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基础无线网络覆盖规划_第1页
TDLTE基础无线网络覆盖规划_第2页
TDLTE基础无线网络覆盖规划_第3页
TDLTE基础无线网络覆盖规划_第4页
TDLTE基础无线网络覆盖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D-LTE基础无线网络覆盖规划2目录1. 无线覆盖基础知识无线覆盖基础知识2. eNodeB设备基础知识设备基础知识3. 天天馈线基础知识馈线基础知识4. 天线规划安装天线规划安装3电场电场电场振子电波传输方向磁场磁场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传递能量,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无线电波的电场振动方向 是按一定规律变化的,相对于地平面而言,称为电波的极化方向。1.1无线电传播基本原理4无线频谱不同的频段内的频率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不同的频段内的频率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FrequencyClassificationDesign

2、ation3-30Hz30-300HzExtremely Low FrequencyELF300-3000HzVoice FrequencyVF3-30KHzVery-low FrequencyVLF30-300KHzLow FrequencyLF300-3000KHzMedium FrequencyMF3-30MHzHigh FrequencyHF30-300MHzVery High FrequencyVHF300-3000MHzUltra High FrequencyUHF3-30GHzSuper High FrequencySHF30-300GHzExtremely High Frequ

3、encyEHF300-3000GHz1.1无线电传播基本原理5直射波及地面反射波(最一般的传播形式)对流层散射波(传播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山体绕射波(阴影区域信号来源)电离层反射波(超视距通讯途径)传播途径1.1无线电传播基本原理6无线传播环境电波传播受地形结构和人为环境的影响,无线传播环境直接决定传播模型的选取。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 自然地形(高山、丘陵、平原、水域) 人工建筑的数量、分布、材料特性 该区域植被特征 天气状况1.1无线电传播基本原理7RTTR地形分类准平滑地形 表面起伏平缓,起伏高度小于等于20米的地形不规则地形 除了准平滑地形之外的其余地形,可 按状态分为:丘陵地形、孤立山岳

4、、倾斜地形、水陆混合地形等1.1无线电传播基本原理8距离(m)接收功率(dBm)102030-20-40-60慢衰落快衰落信号衰落1.1无线电传播基本原理9数字信号传输的引入带来了另一问题是时间色散。这一问题起源于反射,但与多径衰落不同,其反射信号来自远离接收天线的物体约在几千米远处,如图:时间色散1.1无线电传播基本原理由基站发送“1”、“0”符号序列,如果反射信号的达到时间刚好滞后直射信号一个符号的时间,那么接收机将在从直射信号中检出“0”的同时,还从反射信号中检出“1”,于是导致符号“1”对符号“0”的干扰。10Doppler效应的例子:火车经过你的身边f1f2f3V(km/h)V:移动

5、台速度:信号到达角度Doppler频移l移动通信中的Doppler频移1.1无线电传播基本原理11信号分集抗快衰落措施分集时间分集 符号交织、检错、纠错编码、RAKE接收技术空间分集 采用主、分集天线接收。主、分集天线的接收信号不具有同时衰减的特性。基站接收机对一定时间范围内不同时延信号的均衡能力也是一种空间分集的形式。极化分集频率分集 GSM体制采用跳频 CDMA体制采用扩频技术1.1无线电传播基本原理12TR绕射损耗电磁波在绕射点四处扩散绕射波覆盖除障碍物外的所有方向扩散损耗最为严重计算公式复杂,随不同绕射常数变化1.1无线电传播基本原理13 0 0 0 0dDw1w2E1E2XdBmWd

6、Bm穿透损耗穿透损耗=X-W=B dB电磁波穿透墙体的反射和折射穿透损耗室内信号取决于建筑物的穿透信号和绕射信号的矢量和室内窗口处与室内中部信号差别较大建筑物材质、墙体厚度对穿透损耗影响较大电磁波的入射角对穿透损耗影响较大1.1无线电传播基本原理141.2室外覆盖规划原理室外连续覆盖区域规划标准 不同场景类型及对应的覆盖指标要求如下:q 注:根据建筑物穿透损耗将主城区分为高穿损、低穿损场景,高穿损场景指中心商务区、中心商业务、密集居民区等区域,其他区域为低穿损场景。 151.2室外覆盖规划原理TD-LTE与TD-SCDMA覆盖规划特性对比TD-SCDMATD-SCDMA覆盖特性覆盖特性TD-L

