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岩安徽会议汇报终稿_第1页
郑成岩安徽会议汇报终稿_第2页
郑成岩安徽会议汇报终稿_第3页
郑成岩安徽会议汇报终稿_第4页
郑成岩安徽会议汇报终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灌水量和时期对高产小麦氮素积累、分配和转运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第十四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1汇报提纲一、目的意义二、试验设计三、结果与分析四、结论2 小麦产量和品质与氮素的吸收、积累及转运有密切关系,遗传特性和栽培措施等因素都对其有重要影响。灌水是调控小麦氮素营养和产量的有效手段。 黄淮海地区为我国主要粮食产区,耕地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仅约占全国平均值的25%,为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黄淮海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125.7亿m3,只占全国的7.7%。 一、 目 的 意 义3黄淮海水资源严重短缺(根据水利部水资源综合统计分析的全国缺水率)4土地沙化河道断流湖泊萎缩 水资源短缺造成土地沙

2、化、河道断流、湖泊萎缩,严重制约了小麦生产的发展!5 硝态氮淋溶是土壤氮素的主要损失途径,也是引起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土壤中累积的硝态氮如不及时被作物吸收利用,在夏季持续降雨和大量灌溉条件下,会向下运移出作物根区,生物有效性降低,而且增加土壤深层NO3-N累积量或直接进入地下水。 一、 目 的 意 义6施入土壤中氮素化肥的流向作物利用:28%气态损失:16%其他:6%7 本试验在公顷产9000kg的高产条件下,研究灌水量和时期对小麦植株氮素积累、分配和转运及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旨在为制定高产节水生态的小麦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8试验年份及地点: 于2006-2007年度在兖州市小孟镇史

3、王村大田进行。试验材料:中筋小麦济麦22(J22)。 试验设计: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灌水处理:每次灌水60mm。 全生育期不灌水(W0) 底墒水(W1) 底墒水+拔节水(W2) 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W3) 底墒水+开花水 (W4) 二、试 验 设 计9 二、试 验 设 计拔节灌浆初期灌浆后期试验小区10 各生育阶段的降水量为:播种至冬前期46mm、冬前至返青期73mm、返青至拔节期0mm、拔节至开花期19.9mm、开花至成熟期107.5 mm。 播种前试验田020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5%、碱解氮77.13 mgkg-1、速效磷29.7 mgkg-1、速效钾121.58 mg

4、kg-1。 二、试 验 设 计11 三、结果与分析3.1 灌水量和时期对小麦植株氮素积累、分配和转运的影响3.1.1 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氮素积累量图1 不同处理对小麦各生育时期氮素积累量的影响Fig. 1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 on nitrogen accumulation amount in wheat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植株氮素的积累量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冬前期植株氮素积累量以W0处理最高,返青期后,W0处理低于其他处理。成熟期W2处理的氮素积累量最高。表明灌底水和拔节水的处理冬前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少,返青以后植株氮

5、素积累量均最高;在此基础上增加开花水降低了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12 三、结果与分析表1 不同处理对成熟期氮素在不同器官中分配的影响Table1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on distribution of nitrogen in different organs at maturity处理Treatment氮素积累量 N accumulation amount(kg/hm2)分配比例 Distribution proportion (%)总和Total籽粒Kernel叶片Leaves茎鞘SS 穗轴+颖壳SaG 籽粒Kernel叶片Leaves茎鞘SS穗轴

6、+颖壳SaGW0249.77 d186.91 d17.78 c27.49 d17.59 c74.83 bc7.12 b11.01 b7.04 aW1291.91 c221.76 c20.44 b31.29 c20.44 a75.97 b7.00 b10.72 b6.31 bW2353.20 a291.01 a17.48 c27.51 c17.21 c82.39 a4.95 d7.79 c4.87 dW3324.32 b237.75 b25.25 a43.07 a18.26 b73.31 c7.79 a13.28 a5.63 cW4312.76 b243.24 b18.36 c34.29 b16

7、.87 c77.77 b5.87 c10.96 b5.39 c3.1.2 成熟期氮素在小麦器官中的分配 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籽粒的氮素积累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W0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以W2处理最高。叶片和茎鞘的氮素积累量W3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穗轴+颖壳的氮素积累量为W1W3W0、W2、W4。 13 三、结果与分析表2 不同处理对开花后营养器官中氮素向籽粒中转运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on nitrogen translocation from vegetative organs to grain after anthesis

