 94/3/下路堤轻、中等及重交通1.5 以下 929022特种、极重交通1.9 以 下注: 1. 表列压实度系按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重型击实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实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求得的压实度。2. 当路基填料 CBR值达不到表列要求时,可掺石灰或其他稳定材料处理。3. 当三、四
32、级公路铺筑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其压实度应采用二级公路压实标准。8、取、弃土原则本公路主要为填方,路基填料尽量利用开挖的土方。取土按平均等厚度取,取土坑边坡不陡于1: 1,靠路基一侧不陡于 1: 1.5 。本项目取土坑位于路线沿线K1+000 右侧,应做到尽量不破坏沿线现有的生态环境。(二)路面1、路面设计的原则和依据本次路面设计根据规划要求及实地勘察,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取材、方便施工、运输畅通、经久耐用、 利于养护的原则进行设计。根据公路等级,并考虑到路面应具有平整、坚实、耐久、抗滑以及耐疲劳、高温 抗车辙,低温抗开裂等多种功能的要求。通过路面弯沉值和拉应力计算,同时,结合沿线气候、
33、水文、地质 及筑路材料的分布情况,经过对路面技术分析,并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施工条件以及当地气候、水文条件等多方面因素,选用经济合理、技术成熟的路面结构形式,努力提高路面使用质量和寿命。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以单轴- 双轮组荷载 100KN为标准轴载,设计使用年限为6 年。沥青路面按部颁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规定的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其它设针入度指数 PIA-1.5 +1.0T 0604B-1.8 +1.0计依据有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 JTG F40-2004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
34、J052-2000 )等。2、路面结构型式根据部颁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本项目所在区域为甘东黄土山地区 区,属公路二级区划的3 区,路基处于中湿状态。10延度 不小于cmA4544T 0606软化点 (R&B)不小于BC43424260动力粘度不小于Pa.sA160140T 0620A453020302015延度 不小于cm蜡含量 ( 蒸馏法 ) 不大于C4.5245T 0611g/ 399.5实测记录T 0607T 0603闪点 不小于溶解度 不小于密度 (15 )B3020152015A、B100C50A2.2B3.0T 0605T 0615沥青砼路面具有
35、表面平整、行车舒适、振动小、噪音低、适应变形能力强、维修施工简便等显著优点,在TFOT ( 或 RTFOT)后T 0610或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结合国内路面结构,材料的新发展,以及参照当地当地公路的设计经验,路面结构方案为:质量变化不大于± 0.8 A57B54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T 0609T 0604改建道路路段:残留延度 (10 ) 不小于cmC50A8B6T 0605面层采用 5cm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基层采用20cm( 3.5%)水泥稳定砂砾 ( 抗压强度 2.85MPa)残留延度 (15 ) 不小于cmC20T 0605由于本公路原有旧路基层为20cm水泥稳定砂砾,
36、故本次设计时未设置垫层。注: 1. 试验方法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规定的方法执行。用于仲裁试验街道罩面路段:面层采用 5cm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基层采用20cm厚冷再生基层。3、材料要求求取 PI时的 5个温度的针入度关系的相关系数不得小于0.997 。2. 经建设单位同意,表中PI值、 60动力粘度、 10延度可作为选择性指标,也可不作为施工质量检验指标。3. 老化试验以 TFOT 为准,也可以RTFOT 代替。( 1)沥青本公路路面沥青混合料采用道路石油沥青90 号,透层采用普通乳化沥青,各项指标应符合下表规定。石油沥青要求试验项目乳化沥青技术要
37、求品种及代号项阳离子阴离子目喷洒用喷洒用PC-1PC-2PC-3PA-1PA-2PA-3试验方法指标单位等级沥青标号90 号80 1001-11-21-32-22-3试验方法破乳速度快裂慢裂快裂或快裂慢裂中裂快裂或T 0658中裂针入度 (25 ,5s,100g)dmmT 0604离子电荷阳离子( +)阴离子( - )T 0653适用的气候分区筛上残留物( 1.18mm筛) 不大于0.10.1T 0652E252-101-61-62-101-61-6T 0622用。对受热易变质的集料,宜采用经拌和机烘干后的集料进行检验。s10-258-208-2010-258-208-20T 0621恩格拉粘
38、度计道路标准粘度计粘度C25.3残留分含量不小于505050505050T 0651溶解度,不小于97.5针溶度( 25)dmm50-20050-30045-15050-20097.5T 0607蒸发50-30045-150T 0604残留cm4040T 06052/32/3T 0654T 0659T 0657物延度( 15),不小于粗集料应优先选用符合技术要求的碱性石料,并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规定的方法检验其与沥青的黏附性,不符合要求时可掺入占矿粉总量1 2%的水泥、干燥磨细消石灰做填料, 或掺加抗剥离剂。其技术要求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
