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房屋的抗震措施实用教案_第1页
砌体房屋的抗震措施实用教案_第2页
砌体房屋的抗震措施实用教案_第3页
砌体房屋的抗震措施实用教案_第4页
砌体房屋的抗震措施实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墙体转角处的破坏 由于墙角位于房屋尽端,房屋对它的约束作用减弱,使该处的抗震能力减弱,在地震(dzhn)时,当房屋发生扭转时,墙角处的位移反应较其他地方大,同时,该处还是应力集中的部位,这都是造成墙角破坏的原因,见图10.17。第1页/共45页第一页,共45页。 (3)楼梯间的破坏 由于楼梯间的墙体计算高度(除顶层外)一般较房屋其他部位墙体小,其刚度较大(jio d),因此该处分配的地震剪力大,易造成震害。 (4)内外墙连接处的破坏 内外墙连接处是房屋的薄弱部位,特别是有些建筑内外墙分别砌筑,以直槎或马牙槎连接,这些部位在地震中极易被拉开,造成外墙、山墙外闪或倒塌等现象,见图10.18

2、。第2页/共45页第二页,共45页。 (5)楼盖预制板的破坏 由于预制板楼盖整体性差,当板的搭接长度不足或无可靠连接(linji)时,在强烈地震中极易塌落,并造成墙体倒塌,见图10.19。第3页/共45页第三页,共45页。 (6)突出(t ch)屋面的屋顶间等附属结构的破坏 在房屋中,突出(t ch)屋面的屋顶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烟囱、女儿墙等附属结构,由于地震“鞭梢效应”的影响,所以一般较下部主体结构破坏严重,几乎在6度区就有所破坏。特别是较高的女儿墙、出屋面的烟囱,在7度区普遍破坏,8、9度区几乎全部损坏或倒塌。图10.20为突出(t ch)屋面屋顶间的破坏情形。 第4页/共45页第

3、四页,共45页。图10.15 不同宽高比墙体的破坏(phui)特征 (a)宽高比较大(jio d)的墙;(b)宽高比较小的墙第5页/共45页第五页,共45页。图10.16 墙体的破坏(phui)第6页/共45页第六页,共45页。图10.17 墙体转角处的破坏(phui)第7页/共45页第七页,共45页。图10.18 内外墙连接处的破坏(phui)第8页/共45页第八页,共45页。图10.19 楼盖预制板的破坏(phui)第9页/共45页第九页,共45页。图10.20 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等附属(fsh)结构的破坏第10页/共45页第十页,共45页。 (1)房屋高度的限制 震害表明(biomng),

4、在一般场地条件下,砌体房屋层数越多,高度越高,其震害和破坏率就越大,因此必须对砌体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作出限制。抗震规范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一般情况下不应超过表10.3(详见P213)的规定。对医院、教学楼等及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表10.3的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少一层。抗震设计抗震设计(shj)的一般规定的一般规定第11页/共45页第十一页,共45页。 “横墙较少”是指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2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 普通(ptng)砖、多孔砖和小砌块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底部和内框架房屋层高不应超过4.5m。 (2)房屋高宽

5、比的限制 为了保证砌体房屋整体弯曲的承载力,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应符合表10.4 (详见P214)的要求。第12页/共45页第十二页,共45页。 (3)抗震(kngzhn)横墙间距的限制 多层砌体房屋的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主要由横墙承受,因此,对于横墙除了要满足抗震(kngzhn)承载力的要求之外,还需要横墙间距保证楼盖传递水平地震作用所需要的刚度,因此必须对横墙间距作出限制。抗震(kngzhn)规范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的横墙间距不应超过表10.5 (详见P214)的限制。第13页/共45页第十三页,共45页。 (4)房屋局部尺寸(ch cun)的限制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房屋首先从薄弱部位

6、破坏,这些薄弱部位一般是窗间墙、尽端墙、突出屋面的女儿墙等,因此应对这些部位的尺寸(ch cun)作出限制。抗震规范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的局部尺寸(ch cun)限值宜符合表10.6 (详见P214)的要求。 第14页/共45页第十四页,共45页。 (5)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 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2)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 3)房屋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度应根据烈度(lid)和房屋高度确定,可采用50100mm:第15页/共4

7、5页第十五页,共45页。 房屋立面高度差在6m以上; 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o ch)较大; 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4)楼梯间不宜设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5)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当墙体被削弱时,应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不宜采用无竖向配筋的竖向烟囱及突出屋面的烟囱。 6)不应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第16页/共45页第十六页,共45页。 (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 构造柱设置部位和要求(yoqi)(图10.21) 构造柱的设置部位一般情况应符合表10.7 (详见P215)的要求(yoqi)。 构造柱截面尺寸、配筋和连接抗震抗震(kngzhn)构造措施构造措施多

8、层粘土砖房多层粘土砖房第17页/共45页第十七页,共45页。 (2)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或木楼、屋盖的砖房,横墙承重时应按照表10.8 (详见P217)的要求设置圈梁,纵墙承重时每层均应设置圈梁,且抗震横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表内要求适当加密。 现浇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linji)的房屋,应允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与相应的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linji)。第18页/共45页第十八页,共45页。 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如图10.22所示。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配筋应

9、符合表10.9 (详见P217)的要求。当多层砌体房屋的地基为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且基础圈梁作为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chnjing)影响的措施时,基础圈梁的高度不应小于180mm,配筋不小于412。第19页/共45页第十九页,共45页。 (3)多层砖房墙体间、楼(屋)盖与墙体之间的连接 墙体之间的连接 7度时大于7.2m的大房间及8度和9度时,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6拉结钢筋,并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图10.23)。 后砌的非承重隔墙( qin)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6拉结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500mm;8度和9

