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ebout模型的讲解与评述_第1页
Tiebout模型的讲解与评述_第2页
Tiebout模型的讲解与评述_第3页
Tiebout模型的讲解与评述_第4页
Tiebout模型的讲解与评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前期(qinq)重要文献回顾萨缪尔森:公共(gnggng)支出的纯理论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Paul A. Samuelson,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Vol.36,No.4(Nov.,1954),pp.387-389共三十六页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 Paul A. Samuelson(1954)(1)私人物品 (X1, , Xn)1、假设(jish)(2)公共(gnggng)物品 (Xn+l, ., Xn+m) (1)私人物品 (X1,

2、 , Xn)(2)公共物品 (Xn+l, ., Xn+m) 共三十六页(3)效用函数 ui = ui(Xil, , Xin+m)(4)典型(dinxng)生产函数 uij oF(X1, , Xn+m) = aFj o Fj/Fn 固定(gdng)共三十六页2、结论 存在一条代表帕累托最优点(yudin)的效用最大化边界an (s-1)fold infinity社会福利(sh hu f l)函数U = U (u1, , us )Uj 0共三十六页3、最优化条件(tiojin)(i= 1, 2, , s; r, j =1, , n) (j= 1, 2, , m; r=1, , n) (i, q =

3、 1, s; k = 1,,n) 共三十六页4、分散性自发解决(jiju)的不可能PlXil + P2Xi2 + + PnXin = Li 社会(shhu)最优状态:( L1, Ls ) 5、结论分散的价格体系无法形成最优化的公共物品消费水平,必须使用其他的“投票”或“信息显示”的方式。但个人往往出于自身的利益而给出虚假的偏好信息,从而使最优解虽然理论上存在,但问题是怎么找到它。“The solution exists; the problem is how to find it.-Samuelson,1954”共三十六页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C

4、harles M. Tiebout1956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蒂伯特模型文献(wnxin)讲解共三十六页讲解(jingji)目录驳:马斯格雷夫&萨缪尔森之前的公共品研究的不足;立:蒂伯特模型的提出(t ch)及主要内容;评:蒂伯特模型的贡献、局限及后续研究。共三十六页文章第一(dy)部分:驳 文章第一部分,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马斯格雷夫和萨缪尔森之前公共品的研究的两点不足:1、没有解决公共品供给(gngj)时个人偏好的表达问题,从而在理性人假设下,不可避免地导致“搭便车”行为的产生。 “ The core problem with which bot

5、h Musgrave and Samuelson deal concerns the mechanism by which consumer-voters register their preferences for public goods. there is no mechanism to force the consumer-voter to state his true preferences; in fact, the rational consumer will understate his preferences and hope to enjoy the goods while

6、 avoiding the tax.”(P417)共三十六页驳:马斯格雷夫和萨缪尔森之前研究(ynji)的不足(续)2、马斯格雷夫和萨缪尔森隐含假设公共支出由中央政府来操作。但是大量的支出其实是由地方完成的。在美国历史上,联邦支出在20世纪30年代才从地方支出中脱离出来,而在该文发表的两年前即1954年,地方支出为170亿美元,而同期联邦支出仅有150亿美元。所以将不同层面支出混为一谈加以研究是不恰当的。由此作者提出(t ch)了本文的核心问题:在地方政府层面上,是否存在某种运行机制,使得花费在公共品上的支出近似地接近于适当的水平? “Hence an important question a

7、rises whether at this level(local level) of government any mechanism operates to insure that expenditures on these public goods approximate the proper level.”(P418)共三十六页地方政府承担很大一部分公共物品的提供。如:警察(jn ch)、消防、教育、卫生和法院等。在地方政府这一层次上,是否存在(cnzi)某种运行机制,使得花费在公共产品上的支出近似地接近于适当的水平?作者认为那些双重身份者将选择最能符合他对公共产品的偏好模式的社区。并

