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古代诗歌鉴赏的几种方法(1)摘要:在进行古代诗歌鉴赏的时候,注意关注题干中提供的朝代信息,关注诗歌的题目,尽可能全面的了解作者,解读诗句的具体含义,合理地补充、想象,总结明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关注所设问题的具体指向等鉴赏方法,可以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古代诗歌;鉴赏方法 中图分类号:I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812-2485(200)0-0026-008 诗歌鉴赏是具体的一系列的过程,下面我们按照一首诗以及诗后的问题的顺序来详细的讲解诗歌鉴赏的具体操作
2、方法。 一、关注题干中提供的朝代信息 试卷中的题干表述形式往往是“阅读下面一首(朝代)诗,然后回答问题。” 朝代的不同,国力的差别,往往会影响诗人的艺术风格,乃至形成相应的诗歌流派,表达类似的思想情怀。比如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在初唐时期,由于国体初建,百废待举,浮艳淫糜的南朝齐梁诗风不能适合时代的要求,诗人肩负时代使命,积极开拓诗歌的题材领域,创建清新刚健的风格成为诗人的追求。盛唐时期,唐帝国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一方面小康人家,一方开疆拓土,清秀的山水田园诗派和豪迈的边塞诗派应运而生。中唐时期,直面现实,兴利除弊,诗人仍然向往盛唐的强大。晚唐时期,兴国无望,诗人哀伤的情绪
3、笼罩诗坛。 试题中诗歌的作者,大多出自唐朝,知名度也比较高,学生一般不会陌生,所以对唐朝的历史一定要了解清楚,其他朝代的国家势力、民族矛盾等也应有所了解。了解朝代乃至某一时期的特点,就对诗歌的总体风格有了一个宏观上的了解,解答诗人的思想感情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二、关注诗歌的题目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看到一首诗歌后,马上就其诗句进行分析,根本不去关注诗歌的题目,结果往往答非所问。 如: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后问题是: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如果我们关注了题目中的“闻笛”,再加上第三句中的“闻”字,肯定会明白“闻”的对象“折柳”
4、是一种曲子名。再联想到“柳”与“留”的谐音关系,“折柳”的“惜别怀远”之意就会十分明了,如此,本诗所抒发的思乡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近试上张水部(唐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诗后的问题是: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如果我们不关注诗歌的题目,只是关注闺中琐事,那回答恐怕就差之千里了吧!同时本诗运用“比喻现意”的表现技巧也就无从谈起!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后的问题是: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理趣”?如果只看诗句,无视题目,就无法正确回答采用了何种
5、表现手法,“理趣”更是无从谈起。 三、尽可能全面的了解作者 对于中学课本中出现过的作者,在试卷中不会给予解释。而对于比较陌生的诗人,在诗句之后、问题之前会给予注解。注解有的简单,有的较为详细。较为详细的除了诗人的经历外,一般都附带出该诗的写作背景。这对把握整首诗的内涵以及表现手法都有很大的帮助。 如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宋李纲)对于作者李纲,学生较为陌生。在诗句之后,做如下注释:李纲,官至宰相,由于反对媾和,力主抗金,并亲自率兵收复失地,终为投降派谗臣所排挤,为相七十天即“谪居武昌”。这些注释使得我们对诗歌的鉴赏变得容易的多了:运用比兴和拟人
6、的手法,抒发先忧后乐的襟怀抱负以及乐观、高旷的胸怀。 四、解读诗句的具体含义 解读诗句的具体含义就是首先要读懂诗句本身的意思,然后再进行想象与联想等精神上的再创造,使之在脑海中形成立体的形象。 . 注意词类活用、语序颠倒等语法现象 由于诗歌高度概括的特点,诗人在选择字词时力求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在加上音节平仄的要求,词类活用、次序颠倒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些语法现象往往影响对诗句本身意义的理解。 词类活用:如“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朝常建题破山后禅院)二句中的“悦”“空”字,都是使动用法。“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朝晏殊蝶恋花)中的“凋”字,也是使动用法。“长太息以掩涕兮
7、,哀民生之多艰。”(战国屈原离骚)中的“哀”字,是为动用法。 语序颠倒: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二句的语序应为“泉(遇)危石(而)声咽,日(透)青松(而)色冷。”;“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正确语序是“应笑我多情”;“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正确语序是“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朝王维山居秋暝)的正确语序是“浣女归喧(于)竹,渔舟下(而)莲动。”等等。 2. 关注诗歌中意象的文化积淀 在我国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
