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PPT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专用)_第1页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PPT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专用)_第2页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PPT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专用)_第3页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PPT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专用)_第4页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PPT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OGOLOGO2016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4年版)年版)GB 50016-2014LOGO安监支队LOGOLOGO1修订说明2总则、术语、符号3厂房和仓库4储罐和堆场5民用建筑目录 CONTENTS6建筑构造7灭火救援设施8消防设施设置9供暖、通风、空气调节10电气11木结构建筑12城市交通隧道LOGOLOGO3.8.1仓库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3.8.2每座仓库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一座仓库的占地面积不大于300m2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仓库内每个防火分区

2、通向疏散走道、楼梯或室外的出口不宜少于2个,当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大于100m2时,可设置1个出口。通向疏散走道或楼梯两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3 厂房和仓库3.8仓库的安全疏散 LOGOLOGO3 厂房和仓库3.8仓库的安全疏散 LOGOLOGO3.8.3地下或半地下仓库(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建筑面积不大于100m2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地下或半地下仓库(包括地下或半地下窒),当有多个防火分区相邻布置并采用防火墙分隔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3 厂房和仓库3.8仓库的安

3、全疏散 LOGOLOGO3.8.7高层仓库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条文说明】3.8.7本条为强制性标准条文。高层仓库内虽经常停留人数不多,但垂直疏散距离较长,如采用敞开式楼梯间不利于疏散和救援,也不利于控制烟火向上蔓延。 3 厂房和仓库3.8仓库的安全疏散 LOGOLOGO4.1.1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等,应布置在城市(区域)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并宜布置在城市(区域)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带。当布置在地势较高的地带时,应釆取安全防护设施。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地势平坦

4、、开阔等不易积存液化石油气的地带。 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1一般规定 LOGOLOGO4.1.2桶装、瓶装甲类液体不应露天存放。【条文说明】4.1.2本条为强制性标准条文。本条规定主要针对闪点较低的甲类液体,这类液体对温度敏感,特别要预防夏季高温炎热气候条件下因露天存放而发生超压爆炸、着火。 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1一般规定 LOGOLOGO4.1.3液化石油气储罐组或储罐区的四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0m的不燃性实体防护墙。【条文说明】4.

5、1.3本条为强制性标准条文。液化石油气泄漏时的气化体积大、扩散范围大,并易积聚引发较严重的灾害。除在选址要综合考虑外,还需考虑采取尽量避免和减少储罐爆炸或泄漏对周围建筑物产生危害的措施。关于罐区是否设置防护墙,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不设防护墙,以防储罐发生漏气时,使液化石油气窝存而引发爆炸。另一种意见是设防护墙,但墙体的高度为1m。后一种做法通风较好,不会窝气,而且当储罐漏液时,不会导致外流而危及其他建筑物。目前国内除炼油厂的液化石油气储罐不做防护墙外,其余大部分均设置防护墙。美国、前苏联的有关规范均要求设置防护墙。日本各液化石油气罐区以及每个储罐也均设置防火堤。因此,可以认为液化石油气罐区设

6、置高防护墙更有利,但储罐距防护墙的距离,卧式储罐按其长度的一半,球形储罐按其直径的一半考虑为宜。(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 、液化天然气LNG主要成分是甲烷 )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1一般规定 LOGOLOGO4.1.4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应与装卸区、辅助生产区及办公区分开布置。 4.1.5甲、乙、丙类液体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和可燃材料堆垛,与架空电力线的最近水平距离应符合本规范第10.2.1条的规定。 4甲、乙、丙类液体、气

7、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1一般规定 LOGOLOGO 本节规定主要针对工业企业内以及独立建设的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为便于规范执行和标准间的协调,有关专业石油库的储罐布置及储罐与库内外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的有关规定。 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LOGOLOGO 本节规定主要针对工业企业内以及独立建设的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为便于规范执行和标准间的协调,有关专业石油库的储罐布置

8、及储罐与库内外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的有关规定。 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LOGOLOGO4.2.1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1的规定。 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LOGOLOGO【条文说明】4.2.1本条为强制性标准条文。本条规定了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和乙、丙类液体桶

