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艇筏救助艇的释放与回收实用教案_第1页
救生艇筏救助艇的释放与回收实用教案_第2页
救生艇筏救助艇的释放与回收实用教案_第3页
救生艇筏救助艇的释放与回收实用教案_第4页
救生艇筏救助艇的释放与回收实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救生艇筏救助救生艇筏救助(jizh)艇的释放与回收艇的释放与回收第一页,共100页。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员了解救生艇筏释放装置的种类、配备原则及主要结构;熟悉空载和承载释放装置的操作要领和使用中的正确复位方法;熟悉在正常情况和恶劣海况时对各类救生艇的正确释放和回收(hushu)程序;掌握穿着救生衣扶正救生筏的正确方法。第1页/共99页第二页,共100页。第2页/共99页第三页,共100页。图2-1 旋转式释放(shfng)装置第3页/共99页第四页,共100页。图2-2 弧齿式释放(shfng)装置第4页/共99页第五页,共100页。图2-3 推杆式释放(shfng)装置第5页/

2、共99页第六页,共100页。重力式释放装置 当救生艇艇重超过2300kg时,则应采用重力式释放装置。 重力式释放装置的形式可分为滑轨式、叉形支撑式和直杆式三种(sn zhn)。 重力式释放装置如图2-4所示。图2-4重力式释放装置(a)滑轨式吊艇架;(b)叉形支撑式吊艇架;(c)直杆式吊艇架无论哪种形式的重力式释放 释放装置的制造和实验应经过CCS船级社认可,并满足国际救生设备规范的要求。第6页/共99页第七页,共100页。自由降落入水式释放装置 自由降落入水式释放装置配套使用自由降落入水式全封闭救生艇。该形式的降落装置主要装配于干舷高度在1220m的高干舷船舶。艇内装配有特制的座位,并设有艇

3、内减震装置。自由降落入水式释放装置装配在船舶尾部,以斜置的支架存放救生艇。 船舶只配备一艘自由降落入水式释放装置。(1)自由降落入水式释放装置基本要求 自由降落入水式释放装置的各项性能和指标(zhbio)应符合SOLAS公约1999年修正案、IMO第66届海安会通过的国际救生设备规则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 在紧急状态下,当船舶处于横倾20、纵倾10的恶劣状态下,释放装置能将满载的救生艇降放到海面;当救生艇处于横倾5、纵倾2的状况下,可以利用其回收装置将满载人员的救生艇放入海面和从海面上回收到释放装置的滑道上。 当船舶下沉到34m处时,释放装置上的固艇装置和静水压力释放器依靠自身的动力使艇脱开,以

4、便艇驶往安全地带。第7页/共99页第八页,共100页。(2)自由降落入水式释放装置技术参数装置工作负荷:满足(mnz)额定乘员安全起降的要求。绞车起重负荷:满足(mnz)额定乘员安全起降的要求。装置下放负荷:最小30kN,最大满足(mnz)额定乘员安全起降的要求。自由降落核准高度:15m。(船舶在最轻航行状态从静水表面至救生艇在降放状态时的救生艇最低一点的最大距离。)降落滑道角度:35。(救生艇滑道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装置安装高度:15m。起升速度:5.0m/min。设计工况:横倾20、纵倾10。设计航速:大于或等于6kn。登艇方式:尾门登艇。环境温度:-2045。第8页/共99页第九页,共

5、100页。自由降落入水式释放(shfng)装置如图2-5所示。图2-5 自由降落(jinglu)入水式释放装置第9页/共99页第十页,共100页。新型救生艇及释放装置(zhungzh)介绍(1)平台式释放装置(zhungzh) 平台式释放装置(zhungzh)与其他形式释放装置(zhungzh)不同的是,它不设置吊放艇的吊架,而是由一个立式安装在登乘甲板舷外的吊艇平台取代。其吊艇机动力装置(zhungzh)、刹车装置(zhungzh)等大型设备均置于平台上面,减少了登乘甲板的拥挤,方便了人员的登乘活动。 此类释放装置(zhungzh)主要装配于客船和科学考察船。平台式释放装置(zhungzh)

6、如图2-6所示。图2-6 平台式释放(shfng)装置第10页/共99页第十一页,共100页。(2)救生艇应急自动释放自浮设备 为满足依靠吊艇架形式释放救生艇在紧急状态下能自动脱开降落设备的要求,交通部广州海运管理局研制了一种救生艇应急自动释放自浮设备。它由自动脱绑装置和自动脱钩装置两部分组成。当母船在海上发生事故突然下沉(xi chn)时,该设备能使救生艇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自动脱掉绑扎的钢索和自动脱钩并自浮,从而提高了船员获救的机会和可能性。(3)全电脑信息管理救生艇 英国救生艇协会2007年12月4日在威尔士展示了一种新型救生艇,它的速度是普通救生艇的两倍,艇体进行了特别加固,可以更有效地

7、保护艇上人员的安全。它的驾驶室配备了全新的电脑信息管理系统,很多指令可以通过遥控完成,这意味着船员在航行中不必在艇上来回奔忙,降低了事故风险,而且这个电脑系统还能在风浪中自动调整。第11页/共99页第十二页,共100页。救生筏释放装置救生筏释放装置 救生筏依照不同的存放形式和释放方法,其释放装置可分为抛投式救生筏依照不同的存放形式和释放方法,其释放装置可分为抛投式筏架和可吊式筏架。筏架和可吊式筏架。抛投式筏架抛投式筏架 抛投式筏架根据其结构不同又分为固定抛投式筏架根据其结构不同又分为固定(gdng)(gdng)式筏架、滚动式筏式筏架、滚动式筏架和翻架式筏架。无论哪种结构的筏架,在救生筏存放时,

8、均应用绳索架和翻架式筏架。无论哪种结构的筏架,在救生筏存放时,均应用绳索配合静水压力释放器予以固定配合静水压力释放器予以固定(gdng)(gdng)。(1 1)固定)固定(gdng)(gdng)式筏架式筏架 救生筏平时水平存放在半圆形具救生筏平时水平存放在半圆形具有衬垫的固定有衬垫的固定(gdng)(gdng)筏架上,在紧急应用时,筏架上,在紧急应用时,用人力将筏搬到船舷边,系好首缆后用人力将筏搬到船舷边,系好首缆后抛入海中;也能在船舶沉没后靠自身抛入海中;也能在船舶沉没后靠自身浮力浮出水面并充气成形。这种筏架浮力浮出水面并充气成形。这种筏架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但释放时需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

