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3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_第1页
必修2第3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_第2页
必修2第3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_第3页
必修2第3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_第4页
必修2第3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02014年高考真题备选题库必修2 第3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一讲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1(2014上海生物)右面为果蝇X染色体的部分基因图,下列对此X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来自雄性,则经减数分裂不能产生重组型配子B若来自雌性,则经减数分裂能产生重组型配子C若发生交换,则发生在X和Y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D若发生交换,图示四个基因中,f与w基因间交换频率最高解析:选A 交叉互换是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X与Y虽是同源染色体,但其中有同源区与非同源区之分,非同源区的片段不能交叉互换。f与w两基因间的距离最远,发生交换的频率最高。2(20

2、14浙江理综)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解析:选A假设敏感和抗性由基因A、a控制,若突变体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原敏感型大豆基因型为Aa,缺失了A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导致抗性突变体出现,则抗性基因一定是隐性基因;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

3、,则该个体没有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再经诱变也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基因突变是可逆的,再经诱变可能恢复为敏感型;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此情况属于基因突变,抗性基因可能编码肽链,也可能不编码肽链。3(2013广东理综)地中海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一对夫妇生有一位重型地中海贫血症患儿,分析发现,患儿血红蛋白链第39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发生了点突变(CT)。用PCR扩增包含该位点的一段DNA片段l,突变序列的扩增片段可用一种限制酶酶切为大小不同的两个片段m和s;但正常序列的扩增片段不能被该酶酶切,如图(a)。目前患儿母亲再次怀孕,并接受了产前基因诊断。家庭成员及胎儿的PCR扩增

4、产物酶切电泳带型示意图见图(b)。(终止密码子为UAA、UAG、UGA。)(1)在获得单链模板的方式上,PCR扩增与体内DNA复制不同,前者通过_解开双链,后者通过_解开双链。(2)据图分析,胎儿的基因型是_(基因用A、a表示)。患儿患病可能的原因是_的原始生殖细胞通过_过程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从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其患病是由于_。(3)研究者在另一种贫血症的一位患者链基因中检测到一个新的突变位点,该突变导致链第102位的天冬酰胺替换为苏氨酸。如果_,但_,则为证明该突变位点就是这种贫血症的致病位点提供了一个有力证据。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遗传的分子基础、减数分裂和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

5、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1)获得DNA单链,在PCR技术中用90以上的高温使氢键断裂,在体内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则需要解旋酶的作用。(2)电泳结果分析可知,母亲基因型为AA,父亲基因型是Aa,患儿基因型是aa,胎儿的基因型是Aa。故患儿患病的原因可能是母亲在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由图可知,其突变为由模板链的GTC突变成ATC,mRNA上密码子由CAG变成UAG,使翻译过程提前终止。(3)如果这种贫血症可以遗传给后代,而又能证实不是重型地中海贫血症,即突变基因不能被该种限制酶切割,则为证明该突变位点就是这种贫血病的致病位点提供了有力证据。答案:(1)高温解旋酶(2)A

6、a母亲减数分裂翻译提前终止形成异常蛋白质(3)该病可遗传给后代患者血红蛋白的链不能被该种限制酶切割4(2013山东理综)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1)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基因M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C突变为A,其对应的密码子将由_变为_。正常情况下,基因R在细胞中最多有_个,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_(填“a”或“b”)链中。(2)用基因型为MMHH和mmhh的植株为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F

7、2中自交性状不分离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用隐性亲本与F2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与窄叶矮茎植株的比例为_。(3)基因型为Hh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Hh型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_。缺失一条4号染色体的高茎植株减数分裂时,偶然出现一个HH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_。(4)现有一宽叶红花突变体,推测其体细胞内与该表现型相对应的基因组成为图甲、乙、丙中的一种,其他同源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现只有各种缺失一条染色体的植株可供选择,请设计一步杂交实验,确定该突变体的基因组成是哪一种。(注:各型配子活力相同;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实验步骤:_;观察、统计后