8、以此为基础建立模型得出最优状态。文章第一部分总结共三十六页文章第二(d r)部分:立模型构建The Model共三十六页七个前提(qint)假设1、双重身份者(既是投票者,又是公共品消费者的居民)能够充分流动,将流向那些能够最好地满足他们的既定偏好模式的社区。2、双重身份者对各个社区“收入-支出”模式的拥有完全的信息,并能够对这些差异做出反应。3、有许多社区可供双重身份者选择居住。4、不考虑就业机会的限制,假定所有人都依靠股息来维持生活。5、在各个社区之间,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不存在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6、每一种社区服务模式都是由城市管理者根据该社区原有住户的偏好设定的。且对每一种社区服务模式而

9、言,都存在一个最优的社区规模(gum)。这个最优量被定义为能够以最小平均成本为其提供系列服务的居民数量。7、还没达到最优规模的社区试图吸引新的居民,以此来降低平均成本。那些超过了最优规模的社区的做法则于此相反。而正好处于最优水平的社区则试图维持人口不变。共三十六页七个前提(qint)假设(续)可以简化为四个(Inman and Rubinfeld,1997) :1、辖区的供给(gngj)具有完全弹性,每一个都有能力复制其竞争者的所有的吸引人的特征。2、住户在辖区间的流动是无成本的。3、住户完全知道每一辖区的财政属性。4、没有辖区之间的外部性。 共三十六页模型(mxng)描述在假设前提下,只要系

10、统不处于均衡状态,社区中就会有一部分双重身份者不满足于现有模式,另外一部分人则安于现状,人口将从超过最优规模的社区流向小于最优规模的社区,即双重身份者“用脚投票”,迁入能满足其偏好模式的社区。而这种迁移行为可以看成一种对不同社区公共品的市场“选购”,选购过程同时也就揭示双重身份者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解决了公共品偏好显示的难题)。而一类公共品不同社区最优需求的加总就是该公共品的最优社会总需求,当居民充分流动,各个社区都达到(d do)均衡时,总需求=总供给,公共品的供给难题通过居民的“用脚投票”这种类似完全竞争的市场方式解决了!共三十六页一个比较(bjio)的模型蒂伯特接下来用两个极端的情形对上述

11、模型(mxng)进行了思考: 1、假定不存在公共产品,各个社全部都只有私人物品,而且假定任何一个社区的所有居民都必须按照社区法规定的模式进行消费;此时城市管理者便扮演了经纪人或者中间商的角色,从社区外采购资源然后在社区内配置,此时资源的配置将最终与正常竞争市场效果一样。 2、假定只有公共品,并假定人口倍增就意味着所需服务的数量也要倍增,且社区的数量是无穷多的,每个社区在公共产品的支出上都采用不同的模式,加上前面的假设1到假设5。此时,因为允许存在只有一个人的社区,双重身份者都能选择到那些正好能够满足他们的偏好模式的社区,此时各个社区的需求总和也就反映了对区域化的公共服务的需求,该需求与被正常市

12、场力量决定的需求正好相等。上述两种情形的描述表明在地方政府支出模型中,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其实都可看成同质的物品,都能通过完全竞争进行有效配置!当然,蒂伯特也指出:这个极端的模型只为说明问题,没有太多实际意义。因为在允许一人社区的假设下,每人都能找到其偏好的异于他人的社区模式,结果将变为人人各自为政,自我管理,此时社区数量将和人口数量相等,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共三十六页地方政府模型:再度(zid)分析蒂伯特将如下两个因素引入,进一步讨论了其模型的合理性:1、公共服务的提供数量将随提供成本变化;2、迁移(qiny)成本。蒂伯特认为这些因素并不影响居民显示其真实性偏好,理性的居民会权衡成本收益,像购买

13、私人物品一样“选购”公共品。共三十六页外部(wib)经济与流动性蒂伯特放宽了假设5,即在存在外部经济或不经济的情况下重新考虑了其模型,指出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合并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蒂伯特又提到(t do)了关于流动性的假设1和关于完全信息的假设2,指出这只是理想情况的假设,可以进行实证研究。共三十六页Policy implications &Conclusion政策应用(yngyng)与结论文章(wnzhng)第三部分共三十六页政策(zhngc)含义蒂伯特从三方面简短指出了模型的政策(zhngc)价值: 1、城市合并。蒂伯特指出城市合并应是帕累托最优改进,即在成本不变和其他服务不减少的