9、,但释放时需要人力搬动,费工费时。要人力搬动,费工费时。固定固定(gdng)(gdng)式筏架如图式筏架如图2-72-7所示。所示。图2-7 固定式筏架第12页/共99页第十三页,共100页。(2)滚动式筏架 将单个或多个救生筏用绳索固定存放在坡形筏架上,固定索的末端连接静水压力释放器的承重环,筏架坡面向舷外安置于船舷边,其首缆系于筏架上。人工释放时,旋动静水压力释放器的拉杆(环),承重环便与释放器分离(fnl),固定绳松懈,筏即失去控制滚落下海,也可在沉船时自动释放。 滚动式筏架如图2-8所示。图2-8 滚动式筏架(a)单个滚动式筏架;(b)多个(du )滚动式筏架第13页/共99页第十四页

10、,共100页。(3)翻架式筏架 平时以绳索将救生筏与静水压力释放器一道固定在椅子状的筏架上,椅子的靠背放倒后即为滑道。人工释放时,解脱挂钩、松开(sn ki)拦住筏体的滑架并向舷外翻下约120作为滑道使用,救生筏即顺着滑道落入海中。 翻架式筏架如图2-9所示。图2-9 翻架式(ji sh)筏架第14页/共99页第十五页,共100页。可吊式筏架 可吊式筏架通常(tngchng)采用单臂旋转式。这种形式的筏架释放过程较抛投式要慢,但在登乘时,人员无须入水就可以顺利进到筏内,避免了人员攀爬或跳水带来的危险。客船上要求每五只筏至少配备一只可吊式筏架。 可吊式筏架如图2-10所示。图2-10 可吊式筏架

11、第15页/共99页第十六页,共100页。释放装置辅助设备(1)吊艇机各部名称及作用 吊艇机是回收(hushu)救生艇的动力装置,由电动机(危险品船为压缩空气驱动)、滚筒、离合器、制动器、吊艇索及引导滑轮等组成。动力装置 吊艇机通常用电或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由船舶提供电源或压缩空气产生机械动力。齿轮箱 齿轮箱用于改变原动机的转速比,即改变人力操作与电动操作艇机回收(hushu)救生艇时的机械转速比。离合器 离合器为人力或电动回收(hushu)救生艇时的转换装置。制动器 每一吊艇机有两套制动装置,一套为手动制动器,另一套为自动调节救生艇降落速度的制动器,以保障救生艇的降落速度控制在0.40.6m/

12、s。正常情况下由人工控制救生艇释放速度。第16页/共99页第十七页,共100页。手摇装置 吊艇机工作除电(气)动装置外,同时设有手摇装置,以备在缺乏动力源时可用人力转动艇机收回救生艇。 使用手摇装置人力转动吊艇机回收救生艇时,应将离合器置于“手动”位置,回收艇完毕后应将手摇柄取下(q xi)。吊艇索滚筒 吊艇索滚筒为两个对称设置在吊艇机下方两侧并同步运转的圆形滚筒,是分别盘绕吊艇索的装置。滚筒的直径至少为吊艇索直径的16倍。 直立式吊艇机如图2-11所示。图2-11 直立式吊艇机及结构(jigu)第17页/共99页第十八页,共100页。 释放艇时,解除所有固船绳索和安全插销后,抬起吊艇机上的制

13、动器,救生艇靠自身重力开始下降,并可通过调整制动器来控制释放艇的速度。 回收艇时,电动机带动两侧滚筒同步转动,两根吊艇索分别有序地盘绕在滚筒上,依靠它将救生艇收回于吊艇架上。当吊艇架恢复到原来位置时,吊艇架底座上的限位开关切断电源,以防止吊艇索过度受力而发生危险。吊艇机还附有手摇装置(zhungzh),当吊艇机失去动力源时可利用人工方式将救生艇绞起。 吊艇机均采用齿轮传动式,在艇机下端设有两个存放吊艇缆绳的滚筒,以便使两根吊艇索同时以等速收进或松出。设计时,引导滑轮与导缆滚筒之间距离至少为2m,以保障吊艇索能规范地缠绕。回收艇时,吊艇索于滚筒上应排列整齐且不多于两层。第18页/共99页第十九页

14、,共100页。(2)吊艇索、吊艇滑车及吊艇钩吊艇索 吊艇索应为柔软的并有足够韧性的镀锌钢丝索。吊艇索长度应能在船舶最小吃水并向任何一舷横倾达20时足以到达水面。吊艇滑车 吊艇滑车是吊艇索与救生艇连接的专用设备。吊艇滑车滑轮的直径(自滑车槽口底部计量)为钢丝绳的12倍。吊艇滑车的下端装有供连接吊艇钩用的圆环,当吊架倒下后,滑车上的凹形槽即从吊架顶端的固定钩中脱出并随救生艇及吊艇索一起下降。 吊艇滑车如图2-12(a)所示。固定式吊艇钩 为保障在风浪中艇首、尾能同时迅速脱钩,目前大多数救生艇都装备有联动(lin dn)脱钩装置,当艇降落至水面瞬间,拉动联动(lin dn)脱钩拉杆或拉索即可使首、尾

15、同时脱钩。当自动脱钩失败时,仍可使用手动方法脱钩。联动(lin dn)脱钩装置的拉环均漆成红色并有铭牌标示“危险!脱钩拉环”。联动(lin dn)式吊艇钩主要由吊艇钩、眼板、平衡锤、平衡锤眼环、吊艇链环、龙骨、传动索等组成。如图2-12(b)所示。第19页/共99页第二十页,共100页。图2-12 吊艇滑车及吊艇钩装置(zhungzh)(a)吊艇滑车;(b)联动式吊艇钩第20页/共99页第二十一页,共100页。(3)救生艇定位索具稳索 艇架上设有两根用来固定救生艇的稳索。艇在存放位置时,该索在艇的首、尾适当部位横向缠绕艇体后系固于吊艇架上。平时应系牢,防止因船舶摇摆致使艇体晃动而撞损。止荡索

