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题重点讲解河流及其地质作用_第1页
地理专题重点讲解河流及其地质作用_第2页
地理专题重点讲解河流及其地质作用_第3页
地理专题重点讲解河流及其地质作用_第4页
地理专题重点讲解河流及其地质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理专题重点讲解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长江源头为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西南侧姜根迪如雪山的冰川,冰川尾端海拔近五千五百公尺 长江入海口长江和三峡大坝长江中下游地区从葛州坝到三峡大坝1.西陵峡;2.巫峡;3.瞿塘峡。123三峡大坝三峡大坝三源:扎曲,约古宗列渠和卡日曲。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最长,流域面积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是黄河的正源。黄河入海口1976198619962000黄河小浪底密西西比河入海口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1)第九章91河流的形成作用911 片流912 洪流813 河流92 河流的动能921 流速922 流量93 河流的侵蚀作用931 下蚀作用932

2、 旁蚀作用933 溯源侵蚀作用河流概述 河流是在重力作用下,集中于地表凹槽内的经常性或周期性的天然水道的通称。 水系河流沿途接纳很多支流,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 多数河流以海洋为最后归宿,另一些河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沼泽,或消失于荒漠中,于是分别形成外流河和内陆河。 长江河谷纵剖面图0500100020001500宜宾监利重庆宜昌汉口九江南京吴淞口黄草坪吉连卡91河流的形成作用河流是地面流水汇聚后形成的。地面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次是冰雪融水,此外是地下水以泉的形式成为地面流水。大气降落的雨水或雪水中一部分因蒸发回到大气,一部分渗透到地下成为地下水,其余约1/3形成地表流水。地表流水可分暂时

3、性流水和永久性流水。暂时性流水有片流与洪流;永久性流水就是河流。911 片流(sheet flow)大气降水落到地表在重力作用下沿自然斜坡向下流动。在起伏不大的地表,顺坡水流由无数股细小水流组成,其水层薄、流速小,水流方向受地面起伏的影响大,无固定流向,构成网状细流,成片地流动,故称片流。912 洪流随片流作用的发展,沿坡降的最大方向或易侵蚀的方向会出现沟槽的雏型。沟槽雏型一旦形成,片流即向沟槽集中,在沟槽中的水层增厚、水量加大、冲刷能力增强,使沟槽不断扩大、加深,从而有更多的片流向沟槽汇集,片流渐变成线形水流,沟槽随之扩展成沟谷。一般将切割较深、规模较大的沟谷叫冲沟,其上端称沟头,下端称沟口

4、。汇聚在沟谷中有固定流向的水流称洪流。片流与洪流都只是在降雨及冰雪融化时才有,都是暂时性水流。洪流有较大的冲刷、搬运能力,尤其是暴雨后形成的洪水。由洪流携带的碎屑物质冲出沟口后到达山前平缓地带,因流速骤降,而迅速堆积,所形成的堆积物称洪积物。913 河流1,河流的概念冲沟在洪流的强大冲刷作用下,谷底不断加深,当谷底达地下水面之下时,暂时性的冲沟水流,便变成有经常性流水的河流,此时冲沟发展成为河谷。河流的水源可以是地下水、冰雪融水、湖水等。环流水流中水质点作螺旋形运动,因在过水断面上的投影呈环状,故名环流。环流有单向环流、双向环流及涡流三种形式,它们各有各的成因。a,单向环流水质点的运动轨迹在过

5、水断面上的投影为单向环形,称单向环流。单向环流普遍存在于河流及洪流的转弯处。b,双向环流水质点的运动轨迹在过水断面上的投影为两个环形,称双向水流。随水流向下游流动,水质点的这种双向环流在三度空间呈两股螺旋式运动轨迹,这两股螺旋流的旋转方向相反。双向环流的产生是由于平直河段水位的涨落或过水横切面的改变引起的。当平直河段中河面有宽窄变化时,狭谷段造成壅水、宽谷段造成消水现象。狭谷段壅水时,在横断面上河中央水面高于两侧河边。这种水位差使水质点在水体表层由中央流向边缘,然后从边缘下沉成为底流,底流向河底中央流动,左右两股底流同时抵达河底中央,又造成壅水,而上升,并使河中央水位抬高。于是再重复上述过程。