9、装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1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和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的最大总容量,是根据工厂企业附属可燃液体库和其他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及仓库等的容量确定的。规范中表4.2.1规定的防火间距主要根据火灾实例、基本满足灭火扑救要求和现行的一些实际做法提出的。火灾时,一般只考虑单罐的影响。不同容量单罐的影响差异较大,防火间距也相应作了调整。一个30m3的地上卧式油罐爆炸着火,能震碎相距15m范围的门窗玻璃,辐射热可引燃相距12m的可燃物。根据扑救油罐实践经验,油罐(池)着火时燃烧猛烈、辐射热强,小罐着火至少应有12m-15m的距离,较大罐着火至少应有15m-20m的距离,才能满足灭火需要。2对于

10、可能同时存放甲、乙、丙类液体的一个储罐区,在确定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时,要先将不同类别的可燃液体折算成同一类液体的容量(可折算成甲、乙类液体,也可折算成丙类液体)后,按本规范表4.2.1的规定确定。 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LOGOLOGO4.2.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2的规定。 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注:1、D为相邻较大立式储罐的直径(

11、m),矩形储罐的直径为长边与短边之和的一半。 LOGOLOGO4.2.3甲、乙、丙类液体储罐成组布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组内储罐的单罐容量和总容量不应大于表4.23的规定; 2组内储罐的布置不应超过两排。甲、乙类液体立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m,卧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少于0.8m,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限;3储罐组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根据组内储罐的形式和总容量折算为相同类别的标准单罐,按本规范第4.2.2条的规定确定。 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LOGOLOGO4.2

12、.4甲、乙、丙类液体的地上式、半地下式储罐区,其每个防火堤内宜布置火灾危险性类别相同或相近的储罐。沸溢性油品储罐不应与非沸溢性油品储罐布置在同一防火堤内。地上式、半地下式储罐不应与地下式储罐布置在同一防火堤内。 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LOGOLOGO4.2.5甲、乙、丙类液体的地上式、半地下式储罐或储罐组,其四周应设置不燃性防火堤。防火堤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火堤内的储罐布置不宜超过2排,单罐容量不大于1000m3且闪点大于120的液体储罐不宜超过4排;2防火堤的有效容量不应

13、小于其中最大储罐的容量。对于浮顶罐,防火堤的有效容量可为其中最大储罐容量的一半;3防火堤内侧基脚线至立式储罐罐壁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罐壁高度的一半。防火堤内侧基脚线至卧式储罐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4防火堤的设计高度应比计算高度高出0.2m,且应为1.0m2.0m,在防火堤的适当位置应设置便于灭火救援人员进出防火堤的踏步;5沸溢性油品的地上式、半地下式储罐,每个储罐均应设置一个防火堤或防火隔堤;6含油污水排水管应在防火堤的出口处设置水封设施(水封井的原理就是利用介质密度不同或封隔区域内外压力不同达到隔离目的,其作用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隔离封堵,防止隔离介质漫流或外部介质混入,以达到防止环境污染或

14、防火防暴作用;其二是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相当于安全阀。),雨水排水管应设置阀门等封闭、隔离装置。 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LOGOLOGO4.3.1可燃气体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等的防火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湿式可燃气体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3.1的规定; 2固定容积的可燃气体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3.1的规定;3干式可燃气体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等的防火间距:当可燃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时,应按表4.3.1的规定增加25%;

15、当可燃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时,可按表4.3.1的规定确定;4湿式或干式可燃气体储罐的水封井、油泵房和电梯间等附属设施与该储罐的防火间距,可按工艺要求布置;5容积不大于20m3的可燃气体储罐与其使用厂房的防火间距不限。 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3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LOGOLOGO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3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煤气柜LOGOLOGO【条文说明】4.3.1本条为强制性标准条文。本条是对可燃气体储罐与其他

16、建筑防火间距的基本规定。可燃气储罐指盛装氢气、甲烷、乙烷、乙烯、氨气、天然气、油田伴生气、水煤气、半水煤气、发生炉煤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伍德炉煤气、矿井煤气等可燃气体的储罐。可燃气体储罐分低压和高压两种。低压可燃气体储罐的几何容积是可变的,分湿式和干式两种。湿式可燃气体储罐的设计压力通常小于4kPa,干式可燃气体储罐的设计压力通常小于8kPa。高压可燃气体储罐的几何容积是固定的,外形有卧式圆筒形和球形两种。 (解释:湿式储气罐 下部为水槽,上部有若干个由钢板焊成的可升降的套筒形塔节。塔节随储气量的改变而升降。塔节之间设有水封,以保证塔节之间的连接和密封。干式储气罐 罐体是用钢板焊接成的直立