8、代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若_,则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若_,则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若_,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变异、减数分裂及实验设计,意在考查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1)由起始密码子(在mRNA上)为AUG可知,基因M和基因R转录的模板分别为b链和a链;对M基因来说,箭头处碱基C突变为A,对应的mRNA上则发生GU的变化,所以对应的密码子由GUC变为UUC;正常情况下,二倍体植株基因成对出现,所以基因型为RR的植株在DNA复制后R基因最多,有4个。(2)F1为双杂合子,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F2中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的

9、是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MMhh、MMHH、mmHH、mmhh,且每种纯合子均占F2的1/16,故F2中四种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6)×41/4;F2中宽叶高茎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MMHHMmHHMMHhMmHh1224,将其分别与mmhh测交,后代宽叶高茎窄叶矮茎41。(3)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Hh型细胞,可能的原因有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形成了基因型为Hh的次级性母细胞;正常情况下,配子中应只含一个H基因,在只有一条4号染色体的情况下,出现一个HH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

10、染色单体没有分离。(4)检测植株的基因组成最简便的方法为自交,但是题干要求为杂交,故应选用测交方法来进行检测。选择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其结果如下:F1中宽叶红花宽叶白花11F1中宽叶红花宽叶白花21F1中宽叶红花宽叶白花21本题也可采取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红花植株杂交,分析同上。答案:(1)GUCUUC4a(2)1/441(3)(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交叉互换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未分离(4)答案一: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杂交.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1.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1.宽叶红花与窄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1答案二

11、: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红花植株杂交.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31.后代全部为宽叶红花植株.宽叶红花与窄叶红花植株的比例为215(2011安徽理综)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序列改变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解析:选C 本题以放射性同位素131I为素材考查生物的变异,意在渗透辐射污染对人类的影

12、响,引导关注社会热点和人类健康。131I不能插入DNA分子中,也不能替换DNA分子中的碱基,故A、B项错误;大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会导致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上皮细胞属于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后不会遗传给下一代,故C项正确,D项错误。6(2010全国卷)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C细胞的DNA含量D细胞的RNA含量解析:选B 本题考查基因的本质,意在考查考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不同的基因其碱基

13、(或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故通过比较花色基因的DNA序列能确定是否通过基因突变产生了等位基因。7(2010福建理综)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 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A处插入碱基对GCB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C处缺失碱基对ATD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解析:选B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析图的能力以及对基因突变的理解。根据图中1 168位的甘氨酸的密码子GGG,可知WNK4基因是以其DNA分子下方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的,那么

14、1 169位的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G,因此取代赖氨酸的谷氨酸的密码子最可能是GAG,由此可推知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处碱基对AT被替换为GC,故正确选项为B。8(2010江苏生物)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解析:选B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与应用能力。据题意可知,该植株发生基因突变之后当代性状就改变

15、了,由此推出该基因突变属于显性突变,该植株为杂合子,故A项错误;该植株为杂合子,自交后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子,故B项正确;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是两种不同的变异,不可以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来判断基因突变的位置,故C项错误;D项中仅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而没有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故得到的是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9(2012广东理综)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孟德尔研究的豌豆相对性状之一,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图甲图乙(注:序列中字母是氨基酸缩写,序列上方的数字表示该氨基酸在序列中的位置,、表示发生突变的位点)(1)在黑暗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型豌豆的叶片总叶绿素

16、含量的变化见上图甲,其中,反映突变型豌豆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变化的曲线是_。(2)Y基因和y基因的翻译产物分别是SGRY蛋白和SGRy蛋白,其部分氨基酸序列见上图乙,据图乙推测,Y基因突变为y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_和_。进一步研究发现,SGRY蛋白和SGRy蛋白都能进入叶绿体。可推测,位点_的突变导致了该蛋白的功能异常,从而使该蛋白调控叶绿素降解的能力减弱,最终使突变型豌豆子叶和叶片维持“常绿”。(3)水稻Y基因发生突变,也出现了类似的“常绿”突变植株y2,其叶片衰老后仍为绿色,为验证水稻Y基因的功能,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一)培育转基因植株:,.植株甲: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的细胞,

