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二物理下期导学案(精品)_第1页
沪科版初二物理下期导学案(精品)_第2页
沪科版初二物理下期导学案(精品)_第3页
沪科版初二物理下期导学案(精品)_第4页
沪科版初二物理下期导学案(精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力与运动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课时1) 设计:李淑容 审核:周艳 执教: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利用探究实验和推理的方法得出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_ 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任务一 :认识历史上的两种观点阅读教材P125-126,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什么?*2伽利略的观点是什么?*3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有什么不同?你更支持哪种观点?支持理由?任务二: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阅读教材P126-127,完成实验探究。1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是怎样的?实验中为什么让滑块从同一高度下滑?实验

2、中需要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2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根据你们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接触面滑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大、较大、小)滑块运动的距离粗糙的木板较光滑的木板很光滑的木板3分析论证:*(1)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由此推理:如果平面足够光滑,滑块将怎样运动?(3)由实验可知,亚里士多德和伽俐略的观点,谁的正确?任务三:理解牛顿第一定律阅读教材P128,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2你是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3牛顿第一定律能从实验中直接得出吗?老师问题创生: ; 。学生问题发现: ; 。 第二部分 学习反馈1在教室静止的风扇,如果它所受到的一切

3、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向下落 B向上飞C静止 D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2正在运动着的物体,如果它所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立即停下来 B先慢下来,然后停下来C改变运动方向 D沿原来的运动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3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 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4一个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突然不受力,它将( )A匀速圆周运动 B静止 C匀速直线运动 D竖直下落学习反思: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课时2)设计:李淑容 审核:周艳 执教: 使用时间

4、: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惯性。2、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有关现象。 _ 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任务一: 认识惯性阅读教材P128,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是惯性?*2你能举出与惯性现象有关的事例吗?3你是如何理解惯性的?惯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任务二:应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的现象1利用所给器材或身边的物品,设计相关的惯性实验,观察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口述即可)2请举出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利用惯性的事例。3请举出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防止惯性造成危害的事例。老师问题创生: ; 。学生问题发现: ; 。第二部分 学习反馈1用手拍打衣服时可将衣服上的灰尘拍下,这是因为衣服和灰

5、尘原来处于_状态,衣服受力运动,灰尘具有 ,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灰尘能从衣服上落下。2跳远运动员都是先跑一段距离才起跳,这是为了( )A增大惯性 B减小惯性C克服惯性 D利用惯性3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静止时不容易被推动,所以物体静止时比运动时惯性大B物体高速运动时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当物体没有受到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4下列现象中,不能利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在水平操场上滚动的足球最终停下来 B人走路被石头绊倒会向前倾倒C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D子弹从

6、枪膛里射出后虽然不再受火药推力,但是仍然向前运动5许多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与伤害,都与物体的惯性有关,为了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有许多要求和措施,就你所知道的任意写出两条。_学习反思:第二节 力的合成设计:李淑容 审核:周艳 执教: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合力、分力的概念,合力、分力的等效性。2知道什么是二力的合成。3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并会判断合力的方向。4能应用力的合成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_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任务一:认识合力与分力阅读教材P131,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叫合力?什么叫分力?2在一个具体的事例中

7、,说明哪一个是合力?哪一个是分力?合力和分力的理解上要注意哪几个问题?3请举出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所知道的合力和分力的事例。任务二:科学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阅读教材P132-133,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探究:(1)实验中需要什么器材?*(2)实验步骤是怎样的?(3)实验中为什么每次实验都要将橡皮筋拉到E/点?(4)进行实验探究并将数据填写在书P133的表格中。(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任务三:能应用力的合成知识分析问题*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大小分别为F1=10N、F2=17N,则它们合力的大小为 ,方向跟 的方向相同。*2一辆车沿水平路面前进,一个