17、圆筒,内部装有活塞,活塞以下储存气体。活塞随储气量多少而升降。活塞的周边安装密封机构,以防止储存气体的外逸。活塞顶面上放置重块,以获得所要求的储气压力。干式储气罐的密封方式有油液密封式、油脂密封式和柔膜密封式。 )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3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LOGOLOGO4.3.2可燃气体储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湿式可燃气体储罐或干式可燃气体储罐之间及湿式与干式可燃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直径的1/2;2固定容积的可燃气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直径的2/

18、3;3固定容积的可燃气体储罐与湿式或干式可燃气体槠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直径的1/2;4数个固定容积的可燃气体储罐的总容轵大于200000m3时,应分组布置。卧式储罐组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长度的一半;球形储罐组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直径,且不应小于20m。 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3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LOGOLOGO4.3.3氧气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等的防火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湿式氧气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3.3的规定;2氧气储罐之间的

19、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直径的1/2;3氧气储罐与可燃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4固定容积的氧气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3.3的规定;5氧气储罐与其制氧厂房的防火间距可按工艺布置要求确定;6容积不大于50m3的氧气储罐与其使用厂房的防火间距不限。 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3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LOGOLOGO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3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LOGOLOG

20、O4.3.4液氧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等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4.3.3条相应容积湿式氧气储罐防火间距的规定。液氧储罐与其泵房的间距不宜小于3m。 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医用液氧储罐气源站的液氧储罐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罐容积不应大于5m3,总容积不宜大于20m3;2相邻储罐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最大储罐直径的0.75倍;3医用液氧储罐与医疗卫生机构外的建筑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4.3.3条的规定,与医疗卫生机构内的建筑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GB50751的规定。 4.3.5液氧储罐周围5m范围内不应有可燃物和沥青路面。 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

21、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3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LOGOLOGO4.3.7液氢、液氨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等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规范4.4.1条相应容积液化石油气储罐防火间距的规定减少25%确定。 4.3.8液化天然气气化站的液化天然气储罐(区)与站外建筑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3.8的规定,与表4.3.8未规定的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规定。 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3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LOGOLOGO4甲、乙、丙类

22、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3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LOGOLOGO4.4.1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全压式和半冷冻式储罐(区)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和基地外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4.1的规定,与表4.4.1未规定的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规定。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4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部分表格)(部分表格)LOGOLOGO【条文说明】4.4.1本条为强制性标准条文。液化石油气是以丙烷、

23、丙烯、丁烷、丁烯等低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份的混合物,闪点低于-45,爆炸极限范围为2%-9%,为火灾和爆炸危险性高的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液化石油气通常以液态形式常温储存,饱和蒸气压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一般在0.2MPa-1.2MPa。lm3液态液化石油气可汽化成250m3-300m3的气态液化石袖气,与空气混合形成3000m3-15000m3的爆炸性混合气体。液化石油气着火能量很低(310-4J-410-4J),电话、步话机、手电筒开关时产生的火花即可成为爆炸、燃烧的点火源,火焰扑灭后易复燃。液态液化石油气的密度为水的一半(0.5t/m3-0.6t/m3),发生火灾后用水难以扑灭;气态液化石油

24、气的比重比空气重一倍(2.0kg/m3-2.5kg/m3),泄漏后易在低洼或通风不良处窝存而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此外,液化石油气储罐破裂时,罐内压力急剧下降,罐内液态液化石油气会立即气化成大量气体,并向上空喷出形成蘑菇云,继而降至地面向四周扩散,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一旦被引燃即发生爆炸,继之大火以火球形式返回罐区形成火海,致使储罐发生连续性爆炸。因此,一旦液化石油气储罐发生泄漏,危险性高,危害极大。本条表4.4.1将液化石油气储罐和储罐区分为7档,按单罐和罐区不同容积规定了防火间距。第一档主要为工业企业、事业等单位和居住小区内的气化站、混气站和小型灌装站的容积规模。第二档为中小城市调峰气

25、源厂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气化站和混气站的容积规模。第三、四、五档为一般是大中型灌瓶站,大、中城市调峰气源厂的容积规模。第六、七档主要为特大型灌瓶站,大、中型储配站、储存站和石油化工厂的储罐区。为更好地控制液化石油气储罐的火灾危害,本次修订时,经与国家标准液化石油气厂站设计规范编制组协商,将其最大总容积限制在10000m3。 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4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LOGOLOGO4.4.2液化石油气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 数个储罐的总容积大于3000m3时,应分组布置,组内储罐宜采

