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通史二战前后世界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_第1页
世界现代通史二战前后世界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_第2页
世界现代通史二战前后世界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_第3页
世界现代通史二战前后世界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_第4页
世界现代通史二战前后世界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世界现代通史二战前后世界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阶段特征20世纪上半期(十月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这一时期典型的特点表现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为人类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苏俄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有失误,但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两种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斗争拉开了序幕;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模式进行调整,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产生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在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

2、主要内容的现代科学诞生,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一、俄国十月革命与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条件:主观: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无产阶级政党成熟;贫苦民众成为革命同盟军。客观: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社会矛盾锋利;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2)进程:“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发动起义:推翻临时政府。召开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产生人民委员会。(3)意义

3、: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列宁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91921新经济政策19211925背景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困难重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农民不满,面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目的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为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内容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实行工业国有化采取租让和租借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流通分配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效果适应了战时需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调动了广大人民的

4、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恢复3“斯大林模式(1)形成的原因: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内部: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2)内容:优先开展重工业。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排斥市场的指令性方案经济;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3)确立:苏联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开展的五年方案,20世纪30年代中期,确立了斯大林体制。(4)特点: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5)评价:使苏联能够按照方案调配和使用全部资源,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对经济建设造成不良影响。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119291933年资

5、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激化。重要原因:供给和需求矛盾突出;股票投机过度。 (2)爆发:1929年10月,从美国纽约开始,然后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蔓延。(3)影响:加深了各国的社会危机,德、日等国的法西斯势力抬头,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说明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开展,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2罗斯福新政(1)背景:1929年经济大危机。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2)内容:金融:?紧急银行法?使人们恢复对银行的信心。农业:?农业调整法?减少农产品过剩,提高农产品价格。工业:?全国工业复兴法?减少盲目生产,缓解劳资关系,扩大内需

6、。社会福利和就业:?社会保障法?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就业时机。 (3)影响: 美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开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固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4)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2)影响不同:斯大林模式下,一方面,国家投资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二战中击败法西斯国家奠定了物质根底;另一方面,片面开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和产品单调,经济粗放型开展,效益低下,国家资源大量消耗和浪费;人民生活提高缓慢。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扩大了生产资料市场,刺激了消费和生产,增加了就业时机,

7、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可持续开展。 斯大林模式下的国家投资和罗斯福新政中国家投资的比较 (1)流向不同: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国家资金流向国防相关的重工业领域;罗斯福新政中,美国国家资金流向惠及民生和实现可持续开展的公共工程。拓展归纳三、现代科学的诞生1相对论(1)背景:19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受到挑战。(2)提出: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3)意义: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开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开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2量子论的诞生与开展(1)诞生:1900年,德国的普

8、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2)开展: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丹麦的玻尔提出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3)意义:相对论和量子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根底,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为现代科技革命提供了理论根底。四、现代文学、艺术的诞生1背景(1)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了人们的精神危机。(2)科学技术的开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2成就(1)现代文学:特点:内容上强调集中表现自我;表现方法上与传统文学有很大差异。成就: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贝克特的?等待戈多?。(2)现代美术:现代特征: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西班牙毕

9、加索,代表作是?格尔尼卡?。(3)现代音乐:一战后至二战前:流行音乐的主流是爵士乐。二战后:流行摇滚乐、蓝调、爵士乐,其中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4)影视艺术:电影艺术的开展:a.1927年之前,无声电影,格里菲斯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卓别林是著名的电影明星。a.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时期,世界电影进入繁荣阶段。电视的出现与开展:a.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出现。b.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c.二战后,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电视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影响:影视艺术影响文明的开展和社会风气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广泛。阶段特征二战

10、后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表现政治上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美苏两极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20世纪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上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运行机制调整,经济获得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发展明显文化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有了迅速发展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

11、格局的演变1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二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根底,关系逐渐恶化。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发生冲突。美苏实力相对均衡。(2)表现:政治上,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美国推行马歇尔方案,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美国推动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那么推动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3)“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越南战争:消耗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主地位

12、相对衰落。(4)影响: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乱不安。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美苏冷战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分为两局部。美苏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践踏国际法,干预别国内政,破坏了世界和平。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一体化:背景:在经济恢复过程中,西欧国家间联系日益密切。过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罗马条约?欧洲共同体。影响:西欧国家加强政治联合,开始摆脱美国控制。(2)迅速崛起的日本:原因: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进行民主改革;美国的大力扶植;重视教育。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3