8、人在车前用150N的力拉车,另一个人在车后用100N的力帮忙推车,他们的合力为 N,方向 。老师问题创生: ; 。学生问题发现: ; 。第二部分 学习反馈1一个弹簧测力计拉一物体,使物体沿水平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N,方向 ,拉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为 N;如果把拉力大小增加到20N,则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为 N,方向 。2关于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可能等于零 B等于二力之和或等于二力之差C一定大于其中较大的力 D可能小于其中较小的力3一竖直向上运动的小球,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小球在下落过程中,所受合力( )

9、A一定小于重力 B一定大于重力C一定等于重力 D以上说法均有可能4起重机的钢丝绳用5100N的力竖直向上吊起质量为500kg的钢块,则这个钢块受到的(g=10N/kg)( )A重力大小为500N,方向竖直向下B合力大小为4900N,方向竖直向下C合力大小为100N,方向竖直向上D合力大小为100N,方向竖直向下学习反思:第三节 力的平衡设计:李淑容 审核:周艳 执教: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大量事例认识平衡状态和平衡力。2通过对平衡力进行受力分析,用示意图表示平衡力。3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4二力平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_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任务一:认识二力平衡阅读教材P135-13

10、6,思考并完成下列内容。*1.什么是平衡状态?什么是平衡力?2请举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3请说出上面举出的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平衡吗?如:静止在桌面上的书。受力物体: 书 ;所受到的力: 重力和支持力 ; 平衡 。任务二:科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阅读教材P136137,思考并完成下列内容。1提出问题:两个力在什么情况下能处于平衡状态?2实验器材:滑轮,细线,钩码,纸板、盘子。3设计实验:(1)在盘子里放上钩码,让纸板静止。当纸板静止时,纸板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纸板所受到的力有什么特点?(2)让纸板转动一个小角度,这时纸板受到的两个力什么发生了改变?松手后,

11、纸板怎样运动?(3)如果在两边的盘子中放不同数量的钩码,纸板受到的两个力有什么不同?松手后,纸板怎样运动?4学生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并填入下表中:卡片的受力大小卡片的受力方向卡片受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卡片是否平衡1相等相反同一直线上2相等相反不在同一直线上3不相等相反同一直线上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任务三:会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问题阅读教材P137,解释下面的现象:1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为什么要水平方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2在探究“物体的重力与物体质量关系”的实验中,为什么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老师问题创生: ; 。学生问题发现: ; 。第二部分 学习反馈*1一个

12、重为600N的人站在电梯中,当人和电梯静止不动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为 N;当人和电梯以2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某一物体重为50N,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如果用10N的水平力推它没推动,则物体受桌面的摩擦力为 N,如果用12N的水平力推它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摩擦力为 N。3如图所示,当电灯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线对电灯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线对电灯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灯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灯所受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4跳伞运动员在匀速下降的过程中

13、,伞的受力情况是( )A重力略大于阻力 B重力略小于阻力C重力等于阻力 D无法确定两者大小学习反思:第八章 压 强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设计:周艳 审核:姚月芳 执教: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 知道压力的概念。2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3知道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物理意义。4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_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任务一: 认识压力阅读教材P142“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P143“交流与讨论”,思考并完成以下几个问题。1物理学中将 压在 上的力叫压力。2画出下面几个压力的示意图。3压力和重力的区别有哪些?任务二: 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阅读教材P142143“

14、实验探究”,利用所给器材或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1你选用的器材有哪些?2你是如何操作的?观察到了什么现象?3你能得到的结论是什么?任务三: 学习压强的相关知识阅读教材P144145,思考并完成以下几个问题。1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的 与 的比叫做压强。2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其中,压力的国际单位是 ,受力面积的国际单位是 ,压强的国际单位是 ;1Pa= 1N/m2。 (1m2= cm2)3物理课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约为120Pa,物理意义是: 。*4看书P145例题。*(1)说出怎么比较压强大小?*(2)说出解题规范 *5.把玻璃杯底和把玻璃杯开口向下的两种方式放在细砂上,请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15、。并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任务四: 学习减小压强、增大压强的方法 阅读教材P146“压强的增大与减小”,思考并完成以下几个问题。1生活中,减小压强的例子有哪些?它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减小压强的?2生活中,增大压强的例子有哪些?它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大压强的?老师问题创生: ; 。学生问题发现: ; 。第二部分 学习反馈 1下列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B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C重力越大,压力越大 D压力越小,压强越小2一头质量为6000kg的大象,每只脚掌的面积为600cm2,它的重力为 N,它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Pa;若大象抬起一条腿,它对