7、TETD-LTE覆盖特性覆盖特性覆盖目覆盖目标业务标业务以电路域以电路域CS64KCS64K业务作为连续覆盖业务作为连续覆盖的目标业务的目标业务不存在电路域业务,连续覆盖的目标业务为数不存在电路域业务,连续覆盖的目标业务为数据业务,关注小区边缘性能据业务,关注小区边缘性能覆盖影覆盖影响因素响因素在给定的环境和目标误块率的条件在给定的环境和目标误块率的条件下下 ,CS64KCS64K业务调制编码方式固定业务调制编码方式固定,系统资源固定,解调门限固定,系统资源固定,解调门限固定在相同的数据速率下,可选择不同的调制编码在相同的数据速率下,可选择不同的调制编码方式或系统资源配置(用户带宽),解调门限

8、方式或系统资源配置(用户带宽),解调门限随之变化。需要在覆盖规划中确定用户带宽、随之变化。需要在覆盖规划中确定用户带宽、调制编码方式等配置,以应对不同的覆盖环境调制编码方式等配置,以应对不同的覆盖环境和规划需求和规划需求天线天线类型类型在在HSPAHSPA标准之前,仅有标准之前,仅有BeamformingBeamforming一种天线类型一种天线类型具有具有SFBCSFBC、BemformingBemforming、空间复用等多种、空间复用等多种天线方式,选择不同的天线使用方式,其覆盖天线方式,选择不同的天线使用方式,其覆盖能力差异较大。在室内主要可以使用能力差异较大。在室内主要可以使用SFB

9、CSFBC改改善边缘条件下的覆盖性能;空间复用方式可以善边缘条件下的覆盖性能;空间复用方式可以显著提升系统容量。显著提升系统容量。161.2室外覆盖规划原理171.2室外覆盖规划原理TD-LTE与TD-SCDMA链路预算对比18室内覆盖系统的规划标准:q注:对于室内覆盖系统泄漏到室外的信号,要求室外10米处应满足RSRP-110dBm或室内小区外泄的RSRP比室外主小区RSRP低10dB(当建筑物距离道路不足10米时,以道路靠建筑一侧作为参考点) 。 1.3室分覆盖规划原理19TD-LTE室内覆盖建设原则建设原则建设原则 应综合考虑网络性能、改造难度、资源情况、应综合考虑网络性能、改造难度、资

10、源情况、投资成本等选择最佳建设模式。投资成本等选择最佳建设模式。应尽量展示应尽量展示TD-LTETD-LTE的性能特点并保证网络质量的性能特点并保证网络质量不影响现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不影响现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对现有室分系统进行改造时,需要对现有室分系统进行改造时,应尽量减小改造量和对现网的影响应尽量减小改造量和对现网的影响确保室内分布系统提供良好的室内覆盖,确保室内分布系统提供良好的室内覆盖,同时要控制好室内信号,避免对室外构成强同时要控制好室内信号,避免对室外构成强干扰干扰在频率资源足够的情况下室内外在频率资源足够的情况下室内外应尽量采用异频组网方式;应尽量采用异频组网方式;

11、目前目前TD-LTETD-LTE室外采用室外采用2.6GHz2.6GHz频段频段( (2575-2635MHz )2575-2635MHz )和和F F频段频段(1880-1900MHz1880-1900MHz),),室内采用室内采用2.3GHz2.3GHz频段频段( (2320-2370MHz2320-2370MHz) ) 分布系统建设应考虑多系统间的干扰,分布系统建设应考虑多系统间的干扰,应保证应保证TD-LTETD-LTE和其他通信系统间的隔和其他通信系统间的隔离度要求,避免产生系统间强干扰。离度要求,避免产生系统间强干扰。 TD-LTETD-LTE室内覆盖工程应按照室内覆盖工程应按照“

12、多天线、多天线、小功率小功率”的原则进行建设,电磁辐射的原则进行建设,电磁辐射必须满足国家和通信行业相关标准。必须满足国家和通信行业相关标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佳建设模式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佳建设模式室内外覆盖一体化原则室内外覆盖一体化原则室内外采用异频组网方式室内外采用异频组网方式充分考虑干扰和电磁辐射要求充分考虑干扰和电磁辐射要求1.3室分覆盖规划原理20在进行系统间的干扰分析时,主要应考虑邻频干扰、杂散干扰、阻塞干扰和互调干扰情况。TD-LTE与其它系统共存干扰分析1.3室分覆盖规划原理211.3室分覆盖规划原理异频段杂散、阻塞干扰异频段杂散、阻塞干扰n与其他运营商室分系统的邻频干

