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教学课件_第1页
加减法教学课件_第2页
加减法教学课件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20 页 共 NUMPAGES20 页加减法教学课件第一章 水工艺设备常用材料。二、复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各种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3、进一步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三、复习重点:提高学生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的能力。四、复习难点:计算结果的化简、解决问题中单位“1”的运用。五、复习准备:课件。六、复习过程:一、课前游戏:同学们希望猜谜游戏吗?(喜欢)好,那我们先来个“在分数中找成语”。 出示卡片:例: (三心

2、二意) 23 11741(九牛一毛) (七上八下) (五湖四海)(一心一意) 9851同学们真棒,全部都被你们猜中了。老师呢希望大家在学习上一直都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永远不能三心二意、马马虎虎啊。能做到吗?二、导入。大家知道在西游记当中谁最三心二意,做事最马马虎虎,最好吃懒做吗?(知道,猪八戒)对了,话说又一天啊,猪八戒又在偷吃东西了,结果就被大家发现了,1他呀就争辩说他只吃了一点点,第一次吃了一张饼的3,第二次吃了这张饼1111112的4,他一共只吃了这张饼的3412,孙悟空说他吃了347,沙僧说111347。 他吃了师:你认为他们说的对吗?(不对)看来分数的加减法确实很容易出错。今天我们

3、就来复习、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然后去在帮助他们三人纠正一下错误,好吗? (板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三、小组交流,补充整理知识。同学们课前我们对分数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请同学们再对照课本的第104页至第121页,说说你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四、全班交流,构建知识网络。师:下面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理顺这一单元的知识点。 梳理内容: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注意计算结果要约分) (1)分数加、减法的含义 (2)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 (1)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减法减法的计算方法3、分数加减法

4、混合运算(1)、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4、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简便运算)学生交流时,采用边展示边补充的合作方式。下边的同学可以随时向台上的同学提问,质疑。构建知识结构,进一步理解认识。三、小组合作、复习内容。刚才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把分数的加减法这一章的内容列出了一个提纲,但是我们复习可不能浮于表面哦,现在我们就分组讨论复习具体的内容。组长抽学习内容,组织小组讨论总结,教师巡视指导。 一组:1、分数加、减法含义:加法: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2、口算。32732+=1111010归纳:同

5、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二组:1、计算:377121 581061552、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通分:提高找最小公分母和化简的能力。并总结(1)两数成倍数关系是,最大的那个数就是最小公倍数。(2)两数互质时,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3)两数都是合数时,一般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三组:1、脱式计算。 1-2、归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 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相4 112112-1-(+) 205205同没有括号的分数

6、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四组:1、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2、分数加、减法简便运算方法和公式:整数的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连减法对于分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连减法: a-b-c=a-(b+c) 四、知识运用 解方程:以上是我们分数加减法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其实内容呀不多,但在实际运用中还是各种不同的形式,下面看看有谁敢上来挑战自己。(学生板演)解方程:(请学生来板演,并集体订正,注意化简。) 121631_ 25341151+

7、 661371818五、能力提升解决问题同学们真行,看来小小问题是难不倒你们那!我们的数学于生活,那么知识最终还是要运用到生活中,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个关于分数加减法知识的几个问题,大家有没有信心解决它?(有)出示问题:1.李丽和张华同时从甲地跑到乙地,李丽用了他们俩谁跑得快? 2.一根绳子,第一次截去子全长是多少米? 3对比练习(1).一根4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第二次剪去,还剩下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 (2).一根4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米,第二次剪去米,还剩多少米? 4.一个菜园的面积是公顷,园里种茄子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种辣椒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剩下种的是芸豆。种芸豆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8、? 5.有三根绳子,第一根长米,比第二根短米,第三根比第二根短米,第三根长多少米? 六、课堂总结:(板书加粗部分)分数加减法解题步骤我们可以总结为五大步骤:(一看、二通、三算、四约、五化) 一看:看清是同分母还是异分母 二通:异分母先通分,化成同分母 三算: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四约: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五化: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七、解决导入问题同学们通过上面的复习,你们现在肯定能准确无误的帮助猪八戒、孙悟空、沙僧来纠正他们的错误了吧?谁来说一说猪八戒到底偷吃了多少烧饼?13+= 14七、作业布置:1、完成142页第6题2、完成第142页第8题小数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众