8、。如:“月亮”是思念家乡、亲人的寄托物。“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等诗句都是表现月圆之夜人们共有的怀人思乡的心绪。“菊花”成为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的象征。“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等表达了诗人们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梧桐”成为凄凉悲伤的象征。“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寒蝉”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9、(宋朝柳永雨霖铃)。“鸿雁”成了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的参照物。“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朝薛道衡人日思归)、“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禾黍”也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见姜夔扬州慢注释)。还有平平常常的“橘树”,因屈原的“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吟咏而成为矢志不渝、砥砺志节的榜样;普普通通的“柳树”,因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的咏叹而使人想起古代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从而成为丰容盛鬋年华的美人的化身;就连人们餐桌上的“莲藕”,也因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而成为高洁人格的象征。还有高山、大海、兰草、木叶;还有流水、落日、
10、飞雨、鸣蝉等等。 这种万物因古诗文的附丽而成为某种精神象征的现象,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解读诗歌语句时一定要关注我们的文化习惯。这样才能够准确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但也有的时候,诗人把它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感情。如“梅”这一意象,表现的感情不尽一致。“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赞美了“梅花”除了具有“雪”一般的高洁外,还赞美在严寒中播送出暗香的美德。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赞美了“梅花”虽遭摧残人痴心不改的精神。这正是诗人矢志不移、坚持理想的高尚品质的写照。而“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
11、雪埋葬”(宋朝陈亮梅花)则赞美“梅花”香在百花之先,不与百花争艳的高洁品德。. 注意引用或化用典故 诗歌引用或活用典故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也是诗歌高度概括、精练的特点所决定的。 A正面用典 唐朝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的“朱雀桥边”“乌衣巷口”“王谢堂”都运用了典故:朱雀桥、乌衣巷、都是金陵城中秦淮河一带的地名,东晋豪门世族居住此地。王、谢指东晋宰相王导、谢安。了解了这些典故,再加上斜阳野草、燕子归来的烘托,就能较为准确的把握住诗中寄托的兴亡之叹。唐朝李商隐的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2、。”(语文第三册)句句用典。 B反面用典 试题中对所用的较为陌生的典故一般都会作一解释。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正面使用典故的情况较多,但也有反面使用典故的现象。 如:商歌(宋罗与之)“东风漫天地,贫家独无春。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商”是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个调值,象征萧瑟的秋天,所以“商歌”属秋。可是罗与之的商歌讲的却是春天里的事情。作者的用意很明白:春,对于贫苦人家来说,无异于秋天的萧瑟凄凉。“反用典故”在诗歌鉴赏过程中要特别小心。 4. 注意调动必要的生活常识积累 宋朝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如果我们没有“黄梅时节”雨水多达一个月的常识
13、,怎会体会到约客下棋来打发时光的无奈,更怎会想象出作者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的寂寞心情。唐朝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果我们没有燕子在同一个巢穴居住的生活常识,恐怕就会怪罪燕子的朝三暮四了吧,如此,兴亡之叹将从何谈起! 五、合理地补充、想象 解读诗歌语句的同时,还有调动联想、想象等一些思维活动,完成由纸上的汉字到脑海中的画面的过渡,以便揣度在这种情境之中,会有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