13、扰;与其他运营商室分系统的邻频干扰;n与与TD-SCDMA共系统上下行时隙同共系统上下行时隙同步时,可以实现共存、共址,否则会步时,可以实现共存、共址,否则会出现干扰等问题;出现干扰等问题;n方法:根据相关协议指标进行计算,并取杂散干扰方法:根据相关协议指标进行计算,并取杂散干扰和阻塞干扰的最大值(其中杂散干扰以底噪提高和阻塞干扰的最大值(其中杂散干扰以底噪提高1dB为标准)。为标准)。n结论:结论:TD-LTE系统与其它系统干扰的隔离度要求系统与其它系统干扰的隔离度要求见下表,其中与见下表,其中与WLAN的干扰情况较为严重。的干扰情况较为严重。n措施:相关系统直接合路时合路器的隔离度需满足措

14、施:相关系统直接合路时合路器的隔离度需满足下表要求。下表要求。邻频干扰邻频干扰GSM900MDCS1800MTD-SCDMA(F、A)WLANLTE作为干扰系统的隔离度36445988LTE作为被干扰系统的隔离度83833187异频段干扰异频段干扰干扰隔离度要求干扰隔离度要求TD-LTE与其它系统共存干扰分析n多系统合路时可能会产生互调干扰,互调干扰主多系统合路时可能会产生互调干扰,互调干扰主要依靠合路器进行抑制,目前较好的合路器三阶要依靠合路器进行抑制,目前较好的合路器三阶互调抑制指标在互调抑制指标在-120-140dBc左右左右n对于对于LTE使用使用2320-2370M频率的情况,不会与

15、频率的情况,不会与GSM、DCS系统系统产生互调干扰;但如产生互调干扰;但如TD-A(2010-2025M)合路可能会)合路可能会对对DCS系统产生互系统产生互调干扰。调干扰。互调干扰互调干扰221.3室分覆盖规划原理TD-LTE与WLAN系统干扰分析Click to add TitleClick to add TitleWLANWLAN工作在工作在2400-2400-2483.5M2483.5M,TD-LTETD-LTE室内室内工作于工作于2320-2370M2320-2370M频频段。两系统段。两系统间间至少至少30M30M隔离带,不存在邻频隔离带,不存在邻频干扰,因而主要干扰干扰,因而主

16、要干扰包括杂散干扰和阻塞包括杂散干扰和阻塞干扰。干扰。二者共存、共址时的干二者共存、共址时的干扰通常有扰通常有8 8个途径:个途径:A A:终端之间的互干扰:终端之间的互干扰 B B:终端对基站的干扰:终端对基站的干扰 C C:基站对终端的干扰:基站对终端的干扰 D D:基站之间的干扰:基站之间的干扰WLAN APLTE 基站WLAN终端LTE 终端WLANWLAN为为CSMA/CACSMA/CA接入系接入系统,统,TD-LTETD-LTE为为TDDTDD系统,系统,两系统上下行时隙不同两系统上下行时隙不同步,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步,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干扰关系。杂的干扰关系。干扰分析干扰分析干扰

17、类型干扰类型干扰途径干扰途径231.3室分覆盖规划原理TD-LTE基站与WLAN基站的干扰室内杂散干扰阻塞干扰互调干扰在干扰系统侧加滤波器在被干扰系统侧加滤波器频率隔离和频率协调采用收发分缆方式采用后端合路方式提高合路器件指标基站间干扰规避措施基站间干扰规避措施根据计算,根据计算,WLANWLAN基站和基站和TD-LTETD-LTE基站具体隔离度要求为基站具体隔离度要求为88dB88dB。当两系统合路。当两系统合路建设时,可以通过提高合路器的隔离度至建设时,可以通过提高合路器的隔离度至88dB88dB以上或采用以上或采用WLANWLAN末端合路方末端合路方式式, ,通过分布系统间的损耗进行干扰