16、止荡索亦称定位索。上端固定于吊架弯曲部位的弧顶眼环处,下端(xi dun)系在吊艇滑车内侧耳环处。艇在释放时,用以限制艇的横向摆幅不致因船的摇摆而使艇偏离舷边和碰撞大船。止荡索长度应使救生艇在降放时,艇缘刚好平行船舶登艇甲板。收紧索 收紧索是艇与船之间的横向连接索。当救生艇降放到船舶登艇甲板位置时,由首、尾艇员分别递上带滑轮的两根收紧索,一端系在两吊艇架适当位置,另一端系于救生艇首尾艇舷羊角上,由首、尾艇员分别控制收紧后,使艇缘与登艇甲板平行紧靠,便于人员登乘。第21页/共99页第二十二页,共100页。救助艇释放装置救助艇释放装置 救助艇由于质量较救生艇小,故此救助艇由于质量较救生艇小,故此(

17、gc)(gc)释放装置通常采用单臂全释放装置通常采用单臂全旋式机械吊艇架。其结构类似可吊式救生筏的释放装置,如图旋式机械吊艇架。其结构类似可吊式救生筏的释放装置,如图2-132-13所示。所示。图2-13 救助(jizh)艇单臂全旋式机械吊艇架第22页/共99页第二十三页,共100页。救生艇筏释放装置的一般要求救生艇筏释放装置的一般要求(1)(1)每具降落设备在船舶纵倾达每具降落设备在船舶纵倾达1010并向任何一舷横倾到并向任何一舷横倾到2020时,应能安全时,应能安全降落其装备齐全的和满载全部乘员的救生艇筏或救助艇。降落其装备齐全的和满载全部乘员的救生艇筏或救助艇。(2)(2)油船、化学品液

18、货船和气体运输船,如按油船、化学品液货船和气体运输船,如按MARPOL73/78MARPOL73/78公约和海事组织的公约和海事组织的建议计算的最后倾角超过建议计算的最后倾角超过2020时,其所配备的救生艇降落设备应能在该船舶时,其所配备的救生艇降落设备应能在该船舶处于最后横倾角的情况下在较低的船舷仍能进行操作。处于最后横倾角的情况下在较低的船舷仍能进行操作。(3)(3)降落设备不应依靠除重力或不依赖船舶动力的储存降落设备不应依靠除重力或不依赖船舶动力的储存(chcn)(chcn)机械动力以机械动力以外的任何方式来降落其所配属的处于不同状态的救生艇筏或救助艇,这些状外的任何方式来降落其所配属的

19、处于不同状态的救生艇筏或救助艇,这些状态包括满载、装备齐全和轻载状态。态包括满载、装备齐全和轻载状态。(4)(4)降落和回收装置应能使该设备的操作人员一人在甲板上操作。在救生艇降落和回收装置应能使该设备的操作人员一人在甲板上操作。在救生艇降落及回收期间,在船上操作位置应能观察到艇筏的动态。降落及回收期间,在船上操作位置应能观察到艇筏的动态。(5)(5)每具降落设备的构造,应仅需要最少的日常维护量。一切需要船员进行每具降落设备的构造,应仅需要最少的日常维护量。一切需要船员进行定期维护的部件,应容易接近和容易维护。定期维护的部件,应容易接近和容易维护。(6)(6)降落设备的绞车制动器应具有承受下列

20、负荷的足够强度:降落设备的绞车制动器应具有承受下列负荷的足够强度:试验负荷不少于试验负荷不少于1.51.5倍最大工作负荷的静力试验;倍最大工作负荷的静力试验;以最大速度下降,做试验负荷不少于以最大速度下降,做试验负荷不少于1.11.1倍最大工作负荷的动态试验。倍最大工作负荷的动态试验。第23页/共99页第二十四页,共100页。(7)除绞车制动器外,降落设备及其附属设备的强度,应能承受(chngshu)不少于2.2倍最大工作负荷的静力试验。(8)构件和一切滑车、吊艇索、眼板、链环、紧固件和其他一切用作连接降落设备的配件,应用不小于最小的安全系数来设计,这个安全系数根据规定的最大工作负荷和结构所选

21、用材料的极限强度来决定。适用于一切吊艇架和绞车构件的最小安全系数应为4.5,适用于吊艇索、吊艇链、链环和滑车的最小安全系数应为6。(9)每具降落设备应尽可能在结冰情况下保持有效。(10)救生艇降落设备应能收回载有艇员的救生艇。(11)降落设备的布置,应能使人员安全地登上具有适当要求的救生艇筏。(12)回收艇筏的手动装置,在救生艇筏和救助艇下降时或使用动力吊起时,绞车的转动部分应不使手动装置手柄或手轮旋转。第24页/共99页第二十五页,共100页。(13)满载的救生艇筏和救助艇降落下水的速度,应不小于由下列公式得出的速度: S=0.4+0.02H式中:S下降速度,m/s; H从吊艇架顶部到最轻载

22、水线的距离,m。 快速救助艇满载乘员和属具后的降放速度和吊起速度应不低于0.8m/s;也不高于1m/s。(14)救生艇筏或救助艇的设计,应考虑紧急刹车过程中的惯性力和降落装置的强度。主管机关应在降落设备上制定最大下降速度,以确保不超过(chogu)该速度。(15)每具降落设备应有制动器,使载足全部乘员及属具的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在降落中能刹住并可靠地系留住;如有必要,还应有防水和防油保护。(16)手控制动器的布置应始终处于制动状态,除非操作者将机械装置的制动控制器保持在“脱开”位置上。(17)吊艇索应有足够的长度,应于船舶最轻载航行并在不利纵倾10和向任何一舷横倾至20时,使救生艇能到达海面。(1

23、8)救助艇登乘和回收装置应允许安全而有效地搬运担架病人。如果重型动索滑车构成危险,为了安全应设有供恶劣天气下使用的回收环索。第25页/共99页第二十六页,共100页。自由降落设备的其他要求自由降落设备的其他要求(1)(1)每艘自由降落救生艇应能在入水后立即朝正前方前进,当载足全部属具每艘自由降落救生艇应能在入水后立即朝正前方前进,当载足全部属具和下列负载状态下从核准高度自由降落,船舶纵倾和下列负载状态下从核准高度自由降落,船舶纵倾1010并向一舷横倾并向一舷横倾2020时应不碰到船舶:时应不碰到船舶:载足全部乘员;载足全部乘员;载足乘员以使重心移至最前方位置;载足乘员以使重心移至最前方位置;载