14、到家。”通过“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诗句,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诗人“听春雨”,“闲作草”“戏分茶”等一些动作,还可以想象到诗人愁容满面,思绪烦乱,独坐窗前,思国家前程之渺茫,想个人仕途之不畅,进而来体会作者不安的心情和绵绵的羁旅之愁,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六、总结明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经过以上步骤的鉴赏,无论诗歌后面的问题中有没有要求回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之类的内容,明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这一步骤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它牵涉到鉴赏诗歌有关写作技巧的问题,还因为它是诗歌的“根”与”本”。 七、关注所设问题的具体指向
15、由于命题者考虑到学生对某一作者比较陌生,又不可能在注释中进行解释,因为那样试题的难度就没有了,所以,命题者在设置鉴赏试题时往往带有一定的暗示性、指向性,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是依据诗句本身来解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有可能失之偏颇。 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淮上渔者 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问题:透过诗中渔家欢乐的表象,你能体会到些什么? 分析:该问题中的”表象”二字就极具暗示性,它确定了答案的指向是”欢乐的表象”的相反面(也就是”不欢乐”)。试想:白头老人,以船为家,风波浪中,打鱼为生,除此之外,家产尽无,虽钓得新鱼,煮鱼为食
16、,然被生活所逼的无奈,也跃然纸上。诗人以此入诗,表现的是渔者生活的艰辛,表达的是对渔者深深的同情、哀伤。 答案:体会到了渔家生活的艰辛,作者对渔者的深切同情。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问题:李清照是一位婉约女词人。渔家傲整首词都是写,显示出风格。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 分析:问题中已明确指出”李清照是一位婉约女词人”,后面要求回答”显示出何种风格”,那答案肯定不是”婉约”风格,因为,如果答案是”婉约风格”的话
17、,那这个设置这个问题还有什么意义!故命题者在暗示你,答案应该是”婉约”的相反面豪放。 答案:梦境;豪放。 对光明、自由生活的渴望之情。 八、既要”会于心”,又要”达于言” 通过以上鉴赏过程的实施,可以说诗歌鉴赏的两个方面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的内容已经成竹在胸了。然而,如何将头脑中的东西变成文字书写在试卷之上,还要斟酌一番。 . 紧扣问题做答,忌讳答非所问 解答”问答类”的试题,总体要求是”紧扣问题做答”,怎么问,就怎么答;问什么,就答什么。不拐弯摸角,不罗罗嗦嗦,要一步到位。 送元二使安西 唐朝 王维 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题: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写
18、的是。从抒情手法上看,这首诗用的是 。 答案:送别;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秋 词 唐朝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问题: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技巧表现的? 答案:乐观豁达的心境。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对比。 2. 明确陈述的顺序 解答”综述类”的试题,要注意采用合理的陈述的顺序。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先概括,后具体;先具体,后概括。概括就是用一个肯定判断句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具体就是围绕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语言把对诗句的感悟表达出来,它是较为详细的阐述。 春兴 唐朝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
19、风到洛城。 问题:”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两句诗想象新奇,意境美妙。你认为诗句中哪两个字富有表现力?试作具体分析。 答案:”吹”和”逐”都很富有表现力。(概括)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善解人意,竟吹发了诗人一夜悠悠思乡之梦,而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至魂牵梦绕的故乡。(具体) 春雨 宋朝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的一二两句写耕人在雨中话土地的墒情,话”好雨知时节”,写鸥鸟的因雨来在水上嬉戏的欢跃(具体),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春雨来临的喜悦之情(概括)。 3. 明确高考答案的特点 多分析、