6、随水流向下游流动,在河床内形成两股旋转方向相反的螺旋流双向环流。宽谷段河水在横断面的中央跌落,使水质点从河中央下沉至河底后分成左右两股底流,并向两侧流动,然后沿岸坡上升,而使河边水位抬高,造成河边高于河中央的水位差。在这种水位差作用下,水质点在表层由河边流向河中央后下沉。于是再重复上述过程。随水流向下游流动,在河床内形成两股旋转方向相反的螺旋流双向环流。c,涡流水质点绕轴旋转的现象称为涡流。涡流的旋转轴有垂直的和水平的两种。河床不平会产生旋转轴近于水平的涡流。河道急转弯处、支流入主流处、桥墩及沉船等处会产生旋转轴近于垂直的涡流。92 河流的动能 流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在流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动

7、能,动能的大小的表达式为:E Q V2 / 2 (动能)(流量)(流速)93 河流的侵蚀作用1,溶蚀作用(dissolution) 河水将易溶的矿物和岩石溶解,致使河床破坏的作用。主要发生在碳酸盐及盐类岩石(灰岩、白云岩、石膏岩等)分布区。 河流以其自身动能,冲刷河谷,并将冲刷下来的物质搬运走,从而破坏和改造地球表层,这种对地球表层的破坏作用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式有三种:2,水力作用 (hydraulic action)河水以其机械冲刷力,而使河床破坏的作用。河流的动能愈大,水流侵蚀作用愈强。3,磨蚀作用(abrasion)流水以其携带的砾、砂等似挫刀般磨蚀河床,使河床加宽、加

8、深;同时河水中的砾、砂因相互碰撞和摩擦,而变园、变小,受到磨蚀。931 下蚀作用一,发生下蚀作用的原因1,顺坡而下的流水具有垂直向下的冲蚀分力;2,河水中搬运的块石、砾砂磨蚀河床底使河床加深;3,河流中急速旋转的涡流可使所携带的砾砂像钻具一样在河床底钻蚀出洼坑(称为涡穴),随涡穴的不断扩大加深,而使河床加深。这种侵蚀作用也称涡穴作用。 下蚀作用是河水侵蚀河床底,使河床不断加深的作用,又称底蚀作用(bottom erosion)。二,影响下蚀作用的因素 下蚀作用强弱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河水的流速,在相同的条件下,流速快的河水对河床的冲蚀能力强,反之冲蚀力弱。对由不同粒级的碎屑颗粒组成的河

9、床,用不同的流速作实验,结果如下:当流速10米/秒时,不论哪种粒级的河床均被侵蚀;当流速18厘米/秒时,几乎所有粒级的河床都不被侵蚀。可见流速大,下蚀作用强。 河床基岩的软硬,结构松软的岩石组成的河床最易下蚀,致密坚硬岩石组成的河床不易下蚀。 地壳运动,地壳的升降改变了河水的位能差,从而影响下蚀作用的强度。 此外,气候的变化,河床断面的形态、大小等都影响下蚀作用的强度。三,下蚀造成的河道变化特征1,河谷的加深及扩展河流长期下蚀河床的结果,在陆地上造成一条狭长形的洼地 河谷。河谷向一端倾斜,底部较平坦部分叫谷底,两侧为斜坡叫谷坡,河床处于谷底。河谷的形态要素有:河床,河谷中经常有水的部分,一般位

10、于谷底的中部;谷底,河谷底部,河床两侧的平缓部分;谷坡,谷底以上的斜坡部分;谷麓,谷坡与谷底的交接部位;谷缘,谷坡顶部的转折部位。河谷按横断面形态可分三类:a、峡谷或V形谷b、U形谷c、碟形谷a、峡谷或V形谷: 谷底狭窄、谷坡陡,河床直接嵌在谷坡间。发育于切割深度大的上游地区。一般是幼年期河流的特征河谷。 河谷中河床呈直线形,水流很急。上游河谷 窄、比降和流速大、水量小、侵蚀强烈、纵断面呈V字型并多急滩和瀑布的河段。中游河谷 比降已经和缓,河床位置比较稳定,侵蚀和堆积作用大致保持平衡,纵断面往往成平滑下凹曲线。下游河谷 宽广、河道弯曲,河水流速小而流量大,淤积作用显著,到处可见沙滩和沙洲。 河

