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_第1页
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_第2页
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_第3页
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_第4页
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编资料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进行权衡判断时,作为计算建筑的全年采暖和空调能耗用的假想建筑.2.0.3 设计建筑 designing building 正在设计的,需要进行节能权衡判断的建筑.建筑,设计,设计建筑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2009版,征求意见稿)2009年5月10日目 次1 总 则12 术 语23 室内热环境和节能设计计算参数44 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74.1 一般规定74.2 建筑设计74.3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84.4 围护结构节能的细部构造设计94.5 特殊建筑和部位的节能设计114.6 特殊建筑类别的界定125 建筑节能设计的综合评价146 采暖、空调和通风节能设计1

2、67 给水、排水节能设计318 电气节能设计33附录A 外遮阳系数的简化计算37附录B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39附录C 建筑物内空调冷、热水管的经济绝热厚度43附录D 建筑热工设计常用计算方法44附录E 建筑面积和体积的计算45附录F 外窗(包括透明幕墙、屋顶透明部分)性能参考说明46附录G 节能窗传热系数计算54附录H 建筑外窗、幕墙的物理性能分级54附录I 围护结构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56附录J 建筑材料性能计算参数63附录K 墙体、屋面和保温材料在不同使用场合,S的计算值75附录L 合肥市室外主要气象参数121附录M 节能设计一览表表式122实施细则用词说明123条文说明1241

3、 总 则 为贯彻国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政策,在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2007试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的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室内热环境,建设节约型公共建筑,构建和谐社会,制定本细则。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合肥地区新建、扩建和改建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有条件对既有公共建筑进行节能专项改造时,也应执行本实施细则。 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应按本实施细则的规定进行。通过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采暖、空调、通风、照明设备及其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太阳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的措施,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参数条件下,全年采暖、空调、通风和照明的总能耗,

4、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应减少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实施细则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 术 语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 building envelope tradeoff option当建筑设计不能完全满足规定的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要求时,计算并比较参照建筑和所设计建筑的全年采暖、空调能耗,判定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 参照建筑 reference building 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进行权衡判断时,作为计算建筑的全年采暖和空调能耗用的假想建筑。 设计建筑 designing building 正在设计的、需要进行节能

5、权衡判断的建筑。 外窗遮阳系数(SC)sunshading coefficient of windows透过窗户的太阳辐射得热系数对透过3mm厚透明白玻璃的得热系数的比值。其值等于玻璃遮阳系数与窗框系数的乘积。玻璃遮阳系数为实际透过窗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与相同入射条件下透过3厚透明白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之比值。无因次。 建筑外遮阳系数(SD)outside sunshading coefficient外窗外部遮阳系统(包括建筑物和外装置)的遮阳效果。建筑外遮阳的遮阳效果按本实施细则附录A进行计算。 综合遮阳系数(SW)overall sunshading coefficient外窗本身的遮阳效果和

6、窗外部遮阳装置(包括建筑物和外遮阳装置)的综合遮阳效果,其值为外窗遮阳系数与外遮阳系数的乘积,SW=SD×SC。 窗墙面积比(Cm) area ratio of window to wall某一朝向的外窗(包括透明幕墙、外门、阳台门)总面积,与同朝向墙面总面积(包括门、窗面积在内)之比。无因次。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overal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building envelope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单位为W/(·K)。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m)average h

7、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exterior wall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与结构性热桥部位传热系数按照传热面积的加权平均值,为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单位为W/(·K)。 太阳能辐射吸收系数() absorptance for solar radiation材料表面吸收的太阳能辐射热与入射到该表面的太阳辐射热之比。 太阳能辐射反射系数() reftective coefficient of solar radiation材料表面反射的太阳能辐射热与太阳辐射热之比,1,又称“太阳反射比”。 耗电输热比(EHR)ratio of electricity consum

8、ption to transferied heat quantity在采暖室内外计算温度条件下,全日理论水泵输送耗电量与全日系统供热量的比值。两者取相同单位,无因次。 输送能效比(ER)ratio of axial power to transferied heat quantity 空调冷热水循环水泵在设计工况点的轴功率,与所输送的显热交换量的比值。无因次。 名义工况制冷性能系数(COP)refrigerating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在名义工况下,制冷机的制冷量与其净输入能量之比。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integrated part load