39、要求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不小于与粗、细粒式集料拌和试验水泥拌和试验的筛上剩余不大于常温贮存稳定性:1d不大于15d不大于51T 06555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指标单位表面层其他等级公路试验方法其他层次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2830T 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3035T 0317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3t/m2.602.502.45T 0304吸水率不大于2.03.03.0T 0304坚固性不大于1212T 0314注: 1. 粘度可选用恩格拉粘度计或沥青标准粘度计之一测定;2. 表中的破乳速度、与集料的粘附性、拌和试验的要求与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质量检查时应采用 工程上实际的石料进行试验
40、,仅进行乳化沥青产品质量评定时刻不要求此三项指标;3. 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用试验时间,通常采用5d,乳液生产后能在当天使用时也可用1d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1518201215水洗法 <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11T 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355T 03201820T 0312的稳定性;4. 当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贮存或使用时,尚需按 T 0656 进行 -5 低温贮存稳定性试验, 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5. 如果乳化沥青是将高浓度产品运到现场经稀释后使用时,表中的蒸发残留物等各项指标指稀释前乳 化
41、沥青的要求。6. 阳离子乳化沥青可适用于各种集料品种,阴离子乳化沥青适用于碱性石料。( 2)粗集料沥青层用粗集料包括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钢渣、矿渣等,但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得使用筛选砾 石和矿渣。粗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或施工单位自行加工。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当单一规格集料的质量指标达不到表中要求,而按照集料配比计算的质量指标符合要求时,工程上允许使注: 1. 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2. 对 S14 即 3 5 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0.075mm含量可放宽到 3。( 3)细集料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和石屑,细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
42、可证的采石场生产。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 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 ( 适用于 0 4.75mm)或亚甲蓝值 ( 适用于 0 2.36mm或 0 0.15mm)表示。其技术要求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试验方法2.502.45T 0328项目单位3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不小于12T 0340不大于35T 0333不小于6050T 0334不大于g/kg25T 03493不小于s30T 0345坚固性 (>0.3mm 部分 )含泥量 ( 小于 0.075mm的
43、含量 )砂当量亚甲蓝值棱角性 ( 流动时间 )注: 1.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4)矿粉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2、水稳定性试验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比,大于(%)75T 0709冻融劈裂残留稳定比,大天(%)70T 0729、低温弯曲试验( -10 , 50mm/min)破坏应变,不小于 ( )2000T 07154、室内渗水试验渗水系数,不大于 (mL/min)120T 0730面层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技术要求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13
44、.29.54.752.361.180.60.390-10068-8538-6824-5015-3810-287-20级配类型16.0通过各筛孔( mm)的质量百分率( %)0.150.075项目单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试验方法3t/m2.502.45T 035211T 0103 烘干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AC-131005-154-8含水量不大于粒度范围 <0.6mm<0.075mm外观75 100无团粒结块70 100亲水系数<1T 0353塑性指数加热安定性<4实测记录T 0354T 0355<0.15mm10090 10010090 100T 035
