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加工工艺技术课程论文_第1页
种子加工工艺技术课程论文_第2页
种子加工工艺技术课程论文_第3页
种子加工工艺技术课程论文_第4页
种子加工工艺技术课程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 岛 农 业 大 学种子加工工艺技术课程论文论 文 题 目 枝角类的培养及利用 学生专业班级 国际经济与贸易4班 学生姓名(学号) 指 导 教 师 郑波 完 成 时 间 2013/5/19 2013年 5月 19日枝角类的培养及利用摘要 枝角类通称水蚤,俗称红虫,属小型浮游甲壳动物,体长0.21mm,它们大多生活在淡水水体,仅少数为海洋生活.一般营浮游生活,是淡水水体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调节控制轮虫、原生动物、藻类等的发生和发展,也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指示生物。此外,由于枝角类适应性广,繁殖力强,生长迅速,且营养价值高,干重粗蛋白含量达55%左右,特别是它的休眠卵能长期保存,需要时可随时孵

2、化获得幼体,因此,是乌仔及夏花鱼苗适合、易得的好饵料。但由于条件和种源的限制、天然枝角类资源不能满足育苗、育种生产的需要。因此,人工培养枝角类是解决乌仔、夏花鱼苗定塘开口饵料的重要途径,并能有效地提高池塘育种的规格、产量和效益。本文就简单的介绍一下枝角类的培养技术。 关键字枝角类 培养技术 精养 正文一 、枝角类种的来源1. 枝角类种的来源(1)在清晨或黄昏或晚上用灯光诱捕,用100150目浮游生物网采集。 (2)用吸管吸出枝角类放于凹玻片上显微镜观察后,分离出适宜的培养种类。2.枝角类休眠卵的孵化休眠卵放于卵化容器中,提供最适宜的水温、盐度并在饵料(加入单胞藻)充足的条件下,休眠卵在35天内

3、开始孵化,在三周内几乎全部孵化,.二、池塘中枝角类的生存条件和繁殖在池塘的底泥层中,广泛分布着丰富的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的休眠卵。只要环境条件适合:水温1040 ,pH 值45 115,溶氧03mgL,其休眠卵就可以萌发、繁殖。但一般池水中的枝角类种群数量却不大,需要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才可形成优势种群并大量繁殖。枝角类生殖有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两种方式,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以孤雌生殖为主,所产出的卵不须受精就能产出新的一代,此种卵称为夏卵。水温是影响枝角类繁殖力的重要因素。枝角类在3-5 的水温下不产卵,当水温升到610 又重新产卵,而继续上升到30 ,又停止产卵。水温在15-25 之间,繁殖量

4、最大。试验表明,枝角类繁殖力与温度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温度越高,蜕皮频率愈高。枝角类的寿命和温度关系十分密切,温度高寿命短,温度低寿命长。一般来说,在温度1525 情况下,枝角类从孵化至性成熟需34d。池塘水中大量藻类的存生为枝角类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三、强化培养枝角类的途径和方法1、池塘的选择大小新旧池塘都可以利用,以013033hm 、池底有0102m 深的淤泥为最好。2 . 生石灰清塘先将池水抽干,再注入02m深的水,把块状生石灰加水溶成糊状,趁热随即全池均匀泼洒。通过生石灰清塘,一方面可改善池底通气条件,加速细菌对有机物的分解,并能释放出被淤泥吸附的氮、磷、钾等元素使

5、水变肥,促使休眠卵的萌发、繁殖和生长;另一方面能消灭轮虫和枝角类的敌害生物,为枝角类的生活和繁殖创造有利条件。3 . 施肥在清塘后35d,使水深增加到05- 07m,一次性施有机肥(鸡、猪发酵粪肥)3 000 3 750kghm2。施足底肥对池塘底泥中的休眠卵是一个良性刺激,又为刚孵化的小枝角类提供浮游植物量,使之迅速繁殖和生长。4. 枝角类的强化增殖池塘施肥后,在35d内,经观察,池水中仍很少有枝角类等浮游动物出现,则表明池塘底泥中缺乏枝角类的休眠卵。为满足乌仔鱼苗提早定塘后的食用,应采取补救措施。即从枝角类的池塘、沟渠捞取枝角类入池。根据池塘大小适量增殖放养,引种强化加快池塘枝角类的繁殖,

