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的运营管理优化_第1页
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的运营管理优化_第2页
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的运营管理优化_第3页
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的运营管理优化_第4页
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的运营管理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分类号密级UDC编号硕士学位论文建统节能监测企业的运营管理优化学位申请人姓名:孝缺蔓申请学位学生类别: 全目制专业硕士 申请学位学科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姓名:陈淑云教授企业指导教师:激请华硕士学位论文 mas i:r*s rursis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的运营管理优化论文作者,李欣蔓陈淑云教授学科专业;工商管理 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企业指导教炯黄清华2019年5月Optimization of Operation andManagement of Building EnergySaving Monitoring EnterprisesA ThesisSubmitted in

2、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ByLi xin manPostgraduate Program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upervisor: Chen ShuyunAcademic Title: ProfessorSignatureApprovedMay 2019华中师楸学检论文原邮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

3、: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 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标复日期:XV年。月/L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华中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 它复

4、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作者签名:为队导师签名:彳饬1日期:用P年5月日日期: 年厂月日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 的学位论文提交“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同意论文提交后滞后:口同年:口一年:口二年发布。作者签名:为哗 日期:方*年子月*日导师签名日期:”2年了月2 日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建筑能耗和建筑污染严重影响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和居住 环境

5、。我国在大力推进绿色建筑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绿色建筑节能监测的 力度,通过第三方节能监测企业的节能监测为我国绿色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 航。由于我国建筑节能起步较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节能监测企业在运营管理 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绿色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节能监测 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和监测能力是目前建筑节能监测企业改进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介绍了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的特点、内容、发展历程及现状,通过对建筑节 能监管行业相关会议和文献、多方工作人员和专家的访谈记录所搜集资料的初步整 理出我国建筑节能监测企业存在的一系列普遍问题,再运用4M1E管理法将这些问 题从人、机、物、方

6、法、环境等五个方面进行分类归纳,再通过调查问卷客观、科 学找出建筑节能监测企业在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加以分析。本文从影响建筑节能监测企业运营管理的主要问题出发,针对性的分析J企业 运营管理案例在五个方面优化后取得的成效:线上监测,数据真实高效;制度完善, 企业管理效率提高;人力资源优化;信息共享,实现监测结果实时跟踪;企业市场 运营能力提升等,同时本文还指出此次优化改进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建筑节能监测 企业优化改进提供依据。结合J建筑节能监测企业案例优化前后对比,本文进一步完善了建筑节能监测 企业的优化路径:建立专业培训体系及考核制度,优化人力资源;采用物联网移动 检测技术优化工地现场监

7、测管理;依托大数据建立共享信息平台优化信息共享的问 题;优化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效率,优化市场运营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关键词:建筑节能监测企业运营管理优化 4M1E管理法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building pollution seriously affect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of our country. While

8、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industry, China has also strengthened the monitoring of energy efficiency of green building. Energy-saving monitoring of third-party energy-saving monitoring enterprises has escort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industry in China.

9、Because of the late start of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in China,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energy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enterprises. These problems restri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

10、ing industry in China. Improving the level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ability of energy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enterprises is the primary problem facing the improvement of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enterprise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content, develop

11、ment proces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preliminary collation of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relevant meetings and documents of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supervision industry, interviews with various staflf and experts, a series of common

12、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enterprises are preliminarily sorted out, and then these problems are solved by using 4M1E management method from human, machine, material, method and environment. Five aspects are classifi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n the main probl

13、ems existing i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enterprises are found out and analyzed objectively and scientifically through questionnaires.Starting from the main problems affecting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building energy-saving monitoring enterprises

14、,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results of J enterpris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ases optimized in five aspects: on-line monitoring, real and efficient data; system improvement, enterpris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mprovement; human resources optimization; information sharing, real-time tracking of m

15、onitoring results; enterprise market operation capability improvement, etc. This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 and provides a basis fbr the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building energy-saving monitoring enterprises.Combining with the comparison of J b

16、uilding energy-saving monitoring enterprise cases before and after optimization, this paper further improves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building energy-saving monitoring enterprise: establish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system and assessment system, optimizing human resources; using Internet of Things mo

