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基础》PPT课件(完整版)_第1页
《中医药学基础》PPT课件(完整版)_第2页
《中医药学基础》PPT课件(完整版)_第3页
《中医药学基础》PPT课件(完整版)_第4页
《中医药学基础》PPT课件(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5-3012022-5-302一、中一、中 医医 学学 基基 础础二、中二、中 药药 学学三、方三、方 剂剂 学学2022-5-303l望舌的内容望舌的内容 l常见病脉及其主病常见病脉及其主病 l八纲辨证八纲辨证 2022-5-304l 舌诊是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舌诊是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术中独特的诊察手段,以长期实中医学术中独特的诊察手段,以长期实践证明,舌象的变化,最能客观地反映践证明,舌象的变化,最能客观地反映病情。对辨别病证性质,推断病情轻重病情。对辨别病证性质,推断病情轻重浅深,以及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等,浅深,以及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等,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l 2022-5-305l 由于舌的一定部位,与有关的脏腑由于舌的一定部位,与有关的脏腑相联系,所以历来舌诊时,都将舌面划相联系,所以历来舌诊时,都将舌面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边四大部位,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边四大部位,分别诊察相应的心肺、脾胃,肾和肝胆分别诊察相应的心肺、脾胃,肾和肝胆等脏腑的病变。等脏腑的病变。2022-5-306l 舌诊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舌诊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舌质也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质也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面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正常舌舌苔是舌面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正常舌象,舌体柔嫩,活动自如,颜色淡红

3、;象,舌体柔嫩,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苔则干湿适中,上被薄白的均匀颗粒,舌苔则干湿适中,上被薄白的均匀颗粒,一般称作一般称作“淡红舌,薄白苔淡红舌,薄白苔”。一旦发。一旦发生变化,则两者的病理反映,各有特点,生变化,则两者的病理反映,各有特点,所谓所谓“辨舌质可以候五脏的虚实,视舌辨舌质可以候五脏的虚实,视舌苔可以察六淫之浅深苔可以察六淫之浅深”。临床上必须把临床上必须把舌质和舌苔的变化,联系起来,综合判舌质和舌苔的变化,联系起来,综合判断,才能全面认识问题。断,才能全面认识问题。 2022-5-3071 1、望舌质、望舌质l 主要诊察舌质颜色和形态的异常变主要诊察舌质颜色和形态的异常变化,可

4、以反映脏腑气血的虚实存亡。化,可以反映脏腑气血的虚实存亡。2022-5-308l(1)舌色)舌色 l 淡白舌:舌色较正常浅淡,称为淡白舌:舌色较正常浅淡,称为淡白舌。淡白舌。 主寒证、虚证。主寒证、虚证。多是阳气衰多是阳气衰弱,气血不足之象。弱,气血不足之象。 l 红舌:舌色较正常红色为深,称红舌:舌色较正常红色为深,称为红舌。主热证。为红舌。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如鲜多为里热实证。如鲜红无苔或少苔,则为阴虚有热;舌尖红红无苔或少苔,则为阴虚有热;舌尖红为心火。为心火。 2022-5-309l 绛舌: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主热绛舌: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主热盛。盛。外感病见之为邪热入于营分、血分;

5、外感病见之为邪热入于营分、血分;内伤杂病见之,多属阴虚火旺。如舌色红内伤杂病见之,多属阴虚火旺。如舌色红绛,光亮如镜,乃胃阴已亏;若舌绛干枯,绛,光亮如镜,乃胃阴已亏;若舌绛干枯,是肾阴内涸。是肾阴内涸。 l 紫舌:舌质青紫,或有青紫斑块瘀紫舌:舌质青紫,或有青紫斑块瘀点,称为青紫舌。主血行瘀滞。点,称为青紫舌。主血行瘀滞。仅微呈紫仅微呈紫色(紫气)是轻证,表示气滞血行不畅;色(紫气)是轻证,表示气滞血行不畅;如舌色青紫,同时面目俱青者,是心阳虚如舌色青紫,同时面目俱青者,是心阳虚脱之征;若舌见青紫瘀斑,属心脉瘀阻;脱之征;若舌见青紫瘀斑,属心脉瘀阻;若舌紫而干,是邪热深入血分,气血壅滞若舌紫

6、而干,是邪热深入血分,气血壅滞见象。见象。l 2022-5-3010l(2)舌形)舌形 l 老嫩:凡舌质坚敛苍老老嫩:凡舌质坚敛苍老(舌纹理(舌纹理较粗,肌肉紧张度正常或较高),多属较粗,肌肉紧张度正常或较高),多属实证。舌质娇嫩(舌纹理较细,肌肉松实证。舌质娇嫩(舌纹理较细,肌肉松弛,甚至晶莹透明。)多属虚证。弛,甚至晶莹透明。)多属虚证。 l 胖瘦:舌体较正常胖大的为胖大胖瘦:舌体较正常胖大的为胖大舌。舌胖而淡白,边有齿印者,多属气舌。舌胖而淡白,边有齿印者,多属气虚或脾肾阳虚;虚或脾肾阳虚;舌体肿大而深红,多是舌体肿大而深红,多是心脾热盛。心脾热盛。舌体瘦小而薄,称瘦薄舌,舌体瘦小而薄,

7、称瘦薄舌,总是阴血不足的表现。总是阴血不足的表现。若瘦薄红绛而干,若瘦薄红绛而干,是久病津液耗伤,多较严重。是久病津液耗伤,多较严重。 2022-5-3011l 裂纹:舌面有各种形状之裂沟或裂纹:舌面有各种形状之裂沟或皱纹,称裂纹舌。外感病多为热盛伤阴,皱纹,称裂纹舌。外感病多为热盛伤阴,颜色往往红绛;若内伤病舌色淡者见裂颜色往往红绛;若内伤病舌色淡者见裂纹是气血两虚;舌绛是阴虚火旺。纹是气血两虚;舌绛是阴虚火旺。也有也有部分正常人,终年舌质有深深裂沟,应部分正常人,终年舌质有深深裂沟,应该注意区别。该注意区别。 l 芒刺:舌面乳头比平常高突,称芒刺:舌面乳头比平常高突,称为芒刺,表示有热。为

