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读书心得_第1页
《互联网思维》读书心得_第2页
《互联网思维》读书心得_第3页
《互联网思维》读书心得_第4页
《互联网思维》读书心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互联网思维读书心得在读了标注马云盛赞力荐的互联网思维后,互联网思维在我心里不再只是一个大致概念,它是一种看不到摸不到的东西,是一种行事方式,是一种创新理念。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技术流、信息流、人流、物流、资金流,都发生了创造性的变化。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来创造用户需求、随时随地与用户互动,快速生产和迭代自己的产品,并通过互联网传播渠道,来推广自己的企业品牌和产品,从而达到企业的品牌和销售都赚得盆满钵满的目的。互联网PC时代,人们可以找各种机会上网;到了移动互联的时代,人们已经随时随地在线,任何环节的信息交流均会被加速。这本书从传统商业发展到如今互联网思维下商业,从企业结构

2、、产品研发、用户体验、挑选用户等方面阐述了互联网下工作、生活、商业的大革新。一、互联网思维下的企业这本书主要讲了互联网思维下的商业,在互联网思维之前,传统商业是生产者通过经销商才能把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而且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消费者没有办法将使用产品的主观感受传达给生产者,生产者也不能根据消费者的反馈生产和改进产品。在这种模式下,产品是根据生产者对于消费者的想象而生产出来的,消费者之间不能互相交流使用心得。于是,掌握好的宣传方式和销售中介即在同行业中具有优势。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播媒介增多,信息传播更迅速广泛,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通畅,渐渐的,企业可以直接把产品销售给消费者,消

3、费者也可以反馈信息,销售中介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就被取消了。互联网时代,世界是平的。任何一个产业,供应链采购变得透明化;技术和研发,只要你有心寻找就能获得相应的人才和专利。太多的选择、太多的渠道、太多的品牌、太多同质化的商品,让用户眼花缭乱,他们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自己。这时候,一部分聪明的商家,开始利用web2.0与消费者互动,更是利用SNS、微博微信新媒体,来走进用户的生活,走进用户的内心,用科技、人文、艺术、发烧等等词汇,来勾起用户心底的需求。在这种条件下,只有创造出让用户尖叫并且吸引用户的产品才可以胜出。而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户思维,分解开就是产品思维和口碑思维。产品是一切思维的

4、核心,创造让消费者尖叫的产品,并且可以诱发、引爆和吸纳用户的尖叫是口碑思维的核心。产品和口碑决定企业的生存与生存。企业在互联网思维下需要做出相应的组织改变,分为组织结构,考核方式和激励措施。企业的组织结构需要电商部门,营销部门和客服部门,产品部门。组织结构扁平化可以加快内部的沟通速度,全员客服可以加快外部的响应速度。组织结构扁平化和全员客服是互联网对组织的内在要求。我的理解是,以用户感受为核心。用户的反馈是作为改进产品的重要依据,及时解决提出的问题是提升企业口碑的一种方式,也是关键的方式。考核方式也需要变得公开透明,才能公平公正,由于市场和用户的反馈是即时的,有的考核也可以即时化。以前的考核是

5、高层对低层的考核,但是高层距离用户有一定的距离,没法公平地对低层进行考核。在淘宝上购物的时候,客服会对用户提出在评价时给自己好评,这就是通过用户评价进行考核,也就是让用户进行考核。由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企业缺少层级,职务晋升这种激励因素也就消失了。于是就需要其他的方法进行激励。一种是团队裂变,把团队裂变成几个小团队相当于增加职位,增加了竞争力;二是提高收入;三是强化成就感,成就感来源于用户的肯定,来自于市场的认可。二、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研发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人们会因为相同的兴趣而聚集在一起,形成社群。互联网之前不能这样,是因为信息传播有限。而现在互联网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个社群中的人有

6、着相同的爱好,对于这个爱好也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将不同意见集合起来,可以作为依据改进产品。但是互联网思维下的社群,游戏规则有所改变,开发产品的第一原则是找到自己的社群,成为社群的代言人。成为代言人才有发言权,能够影响他人,你做的产品才会被社群接受,他们才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你做的产品。明星效应就是应用了社群代言的原理。乔布斯在研发Iphone的时候不做市场调研,在他看来,用户可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除非把产品拿到他们面前。但是这是因为乔布斯自己是他那个社群的代言人,知道自己及社群其他人需要什么。凡客衰落是因为陈年自己不是T恤的代言人,他没有让用户感受到自己对T恤的喜爱,没有发挥自己对社群人的影响,

