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核心部分是仁_第1页
《论语》的核心部分是仁_第2页
《论语》的核心部分是仁_第3页
《论语》的核心部分是仁_第4页
《论语》的核心部分是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仁者爱人1 论语的核心部分是“仁”。论语共21,469个字,其中“仁”字出现,有人统计有109次, 这也就是说,论语中,平均十几个字中就出现一个“仁”。密度之大、频率之高,实属罕见。这位孔圣人是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做人讲仁人,他以其言行向人们昭示:仁爱同情是人间正道,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仁者爱人。 2分析前四则读四则,思考:A重点字。B“仁”的思想内容包括哪一些? 3重点字1:入则孝2:出则弟3:吾道一以贯之4: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何事于仁6:尧舜其犹病诸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8:能近取譬4 从这几节看,孔子“仁”的思想主要内容是什么?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2、而达人忠 (积极为人) 5 但有了忠就是不是仁了呢?看下面这一则内容: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5.19) 可见,有了忠不是就是仁,那么还需要什么呢?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推已及人) 6分析后七则 前几则我们分析了“仁“的概念,那么对于“仁”要怎样实践呢? 7(一)读后七则,注意重点字。1:盍各言尔志 2:敝之以无憾3:愿无伐善 4:无施劳5:老者安之 6:固相师之道也.7:过之,必趋 8: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9:霸诸侯 10:一匡天下11: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12:

3、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3:子见齐衰者、免衣裳者与瞽者8(二)重点句式:1:子食于有丧者之侧2: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3:师冕见,及阶4: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9 (三)这几则讲仁的实践,我们一起看从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的。 1:言志读“言志”这一则,体会三人的不同点。引用朱熹的话:夫子安人,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 102:问人:重人不重财3:导盲:无微不至的关心分析其语言的平实与浅易,理解运用具体细微的记述,真切地反映孔子对盲人的关心。4:与有丧者侧:尊崇礼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孔子仁的基本点是两个字:爱人。11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其具体内容体现为忠”“恕”,即一方面要竭力为人,一方面要推

4、已及人。具体的表现即“爱人” 12 分析最后一节。思考:为什么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仁,一方面却肯定其为仁者?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3.22)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译文】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13 孔子“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关心民生疾苦,始终是孔子的仁爱观。 14总结: 论语中关于“仁”的阐述有很多,比如: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已,而由人乎哉?”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