18、规避。通过分布系统间的损耗进行干扰规避。241.3室分覆盖规划原理TD-LTE基站与WLAN基站的干扰当两系统分别建设室分系统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计算天线间距要求。如按照以下当两系统分别建设室分系统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计算天线间距要求。如按照以下示例计算时,天线间距大约需要示例计算时,天线间距大约需要1米。米。TD-LTE eNBWLAN AP插损=43-10=33dB插损=27-10=17dBPo=43dBmPo=27dBm天线口10dBm1米米TD-LTE eNBWLAN AP插损=43-10=33dB插损=0dBPo=43dBmPo=20dBm天线口10dBm7米米当当TD-LTE使用室分系

19、统,而使用室分系统,而WLAN AP单独部署时单独部署时, 天线间距要求较高,天线间距要求较高,按照以下示例计算间距约为按照以下示例计算间距约为7米。米。251.3室分覆盖规划原理共室分系统组网共室分系统组网LTE与与WLAN同区域覆盖时干扰解决建议同区域覆盖时干扰解决建议应优先考虑应优先考虑WLAN与与TD-LTE共室分系统组共室分系统组网;网; 同时同时WLAN尽量采用尽量采用末端合路方式建设,利末端合路方式建设,利用合路器端口隔离度和用合路器端口隔离度和室分系统损耗尽量降低室分系统损耗尽量降低干扰干扰独立建设时独立建设时LTE与WLAN干扰解决建议u 要求要求LTE设备在设备在WLAN频

20、段的杂散频段的杂散功率小于功率小于-80dBm/1MHz(目前协目前协议指标为议指标为-30dBm/1MHz);或者;或者在在LTE发射机端增加滤波器(带外抑发射机端增加滤波器(带外抑制度在制度在50dB以上)。以上)。u 要求要求WLAN AP设备在设备在LTE频段的杂频段的杂散发射功率小于散发射功率小于-60dBm/1MHz(目前协议指标为目前协议指标为-30dBm/1MHz) 。 u 在在设备满足以上条件前提下,设备满足以上条件前提下, WLAN与与LTE的水平隔离距离建议的水平隔离距离建议在在2m以上。以上。建议进一步测试验证建议进一步测试验证LTE与与WLAN同区域覆盖时干扰问题同区

21、域覆盖时干扰问题26目录1. 无线覆盖基础知识无线覆盖基础知识2. eNodeB设备基础知识设备基础知识3. 天天馈线基础知识馈线基础知识4. 天线规划安装天线规划安装27eNodeB的系统架构:BBU+RRUneNodeB 硬件系统按照基带、射频分离的分布式基站架构设计,分BBU、RRU两个功能模块,既可以射频模块拉远的方式部署,也可以将射频模块,基带部分放置在同一个机柜内组成宏基站的方式部署。nBBU与RRU之间通过CPRI/IR接口连接。无线资源管理无线资源管理( (无线承载控制、准入控制、移无线承载控制、准入控制、移动性管理和动态资源分配动性管理和动态资源分配) )n无线承载控制包括无

22、线承载的建立、保持、释放,对无线承载相关的资源进行配置。n准入控制包括允许和拒绝建立新的无线承载请求n移动性管理包括对空闲模式和连接模式下的无线资源进行管理。n动态资源分配包括分配和释放控制面和用户面数据包所使用的无线资源,如缓冲区、进程资源数据包压缩与加密数据包压缩与加密( (采用压缩和加密算法采用压缩和加密算法) )用户面数据包路由用户面数据包路由neNodeB 提供到S-GW 的用户面数据包的路由 MME MME 选择选择nUE 初始接入网络和连接期间,eNodeB 为UE 选择一个MME 进行附着和MME选择。n在无路由信息利用时,eNodeB 根据UE 提供的信息来间接确定到达MME

23、 的路径。消息调度和传输消息调度和传输n接收到来自MME 的寻呼消息、系统广播消息以及OMC 的操作维护消息。nl 根据一定的调度原则向Uu 接口发送寻呼消息、系统广播消息和操作维护消息。2.1eNodeB基础介绍282.1 eNodeB基础介绍BBU功能BBU 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四个子系统:控制系统、传输系统、基带系统、电源和环境监控系统。完成基带数字信号处理,资源管理,基带数字信号处理,资源管理,MME选择选择等功能。BBU在在eNB中的位置中的位置292.1 eNodeB基础介绍RRU功能RRU/RFU设备是集成了数字预失真设备是集成了数字预失真(DPD)、高效率功放、高效率功放、SD