11、谷纵剖面形态长江上游V形峡谷长江上游V形峡谷b,U形谷:由V形谷发展而成或在历史上曾发育过冰川。谷底较宽、谷坡较陡、谷麓明显。发育于中上游地区,一般是壮年期河流的特征河谷。河谷中发育辫状河床。c,碟形谷:谷底平坦而宽阔(可宽达数数十公里)、谷坡缓、无明显谷麓。发育于河流中下游地区,是老年期河流的特征性河谷。河谷中发育曲流河床。急流与瀑布河流下蚀作用过程中,常在河床上形成急流和瀑布a、急流在河床坡降极大,岩性坚硬的河段,河流出现急流。急流中河水湍急,波涛滚滚,水质点的运动为复杂的紊流,急流是河流下蚀作用强烈河段的特征,发育于河流的上游。黄河上游的急流b、瀑布瀑布是一种明显的跌水现象,其成因比较复

12、杂。山谷冰川作用过的地区,当支冰川侵蚀深度不及主冰川,支冰川谷口悬在陡壁上,消融后支冰川谷口处形成瀑布。熔岩流堵塞河床,使上游河床抬高从而构成瀑布;横切河谷的断层处,造成河床落差,从而形成瀑布。正断层通过处的瀑布著名的贵州安顺黄果树大瀑布 断层成因 高58米2,瀑布后退与河谷向源头方向增长瀑布有较大的水位差,由位能转变的动能很大,因此,瀑布的下蚀作用很明显。通过瀑布的跌水俯冲,瀑布底下的河床被掏深。瀑布跌落后翻起的水流冲向瀑布陡崖的根部,使根部的岩石掏空,从而使上部岩石处于悬空状态。最后上部岩石在重力作用下会沿节理发生崩落,于是瀑布向上游方向推移。黄河壶口瀑布平均每年后退5厘米瀑布上部岩石悬空

13、四,下蚀作用的极限河流的下蚀作用不是无止境的,当河床下蚀到一定深度,河水面高度与海平面一致时,河水不再具有位能差,流动就仃止,因而下蚀作用也就仃止。所以,海平面的高度是所有入海河流下蚀深度的极限。把下蚀极限深度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base level of erosion)。不入海的河流以其入注水体的水面(如湖水面、主流水面等)为侵蚀基准面,称为局部侵蚀基准面(local base level of erosion) 。932 旁蚀(lateral erosion)作用 又称侧蚀作用,是河水冲蚀河床的两侧及谷坡,促使河床左右迁徒、谷坡后退、河床及谷底加宽的作用。1,旁蚀的原因 (1)弯道离心力

14、的作用河流之所以发生旁蚀作用,是因为河水流动不是直线水流。河水只要遇一个微小的弯曲或转折,它就会在惯性力(离心力)的驱动下向圆周运动的弧外方向偏离,即偏向弯道的凹岸,从而产生单向环流。在单向环流的作用下河水不断地侵蚀凹岸,然后将侵蚀下来的物质搬运到凸岸沉积,致使河道的弯度越来越大。(2)科里奥利效应在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下,北半球水流的运动均偏向其前进方向的右侧;南半球水流的运动均偏向其前进方向的左侧。在河流弯道处离心力与科氏力同时作用。在北半球河流的左弯处,离心力与科氏力方向相同,两力共同作用,故对凹岸侵蚀力增强。因此,在北半球河流左弯的弯度会越来越大。在北半球河流的右弯处,离心力与科氏力方向相

15、反,互相抵消一部分,故对凹岸侵蚀力减弱。2,旁蚀造成的河道变化由于旁蚀作用,河道发生如下变化:(1)弯道凹岸的河底加深,并形成陡崖;凸岸则成为平缓的砂砾滩;弯道横断面变成不对称形。河流弯道处发育单向环流,其底流冲蚀凹岸的河底,使河床加深,同时因凹岸下部被掏蚀后,其上部会在重力作用下崩塌,而形成陡崖。凹岸侵蚀下来的砂砾被带到凸岸处沉积,使凸岸处的水体渐变浅,从而形成平缓的砂砾滩。此砂砾滩,称为边滩或点砂坝。点砂坝凹岸受侵蚀,凸岸接受沉积,形成的边滩(点砂坝)。(2)河床呈蛇状逐渐向下游方向迁移,河谷随之加宽。旁蚀作用冲蚀谷坡,使谷坡后退,河谷随之加宽。从而由于受侵蚀的凹岸不断向外侧及下游方向迁移