26、用单排布置。组与组相邻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0m。 4.4.3液化石油气储罐与所属泵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5m。当泵房面向储罐一侧的外墙釆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防火间距可减至6m。液化石油气泵露天设置在储罐区内时,储罐与泵的防火间距不限。 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4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LOGOLOGO4.4.5I、II级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瓶库与站外建筑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4.5的规定。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分级及总存瓶容积不大于1m3的瓶装供应站瓶库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

27、规范GB50028的规定。 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4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LOGOLOGO4.4.6 I级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四周宜设置不燃性实体围墙,但面向出入口一侧可设置不燃性非实体围墙。II级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四周宜设置不燃性实体围墙,或下部实体部分高度不低于0.6m的围墙。【条文说明】4.4.6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的四周,要尽量采用不燃材料构筑实体围墙,即无孔洞、花格的墙体。这不但有利于安全,而且可减少和防止瓶库发生爆炸时对周围区域的破坏。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通常设置在居民区内,考虑与环境协调

28、,面向出入口(一般为居民区道路)一侧可采用不燃材料构筑非实体的围墙,如装饰型花格围墙,但面向该侧的瓶装供应站建筑外墙不能设置泄压口。 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4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LOGOLOGO4.5.1露天、半露天可燃材料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5.1的规定。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5可燃材料堆场的防火间距 LOGOLOGO消防救援设施 建筑物应设置保障消防车安全、快速通行和救援的道路。建筑物应设置保障消防车安全、快

29、速通行和救援的道路。消防车道应能满足消防车通行、火场供水、灭火和救援需要。消防车道应能满足消防车通行、火场供水、灭火和救援需要。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满足消防车展开和安全操作的要求。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满足消防车展开和安全操作的要求。可靠的消防水源是扑救火灾的必要条件,在城市给水专业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可靠的消防水源是扑救火灾的必要条件,在城市给水专业规划中,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考虑好消防水源建设。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考虑好消防水源建设。城市消防水源利用天然水体,如江、河、湖、海,和城市供水管网。水源必须城市消防水源利用天然水体,如江、河、湖、海,和城市供水管网。水源必须保证消防用水

30、的可靠性,天然水源应有可靠的取水设施。保证消防用水的可靠性,天然水源应有可靠的取水设施。7灭火救援设施灭火救援设施 LOGOLOGO7.1.1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7.1.2高层民用建筑,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占地面积大于3000m2的商店建筑、展览建筑等单、多层公共建筑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対于住宅建筑和山坡地或河道边临空建造的高层建筑,可沿建筑的一个长边

31、设置消防车道,但该长边所在建筑立面应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 7.1.3工厂、仓库区内应设置消防车道。高层厂房,占地面积大于3000m2的甲、乙、丙类厂房和占地面积大于的乙、丙类仓库,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7灭火救援设施灭火救援设施 7.1消防车道 LOGOLOGO7.1.4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内院或天井的短边长度大于24m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当该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m。 7.1.5在穿过建筑物或进入建筑物内院的消防车道两侧,不应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或人员安全疏散的设施。

32、 7灭火救援设施灭火救援设施 7.1消防车道 LOGOLOGO7.1.6可燃材料露天堆场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可燃气体储罐区,应设置消防车道。 1储量大于表7.1.6规定的堆场、储罐区,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2占地面积大于30000m2的可燃材料堆场,应设置与环形消防车道相通的中间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间距不宜大于150m。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可燃气体储罐区内的环形消防车道之间宜设置连通的消防车道;3消防车道的边缘距离可燃材料堆垛不应小于5m。 7灭火救援设施灭火救援设施 7.1消防车道 LOGOLOGO7.1.7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

33、置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边缘距离取水点不宜大于2m。 7.1.8消防车道应符合下列要求:1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m;2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的要求;3消防车道与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障碍物;4消防车道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m;5消防车道的坡度不宜大于8%。 7灭火救援设施灭火救援设施 7.1消防车道 LOGOLOGO7.1.9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m12m;对于高层建筑,不宜小于15m15m;供重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m18m。消防车道的路面、救援操