1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后来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冲击了两极格局。(4)中国的经济开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2)和平与动乱并存: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冲突。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3)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竭力构筑单极世界。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的实力增强,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的瓦解: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

14、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改革成效不大;纠正赫鲁晓夫改革带来的混乱经济继续滑坡,社会陷入危机边缘措施农业实行收购制,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自主权;大规模开荒增产,提倡种植玉米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提出“加速发展战略”,并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经济改革陷入困境后,把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工业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赫鲁晓夫

15、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评价积极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推行新经济体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经济继续滑坡;国内局势逐渐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局限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束缚;脱离了实际;具有盲目性;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经济全面滑坡三、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 内容影响国家干预经济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用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福利国家的出现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

16、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福利制度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正式成立,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建立。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开展。(2)关贸总协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它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形成。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1)欧共体的形成及其开展: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

17、。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于1967年合并成欧洲共同体。1968年,关税同盟建成;1985年,欧共体进一步提出建立统一大市场。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美、加、墨三国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3)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成员间差异较大,形成了独特的“APEC方式。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经济全球化迅速开展的原因:根本推动力:科学技术的开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技术手段:交通运输技术开展和信息技术开展。消除障碍:两极格局的结束。体制保障:市场经济体制。推动者: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2)经济全球

18、化的本质:兴旺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3)经济全球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导致开展中国家和兴旺国家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导致全球经济危机的连锁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的生存。五、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展1过程(1)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根底。(2)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开发信息技术,互联网产生。(3)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开展为全球信息网。2功能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等效劳。3影响(1)它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19、,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2)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改变了传统产业。(3)改变人们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方式。(4)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拓展归纳1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1)从两极格局的形成来看:二战后,美国、苏联实力增强,而英、法、德、日等国实力严重削弱,使得美苏由联合走向对抗,两极对峙局面形成。(2)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来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3)从两极格局的瓦解来看: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严重衰退,使得它无法继续与美国对抗,步步退却,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对抗以苏联的解体而结束。(4)从中国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来看: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

20、成功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实力,使得中国在两极格局解体后,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2国际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1)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法、德、日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那么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关系。(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对抗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苏联为在争霸中增强竞争力,企图控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外交,导致了中苏关系的破裂。(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的经济联合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开展,国际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开展,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4)20

21、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中俄关系有了新开展,中美、中日、美俄关系反复变化。1 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列宁谈及的“革命是指 A十月革命 B七月事件 C3月18日革命 D二月革命【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俄国处在沙皇专制统治之下,同时,罪恶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这反映了二月革命前的俄国状况。应选D。十月革命和七月事件发生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通知时期,排除A、B;3月18日革命是指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排除C。D2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

22、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答案】B【解析】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分别指的是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三大实验:第一次,追随理想的实验是指按马克思设想进行的实验,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二次,是面对现实的实验,指列宁从国情出发进行的实验,也即新经济政策。第三次,回归理想的实验,指斯大林模式的建立。B3凤凰网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抗拒改革的“停滞盛世?的文章。之所以称当时的苏联是“盛世,主要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时期 A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得到实质性

23、进展 B已经冲击苏联已有的政治经济模式 C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D改革初期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和国力大为增强【答案】D【解析】勃列日列夫改革的前期,成效明显,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和国力大为增强,D项符合题意;中后期问题很多,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开展进入停滞时期,A项错误。他的改革没有冲击斯大林模式,B项错误。C项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D4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资本主义在中

24、国开展举步维艰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答案】C【解析】 抓住题中的时间:1933年,可知西方大经济危机影响了中国知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认识,应选C。 C5.以下图分别是1988年和1990年美国?时代?周刊两期的封面,反映了当时美苏两国的关系。以下相关评论,恰当的是A“冲突加剧了 B“盟国时代来临了C“冷战该结束了 D“美国人输了【答案】C【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当今国际格局。根据题干时间“1988年和1990年和图中美苏领导人的交往分析,此时处于冷战的末期。其余三项不符合史实。C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

25、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该材料说明A两极格局瓦解 B世界新格局形成C多极化趋势出现 D区域集团化开展【答案】C【解析】从材料分析可以理解到随着欧洲和中国等的崛起,摆脱了美、苏两极的控制,反映了世界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根据所学知识,随着两极格局结束,世界上的各种力量出现分化和组合,欧洲一体化、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日本提出以美日欧三方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并积极建立政治大国,这些因素都促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开展。C11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开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根据材料一答复,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材料二: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