9、value 在规定的不同环境温度情况下,空调设备按25、50、75和100负荷率进行制冷运行的加权平均制冷性能系数。 空调、采暖设备能效比(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 of HVAC unit在额定工况下,空调、采暖设备提供的冷量或热量与设备本身所消耗的能量之比。 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DEER) design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of AC engineering在设计工况下,空调工程提供的冷量或热量与空调工程所消耗的能量之比。 季节能源消耗效率(SEER)seasonal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制冷季节期间,空

10、调器进行制冷运行时从室内移走的热量总和与消耗电量的总和之比。 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WS)power comsumption of unit air volume of fan空调和通风系统输送单位风量的风机耗功量。单位为W/(m3/h)。3 室内热环境和节能设计计算参数 室内热环境宜符合下列要求:1 室内热环境的控制指标以室内温度为准;2 对室内相对湿度有要求的场所,室内热环境的控制指标中,应提出室内相对湿度数值的要求。 采暖和空调的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取值宜符合下列规定:1 集中采暖系统室内设计计算温度不宜高于表-1的规定;2 空调系统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宜执行表-2的规定。表-1 集中采暖系统室

11、内设计计算温度建筑类型及房间名称室内温度()建筑类型及房间名称室内温度()1、办公楼:门厅、楼(电)梯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多功能厅走道、洗手间、公共食堂车库1620181657、餐饮:餐厅、饮食、小吃、办公洗碗间制作间、洗手间、配餐厨房、热加工间干菜、饮料库1816161082、影剧院:门厅、走道观众厅、放映室、洗手间休息厅、吸烟室化妆141618208、交通:民航候机厅、办公室候车厅、售票厅公共洗手间2016163、银行:营业大厅走道、洗手间办公室楼(电)梯181620149、体育:比赛厅(不含体操)、练习厅休息厅运动员、教练员更衣、休息游泳馆161820264、商业:营业厅(百货、书籍)

12、鱼肉、蔬菜营业厅副食(油、盐、杂货)、洗手间办公米面贮藏百货仓库1814162051010、旅馆:大厅、接待客房、办公室餐厅、会议室走道、楼(电)梯间公共浴室公共洗手间1620181625165、图书馆:大厅洗手间办公室、阅览报告厅、会议室特藏、胶卷、书库161620181411、医疗及疗养建筑:成人病房、诊室化验室儿童病房、婴儿室、高级病房、放射诊断室手术室、分娩室挂号处、药房消毒、污物、解剖太平间、药品2022251816126、学校:教室、实验室、教研室、行政办公、阅览室人体写生美术教研室模特所在局部区域1827表-2 空调系统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建筑类型及房间名称室内温度()建筑类型及房间

13、名称室内温度()夏季冬季夏季冬季1 办公楼: 手术室、分娩室25272226一类办公室24206 学校:二类办公室三类办公室26271818教室、教师办公室、图书阅览室26281618会议室、多功能厅2527 1618实验室 风雨操场25272628 161812152 旅馆:7 图书馆、档案馆、美术馆、博物馆大厅、接待、服务用房文体娱乐房间26281618阅览室26281820客房、餐厅、会议室24271822展览厅262816183 商业:档案库、书库22241216营业厅262816188 体育馆餐厅24271822观众区、比赛厅、练习厅26281618餐厅(火锅类)24271618休息

14、厅262816184 影剧院游泳池观众区26292224观众厅 26281618游泳池池区26292628舞台2527 16209 电视中心、广播中心化妆2527 1822播音室、演播室、录音室25271820休息厅26281618控制室2426 20225 医疗及疗养建筑机房25271618 病房、诊室、化验室25271822注:1 医疗及疗养建筑:病房、手术室、分娩室室内相对湿度4065;2 档案库、书库:室内相对湿度全年4060;3 办公室分类按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分为三类:一类为特别重要的办公建筑、二类为重要办公建筑、三类为普通办公建筑。一类室内相对湿度:夏季应不大于

15、55,冬季应不小于45;二类室内相对湿度:夏季应不大于60,冬季应不小于30;三类室内相对湿度:夏季应不大于65,冬季不控制。其会议室、多功能厅可按相应类别确定夏季及夏季空调系统室内设计计算温度。 公共建筑主要空间的人员设计新风量,应符合表3.0.3的规定。表 公共建筑主要空间的人员设计新风量建筑类型与房间名称新风量m3/(h·p)旅游旅馆客房5星级504星级403星级30餐厅、宴会厅、多功能厅5星级304星级253星级202星级15大堂、四季厅45星级10商业、服务45星级2023星级10美容、理发、康乐设施 30旅店客房一三级30四级20文化娱乐影剧院、音乐厅、录像厅20游艺厅、