8、芒刺,表示有热。芒刺干燥,多属邪芒刺干燥,多属邪热亢盛;舌尖有芒刺,多属心火亢盛;热亢盛;舌尖有芒刺,多属心火亢盛;舌体两边有芒刺,多系肝胆郁热见象。舌体两边有芒刺,多系肝胆郁热见象。 2022-5-3012l(3 3)舌态)舌态 l 强硬:舌体强硬,运动欠灵,致强硬:舌体强硬,运动欠灵,致使语言謇涩,称为使语言謇涩,称为“舌强舌强”。见于外感见于外感病热入心包时,每伴舌质红绛,杂病中病热入心包时,每伴舌质红绛,杂病中每与偏瘫或口眼歪斜并见。每与偏瘫或口眼歪斜并见。 l 歪斜:舌体偏斜一侧,称为歪斜。歪斜:舌体偏斜一侧,称为歪斜。多是中风或中风先兆。多是中风或中风先兆。 2022-5-3013

9、l 颤抖:舌体震颤,不能自主,称颤抖:舌体震颤,不能自主,称为舌体颤抖。为舌体颤抖。见于外感病热极动风或虚见于外感病热极动风或虚风内动。久病患者,则属气血两虚或阳风内动。久病患者,则属气血两虚或阳气虚弱。气虚弱。 l 吐弄:舌体伸长,吐露口外,称吐弄:舌体伸长,吐露口外,称为吐舌为吐舌;舌舐口唇上下或口角左右,称;舌舐口唇上下或口角左右,称为弄舌。两者多见于小儿,是心脾有热为弄舌。两者多见于小儿,是心脾有热或动风先兆;智能发育不全的患儿,也或动风先兆;智能发育不全的患儿,也不少见。不少见。2022-5-3014l2 2、望舌苔、望舌苔 l 主要观察苔色和苔质两个部分,来主要观察苔色和苔质两个部

10、分,来辨认感受外邪的类别、性质和浅深、轻辨认感受外邪的类别、性质和浅深、轻重。重。 2022-5-3015(1 1)苔色)苔色 白苔:主表证、寒证。白苔:主表证、寒证。 l 薄白苔常见于风寒表证;薄白苔而薄白苔常见于风寒表证;薄白苔而舌质偏红,是风热表证。杂病见白苔而舌质偏红,是风热表证。杂病见白苔而水滑,是里有寒湿或痰饮;外感见白苔水滑,是里有寒湿或痰饮;外感见白苔而干厚,是实热伤津。白苔不化,转变而干厚,是实热伤津。白苔不化,转变为其他颜色,说明病情在进展。为其他颜色,说明病情在进展。 2022-5-3016l黄苔:主里证、热证。黄苔:主里证、热证。 l 淡黄为热轻,深黄为热重,焦黄是淡黄

11、为热轻,深黄为热重,焦黄是热结。微黄、薄黄则属外感风热,或表热结。微黄、薄黄则属外感风热,或表证开始化热入里;黄而厚腻,是湿热或证开始化热入里;黄而厚腻,是湿热或痰热。黄厚而干,是胃热伤津。因黄苔痰热。黄厚而干,是胃热伤津。因黄苔主里主热,故每与红舌、绛舌并见。主里主热,故每与红舌、绛舌并见。2022-5-3017l灰苔:主里热甚,或里寒甚。灰苔:主里热甚,或里寒甚。 l 舌苔显示灰色,是病证发展深重的舌苔显示灰色,是病证发展深重的象征,其演变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从象征,其演变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寒证白苔转化而来,舌面多滑润或浊腻,寒证白苔转化而来,舌面多滑润或浊腻,是寒湿内停或湿浊内蕴;一

12、是从热证黄是寒湿内停或湿浊内蕴;一是从热证黄苔转化而来,舌面多干燥乏津,则系燥苔转化而来,舌面多干燥乏津,则系燥热伤津所致。一寒一热,性质迥然有别,热伤津所致。一寒一热,性质迥然有别,最要注意。关键要掌握润燥,严格区分。最要注意。关键要掌握润燥,严格区分。 2022-5-3018l黑苔:主热极,或寒极。黑苔:主热极,或寒极。 l 黑苔是灰苔的进一步发展,反映病黑苔是灰苔的进一步发展,反映病情极度严重。一般黑而润滑,属阳虚寒情极度严重。一般黑而润滑,属阳虚寒盛,痰饮深伏;每伴淡白舌,或胖淡舌盛,痰饮深伏;每伴淡白舌,或胖淡舌质。若黑而干燥,甚则有芒刺;多与红质。若黑而干燥,甚则有芒刺;多与红绛舌

13、质并见,是热极津涸。绛舌质并见,是热极津涸。 l 由此可见,苔色与病邪性质有密切由此可见,苔色与病邪性质有密切关系,所以是临床推断病证性质的有力关系,所以是临床推断病证性质的有力依据。依据。 2022-5-3019 (2 2)苔质)苔质 l 厚薄:厚薄:l 厚薄是就舌苔体积而言,一般以透厚薄是就舌苔体积而言,一般以透过苔层能隐约见到舌质的称薄苔。表示过苔层能隐约见到舌质的称薄苔。表示疾病初起及病邪轻浅。如苔层增厚,不疾病初起及病邪轻浅。如苔层增厚,不能见到舌质的称厚苔。表示病邪较盛或能见到舌质的称厚苔。表示病邪较盛或已由表入里,病情较重;或为肠胃积滞,已由表入里,病情较重;或为肠胃积滞,痰湿内

14、阻等病证。痰湿内阻等病证。 l 2022-5-3020l 舌苔由薄增厚,表示病进;反之由舌苔由薄增厚,表示病进;反之由厚变薄,表示病退。若由无苔逐步生苔,厚变薄,表示病退。若由无苔逐步生苔,是胃气来复;如病中舌苔突然消失,又是胃气来复;如病中舌苔突然消失,又为胃气受伤之兆为胃气受伤之兆2022-5-3021l润燥:润燥:l 润燥是机体津液盈亏和输布功能的润燥是机体津液盈亏和输布功能的反映。舌面水份过多称滑苔,是阳虚阴反映。舌面水份过多称滑苔,是阳虚阴盛,水湿内停;舌面干燥少津称舌燥,盛,水湿内停;舌面干燥少津称舌燥,多为热盛伤津和津不上润所致。多为热盛伤津和津不上润所致。 l 舌苔由润转燥,表