17、培育并获得纯合植株。,植株乙:,培育并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二)预测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型:,植株甲:维持“常绿”;植株乙:。(三)推测结论:_。解析:(1)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叶绿素含量减少,故图甲中曲线B表示野生型豌豆,曲线A表示突变型豌豆。(2)处氨基酸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是碱基对替换造成的;处增加了氨基酸,是碱基对的增添造成的。SGRY蛋白和SGRy蛋白均能进入叶绿体,说明处发生的突变不影响其转运功能,故调控叶绿素降解的能力减弱应是位点的突变导致的。(3)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推测的结论应与实验目的相符。答案:(1)A(2)替换增添(3)突变植株y2用含Y基因的农杆菌感

18、染突变植株y2的细胞叶片衰老后叶片衰老后由绿变黄水稻Y基因通过调控叶绿素降解,使叶片衰老后由绿变黄10(2012北京理综)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几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毛,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繁殖结果如下。组合编号交配组合××××××产仔次数6617466子代小鼠总数(只)脱毛912202729110110013040有毛注:纯合脱毛,纯合脱毛,纯合有毛,纯合有毛,杂合,杂合(1)已知、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

19、位于_染色体上。(2)组的繁殖结果表明脱毛、有毛性状是由_基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_定律。(3)组的繁殖结果说明,小鼠表现出脱毛性状不是_影响的结果。(4)在封闭小种群中,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属于_。此种群中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的条件是_。(5)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1个G突变为A,推测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_(填选项前的符号)。A由GGA变为AGAB由CGA变为GGAC由AGA变为UGA D由CGA变为UGA(6)研究发现,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基因表现的蛋白质,推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蛋白质合成_。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蛋白质会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据

20、此推测脱毛小鼠细胞的_下降,这就可以解释表中数据显示的雌性脱毛小鼠_的原因。解析:(1)因脱毛和有毛性状与性别无关,故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组子代中有毛和脱毛小鼠的比例接近31,故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3)由V和组可确定有毛为显性性状、无毛为隐性性状,第组的亲代为纯合脱毛小鼠(设基因型为aa),其子代也都为纯合脱毛小鼠(aa),可见脱毛性状不是环境影响的结果。(4)若此种群中同时出现了几只脱毛小鼠,则可能在该小种群中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5)密码子在mRNA上,模板链中G突变为A,则mRNA中应是C突变为U,故D项正确。(6)“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

21、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其原因可能是突变引起mRNA中终止密码子提前,导致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若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则甲状腺激素不能正常作用于靶细胞,从而引起细胞代谢速率下降。组合、的后代个体数目都比较少,其原因可能是雌性脱毛小鼠的细胞代谢速率降低,导致产仔率低。答案:(1)常(2)一对等位孟德尔分离(3)环境因素(4)自发/自然突变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5)D(6)提前终止代谢速率产仔率低11(2012全国卷)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

22、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_,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_性基因突变为_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_。(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_,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_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解析:如果毛色异常雄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由

23、于基因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则毛色正常鼠是隐性纯合子,毛色异常雄鼠是杂合子。将毛色异常雄鼠与其同窝的多只雌鼠交配(相当于测交),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如果毛色异常雄鼠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则毛色异常鼠是隐性纯合子,与其同窝的毛色正常雌鼠有一部分是杂合子,有一部分是显性纯合子。将毛色异常雄鼠与其同窝的多只雌鼠交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11,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毛色正常。答案:(1)11隐显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

24、鼠的比例均为11的结果(2)11毛色正常第二讲 染色体变异1(2014上海生物)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一株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能正常开花结果。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具有的特征是()A能稳定遗传 B单倍体C有杂种优势 D含四个染色体组解析:选A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为一个染色体组,培育成一株幼苗的体细胞也是一个染色体组,用秋水仙素处理加倍后为纯合的二倍体,能稳定遗传。2(2014上海生物)右图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对和过程最恰当的表述分别是 ( )A交换、缺失 B倒位、缺失C倒位、易位 D交换、易位解析:选C过程中F与m位置相反,表示的是染色体的倒位,过程只有F,没有m,但多出

25、了一段原来没有过的染色体片段,表示的是染色体的易位。3.(2014四川理综)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解析:选B A项,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在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达到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目的。B项,油菜物种甲、乙杂交,子代丙是异源二倍体,其染色体