16、,凸岸接受沉积的砂砾滩则向下游方向不断扩大,致使河道的曲率逐渐增大,河曲位置不断向下游方向迁移。此时的河流称为曲流。曲流的发育过程曲流河(3)河曲弯度不断加大,最终被截弯取直。旁蚀作用的不断发展,使河谷越来越宽阔,河曲增多,弯度增大,遇雨季洪水溢出河床,在河床外发生堆积形成平坦宽阔的冲积平原。在宽阔的冲积平原上,河流的弯道可充分自由地演化,此时的河曲称自由河曲。自由河曲不停地发展迂回,曲率渐增大,当某上游一个河曲的发展速度快于其相邻的下游河曲时,则相邻两河曲就会日益靠拢。最终在某一次洪水冲击下,河水从上游一个河曲直接流入下游的一个河曲,而它们之间的河曲不再有河水流去,在决口处废弃河曲口渐被泥沙

17、淤积堵塞,废弃河曲变成湖泊,因形似牛轭,故名牛轭湖。上述过程称曲流的截弯取直。河流的形态分别河流阶地形成原因933 溯源侵蚀作用(1)概念河谷上游的沟头,因坡降大、水流急,下蚀作用强烈,随河谷的加深造成瀑布跌水,于是与瀑布的后退一样,使沟头不断向源头方向推移。因此,自河流形成后,河谷因下蚀作用有向源头发展增长的趋势,此过程称河流的溯源(向源)侵蚀作用。河流通过溯源侵蚀既增长了河谷的长度,也减小了河床的纵降比。(2)河流的袭夺(river capture)。当ab两条河流向同一分水岭(分开相邻流域的高地,称分水岭drainage divide)溯源侵蚀时,因它们的溯源侵蚀速度不同,溯源侵蚀速度快

18、的a河流可率先切割分水岭并进入b河流的上游河谷,因a河流的河床比b河流低,于是a河流将b河流上游的水夺走,这种现象称河流的袭夺。此时,b河流叫截(断)头河,a河流叫袭夺河。a河袭夺b河上游水系袭夺前长江切割玉龙山分水岭袭夺了红河上游水系袭夺后94 河流的搬运作用941 流水搬运物质方式 河流对剥蚀产物的搬运形式有三类:拖运、悬运和溶运。 机械风化作用剥蚀下来的碎屑物质在流水中呈拖运和悬运方式搬运,故拖运和悬运又统称为机械搬运。 化学风化作用溶解在水中的物质的搬运方式,称溶运,又称化学搬运。1,拖运 较粗大的砂、砾碎屑物,以滚动、滑动、跳跃的形式在河床底被流水拖带着搬运,故称拖运,又称牵引搬运(

19、traction transport)。 拖运中又有滚动和跳跃两种方式。(1)滚动重的或大的碎屑物,水流动能只能推着它贴着地面向前翻滚或滑动的搬运方式,称滚动。(2)跳跃当水的动能与碎屑物的重力相当时,由于碎屑颗粒间相互碰撞产生的上举力,以及紊流的蜗旋作用产生的上举力,使碎屑颗粒短暂上浮,并被水流带着前进后,再下落,呈跳跃式前进的搬运方式,称跳跃。滚动跳跃2,悬运(suspension transport) 细小的粉砂、泥碎屑物,呈悬浮状态在流水中被搬运,故称悬运。3,溶运(solution transport) 溶运有真溶液搬运和胶体搬运两种形式。 岩石和矿物中的易溶组分,以离子状态进行搬运

20、,称真溶液搬运,主要是K、Na、Ca、Mg的离子及酸根离子。 岩石和矿物中的SiO2、腐殖质及有机酸,以分子,即胶体状态进行搬运,称胶体搬运。 在一般情况下,粒径大于的砾和粗砂在河床底滚动着搬运;粒径为的中细砂在河床底跳跃式搬运;粒径小于的粉砂泥在河水中呈悬浮状态搬运。942 河流搬运能力1,河流的溶运能力 在常年有流水的河流中的溶解量一般都达不到饱和,在河流的化学搬运途中,不管河流流速发生多大的变化,都很难发生溶运物的沉淀,因此河流的溶运能力与流速无关。 河流的溶运力主要取决于流量与河水的性质,以及流域内的气候和岩石的性质。 因此,各河流的溶运量很不一致。 据1958年测定的溶运量资料: 长