15、示津液见耗,是舌苔由润转燥,表示津液见耗,是热势加重,邪从热化,病情在发展;反热势加重,邪从热化,病情在发展;反之由燥转润,是热邪渐退,津液来复,之由燥转润,是热邪渐退,津液来复,说明病情有好转说明病情有好转 2022-5-3022l腻腐:腻腐:l 腻腐是就苔质结构的疏密而言。苔腻腐是就苔质结构的疏密而言。苔质颗粒大,疏松而厚,刮之易去称腐苔。质颗粒大,疏松而厚,刮之易去称腐苔。苔质颗粒细腻如米糊,不易刮去称腻苔。苔质颗粒细腻如米糊,不易刮去称腻苔。都见于食积、痰浊等证。前者表示邪势都见于食积、痰浊等证。前者表示邪势将解,后者意味着缠绵难愈,两者在判将解,后者意味着缠绵难愈,两者在判断疾病预后

16、上有一定参考价值。断疾病预后上有一定参考价值。 2022-5-3023l花剥:花剥:l 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为剥苔,多为正气虚弱,胃之气阴两伤,为剥苔,多为正气虚弱,胃之气阴两伤,常见于久病重病患者。部分妇女,有周常见于久病重病患者。部分妇女,有周期性剥苔,属冲任失调。小儿食滞、消期性剥苔,属冲任失调。小儿食滞、消化不良也显示花剥苔。化不良也显示花剥苔。 2022-5-3024l舌诊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舌诊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l姿势姿势 伸舌宜自然,要充分暴露舌体,伸舌宜自然,要充分暴露舌体, 舌面平展,不可卷缩,也不能过分用力舌面平展,不可卷缩,也不

17、能过分用力挺直。挺直。 l采光采光 舌诊时光亮需充足,灯下望舌,舌诊时光亮需充足,灯下望舌,容易失真,必要时应在白天复查。容易失真,必要时应在白天复查。 l染苔染苔 某些食物、药物,可以影响舌苔某些食物、药物,可以影响舌苔颜色变化,造成染色假苔,必须鉴别,颜色变化,造成染色假苔,必须鉴别,杜防乱真。如橄榄、乌梅可使舌苔染黑;杜防乱真。如橄榄、乌梅可使舌苔染黑;枇杷、黄连、橘子可使舌苔染黄;进食、枇杷、黄连、橘子可使舌苔染黄;进食、漱口影响厚苔变薄,饮水可使舌苔湿润漱口影响厚苔变薄,饮水可使舌苔湿润等等,均需注意。等等,均需注意。 2022-5-3025l1 1、脉诊的部位、脉诊的部位 l 脉诊

18、的部位,通常选用脉诊的部位,通常选用“寸口脉寸口脉”即桡动脉搏动处)。并以掌后高骨(桡即桡动脉搏动处)。并以掌后高骨(桡骨茎突)为标志,将寸口脉再分成寸、骨茎突)为标志,将寸口脉再分成寸、关、尺三部。关、尺三部。正对高骨处为正对高骨处为“关关”,关,关前(远端)为前(远端)为“寸寸”,关后(近端)为,关后(近端)为尺。个别病人有生理异位,可出现反关尺。个别病人有生理异位,可出现反关脉。脉。 2022-5-3026l2 2、切脉的方法、切脉的方法 l 切脉前,应让病人稍事休息,使气切脉前,应让病人稍事休息,使气血比较平静。切脉时,病人取坐位或仰血比较平静。切脉时,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平伸,手

19、掌向上,以使血流卧位,手臂平伸,手掌向上,以使血流通畅。然后通畅。然后医生以三指定位,先用中指医生以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高骨处定关脉,接着用食指放在寸部,按高骨处定关脉,接着用食指放在寸部,无名指放在尺部。一般三指靠拢,呈弓无名指放在尺部。一般三指靠拢,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肚按触脉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肚按触脉体。小儿寸口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则用一小儿寸口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则用一指定关即可,不必再细分三部。指定关即可,不必再细分三部。 2022-5-3027l 切脉时需用不同指力仔细候测,轻切脉时需用不同指力仔细候测,轻按皮肤为浮取,稍加指力为中取,用力按皮肤为浮取,稍加指力为中取

20、,用力重按为沉取。一般都先轻后重,顺序寻重按为沉取。一般都先轻后重,顺序寻按。按。 l 切脉主要分辨脉搏的部位深度(浮、切脉主要分辨脉搏的部位深度(浮、沉),频率速度(迟、速),搏动强度沉),频率速度(迟、速),搏动强度(虚、实),充盈度(洪、细),流利(虚、实),充盈度(洪、细),流利度(滑、涩),紧张度(濡、弦、紧),度(滑、涩),紧张度(濡、弦、紧),以及搏动节律(代、结、促)等。总之,以及搏动节律(代、结、促)等。总之,都有形象可征,也有对照比较,只要认都有形象可征,也有对照比较,只要认真体验,是不难掌握的。真体验,是不难掌握的。 2022-5-3028l3 3、正常脉象、正常脉象 l

21、 正常脉亦称平脉或缓脉。其脉象不浮正常脉亦称平脉或缓脉。其脉象不浮不沉,中取三部可得,来去从容,和缓有不沉,中取三部可得,来去从容,和缓有力,一息力,一息4545至(每分钟约至(每分钟约60906090次),节次),节律均匀。律均匀。但随年龄、性别、体型、气候等但随年龄、性别、体型、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改变。如小儿脉因素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改变。如小儿脉象较软而数,女性脉象较为细弱;瘦人较象较软而数,女性脉象较为细弱;瘦人较浮,肥人较沉;运动员脉象较迟;夏令脉浮,肥人较沉;运动员脉象较迟;夏令脉象常稍浮大,冬季脉象又较沉细;除此之象常稍浮大,冬季脉象又较沉细;除此之外,喝酒、运动、劳动以

22、及情绪波动等因外,喝酒、运动、劳动以及情绪波动等因素,也能引起暂时性的变化,这就不在病素,也能引起暂时性的变化,这就不在病脉之例,而尚属于正常范围脉之例,而尚属于正常范围 2022-5-3029l4 4、常见病脉、常见病脉 l 凡是和凡是和“平脉平脉”相出入的,就属病相出入的,就属病脉。前人整理归纳有二十八种之多,兹脉。前人整理归纳有二十八种之多,兹就十七种常见脉象及主病扼要介绍如下:就十七种常见脉象及主病扼要介绍如下: 2022-5-3030(1)浮脉)浮脉 l脉象:轻按即能感到脉搏的跳动。脉象:轻按即能感到脉搏的跳动。 l主病:表证。有力属表实,无力属表主病:表证。有力属表实,无力属表 虚