45、1各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采用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级配及沥青用量,并根据地区温度情况和实践 经验,通过试验确定。( 6)透层沥青路面各类基层都必须喷洒透层油,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气温低于 1O 或大风、 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油。为增加各结构层的层间粘结,路面透层材料采用渗透性好的乳化沥青, 喷洒后通过钻孔或挖掘确认透层油渗透入基层的深度不小于5mm,并能与基层联接成为一体。( 5)混合料组成本项目面层采用AC-13;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施工时必须根据地区温度情况和实践成功的经验,通 过现场配合比试验及试拌试铺验证后执行。沥青混合料性能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要求
46、AC-13试验方法透层油的粘度通过调节稀释剂的用量或乳化沥青的浓度得到适宜的粘度,基质沥青的针入度通常宜不小 于 100 。透层用乳化沥青的蒸发残留物含量允许根据渗透情况适当调整,当使用成品乳化沥青时可通过稀释得到要求的粘度。 透层油的用量通过试洒确定, 并符合下表要求。沥青路面透层油的规格和用量表1、高温抗车辙试验( 60)动稳定度,大于(次 /mm)800T 0719用途无机结合料基层乳化沥青2规格用量 (L/m )PC-31.0 2.0PA-3( 8)水泥稳定砂砾基层设计阶段沥青混凝土路面推荐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试验值:基层参考配合比为水泥:砂砾5: 95, 7d 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应2
47、.5Mpa。水泥稳定砂砾应采用机拌机铺,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按重型实验法确定的压实度不小于98%。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应选用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集料。水泥稳定砂砾用做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方孔筛), 水泥稳定土的颗粒组成应在下表所列范围内。集料中不宜含有塑性指数的土。对于二级公路宜按接近级配范围的下限组配混合料。用做基层时水泥稳定土的颗粒组成范围筛孔尺寸( mm)通过质量百分率( %)筛孔尺寸( mm)通过质量百分率( %) 37.5901002.3620 7026.5661001.1814 5719541000.68 479.5391000.0750 304.7528
48、 84水泥稳定砂砾的抗压强度标准层位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2.5 33 5(三)路基、路面排水1、路基排水本项目采用集中排水的方式,排水设施由边坡急流槽、边沟组成:( 1)边坡急流槽和拦水带:路面水通过路拱横坡向两侧分流通过拦水带,进入边坡急流槽排离路面。( 2)边沟:用于收集挖方段路面水; 2、路面排水本工程路面排水主要通过路拱横坡及拦水带配合急流槽完成。六、桥梁、涵洞(一)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1、设计原则:涵洞设计根据公路功能、等级、通行能力及抗洪防灾要求,结合水文、地质、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设计。涵洞型式应符合适用、安全、经济的原则, 并满足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要求, 以缩短工期,保证质量。本工程设计中采用盖板涵、圆管涵两种涵洞排水。2、技术标准:设计荷载:公路 - 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g): 0.2g设计洪水频率:涵洞均为1/25(二)桥涵概况1、桥梁:本公路无桥梁。2、涵洞:全线共设置涵洞 53 道,均为新建圆管涵,其中主线24 道;支线 29 道。平均每公里 1.54 道。七、隧道本公路无隧道。八、路线交叉(一)设计原则本公路与其他各种等级的公路相交时均采用平面交叉,全线共设平面交叉16 处。 路线与沿线公路交叉, 均按加铺转角设计。加铺转角部分结构形式同主线。九、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一)交通标志主线平面交叉一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在儿童发育迟缓筛查中的商业化前景
- 2025-2030亲子教育市场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创新研究报告
- 美中协议书第一阶段
- 2025-2030互联网医疗平台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 2025-2030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价格战对行业利润率影响报告
- 2025-2030乳品企业ESG表现评估与可持续发展实践研究报告
- 全员营销薄荷营销方案
- 2025-2030中国麻醉镇静药物临床应用与市场增长点分析报告
- 2025-2030中国鲜啤行业原料价格波动预警与采购策略调整
- 2025-2030中国高端啤酒消费需求变化及行业前景预测报告
- 杭州国企采购管理办法
- 2025年成都市中考数学试题及解析
- 罪犯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 向英烈致敬班会课件
- GB/T 25195.2-2025起重机图形符号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
- 【课件】化学保“胃”战-酸碱盐复习与提高-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 高校资产管理十五五规划方案
- 《食管癌的教学查房》课件
- 任务二鞋带自己系(教案)-浙教版劳动一年级上册
- DB13-T2674-2018-危险化学品企业应急救援人员培训及考核规范-河北省
- 《写人要抓住特点》课件教学资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