24、足乘员以使重心移至最后方位置;载足乘员以使重心移至最后方位置;只有操作船员。只有操作船员。(2)(2)每艘自由降落救生艇应装设一脱开系统每艘自由降落救生艇应装设一脱开系统(xtng)(xtng),它应:,它应:具有两个独立的、只能从救生艇内操作脱开装置的激活系统具有两个独立的、只能从救生艇内操作脱开装置的激活系统(xtng)(xtng),并标有明显的颜色;并标有明显的颜色;无装载或被批准的乘员定额无装载或被批准的乘员定额200%200%正常负荷时能脱开艇;正常负荷时能脱开艇;应使救生艇的乘员在降落过程中不致感到过度的冲击力。应使救生艇的乘员在降落过程中不致感到过度的冲击力。(3)(3)具有足够

25、斜度和长度的刚性释放架结构,以保证救生艇有效地离开船舶具有足够斜度和长度的刚性释放架结构,以保证救生艇有效地离开船舶。(4)(4)其结构应有防腐蚀保护和在救生艇降落过程中防止发生摩擦起火或碰击其结构应有防腐蚀保护和在救生艇降落过程中防止发生摩擦起火或碰击火花。火花。第26页/共99页第二十七页,共100页。救生筏降落设备其他要求救生筏降落设备其他要求 救生筏自动脱钩装置救生筏自动脱钩装置(zhungzh)(zhungzh),其布置应能防止救生筏在降落,其布置应能防止救生筏在降落过程中过早脱开,应使救生筏到达水面时脱开。脱钩装置过程中过早脱开,应使救生筏到达水面时脱开。脱钩装置(zhungzh)

26、(zhungzh)应具有负载状态下的脱开能力。应具有负载状态下的脱开能力。第27页/共99页第二十八页,共100页。第28页/共99页第二十九页,共100页。救生艇的释放救生艇的释放 无论是释放还是回收救生艇,大船首先应调整航向将艇置于大船的无论是释放还是回收救生艇,大船首先应调整航向将艇置于大船的下风舷,并控制船速在下风舷,并控制船速在5kn5kn以内。以内。 船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救生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因此,救生时船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救生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因此,救生时船员必须做到:第一,所有船员听到救生信号后,应立即穿好救生衣船员必须做到:第一,所有船员听到救生信号后,应立即穿好救生衣,

27、携带所规定的物品,携带所规定的物品(wpn)(wpn),迅速跑步到救生艇甲板(登乘站)集合,迅速跑步到救生艇甲板(登乘站)集合点名,并执行应变部署表中各自的任务;第二,严格执行命令,绝对点名,并执行应变部署表中各自的任务;第二,严格执行命令,绝对服从指挥。服从指挥。 各类救生艇的具体释放程序如下。各类救生艇的具体释放程序如下。第29页/共99页第三十页,共100页。开敞式救生艇释放方法(1)准备工作由艇长命令2名艇员登入艇内,松下位于横张索上的救生索,堵住艇底塞,解除稳索;检查首尾缆、止荡索和属具物品的固定情况,传下首尾缆交其他艇员系于船舶缆桩上。艇长命令其他艇员放下登乘绳梯,并观察舷外有无障

28、碍物;其后脱开吊艇架上的安全销。若安全销不容易脱开时,可使用手摇柄将艇的重量集中在吊艇索上再解脱安全销。当安全销脱开后,一定要将手摇柄从艇机上取下,以免发生危险。上述准备工作完毕后,须向艇长报告。(2)开始放艇 当准备工作完毕,经艇长检查各处无误后下令(xi lng)放艇。操作吊艇机人员缓慢抬起艇机的刹车手柄,艇及吊架靠自身重量下降滑至舷外,其后艇在吊艇索的牵引下开始下降,直到止荡索完全受力将艇拉向舷边位置时刹住,停止放艇。第30页/共99页第三十一页,共100页。(3)人员登艇 艇长令船上2人配合艇上2名人员分别将带滑轮的收紧索一端固定于艇首、尾处羊角上;并将已穿收紧索的滑车交给船上人员,由

29、其将滑车分别挂在吊艇架底座适当部位,力端绳头留在艇内;滑车挂好后,艇上人员同时收紧并固定好,使艇缘紧靠大船;解除止荡索;随后艇长发出登艇命令。除艇长和操作艇机人员外,其他人员依次登艇,按座位标识坐下。(4)继续放艇 人员登艇完毕后,艇长命令继续放艇。艇上艇员慢慢松开收紧索,直到吊艇索垂直水面时,由船上人员协助解除收紧索。操作艇机人员此刻抬起刹车,艇的下降速度应控制(kngzh)在0.40.6m/s范围内,直至将艇放到水面。艇尾做准备工作的艇员同时尽快检查机器,在艇入水前将其发动起来。第31页/共99页第三十二页,共100页。(5)解脱挂钩 艇放置于水面(shu min)后,首、尾艇员要配合好,

30、迅速在浪谷中解脱吊艇钩,最好能同时解脱首、尾吊艇钩。若不能同时脱钩,当大船前进时,可先脱尾钩再脱首钩,反之亦然。 目前艇上配备有联动脱钩装置,设在艇的中部,用于控制解脱首、尾吊艇钩。当艇着水后,拉动脱钩装置,首、尾吊艇钩则同时解脱。(6)离开难船 艇长及操作艇机人员沿绳梯迅速登艇;其后艇长命令解除首尾缆;操作艇机离开难船。第32页/共99页第三十三页,共100页。图2-14救生艇释放(shfng)过程第33页/共99页第三十四页,共100页。封闭式救生艇释放方法(1)准备工作艇长在登乘站集合全体人员并点名。艇长指挥艇员解除艇的稳索,打开艇的出入口舱门,松开(sn ki)外接充电电源插头,摘除吊

31、艇架的安全插销,放出绳梯并检查舷外是否有影响放艇的障碍物。(2)登艇 做好降落准备工作之后,艇长即可命令人员登艇。 全部艇员依次登艇坐好、系上安全带;艇长最后登艇,并在艇内关闭出入口舱门,检查人员就位情况后,于驾驶位发动艇机,挂入空挡。第34页/共99页第三十五页,共100页。(3)放艇 艇长发出放艇指令和警报,提示人员注意;随后艇长操作遥控释放装置,救生艇即离开吊艇架,在吊艇索的牵引下一次性到达水面。(4)脱钩 艇到达水面后,艇长即使用联动脱钩装置同时脱开首、尾吊艇钩,开动艇机,驶离难船。(5)遥控释放救生艇 全封闭式救生艇和部分封闭式救生艇均采用遥控装置释放救生艇,释放时无须留有艇机操作人