9、所周知,小数加减法不难,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行了,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相同。问他们应该怎么计算时,说的非常好,可是实施起来那可真说得上错题不断啊!错题原因:一是,轻敌。认为这很简单的题,口算即可。二是,做题不仔细,数位对不准就进行计算。三是:口算的多,用竖式计算的少。今天为了弥补他们的过失,我只好再想办法。一上课,我就问学生:你们是想做的快一些,错题多一点呢,还是想做的慢一些,错题少一些,甚至没有错题?生答:想做的慢一些,错题少一些。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有关小数的加减法,请你找一找同学的错误。课本上练习二第一道题是应用题,同学们很快列出算式,我巡视。然后拿着一个同

10、学的本子到展示台上展示:请同学们来找一找这个同学做的题有没有错误或者缺点?这么一说,那他们都喜欢找人家的不是,第一个学生说:老师,他的单位名称写错了,应该是平方米,他写成了米。我表扬:观察很仔细!还有缺点,看哪个能找出来?又有很多学生举起手,我接着说,找出别人缺点的同学,是很聪明的同学,他以后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的。一生答:我感觉他书写的不是太好看。“是啊,书写对我们来说,就是面子的事,一定把字写好看了,这样才能给你掌面子。我边说边展示陈文杰同学的作业,“你看陈文杰同学的作业了没有,书写的如何?”“特别漂亮”“特别工整”“是啊,虽然是练习本,陈文杰依然书写的很工整,大家没看出他有一个好习惯吗?”

11、一同学答:“他验算了”于是,我又和学生一起简单回顾一下加法的验算方法。(注意:在展示出错同学的作业时,请不要说出他们的名字)在下面的练习题中,只要我发现学生有错题,我就把错题放到展示台让学生找错,结果表明,错题是越来越少,到了最后几题的练习,全班竟没有再出错的了。本节课,让我想到,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存在的错误,比我这个当老师苦口婆心地说服要好得多啊。20以内加减法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习的20以内加法及20以内不退位减法(十几减几)的相关算式进行整理、对所学计算方法进行回顾,掌握一定复习和整理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算式整理及多种形式的练习,找

12、到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及问题解决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合作与交流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二、目标分析p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了20以内加减法及20以内不退位减法算理及算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全面综合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还能让学生在积累一定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了解一定的复习整理方法,初步感受复习对知识与能力提升所起的作用。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所学20以内加法及20以内不退位减法(十几减几)相关计算进行整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观察、发现,借助已有

13、知识经验,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四、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算式卡片五、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 1整理20以内加法 (课件出示)(1)找规律填表仔细观察表格中算式,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2)借规律填表 游戏:对号入座。(3)用规律找规律进一步观察表格,说说还有哪些发现。 预设1:学生会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预设2:得数小于10的算式和得数大于10的算式。 预设3:得数是10的算式,得数相同的算式,调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的算式。 【设计意图】借助表格中所给算式,激活学生原有认知,回顾整理已学所有加法算式,并通过进一步观察、交流,发现表中算式排列规律的丰

14、富性与多样性,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奠定基础。2整理20以内不退位减法(十几减几算式) (1)口算练习。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32 173 195 (2)小组合作:完成十几减几算式的整理排列112345678922 132 142 152 162 172 182 192 133 143 153 163 173 183 193 (3)交流反馈:算式是怎么排列的,有什么发现? 预设1:横向排列 预设2:纵向排列(略)【设计意图】因在10以内数的认识时已对减法表进行过整理,故此环节只重点回顾整理十几减几算式。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经历系统整理知识的过程,进一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