24、R技术的新型技术的新型射频收发信机射频收发信机单单元元nRRU/RFU 逻辑结构包括CPRI 接口处理单元、TRX、供电单元、PA、LNA、滤波器、收发切换开关等逻辑单元。nRFU 是宏基站的射频部分。RFU 主要完成基带信号和射频信号的调制解调、数据处理、功率放大、驻波检测等功能。nRRU 是射频拉远单元,是分布式基站的射频部分。RRU 主要完成基带信号和射频基带信号和射频信号的调制解调、数据处理、功率放大、信号的调制解调、数据处理、功率放大、驻波检测驻波检测等功能。室外室外RRU模块模块室内机柜室内机柜内的内的RFU模块模块302.1 eNodeB基础介绍主要的射频指标(36.104)下行

25、主要指标下行主要指标基站输出功率:基站发射机使用额定负载时,一个发射通道上的平均功率总功率动态范围:基站发射机在工作状态时,在确保发射信号质量前提下基站发射功率的变化范围频率误差:基站发射信号实际频率与标称频率之间的频差。EVM:衡量发射信号质量,定义为平均错误矢量和平均参考功率的比占用带宽:在某个频带带宽,发射机发射功率的99%都在该带宽内,且剩余1%的功率各有一半落在该频段两侧ACLR:发射功率中留在带内的功率和落到相邻信道内的功率的比工作频段非期望辐射:在下行工作频段加上下各10MHz过渡频段中,所有落在载波频段之外的非期望辐射之和杂散辐射:在9kHz12.75GHz,除去工作频段外的杂

26、散功率要求。发射交调:当一个干扰信号进入发射天线,产生的交调信号功率。上行主要指标上行主要指标参考灵敏度:当吞吐量在参考测量信道上达到最大吞吐量的95%时,在接收天线接头处能接收到的最小平均功率动态范围:当接收信道带宽内存在一个AWGN干扰信号时,接收机接收正常信号的能力。信道内选择性:当存在一个强干扰信号时,接收机在分配的资源块位置接收一个正常信号的能力。邻道选择性:当存在一个相邻信道干扰信号时,在本信道频率上接收有用信号的能力。阻塞:当存在一个非期望干扰 (带内宽带或带外连续波)时,接收机接收有用信号的能力接收杂散辐射:由接收机产生或者放大,出现在基站接收天线接头处的辐射。接收交调:多个干

27、扰射频信号混频对有用信道产生干扰时,基站接收机接收有用信号的能力。312.1 eNodeB基础介绍不同设备多种方式有效解决居民小区深度覆盖不同设备多种方式有效解决居民小区深度覆盖n “双通道双通道RRURRU双极化小天线双极化小天线”通过室外打室内实现通过室外打室内实现小区深度小区深度覆盖覆盖,以及,以及密集城密集城区的补盲、补热区的补盲、补热以及以及高速铁路、公路高速铁路、公路的等场景的等场景双通道室外覆盖室内方案双通道室外覆盖室内方案小区内非伪装覆盖定向小天线楼顶伪装8 8通道宏站通道宏站双通道基站双通道基站双通道双通道天线天线大大3232开书开书n相比相比8 8通道通道: : 双通道RR

28、U和天线的体积都比较小,更易进入小区进行伪装建站n相比单通道相比单通道: : 双通道有3dB上下行增益,且可有效抑制深衰落,覆盖性能更优n “8 8通道通道RRURRU8 8通道智能天线通道智能天线”实现网络实现网络整体有效覆盖整体有效覆盖322.1 eNodeB基础介绍双通道双通道RRU和小区合并技术相结合,降低站点部署难度和小区合并技术相结合,降低站点部署难度n 双通道双通道RRURRU对站点要求低,易部署,能满足更好的覆盖要求对站点要求低,易部署,能满足更好的覆盖要求双通道站点可以和现有GSM街道站共站址、共天馈建设,降低成本并实现快速部署可以在覆盖难点区域外围市政道路上实施灯杆站建设对

29、覆盖难点进行有效覆盖上行接收分集,采用“最大比合并”,平均信噪比改善3dB下行采用EBB赋形,获得2-4dB增益n双通道双通道RRURRU和小区合并相结合,进一步降低站点部署难度和小区合并相结合,进一步降低站点部署难度将BBU置于附近具备条件的机房内,或Mini机房,从而进一步降低RRU站址的部署难度集成天线RRU体积小,重量轻,减少工程部署难度,更易实现有伪装要求的灯杆站、街道站等方案RRU及天线灵活紧凑,部署快速8通道小区宏覆盖通道小区宏覆盖2通道小区补盲小区合并简化频点规划,降低网络干扰n解决街道等常见弱覆盖场景的解决街道等常见弱覆盖场景的8+2小区合并小区合并Mini机房街道站机房街道