6、经过外引内繁,35d后枝角类就能大量出现,并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峰期。5 . 枝角类繁殖和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水温、水质、溶氧是影响池塘中枝角类高峰期出现时间的重要环境条件。当生态条件适宜时,繁殖速度相当快。我们的经验是枝角类的最适水温为15- 25 ,溶氧量310mgL,pH值59。在人工控制下,提高水温,一般采取降低水位,浅水晒水,这项措施特别适用于水温低的早春和春季;枝角类在偏碱性水域中易萌发和繁殖,生石灰可提升水质的酸碱度,提高pH值;注入新水可有效地延续枝角类的高峰期。四、小型培养 一般可用养鱼盆、花盆及玻璃缸等作为培养器具。如用直径85cm的养鱼盆,先在盆底铺厚约67cm的肥土,注入自来

7、水约八成满,再把培养盆放在温度适宜又有光照的地方,使菌、藻类大量滋生繁殖,然后引入枝角类23克作种源。经数日即可繁殖后代,其产量视水温和营养条件而有高、有低。当水温为1619时,经56天即可捞取枝角类1015克;当水温低于15时,繁殖极少。培养过程中,培养液肥度降低时,可用豆浆、淘米水、尿肥等进行追肥。另外, 也可用养鱼池里换出来的老水作培养液,因这种水内含有各种藻类,都是枝角类的好食料,故培养效果效好,但水中的藻类也不能太多,多了反而不利于枝角类取食。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培养液:1.班塔法 用肥泥1、马粪(经发酵)170克、过滤池水10升配培养液,将其放在1518摄氏度下,经3到4天,用细筛绢

8、过滤,然后再用过滤池水稀释(1:2或1:4)后即可用来培养枝角类。这样的培养液培养的枝角类常呈红色、产卵较多。2.绿藻法 单细胞绿藻、小球藻、栅藻是枝角类的天然饵料,可直接用于枝角类的培养。另外每立方水体加硝酸铵3.5到35克,过磷酸盐6.6到24.6克,为确保藻类不断繁殖需经常追加这两种无机盐类。利用微藻和酵母为饵料时,小球藻饵料密度控制在2106个细胞每毫升,扁藻控制在5105个细胞每毫升,饵料密度过多反而不利于枝角类摄食。五、大量培养(一)精养 1.培养设备 培养池10100平方米为宜,水深80100厘米,每池布设12个气石供充气。2.培养用水 枝角类的培养用水必须经过砂滤,去除大量敌害

9、生物。为了提高培养成功率,首次接种的培养用水要预先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待曝气12天水体无氯后即可接入枝角类。淡水种类可用曝气自来水,内陆盐水可在淡水中加入食盐或海水调节盐度。 3.接种 枝角类接种的密度会影响培养的成败。一般接种密度小,在水体中不占优势,若有其他生物类群存在时,就容易被这些生物类群污染。因此,培养枝角类的接种密度越大,成功率越高,生长也越快。接种密度一般以100500个每升为好。若培养枝角时种蚤不足,可降低培养水位,维持较高的接种密度,待枝角类长到一定密度再提高水位。 4.投饵 枝角类的理想食物是单细胞绿藻、小球藻、酵母、细菌、以及植物汁。单独投以小球藻浓度为2.5106

10、3.0106个细胞每毫升,上午一次投喂或单独投喂面包酵母的饵量为3040毫克每个每天,每天分上午和傍晚各投喂一次或两种混合投喂时,上午投喂小球藻2106个每毫升,傍晚投喂面包酵母10毫克每个每天。5.日常管理 (1)充气 枝角对水中的溶解氧要求不高,达23毫克每升即可。因此培养时不充气或微充气,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逐渐加大充气量,若气量过大会影响繁殖。(2)温度、盐度控制 据对多刺裸蚤的实验,在高水温下培养虽然增殖速度快,但缺乏持久性,在低水温下培养增殖速度慢。因此水温应控制在2025摄氏度。海洋性和内陆盐水性的枝角类培养用水,由于培养过程中单细胞藻类而改变了盐度,均需进行盐度的调节。(3)密

11、度控制 培养枝角类的种群密度不宜太大,不然会发生拥挤现象,生殖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因为种群密度太大时,饵料的获得量减少,排泄物增多,水质易恶化。这样种群生殖率就缓慢下来,甚至完全停止。但是,种群密度太小也不利于枝角类的生长,枝角类只有在适宜的种群密度时,生长量和生殖量才能达到最高限。枝角类的种群有个生长过程,可以用培养种群的幼体期个体和成熟期个体的数量比来判断种群的生长情况。当幼体期个体占60%时,种群处于增殖;相反,成熟期个体占60%时种群处于衰落期。控制枝角类的种群密度,一方面必须提供适宜的生态条件,另一方面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整,如种群密度过小时,可增加接种量或浓缩培养用水;密度过大时,可扩

