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卡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卡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卡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8页 共8页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卡第七单元复习卡 一、听两遍朗读录音,完成下列练习。 1.填空。 当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时,我戏答道:“第一,我们都_;第二,我们都讲中文,_。”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汉字的信息量小于拼音文字。 ( )(2)中国的古诗词是最能体现汉字的特点的。 ( )(3)古诗词潜移默化地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车轴 压轴 画轴 轴心 B.曝晒 曝露 曝光 一曝十寒 C.传统 传说 传递 流传 D.鲜明 新鲜 海鲜 鲜为人知 三、拼写乐园。 1.看拼音,写词语。

2、 wi y zhu p shi q p chn sh( )( )( )( )( )yn jn qn jin qin s wn l ( )( )( )2.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字词。 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在li yn( )河边听到了钢琴曲,走近后发现弹奏者是一位mn nin( )。在得知她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后,贝多芬特意为她弹奏曲子。她静静地听着,to zu( )在琴声中。 3.写同音字。 p ( )布( )晒 p曲( )( )素 jin琴( )( )子 to( )气( )醉 四、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填序号)高( )流( )( )( )登场 有板( )( )( )( )之音 字( )腔

3、( )余音( )( )1.能用来描写音乐的词语有_。 2.别看他年纪小,可唱起京剧来_。 五、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心志,情志)B.巍巍乎若太山。(危险的样子)C.所宝以百数。(所珍藏的书画)D.尾搐入两股间。(大腿)六、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水浒传以其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引人入胜。 B.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C.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 D.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七、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

4、一项是( )A.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B.尾搐/入两股/间 C.处士/笑/而然之 D.汤汤/乎若/流水 八、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拟人)B.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设问)C.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引用)D.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反问)九、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B.贝多芬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 C

5、.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 D.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十、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变换语序,不改变句意)_ 2.将下列与“月光”有关的比喻句补充完整。 (1)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_。 (2)月光似_,从夜空中泻下来。 3.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解决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十一、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错的打“”。 1.伯牙鼓琴选自左传。 ( )2.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宋代的苏洵。 ( )3.月光曲是贝多芬谱写的一首著名的交响乐。 (

6、 )4.京剧中杂技成分的存在是为了突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 )十二、课文内容回顾。 1.伯牙鼓琴中“_”一句体现了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真挚友谊。 2.由于伯牙和锺子期二人的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用“高山流水”比喻_。 3.月光曲讲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盲姑娘对音乐的_和_,同时也表现了贝多芬对贫苦人们的_和_,赞扬了他_和_。 4.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_,月亮正从_的地方升起来。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_。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_似的微云。 5.京剧趣谈一文介绍了京剧艺术中“_”和“_”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京剧的_和对传统文

7、化的_。 参考答案 一、听力材料: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道:“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熏陶的人浮想联翩,心潮澎湃,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诗词。中国的孩子,有的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古诗词潜移默化地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1.吃中餐 用汉字 2.(1) (2) (3) 二、C 四、1. 2. 五、B 六、D 七、C 八、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