30、站332.2 室分设备规划 TD-LTETD-LTE室内建设可分为两种模式:室内建设可分为两种模式: 模式二:模式二:SIMO单流建设方式单流建设方式 TD-LTETD-LTE基站仅输出一路,形成基站仅输出一路,形成 1 1* *2 SIMO 2 SIMO 系统系统空间复用并行增益空间复用并行增益SFBC SFBC 模式一:模式一:MIMO双流建设方式双流建设方式 通过两路独立馈线和天线构成通过两路独立馈线和天线构成2 2* *2 MIMO2 MIMO系统,通过使用系统,通过使用SFBCSFBC、空间复用等提高覆、空间复用等提高覆盖和用户速率盖和用户速率342.2 室分设备规划SIMO单流建设

31、方式:单流建设方式: 优点:无需对原室内分布系统进行改动,工程改造量较小; 缺点:用户峰值吞吐量无法提升,无法充分发无法充分发挥挥LTELTE性能优势性能优势; 使用原则:建议仅对于对于实施困难的个别天线点实施困难的个别天线点采用本方式。采用本方式。MIMO双流建设方式双流建设方式: 优点:用户峰值吞吐量理论上可成倍提升,能充分能充分体现体现MIMOMIMO上下行容量增益上下行容量增益; 缺点:工程改造量、协调量和投资均较大; 使用原则:建议作为建议作为LTELTE室分系统主要建设方式,室分系统主要建设方式,以验证室内环境的以验证室内环境的MIMOMIMO性性能能 TD-LTE室内两种建设方式

32、优劣势对比:室内两种建设方式优劣势对比:352.2 室分设备规划 测试条件:测试条件: 载波带宽载波带宽20MHz 单用户单用户 MIMO吸顶天线间距吸顶天线间距0.5米(米(4倍波长)倍波长) 无室外及室内干扰无室外及室内干扰 测试结果:测试结果: 不支持不支持MIMO的室分系统,实的室分系统,实测峰值速率测峰值速率41Mbps MIMO室分系统,实测峰值用室分系统,实测峰值用户速率户速率75Mbps,是不支持,是不支持MIMO室分速率的室分速率的1.83 倍倍研究院实验室研究院实验室 测试时间:测试时间:2010年年4月月 测试条件:测试条件: 载波带宽载波带宽20MHz MIMO吸顶天线

33、间距约吸顶天线间距约1.5米米 测试结果:测试结果: MIMO室分系统相比单天线系室分系统相比单天线系统有大约统有大约1.5 倍倍的增益的增益上海世博信息通信馆上海世博信息通信馆测试情况测试情况TD-LTE室内两种建设模式测试情况对比:室内两种建设模式测试情况对比:362.2 室分设备规划两路新建 MIMOMIMO双流建设天馈线系统具体实施又分为两种方案双流建设天馈线系统具体实施又分为两种方案一路新建,一路合路372.2 室分设备规划一路新建一路新建一路合路一路合路根据上述章节的干扰分析和根据上述章节的干扰分析和覆盖性能分析,在合路器隔覆盖性能分析,在合路器隔离度指标满足要求的情况下,离度指标

34、满足要求的情况下,TD-LTETD-LTE与与TD-SCDMATD-SCDMA合路可以合路可以满足覆盖要求满足覆盖要求根据根据TDTD室分建设指导意见要室分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天线工作频率范围要求求,天线工作频率范围要求为为8008002500MHz 2500MHz ,可以直接,可以直接支持支持LTELTE系统系统充分利用已有室分系统,较充分利用已有室分系统,较大减少了工程协调量和投资大减少了工程协调量和投资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改动原系统天馈线的基础上,不改动原系统天馈线的基础上,新增加一路天馈线系统;新增加一路天馈线系统;TD-LTETD-LTE一路接入新建馈线,另一路接入新建馈