7、准确来说,他不是T恤这个社群的代言人。产品研发需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对于不同用户有不同的需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高端需求,这种用户对社会影响力大,他们选择产品是炫耀性消费。比如,乔布斯的Iphone;中端需求,这种用户是社群中的中层,有话语权,但没有实际权力,这就是发烧友,讲究产品性价比。比如,雷军的小米。低端需求,这种用户讲究功能和便宜,比如,山寨机。我认为是否需要市场调研取决于研发怎样的产品,毕竟像乔布斯那样自己本身是社群代言人的情况比较少,而且对于社群人兴趣的把握比较困难。不做调研得到的结果比较单一和片面,不能满足用户的想法。雷军自己是小米发烧友,他愿意去集合发烧友们的智慧和技术,以及用户

8、的体验和需求去改进小米,去打造属于发烧友的产品。所以调研与否要依据产品的性质。对于用户体验的把握,是研发产品的重要依据。打动用户最好的方法是产品超出预期。淘宝有一个伴随的买卖闲置东西的软件,叫闲鱼。我在上面转卖了原来画画的素描本,跟一个买家谈了好长时间价格,最后确定价格是50块钱6个素描本,4个A4,2个B4,对方要求我包邮,我看似很勉强,最后说既然是第一笔生意,包邮可以。随本子寄出的还有一个3B铅笔,之前没跟买家说。他以为我只收利35块,还有赠品,所以很开心。这就是超出预期。但是他不知道学校有个买卖叫3元快递,3块钱就把东西寄给他了。与用户接触的开始就是体验的开始,在使用之后体验仍在继续。刚

9、开始的接触决定着用户会不会有好的体验,然后认定你的产品。一般去化妆品专柜试口红的时候,即使那个价格很高,很明显我们不会买,但是柜台小姐仍然很热情地给我们介绍,让我们试用适合自己肤色的口红。但是在蚌埠这边某个专柜想试一下一款护肤品,这个柜台小姐就很不屑地说没有那个,没有。用户开始接触某样产品是从客服开始,如果客服的素质不够好,凭借外表来判断是否是产品的用户,那么这款产品一开始带给用户的体验就不行,即使用户后来买了这款产品,客服再变得怎么热情,都会带给用户不舒服的体验。客服也是产品的外表,也决定着产品被用户接受的可能性。其次,研发时需要考虑用户使用的情境。比如,手机。使用者的范围:年轻人还是老年人

10、;使用功能:如果是年轻人,那么需要内存大反应灵敏的手机;如果是老年人,则需要具有通话功能等简易功能。用户是否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针对不同使用者有不同的功能,要让使用者得到满足。三、用户选择产品的适用范围有限,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用户。比如,龙湖春天的猫山王榴莲甜品店,它所针对的客户是能够忍受榴莲味道的人和没吃过想去尝鲜的人。我在龙湖吃饭路过这家店的时候总是有进去吃的冲动,我并不是能忍受榴莲的味道,我知道自己吃不了,但还是想尝尝。互联网时代,人们以社群方式存在,但不同社群间是互相分隔的,因为社群是因不同兴趣和价值而聚集的。不同社群代表着不同的兴趣,所以产品需要有针对性,有自己的独特性,有非你不可的

11、用户,所以不能去做所有人都觉得好但不会非你不可的产品。对于企业来说,需要做的是挑选自己的用户,并且服务好自己的用户。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女生喜欢把头发烫成外国人那样卷曲的发型。暑假我在山西昔阳,迫切地想把头发烫成卷,就去了县城里的一个理发店,那里用的还是很久之前的发热头套,像是电热毯窝成杯形卡在头上。现在由于这种时尚潮流,需要更加先进的产品去做发型,于是现在的烫发技术得到进步。在研发这种产品的时候,要考虑到针对的用户:年轻人和一些追求时尚的中年人;要考虑到它能带来的改变:比如烫发时间大大缩短、发型保持时间比原来长等等;还要考虑能否增加功能,聚多功能于一体。研发烫发工具的用户基础主要是爱美的年轻人