10、度时,长度大于5m的后砌隔墙( qin),墙顶还应与楼板或梁拉结,见图10.24。第20页/共45页第二十页,共45页。 楼盖与墙体之间的拉结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b yn)小于120mm。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b yn)小于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应(b yn)小于100mm,在梁上不应(b yn)小于80mm。 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 第21页/共45页第二十一页,共45页。 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8度时房屋的屋盖和9度时房屋的楼盖、屋盖,当圈

11、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 楼盖、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梁与砖柱的连接不应削弱柱截面,各层独立柱顶部(dn b)应在两个方向均可靠连接。第22页/共45页第二十二页,共45页。 坡屋顶房屋的屋架应与顶层(dn cn)圈梁可靠连接,檩条或屋面板应与墙及屋架可靠连接,房屋出入口的檐口瓦应与屋面构件锚固;8度和9度时,顶层(dn cn)内纵墙顶宜增砌支撑山墙的踏步式墙垛。 门窗洞口处不应采用无筋砖过梁;过梁的支承长度,68度时不应小于240mm,9度时不应小于360mm。第23页/共45页第二十三页,共45页。 (4)

12、 楼梯间构造 8度和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通长钢筋;9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其砂浆(shjing)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10。 8度和9度时,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第24页/共45页第二十四页,共45页。 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 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至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拉结钢筋(gngjn

13、),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m。第25页/共45页第二十五页,共45页。 (5) 圈梁与构造柱的加强措施 房屋的最大开间尺寸不宜大于6.6m。 同一结构单元内横墙错位(cu wi)数量不宜超过横墙总数的13,且连续错位(cu wi)不宜多于两道;错位(cu wi)的墙体交接处应增设构造柱,且楼、屋面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第26页/共45页第二十六页,共45页。 横墙和内纵墙上洞口的宽度(kund)不宜大于1.5m,外纵墙上的洞口的宽度(kund)不宜大于2.1m或开间尺寸的一半,且内外墙上洞口位置不应影响内外纵墙与横墙的整体连接。 所有纵横墙均应在楼、屋盖标高处设置加强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14、;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150mm,上下纵筋各不应少于310,箍筋不少于6300。第27页/共45页第二十七页,共45页。 所有纵横墙交接处及横墙的中部,均应增设满足下列要求的构造柱:在横墙内柱距不宜大于层高,在纵墙内的柱距不宜大于4.2m。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40mm240mm,配筋宜符合(fh)表10.10(详见P219)的要求。 同一结构单元的楼、屋面板应设置在同一标高处。 房屋底层和顶层的窗台标高处宜设置沿纵横墙通长设置的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带,其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宽度不小于240mm,纵向钢筋不少于36。第28页/共45页第二十八页,共45页。 (6)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 同一结

15、构单元的基础(或桩基础)宜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底面宜埋置在同一标高上,否则应增设(zn sh)基础圈梁并应按1 2的台阶放坡。第29页/共45页第二十九页,共45页。第30页/共45页第三十页,共45页。图10.22 圈梁设置(shzh)部位及形式(a)缺口(quku)圈梁;(b)板边圈梁;(c)板底圈梁第31页/共45页第三十一页,共45页。图10.23 墙体的拉结(a)内外墙转角处;(b)丁字(dn z)墙处 第32页/共45页第三十二页,共45页。图10.24 后砌非承重墙与承重墙的拉结第33页/共45页第三十三页,共45页。 (1)上部砌体结构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部位(bwi)应以

16、房屋的总层数按表10.7的规定设置。过渡层还应在底部框架柱对应位置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的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 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过渡层构造柱的纵向钢筋,7度时不宜少于416,8度时不宜少于616。底部框架底部框架(kun ji)抗震墙房屋抗震墙房屋第34页/共45页第三十四页,共45页。 构造柱应与每层圈梁连接,或与现浇楼板可靠连接。 (2)上部抗震墙的中心线宜同底部的框架梁、抗震墙的轴线相重合(chngh),构造柱宜与框架柱上下贯通。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楼盖应符合下列要求: 过渡层的底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厚不应小于12

17、0mm;并应少开洞、开小洞,当洞口大于800mm时,洞口周边应设置边梁。第35页/共45页第三十五页,共45页。 其他楼盖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均应设置现浇圈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应允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与相应的构造柱可靠连接。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的截面和构造应符合下列(xili)要求: 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300mm,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跨度的110。第36页/共45页第三十六页,共45页。 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梁端在1.5倍梁高且不小于15梁净跨范围内,以及上部墙体的洞口处和洞口两侧各500mm且不小于

18、梁高的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沿梁高设置腰筋,数量不应少于214,间距不应大于200mm。 梁的主筋和腰筋应按受拉钢筋(gngjn)的要求锚固在柱内,且支座上部的纵向受力钢筋(gngjn)在柱内的锚固长度应符合钢筋(gngjn)混凝土框支梁的有关要求。第37页/共45页第三十七页,共45页。 (5)底部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截面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组成的边框;边框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1.5倍,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2.5倍;边框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2倍。 抗震墙墙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墙边净高的120;抗

19、震墙宜按开设洞口形式(xngsh)形成若干墙段,各墙段的高宽比不宜小于2。第38页/共45页第三十八页,共45页。 抗震(kngzhn)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5,并应采用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 (6)底层框架抗震(kngzhn)墙房屋的底层采用普通砖抗震(kngzhn)墙时,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墙厚不应小于240mm,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应先砌墙后浇框架。 沿框架柱每隔500mm配置26的拉结钢筋,并沿砖墙全长设置;在墙体半高处还应设置与框架柱相连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第39页/共45页第三十九页,共45页。 墙长大于5m时,应在墙内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7)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材料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框架柱、抗震墙和托墙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过渡(gud)层墙体的砌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