23、。虚。 l 外邪侵袭体表,卫阳起而抗拒,鼓外邪侵袭体表,卫阳起而抗拒,鼓动脉气于外,故脉浮有力;若卫外阳气动脉气于外,故脉浮有力;若卫外阳气不足,则脉象但浮而无力。不足,则脉象但浮而无力。 2022-5-3031(2)沉脉)沉脉 l脉象:轻按不显,重按乃得。脉象:轻按不显,重按乃得。 l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虚。 l 邪郁在里,困滞气血而正邪相搏,邪郁在里,困滞气血而正邪相搏,故脉沉而有力;若脏腑气血不足,脉气故脉沉而有力;若脏腑气血不足,脉气鼓动乏力,则脉沉而无力鼓动乏力,则脉沉而无力 2022-5-3032l(3 3)迟脉)迟脉 l脉象:脉跳迟

24、慢,一息三至(每分钟不脉象:脉跳迟慢,一息三至(每分钟不足足6060次)。次)。 l主病:寒证。有力为积冷实证;无力为主病:寒证。有力为积冷实证;无力为虚寒证;正常人也可见迟脉。虚寒证;正常人也可见迟脉。 l 寒性凝滞,影响脉行流畅,而阳气寒性凝滞,影响脉行流畅,而阳气犹奋力鼓动,故见脉迟而有力;若阳气犹奋力鼓动,故见脉迟而有力;若阳气虚弱,无力推动血行,则脉象迟而无力虚弱,无力推动血行,则脉象迟而无力 2022-5-3033l(4 4)数脉)数脉 l脉象:脉搏频率加快,一息六至(每分脉象:脉搏频率加快,一息六至(每分钟钟9090次以上)。次以上)。 l主病:热证。有力为阳盛实热,无力为主病:

25、热证。有力为阳盛实热,无力为阴虚内热。阴虚内热。 l 邪热扰动,血行加速,故脉数有力;邪热扰动,血行加速,故脉数有力;久病阴虚,虚热内生,则脉来细数无力。久病阴虚,虚热内生,则脉来细数无力。 2022-5-3034l(5 5)虚脉)虚脉 l脉象:轻取重按,三部指感都软弱无脉象:轻取重按,三部指感都软弱无力。力。 l主病:气血两虚证。主病:气血两虚证。 l 气不足以鼓动血行,血不足以充盈气不足以鼓动血行,血不足以充盈脉体,故脉象虚软乏力。脉体,故脉象虚软乏力。 2022-5-3035l(6 6)实脉)实脉 l脉象:三部脉轻取、重按,指感明显搏脉象:三部脉轻取、重按,指感明显搏动有力。动有力。 l

26、主病:实证。主病:实证。 l 邪盛而正实,邪正交争剧烈,故脉邪盛而正实,邪正交争剧烈,故脉象应指有力。象应指有力。 2022-5-3036l(7 7)洪脉)洪脉 l脉象:脉形洪大,应指充盛,如波涛汹脉象:脉形洪大,应指充盛,如波涛汹涌之有冲击感。涌之有冲击感。 l主病:热盛证。主病:热盛证。 l 里热蒸蒸,脉道充盈,气盛血涌,里热蒸蒸,脉道充盈,气盛血涌,故脉见洪大之象。故脉见洪大之象。 2022-5-3037l(8 8)细脉)细脉 l脉象:脉细如线,应指明显。脉象: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l主病:诸虚劳损,以阴血虚为主。主病:诸虚劳损,以阴血虚为主。 l 阴血亏虚,不足以充脉道,故脉体阴血亏虚

27、,不足以充脉道,故脉体细小。细小。 2022-5-3038l(9 9)芤脉)芤脉 l脉象:浮大中空,如按葱管。脉象: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l主病:主失血、失精。主病:主失血、失精。 l 失血之后,血虚于内,气浮于外,失血之后,血虚于内,气浮于外,故见浮大中空之脉象故见浮大中空之脉象 。2022-5-3039l(10)滑脉)滑脉 l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 l主病:痰盛,实热证。主病:痰盛,实热证。 l 痰食内滞,邪气盛实,气实血壅,痰食内滞,邪气盛实,气实血壅,冲动脉搏所致。冲动脉搏所致。 2022-5-3040l(11)涩脉)涩脉 l脉象:往来艰涩,流行不畅通。脉

28、象:往来艰涩,流行不畅通。 l主病:气滞血瘀证,精伤血少证。主病:气滞血瘀证,精伤血少证。 l 气滞血瘀,邪阻经络,故见涩象,气滞血瘀,邪阻经络,故见涩象,是属实证。精亏血少,经脉失濡,脉气是属实证。精亏血少,经脉失濡,脉气往来艰涩,亦见涩象,是为虚证。往来艰涩,亦见涩象,是为虚证。 2022-5-3041l(12)弦脉)弦脉 l脉象:脉管紧张,如按琴上细弦(脉幅脉象:脉管紧张,如按琴上细弦(脉幅较细)。较细)。 l主病:肝胆病,痛证,痰饮,疟疾。主病:肝胆病,痛证,痰饮,疟疾。 l 肝失疏泄,气机不利而经脉拘紧,肝失疏泄,气机不利而经脉拘紧,故肝胆病及痛证皆现弦象。痰饮之邪,故肝胆病及痛证皆

29、现弦象。痰饮之邪,阻遏阳气,影响气机周流,也见弦脉。阻遏阳气,影响气机周流,也见弦脉。 2022-5-3042l(13)紧脉)紧脉 l脉象:脉管紧张,弹指有力,如拧绳索脉象:脉管紧张,弹指有力,如拧绳索(脉幅较粗)。(脉幅较粗)。 l主病:寒证,痛证。主病:寒证,痛证。 l 寒性收引,寒盛则经脉拘急,或因寒性收引,寒盛则经脉拘急,或因疼痛剧烈,可使脉道紧张,而见弹指的疼痛剧烈,可使脉道紧张,而见弹指的紧脉。紧脉。 2022-5-3043l(14)濡脉)濡脉 l脉象:浮而细软,重按即无。脉象:浮而细软,重按即无。 l主病:湿证,气虚证。主病:湿证,气虚证。 l 濡脉浮软,有如揉水中棉花。是以濡脉