16、舞厅(包括卡拉OK歌厅)30酒吧、茶座、咖啡厅10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20体育馆观众席20室内游泳池、健身房、保龄球、桌球室20商场(店)、书店20饭馆(餐厅)20办公、会议30公共交通等候室候车室、候船室、候机室20学校教室小学11初中14高中17大学20医院病房高级病房50一般病房35诊室25手术室60X光、CT、B超诊室454 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4.1 一 般 规 定4 建筑总平面布置和单体平面设计,宜利用冬季日照,减少夏季太阳热辐射。总体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利用水体和绿化等自然资源进行多方位的节能设计。4 建筑主体的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4.1.3 建筑总体规划和单体平面

17、设计,应充分利用本地区春秋季节和夏季凉爽时段的主导风向,组织和创造良好的自然通风。4.1.4 建筑总体布置和单体平面设计应合理确定冷热源和通风空调机房的位置,变配电所、制冷、供热机房应位于负荷中心,并缩短设备管线(冷热水系统、送排风系统、电气配线)的输送距离。4.1.5 选用房间空调机和多联分体机组时,应综合考虑立面景观和机组排热(夏季)、吸热效果,又便于清洗和维护室外机组,安装应稳定牢固,不存在安全隐患。室外机布置宜按以下原则布置: 1 室外机位置应位于通风良好的场所,避免换热气流短路,且不宜将每层室外机布置在建筑的同一竖向凹槽内; 2 室外机的前面和两侧不应有造成换热器气流短路的遮挡物。4

18、.1.6 建筑设计施工图中应有建筑节能的专项说明(即建筑节能专篇并含有建筑节能设计一览表)。4.2 建 筑 设 计4 建筑物的体形宜避免过多的凹凸与错落。4.2.2 公共建筑每个朝向外窗(包括透明幕墙、外门、阳台门)的窗墙面积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类公共建筑的每个;2 当单一朝向窗(包括透明幕墙、外门、阳台门)墙面积比小于0.40时,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0。当不能满足上述规定时,应按本实施细则第5章的规定进行综合判断。4.2.3 外窗布置宜有利于组织自然通风,确保春、秋自然通风季节,进风开口面积大于排风口面积。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透明幕墙

19、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可开启部分的面积不宜小于幕墙面积的15%。在任何情况下,利用外窗进行自然通风的房间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房间地板面积的1/20。4.2.4 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当不能满足本条文规定时,必须按本实施细则第5章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综合判断。4.2.5 设有中庭的公共建筑,夏季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降温,否则应设机械通风装置并有防止中庭顶层温度过热的措施。4.3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4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符合表4.3.1的规定。表4-1 公共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夏季遮阳系数限值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K)重质结构轻

20、质结构屋 面0.500.40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0.700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和外挑楼板外窗(包括透明幕墙)传热系数KW/(·K)遮阳系数SW(西向/东、南向/北向)单一朝向外窗(包括透明幕墙)窗墙面积比3.30.20窗墙面积比3.0/0.50/-0.30窗墙面积比2.70.35/0.0.40窗墙面积比2.40.32/0.0.50窗墙面积比2.10.28/0.屋顶透明部分0.30注:1 有外遮阳时,外窗综合遮阳系数SW=外窗的遮阳系数SC×外遮阳的遮阳系数SD;无外遮阳时,外窗综合遮阳系数=外窗的遮阳系数;表中均指夏季综合遮阳系数;冬季遮阳系数应0.65;2 外墙传热系

21、数为包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总平均传热系数Km;3 轻质结构指热惰性指标D2.5的钢木结构墙体、屋面(如彩钢夹芯板屋面、钢结构外墙等)。表4-2 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的热阻限值围护结构部位热阻R (·K/W)地面或不采暖、无空调地下室顶板采暖、空调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墙)1 地面热阻系指建筑基础持力层以上各层材料的热阻之和;2 地下室外墙热阻系指土壤以内各层材料的热阻之和。当不能满足本条文规定时,必须按第5章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综合判断。4.3.2 /(·K)。4.3.3 建筑物外墙与屋面等热桥部位的冬季内表面温度,以及地下室外墙及地面的内表面温度在空气设计温度条件下不