17、bile detection technology to optimize site monitoring management; relying on big data to establish sharing information platform to optimize information sharing; optimizi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optimize the market operation ability and enhance the compe

18、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Keywords: building energy-saving monitoring enterprises Operational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4M1E Management Method TOC o 1-5 h z 摘要IAbstract II1绪论1 HYPERLINK l bookmark39 o Current Document 1.1研究背景12文献综述21.2. 1国外相关文献21.2.2国内相关文献3 HYPERLINK l bookmark58 o Current Document L3

19、研究目的5 HYPERLINK l bookmark64 o Current Document 1.4研究的意义6 HYPERLINK l bookmark67 o Current Document 1.5研究内容与方法61.5. 1研究内容61.5.2研究方法6 HYPERLINK l bookmark70 o Current Document 6创新与不足9 HYPERLINK l bookmark73 o Current Document 2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的管理现状分析10 HYPERLINK l bookmark76 o Current Document 1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的特点和发

20、展历程101. 1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的性质 10 HYPERLINK l bookmark79 o Current Document 1.2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的特点112. 1. 3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的监测内容122. 1. 4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的发展历程 142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的现状142. 2. 1监测企业管理水平及效率的现状142.2.2节能监测企业的管理制度现状142. 2.3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管理能力的现状15 HYPERLINK l bookmark82 o Current Document 3建耕能监测企业的运营管理腾的主要问题17 HYPERLINK l bookmark88 o Cur

21、rent Document 3.1建筑监测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缺失23 HYPERLINK l bookmark91 o Current Document 2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现场监测难度大23 HYPERLINK l bookmark94 o Current Document 3建筑节能监测企业信息管理不健全24 HYPERLINK l bookmark97 o Current Document 4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管理制度不够完善263.5建筑节能监测企业欠缺市场运营管理264建妹曲测企蛭营优化案例分析以J企业为例28 HYPERLINK l bookmark106 o Current Docu

22、ment J建筑节能监测企业概况28 HYPERLINK l bookmark109 o Current Document J企业运营管理优化前后效果对比及分析302.1加大专业培训考核,提高人员素质 304.2.2完善监测管理,剔除信誉落后企业324.2.3线上监测,全程跟踪,落实监测内容 34 HYPERLINK l bookmark112 o Current Document 5建筑节能监测企业运营管理的优化路径35 HYPERLINK l bookmark115 o Current Document 1建立专业培训及考核制度优化人力资源管理35 HYPERLINK l bookmark

23、118 o Current Document 5. 2采用物联网移动监测技术优化现场监测难题36 HYPERLINK l bookmark121 o Current Document 5. 3建立共享信息平台,完成数据共享373.1构建的建筑节能监测数据信息共享平台375. 3.2建筑节能监测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的作用38 HYPERLINK l bookmark124 o Current Document 5. 4优化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效率395. 4.1优化企业管理流程,以提高监测水平395. 4. 2优化企业监测质量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效率415. 4.3建立监测对象信用评价,实施分级41

24、 HYPERLINK l bookmark127 o Current Document 5优化企业市场运营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425. 5. 1增加市场调研工作425. 5. 2加强市场营销工作425.5.3加大企业宣传力度435. 5.4制定弹性价格 435.5.5提升售后跟踪管理服务44 HYPERLINK l bookmark130 o Current Document 6结论和展望45 HYPERLINK l bookmark133 o Current Document 1结论45 HYPERLINK l bookmark136 o Current Document 6.2展望46畚考

25、疝47 HYPERLINK l bookmark192 o Current Document 附录51攻读学映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4致谢55.1研究背景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业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产业规模越来越 大,而作为与工业能耗、交通能耗并列的建筑能耗在伴随建筑产业推动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为大众提供宜居和工作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能源危机。它严重 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给地球带来了诸多污染。绿色建筑行业有利于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与环境污染。据联合国环境署的 可持续建筑促进组织UNEP-SBCI称建筑与气候变化:决策者摘要数据显示: 建筑业产生了世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26、温室气体排放过量,影响了社会的 稳步发展,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相违背。在我国绿色生态建筑集约型社会 的背景下,必须将节能尤其是建筑节能放在首位,确保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社会与 低碳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目前,建筑能耗问题己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 建设发展的首要问题。由于建筑节能监测能力不足,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管理不完善, 导致建筑产业升级缓慢,能耗过高。因此,优化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管理,改善建筑 节能监测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的不足,从制度、技术、人员、市场等方面共同推进建 筑节能监测企业健康发展,让建筑节能监测企业在我国绿色建筑行业中发挥巨大的 作用。近年来随着建筑产业升级,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