14、条件下,城市合并能带来更多的某种服务,则合并是合理的; 2、促进居民流动并提高居民信息的充分程度可以改进政府支出的配置效率。(可实证) 3、固定的收入-支出模式对动态大城市不可能,更适合农村和城郊地区。共三十六页结 论蒂伯特在上文分析基础上,简单明了地做出了本文结论:1、萨缪尔森等提出关于公共品配置的难题存在概念上的解。此解虽可能不完美,却非常之重要。2、地方(dfng)政府在分配公共方面可能并不比私人部门差。共三十六页简要评述&后续(hux)研究共三十六页评 述贡献:1、发展和完善了马斯格雷夫和萨缪尔森关于公共品的理论,指出了公共品在中央和地方上供给的差异。即中央双重身份模式相对固定,地方则

15、可自由选择,差异化竞争。2、继承了完全竞争市场假定基础上,在新古典框架内提出了一种依靠市场机制破解公共物品配置难题的办法。即只要居民可以自由在不同的社区间“用脚投票”、自由“选购”,所谓的“公共产品”就同私人产品没有本质的差别,地方政府完全可以像私人产品的生产者一样提供服务。3、在新古典框架内建立了一个分析地方政府行为的崭新的视角(shjio),为后续一系列地方政府行为研究开了先河。共三十六页评 述(续)局限:1、假设(jish)条件过于苛刻,更像一个假说。完全流动假设:(乔宝云、冯兴元:不论是“用脚投票” “用手投票”中国都不适用。)完全信息假设:理想化的假设大量社区假设:理想化的假设不考虑

16、就业限制,依靠股息收入假设:理想化的假设无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假设:过于理想化的假设最优社区规模假设:这个最优量被定义为能够以最小平均成本为其提供系列服务的居民数量,这必须建立在报酬递减的假设基础上。非常类似于厂商的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这样的成本函数意味着一些要素或资是固定的。否则,对社区规模进行限制将缺乏合理的逻辑。另外,如果与外部性假设结合,问题更加严重。h) 不同社区努力吸引或减小社区规模假设:可能是一厢情愿的假设,政府是否有足够 激励参与竞争?例如起点差异就可能导致地方政府不同的行为方式。(如落后地区 预期到竞争不过发达地区,干脆放弃竞争,专心腐败和掠夺。)(Cai and Trei

17、sman,2005)i) 隐含假设:地方政府财税自主权。中国地方政府的财税自主权收到严格限制,从而 可能导致制度外竞争。共三十六页局限(jxin)(续)2、过于美国化了,与其他国家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Oates,1999:A peculiarly U.S. construction)3、“自由流动”(用脚投票)能提高地方公共品供给效率,但是如果完全(wnqun)没有“自由流动”(用脚投票),由于地方条件差异及信息优势,分权条件下地方公共品支出仍然能够在萨缪尔森条件下达到最优水平。 (Oates,1999:To take one example, the efficient level of

18、air quality in Los Angeles is surely much different from that in,say, Chicago.)4、没有考虑习俗、文化、社会制度等其他对人类迁徙有重要影响的成本因素。共三十六页后续(hux)研究OatesMartinMcGuireW.Hamilton共三十六页Oates(1969)蒂伯特发表这篇论文之后没有再进行相关研究,Oates(1969)重新发现蒂伯特模型,首先次对蒂伯特假说做了经验研究。他选择了纽约附近新泽西东北部的53个居住性社区为样本,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地方财产税和地方支出方案对财产价值的影响进行了横截面分析。回归方

19、程表明,地方财产价值与实际税率之间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公共学校的学生平均支出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他发现:如果仅仅为了改善学校体系的质量(zhling)而提高税率,服务改善将不仅仅抵消提高财产税对财产价值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会对地方财产价值产生正面影响;相反,在不改善公共服务而提高财产税率时,地方财产价值将会减少。他称其为“税收资本化”。他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消费者似乎是在选购公共服务。在提供一定的公共服务时,如果一个社区能够比其他社区更便宜(即税率更低),那么,至少会有一些居民愿意多付出一些以便在那里居住。” 奥茨的经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蒂伯特假说,即:潜在居民在选择社区居住时