22、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4.3.4 夏季自然通风条件下,外墙与屋面内表面最高温度不应大于当地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4.3.5 建筑外门0q11.5m3/(m·h);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为1.5q24.5m3/(·h)。4.3.6 透明幕墙整体气密性能不应低于建筑幕墙国家标准中规定的3级。其气密性能分级指标值:建筑幕墙开启部分为0.50qL1.5m3/(m·0qA1.2m3/(·h)。4.3.7 外门窗综合遮阳系数(SW)取外窗遮阳系数(SC)与建筑外遮阳系数(SD)的乘积(遮阳系数的计算见附录A)。外门窗无外遮阳时,外窗综合遮阳系数(SW)取外窗遮阳系数

23、(SC)。4.4 围护结构节能的细部构造设计4 外门窗设计选用: 1 多层公共建筑宜采用平开窗。高层建筑应采用内平开、下悬开启或多点锁具上悬窗,24m以上高层建筑禁止设计、使用外平开窗;采用推拉窗时,窗扇必须有防脱落措施; 2 外窗、屋顶透明部分(天窗)推荐采用塑料、断热金属型材(铝、钢)或复合型材(铝塑、铝木、钢木)中空玻璃窗,禁止采用非中空玻璃单框双玻门窗; 3 透明幕墙宜采用断热型材中空玻璃幕墙,热工性能同幕墙所在朝向的外窗;当设计采用的单层玻璃肋全玻璃幕墙、点支式玻璃幕墙(包括底层单层全玻璃外门),热工性能达不到所在朝向外窗(幕墙)的热工性能指标时,应采用面积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提高该

24、朝向外窗(幕墙)的热工性能;4 公共建筑设置外凸(飘)窗时,外凸(飘)尺寸不宜大于600(从墙身中心线至凸窗中心线);凸(飘)窗的传热系数应比普通平窗传热系数降低10%,且不得大于2.6W/(·K);5 设计应明确玻璃品种、厚度及中空层厚度;中空层厚度不应小于9mm;选用彩色玻璃、热反射镀膜玻璃时,应满足可见光透射比要求。常用玻璃的采光性能见本实施细则附录F。4 建筑外窗(包括透明幕墙)应采取遮阳措施。外窗遮阳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外窗(透明幕墙)的外遮阳措施,宜优先采用各种遮阳挡板、活动百页等高效遮阳构件;2 采用玻璃遮阳时,可选用镀膜玻璃(包括LowE膜)、加贴隔热膜等措

25、施,但应满足可见光透射比限值的要求;3 东、西朝向(东或西偏南60°至东或西偏北30°范围)的外窗应设置垂直遮阳或可以遮住窗户正面的活动外遮阳;4 南向外窗应设置水平遮阳或可以遮住窗户正面的活动外遮阳;5 东、西向窗墙面积比大于或等于0.35时,南向窗墙面积比大于0.50时,必须设置能遮住窗户正面的活动外遮阳;6 屋顶天窗宜采用玻璃遮阳和活动内遮阳相结合的遮阳形式;7 外遮阳措施应满足安全、美观、防风雨侵蚀、便于操作和维护等要求;8 窗的内遮阳措施,宜采用浅色或带铝箔材料做成的窗帘、百页等。外窗热工计算时,不计入内遮阳的遮阳效果。4.4.3 外门窗(幕墙)与墙体间的节点构造

26、,应符合下列要求:1 外门窗(幕墙)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弹性发泡高效保温材料填充,并采用耐候防水密封胶嵌缝防水;不得采用普通水泥砂浆填缝; 2 采用玻璃幕墙时,窗槛墙、防护栏板、隔墙、楼板或梁柱与幕墙间的间隙内,应填充保温、防火材料,并加以密封; 3 门窗洞口周边墙面,应做保温处理,保温层厚度不得少于20mm。 公共建筑的屋顶和外墙宜采取下列节能综合措施: 1 建筑外墙饰面及屋顶面层宜采用浅色外饰面(如浅色涂料、浅色石材、浅色饰面砖),以减少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采用高反射率涂料时,夏季热工性能的改善值可按本实施细则附录D进行计算。 2 外墙节能系统,应优先采用外保温或自保温系统。当