34、作场地、消防车道和救援操作场地下面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重型消防车的压力。消防车道可利用城乡、厂区道路等,但该道路应满足消防车通行、转弯和停靠的要求。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対于住宅建筑和山坡地或河道边临空建造的高层建筑,可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但该长边所在建筑立面应为消防车登高操作面。7.1.10消防车道不宜与铁路正线平交,确需平交时,应设置备用车道,且两车道的间距不应小于一列火车的长度。7灭火救援设施灭火救援设施 7.1消防车道 LOGOLOGO7.2.1高层建筑应至少沿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的底边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

35、,该范围内的裙房进深不应大于4m。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建筑,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确有困难时,可间隔布置,但间隔距离不宜大于30m,且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总长度仍应符合上述规定。 7.2.2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场地与厂房、仓库、民用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障碍物和车库出入口;2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15m和8m。对于建筑高度不小于50m的建筑,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均不应小于15m;3场地及其下面的建筑结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重型消防车的压力;4场地应与消防车道连通,场地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m,且不应大于10m,场地的坡度

36、不宜大于3%。 7灭火救援设施灭火救援设施 7.2救援场地和入口 LOGOLOGO7.2.3建筑物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的范围内,应设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入口。 7.2.4厂房、仓库、公共建筑的外墙应在每层的适当位置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 7.2.5窗口的净高度和净宽度分别不应小于0.8m和1.0m,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于1.2m,间距不宜大于20m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2个,设置位置应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窗口的玻璃应易于破碎,并应设置可在室外易于识别的明显标志。 7灭火救援设施灭火救援设施 7.2救援场地和入口 LOGOLOGO7灭火救援设施灭火救援设施 7.

37、2救援场地和入口 冷库建筑冷库建筑LOGOLOGO7.3.1 下列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下列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 1 建筑高度大于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的住宅建筑; 2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3 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埋深大于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埋深大于10m且总建筑面积大于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7.3.2 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

38、火分区不应少于1台。台。7灭火救援设施灭火救援设施 7.3消防电梯 LOGOLOGO7.3.3 建筑高度大于建筑高度大于32m且设置电梯的高层厂房(仓库),每个防火且设置电梯的高层厂房(仓库),每个防火分区内宜设置分区内宜设置1台消防电梯,但符合下列条件的建筑可不设置消防电台消防电梯,但符合下列条件的建筑可不设置消防电梯:梯: 1 建筑高度大于建筑高度大于32m且设置电梯,任一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且设置电梯,任一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过2人的高层塔架;人的高层塔架; 2 局部建筑高度大于局部建筑高度大于32m,且局部高出部分的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且局部高出部分的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于50m2的

39、丁、戊类厂房。的丁、戊类厂房。7.3.4 符合消防电梯要求的客梯或货梯可兼作消防电梯。符合消防电梯要求的客梯或货梯可兼作消防电梯。7灭火救援设施灭火救援设施 7.3消防电梯LOGOLOGO7.3.5 除设置在仓库连廊、冷库穿堂或谷物筒仓工作塔内的消防电梯外,消防电除设置在仓库连廊、冷库穿堂或谷物筒仓工作塔内的消防电梯外,消防电梯应设置前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梯应设置前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并应在首层直通室外或经过长度不大于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并应在首层直通室外或经过长度不大于30m的通道通向室的通道通向室外;外;2 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m2;与

40、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应符合本规范第;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应符合本规范第5.5.28条和第条和第6.4.3条的规定;条的规定;3 除前室的出入口、前室内设置的正压送风口和本规范第除前室的出入口、前室内设置的正压送风口和本规范第5.5.27条规定的户门外,条规定的户门外,前室内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前室内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4 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不应设置卷帘。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不应设置卷帘。7灭火救援设施灭火救援设施 7.3消防电梯LOGOLOGO7.3.6 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设置耐火

41、极限不低于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隔墙上的门的防火隔墙,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7.3.7 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置排水设施,排水井的容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置排水设施,排水井的容量不应小于量不应小于2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10L/s。消。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口宜设置挡水设施。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口宜设置挡水设施。7灭火救援设施灭火救援设施 7.3消防电梯LOGOLOGO7.3.8消防电梯应符合下列规定:消防电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能每层停靠;应能每层停靠;2 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3 电梯从首层至顶层的运