35、线,另一路与原室分系统合路一路与原室分系统合路前提是目前前提是目前室分无源器件的频室分无源器件的频段范围已涵盖了段范围已涵盖了LTELTE频率频率需要进行干扰分需要进行干扰分析,满足隔离度要析,满足隔离度要求方可与原系统合求方可与原系统合路,否则需要一定路,否则需要一定改造改造;两路信号需要两路信号需要保保持平衡持平衡,部分站点,部分站点改造存在一定难度。改造存在一定难度。由于其中一路与由于其中一路与已有系统合路,后已有系统合路,后期如引入高段频段期如引入高段频段时可能受限。时可能受限。382.2 室分设备规划两路新建两路新建建议在建议在合路时存在严重多系合路时存在严重多系统干扰并具备新增两路

36、天馈统干扰并具备新增两路天馈线条件的场景应用线条件的场景应用在不改动原分布系统天在不改动原分布系统天馈线的基础上,额外增馈线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两路天馈线系统;加两路天馈线系统;TD-LTETD-LTE独立使用新建馈独立使用新建馈线。线。网络改造量网络改造量和投资均较大;和投资均较大;对于已有分对于已有分布系统的建筑,布系统的建筑,新增两路路天新增两路路天馈线系统实施馈线系统实施难度大。难度大。与其他通信系统相对独立,与其他通信系统相对独立,后期如引入更为先进的技术后期如引入更为先进的技术或手段时改造比较方便;或手段时改造比较方便;通过空间隔离最通过空间隔离最大限度规避多系大限度规避多系统合路产

37、生的干统合路产生的干扰风险。扰风险。392.2 室分设备规划方案描述:将原单方案描述:将原单极化天线更换为双极极化天线更换为双极化天线,增加一路馈化天线,增加一路馈线合入线合入TD-LTETD-LTE的一路的一路信号,信号,LTELTE另一路信另一路信号与原室内分布系统号与原室内分布系统合路合路技术成熟情况:技术成熟情况:尚需测尚需测试验证技术试验证技术成熟后方成熟后方可可广泛应用广泛应用优势:无需增加天线优势:无需增加天线数量和改变位置,仅数量和改变位置,仅需更换天线类型需更换天线类型双极化天双极化天线技术情线技术情况说明况说明40目录1. 无线覆盖基础知识无线覆盖基础知识2. eNodeB

38、设备基础知识设备基础知识3. 天天馈线基础知识馈线基础知识4. 天线规划安装天线规划安装41天线工作原理天线是能够有效地向空间某特定方向辐射电磁波或能够有效地接收空间某特定方向来的电磁波的装置。导线上有交变电流流动时,就可以发生电磁波的辐射,辐射的能力与导线的长度和形状有关。当导线的长度可与波长相比拟时,能形成较强的辐射。通常将上述能产生显著辐射的直导线称为振子。每臂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的对称振子,称为半波振子,是基本的天线单元。3.1天线的工作原理天线的作用:将传输线上导行波转化为自由空间的电磁波,或进行相反的变化。一般天线都具有可逆性,即同一副天线既可用作发射天线,也可用作接收天线。同一天线

39、作为发射或接收的基本特性参数是相同的,这就是天线的互易定理。42天线工作原理3.1天线的工作原理43极化天线3.1天线的工作原理44极化天线(续)单极化天线对比单极化天线对比单极化和双极化天线对比单极化和双极化天线对比垂直极化垂直极化水平极化水平极化单极化单极化双极化双极化水平极化波的电场平行于水平面,在地面上传播时损耗大;垂直极化波的电场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在地面上传播时损耗小。为了得到分集增益,物理上单极化天线需要两根天线,安装会受到空间的影响。而双极化天线内集成了两根天线,能够节省安装空间。电场电场磁场磁场振子振子电波传输方向电波传输方向分集距离分集距离 D3.1天线的工作原理45Page

40、45按外形划分板状天线板状天线帽形天线帽形天线鞭状天线鞭状天线面状天线面状天线3.2天线的分类46目录1. 无线覆盖基础知识无线覆盖基础知识2. eNodeB设备基础知识设备基础知识3. 天馈线基础知识天馈线基础知识4. 天线天线规划与安装规划与安装47天线增益增益是指在输入功率相等的条件下,实际天线在最大辐射方向与理想的辐射单元在空间同一点处所产生的场强的平方之比,即功率之比。增益一般与天线方向图有关,方向图主瓣越窄,后瓣、副瓣越小,增益越高。4.1天线的性能参数48前后比定向天线方向图中,前后瓣最大电平之比称为前后比。前后比越大,表示天线的定向接收性能就越好。后向功率后向功率前向功率前向功