27、采用内保温系统或采用外、内保温系统复合做法时,应加强对屋顶、外墙热桥部位的保温隔热措施,做好柱、梁、过梁等热桥部位细部节点处理,防止热桥部位冷凝结露;外墙保温材料应符合现行防火规范的规定;高层建筑采用有机类材料外保温时,应在窗顶或楼层处设置燃烧性能不低于A2级的不燃材料防火隔离带,高度不少于200mm; 3 采用轻质围护结构体系的屋顶、外墙(如钢木结构建筑),其构造层外侧宜设置封闭空气间层或设置高反射率的阳光反射膜(如加筋铝箔),以提高屋顶、墙体的隔热性能;4 有条件时,屋顶宜采用各种不同构造形式的保温、隔热措施,空置的平屋顶宜采用屋顶绿化,提高屋顶的保温隔热性能。4.4.5 外墙体应做好细部

28、构造设计:1 外墙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如:阳台、雨篷、阳台栏板、空调室外机搁板、附壁柱、装饰线条、结构性遮阳(水平或垂直),应采取隔断热桥和保温措施;2 外凸(飘)窗、凹入式空调室外机(内置式)壁龛,其外窗上下、侧面不透明的悬挑混凝土薄板、分隔室内外的薄墙以及空调室外机开向室内的检修小门等部位,应做好保温隔热处理;3 非透明幕墙(石材、铝板等)的结构墙体表面,应按外墙热工要求进行保温、隔热设计,并考虑幕墙金属构件热桥的影响,适当提高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4 底层楼、地面设计1 底层为架空层,或底层地面架空(离室外地坪小于等于600,外墙上有通风洞孔)时,架空部分的楼地面按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

29、外挑楼板设计;2 底层为有外门窗的车库或半地下、地下车库、贮藏室,其车库、地下(半地下)室顶板的传热系数按采暖空调房间与非采暖空调房间的楼板进行设计;当底层为开敞式车库或其它开敞式用房以及外墙上窗户为百页通风窗时,楼地板按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设计;3 地下商场(或其它非设备、非车库类公共用途房间)的地面结构不论是否直接接触土壤,均按地面热阻限值进行设计;4 地下商场(或其它非设备、非车库类公共用途房间)顶板上层也为公共建筑时,±面(楼板)可不作保温处理;5 地上公共建筑顶层位于住宅下的部分楼面,应按居住建筑层间楼板进行设计传热系数小于或等于(·K);6 直接与土

30、壤接触的底层地面宜设保温层并作防潮处理。4 外墙、屋顶变形缝盖口构件内侧,应采用足够厚度的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封闭。4.5 特殊建筑和部位的节能设计4 教学楼、办公楼、科研楼、招待所、公寓式办公楼等敞开式外廊的公共建筑,其临外走廊的门窗、墙体均应按外围护结构进行保温、隔热设计。在确保使用功能空间保温、隔热处理的围合性与完整性的前提下,其开敞式楼梯间、卫生间部分的外墙可不作保温处理。4 高出主体建筑屋面二层及二层以下(每层面积小于等于200)的出屋面楼梯间、贮藏室、物品库、设备用房等无人员长时间停留的房间,可不做保温、隔热设计。但高出屋面的电梯机房,应做好屋顶、墙体、门窗的保温、隔热设计。4 凡附

31、建于公共建筑内的无人员长时间停留的设备用房(如变配电房、柴油发电机房、锅炉房、空调、制冷、通风机房、水泵房等)、服务用房(洗衣房、贮藏室);库房(如汽车库、摩托车库、自行车库、专用库房;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档案馆中不需设空调、除湿设备的集中书库、专用库房),当可以集中划分为一个独立空间,且不影响公共建筑其余部分保温、隔热处理的围合性与完整性时,该独立空间的外围护结构可以不做保温隔热处理。否则应与公共建筑部分统一处理,以确保保温、隔热处理的围合性与完整性。4 附建于临街建筑中的向市民开放的公共卫生间,该局部外围护结构可不做保温隔热处理,但要确保公共建筑主体部分保温、隔热处理的围合性与完整性。

