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失眠病机浅析_第1页
顽固性失眠病机浅析_第2页
顽固性失眠病机浅析_第3页
顽固性失眠病机浅析_第4页
顽固性失眠病机浅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顽固性失眠病机浅析 ( 201001014 针灸推拿 杨青宇)一、失眠的证治历史沿革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难以入睡。重者彻夜无眠,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自内经以来,中医对于失眠的证治研究不断地发展完善,各家学说对于不寐证与气血阴阳痰热虚实等的论述,丰富了不寐证的制方治法。 灵枢·大惑论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目不瞑”的病机,认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灵枢·邪客篇对“目不瞑”更提出具体的治法和方药

2、:“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这种治疗方法至今对于临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灵枢·营卫生会篇还论述了老年人“不夜瞑”的病因病机,认为“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难经·四十六难的观点基本与此相同,这对于我们认识和治疗“不寐”,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汉·张仲景对不寐的临床证候和治法丰富了内经的内容,如:“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金匮要略

3、3;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前者是少阴病热化伤阴后的阴虚火旺证,后者是虚劳病虚热烦躁的不寐证,二方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三·大病后不得眠候说:“大病之后,脏腑尚虚,营卫不和,故生于冷热。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若心烦不得眠者,心热也。若但虚烦,而不得眠者,胆冷也。”指出脏腑机能失调和营卫不和是不寐的主要病机所在,并结合脏腑机能的变化对不寐的证候作了初步分类。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一中记载了丹砂、琥珀等一些重镇安神药,以及在半夏秫米汤基础上,拟选温胆汤等治疗“大病后虚烦不眠”,为秦汉以来治疗不寐增添了新的内容

4、。王焘外台秘要·卷一·伤寒不得眠方四首中说:“虽复病后仍不得眠者,阴气未复于本故也”,进一步阐明了在热病后,阴血耗损是引起失眠的常见病因,并收载了较多的治疗不寐的处方。 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一论述不寐的病因说:“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此说明肝经血虚,魂不守舍,影响心神不安而发生不寐,并针对这种病因创制真珠丸以育阴潜阳,在服药方法上,提出了“日午夜卧服”的观点,对临床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十八·不寐指出:“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

5、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足耳 。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明确地提出以邪正虚实作为本病辨证的纲要。此外,他还指出饮浓茶可影响睡眠问题:“饮浓茶则不寐,而浓茶以阴寒之性,大制元阳,阳不抑阴,则神索不安,是以不寐也。”在治疗方面,他根据不寐的不同证候,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方药,不论在病因病机上,或在论治用药上都作了系统的论述,迄今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明·李中梓医宗必读·卷十·不得卧对不寐的病因和治法论述亦颇具体而实用,他说:“愚按内经及前哲诸论,详考而知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六君子汤

6、加酸枣仁、黄芪;一曰阴虚,血少心烦,酸枣仁一两、生地黄五钱、米二合,煮粥食之;一曰痰滞,温胆汤加南星、酸枣仁、雄黄末;一曰水停,轻者六君子汤加菖蒲、远志、苍术,重则控涎丹;一曰胃不和,橘红、甘草、石斛、茯苓、半夏、神曲、山楂之类。大端虽五,虚实寒热,互有不齐,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清·冯氏锦囊卷十二·杂证·方脉不寐合参对青年人及老年人睡眠状态有不同的认识,提出了“壮年人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老年人阴气衰弱,则睡轻微易知”,说明不寐的病因又与肾阴的盛衰有关。明·戴元礼证治要诀·虚损门有“年高人阳衰不寐”之论,说明不寐的病因与阳虚有关,其论点颇值

7、得注意。其他如林佩琴类证治裁、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程国彭医学心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以及唐容川血证论等等,都以内、难、伤寒、金匮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历代医家的观点和自己的临床经验,对不寐证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都有所发挥,从而使不寐一证,从理论到实践,均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2、 顽固性失眠的病机分析 笔者选取当代14位医家的23个病程1年以上的顽固性失眠验案进行分析,总结顽固性失眠的常见病机。 方法:以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手段进行分析,不以固有证型分类为基础进行分析,总结常见致病因素,常见证象与病机特点。分析表如下:辨证分析表:指标*编号5.6.7.15.17.18.20.23.25

8、.26.27.28.30.32.34.36.41.48.54.56.60.62.64总计指标相关血5.6.7.15.17.18.20.23.25.26.27.28.30.32.34.36.41.48.54.56.60.62.649423火热5.6.7.15.17.18.20.23.25.26.27.28.30.32.34.36.41.48.54.56.60.62.6412103*痰湿5.6.7.15.17.18.20.23.25.26.27.28.30.32.34.36.41.48.54.56.60.62.6463111瘀5.6.7.15.17.18.20.23.25.26.27.28.30.

9、32.34.36.41.48.54.56.60.62.6444气5.6.7.15.17.18.20.23.25.26.27.28.30.32.34.36.41.48.54.56.60.62.6463125.6.7.15.17.18.20.23.25.26.27.28.30.32.34.36.41.48.54.56.60.62.64五脏相关肾5.6.7.15.17.18.20.23.25.26.27.28.30.32.34.36.41.48.54.56.60.62.6475241脾5.6.7.15.17.18.20.23.25.26.27.28.30.32.34.36.41.48.54.56.6

10、0.62.64833271心5.6.7.15.17.18.20.23.25.26.27.28.30.32.34.36.41.48.54.56.60.62.64181053651132肝5.6.7.15.17.18.20.23.25.26.27.28.30.32.34.36.41.48.54.56.60.62.64117462111*指标 色块代表指标内容统计数据如下:1致病因素频次表: 总例数 致病因素出现频次 火热 血 痰湿 气 23 12 9 6 6 2相关脏腑频次表: 总例数 主要相关脏腑出现频次 心 肝 脾 肾 23 18 11 8 7 3常见兼证频次表 总例数 常见兼证出现频次 大便

11、异常 烦躁 疼痛 闷胀 心悸 眩晕 23 10 9 8 6 4 3 4兼证与相关性脏腑或致病因素关系表* 相关因素 常见兼证 大便异常 烦躁 疼痛 闷胀 心悸 眩晕 火热 9 5 血 2 2 4 3痰湿 1 2 气 2心 8 肝 1 脾肾 1 总计 10 9 8 6 4 3 *在致病因素与相关脏腑之间选取聚集性强的分类计算5病程五年以上的12病例相关因素归纳表* 相关因素 五年以上病程病例编号 频次 15 17 18 27 30 34 36 48 54 56 62 64 火热 7 血瘀 / / 5* 痰湿 4 气 4 心 8 肝 8 脾 6 肾 5 *“/”表示血证,无血瘀征象6 所选23病例主证的虚实证分布与主证非虚症的证型分布* 主要指标 非虚证的证型例数 频次总计 肝郁 血瘀 湿热 痰湿 心胆热 虚证 16实证 2(1) 3 1 1 1 7 *“()”内为兼证例数总结:23例顽固性失眠患者中,常有的伴随症状,如便秘,与火热的相关性不强,其与五脏中心与肝的关系密切,烦躁和疼痛与火热相关性较强,部分疼痛患者的疼痛为瘀血或气血亏虚所致,与心的关系也较为密切,病机十九条中,诸痛疮疡皆属于火诚不虚言。23例患者中,脏腑相关性从高至低依次为:心、肝、脾、肾。其中虚证为主证的病例为16例占76.19%,实证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