20、研究近几年来的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的答案的表述方式,领会把握其中的语言特点(包括风格、句式)。试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情感美(1)摘要: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情感美是古典诗词内涵美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情感美主要包括五种情感:即深沉的爱国情、浓烈的思乡情、执着的男女情、美好的朋友情和温馨的骨肉情。中国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这种崇高伟大的情感美,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幸福、繁荣、稳定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情感美 什么是情感?现代汉语词典说:“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1只要是正常的人,他就一定有情感。只要有情感,他就要通过各
21、种不同的方式予以表达。中国古典诗歌就是古代人们抒发情感的一个最为有效的工具。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陆机在他的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2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也说:“诗者,吟咏性情也”。3我们今天阅读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留下来的那些洋溢着真情的伟大诗篇时,无不感到这种真挚的情感给我们带来的审美愉悦和震憾人心的力量。这种真挚的情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沉的爱国情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对人类文明有着重大贡献的民族,也是一个深深热爱自己祖国的民族。为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独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孕育了一大批热爱祖国的仁人志士,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爱国诗人。他们诗中所表现出来
22、的深沉的爱国精神,是华夏历史上动人心魄的精神文明之花。他们留下来的无数诗篇,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如明代诗人杨继盛的就义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这是诗人面对死亡高唱的充满凛然浩气的爱国壮歌。前二句大笔挥洒,极力渲染浩然正气,意在说明“天地有正气”。杨继盛本来就是个刚直不阿、胸怀浩然正气的人,仕进后更以忠直敢谏著称。他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中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后改兵部员外郎,力主抗击北方鞑靼人的侵入,因弹劾大将军仇鸾误国被贬狄道县典吏。仇鸾伏诛后,诗人复官,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弹劾奸相严嵩十大罪状,被严嵩迫害入狱。在长期监禁后,于
23、嘉靖三十四年(1555)被杀害。这首诗最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并不认为就义便是报国的尽头,临刑前他想到的是“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即活着未能斩除佞臣、尽到报效国家的责任,死后要继续用自己的忠魂实现报国之志。后二句直抒胸臆,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诗人炽热无比的爱国热情,至死不忘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二、浓烈的思乡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炎黄子孙有着浓重的思乡情结,而思乡情结就是爱国情结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连故乡都不爱的人会去爱国。思乡念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她蕴涵着对故乡亲友的挚爱,对故乡山水的依恋。古代诗人写有太多的游子诗,抒发着各不相同却又极为相似的故乡之情。这些诗歌不追求奇特新颖的构思,更
24、不要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深情的语句,写出远客思乡的殷殷深情。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秋月分外明亮,也特别清冷。对于孤身在外的人来说,最易触动旅思之怀,感受到客居的萧条,年华的易逝。凝望着明月,更易使人想起故乡,思念亲人。大概正是此情此景感染了李白,他挥毫写下了静夜思这首具有浓烈思乡之情的诗歌。 三、执着的男女情 男女情爱,本是人类生活中经常存在的普遍现象,因此在我国古代数量繁富的诗歌遗产中,爱情诗占了很大的比重。爱情诗在古代民歌中非常发达,从诗经国风、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到唐代民间曲子词、明清民歌,歌唱爱情的篇章往往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在文人诗歌方