21、江 17790万吨/a;黄河 2018万吨/a; 黑龙江 362万吨/a;钱塘江 210万吨/a2,河流的机械搬运能力 河流能够搬运多大粒径碎屑的能力,就是河流的机械搬运能力。 河流的机械搬运能力都受河流流量、尤其是受流速的控制。 流量增加,可使机械搬运量增加,但搬运物的粒径未必能够增加;流速的增加,不单使搬运物数量增加,而且搬运物的粒径或重量大增。 据实验,被搬运物的颗粒重量与起动它的水流流速的4-6次方成正比,MCV46(C为系数,不同的河流其数值不同)。 球形砾石的重量与起动它的水流流速的6次方成正比;扁平、呈叠瓦状排列的砾石,其重量与起动它的水流流速的4次方成正比。95 河流的沉积 当

22、河流的流量、流速减小时,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或者入河碎屑物增加到超过了河流所能搬运的限度时,就会发生沉积。 河流中溶运的物质一般很难达到饱和,因此河流一般不发生化学沉积作用;河流中的生物堆积量也很少,并常被冲走,不易保存。951 沉积作用发生的原因及其沉积场所 河流发生沉积作用的原因主要有三:1,流速突降,导致搬运能力减弱,从而使所携带的粗、重碎屑物迅速发生沉积 发生流速突降的时间和地点有:河流入海、入湖或支流入主流时,河水的运动受阻,流速突降。河流出山区,河道由陡变缓、由窄变宽,河水位能降低,并向前散射,流速突降。河道决口处时,突然由窄变宽,水流散射,流速骤降。 因此,河流出山口,决口处及河

23、口地带都是重要沉积场所,可形成了广阔的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平原。大量碎屑物质,在河口处沉积,形成三角洲。河流入海口,河水受阻向外喷射,水流受阻,流速降低,搬运力减弱,物质沉积。河弯地段,在横向环流的作用下,凹岸的水流动能最大,遭受侵蚀,侵蚀下来的物质被搬到水流动能最弱的凸岸处沉积,形成边滩。由窄道进入宽道,粗大碎屑物迅速在河床中堆积或在河床中部有突出物时,水流受阻,并分流,突出物的背水面处水动力明显减小,河流携带的重的及粗大碎屑物以突出物为端点向下游方向发生沉积,形成心滩。边滩心滩心滩2,河流流量减少时,搬运能力减弱,从而使所携带的粗、重碎屑物迅速发生沉积 大雨和暴雨期间流量猛增,能携带大量物质,

24、当雨后流量急剧下降,便发生快速沉积。 季节性河流夏季水量大,可搬运大量物质,冬季流量小,搬运能力低,发生沉积。3,河流搬运物突然增多,负荷过重,也是引起河 流发生沉积的重要因素 如山崩、滑坡、洪水注入河流,均可产生河流超负荷,而在河床中发生沉积。 那么,河流的沉积物有什么特点?952 冲积物的特征 通过河水的搬运,而沉积下来的沉积物,称冲积物(alluvium)。 河流中物质的搬运,主要发生在水量大、流速大的时期,而物质的沉积则发生在其后的水量、流速突降的时候。 因此,河流的沉积具有较明显的间隙性,沉积物是一次次累积起来的。 这种沉积环境,决定了冲积物应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1,具有明显的韵律性

25、(或旋回性)组合特征特征相同的沉积物每重复出现一次称一个韵律(rhythm)。一个完整的河流韵律沉积剖面,自下而上为: 这是一次大水来临,流量、流速由大到小变化过程所形成的一个韵律沉积。下一次大水来时可冲蚀上一次的顶部,形成冲蚀构造。韵律层均以冲蚀构造为界。冲蚀构造是一个韵律层的底部,呈鞋跟状,其上为粗大砾、砂组成的河床滞留沉积或心滩沉积。2,冲积物是定向水流作用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单向流水成因的沉积构造河流韵律层中的沉积构造沉积类型沉积物沉积构造顶部洪泛平原或决口扇泥质为主水平层理上部天然堤沉积粉砂为主小型波纹层理、爬升层理中部边滩沉积中细砂斜层理、板状层理下部心滩沉积河床滞留沉积粗砂砾槽状层