32、员,全体人员可一次性在艇的存放位置(wi zhi)登艇,大大缩短救生艇的降落时间。第35页/共99页第三十六页,共100页。救生筏的释放救生筏的释放 气胀式救生筏的释放方法分为气胀式救生筏的释放方法分为“抛投式抛投式”和和“可吊式可吊式”两种,依两种,依照不同的释放形式,人员登乘的方法也各不相同。照不同的释放形式,人员登乘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抛投式救生筏释放方法抛投式救生筏释放方法(1 1)释放前,观察水面有无人员或影响释放的障碍物,打开大船舷边)释放前,观察水面有无人员或影响释放的障碍物,打开大船舷边护栏门,放下绳梯。护栏门,放下绳梯。(2 2)解除筏架上系固救生筏的静水压力释放器与固定绳;将

33、筏抬到舷)解除筏架上系固救生筏的静水压力释放器与固定绳;将筏抬到舷边,把充气拉绳(首缆)于大船舷栏系好;由二人将筏抬起,同时用边,把充气拉绳(首缆)于大船舷栏系好;由二人将筏抬起,同时用力抛入水里。力抛入水里。(3 3)用力拽动充气拉绳,使瓶头阀打开并充气,救生筏即在水面充气)用力拽动充气拉绳,使瓶头阀打开并充气,救生筏即在水面充气成形。成形。(4 4)人员依次由绳梯下到筏内(在紧急状态下,高度小于或等于)人员依次由绳梯下到筏内(在紧急状态下,高度小于或等于5m5m时时,可先跳入水中,再由水中登筏);人员登筏完毕后,用筏上小刀割,可先跳入水中,再由水中登筏);人员登筏完毕后,用筏上小刀割断断(

34、gdun)(gdun)首缆,再使用手划桨划离难船。首缆,再使用手划桨划离难船。第36页/共99页第三十七页,共100页。抛投式救生筏释放(shfng)方法如图2-15所示。图2-15 抛投式救生筏释放(shfng)与登乘(a)将筏抛入海中;(b)拽动充气拉绳;(c)跳(下)到筏内;(d)割断首缆第37页/共99页第三十八页,共100页。可吊式救生筏释放方法 使用机械吊架形式直接将救生筏及筏内人员送至水面,避免乘员爬绳梯、跳水等困难。可吊式救生筏主要装配在客船、教学船和科学考察船上。目前常见的是单臂旋转式吊筏架,具体操作方法为:(1)由二人将可吊式救生筏搬到吊筏架下方,平放在吊筏架下。(2)松出

35、吊筏架上的快速脱钩装置(吊钩),将其挂住可吊式救生筏顶端(dngdun)的承重环,并关闭快速脱钩装置开关,锁定。(3)打开吊筏架旁大船舷栏,检查舷边和水面有否障碍物和落水人员。第38页/共99页第三十九页,共100页。(4)开启机械吊筏架将筏吊离甲板;旋动吊架使筏至舷外与登乘甲板同高;拽动充气拉绳,使其打开CO2气瓶的瓶头阀,筏即充气成形。(5)在甲板“羊角”或舷栏上呈“八”字形固定收紧索,使筏体入口处浮胎紧靠舷边。(6)先由一人进筏,检查救生筏是否正常。(7)由释放人员指挥登筏人员脱鞋后依次登筏,人员登筏后分别于入口处两侧依次背靠浮胎坐下,双手从身体两侧后抓住筏内扶手索。(8)解除收紧索,松

36、开吊筏架刹车,将筏慢慢(mn mn)放入水面;筏入水后,吊筏架快速脱钩装置失去重力自动脱钩,筏即在水面呈自由漂浮状,乘员即利用手划桨划离。 可吊式救生筏释放与登乘方法如图2-16所示。第39页/共99页第四十页,共100页。 图2-16可吊式救生筏释放与登乘(a)将筏挂在吊钩上放出舷外;(b)使筏充气成形;(c)固定(gdng)收紧索;(d)登乘前检查;(e)指挥并协助人员登筏;(f)筏和人员放入海面第40页/共99页第四十一页,共100页。救生艇的回收救生艇的回收准备吊艇准备吊艇(1 1)船舶减速或停车将救生艇置于下风)船舶减速或停车将救生艇置于下风(xifng)(xifng)舷。舷。(2

37、2)艇长操作救生艇慢速、小角度驶近吊艇架下方。)艇长操作救生艇慢速、小角度驶近吊艇架下方。(3 3)艇长指挥首、尾艇员重新带好原有的首尾缆,或用艇篙钩住吊艇滑车,)艇长指挥首、尾艇员重新带好原有的首尾缆,或用艇篙钩住吊艇滑车,以便调整好艇的位置,使艇首、尾吊艇钩正好位于前、后吊艇索滑车的下方以便调整好艇的位置,使艇首、尾吊艇钩正好位于前、后吊艇索滑车的下方;关闭艇机。;关闭艇机。(4 4)船上无人操作吊艇机时,艇长和操作吊艇机人员沿绳梯上船指挥和操作)船上无人操作吊艇机时,艇长和操作吊艇机人员沿绳梯上船指挥和操作吊艇机。吊艇机。挂钩挂钩 艇长用对讲机命令艇员挂钩。艇的首、尾吊艇钩要求同时在浪谷

38、中挂好艇长用对讲机命令艇员挂钩。艇的首、尾吊艇钩要求同时在浪谷中挂好。吊艇吊艇 检查吊艇机,合上电源后,操作吊艇机将艇吊起至救生艇登乘甲板。检查吊艇机,合上电源后,操作吊艇机将艇吊起至救生艇登乘甲板。2.3 救生艇筏的回收(hushu)第41页/共99页第四十二页,共100页。人员离艇 除留2名收尾工作艇员外,其余人员在登艇甲板依次离艇于登乘站集合或依次直接从舷梯上到船舶甲板。继续吊艇 继续将吊艇至存放位置。此间,吊艇架底座上的限位器在吊架离原位约300mm时自动切断电源,人员应装上吊艇机手摇柄,将离合器置于手动位,用人力将艇收回到原来的存放位置并取下手摇柄;艇归位后,吊艇索不要受力,也不要太