15、之间的差异,学到一定的整理和复习方法。(二)拓展提升 1看谁说得又对又快两人游戏,任意抽取一道算式,快速说出结果。 任意抽取结果(数字卡片),快速说出相应算式。 2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在里填上“”“”或“=”) 8716 2873 172183 91810 5996 4664 3看谁想得又对又快 9( )= 8( )小结:交换两个加数,计算的结果相同。小结:9加几的数比8加几的数至少多1。小结:9加几的数比8加几的数至少少2。【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习题的设计,进一步练习巩固2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提升学生利用知识间联系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教给学生有序思考、全面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16、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后续学习做好知识上和技能上的准备。(三)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20_-12-09 人教网三角函数教学课件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够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2)能够运用诱导公式,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经历由几何直观探讨数量关系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发现能力和概括能力。(2)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和运用,培养化归能力,提高学生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钻研精神和科学态

17、度。(2)在诱导公式的探求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探求a的诱导公式。a与a的诱导公式在小结a的诱导公式发现过程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推出。教学难点:a,a与角a终边位置的几何关系,发现由终边位置关系导致(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关系,运用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诱导公式的“研究路线图”。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角的概念已经由锐角扩充到了任意角,前面已经学习过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那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怎么求呢?先看一个具体的问题。(一)问题提出如何将任意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转化为0360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问题1】求390角的正弦、余弦值.一般地

18、,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三角函数看重的就是终边位置关系。即有:sin(a+k360) = sin,cos(a+k360) = cos, (kZ) tan(a+k360) = tan。这组公式用弧度制可以表示成sin(a+2k) = sin, cos(a+2k) = cos, (kZ) (公式一) tan(a+2k) = tan。(二)尝试推导如何利用对称推导出角-a与角a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由上一组公式,我们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一定相等。反过来呢?如果两个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它们的终边一定相同吗?比如说:【问题2】你能找出和30角正弦值相等

19、,但终边不同的角吗?角-a与角a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有 sin(-a) = sina,cos(-a) =-cosa,(公式二) tan(-a) =-tana。思考请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获得这组公式(公式二)的? 因为与角a终边关于y轴对称是角-a,利用这种对称关系,得到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于是,我们就得到了角-a与角a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正弦值相等,余弦值互为相反数,进而,就得到我们研究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路线图:角间关系对称关系坐标关系三角函数值间关系。(三)自主探究如何利用对称推导出+a,-a与a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刚才我们利用单位圆,得到

20、了终边关于y轴对称的角-a与角a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还可以研究什么呢?【问题3】两个角的终边关于_轴对称,你有什么结论?两个角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呢?角-a与角a的终边关于_轴对称,有: sin(-a) =-sina, cos(-a) = cosa,(公式三) tan(-a) =-tana。角+a与角a终边关于原点O对称,有: sin( +a) =-sina,cos( +a) =-cosa,(公式四) tan( +a) = tana。上面的公式一四都称为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四)简单应用例求下列各三角函数值:(1) sinp; (2) cos(-60);(3)tan(-855) (五

21、)回顾反思【问题4】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获得诱导公式的?研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体会? 知识上,学会了四组诱导公式;思想方法层面:诱导公式体现了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化归思想;诱导公式所揭示的是终边具有某种对称关系的两个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了化归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具体可以表示如下:(六)分层作业1、阅读课本,体会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推导过程中的思想方法; 2、必做题 课本23页13 3、选做题(1)你能由公式二、三、四中的任意两组公式推导到另外一组公式吗?(2)角和角的终边还有哪些特殊的位置关系,你能探究出它们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吗?20_年度语文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大名县埝头乡小学 郭士强 加入杨瑞霞语文名师工作室以来,已有一年之久。回眸工作室的历程,我充实着、实践着、思考着。一、理论积淀,提升素养我有计划地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语文新课标,充实自己,并努力做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我们的学习中,内容有教学案例、学习体会、读书心得、论文等等,可谓百花齐放。这些都是我的学习成果,是我 “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的过程。名师工作室,为我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并为我搭建了展示自我、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通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学然后知不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