26、理粒序层理、叠瓦状构造、底部冲蚀构造 河床滞留沉积及心滩沉积发生在河床中,那里是河流中流量与流速最大的地方,粗碎屑物也呈悬浮状搬运,当流速稍降时粗碎屑物迅速按重力分异沉积,而呈粒序(递变)层理。 当流速进一步下降时粗碎屑物在床底呈滚动搬运,并在床底形成冲蚀槽,呈槽状层理。粒序(递变)层理槽状层理 边滩沉积形成于河流弯道凸岸的浅滩上,水流的流速比河床中小,搬运物以砂粒为主,对河底无冲刷力,不形成冲槽。大水到来时,起初水量大、流速快,碎屑物都呈悬浮状搬运,到达边滩部位,水体变浅,受滩底阻力,粗碎屑迅速沉积下来,形成平行层理; 水量、流速渐降,粗碎屑物的搬运主要呈滚动、跳跃状态,河底沙波的迎水坡不断

27、受侵蚀,而背水坡不断接受沉积,形成前积纹层,即斜层理; 大水过后,水流速度更低,接受细粒悬浮质沉积,形成水平层理。大水再次来到,冲蚀掉上次顶部的水平层理,在上次形成的斜层理上叠加平行层理和斜层理;如此,重复叠加,构成板状层系。平行层理 斜层理水平层理 板状层系板状层系 大水到来时,河水满槽,水流受河岸摩阻力,所携带碎屑物迅速在岸边发生堆积,形成天然堤沉积。 天然堤沉积的碎屑物大多是漂在河水上层的呈悬浮状搬运的细粒物质,其水动力比河床中及边滩上弱,因此,生成规模较小的前积纹层,随河水逐渐上涨,在同一地点的前积纹层,在垂向上逐渐叠加,形成爬升层理。天然堤沉积与爬升层理爬升层理 当大水的水头高度大于

28、河流深度时,河水漫过天然堤,向河流两侧广大区域撒开,由于流速骤降,迅速发生沉积。溢出的河水携带细粒悬浮质,形成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 。 因水体薄,处于强氧化环境,形成红棕色粉砂质泥岩泥岩。3 河流沉积的碎屑物具有一定的磨园度,磨园度随搬运距离和磨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4,河流沉积的碎屑物具有较好的分选性 自上游至下游,随搬运距离的加大分选性越来越好,并且沉积物的粒度由粗变细。5,河流沉积物具有明显的成层性河流沉积作用,随水量与流速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从而在垂向上,体现出明显的粗细变化规律。一次大水来临,起初水量大,流速快,只有粗大物质才能沉积,随后水量、流速渐减,发生由粗到细的沉积。每次大水

29、形成一个下粗上细的韵律沉积,河流成层性总是表现为下粗上细的正韵律组合953 河流的沉积类型河流的沉积体系可分:河床内沉积、河床外沉积、山口沉积及河口沉积四个部分。1,河床内沉积心滩、河床滞留沉积河床内的河流沉积作用随水位的季节性涨落而有规律的进行。在洪水期,河流以侵蚀和搬运为主,在平水期则以搬运和沉积为主。当河流由窄谷进入宽谷时形成双向环流,并在河床中迅速沉积,从而形成心滩。在支流入主流处,流速下降沉积,也可形成心滩。河流弯道处在单向环流作用下,凹岸处河流动力大,河床内只停积粗大碎屑,形成河床滞留沉积。河床内沉积的心滩和滞留沉积的特点是:砾砂交互、粒度粗大、分选较差、具大型槽状层理或粒序层理,

30、底部发育冲蚀构造。2,河床外沉积边滩、天然堤、泛滥平原、决口扇、牛轭湖沉积河床外的河谷在平水期一般没有流水存在,但洪水期就有洪水漫流其上,其流速缓慢、水动力小。主要在弯道的凸岸形成边滩(又称漫滩沉积或点沙坝)。边滩沉积的特点是:以中砂细砂为主、粒度中等、分选较好、具板状层理。河流在向前推进过程中,在主流线两侧水流,因受河岸摩阻力影响,流速下降,而发生沉积,随河水面涨高,堆积高度随之增高,长期堆积的结果,形成天然堤沉积。天然堤沉积的特点是:砂泥互层、粒度细、分选较好、以具爬升层理为标志性特征。洪水期水量很大,当排泄不畅时,河水往往越过或冲破天然堤形成泛滥平原沉积。越过堤岸的河水携带的都是细粒悬浮