41、率以以dB表示的前后比表示的前后比 = 10 log 典型值为典型值为 25dB 左右左右 (前向功率前向功率) (反向功率反向功率)4.1天线的性能参数49波束宽度在方向图中通常都有两个瓣或多个瓣,其中最大的瓣称为主瓣,其余的瓣称 为副瓣。主瓣两半功率点间的夹角定义为天线方向图的波瓣宽度。称为半功率(角)瓣宽。主瓣瓣宽越窄,则方向性越好,抗干扰能力越强。工程上一般用3dB波瓣宽度。水平面方向图水平面方向图60 (eg)峰值峰值 - 3dB点点 - 3dB点点3dB 波束宽度波束宽度峰值峰值 - 3dB点点- 3dB点点15(eg)垂直面方向图垂直面方向图4.1天线的性能参数50 固固定定电电

42、下下顷顷FE FE 天线下倾通过支架通过支架调节下顷角调节下顷角机机械械下下顷顷机械下顷角机械下顷角电电下下顷顷 电下顷角电下顷角实际波束的下顷角度实际波束的下顷角度= =电下顷角电下顷角+ +机械下顷角机械下顷角 可可调调电电下下顷顷天天线线MEMERERE手手动动电电调调MEMERCURCU远远端端电电调调RERE配置RCU4.1天线的性能参数51若 ZA 表示天线的输入阻抗,Z0 为天线的标称特性阻抗 ,则天线的反射系数为 , 。也可以用回波损耗表示端口的匹配特性, 。VSWR = 1.5:1 时,R.L. = 13.98dB。通常天线接头松动、馈线质量或进水等会导致驻波比大幅恶化,影响

43、无线覆盖。天线驻波比9.5 W80 ohms50 ohms朝前朝前: : 10W返回返回: : 0.5W00AAZZZZ 11VSWR . .()20 lgRL dB 4.1天线的性能参数52天线选型原则城区应用环境特点:站址分布较密,要求单基站覆盖范围小,尽量 减少越区覆盖的现象,减少干扰,提高网络质量和容量。天线选取原则:工作频率极化方式:45 双极化 水平波束宽度6065 增益:1516 dBi(中等增益,频率较高时可选高增益天线,1718dBi)下倾方式: 预置 6电下倾、或0 10 可调电下倾 0 15可调机械下倾 前后比: 25dB其他:上副瓣抑制4.2天线的选型53天线选型原则郊

44、区应用环境特点:郊区的应用环境介于城区环境与农村环境之间,有的地方可能更接近城区,基站数量不少,这时覆盖与干扰控制在天线选型时都要考虑。而有的地方可能更接近农村地方,覆盖成为重要因素。因此在天线选型方面可以视实际情况参考城区及农村的天线选型原则天线选取原则:工作频率双极化和垂直极化天线均可选用水平波束宽度 65或 90 一般不采用预置电下倾的天线,即使采用预置电下倾,一般下倾角也比较小一般选择1518dBi的中、高增益天线4.2天线的选型54天线选型原则农村应用环境特点:基站分布稀疏,话务量较小,覆盖要求广。有的地方会采用孤站覆盖,覆盖是最受关注的问题,这时应结合基站周围需覆盖的区域来考虑天线

45、的选型天线选取原则:定向天线 工作频率 / 垂直极化 / 90120 水平波束宽度 / 较高增益1618 dBi / 不预置下倾 / 零点填充全向天线 工作频率 / 垂直极化 / 11 dBi 增益 / 不预置下倾 / 零点填充4.2天线的选型55天线选型原则公路应用环境特点:该应用环境下话务量低、用户高速移动、此时重点解决的是覆盖问题。公路覆盖以带状覆盖为主,故多采用双扇区站或“8”字形全向站;在穿过乡镇,旅游点的地区也可采用三扇区或心形全向站天线选取原则:定向天线 工作频率 / 垂直极化 / 30水平波束宽度 / 21 dBi 增益 / 不预置下倾 / 零点填充“8”字形天线 工作频率 / 垂直极化 / 双向 70水平波束宽度 / 14 dBi 增益 / 不预置下倾 / 零点填充心形天线 工作频率 / 垂直极化 / 210水平波束宽度 / 12 dBi 增益 / 不预置下倾 / 零点填充4.2天线的选型56天线选型原则山区应用环境特点:在偏远的丘陵山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