30、浮软,有如揉水中棉花。是以主湿;如诸虚不足,脉道气血充盈不足,主湿;如诸虚不足,脉道气血充盈不足,亦可见到濡脉。亦可见到濡脉。 2022-5-3044l(15)促脉)促脉 l脉象:脉来急速,时有歇止,止无定脉象:脉来急速,时有歇止,止无定数。数。 l主病:阳盛热极,阴血不足主病:阳盛热极,阴血不足。 l 阳盛热极则阴不和,故脉速急而时阳盛热极则阴不和,故脉速急而时有歇止。有歇止。 2022-5-3045l(16)代脉)代脉 l脉象:脉有歇止,止有定数,或间歇之脉象:脉有歇止,止有定数,或间歇之后,节律不整。后,节律不整。 l主病:脏气衰弱。主病:脏气衰弱。 l 脏气衰弱,一时脉气不及衔接。脏气

31、衰弱,一时脉气不及衔接。 2022-5-3046l(1717)结脉)结脉 l 脉象:脉来较缓,时有歇止,止无脉象:脉来较缓,时有歇止,止无定数。定数。 l 主病:阴盛气结,寒痰,瘀血。主病:阴盛气结,寒痰,瘀血。 l 凡气血不足,或阴盛阳微,以致气凡气血不足,或阴盛阳微,以致气血留滞郁结,流行不畅,故见结脉之象。血留滞郁结,流行不畅,故见结脉之象。l 疾病情况每多复杂,故临床脉象往疾病情况每多复杂,故临床脉象往往几种脉象同时并见。如浮数有力,沉往几种脉象同时并见。如浮数有力,沉而细数无力,弦滑有力,弦而数等等。而细数无力,弦滑有力,弦而数等等。因此,必须将各种脉象及主病联系起来,因此,必须将各

32、种脉象及主病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综合,才能比较正确的判断病进行分析综合,才能比较正确的判断病情。情。 2022-5-3047l 辨证,是中医辨识和诊断疾病的方辨证,是中医辨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它的特点,着眼于疾病过程中的整法。它的特点,着眼于疾病过程中的整体性病变反映体性病变反映“证证”。其内容包括病。其内容包括病因、病位、性质以及邪正盛衰等各方面因、病位、性质以及邪正盛衰等各方面的情况,并且就抓住这个的情况,并且就抓住这个“证证”,作为,作为下一步治疗疾病的依据。下一步治疗疾病的依据。 2022-5-3048l 中医学中有很多传统的辨证方法,中医学中有很多传统的辨证方法,常用的有八纲辨证、脏腑

33、辨证、六经辨常用的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证、卫气营血辨证等。这些辨证方等。这些辨证方法,虽各有其自己的特点和侧重,但都法,虽各有其自己的特点和侧重,但都能在辨证过程中,起到由博返约,执简能在辨证过程中,起到由博返约,执简驭繁的作用。其中八纲辨证,更提纲性驭繁的作用。其中八纲辨证,更提纲性地概括了病位、性质及正邪盛衰等最基地概括了病位、性质及正邪盛衰等最基本的情况,也正由于它概括了各种辨证本的情况,也正由于它概括了各种辨证方法的共同本质,所以八纲辨证就成为方法的共同本质,所以八纲辨证就成为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 2022-5-3049l 八纲包括表里、寒热

34、、虚实、阴阳八纲包括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四对矛盾。八纲辨证就是运用了在对立四对矛盾。八纲辨证就是运用了在对立统一原则指导下的矛盾分析方法。以表统一原则指导下的矛盾分析方法。以表里辨别病变部位,以寒热辨别疾病的性里辨别病变部位,以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以虚实辨别邪正双方力量的对比,质,以虚实辨别邪正双方力量的对比,再用阴阳加以概括。这样并列对比,有再用阴阳加以概括。这样并列对比,有利于辨认疾病的证候。利于辨认疾病的证候。 2022-5-3050l 临床运用八纲辨证的一般顺序是:临床运用八纲辨证的一般顺序是:首先辨别表里,找到病位;然后辨别寒首先辨别表里,找到病位;然后辨别寒热、虚实,分清病变性质

35、,细察邪正盛热、虚实,分清病变性质,细察邪正盛衰;最终归属阴阳,加以总的概括。大衰;最终归属阴阳,加以总的概括。大体上表证、热证、实证属于阳;里证、体上表证、热证、实证属于阳;里证、寒证、虚证属于阴。寒证、虚证属于阴。 2022-5-3051l 表里、寒热、虚实虽似各立门户,表里、寒热、虚实虽似各立门户,实际上三者是相互交织,共存于一体的;实际上三者是相互交织,共存于一体的;所以辨证时必须联结一起,不会孤立存所以辨证时必须联结一起,不会孤立存在。譬如表证,这是从病位角度出发的在。譬如表证,这是从病位角度出发的一种分析。在这病位上,必须存在着非一种分析。在这病位上,必须存在着非寒即热性质的病象,

36、而且同时在邪正斗寒即热性质的病象,而且同时在邪正斗争的矛盾中,也一定有非实即虚的显示。争的矛盾中,也一定有非实即虚的显示。所以只有综合分析,才能全面正确的认所以只有综合分析,才能全面正确的认识病证。识病证。 2022-5-3052l 八纲辨证,对临床治疗具有直接指八纲辨证,对临床治疗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并对具体药物的选择,也有一导意义,并对具体药物的选择,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如定的提示作用。如“寒者热之寒者热之”,“热热者寒之者寒之”,“实者泻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虚者补之”以及以及“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都是以,都是以八纲为依据的。八纲为依据的。 2022-5-3053l、

37、表里、表里 l 表里两纲,是用以概括和辨别病变表里两纲,是用以概括和辨别病变部位和病势深浅的纲领。部位和病势深浅的纲领。凡病在人体的凡病在人体的肌肤、经络的,一般都属于表证范围;肌肤、经络的,一般都属于表证范围;病在脏腑的,一般都属于里证范围。表病在脏腑的,一般都属于里证范围。表证病邪尚浅,病症较轻;里证病邪深入,证病邪尚浅,病症较轻;里证病邪深入,病症较重。病症较重。 2022-5-3054l(1)表证)表证 l 表证是属外感病初起,六淫邪气侵表证是属外感病初起,六淫邪气侵犯体表所反映的一系列症状的概括。犯体表所反映的一系列症状的概括。 l临床表现:以恶寒(或恶风)、发热、临床表现:以恶寒(