27、在我国规模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趋势,绿色建筑的节能标准与规范要求在不断完善和提升。建筑节能监测就显得尤 为重要,我国政府规定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关注建筑工程桩基质量,对建筑节能也有 相应的要求。我国政府建议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合理科学的管理能源,约束建筑 建设中能源的使用,加大节能监测力度,使建筑工程节能监测在我国节能乃至环保 方面做出贡献。建筑工程节能监测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节能监测为我国建 筑施工、建筑材料等方面在节能方面提供众多的数据信息,为适应中国特色的建筑 节能技术更上一层楼提供数据支持;2.节能监测可以对建筑中的能源设备、建筑材 料进行评估,不仅可以检测产品的质量,还可以对建筑的

28、能耗情况进行评估;3.一节 能监测针对建筑的节能构造进行长期实时测评。节能监测主要是对建筑中的采暖通 风系统、空调制冷系统、电能能耗系统、水循环系统等方面进行监测。对于不达标 的建筑项目,需要勒令建筑企业进行改进,使建筑项目能达到国家规定的节能建筑 使用标准;4.建筑节能监测为能源类科研院所服务,为科研人员提供建筑节能数据 供其研究;5.建筑节能监测还可以为建筑材料等产品企业的产品把关,为产品的改 进、升级提供数据及改进方向,促进新节能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作为绿色建筑事业 的重要助力,目前,建筑节能监测企业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绿色建 筑事业的发展步伐。1.2 文1.2.1国外相关文献

29、国外有关建筑节能监测企业问题的研究有很多值得我国学习的地方,相关研究 成果值得我们借鉴。国外学者普遍认同政府相关部门在建筑节能监管中占主导地 位,建筑节能监测企业协助政府完成监督职能:Koomey和Sanstad (2001)认为 在绿色建筑生产过程中,监测企业的干预效力远远超过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监测 企业的节能技术和刺激政策是完善建筑节能监管的关键。Brown (2001)也认为建 筑节能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于节能监测,相关企业对建筑节能存在全责缺失气 Meyers, Hastie和Grace M. Hu (2006)认为节能监测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转型发 展,节能监测政策是影响建筑能耗的关键;

30、Bevington (2006)认为政府在建筑节 能检测监管中作用巨大,运用政策导向和经济利益刺激,可以有效的推进建筑节能 检测监管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气在节能监测相关法律法规方面国外也有很多研究成果。Emzen和Feeney(2002) 认为发达国家比较注重工程质量的过程控制,一般在项目前和项目中进行干预,违 法成本远高于收益,发达国家的建筑节能从业人员更愿意遵守法律法规气国外还 有很多研究对建筑节能监测的具体实施有借鉴意义。在市场准入方面,Hancher (2002)认为建立严格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通过认证、信用评级来实施过程监 测是完善工程监管体系的关键 Samson和Terziovski

31、 (1999)提出了建筑工程Jonathan G KoomeyMan H. Sanstad. Technical evidence for assessing the performance of markets affecting energy efficiency J. Energy PolicyJune 2003:22-24Marilyn A. Brown. Market failures and barriers as a basis for clean energy policies J. Energy Policy.September 2001:17-2LEdward M. Mey

32、ers, Stephen M. Hastie,Grace M.Hu. Using market transfonnation to achieve energy efficiency: the next stepsJ.The Electricity Journal, February 2002:34-39血王壮凌.美国发展节能建筑的策略J .城市开发.2006.11:36-38.Ernzen J, Feeney T. Contractor-Led Quality Control and Quality Assurance Plus DesignBuild: Who Is Watching th

33、e Quality?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s 2002, 18(13): 253-259.Hancher D, Lambert S. Quality-based prequalification of contractors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002, 18(13): 260-74.质量评价体系,对建筑各方能力进行评价