32、4 附建于汽车销售店的库房部分,可不做保温、隔热设计,但要确保建筑主体部分保温、隔热处理的围合性与完整性。4 与上述特殊部位相邻的墙体,其传热系数应符合4/(·K)。4.5.7 下列建筑和部位可不做节能设计:1 独立建设的各种机电设备用房、能源站房(变配电房、柴油发电机房、锅炉房、空调、制冷、通风机房、水泵房等)、无特殊温湿度要求的生产厂房;2 独立建设的无温湿度要求的库房(汽车库、自行车、摩托车库;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档案馆中的书库、专用库房等);商业物流库房;3 敞开式的农贸市场、建筑材料市场; 4 敞开式自然通风的体育场馆、学校室内田径场;室外游泳池的更衣室等;5 无采暖、

33、空调要求的地下建筑;6 四周与室外相通或与主体建筑之间以连廊相通的楼电梯交通核心部分。4.5.8 符合上述条件,允许不做保温、隔热的围护结构部分,应在设计文件中加以明确说明或用图示给予区分。4.6 特殊建筑类别的界定4 符合下列条件或情况的建筑,应按公共建筑进行节能设计:1 部分位于居住建筑下部,且绝大部分为独立沿街建造或连结于两幢居住建筑之间的商铺;2 全部位于居住建筑下部的一层及多层大空间大型商场或其它类型公共建筑物(包括裙房部分);3 工业建筑中,位于车间端头或位于某一层,可以自成一区的办公、会议等工业车间办公、生活辅助以及可以独立分区的附建或独立建设的生活用房(如厨房、餐厅、会议厅、浴

34、室、职工活动室、健身房等);4 每套设有专用卫生间和简易厨房,可供办公兼作住宿的公寓、公寓式办公楼;公寓式酒店、招待所、疗养院的住院楼及设有空调系统的留学生公寓(宿舍)、研究生宿舍等;5 独立建设且有人长时间停留的值班室、传达室、接待室,小商铺、饮食(小吃)店、咖啡店等;6 附建于居住建筑下部、层数在三层及三层以上具有多种公共使用功能(如会议、棋牌、健身、娱乐、餐饮等)的小区会所、公共活动场所;5 建筑节能设计的综合评价5 当设计建筑的各部分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外门窗(包括透明幕墙)各朝向平均窗墙面积比、传热系数、遮阳系数等各项指标,均符合或优于本实施细则第4章的规定性指标时,可直接判定该设计

35、建筑为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节能建筑。5 当所设计建筑不能完全符合本实施细则第4章的规定性指标时,则必须采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对设计建筑进行节能综合评价。5 在进行设计建筑节能综合评价时,首先计算参照建筑在规定条件下全年采暖和空调能耗,然后计算所设计建筑在相同条件下的全年采暖和空调能耗;当所设计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能耗不大于参照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能耗时,判定所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符合节能要求。当所设计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能耗大于参照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能耗时,应调整设计计算参数(如增加墙体、屋面保温层厚度,或提高外门窗热工性能)重新计算,直至所设计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能耗不大于参照建筑的采暖和空调

36、能耗。5 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的参照建筑,其形状、大小、朝向、内部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应与所设计建筑完全一致。当所设计建筑的窗墙面积比大于本实施细则第4.2.2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窗墙面积比应按比例缩小,使参照建筑的窗墙面积比符合本实施细则第4.3.1条的规定。当所设计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大于本实施细则第4.2.4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应按比例缩小,使参照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符合本实施细则第4.2.4条的规定。5 参照建筑所有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取值应完全符合本实施细则第4章的规定。5 在进行权衡判断计算时,气象参数应采用本实施细则配套提供的合肥市气象参数

37、。5 所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全年采暖和空调能耗的计算应按本实施细则附录B的规定进行。5.0.8 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综合判断的设计项目,其主要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满足或优于表5的要求后,方可进行。表5.0.8 进行综合判断的设计项目主要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限值屋顶K,W/(/K)外墙KmW/(·K)架空楼板K W/(·K)外门窗(包括透明幕墙)天 窗K W/(·K)KW/(·K)SW重质结构0.702.80.30轻质结构0.400.500.702.82.50.30注:当东、西向窗墙面积比大于0.35,南向窗墙面积比大于0.50时,外窗必须设置能遮住窗户正面的