38、或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为主舌苔薄白、脉浮为主。常兼见头身疼痛、常兼见头身疼痛、鼻塞、无汗或有汗等症状。鼻塞、无汗或有汗等症状。 l 表证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表证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分。大致表证中恶寒重,发热轻,脉浮分。大致表证中恶寒重,发热轻,脉浮紧的为表寒证;发热重,恶寒轻,脉浮紧的为表寒证;发热重,恶寒轻,脉浮缓的为表热证。表证无汗称表实证,有缓的为表热证。表证无汗称表实证,有汗的称表虚证。汗的称表虚证。 2022-5-3055l(2)里证)里证 l 里证是指外邪由表入里,或直中于里证是指外邪由表入里,或直中于里。以及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干扰,里。以及内伤七情、饮食、

39、劳倦等干扰,使脏腑功能失调所反映的一系列症状的使脏腑功能失调所反映的一系列症状的概括。概括。 2022-5-3056l 临床表现:一般外感病表邪入里之临床表现:一般外感病表邪入里之后,不再显示恶寒、脉浮。内伤病涉及后,不再显示恶寒、脉浮。内伤病涉及面广,根据受病脏腑不同,可有各自独面广,根据受病脏腑不同,可有各自独特的症状表现,如心悸、咳 喘 、 呕特的症状表现,如心悸、咳 喘 、 呕吐吐等,可通过学习脏腑辨证来理解等,可通过学习脏腑辨证来理解掌握。掌握。 l 外感热病中所出现的里证,大多表外感热病中所出现的里证,大多表现为热证与实证,但也有少数表现为寒现为热证与实证,但也有少数表现为寒证或虚

40、证。内伤杂病的里证,更是多种证或虚证。内伤杂病的里证,更是多种多样,有寒、热、虚、实之分,这里暂多样,有寒、热、虚、实之分,这里暂不作详述。不作详述。2022-5-3057l(3)表里同病与半表半里)表里同病与半表半里 l A、表里同病、表里同病 是指病人在同一时间是指病人在同一时间内,既有表证,又有里证。内,既有表证,又有里证。其形成往往其形成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初发病时即见表证和有两种情况,一是初发病时即见表证和里证。如寒邪侵袭于表,而出现恶寒、里证。如寒邪侵袭于表,而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骨楚等表证;同时又有寒发热、头痛、骨楚等表证;同时又有寒邪入里,而出现腹痛、腹泻等里证。另邪入里,而

41、出现腹痛、腹泻等里证。另一种是起病时仅有表证,以后由于病邪一种是起病时仅有表证,以后由于病邪入里而出现里证,但表证仍然未罢,亦入里而出现里证,但表证仍然未罢,亦称为表里同病。至于本患内伤病,又感称为表里同病。至于本患内伤病,又感外邪;或先有外感,再伤饮食之类,也外邪;或先有外感,再伤饮食之类,也都属表里同病。都属表里同病。 2022-5-3058l B、半表半里证、半表半里证 是指某些疾病发展过是指某些疾病发展过程,邪正交争,相持不下,病邪既不能程,邪正交争,相持不下,病邪既不能完全入里,正气又不能安全驱邪出表,完全入里,正气又不能安全驱邪出表,呈现往来寒热(一阵冷、一阵热),口呈现往来寒热(

42、一阵冷、一阵热),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胀闷、心烦喜呕,苦、咽干、目眩、胸胁胀闷、心烦喜呕,不思饮食等症。不思饮食等症。 2022-5-3059l2、寒热、寒热 l 寒热两纲,是用以概括和辨别疾病寒热两纲,是用以概括和辨别疾病情质的纲领。情质的纲领。寒和热实质上是阴阳偏盛寒和热实质上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景岳所谓偏衰的具体表现。景岳所谓“寒热者,寒热者,阴阳之化也阴阳之化也”,因为,因为“阳盛则热,阴盛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所以辨别疾病的寒和热,实际上也就是所以辨别疾病的寒和热,实际上也就是辨阴、阳的偏盛偏衰。而且还是提供使辨阴、阳的偏

43、盛偏衰。而且还是提供使用温热药物或寒凉药物的依据。用温热药物或寒凉药物的依据。 2022-5-3060l(1)寒证)寒证 l 寒证,是由于感受寒邪,或阴盛阳寒证,是由于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机体的机能活动衰减所呈现的一系虚,机体的机能活动衰减所呈现的一系列症状的概括。列症状的概括。 l 临床表现:畏寒喜暖,口淡不渴,临床表现:畏寒喜暖,口淡不渴,或热饮不多,面色苍白,或热饮不多,面色苍白,踡踡踡踡肢冷踡卧,肢冷踡卧,甚则厥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甚则厥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白润或黑润,脉象沉迟。苔白润或黑润,脉象沉迟。 2022-5-3061l(2)热证)热证 l 热证,是由于感受

44、热邪,或阳盛阴热证,是由于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反映的一系列虚,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反映的一系列症状的概括。症状的概括。 l 临床表现:发热喜凉,口渴喜冷饮,临床表现:发热喜凉,口渴喜冷饮,面红烦躁,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面红烦躁,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而干燥乏津,脉象数或洪滑。苔黄而干燥乏津,脉象数或洪滑。 2022-5-3062l(3)寒热错杂证)寒热错杂证 l 单纯的寒证、热证固然不少,但更单纯的寒证、热证固然不少,但更有一些患者,往往在不同部位错杂出现有一些患者,往往在不同部位错杂出现寒证和热证。寒证和热证。 l A、里证的寒热错杂、里证的寒热错杂 以上热下寒或

45、以上热下寒或上寒下热为多见。上寒下热为多见。 l 上热下寒证:患者同时见到胸中烦上热下寒证:患者同时见到胸中烦热(上热)和腹痛喜暖,大便稀薄(下热(上热)和腹痛喜暖,大便稀薄(下寒)的症状。寒)的症状。 l 上寒下热证:患者素有胃寒,呕吐上寒下热证:患者素有胃寒,呕吐清水(上寒),近又出现小便短赤,频清水(上寒),近又出现小便短赤,频急刺痛(下热)的病象。急刺痛(下热)的病象。 2022-5-3063l B、表里同病的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的寒热错杂 以表寒里以表寒里热或表热里寒的情况出现。热或表热里寒的情况出现。 l 表寒里热证:患者既有发热恶寒、表寒里热证:患者既有发热恶寒、无汗、头痛等外感表