34、认证气作为主体的人因素也是重要的研 究对象,Kerzner (2013)认为人作为主要参与者,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起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是确保节能监测中的核心要素;Han (2008)认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 员的素质是提高工程节能质量的有效途径气此外,信息化也被认为优化建筑节能 监测的关键。Kaiser (2015)认为节能监测信息化、文件化的监管方式,可以综合 有效的提升监测成效气Molenaar (2012)认为监测企业信息化的途径大大减少人 力、财力的投入,同时提高监测的效率和质量。1.2.2国内相关文献随着人们对建筑质量和建筑能耗的重视,国内也对建筑质量监管和建筑节能检 测监管进行了大量的

35、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由于发展初期相对落后,我国早期 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体制和监管存在问题的探索上。黄忠铭(2009)提出了我国建筑 节能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决策机制不完善、政府监管有空白、监测机构责权不 清、监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王志浩(2013)认为我国建筑节能监测还存在政策 法规不完善、监测人员水平低、监测问题太过局限等气王素卿(2003)认为我国 建筑工程监测存在职能交叉、责权不清的情况,直接导致节能监测效率低、成本大 等问题气 潘延平(2009)提出了第三方监管的概念,指出我国建筑节能监测企业Samson D, lerziovski M. The relationship betw

36、een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1999.Kerzner H R. Project management: a systems approach to planning, scheduling, and controllingfM. John Wiley & Sons 2013-Han-Ding G Yin-Xian 乙 Fen-Fang L. Analysis of Common-Plot Action During

37、Putting on Records of Completed ProjectsC/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 2008. WiCOM08.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08:1-5. Kaiser M G Elarbi E Ahlemann F. Successful project portfolio management beyond project selection techniques: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s

38、tructural alignmen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5, 33(1): 126-39.Molenaar K R, Gransberg D D, West N J N, et al. Alternativ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for Highway ConstructionJ, National Cooperative Highway Research Program Report, 2012:10-83.王志洁,吕永奎.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

39、息.200911(7): 33-37.黄忠铭.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常见的问题及对策皿中华民居(下旬 刊),2013(15):145.王素卿,赵宏彦.英德两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考察报告J.工程质量,2003(1):2-5.在制度不全、监测方法落后单一等问题谢琳琳(2007)认为监测存在信息化程 度不够,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监测人员素质不高,监测随意不规范等问题您。陈 家孝(2016)指出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测中存在监测主体失位、监测不合理,监测 法不适用、被监测企业人才缺失、没有信誉备案等问题。除了探索建筑节能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在如何完善建筑节能监管上,我国专家、 学者也做了大量研究。余晓平(

40、2011)从管理、工程、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 面对建筑节能项目的运作实践做了研究,将思维方法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与建筑节 能结合气杨桦C2007)认为从政策上完善建筑节能监管是可行的,政府监管有利 于市场的健康发展气廖秦明(2011)从过程、要素、组织、风险四个方面用质量 管理和造价管理理论结合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论述了绿色建筑的形成。除了 对节能监测法律法规理论上的研究,对节能项目的前期预防监管也做出了许多成果 气郭汉丁(2005)认为应加强防范预警机制,加强教育培训让监测人员在管理和 技术上提高,使得市场更加规范和专业气孙峻(2007)提出建立预警机制,预防 项目完成后出现偏差,对项

41、目进行全方位评价,加大力度宣传监测原则和要求,提 升监测效率和效力李能(2016)认为政府应从原有角色中转变出来,加强项目 监管力度和水平,对项目实施监测人员进行认证考核、持证上岗,通过提升准入门 槛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平气在建筑节能监管的新技术、新方法和实践上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孙劲峰 (2010)从信息化管理、建筑施工评价、建筑监测的灰色随机分布及评价方法,提 出应在建筑监测中采用分档认定的方式、建立信用评价体系进行分类监测。许长 青(2003)对通过技术手段全程跟踪建筑节能施工,整合资源建立辅助监管的专家潘延平.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思考J.建筑施工,2009.12: 10