39、松;关闭电源,盖好机罩。收尾工作 将艇上所有属具归位,系好稳索,收回首尾缆绳和绳梯,插上吊架安全栓,一切(yqi)恢复原来存放状态。艇长集合点名 艇长集合清点人员。 注意:夜间释放或回收救生艇前,首先应检查并打开救生艇甲板的照明灯。第42页/共99页第四十三页,共100页。救生筏的回收救生筏的回收 救生筏的回收程序与救生艇的回收程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救生筏的回收程序与救生艇的回收程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ziy)(ziy):(1 1)使用救生筏释放装置,而不能使用救生艇释放装置。)使用救生筏释放装置,而不能使用救生艇释放装置。(2 2)无论是可吊式救生筏还是抛投式救生筏,人员一律依次从舷

40、梯登)无论是可吊式救生筏还是抛投式救生筏,人员一律依次从舷梯登上船舶甲板,筏上不留人员,以策安全。上船舶甲板,筏上不留人员,以策安全。(3 3)可吊式救生筏回收时,直接将吊筏钩挂入救生筏的承重吊环并锁)可吊式救生筏回收时,直接将吊筏钩挂入救生筏的承重吊环并锁定。定。(4 4)抛投式救生筏回收时,可将救生筏的首缆于近筏处系牢在吊筏钩)抛投式救生筏回收时,可将救生筏的首缆于近筏处系牢在吊筏钩上。上。第43页/共99页第四十四页,共100页。第44页/共99页第四十五页,共100页。在恶劣海况下释放救生艇筏在恶劣海况下释放救生艇筏在大风浪中释放救生艇在大风浪中释放救生艇(1 1)船舶必须减速或停车,

41、把定航向,使释放艇的一舷为下风舷。)船舶必须减速或停车,把定航向,使释放艇的一舷为下风舷。(2 2)艇在降落时应备有碰垫,同时应利用艇篙支撑,防止艇与船舷间的碰撞。)艇在降落时应备有碰垫,同时应利用艇篙支撑,防止艇与船舷间的碰撞。(3 3)调整)调整(tiozhng)(tiozhng)止荡索,使救生艇紧靠大船舷侧向下移动;同时艇的首止荡索,使救生艇紧靠大船舷侧向下移动;同时艇的首尾缆应派专人负责,并根据艇的升降做到及时收进或松出。尾缆应派专人负责,并根据艇的升降做到及时收进或松出。(4 4)人员登艇时,可在登乘处设)人员登艇时,可在登乘处设1212条扶手绳,供艇员登艇之用,以防意外。条扶手绳,

42、供艇员登艇之用,以防意外。(5 5)救生艇艇机应在艇落水之前启动起来。)救生艇艇机应在艇落水之前启动起来。(6 6)放艇时机,应选择在大浪过后海面比较平稳之时。此时迅速解除收紧索,)放艇时机,应选择在大浪过后海面比较平稳之时。此时迅速解除收紧索,松开艇机刹车,使艇迅速降至海面并选择在浪谷中脱开吊艇钩。松开艇机刹车,使艇迅速降至海面并选择在浪谷中脱开吊艇钩。(7 7)艇在脱钩后离开大船时,应注意避开摇摆不定的吊艇滑车,防止其伤及艇)艇在脱钩后离开大船时,应注意避开摇摆不定的吊艇滑车,防止其伤及艇员。员。第45页/共99页第四十六页,共100页。图2-17救生艇联动脱钩装置示意图1-艇尾钩装置;2

43、-艇上操作装置;3-控制电缆(dinln);4-静水联锁装置;5-传动软轴第46页/共99页第四十七页,共100页。船舶有较大横倾时释放救生艇 尽管吊艇架的设计是在船舶处于不利纵倾10和横倾20的情况下仍可将救生艇降落至水面,但当船舶横倾到15时,人员只有扶住物体才能(cinng)行动,加之海面不可避免的涌浪,释放操作极不方便,尤其是在上倾舷侧降落救生艇就更困难了。因此,在此情况下如果必须降落两舷救生艇,则应争取先降落上倾舷侧的救生艇,再降落下倾舷侧的救生艇。(1)降落上倾舷侧救生艇释放前,应密切注意船舷外的突出物,防止其在救生艇释放过程中卡住救生艇或由此导致救生艇倾覆的危险。安置好救生艇降落

44、滑架,布置好防碰垫,避免艇与船体摩擦,必要时用艇篙抵撑。根据艇释放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控制好降落速度,切不能盲目求快。艇入水前启动艇机,入水后立即脱钩,人员登艇完毕后,尽快驶离大船。第47页/共99页第四十八页,共100页。(2)降落下倾舷侧救生艇降落下倾舷侧救生艇时,在释放前应利用艇的首尾缆绳代替止荡索,并派专人负责适时松放(sn fn)或收紧,防止艇在释放过程中向外舷移动。当艇降落至登艇甲板时,在装好收紧索滑车后用力拉紧收紧索并固定,其后用艇篙挽住船舷,尽量使艇缘靠紧大船舷边,以方便人员登艇。人员登艇时应站稳、扶好,防止跌倒或跌入水里。人员必须利用登乘设备下到艇上时,可使用绳梯。切不可使用救生

45、索登乘,防止救生索来回摆幅过大将人员抛入水里或撞击船体而发生危险。人员登艇后,继续放艇时,要配合慢慢松开收紧索和首尾缆,直到将艇放至水面,其后迅速脱钩,尽快驶离难船。第48页/共99页第四十九页,共100页。紧急情况利用静水压力释放器释放救生筏 静水压力释放器与抛投式筏架通常配套使用,为固定救生筏和沉船时自动释放救生筏的配套装置。其种类有手揿式、旋转式、拉环式和拉杆式(中国)四种形式。 当发生海难弃船时间充裕时,可采用人工方法释放救生筏;而当海难发生后,船舶快速下沉来不及人工释放时,则可利用静水压力释放器自动释放救生筏。具体方法为:(1)人工紧急释放方法当救生筏置于滚动式筏架时,人为顺时针旋动