25、面,上自屈原的九歌、汉魏六朝古诗,下至唐诗、宋词、元曲,爱情诗的数量也是很多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的爱情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富多彩,真挚动人。它们表现了古人对爱情的强烈追求,爱情得到满足时的愉悦和欢乐,更多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生离死别引起的忧伤和痛苦。在我国古代众多的爱情诗中,写得最好、最感人的是那种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至死不渝、永不分离的爱情追求为内容的诗篇。如汉乐府诗歌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全诗一开头,这位女子就向天发誓,表明了她与“君”的相爱关系,并希望他们之间的爱情永远不中断,不衰竭。
26、为了表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她象放连珠炮一样,一口气列举了五种不可能出现的情况,从反面说明她“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执着追求。只有高山成为平地,江水干涸不流,冬天雷声隆隆,夏季雪花飘舞,天地合为一体,她才与心爱的人断绝感情。而这五种情况都是不可能出现的,自然她与“君”的爱情也就不会“绝衰”了。诗中出现的各种景象相互之间并无联系,但在表达爱情的坚贞这条线上,却美妙地串成了一个抒情形象的整体。读了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直爽、活泼而深情的女子活脱脱地站在我们面前。她对爱情的追求是那么至死不渝,纯洁热烈;誓言是那么干脆利落,不假雕饰。这种纯属真情的自然流露,让人感到痛快淋漓,并深受感染。男女情爱
27、的美好归宿,便是结为夫妻。有人说,结婚是爱情的坟墓,这从根本上亵渎了神圣的爱情。因为夫妻互爱是人世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家庭存在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基本的道德关系之一。夫妻情笃是家庭和睦的核心内容,夫妻感情是家庭幸福的晴雨表。在我国古代的夫妻关系中,虽然受到男尊女卑的影响,但人们还是以相敬如宾,伉俪情深,富不易妻,白头偕老为美德,鄙弃那种见异思迁、喜新厌旧以及忘恩负义的卑劣行为。 在古代大量的爱情诗中,有不少描写夫妻恩爱的诗篇。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是一首一往情深、缠绵真挚的怀人诗。诗起笔即妙,题为“
28、月夜”却不写作者自己看到的“今夜长安月”,而从千里之外落笔,以一“独”字见出两地相思。就表现手法来说,可谓一箭双雕。不说自己思念之苦,反关心妻子遥忆之悲,伉俪情深,溢于言表。“独”字更是意味深长,夫妻离散,两地相隔,故谓“独”,这是第一层义;儿女未谙世事,不知思父,不懂得母亲望月的心情,故谓“独”,这是第二层义。颈联描写妻子独自望月的形象。云鬟雾湿,玉臂生寒,可知站立良久,心往神驰。尾联“双照”反结“独看”,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希望。在充满悲哀的日子里,只有希望才能给人以生存下去的慰藉。双照之下犹带泪痕,正是悲喜交集、痛定思痛的景象。诗人写情如此,真称得上是力透纸背。 四、美好的朋友情 友谊是人生
29、旅途中激人奋进的伴侣,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友谊是人生的需要,是朋友之间的高尚的情谊。它既是个人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关系到人际和谐,国家安定的一个重要方面。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生离不开友谊,事业离不开友谊。友谊是信任理解,是无私奉献,是高尚人格的体现。真正的友谊是人与心灵相通的亲密的关系,在一起时要相互激励,远离时要扬其善名,快乐时要与其共享,患难时则要共生死。这种友谊的特征是,在思想上互相帮助,在品行上互相砥砺,在学问上互相切磋,在事业上互相支持,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在中国文学史上,歌颂这种高尚真挚友谊的诗歌不胜枚举,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
30、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首诗是李白听到王昌龄遭贬时所作的一首抒发真挚友谊的诗歌,诗中表现了对王昌龄的深切同情。诗的前两句道出时间、环境及事件。时间是暮春,环境是飘飘扬扬的杨花和音似“不如归去”的杜鹃叫声,这一切带给人的无疑都是悲凉。在这种氛围里,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且已过五溪,岂不更令人忧伤?后两句是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诗人把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让这颗愁心随着风。和着月,伴着不幸的友人直到夜郎西。因远隔万里,不能相见,而诗人的情感又那么强烈,难以抒发,难以寄托,只有通过千里可共的明月来“遥有此寄”。李白与杜甫的交往是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珍