42、6-109.澜琳琳,何清华,乐云.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模式的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山.建筑经济. 2007 (5): 6-9. ,陈家孝.政府监督管理建设工程质量的问题与建议J.住宅与房地产,2016(15): 173%余晓平.建筑节能科学观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一杨桦.建筑市场监管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2007.。廖秦明.全面绿色施工管理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郭汉丁.国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特征与启示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 (5):5-8.*孙峻.丁烈云.曹立新.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管体系研究J、建筑经济

43、.2007(12): 28-30.李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政府角色的转变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5):189,孙劲峰.地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推进与监管应对J.建筑经济.2010:10-12系统。赵致宾(2012)认为物联网技术在建筑节能监管中应全面使用,建立我国 的建筑节能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平台,通过远程视频对项目进行实时监控。冯 乾乾(2008)对深圳市绿色建筑形成的技术关联环节进行了研究。总体来看,国内外在建筑节能监测企业方面的研究和理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国外对建筑节能监测企业方面的研究比较成熟,在整体上主要研究监测的法律法 规,监测的方式和方法,在对监测过程的研究上主要关注影

44、响建筑节能检测监管的 主要因素,评价体系与措施。国内的研究成果虽然没有国外完善与透彻,但随着研 究的深入,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国内对建筑节能监测的研究主要集中建筑节能 监测技术、管理体制、监测手段创新等方面的理论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 析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外研究多基于一个方面或某一角度的理论研究,较少从某具 体案例入手进行针对性的调研,针对性的研究某一具体节能监测企业的运营管理优 化案例就更少了。因此,本文通过对建筑节能监测企业J企业改进前后的对比分析, 结合相关理论基础,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节能监测企业运营管理的优化路径。1.3研究目的近年来我国对建筑节能日趋重视,建筑节能监测市场

45、规模大增,相对欧美发达 国家的建筑节能监测行业尚不成熟,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作为第三方服务企业 的主力军,国有建筑节能监测企业正参照国际通行惯例由政府附属监测部门向具有 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监测服务企业转变,绝大多数监测企业正面临或已经完成了 国企混合制改革。在这一大背景中,混改节能监测企业仍依靠资金和设备方面的优 势,沿用过去的管理方法经营企业。随着行政部门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依靠政策的 市场垄断行为基本断绝,这些监测企业正面临着先一步改革创新的监测企业和其 他类型监测企业的威胁,在运营管理方面的问题被暴露出来,如:建筑节能监测企 业专业技术人员缺失;节能监测企业现场监测难度大;建筑节能监测

46、企业不够完善; 建筑节能监测企业信息共享不够健全;建筑节能监测企业欠缺市场运营管理等。因此,建筑节能监测企业为了应对监测市场的变化,需要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 先进的监测技术来优化企业的运营管理,让建筑节能监测企业树立人才培养和市场 竞争观念,为建筑节能行业和国家建筑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好的节能监许长青.建筑工程监理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专家系统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林业大学.2003.赵致宾.物联网技术在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2.冯乾乾.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技术关联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大学.2008.11.测技术支持。同时加强与监测市场的良性互动,在保障

47、建筑节能监测水平的基础上, 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用优质的服务来为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发展做出贡 献,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一个绿色生态宜居的环境。.4研究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对现有建筑节能监测企业进行分析并找出问题,对建筑节能监测企 业的优化与改进提出建议,提高节能监测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运营能力,优化建 筑节能监测企业的资源,实现建筑节能监测企业信息共享,落实建筑节能现场监测, 通过节能监测企业与被监测企业的相互作用,共同进步,确保我国绿色建筑节能中 远期目标的实现.通过建筑节能监测企业规范高效的健康发展,提升整体建筑节能监测能力,促 进绿色建筑产业结构、绿色建筑产业链的更迭换代,加快绿色建筑

48、科技成果转化和 科技成果的集成应用。绿色建筑的推广、绿色建筑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人们绿色环 保观念的更新,增强民众对建筑资源节约、建筑环境保护意识,用实际行动保护生 态环境,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节约、宜居、友好的和谐社会。1.5研究内容与方法1.5.1研究内容本文研究的目标是研究建筑节能监测企业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提高监测 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运营能力,促进建筑行业升级,推动绿色建筑技术的广泛应 用与科学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建筑节能监测企业存在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 J建筑节能检测企业改进前后对比,给出节能监测企业优化的建议,展望建筑节能 监测企业的未来。如何实现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的