38、活动外遮阳。5.0.9 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能耗采用动态计算方法,用软件实现计算。6 采暖、空气调节和通风节能设计6.1 一般规定 采暖、空气调节系统的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并以此作为选择冷热源设备、末端设备、确定管径、选择自控和调节阀门等的计算依据。 空调系统所服务空调房间或空调区域的同时使用系数,对不同功能的房间按照实际使用时段叠加分析确定;对相同功能的房间宜按表6.1.2确定。表 空调系统所服务空调房间或空调区域的同时使用系数限值空调系统所服务空调房间或空调区域的名称同时使用系数限值办公用房宾馆客房会议用房和餐饮房间文体娱乐用房2 空调系统的新风冷负荷,对于出

39、现最多人数的持续时间小于1h的房间,所需新风量按室内平均人数确定,该平均人数不应少于最多人数的1/2。3 空调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取值应符合第条的规定。4 系统采用有排风热回收装置时,应于设置的房间或区域的计算冷负荷中扣除计算热回收负荷的60。 冷量和热量的计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区域性冷源和热源时,在每栋公共建筑的冷源和热源入口处,应设置冷量和热量计量装置;2 公共建筑内部宜按经济核算单位分别设置冷量和热量计量装置。 应合理确定冷热源和风机机房的位置,配合建筑专业平面设计,缩短冷热水系统和风系统的输送距离,冷热水系统的单程输送距离不宜超过250m,风系统的输送距离不宜超过90m。 采暖和

40、空调冷热水循环水泵的流量和扬程,应通过详细的水力计算,合理确定,并确保水泵的工作点在高效区。 采暖与空调水系统的补水定压点,宜设在循环水泵的吸入口处。定压点最低压力的确定和补水泵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暖水系统补水定压点的最低压力,宜按照保证系统最高点压力高于大气压力10kPa;空调冷热水系统补水定压点的最低压力,宜按照系统最高点压力高于大气压力5kPa确定;2 补水泵的扬程,应保证补水压力比系统静止时补水定压点的压力高3050kPa;3 补水泵的小时流量,宜为空调水系统水容量的5,不得超过10。空调水系统的单位水容量可参照表估算,室外管线较长时取较大值。表 空调水系统的单位水容量(10-

41、3m3/建筑面积)空调方式全空气系统水一空气系统供冷和采用换热器供热热水锅炉供热6.2 采 暖 集中采暖系统应采用热水作为热媒。 公共建筑中的高大空间如大堂、候车(机)厅、展厅等处,宜采用辐射采暖方式,或采用辐射采暖作为补充。 集中热水采暖系统的管路,宜按南、北向分环供热原则进行布置,并分别设置室温调控装置。 集中热水采暖系统每组(或每个房间的)散热器或地面辐射采暖每个环路,应配置与系统特性相适应的、调节性能可靠的自力式温控阀或手动调节阀。 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应根据热负荷计算确定。确定散热器所需散热量时,应扣除室内明装管道的散热量。 散热器宜采用上进下出、同侧连接的明装方式,其外表面应涂刷非金

42、属性涂料。 集中采暖系统供水或回水管的分支管路上,应根据水力平衡要求设置水力平衡装置。必要时,在每个供暖系统的入口处,设置热量计量装置。 集中热水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EHR),应符合下式要求: EHR=N(Q·) (-1) EHRO.0056(14+L)f (-2)式中 N水泵在设计工况点的轴功率(1kW); Q采暖设计热负荷(kW); 电机和传动部分的效率; 当采用直联方式时,=O.85; 当采用联轴器连接方式时,=O.83;t设计供回水温度差()。系统管道全部采用钢管时,取t=25;系统管道有部分塑料管道时,取t=20; L室外主干线(包括供回水管)总长度(m);

43、包括局部阻力因素在内的沿程比压降(MH2Om), 当L500m时, =O.0115; 当500<L<1000m时, =0.0092; 当L1000m时, =O.0069。3 空气调节 冷负荷计算中计算新风量所采用的人员密度,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如果无法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中的规定。 建筑空间高度大于或等于10m、且体积大于10000m3时,仅下部区域要求保持一定的温、湿度时,宜采用分层空调系统,其空调系统总冷负荷应经计算确定。 公共建筑内存在需要常年供冷的建筑内区时,空调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节能要求: 1 应根据室内进深、分