42、行时间不宜大于电梯从首层至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宜大于60s;4 电梯的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控制面板应采取防水措施;电梯的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控制面板应采取防水措施;5 在首层的消防电梯入口处应设置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在首层的消防电梯入口处应设置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6 电梯轿厢的内部装修应采用不燃材料;电梯轿厢的内部装修应采用不燃材料;7 电梯轿厢内部应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电梯轿厢内部应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7灭火救援设施灭火救援设施 7.3消防电梯LOGOLOGO主动防火系统主动防火系统 建筑主动防火系统主要由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建筑灭火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建筑主动防火系统主要由建

43、筑消防给水系统、建筑灭火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防排烟系统等构成。这些防火设施的设计和安装是一相专业性很强的技统、建筑防排烟系统等构成。这些防火设施的设计和安装是一相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设计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相应的设计规范与施工术工作,设计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相应的设计规范与施工验收规范。验收规范。建筑灭火设施应包括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各类自动灭火系统和自动灭火装置、建筑灭火设施应包括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各类自动灭火系统和自动灭火装置、灭火器、灭火沙、灭火毯、消防软管卷盘等。灭火器、灭火沙、灭火毯、消防软管卷盘等。建筑中配置的灭火器、消防软管卷盘、灭火沙

44、等或自动灭火系统应具备扑灭初建筑中配置的灭火器、消防软管卷盘、灭火沙等或自动灭火系统应具备扑灭初期火灾的能力,并应适用于所在场所可燃物的火灾特性相适应,能实现设计的防期火灾的能力,并应适用于所在场所可燃物的火灾特性相适应,能实现设计的防火目标。火目标。8消防设施的设置LOGOLOGO消防设施设置原则 建筑物应综合考虑建筑用途、重要性、建筑高度与室内空间高度、火灾特性和建筑物应综合考虑建筑用途、重要性、建筑高度与室内空间高度、火灾特性和火灾危险性等因素,合理设置有效的消防供水和灭火设施。火灾危险性等因素,合理设置有效的消防供水和灭火设施。在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建筑防火规范或设计规

45、范中规定需要设置灭火设施等建筑防火规范或设计规范中规定需要设置灭火设施和火灾自动报警的建筑中是否设有这些设施,要求所设计的室内、室外消防给水和火灾自动报警的建筑中是否设有这些设施,要求所设计的室内、室外消防给水系统能保证灭火时的用水可靠性、用水量和水压要求,使这些设施的设计与施工系统能保证灭火时的用水可靠性、用水量和水压要求,使这些设施的设计与施工能保证系统发挥应有的作用,设置与保护对象及系统的使用条件相适应等。能保证系统发挥应有的作用,设置与保护对象及系统的使用条件相适应等。8消防设施的设置LOGOLOGO室外设施设置原则 建筑外应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对于小型建筑或火灾危险性较低的建筑,其室

46、建筑外应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对于小型建筑或火灾危险性较低的建筑,其室外消火栓系统可就近利用市政消火栓系统。外消火栓系统可就近利用市政消火栓系统。室外消火栓应能够保证能有效控制火灾、保护建筑结构不会受到不可修复的破室外消火栓应能够保证能有效控制火灾、保护建筑结构不会受到不可修复的破坏且相邻建筑不会被引燃。坏且相邻建筑不会被引燃。系统设计时,应结合市政消火栓系统布置,便于消防车使用;距离建筑物外墙系统设计时,应结合市政消火栓系统布置,便于消防车使用;距离建筑物外墙应满足消防车安全取水、供水的要求,避免建筑物高层部位物体坠落对消防人员应满足消防车安全取水、供水的要求,避免建筑物高层部位物体坠落对消防

47、人员和消防车造成危害。和消防车造成危害。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量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火灾危险性类别、建筑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量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火灾危险性类别、建筑物体积、建筑物的用途和建筑所设置的消防设施情况等因素。对于可燃液体或气物体积、建筑物的用途和建筑所设置的消防设施情况等因素。对于可燃液体或气体储罐应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冷却的水量。体储罐应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冷却的水量。 8消防设施的设置LOGOLOGO8.1.1消防给水和消防设施的设置应裉据建筑的用途及其重要性、火灾消防给水和消防设施的设置应裉据建筑的用途及其重要性、火灾危险性、火灾特性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危险性、火灾特