31、质,越过堤岸进入广阔地带的水动力明显减弱。泛滥平原沉积的特点是:以泥质沉积为主、具水平波状层理,都呈强氧化色。在河流决口处形成扇形堆积,称决口扇。决口扇沉积比泛滥平原沉积粗些。当河流发展到晚期弯度越来越大,最终取直后造成牛轭湖,湖中水平静。牛轭湖沉积以泥质沉积为主、具水平层理。1998年武汉洪水洪水前洪水后3,山口沉积冲积扇沉积冲积扇位于山口低平地带,单体呈扇形,常沿山麓成群、成带分布。冲积扇与洪积扇的区别:冲积扇是常年有水的河流在洪水期堆积而成洪积扇是平时无水的冲沟雨季在沟口的堆积4,河口沉积三角洲沉积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湖、海口,因河水受到海水的阻力,流速骤降,而发生沉积;由狭窄的河道进入宽阔

32、的大海,河水向外散射,使沉积物呈三角形分布,故得名。三角洲卫星照三角洲遥感照河流搬运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促使陆地不断向海洋中伸长。据研究:古长江口原在江阴一带,1900多年来海岸线向外推进了近50公里,沉积面积达5500多平方公里,长江三角洲平均40年向海伸展1公里。黄河近900多年来,河口海岸线向外迁移了约100公里,其中1949年到1951年三年间,黄河三角洲就向外伸展了10公里。由于各河的输沙量及河口区波潮流强度的不同,因此各河口三角洲有不同的增长速度。5,冲积砂矿 ,比重比一般造岩矿物重的有用矿物,如:铂(Pt)、金(Au)、金刚石(C)、磁铁矿(Fe3O4)、锆英石(ZrSiO4)、

33、独居石(Ce、LaPO4)、锡石(SnO2)、 和白钨矿(CaWO4)等,可在一定的地点富集起来,当冲积物中有用矿物含量达到开采价值时,就叫冲积砂矿。 我国金沙江和黑龙江中有沙金矿,湖南、广西有锡矿。 根据冲积物内有用矿物的分布可指导寻找原生矿体。96 河流的去均夷化作用(degradation) 在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稳定的地区(或时期)河流通过长期的侵蚀和沉积使它的纵剖面逐渐平缓,并使流域的宽阔地区由原来的高低不平,变成平坦地形,这一演化过程叫河流的均夷化作用。 河流的均夷化是河流衰老的过程。 当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由稳定转为不稳定,从而破坏河流均夷化作用造成的平衡,河流获得新的能量,下蚀作用

34、复苏,这种现象叫去均夷化作用。引起去均夷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二个: 1,陆地上升或海平面下降,使河床抬高或侵蚀基准面下降,从而下蚀作用复苏。 2,气候变化,由干旱转为潮湿,流量增加,下蚀作用重新开始。961 深切河曲 去均夷化的主要表现:深切河曲和河谷阶地 自由河曲是河流老年期在宽阔平坦谷地上形成的,是河流均夷化过程的产物。一旦发生去均夷化,下蚀作用复苏,如果河曲各处下蚀速度差异不大,原有河曲能完整地保留下来,并深深地刻入基岩之中,这种河曲叫深切河曲。自由河曲深切河曲深切河曲的侧蚀作用不断发展,河弯颈宽度逐渐变细,最终弃弯取直。废弃弯道称废弃河曲(abandoned meander)被围绕的孤立山丘叫离堆山(meander core)962 河流阶地 因去均夷化作用河流重新下蚀,原来的谷底和河漫滩抬升到谷坡;河谷拓宽到一定宽度,又形成河漫滩,再次发生去均夷化作用河流再下蚀,谷底和河漫滩又抬升到新的谷坡上;如此多次发生去均夷化作用,形成阶梯状谷坡。由去均夷化作用在河流谷坡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