49、管理制度、市场运营、信息共享、人力资源、现 场监测的优化是本文研究的关键。1.5.2研究方法论文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我国关于建设节能监测企业及建筑节 能检测监测的论文和案例,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依据。归纳总结法。通过归纳总结建筑节能企业的特点及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质量控制4M1E分析法。从人员、设备、检测实物、方法、环境等因素入手, 提出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的改进对策。案例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针对建筑节能监测企业J的现状及问题,对比企业 运营管理改进前后相应的改善措施并加以运用,从中得出结论。论文写作主要思路: 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通过对

50、当前建筑节能监测企业运营现 状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再通过建筑节能检测企业J优化前后的对比 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对建筑工程节能监测企业发展方向的展望。研究内容f问题提出、建筑节能监测企 业管理现状分析建筑节能监测企业 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筑节能监测企业运 营管理优化案例分析 -以J企业为例、f建筑节雌测迎 运营管理的优化路径、,结论和愈.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特点和发展历程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现状建筑节能监测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失建筑节能现场监测难度大建筑节能监测企业共享信息不健全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建筑节能监测企业欠缺市场运营J筑节能监测企业概况J建筑节能监测企

51、业优化效果对比及分析存在的困难与不足建立培训考核制度,为专业人才资源提供保证采用物联网移动检测技术解决现场监测难题建立共享信息平台,完成数据共享优化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效率优化企业市场运营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结论展望图1.1流程图研究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k6创新与不足本论文的特色在于从企业制度、市场运营、技术、人力资源、信息化等方面来 探索,利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及大数据和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来优化建筑节能监测企业 的运营管理,为促进建筑节能监测企业合理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尝试用节能监测企业J的运营管理优化案例分析为基础,借鉴监测企业J 运营管理的优化经验,通过现代管理方法、大数据管理

52、及物联网管理等手段优化节 能监测企业运营管理机制。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研究过程中仍然存 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对单个节能监测企业的研究成果是否具有普遍性;现有的监测 工作流程、监测委托关系、监测对象、监测要求会否因为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而 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等,诸如此类问题尚没有涉及到,有待今后的研究中去解决完善。2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的管理现状分析建筑节能生态建设是符合生态化发展的绿色节能建筑形成的,是遵循客观规 律,基于一定程序,通过特定阶段,借助专业方法将资源与人才等进行科学合理的 整合来最终实现的。其中,建筑节能监测是确保节能建筑形成过程中各阶段工作满 足节能要求的手段,建筑节能监测

53、企业是实现建筑节能总体目标的保障。2.1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1.1 球节能炀企业的性质我国建筑节能监测企业根据所有制形式和归属的不同分成四类:质量监督部门 下的节能监测企业、股份制监测企业、科研机构和院校的节能实验室式监测企业、 私营节能监测企业。第一类,质量监督部门下的节能监测企业。这类监测企业是我国建筑节能监测 企业的主力军,占我国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的7成左右。这类监测企业基本是混合所 有制结构,曾隶属于或仍隶属于各级工程质量监督站管理下,按照国家政企分离的 改革要求都面临改制或已经完成改制。这类企业大多监测规模大,制度落后面临 改革;第二类,股份制节能监测企业。股份制节能监

54、测企业是由原建筑公司下属的 实验室或建工类型职能部门下属试验室改制而成。这类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实验监 测项目单一,主要上级主管机构,对特殊建筑材料类的监测项目涉猎较少;第三类, 科研机构和院校节能实验室形成的监测企业。这些企业一般隶属于学校或科研院 所,带有一定的科研性质,与市场接轨较少,多为学校或上级单位代管;第四类, 私营节能检测机构。私营节能检测机构大多数是近几年新成立的私营建筑节能检测 机构,设备人员不全,监测能力落后,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无法与其他类型的监 测企业相比。从政策走势和发展趋势看,混合所有制的建筑节能监测企业将成为未来建筑节 能检测的主力军,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建筑节能检测机