46、寒证,又有口渴饮无汗、头痛等外感表寒证,又有口渴饮冷、尿赤便秘的素体里热证。冷、尿赤便秘的素体里热证。 l 表热里寒证:患者素有畏寒、肢冷、表热里寒证:患者素有畏寒、肢冷、便溏的阳虚里寒证,复感风热而增见形便溏的阳虚里寒证,复感风热而增见形寒发热,咽喉肿痛焮红的外感风热证。寒发热,咽喉肿痛焮红的外感风热证。 2022-5-3064l3、虚实、虚实 l 虚实两纲,是用以概括和辨别人体虚实两纲,是用以概括和辨别人体正气强弱、邪气盛衰两个方面的证候。正气强弱、邪气盛衰两个方面的证候。从正气和邪气的消长中判断双方力量的从正气和邪气的消长中判断双方力量的对比。对比。 l 一般来说,虚者指正气虚,实者指一

47、般来说,虚者指正气虚,实者指邪气盛。邪气盛。若从二者的消长关系来看,虚若从二者的消长关系来看,虚证虽然主要是正气不足,但邪气往往也证虽然主要是正气不足,但邪气往往也不盛;实证虽主要是邪气盛,但正气也不盛;实证虽主要是邪气盛,但正气也还未衰。若患者的邪气盛而正气已虚,还未衰。若患者的邪气盛而正气已虚,这就会形成虚实夹杂的证候。这就会形成虚实夹杂的证候。 2022-5-3065l 判别虚证与实证,主要看病人形体判别虚证与实证,主要看病人形体的盛衰,病程的新久,精神的好坏,声的盛衰,病程的新久,精神的好坏,声音气息的强弱,痛处喜按或拒按,以及音气息的强弱,痛处喜按或拒按,以及舌质的苍老和胖嫩,脉象的

48、有力与无力舌质的苍老和胖嫩,脉象的有力与无力等方面。总之,实证多反映有余、壅闭等方面。总之,实证多反映有余、壅闭的征象;虚证多反映不足、滑脱的征象。的征象;虚证多反映不足、滑脱的征象。 2022-5-3066l(1)虚证)虚证 l 虚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所呈现的虚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所呈现的一系列症状的概括。一系列症状的概括。多因年事衰老,久多因年事衰老,久病重病,或妇女生育过多,脏腑气血受病重病,或妇女生育过多,脏腑气血受到损伤而形成,由于受损的病因、病位到损伤而形成,由于受损的病因、病位和程度的不同,必然各有它们的临床特和程度的不同,必然各有它们的临床特点,但基本上也都有共性表现的一面,点

49、,但基本上也都有共性表现的一面,因此可以归纳为阳虚、阴虚、气虚和血因此可以归纳为阳虚、阴虚、气虚和血虚四种证候。虚四种证候。 2022-5-3067l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l1、阴虚证、阴虚证 形体消瘦,头昏,目眩,耳形体消瘦,头昏,目眩,耳鸣,口干,咽燥,午后潮热(或低热),鸣,口干,咽燥,午后潮热(或低热),两颧嫩红,手足心热,心烦失眠,盗汗,两颧嫩红,手足心热,心烦失眠,盗汗,尿短赤,大便干结,舌光红少津,脉细尿短赤,大便干结,舌光红少津,脉细数无力。数无力。 l2、阳虚证、阳虚证 面色面色白,神疲无力,形寒白,神疲无力,形寒肢凉,自汗,尿清长,大便溏泄,舌胖肢凉,自汗,尿清长,大便溏泄

50、,舌胖淡有齿痕,苔白而润,脉细弱无力(或淡有齿痕,苔白而润,脉细弱无力(或迟)。迟)。 2022-5-3068l3、气虚证、气虚证 气短,懒言,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倦怠,乏力,或见脱肛,失禁,子宫脱垂,舌淡嫩,或见脱肛,失禁,子宫脱垂,舌淡嫩,脉弱无力等。脉弱无力等。 l4、血虚证、血虚证 面色萎黄(或淡白无华),面色萎黄(或淡白无华),口唇和指甲色淡,头晕,目眩,心悸,口唇和指甲色淡,头晕,目眩,心悸,肢麻,舌质淡,脉细弱(或沉细)。肢麻,舌质淡,脉细弱(或沉细)。 2022-5-3069l(2)实证)实证 l 实证,是指外来邪气虽盛,而正气实证,是指外来邪气虽盛,而正气尚强所产生的一系

51、列症状的概括。尚强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的概括。凡外凡外邪入侵,或痰饮、水湿、瘀血、食积等邪入侵,或痰饮、水湿、瘀血、食积等病邪的停滞人体,都属实证。正因为各病邪的停滞人体,都属实证。正因为各种病邪性质各异,受病脏腑有不同,其种病邪性质各异,受病脏腑有不同,其临床表现自然极不一致,故分别在病因临床表现自然极不一致,故分别在病因和脏腑辨证等有关章节进行详述。和脏腑辨证等有关章节进行详述。 l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形体壮实,精神烦躁,形体壮实,精神烦躁,高热气粗,痰涎壅盛,胸腹胀满,疼痛高热气粗,痰涎壅盛,胸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舌质坚敛,拒按,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舌质坚敛,舌苔厚腻,

52、脉大有力等。舌苔厚腻,脉大有力等。 2022-5-3070l(3)虚实错杂证)虚实错杂证 l 虚实两类证候常常不是孤立的、不虚实两类证候常常不是孤立的、不变的,而是可以同时存在,又可以在一变的,而是可以同时存在,又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 l 2022-5-3071l 临床表现:如小儿疳积,既有面黄临床表现:如小儿疳积,既有面黄肌瘦、毛发枯萎、便泄质稀的虚证,又肌瘦、毛发枯萎、便泄质稀的虚证,又有嗜食腹膨、大便酸臭异常的实证。又有嗜食腹膨、大便酸臭异常的实证。又如臌胀病人,既有瘀血凝聚之实,又有如臌胀病人,既有瘀血凝聚之实,又有形瘦骨立之虚。这种虚中夹实之病,治形瘦骨立