16、地面的压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动物身上的各种器官不断地完善,以适应生存的环境,我们所了解的以下事例中,有减小压强功能的是 ( ) A人口腔中的牙齿根据咀嚼功能的不同,分出了切牙和尖牙等 B骆驼的体重比马的体重大不了一倍,脚掌的面积却是马的三倍 C大象长有两个大大的耳朵,不仅可以发挥听觉功能,还能用于散热D啄木鸟长有细长而又坚硬的尖喙,便于剥开树皮4一块长方体橡皮,重为03 N,侧放于水平桌面上时,它与水平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10-3m2,如图所示,它对桌面的压强是 Pa。若沿ab方向竖直向下切去一块,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力 ,压强 。(填“变大”、“变

17、小”或“不变”) 5在高速公路上,一些司机为了降低营运成本,肆意超载,带来极大的危害。按照我国汽车工业的行业标准,载货车辆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7105Pa以内。有一辆自重2000 kg的6轮汽车,已知该车在某次实际营运中装货10 t,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2 m2。求: (1)这辆汽车对路面的压强是多少?是否超过行业标准? (2)如果要求该车运行时不超过规定的行业标准,这辆汽车最多装多少吨货?(设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变,计算中g取10 Nkg)学习反思: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压强(课时1)设计:周艳 审核:姚月芳 执教: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通过实验

18、,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2. 能利用液体压强解释生活现象。_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任务一:实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观察P149“迷你实验室”图818实验。思考:通过此实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任务二: 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阅读教材P149150“实验探究”,利用所给器材进行实验。1猜想: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2实验器材:U形管压强计、烧杯、水、盐水3了解如何使用U形管压强。4实验步骤:*(1)将金属盒放在水中某一深度,分别将橡皮膜向上、向下、向侧面,观察两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序号液体深度(cm)橡皮膜的朝

19、向压强计液面差(mm)1清水3向上23向下33向侧面你能得到什么结论?.*(2)将金属盒放到水中更深处,观察U形管两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序号液体深度(cm)橡皮膜的朝向压强计液面差(mm)123*(3)将金属盒分别放入水、盐水中的同一深度处,观察U形管两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序号液体深度(cm)橡皮膜的朝向压强计液面差(mm)12总结:液体压强的规律液体对容器和容器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方向有压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向的压强;液体的压强随着的增加而;液体的压强还与有关。任务三:理论推导液体压强公式 阅读教材P

20、151,推导液体压强公式。1如图所示,取一个上表面与液面相平的、高度为h、截面为s的水柱(已知水的密度为)。2 写出液柱对其底面积的压力的表达式: F= ; 3推导出液柱对其底面积的压强表达式: P= ;小结:液体压强的公式是 ,其中,密度的国际单位是 ,深度的国际单位是 ,压强的国际单位是 ,g= 。 任务四: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1为什么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时,你会感到呼吸困难?2为什么潜水员在不同尝试的水中作业时,需要穿抗压能力不同的潜水服?3为什么水坝要建成上窄下宽?老师问题创生: ; 。学生问题发现: ; 。第二部分 学习反馈1 如图所示的盛水容器置于桌面上,比较水对底部A、B、C三点的