12、大增养水体或采用换水的办法稀释水中的有害物质。对衰落期种群,应采取补充饵料数量和更换环境的办法。(4)注意水质恶化 枝角类由于摄食量大,且生产时易脱皮,池底污泥多,培养水体易恶化。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发现抱休眠卵的雌蚤大量出现,之后个体数急剧减少,即是环境不宜的表现,应及时换水。若池底污泥多,则必须移池重新接种培养。在室内水泥池培养枝角类,若单独投以面包酵母,则培养20天左右水质就会恶化;单独投以单细胞藻类,则培养过程一般能维持2个月以上;若混合投喂则能维持3040天。6.收获 在枝角类培养中,个体数增殖到高峰后,往往会出现急剧下降。因此要适时收获。半连续培养的方法就是当种群密度增长到影响个体生

13、长时适当采收一部分,使之维持最适宜生长的种群密度。采收方法是在投喂饵料后枝角类大量浮游于表层,用100120目的筛绢制成手抄网或锥网在水中反复拖捞,晚上也可以采用灯诱法捞取。(二)粗养 1.纳水 待清池药效消失之后,即可纳水入池。纳入的水必须通过80目的筛绢网过滤,以消除敌害生物,第一次进水不宜过多,第一次进水约2030厘米,待水中微藻培养繁殖达到一定浓度时再逐步增加。 2.施肥培养微藻 纳水后即可施肥培养微藻。施有机肥时肥量为每667立方米施鸡粪100150千克,其它畜肥为300500千克,无机肥肥量为每667立方米2千克尿素和0.5千克过磷酸钙,或2千克复合肥和1千克尿素。施无机肥是最好是

14、选择晴天。 3.接种 可直接用室内精养的枝角类作为蚤种,接种量为510个每升。若土池为连年培养的旧池,在底泥中含有枝角类前一年的休眠卵,在清池时可不要清淤,可不接种或减少接种数量。4.日常管理 土池培养枝角类一般是不投喂饵料的。枝角类主要摄食施肥培养的微藻、光合细菌和有机碎屑。因此,维持水体中单胞藻的数量和水体透明度为主要工作。一般在土池培养枝角类中以维持透明度为2030厘米是较适宜的饵料浓度,水中透明度过低,表明枝角类浓度低,生长不良;透明度过高,表明枝角类密度大,就需及时追肥补充。因此,一方面维持水中单胞藻饵料量,另一方面要控制枝角类的密度在300500个每升,超出部分应及时采收。六、枝角

15、类在鱼苗培育阶段的利用应用枝角类代替颗粒饵料或其他饵料培育鱼种,其可得性、适口性好,营养全面,池塘培育鱼种可由夏花定塘改为乌仔定塘,下塘时间可提前lOd,鱼苗生长比喂其他饵料快1倍以上。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鱼苗下塘时间 枝角类繁殖达到高峰期时,鱼苗应及时下塘。一般规律是,人工提供枝角类繁殖、生长条件适宜的,从引种之日的第35d,池水中就能普遍观察到有大量的枝角类在游动。晴天早晨水面出现象下毛毛雨似的微小水花,这是枝角类在大量分布的反映,太阳升高后则消失。出现这种现象就表明枝角类已达到或将达到高峰期,是乌仔鱼苗最适宜的下塘时间。鱼苗下塘后,要坚持早、中、晚巡塘。时刻掌握池塘中枝角类的

16、繁殖、生长、生存情况。- 2. 鱼苗的选择 枝角类培育鱼种技术对鱼苗质量要求严格,最好从水花开始就自己培养。水花下塘经过lOd左右的培育,鱼苗长15cm 时即可下塘,鱼苗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无寄生虫。鱼苗下塘时,在池塘边用塑料布围起。应用3 5 的食盐水浸泡1015min后让鱼苗慢慢游入池塘。3 乌仔定塘鱼苗提早定塘,增加鱼苗培育时间,是提高育种规格、增加鱼种产量的必要条件。乌仔鱼苗下塘后,能摄取足够的生物饵料,加速鱼苗的生长。经对比实验:用枝角类培育乌仔鱼苗,不投饵,lOd内可由02g增长到48g。日均增重046g,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每万尾鱼苗费用100元,鱼苗增重成本217元kg。而对照池放养3.3cm夏花鱼苗,投喂05mm 颗粒饵料,经过lOd喂养,增长到31g,日增重021g,且鱼体大小不齐,放养时间晚lOd。每万尾鱼苗350元,鱼苗成本612元kg,成本增加了282倍。且全年每667m 少产鱼种216kg,规格平均小13g尾。4 驯化集群抢食当枝角类数量减少时,应及时驯化鱼苗集群抢食的习惯,按前述措施培养的枝角类一般可延续8lOd,这时鱼苗体重已增加了20倍,其食量增加。活动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