46、释放器拉杆90,释放器的承重钩即自行脱开,救生筏因自身重力作用沿斜面筏架滚出下水(xi shu)。当救生筏存放于固定式筏架时,释放方法同抛投式释放方法。第49页/共99页第五十页,共100页。图2-18 拉杆式静水压力释放器1-吊重环;2-承重钩;3-限位柱;4-拉动(l dn)杆;5-安装孔第50页/共99页第五十一页,共100页。(3)自动释放过程当救生筏随难船一起下沉至24m水深时,释放器受海水压力后自动脱钩。救生筏的比重较海水轻,筏会自动漂浮出海面;筏在飘浮过程中拽动充气拉绳,瓶头阀被打开后自动充气,救生筏即在海面充气成形(chn xn)。充气拉绳中有一段薄弱环,当难船继续下沉,拉力达

47、(2.200.4)kN时薄弱环被绷断,救生筏即漂浮于海面。救生筏自动释放过程如图2-19所示。图2-19 利用(lyng)静水压力释放器释放过程(a)筏存放在筏架上;(b)离开筏架上浮;(c)充气开始;(d)充气成形并绷断首缆第51页/共99页第五十二页,共100页。在恶劣海况下回收救生艇筏在恶劣海况下回收救生艇筏大风浪中回收救生艇大风浪中回收救生艇(1 1)大船降低船速或停车,把定航向,将救生艇置于大船下风舷;艇上准备)大船降低船速或停车,把定航向,将救生艇置于大船下风舷;艇上准备好碰垫和艇篙,防止艇与船舶之间发生碰撞。控制好艇的速度,使艇顺船舷慢好碰垫和艇篙,防止艇与船舶之间发生碰撞。控制

48、好艇的速度,使艇顺船舷慢速驶近吊艇架下方。速驶近吊艇架下方。(2 2)从船上抛出两根缆绳或使用放艇时已固定在大船上的首尾缆将艇前后带)从船上抛出两根缆绳或使用放艇时已固定在大船上的首尾缆将艇前后带住;调整和收紧首尾缆限制艇向外舷方向移动。住;调整和收紧首尾缆限制艇向外舷方向移动。(3 3)适当调整艇的首尾缆绳,使救生艇的艇钩处于吊艇滑车的正下方。)适当调整艇的首尾缆绳,使救生艇的艇钩处于吊艇滑车的正下方。(4 4)将吊艇索降落到水面适当的高度,首、尾挂钩艇员应选择在大船由倾斜)将吊艇索降落到水面适当的高度,首、尾挂钩艇员应选择在大船由倾斜一舷回复至正一舷回复至正(zh zhn)(zh zhn)

49、浮位置时迅速挂好首、尾吊艇钩,然后尽快在大船浮位置时迅速挂好首、尾吊艇钩,然后尽快在大船向另一舷横倾时吊艇离开水面,随即继续吊艇至登艇甲板。在吊艇过程中,控向另一舷横倾时吊艇离开水面,随即继续吊艇至登艇甲板。在吊艇过程中,控制首尾缆的人员应不断收紧缆绳限制艇向外移。制首尾缆的人员应不断收紧缆绳限制艇向外移。(5 5)艇吊至登艇甲板时,应系牢收紧索,便于人员离艇;最后将艇归位、固)艇吊至登艇甲板时,应系牢收紧索,便于人员离艇;最后将艇归位、固定。定。(6 6)释放和回收救生艇时,应备有对讲机,以便协调指挥,互通情况。)释放和回收救生艇时,应备有对讲机,以便协调指挥,互通情况。第52页/共99页第

50、五十三页,共100页。大风浪中回收救生筏(1)大船降低船速或停车,把定航向,将救生筏置于大船下风舷,以减轻风浪对救生筏的颠簸影响;放出舷梯或网梯。(2)船上抛出一根缆绳,救生筏上人员将缆绳系连在救生筏首缆上,随后船上人员把救生筏拉拢船舶。(3)救生筏上人员依次(yc)从舷梯或网梯爬上船舶甲板。(4)待风浪过去或减小后,再回收救生筏。第53页/共99页第五十四页,共100页。登乘设备与登乘方法登乘设备与登乘方法 登乘设备是在紧急状态下为方便船上人员从船上登上救生艇筏登乘设备是在紧急状态下为方便船上人员从船上登上救生艇筏的专用设备。求生人员使用的专用设备。求生人员使用(shyng)(shyng)该

51、设备登乘时,必须按应变该设备登乘时,必须按应变部署表的布置和指挥人员的命令,有组织、有秩序、正确地进行,部署表的布置和指挥人员的命令,有组织、有秩序、正确地进行,这样才能做到安全、快捷、有效地登乘,使求生活动得以顺利实施这样才能做到安全、快捷、有效地登乘,使求生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第54页/共99页第五十五页,共100页。登乘梯登乘梯登乘梯是船舶特有的登乘设备,由脚踏板和扶手绳组成。其具体登乘梯是船舶特有的登乘设备,由脚踏板和扶手绳组成。其具体结构及要求为:结构及要求为:(1)登乘梯设有扶手绳,以确保一条从甲板到登乘梯末端方向)登乘梯设有扶手绳,以确保一条从甲板到登乘梯末端方向的安全通道。的安全

52、通道。(2)登乘梯的踏板应采用没有疤节或凹凸不平外形的硬质木板)登乘梯的踏板应采用没有疤节或凹凸不平外形的硬质木板制成,而且加工平滑制成,而且加工平滑(pnghu),无锐利棱边和毛刺,或采用其他,无锐利棱边和毛刺,或采用其他等效性质的适用材料制成。应具备有效的防滑表面或采用纵向槽等效性质的适用材料制成。应具备有效的防滑表面或采用纵向槽纹,也可以敷设经认可的防滑涂层。踏板长度应不小于纹,也可以敷设经认可的防滑涂层。踏板长度应不小于480mm,宽度应不小于宽度应不小于115mm,厚度应不小于,厚度应不小于25mm,踏板间隔不小于,踏板间隔不小于300mm,也不大于,也不大于380mm,并且系固方法