26、数为10818,用秋水仙素处理其顶芽后,发育成的幼苗丁中部分细胞染色体加倍为36条,该类细胞到有丝分裂后期可观察到72条染色体,其他时期可观察到36条染色体。C项,决定生物进行方向的是自然选择,不是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染色体变异)。D项,虽然形成戊的过程没有经过地理隔离,但是其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物种甲(2n20)物种乙(2n16),为异源四倍体,与二倍体物种甲、二倍体物种乙都存在生殖隔离,因而戊是新物种。4(2014江苏生物)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

27、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解析:选D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不一定是有利的。若显性基因随染色体的缺失而丢失,可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但隐性基因的表达不一定能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但会对个体性状产生影响,且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不同物种可以通过杂交获得不育的子一代,然后经秋水仙素诱导得到可育的多倍体,从而培育出生物新品种。5(2013江苏生物)某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兰科珍稀花卉很难获得成熟种子。为尽快推广种植,可应用多种技术获得大量优质苗,下列技术中不能选用的是()A利用茎段扦插诱导生根技术快速育苗B

28、采用花粉粒组织培养获得单倍体苗C采集幼芽嫁接到合适的其他种类植物体上D采用幼叶、茎尖等部位的组织进行组织培养解析:选B本题考查一系列快速繁殖的方法及其意义,意在考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的能力。利用扦插、嫁接的方法也能快速繁殖,且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A、C项正确;花粉粒为雄配子,其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幼苗,但获得的单倍体植株是高度不育的,不能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B项错误;用植物的体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可快速繁殖且保持亲本优良性状,D项正确。6(2012广东理综)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

29、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还可能发生变异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解析:选D 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该重组酵母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随着DNA的复制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等变异;生物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环境可以影响生物的表现型;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部分片段后,导致酵母菌具有原本没有的遗传物质,增加了遗传多样性;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7(2012江苏生物)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

30、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上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解析:选D “由于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所以以该植株为父本,理论上测交后代应该全部表现为白色性状。后代中出现部分红色性状,可能是图示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但这种可能性很小,故A项不是最合理的;也有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基因转

31、移到染色单体1或2上,这种情况最为常见,D项解释最合理。8(2012海南生物)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解析:选A 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

32、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如果两对(或更多对)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就不会表现出自由组合。从题目可知,发生突变的植株不能进行基因的自由组合,原因最可能是发生染色体易位,使原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9(2011江苏生物)(多选)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产生的变异是(多选) ( )ADNA 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解析:选ACD 本题借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

33、,考查生物的变异类型,意在考查分析比较能力。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都有DNA的复制,在DNA复制的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项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只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故只有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发生基因重组,B项错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都可以发生,引起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部分片段则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引起的变异为基因重组,C项正确;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都可能发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的分离异常,引起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0(2012山东理综)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

34、示。(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_,在减数第二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_条。(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XrXr、_和_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_。(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

35、“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实验步骤:_。结果预测:.若_,则是环境改变;.若_,则是基因突变;.若_,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解析:(1)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条,有2个染色体组;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比减少了一半,但到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会加倍。(2)基因型为XrXrY的个体最多能产生Xr、XrY、XrXr、

36、Y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基因型为XRY的个体杂交,红眼雄果蝇(XRY)可产生含XR的配子,该配子与白眼雌果蝇(XrXrY)产生的四种配子结合,后代的基因型为XRXr、XRXrY、XRXrXr、XRY,其中XRXr为雌性个体,XRY为雄性个体,根据图示可知,XRXrY为雌性个体,XRXrXr死亡,因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XRXrY。(3)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XRXr、AaXrY,子二代中灰身红眼果蝇所占比例为3/4(A_)×1/2(XRXr、XRY)3/8,黑身白眼果蝇所占比例为1/4(aa)×

37、;1/2(XrXr、XrY)1/8,故两者的比例为31。从子二代灰身红眼雌果蝇(A_XRXr)和灰身白眼雄果蝇(A_XrY)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果蝇(aa)的概率为2/3(Aa)×2/3(Aa)×1/41/9;出现白眼的概率为1/2(XrXr、XrY),因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1/9×1/21/18。(4)由题干信息可知,三种可能情况下,M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XRY、XrY、XrO。因此,本实验可以用M果蝇与多只白眼雌果蝇(XrXr)杂交,统计子代果蝇的眼色。第一种情况下,XRY与XrXr杂交,子代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全部为白眼;第二种