12、。马云在乌镇国际互联网大会上发言:“这是一个摧毁你,却与你无关的时代;这是一个跨界打劫你,你却无力反击的时代;这是一个你醒来太慢,干脆就不用醒来的时代;这是一个不是对手比你强,而是你根本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的时代。在这个大跨界的时代,告诫你唯有不断学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今天你还很贫穷,是因为你怀疑一切;如果你什么都不敢尝试,你将永远一事无成,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未来所有的企业都将是互联网企业,不是互联网企业淘汰传统企业,而是新商业思维淘汰旧商业思维。无论发展是快是慢,企业需要尽快转型,适应这个时代。由于传统商业模式的退化,销售中介在逐渐消失,信息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信息中介也逐渐被取缔。

13、所以媒体和渠道的转型最为紧迫。一、销售渠道的转型书中以苏宁易购转型的失败为例,分析了苏宁近几年来在转型方面所做的变革努力。但是它的变革结果却不乐观,苏宁乘上了每一次的社会热点思潮,总是热潮的跟风者而不是引领者。在快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仅仅是跟风不再能够获得后发优势。从现在的国内销售量来看,苏宁易购仅次于京东,应算得上是电商巨头。但是苏宁如此快速扩充疆域已经远远超出其资源组织流程和管理经验的能力范围,则必然会遭遇失败。虽然苏宁对互联网倾注了满腔热情,资本市场也对苏宁抱有真实的期望,但毕竟跨界并购是个既“冒险”又“烧钱”的行当,四面出击的结果是,苏宁很难一一消化,最终由于精力和资源分散,恐连自己原

14、来的疆域都宁不住。再者,没有处理好O2O(线上线下)的关系。另一边苏宁的线下门店和分公司在全国扩张,已有1000多家门店,18万员工。这就造成了同是苏宁,却是双线同价,实质上难以避免造成内斗互博问题。而且苏宁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消费者根本没弄清苏宁到底是一家怎样的企业。显然苏宁转型难在线下,上千家门店,十多万员工都是苏宁的枷锁,带着脚铐跳舞,必然不会样子很好看。最后,作为电商平台不仅是单纯卖东西,更重要的是让用户购物体验上的运营,其中包括物流是否及时、用户体验顺畅度等。无论你东西卖得再便宜,如果客户觉得你在退换货和支付、物流等方面做得非常不给力,那顾客宁愿多掏钱来换取更好的服务。而苏宁在追求速

15、度和规模的同时,客户体验差的问题越来越明显,这已成为影响苏宁易购业绩的最大瓶颈。苏宁现在的问题是:其一,跨界扩张太快,且树敌过多,而管理能力却跟不上。其二,线上线下一起大扩张,且买的是一样的商品,这样极易造成内斗互博,内斗互博是最伤苏宁原气的,其三,靠低价促销、造节运动来博眼球,苏宁忽视了产品的质量、用户的体验,造成客源流失,此乃电商行业之大忌。如果张劲东能够把这三大问题解决了,那苏宁的转型就成功了。二、媒体的转型未来中国经营的报社是一个扁平化组织,没有社委会和过多的层级结构。除了“支持部门”和“平台部门”外,全部是以“产品”为中心的项目团队。不同的团队间也许会有某种竞争,但更多的是为响应客户

16、需求而进行协同作战。中国经营报为了应对互联网思维的热潮以及更好地发展,进行了激烈的内部改革取消广告部门和发行部门。这种不管不顾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做法,显示了中国经营报面临的巨大挑战。其改革思路能否成功等待时间来检验。但是其体现的传统媒体的窘境确实真是存在的。然而快乐老人报却展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它的成功源于找到了精准的蓝海,用做产品的思路做报纸挑选用户,借助社群并研发产品,强化用户体验。它为了做出老人报真正去了解老年人群。杭州19楼亦如此。通过老人报和19楼的案例,概括来说,传统媒体的转型,存在一条“先由重到轻,再由轻到重”的路径。先互联网化,找到具有共同兴趣和价值的社群,打造一个属于他们并被认可的网络社区。再从线上走到线下,回归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流。社区化是传统媒体作为一个实体组织转型的路径,转型成功的案例不少。在这样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仅靠传播信息就想获得大家的认可,不符合经济学规律。因为信息传播的门槛大为降低,信息传播的速度急速加快,信息不再是受控制的稀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