8、处理Treatment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kg/hm2)N accumulation amountof grain at maturity转移量(kg/hm2)N translocation amount转移率(%)Translocation efficiency贡献率(%)Contribution proportionW0186.91 d161.06 d71.93 b86.17 aW1221.76 c 179.20 c 71.87 b80.81 bW2291.01 a 209.40 a 77.10 a71.95 cW3237.75 b185.24 b68.15 c77.92 bcW4243

9、.24 b179.98 c 72.14 b73.99 c3.1.3 开花后营养器官中的氮素向籽粒中的转运 开花后营养器官积累的氮素向籽粒的转移量和转移率随灌水量的增加亦先增加后降低,W2处理最高,W1与W4之间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W3处理;开花后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以W0处理最高,W2、W3与W4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14 三、结果与分析开花期Anthesis图2 不同处理对开花期0200cm土层土壤NO3-N含量的影响Fig.2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 on soil NO3-N content in 0200cm soil layers at

10、 anthesis 020 2040 4060 6080 80100100120120140140160160180180200土层深度 Soil layer depth (cm)土壤硝态氮含量(mgkg-1干土)Soil NO3-N content (mgkg-1dry soil)4 8 12 16 20 24 W2处理0-20cm,20-40cm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W0和W1处理,40-120cm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高于W0和W1,120cm以下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施拔节肥后灌水的处理显著降低了040cm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促进了硝态氮向深层土壤的运移,在4

11、0120cm土层形成了积累峰,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W0处理。3.2 灌水量和时期对02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15 三、结果与分析成熟期Maturity图3 不同处理对成熟期0200cm土层土壤NO3-N含量的影响Fig.3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 on soil NO3-N content in 0200cm soil layers at maturity 020 2040 4060 6080 80100100120120140140160160180180200土层深度 Soil layer depth (cm)土壤硝态氮含量(mgkg-1干土

12、)Soil NO3-N content (mgkg-1dry soil) W0处理0-40cm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高于其他处理; W3和W4处理100-140cm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高于其他处理,160-200cm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说明,灌水促进了氮素向深层土壤的运移,W2处理在1m以下土层硝态氮含量低于W3处理,该处理氮素向深层土壤淋溶少。16 三、结果与分析表3 不同处理对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Table 3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 on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wheat处理Treatment氮素吸收效率(k

13、g/kg)N uptake efficiency 氮素收获指数N harvest index氮素利用效率(kg/kg)N use efficiency氮肥生产效率(kg/kg)N productive efficiency W00.93 d0.75 c33.88 a31.34 cW11.08 c 0.76 bc30.14 b 32.58 bcW21.31 a0.82 a27.72 c36.26 aW31.20 b0.73 c 29.25 bc 35.31 abW4 1.16 bc0.78 b 28.66 bc33.19 b3.3 灌水量和时期对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随灌水量的增加,氮素利用率呈现

14、下降趋势,W0处理最高,W2、W3、W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氮素吸收效率、氮肥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随灌水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 W2处理最高。 17 三、结果与分析表4 不同处理对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Table 4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 on grain yield, protein content, protein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处理Treatment籽粒产量(kg/hm2)Grain yield蛋白质含量(%)Protein content蛋白质产量(kg/hm2)Prote

15、in yield 水分利用效率kg/(hm2 mm)Water use efficiency W08461.96 d13.67 d1157.02 e19.38 aW18797.73 c14.05 b1235.80 d17.96 cW29790.38 a13.96 b1366.41 a18.80 bW39485.87 b13.78 c1307.45 b17.26 dW48962.35 c14.28 a1280.09 c17.49 cd2.4 灌水量和时期对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随灌水量的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W4处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W

16、2处理的蛋白质产量最高。W0处理的籽粒产量显著低于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灌水处理。灌水处理之间,随灌水量的增加,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先增加后降低,以W2处理获得最高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18 四、结 论 4.1 小麦植株氮素的积累量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灌水量为120mm(W2)时,小麦籽粒产量达到9790.38 kg/hm2,其开花后的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灌底墒水和拔节水的W2处理,成熟期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开花后营养器官积累的氮素向小麦籽粒转移量和转移率最高。开花期再增加60mm灌水,降低了成熟期植株氮素的积累量,氮素过多的滞留于营养器官中,向籽粒中的转运率降低。随灌水量的增加,氮素吸收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生产效率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