21、压强关系:PA PB PC。(选填“”、“”或“=”)2如图所示是小明设计的水库水坝的四种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只拔掉a、c的孔塞时,观察到两孔均有水流出,说明水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B只拔掉b、c的孔塞时,观察到两孔水的射程相同,说明同一深度,水的压强相等C只拔掉a、c的孔塞时,观察到c孔比a孔水的射程远,说明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D只拔掉d的孔塞时,观察到有水流出,说明水对容器底有压强4如图所示的试管中装有水,当试管从图示位置到竖直位置放置的过程中,水对试管的压强 ( )A变大B不变C变小D无法确定5一个

22、重2N、底面积001m2的容器里装有重8N的水,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05m,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g取10Nkg)求:(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学习反思: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压强(课时2)设计:周艳 审核:姚月芳 执教: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连通器的原理。2. 知道连通器的应用,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例子。3.了解帕斯卡定律。_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任务一:学习连通器的原理阅读教材P152,思考并完成以下几个问题。1上端 ,底部 的容器叫连通器。2连通器的特点是: 在连通器内的 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 。*3请分析:连通器的

23、原理。(1)如图所示,连通器中装的是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设想在U形管下部正中有一液片AB。*(2)请用压强相关公式推导证明:两管中的液面是否相平,即h1是否等于h2?任务二:连通器的应用阅读教材P152153,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茶壶壶嘴为什么比壶身略高?2水塔中的水是怎样供给用户的?3船闸的工作原理是什么?4生产、生活中,你见到的连通器还有哪些?任务三: 学习帕斯卡定律阅读教材P154,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帕斯卡定律的内容是:加在 上的压强,能够 地被液体向 传递。2应用帕斯卡定律工作的机械有 。3完成教材P155作业4题。老师问题创生: ; 。学生问题发现: ; 。第二部分 学习

24、反馈*1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事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茶壶B锅炉水位计C盆景的自动给水装置D乳牛自动喂水器 水位计2如图所示,容器A、B内盛有液面在同一水平面的清水,用带有阀门K的斜管将两容器相连,当将阀门K打开时水将 流动。(填“会”或“不会”)32003年3月下旬,香港淘大花园爆发SARS。经香港卫生署及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发现引起淘大花园SARS病毒大面积传播的原因之一是:当地一些家庭很少使用地漏,如图所示排泄地面上的污水,从而造成与卫生间地漏相连的U形存水弯头内没有满足够的水,有的甚至是干的,因此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上述事件的

25、原因作出简要分析。学习反思: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设计:周艳 审核:姚月芳 执教: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 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知道大气压强的值。3知道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_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任务一:认识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阅读教材P156158“大气压强”,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1、空气内部向 方向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 。3、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 。任务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请你利用所给器材或身边的物品,设计小实验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并做出解释。*1选用的器材有哪些?*2怎么进行实验的?观察的现象是什么

26、?*3解释其中的原因任务三:测量大气压强阅读教材P158159“测量大气压”,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1第一次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2玻璃管中装满汞的目的是 。3大气压托住了 高的汞柱。4这段汞柱产生的压强是否等于大气压强?为什么?5请计算:这段汞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少Pa?(水银=13.6103kg/m3)6请计算: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7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有哪些?空盒气压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阅读教材P160“信息窗”)任务四:知道大气压强的变化阅读教材P161“大气压强的变化”,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11个标准大气压= mm汞柱= Pa= hPa(百帕)。2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27、? 。老师问题创生: ; 。学生问题发现: ; 。第二部分 学习反馈*1如图所示.晓明用塑料管可以把盒中的牛奶吸到嘴里,这是由于( )A.晓明对牛奶产生吸引力的作用B.吸管本身有吸牛奶的作用C.大气压作用在牛奶液面上的结果D.牛奶压力的作用2如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大气海洋”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B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1.01105帕,(760mmHg)C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也越大D人的心情通常跟晴天和阴雨天大气压的高低变化有关3做托里拆利实验