38、情况下,XrY与XrXr杂交,子代全部是白眼;第三种情况下,由题干所给图示可知,XrO不育,因此其与XrXr杂交,没有子代产生。答案:(1)28(2)XrYYXRXr、XRXrY(3)311/18(4)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子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无子代产生第三讲 人类遗传病与生物育种1(2014全国卷)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为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A2和4必须是纯

39、合子B1、1和4必须是纯合子C2、3、2和3必须是杂合子D4、5、1和2必须是杂合子解析:选B假设致病基因为a,由题意可知,2、3、4的基因型都为Aa,3的基因型为AA(占1/3)或Aa(占2/3),1/48可分解为1/4×1/4×1/3,1是杂合子的概率需为1/2×1/21/4,2是杂合子的概率需为2/3×1/21/3,若要满足以上条件,则1、1和4必须是纯合子。2.(2014广东理综)下图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

40、,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丙病的遗传方式是_,6的基因型是_。(2)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_。(3)假如15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15和16结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_。(4)有些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的启动子缺失引起的。启动子缺失常导致_缺乏正确的结合位点,转录不能正常起始,而使患者发病。解析:(1)甲是伴性遗传病,根据7不患病而14患病,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7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6女性不患乙病,二者所生男孩(12、13)患乙病,可推出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

41、0与11都不患丙病却生下患丙病的17,可推出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只患甲病,其基因型为XABY,又因为12只患乙病,其基因型为XabY,故6的基因型有两种:DDXABXab或DdXABXab。(2)由于6既携带甲种致病基因,又携带乙种致病基因,而7不携带甲和乙两种致病基因,所生13患有甲、乙两种病,也就是说6女性因发生交叉互换导致两条X染色体中有一条同时携带甲、乙两种致病基因。(3)由15、16表现型知其后代不可能患甲病,故可不考虑甲病相关基因,则15的基因型为1/100DdXBXb、99/100DDXBXb,16的基因型为1/3DDXBY、2/3DdXBY,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4,患

42、丙病的概率为1/100×2/3×1/41/600,故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4×599/6003/4×1/600301/1 200。(4)启动子是使目的基因开始转录的起点,识别启动子的是RNA聚合酶。答案:(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DXABXab或DdXABXab(2)6在形成卵细胞时发生交叉互换,使X染色体上同时携带了甲、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3)301/1 2001/1 200(4)RNA聚合酶3.(2014上海生物)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W是一位52岁的男性,患有血中丙种球蛋白缺乏症(XLA),这是一种B淋巴

43、细胞缺失所造成的免疫缺陷性疾病。据调查,W的前辈正常,从W这一代起出现患者,且均为男性,W这一代的配偶均不携带致病基因,W的兄弟在41岁时因该病去世。W的姐姐生育了4子1女,儿子中3个患有该病,其中2个儿子在幼年时因该病夭折。(1)XLA(基因B­b)的遗传方式是_。W女儿的基因型是_。解析:W的姐姐生育了4子1女,儿子中3个患有该病,还有一个儿子正常,说明不是伴Y,而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所以为伴X隐性,则W是XbY,其女儿为XBXb。答案:X连锁隐性或(X隐性)XBXb(2)XLA的发生是因为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下列对该可遗传突变的表述,正确的是()A该突变基因可

44、能源于W的父亲B最初发生该突变的生殖细胞参与了受精CW的直系血亲均可能存在该突变基因D该突变基因是否表达与性别相关解析:选B由于该病为X隐性遗传,该突变基因不可能源于W的父亲,所以其致病基因来自母亲,故A错、B正确;由于W的前辈正常,从W这一代起出现患者,所以W的直系血亲中其前辈不可能存在该突变基因,C错;突变基因是否表达与性别无关,D错。(3)W家族的XLA男性患者拥有控制该病的相同基因型,在未接受有效治疗的前提下,一部分幼年夭折,一部分能活到四、五十岁,这一事实表明(多选)()A该致病基因的表达受到环境的影响B该致病基因的表达与其他基因的表达相关C患者可以通过获得性免疫而延长生命D患者的寿