20、将会对地方公共服务带来的收益和税收负担的成本进行权衡。The Effects of Property Taxes and Local Public Spending on Property Valu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Tax Capitalization and the Tiebout Hypothesis, Wallace E. Oates,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77, No. 6. (Nov. - Dec., 1969), pp. 957-971.共三十六页MartinMcGuire(1972)Mart

21、inMcGuire(1972)提出了一个相关动态模型。他认为,某个人在各个地方之间选择居住地并决定是否由甲地向乙地迁移的过程中,需要对这种迁移的利益与成本进行比较。所谓利益,便是两个地方之间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差异,而成本的高低则取决于各地之间税收的差异,即甲地和乙地之间征税(zhn shu)上的差异。按照麦圭尔动态模型的自然假定,每一个地方(社区)都要求新加入这样一来,原有成员的受益便不会因新成员的加入而减少。的成员为加入社区而支付一种边际成本,可以说,麦圭尔动态模型基本上仍是一个关于“以足投票”的理论,但它不仅提出了迁移的重要原因(寻找公共产品与税收最佳组合之间的差异),而且也进一步地提出

22、了迁移过程中达到均衡的条件。因此,麦圭尔动态模型及其理论使得蒂布特模型更加具体化了,因而也就更贴近于实际情况。Private good clubsandpublic good clubs:Economic modelsofgroup formation,MartinMcGuire,The Swedish journal ofeconomics,1972共三十六页Bruce W.Hamilton, 1975.蒂伯特模型假设迁移无成本,公共服务是通过一次性税收来提供资金的,但现实中地方公共服务通常是通过征收财产税来实现的。这意味着居民支付的税收额取决于其住房价值,而不是其边际收益。因此,有些居民可

23、以通过购买小面积住宅迁入其他社区来改进福利,同时又能够避免支付高财产税。这种搭便车行为破坏了蒂伯特模型的均衡,使各个社区的支出水平不再有效率,并将导致穷人驱逐(qzh)富人的无穷循环。共三十六页Bruce W.Hamilton, 1975.(续)对此,布鲁斯汉密尔顿(1975)提出了分区机制。他在蒂伯特假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假设:1)地方政府仅通过比例财产税为公共服务筹集资金(税率在社区间可以是变化的);2)每个社区有权制定一部“分区法规”,规定:“如果不消费至少某一最低面积的住房,居民就没有资格在本社区居住。”“通过固定最低住房消费水平,使其高于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进入高收入社区的成本增

24、加了。如果最低数量等于高收入居民的消费水平,那么低收入移民们在公共服务上将不再享有较低的税收(shushu)价格。”实际上,通过强制平等的住房消费,排他性的分区机制将财产税转变为人头税,使社区中每个人都承担相同份额的公共物品成本,消除了财政外部性和搭便车行为,从而保证了蒂伯特均衡的存在性。分区机制也将导致有效率的结果,因为“财产税没有带来社会净损失,因为税收支付仅仅与从政府那里得到的公共服务有关财产税被视为居民得到的公共服务的价格。这种价格如同在私人部门的价格机制那样实现所有的配置功能。”由于汉密尔顿的模型拯救了蒂伯特模型,所以,蒂伯特模型又称为“蒂伯特奥茨汉密尔顿”模型。对蒂伯特模型的完善旨

25、在将公共物品转化成私人物品,将房地产税转化为价格,使地方公共服务的提供与旅游购物市场类似,从而可以实现均衡和效率。自由迁移的作用是促使地方政府形成竞争以改善地方公共服务或降低税收。Zoning and Property Taxation in A System of Local Government, Bruce W.Hamilton, Urban Studies, 1975.共三十六页蒂伯特假说后的“地方(dfng)竞争理论”:第一阶段属于早期的政府竞争理论, 这些理论主要基于蒂伯特模型的拓展和变型。(焦点:竞争的存在&竞争后果)第二阶段是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理论的运用, 少数研究运用了内生增长(zngzhng)理论, 主要着眼于地方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