28、时,已知大气压为760mmHg,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口始终不离开水银面,则:(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 将玻璃管竖直向下压1cm,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 ; (2) 若换用一根较粗的玻璃管来做实验,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 ; (3) 若将玻璃管倾斜放置,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 ;(4) 若操作不慎,玻璃管中混入了少许空气,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 ;4有甲、乙、丙三个同学在同一房间用托里拆利的方法测量大气压,实验记录结果依次是752cm,756cm,760cm。已知一个同学做实验时,管内混入了空气,另一个同学则没有将管子竖直放置,如果只有一个同学的方法是正确的,它是( )A甲 B乙 C丙 D无法确

29、定 *5在给病人输液时,为了使输液过程中,药液保持匀速下滴,下列装置中最为合适的是 学习反思:第四节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设计:周艳 审核:姚月芳 执教: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知道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3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一些现象。_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任务一:从情景中发现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想想为什么? 1912年秋天,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轮之一的“奥林匹克号”正在海上航行,在离它100m远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与它平行疾驶,突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小巡洋舰好像受到看不见的巨大力量的吸引,竟自动扭转了船头,不再听从舵手的操纵,一个劲地

30、向“奥林匹克号”冲去,结果把“奥林匹克号”的船舷撞了一个大洞。是谁造成了这次意外事故,两船之间的“吸引”是磁力还是不可知的“魔力”呢?任务二: 实验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阅读教材P163164,利用所给器材或身边的物品,完成实验探究。*1选用的器材有哪些?*2怎么进行实验的?观察的现象是什么?*3得出什么结论?4总结:气体在流速 的地方压强较 ,在流速 的地方压强较 。液体在流速 的地方压强较 ,在流速 的地方压强较 。任务三:认识飞机升力的产生阅读教材P164“升力的产生”。如图所示,是机翼的剖面结构图,请分析:1为什么机翼上方空气的流速大于下方空气的流速?2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1、任务四:应用“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相关物理现象1你知道任务一“阅读材料”中的两船相撞的原因是什么吗?2生活中,应用“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事例有哪些?老师问题创生: ; 。学生问题发现: ; 。第二部分 学习反馈*1下列实验中,不能说明“流速大小对流体的压强有影响”的是()A 吹气时纸条向上飘B 用吸管从瓶中吸饮C 吹气时纸片向下凹陷D 吹气时A管中水面上2把长10cm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A管的上端,如图所示,往B管中吹气,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 )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法判断3下面是有关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在生活中的实例,请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答这些物

32、理现象。(1)图甲,取两张白纸,使其平行自然下垂,向两纸中间用力吹气,可观察到两纸相互靠拢,由此得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 。(2)图乙,飞机前进时,机翼把气流分为上、下两部分,机翼上方气流速度大于机翼下方气流速度,原因是 。在气流的作用下机翼受到向上的升力的原因是 。(3)图丙,小汽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机翼,当一辆飞奔的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请回答:小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 它的牵引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车的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学习反思:第九章 浮力 第一节 认识浮力设计:姚月芳 审核:何刚 执教: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

33、1观察了解浮力现象,认识浮力。 2会用“称重法”求浮力。 3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_ 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任务一:认识浮力阅读教材P169170,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物体所受浮力是什么方向? 2什么是浮力? 任务二:探究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阅读教材P169170,利用所给器材或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 1怎样证明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2怎样测出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图1 *3画出图1乙中的物体的受力情况,并根据物体受力平衡知识得出浮力公式: 任务三: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图2阅读教材P171,并参考图2分析。1物体前后两个面所受压力大小关系如何?2物体左右两个面所受压力大小关系如何?3物体上下两个面所受压力大小关系如何? 4综合上述1、2、3的分析,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其产生原因是什么?老师问题创生: ; 。学生问题发现: ; 。第二部分 学习反馈1.一个石块重5N,把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将其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则该石块受到液体的浮力为 N。浮力的方向 ,施力物体是 _ ,受力物体是 ,此石块在液体中下沉时 浮力的作用(填“受到”、“不受到”)。2.弹簧测力计下挂着一个物体,当物体逐渐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 ,物体受到的浮力逐渐 。将一个空心的金属球浸没在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