45、命随致病基因的复制次数增多而变短解析:选AB根据题意,相同基因型,在未接受有效治疗的前提下,一部分幼年夭折,一部分能活到四、五十岁,说明与环境或其他基因相关,因为不同个体的生活环境和体内的其他基因不同。W的女儿与另一家族中的男性3结婚,3家族遗传有高胆固醇血症(如图),该病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导致。7不携带致病基因。(4)W的女儿与3彼此不携带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两人育有一子,这个孩子携带高胆固醇血症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解析:据图分析,由于7不携带致病基因,该病不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不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4正常,该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因此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1

46、一定是杂合子,3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他与W的女儿结婚,后代携带致病的基因的概率这1/2×1/21/4。答案:1/4(5)若W的女儿怀了第二个孩子,同时考虑两对基因,这个孩子正常的概率是_。解析:W女儿与3彼此不携带对方家庭的致病基因,W女儿的基因型为XBXb,因此他们的孩子患血中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的概率为1/4,因此他们的后代正学的概率为(11/4)×(11/4)9/16。答案:9/164(2013江苏生物)调查某种遗传病得到的系谱图如图所示,经分析得知,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分别用字母Aa、Bb表示)与该病有关,且都可以单独致病。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

47、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_(是/不是)伴X隐性遗传,因为第代第_个体均不患病。进一步分析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2)假设­1和­4婚配、­2和­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则­1的基因型为_,­2的基因型为_。在这种情况下,如果­2与­5婚配,其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判定和概率计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理解能力。(1)代的1号、2号正常,代的3号女孩正常,或代的3号、4号正常,代的5号女孩正常,则此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由于

48、­1和­4婚配、­2和­3婚配,后代没有患病的孩子,则此病在基因A、B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表现正常,因此­1的基因型是AaBb。­2的基因型可以是1/3AABB或2/3AaBB。则­5的基因型是2/3AABb,1/3AABB,因此如果­2和­5婚配,其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1/3×2/3×1/22/3×2/3×3/45/9。答案:(1)不是1、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AaBbAABB或AaBB(AABB或AABb)5/95(2013安徽理综)图1是一

49、个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家系系谱。致病基因(a)是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的。图2显示的是A和a基因区域中某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提取家系中1、2和1的DNA,经过酶切、电泳等步骤,再用特异性探针做分子杂交,结果见图3。图1图2图3(1)2的基因型是_。(2)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为q。如果2与一个正常男性随机婚配,他们第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_。如果第一个孩子是患者,他们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_。(3)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请简要解释这种现象。_;_。(4)B和b是一对等位基因。为了研究A、a与B、b的位置关系,遗传

50、学家对若干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个体婚配的众多后代的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后代的基因型只有AaBB 和AABb两种。据此,可以判断这两对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理由是_。(5)基因工程中限制酶的作用是识别双链DNA分子的_,并切割DNA双链。(6)根据图2和图3,可以判断分子杂交所用探针与A基因结合的位置位于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父母正常,生了一个有病的男孩,说明该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由图2可知,A基因在酶切位点之间有个酶切位点,a基因没有酶切位点,结合图1和图3可知1和2的基因型均为Aa

51、,2的基因型为AA或Aa。(2)2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她与一个正常男性随机婚配,该正常男性是Aa的概率为Aa/(AAAa)2(1q)q/(1q)22(1q)q2q/(1q),故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aa××。如果第一个孩子是患者,他们的基因型肯定均为Aa,则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3/4。(3)世界不同地区的气候等环境条件不一样,基因突变的频率不一样,因环境差异导致自然选择对表现型的选择作用不一样,故杂合子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4)如果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形成配子时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能够产生AB、ab、Ab、aB四种类型的配子,后代的基因型就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与题中结果不符;而若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只产生Ab、aB两种类型配子,符合题意。(6)由图2可知,A基因被酶切后形成长度为1.2 kb和0.2 kb两个片段,而图3中却没有检测到长度为0.2 kb的片段,说明探针与A基因结合的位置在酶切位点和之间。答案:(1)AA或Aa(2)(3)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不同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4)同源基因型AaBb个体只产生Ab、aB两种类型配子,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5)特定核苷酸序列(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