48、性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8.1.2城镇(包括居住医、商业区、开发区、工业区等)应沿可通行消城镇(包括居住医、商业区、开发区、工业区等)应沿可通行消防车的街道设置市政消火栓系统。防车的街道设置市政消火栓系统。民用建筑、厂房、仓库、储罐(区)和堆场周围应设置室外消火栓系民用建筑、厂房、仓库、储罐(区)和堆场周围应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统。用于消防救援和消防车停靠的屋面上,应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用于消防救援和消防车停靠的屋面上,应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建筑体积不大于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建筑体积不大于3000m3的戊类厂房,居住的戊类厂房,居住区人数不超过区人数不超过500

49、人且建筑层数不超过两层的居住区,可不设置室外人且建筑层数不超过两层的居住区,可不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消火栓系统。8消防设施的设置8.1一般规定 LOGOLOGO8.1.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和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等系统以及下列建筑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应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1超过5层的公共建筑;2超过4层的厂房或仓库;3其他高层建筑;4超过2层或建筑面积大于10000m2的地下建筑(地下室)。 8.1.4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内的储罐应设置移动水枪或固定水冷却设施。高度大于15m或单罐容量大于2000m3的甲、乙、丙类液体地上储罐,宜采用固定水冷却设施。8.1.5总容

50、积大于50m3或单罐容积大于20m3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应设置固定水冷却设施,埋地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可不设置固定喷水冷却装置。总容积不大于50m3或单罐容积不大于20m3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应设置移动式水枪。8消防设施的设置8.1一般规定 LOGOLOGO8.1.6消防水泵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独建造的消防水泵房,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2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水泵房,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或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的地下楼层;3疏散门应直逋室外或安全出口。 8.1.7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需要联动控制的消防设备的建筑(群)应设置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51、:1单独建造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2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宜设置在建筑内首层或地下一层,并宜布置在靠外墙部位;3不应设置在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他可能影响消防控制设备正常工作的房间附近;4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 8消防设施的设置8.1一般规定 LOGOLOGO8.1.8消防水泵房和消防控制室应采取防水淹的技术措施。 8.1.9高层住宅建筑的公共部位和公共建筑内应设置灭火器,其他住宅建筑的公共部位宜设置灭火器。 厂房、仓库、储罐(区)和堆场,应设置灭火器。8.1.10建筑外墙设置有玻璃幕墙或采用火灾时可能脱落的墒体装饰材料或构造时,供灭火救援用的水泵接合器、室外消火栓等室外

52、消防设施,应设置在距离建筑外墙相对安全的位置或采取安全防护措施。8.1.11设置在建筑室内外、供人员操作或使用的消防设施,均应设置区别于环境的明显标志。 8消防设施的设置8.1一般规定 LOGOLOGO8.2.1 下列建筑或场所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下列建筑或场所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1 建筑占地面积大于建筑占地面积大于300m2的厂房和仓库;的厂房和仓库;2 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1m的住宅建筑;的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不大于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确有困难时,可只设置干式消防竖管的住宅建筑,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确有困难时,可只设置干式消

53、防竖管和不带消火栓箱的和不带消火栓箱的DN65的室内消火栓。的室内消火栓。3 体积大于体积大于5000m3的车站、码头、机场的候车(船、机)建筑、展览建筑、商店建筑、旅馆建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候车(船、机)建筑、展览建筑、商店建筑、旅馆建筑、医疗建筑和图书馆建筑等单、多层建筑;医疗建筑和图书馆建筑等单、多层建筑;4 特等、甲等剧场,超过特等、甲等剧场,超过800个座位的其他等级的剧场和电影院等以及超过个座位的其他等级的剧场和电影院等以及超过1200个座位的礼堂、个座位的礼堂、体育馆等单、多层建筑;体育馆等单、多层建筑;5 建筑高度大于建筑高度大于15m或体积大于或体积大于10000m3的办

54、公建筑、教学建筑和其他单、多层民用建筑。的办公建筑、教学建筑和其他单、多层民用建筑。8消防设施的设置8.2室内消火栓系统 LOGOLOGO8.2.2本规范第本规范第8.2.1条未规定的建筑或场所和符合本规范第条未规定的建筑或场所和符合本规范第8.2.1条规定的下列建筑条规定的下列建筑或场所,可不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但宜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或场所,可不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但宜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1耐火等级为一、二级且可燃物较少的单、多层丁、戊类厂房(仓库);耐火等级为一、二级且可燃物较少的单、多层丁、戊类厂房(仓库);2耐火等级为三、四级且建筑体积不大于耐火等级为三、四级