55、构也正逐步向私有制方向转 变。节能检测机构市场化、企业化的运作将成为常态,对检测市场秩序和监督管理 规范化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节能监管部门规定节能监测企业用专业节能检测技术、适用的方法与手段监测 绿色建筑节能工程的节能指标,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来判定节能目标是否 达成,从而促使绿色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能耗水平远高于发达国 家。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目前城镇化进程,人们生活工作环境改善,建筑规模大、项 目多;另一方面,由于节能意识和节能技术落后,我国单位建筑面积产生的能耗远 高于发达国家。结合生态环保、能源问题、国家发展方针等诸多因素建筑节能的紧 迫性和必然性日益凸显。我国建筑节能

56、材料的应用、建筑项目的节能设计意识远低 于国际水平,实现建筑节能仅通过建筑设计和理论计算来检验是不科学、不真实准 确的。只有通过建筑节能监测来检验建筑项目是否达到建筑节能相关政策、法律法 规标准的要求,节能设计方案仅是反映建筑项目能耗水平和建造过程的参考。建筑 节能监测企业在国家建筑监督部门监管下,对节能建筑项目的实施节能监测,为监 测委托方提供监测服务。2.1.2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的特点建筑节能监测企业既是协助政府监督部门对节能项目进行监测的节能监督方, 又是在节能监测市场下为监测委托方提供监测服务的服务提供方。建筑节能监测企 业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建筑节能监测企业有明显的政策依赖性和地方性。

57、在我国节能监测企业 的业务开展主要依赖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指导,按照制定的验收规范来进行。 节能要求、验收规范的有无,以及当地政府监督执法力度,直接决定了建筑节能监 测市场规模和监测企业开展的监测项目种类。第二,建筑节能监测具有技术性、复杂性、专业性强的特点。建筑节能企业的 监测技术是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的内核,建筑节能监测具有极强的技术性,监测企业 不仅需要掌握现有节能监测技术,还要对国内外前沿的节能监测技术有所研究;节 能技术新旧更替也使得建筑节能监测更为复杂,不仅要随时更新淘汰老的监测技术 与方法,还要根据实际需要提出新的节能监测手段来适应节能建材企业、节能设计 企业、节能施工单位的要求,

58、为委托方提供服务;建筑节能监测的技术性与复杂性 直接决定了它的专业性。节能检测监测是专业技术人才,运用专业的方法使用专业 的监测设备,对节能工程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的过程,监测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 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的专业性。第三,建筑节能监测企业具有独立性和高效性。建筑节能监测企业早期一般都 属于政府监管部门的监测科室部门,由于多年的政企分离以及市场化运作,现有的 建筑节能监测企业都是具有独立法人的监测服务机构。独立的监测企业为满足市场 需求,在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上明显优于政府监测部门,但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的独 立性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过于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产生监察与服务的关系失衡, 容易造成监测

59、企业轻监察、重服务,轻监测、重利益的有损节能监测效用的不利局 面。2.1.3建筑节能监测企业的监测内容建筑节能监测是建筑节能监测企业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授权和监管下,受 被监测单位委托,对节能建筑所使用的建筑节能材料、设施和建筑主体等项目相关 节能监测,判定建筑项目节能目标是否达成。节能监测是在节能监测监管部门的指 导和监督下开展的,在节能规范标准要求和规定的试验环境条件下,由具有资质的 节能监测企业和人员,采用规范规定的检测方法,用专业的节能监测设备仪器对建 筑材料、建筑整体进行能效评估。2.13.1建筑节能监测项目分类建筑节能监测项目根据监测形式的不同分为两类:第一类,实验室节能试样送检

60、与节能现场监测。建筑节能监测根据监测项目、 监测对象、监测地点环境和监测方法的不同,分成节能材料及设施的实验室节能监 测与节能建筑和节能部件的现场节能监测。第二类。节能材料的型式监测与抽样监测。从监测强度要求来看,有项目施工 节能材料必检的型式监测,也有抽查、复检时采取的抽样监测。不论哪种监测形式, 规范要求都必须保留监测试验的原始数据以备查验。建筑节能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过程来看,建筑节能监测分为材料部件,温度调 节节能系统,以及材料的型式试验和现场抽样审查、现场监测检查等。节能型式监 测是建筑节能组件材料和保温节能设备设施进入节能项目施工现场的必要条件。施 工方应具有完整的试验原始数据的有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