44、隔、朝向、楼层以及围护结构特点等因素,划分建筑物空气调节内、外区; 2 内、外区宜分别设置空气调节系统并注意防止冬季室内冷热风的混合损失; 3 对有较大内区且常年有稳定的大量余热的办公、商业等建筑,有条件时,宜采用水环热泵等能够回收余热的空气调节系统,水环路系统宜采用闭式冷却塔;采用开式冷却塔时,应设置中间换热装置。4 当建筑物内区空间采用全空气系统时,冬季和过渡季应最大限度地采用新风作冷源,冬季不应使用制冷机供应冷水。 设计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时,应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同时设计与新风量调节相适应的排风系统。新风量的控制与工况的转换,宜采用新风和回风的焓值控制方法。可调新风比

45、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对一般公共建筑的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可达到的最大总新风比,应不低于50;2 人员密集的大空间和内区所有的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可达到的最大总新风比,应不低于70;3 空气处理机组新风入口、新风过滤器等应按最大新风量设置。 当一个空气调节风系统负担多个使用空间时,系统的新风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Y=X(1+Xz) (1) y:VotVst (2) X=VonVst (3) Z=VocVsc (4)式中 Y 修正后的系统新风量在送风量中的比例; Vot修正后的总新风量(m3h); Vst总送风量,即系统中所有房间送风量之和(m3h); X 未修正的系统新风量在送风

46、量中的比例; Von系统中所有房间的新风量之和(m3h); Z 新风比需求最大的房间的新风比; Voc需求最大的房间的新风量(m3h); Vsc需求最大的房间的送风量(m3h); 在人员密度相对较大且变化较大的房间,宜采用新风需求控制。即根据室内C02浓度检测值增加或减少新风量,使C02浓度始终维持在卫生标准规定的限值内。 使用时间、温度、湿度等要求条件不同和新风比相差悬殊的空气调节区,不应划分在同一个空气调节风系统中。 房间面积或空间较大、人员较多或有必要集中进行温、湿度控制的空气调节区,其空气调节风系统宜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不宜采用风机盘管系统。 设计全空气空调系统并当功能上无特殊要求时,

47、应采用单风管送风方式。 下列全空气空调系统宜采用变风量空气调节系统: l 同一个空气调节风系统中,各空调区的冷、热负荷差异和变化大、低负荷运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别控制各空调区温度; 2 建筑内区全年需要送冷风。 设计变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时,宜采用变频自动调节风机转速的方式,并应在设计文件中标明每个变风量末端装置的最小送风量。 当采用人工冷、热源对空气调节系统进行预热或预冷运行时,新风系统应能关闭;当采用室外空气进行预冷时,应尽量利用新风系统。 设计风机盘管系统加新风系统时,应符合以下方面节能要求:1 新风宜直接送人各空气调节区,不应经过风机盘管机组后再送出;2 根据房间负荷对风机盘管选型时,应

48、扣除房间新风的冷量后选取;3 风机盘管机组选型为高静压机组时,应进行计算确定高静压机组的出口静压的档次。 建筑顶层、或者吊顶上部存在较大发热量、或者吊顶空间较高时,不宜直接从吊顶内回风。 人员数量多,且长期停留又未设置集中新风、排风系统的空气调节区(房间),应在各空气调节区(房间)分别安装带热回收功能的双向换气装置,且热回收的能效比高于该空调系统的能效比。 选配空气过滤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m,效率:80>E20);终阻力小于或等于lOOPa; 2m,效率:70>E20);终阻力小于或等于160Pa; 3 全空气空调系统的过滤器,应能满足全新风运行的需要。 空气调节风系统应限制

49、土建风道的使用,如必须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应采用土建风道作为空气调节系统的送风道和已经过冷、热处理后的新风送风道; 2 当条件受限只能使用土建风道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漏风和绝热措施。 空气调节系统中组合式空气调节机组的漏风率不应大于1%,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注明对所选用的组合式空调机组漏风率的要求。 设计采用冰蓄冷系统供冷时,宜采用低温送风系统。 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节能要求: 1 除空气处理过程需要采用喷水室处理或水蓄冷等情况外,均应采用闭式循环水系统; 2 只要求按季节进行供冷和供热转换的空气调节系统,应采用两管制水系统; 3 当建筑物内有些空气调节区需全年供冷水,有些空气调节区则冷、热水定期交替供应时,宜采用分区两管制水系统; 4 全年运行过程中,供冷和供热工况频繁交替转换或需同时使用的空气调节系统,宜采用四管制水系统; 5 系统较小或各环路负荷特性或压力损失相差不大时,宜采用一次泵系统;在经过包括设备的适应性、控制系统方案等技术论证后,在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可靠且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