55、且建筑体积不大于3000m3的丁类厂房;耐火等级为三、四的丁类厂房;耐火等级为三、四级且建筑体积不大于级且建筑体积不大于5000m3的戊类厂房(仓库);的戊类厂房(仓库);3粮食仓库、金库、远离城镇且无人值班的独立建筑;粮食仓库、金库、远离城镇且无人值班的独立建筑;4存有与水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的物品的建筑;存有与水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的物品的建筑;5室内无生产、生活给水管道,室外消防用水取自储水池且建筑体积不大于室内无生产、生活给水管道,室外消防用水取自储水池且建筑体积不大于5000m3的其他建筑。的其他建筑。 8消防设施的设置8.2室内消火栓系统 LOGOLOGO消防软管卷盘和轻便消防水龙 8

56、消防设施的设置8.2室内消火栓系统 LOGOLOGO8.2.3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砖木或木结构的古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砖木或木结构的古建筑,宜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建筑,宜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 8.2.4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和建筑面积大于200m2的商业服务网点内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高层住宅建筑的户内宜配置轻便消防水龙。 8消防设施的设置8.2室内消火栓系统 LOGOLOGO自动喷水、水喷雾、七氟丙烷、二氧化碳、泡沫、干粉、细水雾、固定水炮灭火系统等及其它自动灭火自动喷水、水喷雾、七氟丙烷、二氧化碳、泡沫、干粉、细水雾、固定水炮灭火系统等及其它自动

57、灭火装置,对于扑救和控制建筑物内的初起火,减少损失、保障人身安全,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在各类建装置,对于扑救和控制建筑物内的初起火,减少损失、保障人身安全,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在各类建筑内应用广泛。但由于建筑功能及其内部空间用途千差万别,本规范难以对各类建筑及其内部的各类场筑内应用广泛。但由于建筑功能及其内部空间用途千差万别,本规范难以对各类建筑及其内部的各类场所一一作出规定。设计应按照有关专项标准的要求,或根据不同灭火系统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系统选所一一作出规定。设计应按照有关专项标准的要求,或根据不同灭火系统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系统选型和设置场所的相关要求,经技术、经济等多方面比较后确定。

58、型和设置场所的相关要求,经技术、经济等多方面比较后确定。本节中各条的规定均有三个层次,一是这些场所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二是推荐了一种较适合该类场所本节中各条的规定均有三个层次,一是这些场所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二是推荐了一种较适合该类场所的灭火系统类型,正常情况下应采用该类系统,但并不排斥采用其它适用的系统类型或灭火装置。如在的灭火系统类型,正常情况下应采用该类系统,但并不排斥采用其它适用的系统类型或灭火装置。如在有的场所空间很大,只有部分设备是主要的火灾危险源并需要灭火保护,或建筑内只有少数面积较小的有的场所空间很大,只有部分设备是主要的火灾危险源并需要灭火保护,或建筑内只有少数面积较小的场所

59、内的设备需要保护时,可对该局部火灾危险性大的设备采用火探管、气溶胶、超细干粉等小型自动场所内的设备需要保护时,可对该局部火灾危险性大的设备采用火探管、气溶胶、超细干粉等小型自动灭火装置进行局部保护,而不必采用大型自动灭火系统保护整个空间的方法;三是在选用某一系统的何灭火装置进行局部保护,而不必采用大型自动灭火系统保护整个空间的方法;三是在选用某一系统的何种灭火方式时,应根据该场所的特点和条件、系统的特性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确定。在选择灭火系统时,种灭火方式时,应根据该场所的特点和条件、系统的特性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确定。在选择灭火系统时,应考虑在一座建筑物内尽量采用同一种或同一类型的灭火系统,以便维护

60、管理,简化系统设计。应考虑在一座建筑物内尽量采用同一种或同一类型的灭火系统,以便维护管理,简化系统设计。此外,本规范未规定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的场所,并不排斥或限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以及建筑的整体消防此外,本规范未规定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的场所,并不排斥或限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以及建筑的整体消防安全需要而设置相应的自动灭火系统或设施。安全需要而设置相应的自动灭火系统或设施。 8消防设施的设置8.3自动灭火系统LOGOLOGO8.3.1(厂房自动灭火)(厂房自动灭火)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和不宜用水保护或灭火的场所外,下列厂房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和不宜用水保护或灭火的场所外,下列厂房或生产部位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并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