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家的智慧_第1页
阴阳家的智慧_第2页
阴阳家的智慧_第3页
阴阳家的智慧_第4页
阴阳家的智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阴阳家的智慧15普三 黄若萱1540610086何为阴阳所谓“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性质的一种抽象,也是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中国先贤拈出“阴阳”二字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阴阳”的思想对儒家、道家都影响很大!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有体现,在道德经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在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而全本易经其实就是在讲“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易经的基本思路其实就是:阴阳交感而生宇宙万物,宇宙万物是阴阳的对立统一。“阴阳”学说是在“气”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在“气”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天地、日月、昼夜、晴明、水火、温凉等都是运动变化中一分二的结果

2、,因此也就抽象出了“阴”和“阳”两个相对的概念。阴阳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的,在灵枢阴阳系日月中就说:“阴阳者,有名无形”。“阴”代表消极、退守、柔弱等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阳”代表积极、进取、刚强等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阴阳”的基本内容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对立,互根,消长,转化”。阴阳家阴阳家,是流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学派.齐人邹衍是代表人物。阴阳家思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富哲学味道的理论构想,著名的科学史家李约瑟称它是“古代中国人能够构想的原终原理”。阴阳、五行与气等学说相互结合,构成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体系,这些观念也是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的基本要素。在史记太史公自序

3、中的“论六家要旨”把阴阳家列为六家之首,可见阴阳家的重要地位了。 阴阳与五行在早期各自为说,“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则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到了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在汉代总结先秦学术的源流时,由于这一家思想以“阴阳五行”为基础,所以称为“阴阳家”,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邹衍邹衍(约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240年),一作“驺衍”,齐国(今山东章丘相公庄)人,阴阳家的创始人,因其学问迂大而宏辩,人称为谈天衍,尊称邹子(或作驺子)。旧史所载他的事迹有所谬误,但可肯定他是战国

4、晚期人。邹衍曾游学稷下学宫,以学问重於齐。到魏,受到魏惠王郊迎。到赵,平原君待之以宾主之礼。到燕,燕昭王亲自为他在前面扫尘,听他讲学,为他筑竭石宫,执弟子礼。故此有史推测他可能死在长平之战后。邹衍是道家,亦得事理部分之真。当邹衍与道家的关系十分密切;其思想学说来源于稷下道家学派者,“邹衍学说的全部内容虽己难知其详,但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春秋时期的阴阳思想和五行是邹衍学说的理论源头,而产生于稷下学宫的黄帝四经和管子中的阴阳五行思想则是其直接的思想来源”。换言之,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还曾经吸收过道家、儒家的思想;但无论如何,终不能抹杀邹衍总结阴阳五行学说独创阴阳家学派这一事实。阴阳家思想表现在自然

5、观上,利用老子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从尚书禹贡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九州只是整个宇宙世界的一部分,认为中国为赤县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在历史观上,则把尚书洪范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说,认为历代王朝的更替兴衰均由五行所主运;在政治伦理上,亦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同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价值。阴阳家是先秦诸家中唯一专精于天文历算的一家。五行学说基本思路“五行说”则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不断循环变化”的理论发展出“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研究阴阳五行说,能从天体的运行的计算来制订历法,掌握世间万象

6、。到后来,发展出专门研究天体运行规律的“天文家”、研究历法的“历数家”后与“五行家”相结合。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战国时五行说相当流行,有相生相胜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和“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的观点古人认为,宇宙万物就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它也是关于宇宙社会属性及其变化规律的范畴系统。五行的“行”字,有“运行”之意,故五行中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便是变动运转的观念,也就是相生与相克。五行学说并非言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指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它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

7、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间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按其属性进行归纳。凡即具有生发,柔和特性者统属于木;具有阳热,上炎特性者统属于火;具有长养,发育特性者统属于土;具有清静,收杀特性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冷,滋润,就下,闭藏特性者统属于水。将人体的一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中国的伟大中医就是含有五行说,形成一个中医体系。四时之序由于“阴阳”这一观念最初是建立在“阳光的有无、向日或背日”这些直接作用于人感官之上的自然变化,因此“四时”的变化就受到了格外的强调,所谓“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那么什么是“四时之

8、序”呢?就是:春生、夏荣、秋收、冬藏,阴阳家强调这些是“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天地间有生之物“生、长、化、收、藏”的自然变化和人为的农牧生产活动,而且也把它类比于“政治、人事”,这些就是阴阳家思想的基本内容。特别要说明的是,阴阳家虽然力倡顺应“四时”、“阴阳”变化之序,但其思想的要点在于“阴阳交替、轮转循环”,而不在于对立!阴阳家“阴阳消长”的实质不是“此消彼长”,而是“阴阳”各自在一定时限内的“自身消长”。即:春夏是“阳生至盛极”的阶段;秋冬是“阴生至盛极”的阶段。而在这两个阶段中,“阴”或“阳”分别经历了由“初生”至“盛极而衰”的过程,即所谓:“阳至而阴,

9、阴至而阳”、“因阴阳之恒,顺天地之常”。 这些看起来很像是有关自然界气候异常与发病规律的描述与认识,但实际上所说的“行某令”都是指“王政人事”而言的。其实不论是阴阳家还是道家思想,虽然其中都蕴含有许多哲学性的思想要素,但其本质都是政治论的社会哲学。大概到了秦汉时期,这些思想要素才逐渐发展成为宇宙论哲学。五德始终阴阳家以五行为五德,认为历史朝代的嬗变即遵守五行相生相胜之道,是为五德终始说。司马迁称邹衍“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以五行相克的循环变化决定历史朝代的更替,如夏、商、周三代之变,就是金(商)克木(夏)、火(周)克金,秦汉统治者均以此为自己统

10、治的合理性寻找根据,对后世特别是汉代有很大影响。汉书艺文志云:“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作为一个学派,阴阳家魏晋以后已不复存在。汉书艺文志着录阴阳家著作“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都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从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还可以看到一些关于阴阳家的学说内容。而阴阳家在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性,则是具体化了自然世界对于人事的影响。在汉书艺文志中说:“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其中谈到“阴阳”的两种表现形式,似乎等同于天文历法,而没有任何哲学色彩。这主要还是由于阴阳家的哲学含义并非形成于一时一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