53、之虚。这种虚中夹实之病,治宜消补兼施。如在某些杂病,往往病邪宜消补兼施。如在某些杂病,往往病邪久留,损伤正气,实证亦可转化成为虚久留,损伤正气,实证亦可转化成为虚证。所以必须密切注意病情发展动态及证。所以必须密切注意病情发展动态及当前邪正消长形势,进行综合的判断,当前邪正消长形势,进行综合的判断,才能为诊治提供正确的依据。才能为诊治提供正确的依据。2022-5-3072l4、阴阳、阴阳 l 阴阳两纲,是对疾病现象的矛盾对阴阳两纲,是对疾病现象的矛盾对立双方的总概括。立双方的总概括。一般来说,八纲中的一般来说,八纲中的表、热、实证均属于阳证;里、寒、虚表、热、实证均属于阳证;里、寒、虚证均属于阴

54、证。所以称阴阳是八纲的总证均属于阴证。所以称阴阳是八纲的总纲。纲。 2022-5-3073l(1)阳证)阳证 l 阳证,是指表现为兴奋、躁动、亢阳证,是指表现为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一系列病变症状或体征的概进、明亮等一系列病变症状或体征的概括。括。 l 一般由于邪气盛而正气未衰,正邪一般由于邪气盛而正气未衰,正邪斗争较为亢奋所表现的证候。主要是指斗争较为亢奋所表现的证候。主要是指一般所称一般所称“实热证实热证”。以及外科疡疮局。以及外科疡疮局部红肿热痛,脓液稠厚的证候。部红肿热痛,脓液稠厚的证候。 l 2022-5-3074l 临床表现:面红烦躁,声高气粗,临床表现:面红烦躁,声高气粗,身热

55、不恶寒,口渴喜冷饮,腹痛拒按,身热不恶寒,口渴喜冷饮,腹痛拒按,大便燥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燥,脉大便燥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有力等。滑数有力等。2022-5-3075l(2)阴证)阴证 l 阴证,是指表现为抑郁、沉静、衰阴证,是指表现为抑郁、沉静、衰退、暗晦等一系列病变症状或体征的概退、暗晦等一系列病变症状或体征的概括。括。 l 一般多是由于年老体衰,或内伤久一般多是由于年老体衰,或内伤久病,或外邪传里引起脏腑阳虚、阴盛所病,或外邪传里引起脏腑阳虚、阴盛所表现的证候。主要是指里证的虚寒证,表现的证候。主要是指里证的虚寒证,及疮疡病的漫肿平塌,不红不痛,脓液及疮疡病的漫肿平塌,不红不

56、痛,脓液清稀的证候。清稀的证候。 2022-5-3076l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肢冷畏寒,临床表现:面色苍白,肢冷畏寒,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腹痛喜按,便溏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腹痛喜按,便溏或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脉或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脉细微无力等。细微无力等。2022-5-3077l(3)亡阴、亡阳)亡阴、亡阳 l 阴液暴脱为亡阴,阳气暴脱为亡阳,阴液暴脱为亡阴,阳气暴脱为亡阳,是疾病过程中的危重证候,除有各种危是疾病过程中的危重证候,除有各种危重症状的表现外,都有不同程度的重症状的表现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出出汗汗”。亟宜详辨,以为果断的抢救措施。亟宜详辨,以为果断的抢救措

57、施提供依据。提供依据。 2022-5-3078l亡阴亡阴 大都在高热大汗、剧烈吐泻或大都在高热大汗、剧烈吐泻或失血过多等阴液迅速丧失的情况下出失血过多等阴液迅速丧失的情况下出现。现。 l 临床表现:汗多而肌肤灼热、肢温、临床表现:汗多而肌肤灼热、肢温、神清、烦躁、甚则昏糊,渴喜冷饮,气神清、烦躁、甚则昏糊,渴喜冷饮,气粗而促,舌红且干,脉数无力。粗而促,舌红且干,脉数无力。 2022-5-3079l亡阳亡阳 常因邪毒炽盛,或内脏病变严常因邪毒炽盛,或内脏病变严重损耗体内阳气所致。重损耗体内阳气所致。 l 临床表现:汗出肤冷,四肢厥逆,临床表现:汗出肤冷,四肢厥逆,神情淡漠,甚则昏糊,口不渴或喜

58、热饮,神情淡漠,甚则昏糊,口不渴或喜热饮,脉沉伏微细或躁疾,舌质淡。脉沉伏微细或躁疾,舌质淡。 l 2022-5-3080l 当病人出现亡阴或亡阳的证候时,当病人出现亡阴或亡阳的证候时,人体的阳气和阴液必然都有损伤,由于人体的阳气和阴液必然都有损伤,由于阴阳互根,阴亡则阳气亦无所依附而散阴阳互根,阴亡则阳气亦无所依附而散越;阳亡则阴液亦无以化生而耗竭。所越;阳亡则阴液亦无以化生而耗竭。所以亡阴可以迅速转化为亡阳;亡阳之后,以亡阴可以迅速转化为亡阳;亡阳之后,也往往出现阴竭。也往往出现阴竭。2022-5-3081l中药的四性、五味、配伍禁忌中药的四性、五味、配伍禁忌 l10味中药的功效和主治味中

59、药的功效和主治 l薄荷的归经薄荷的归经l不同炮制大黄功效比较不同炮制大黄功效比较l附子的煎煮方法附子的煎煮方法 2022-5-3082l1、四气(四性)、四气(四性) l 四气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四气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故又称四性。它是根据种不同的药性,故又称四性。它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所发生的不同反应药物作用于人体后,所发生的不同反应和治疗效果,而作出的概括性归纳。如和治疗效果,而作出的概括性归纳。如凡能治疗热性病证的药物,便认为是寒凡能治疗热性病证的药物,便认为是寒性或凉性;能够治寒性病证的药物,则性或凉性;能够治寒性病证的药物,则认为是热性或温性。认为是热性

60、或温性。 2022-5-3083l 一般地说,寒性、凉性的药物,大一般地说,寒性、凉性的药物,大多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定惊多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定惊等作用;热性、温性的药物,大多具有等作用;热性、温性的药物,大多具有散寒、祛风、温里、助阳、通络等作用。散寒、祛风、温里、助阳、通络等作用。在四气中,寒凉与温热是两种截然相反在四气中,寒凉与温热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药性,但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在作的药性,但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在作用上有其一定的共通性。只是凉性比寒用上有其一定的共通性。只是凉性比寒性、温性比热性药的作用缓和。性、温性比热性药的作用缓和。 2022-5-3084l 此外,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