31、贵的一页。二人相处的时间虽然不算长,但二人友谊深厚,心心相印,离别后互相思念,留下了一些感人的诗篇。唐玄宗天宝三年初夏,李白与杜甫在洛阳首次相遇。从夏到秋,他们在粱(今河南省开封)、宋(今河南商丘)一带漫游。经过冬天小别之后,第二年又在东鲁相聚,直到秋天分手。分手后,杜甫欲去长安,李白则寓居沙丘。想起在一起时欢快的日子,想起二人诚挚的友谊,李白写下了沙丘城下寄杜甫这首诗:“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起首两句,诗人以自怨自责的意味写“我”:“我来竟保事?高卧沙丘城。”劈空一问,悬念陡起。诗人为什么对自己来沙丘城这么恼恨?难
32、道仅仅是因为闲居无事吗? 三四两句写诗人所处的环境:瑟瑟秋风,老树孤立,这阵阵风声片片落叶给闲居人带来的是什么呢?接下来两句,点出了诗人当时的心情:“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声歌美酒,本来诗人平生钟爱之物,此时竟然提不起精神,引不起兴趣,这又是为什么呢? 诗写到这里,句句以“我”为中心。“我”的生活单调乏味,“我”的环境一片萧索,“我”的心情沉闷低落。这一切,似乎是诗人在向外人诉说自己的苦衷,与“思君(杜甫)”毫无关涉。直到最后两句“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笔锋陡转,照应了诗题,点明了主旨,读者一下子明白了诗人前六句的用意:这生活,这环境,这心情,这难以排遣的孤寂,原来都是出于对“君(杜甫
33、)”的思念。 五、温馨的骨肉情 骨肉情深是一种美德,也是家庭中有关亲人关系的道德规范。中华民族历来提倡家人之间应该“相爱”、“相顾”、“友悌”、“和睦”,提倡兄友弟恭,尊卑长幼有序。也就是说,做长辈的,做兄姐的,要以疼爱友爱的态度对待子女弟妹,子女弟妹要以恭敬的态度对待长辈兄姐。只有这样,才能使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亲爱和睦,共同感受骨肉亲情的温暖和快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不少描写这种骨肉情感的优美诗篇。这类诗篇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晚辈对长辈的孝敬之情。孝敬长辈尤其是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曾被儒家作为一切道德的根本。我们的民族文化具有重人伦的特征,而伦理文化的核心之一是“家庭孝敬”,尤其
34、是对父母的孝敬。“百事孝为先”,自孔子始,孝德便被当作“仁之本”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奉行的一条道德原则。孝是一种永远也不会过时的民族美德。从古至今,古典诗歌对于“孝”这个主题进行了无数次的赞美,对父母的天高地厚的恩德进行过无数次的讴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像春天阳光般厚博的父母之情,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么能报答于万一呢?究竟怎样才能报答父母比天高比海深的恩情呢?诗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回答。宋末诗人江万里的水调歌头寿二亲词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生日重重见,余闰有新春。为吾母寿,富贵外物总休论。且说家怀旧话,教学也曾菽水,亲意尽欣欣。只此是真乐,乐岂在邦君。 吾二老,常说与,要廉勤。庐
35、陵几千万户,休戚属儿身。三瑞堂中绿醑,就满城和气,端又属人伦。吾亦老吾老,谁不敬其亲。”词的上片写作者为母亲生日祝寿,不谈富贵外物,只谈一些家常旧话。说自己粗茶淡饭,尽心孝敬赡养父母,使父母很高兴,并认为这是真正的乐事,也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下片写父母对自己的教导,做官要清正廉洁,要和百姓休戚相关。作者认为自己遵循父母的教诲,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在自己所辖之地,民风淳正,人际关系和谐,子女能孝敬父母。 古语云,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作者不仅在家能孝敬父母,而且在外能为国尽忠,很有民族气节。当元军攻陷家乡时,江万里大义凛然,赴水而死,以身殉国,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正因为作者感情真挚,诚心至孝,因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腋动脉闭塞的护理课件
- 五年级音乐课程安排计划
-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综合素养培养计划
- 班主任教学辅导工作计划
- 续皇帝的新装1200字11篇
- 记一次有意义的志愿活动事件作文(5篇)
- 五年级音乐课外实践计划
- 安全生产综合知识竞赛资源库和答案
- 新型农村合作社农产品销售协议
- 高一心理健康校园环境优化计划
-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卷2(考试版)
- 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体育教案(新版)
- 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试题+答案)
- 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 大疆无人机租赁合同协议书
- HG∕T 4592-2014 离子膜法金属阳极电解槽电极活性层
- 订婚解除婚约协议书模板
- 进入车间管理制度
- 急性肝衰竭的护理查房
- 卵巢癌教学查房课件
- 全国职业大赛(中职)ZZ006水利工程制图与应用赛项赛题第2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