53、要使其保持水平状态,并且系固方法要使其保持水平状态。(3)登乘梯两边的扶手绳应由两根裸露的白棕绳组成,其周长)登乘梯两边的扶手绳应由两根裸露的白棕绳组成,其周长不小于不小于65mm。每根扶手绳应为整根而无接头。若采用其他材料。每根扶手绳应为整根而无接头。若采用其他材料,其尺度、破断力、风化性能、伸缩性能和紧握性能均应至少等,其尺度、破断力、风化性能、伸缩性能和紧握性能均应至少等效于白棕绳的性能。所有绳端均应扎牢以防松散。效于白棕绳的性能。所有绳端均应扎牢以防松散。登乘梯结构如图登乘梯结构如图2-20所示。所示。图2-20 登乘梯第55页/共99页第五十六页,共100页。救生索 救生索是装设在吊

54、艇架横张索上具有(jyu)足够强度的白棕绳,其长度应能在船舶最小航行吃水并向任何一舷倾斜20时足以到达水面。救生索的中间每隔50cm打有一个球形救生索结,以便船员上下艇时手攀脚蹬之用。 吊艇架横张索上应至少装设两根救生索。第56页/共99页第五十七页,共100页。海上快速撤离系统 海上快速撤离系统是为各种年龄、身材、体质并穿着救生衣的人员提供(tgng)从登乘地点滑行到漂浮的登乘平台,以便登上救生艇筏的安全通道。(1)撤离系统制造结构 其结构是由橡胶制成的单(双)滑道和橡胶登乘平台合并组成。撤离滑道和登乘平台有开敞式和封闭式两种,无论哪种形式的滑道均与登乘平台成为一整体存放在同一容器内。 此系

55、统均采用气胀式,靠贮存于钢瓶内的气体作为充气气体。(2)撤离系统释放方法 海上快速撤离系统的降落操作须知标志在容器上或其存放处附近。 快速撤离系统在紧急情况下由一个人即可旋动释放开关,其后该系统的平台和滑道则一同掉入海里,同时充气钢瓶开始充气,使其快速充胀成形。第57页/共99页第五十八页,共100页。(3)快速撤离系统结构要求船舶在最轻载(qn zi)航行状态下处于正浮状态时,撤离系统的滑道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3035。能在蒲氏风力为6级的海况下安全撤离。在海浪中保持平稳,使滑道和平台为此系统的操作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区域。应有足够的区域,以便能系固至少两只救生筏,并至少能容纳任何时候预计登

56、上平台的人员。快速撤离系统通常可搭载额定乘员4245人。平台面积20%海上撤离系统核准的总人数4(m2)或者10m2,取其大者。(4)撤离时间要求客船:能使其设计的总人数在发出弃船信号后30min内从船上撤离到救生筏上。货船:能使其设计的总人数在发出弃船信号后10min内从船上撤离到救生筏上。第58页/共99页第五十九页,共100页。在船舶(chunb)甲板上登乘艇筏 救生艇筏在船舶(chunb)登乘甲板固定后,额定人员在集合站按一定顺序快速登上艇筏,然后再将艇筏和全部人员降至水面。这种方法较为安全。利用登乘梯登乘艇筏 当救生艇已降至水面或救生筏被抛至水面并充胀完毕后,船上人员可利用安置在登乘

57、站附近的登乘梯按顺序登艇。但在登乘前应拉紧救生艇筏的首缆,使救生艇筏先靠近船舷边再登乘;同时应注意登乘梯上不能同时多人超负荷攀登,以免发生危险。第59页/共99页第六十页,共100页。利用快速撤离系统登乘艇筏(1)登乘准备快速撤离系统释放后待滑道及登乘平台充胀成形,然后将左右两根平台固定索呈“八”字形(一端系在平台上,另一端系在大船的舷栏或适当位置)将登乘平台固定,防止其左右摇晃或向外移动。利用快速撤离系统登乘前,由于滑道的坡度较大,加上涌浪的影响,滑道及平台的起伏变化无常。因此,在滑道上方应指定人员做好沿滑道撤离人员的检查和指导;在滑道下方应预先选定船员做好下滑人员的接应工作。(2)登乘方法

58、人员穿好救生衣、脱掉鞋,依次坐在滑道上沿;然后沿滑道滑至登乘平台,再从平台转乘救生艇筏。当艇或筏额定人员载满后,艇筏即可以(ky)离开登乘平台。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将人员全部撤离为止。人员沿滑道下滑过程中为避免滑动速度过快,应用双手撑住两侧气胀滑柱。尤其是开敞式撤离系统,应防止下滑人员因下滑速度太快弹出平台落入海中。滑道每次只允许一人登乘。第60页/共99页第六十一页,共100页。开敞式单滑道(hu do)快速撤离系统与登乘方法如图2-21所示。图2-21 开敞式单滑道(hu do)快速撤离系统与登乘方法(a)开敞式登乘平台与滑道(hu do);(b)人员沿滑道(hu do)下滑第61页/共99

59、页第六十二页,共100页。快速撤离(chl)系统与登乘方法如图2-22所示。图2-22 封闭式双滑道快速撤离系统与登乘方法(a)快速撤离系统释放入水;(b)快速撤离系统充气成形;(c)协助(xizh)人员沿滑道下滑 在紧急状态下撤离难船时,所有人员应按一定的顺序登乘才能保障全部人员迅速地撤离难船。良好的组织和秩序(zhx)是顺利登乘的重要保证。第62页/共99页第六十三页,共100页。人员登乘顺序(1)以艇筏为单位时:妇女儿童老弱病残者其他艇员艇长。(2)以船为单位时:妇女儿童老弱病残者其他船员船长。人员登乘注意事项(1)人员必须从船上登乘海面的救生艇筏时,可利用绳梯和救生索下到救生艇筏上。(

60、2)不能从船舶5m以上高度跳水后登上艇筏,也不能从高处(o ch)(4.5m以上)直接跳入艇筏内,以免人员和设备受到伤害和损坏或造成不必要的危险。第63页/共99页第六十四页,共100页。第64页/共99页第六十五页,共100页。释放装置检查主要内容及维护方法释放装置检查主要内容及维护方法外观性检查外观性检查(1 1)检查内容)检查内容救生艇艇架结构、底座、吊钩连接处、板材救生艇艇架结构、底座、吊钩连接处、板材(bn ci)(bn ci)是否有锈蚀情况是否有锈蚀情况;艇架有无轴线错位或变形(年限较长的艇架);艇架有无轴线错位或变形(年限较长的艇架);艇架架托与艇体是否有脱开现象;艇架架托与艇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