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12)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课件_第1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12)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课件_第2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12)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课件_第3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12)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课件_第4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12)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 真 题 例 析真 题 例 析方 法 总 结方 法 总 结 命题规律 1赏析的诗词大致可分为写景抒情、托物言志、题赠送别、山水田园、咏史怀古等类型,以写景抒情类居多。 2命题方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3命题角度通常涉及四个角度,即形象类赏析、情感类赏析、技巧类赏析、语言类赏析。其中形象类、情感类赏析是命题的重点,也是命题热点,简单来说,就是景和情两个角度。 4常考题型有:情感把握题、形象分析题、诗句赏析题、画面描绘题、阅读评价题。 命题趋势 1唐诗宋词唱主角。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2名家名篇是主打。从作者方面看,多

2、选名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诗人、词人的作品。 3“点”的考查是主流。中考古诗词鉴赏不作全诗的宏观测试,而注重抓点带面。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 4古诗词对比阅读在一些省份已经出现,相信在未来会有一些大的发展空间。 5题量13题,题型由客观题逐步转向了主观题,并且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这些变化应当引起注意。淮安市中考原则上不考古诗词鉴赏,2015年有可能尝试出现,我们在备考时不能掉以轻心。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真 题 例 析真题例析方法总结一、 2014河北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

3、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_(人名)。(1分)龚自珍 思路分析 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如何审题审题要点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呈现形式为填空题,题目提供的信息比较多:诗题、诗文、时代(清末)、评价(思想家、文学家),填写要求指向明确(人名)。分析思路回答本题时,一看诗题,二看题干中的相关信息,三看填写要求。填空题书写要清楚、工整,不能出现错别字。如何答题答题依据解答这类题目,只要能将教材上所涉及的文学及文化常识记牢,了解作品内容,就能写出正确的答案。正确答案龚自珍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2.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4、2分)_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如何审题审题要点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把握。审题时除了要关注本句诗中的重点词语“离愁”,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诗句,甚至是整首诗来分析。分析思路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这种自然现象来象征韶光易逝,从而表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在答题时必须指向准确到位,不能模糊,一般用“表现了”或“比喻(衬托)”的句式展示答案。如何答题答题依据在本句中,“白日斜”是说诗人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诗人当

5、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正确答案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思路分析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3.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分)_示例: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诗人虽辞官离京,但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如何审题审题要点本题表面上是原因探究题,实则是对诗词名句的赏析。审题时要抓住两句诗中的“落红”“春泥”这两个关键词语,明确这两个词语所指的内容,然后再进行答题。分析思路因果探究题,简单地说就是要答出句子好

6、在哪里。因此,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如用词、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诗句广为传诵的原因。常见答题模式是:修辞描写内容表达情感整体评价。如何答题答题依据诗人以“落红”喻自己的年迈和仕途的失意,“护花”是指自己甘愿以老朽之体为国家培养人才,甘愿奉献。诗人以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达了内心深处炽热的爱国热情。正确答案示例: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诗人虽辞官离京,但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思路分析 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二、 2013黄石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

7、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这首诗的题目是“春望”,请细读一、二两联,说说杜甫望见了哪些景象。这是一种什么抒情手法?(2分)_京城的荒凉和春天的绚丽景象。借景抒情。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解析本题考查诗中描写的景象及抒情手法。一、二两联诗人主要是写景,注意抓住景物特点去体会。 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思路分析 如何审题审题要点本

8、题考查对诗句词语的理解。审题时要正确理解“抵万金”的含义,应根据全句的意思来思考。分析思路 词语的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有时还有特定语境下的语境义。本题的“抵万金”应回答其比喻义,所以解题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何答题答题依据正确理解全诗的内涵,抓住“国破”“烽火连三月”等词句理解,在此背景下,一封“家书”的珍贵便不言而喻了。正确答案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三、 2014柳州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6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

9、别伤感的愁绪?(2分)_杨花、子规、明月、风。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思路分析 如何审题审题要点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信息的提炼,呈现形式是简答题。审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哪些”景物,不是“哪种”景物。分析思路解答此类题要认真读诗,直接从诗文中找出具体景物即可。但切忌丢三落四,遗漏答题要点,因此,我们要逐句细读诗文,按照要求把“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的“景物”准确地提取出来。如何答题答题依据在古诗词里“月亮、杨花、杨柳、西风”等景物,都是表示“离情别恨、凄凉悲伤”的意象。本诗中描写的“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景物就是表达“我寄愁心”的。正确答案杨花、子规、明月、风。

10、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7.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2分)_示例一:拟人的修辞,把明月当做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示例二: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示例三: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如何审题审题要点本题考查从修辞和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诗词名句。题干要求从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任选

11、一种赏析即可,所以解题时不需要三种角度都一一答出来。分析思路解答本题要注意对号入座,选择合适的答题模式,如修辞角度模式:修辞方法描写内容作者情感。想象角度模式:想象特点想象的事物怎么样作者情感。情景交融角度模式:细化“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如何交融作者情感。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续表)如何答题答题依据在这两句诗中,作者突发奇想,借月传情。这“愁心”,是为友人处境而愁,又包含着关切、牵挂、不平、同情、忧虑等多种复杂的感情。这“直到”,表面上描绘明月清风飞越万水千山直抵夜郎以西荒远地带,实际上烘托诗人心飞神驰,追念友人的殷殷深情。正确答案示例一:拟人的修辞

12、,把明月当做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示例二: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示例三: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四、 2014黄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不见杜甫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注 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真题例析方

13、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8.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2分)_“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疏狂自放、怀才不遇;“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如何审题审题要点本题考查对古诗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诗歌中事物形象有两种,一种是物象,一种是人物形象。审题时要注意题目让分析的是“诗中李白”的形象,而不是“诗人李白”的形象。分析思路回答分析人物形象题,主要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表情以及业绩成就等来探究人物形象特征。要根据不同问法,采用不同的回答模式。一是简答题模式:诗人是一个的形象。二是简析题模式:表现人物形象的词语概括的形象特征

14、人物心情。如何答题答题依据解答此题,一要结合平时我们对李白的了解,二要扣住关键词去分析。“佯狂”是他放荡不羁的性格的表现,“飘零”是指他的境遇,“独怜才”“诗千首”印证了他的才华横溢。正确答案“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疏狂自放、怀才不遇;“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9.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_抒发了作者对好友李白的挂念,对李白才情的赞赏,对李白怀才不遇的境况的同情;同时也抒写了自己与李白同样遭遇的感慨。(答出两点即可)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如何审题审题要点本题考查对作者所表达思

15、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审题时要分清“思想感情”与“中心思想”的区别。思想感情是作者对人或事物喜爱或憎恶的心情,而中心思想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分析思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羁旅愁思、生活杂感等。解题时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一看时代背景,二看诗眼,三看意象,四看主旨。表述思想感情可参考下面的格式:本文通过描写,表达了作者之情。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续表)如何答题答题依据首联中“不见”与“久”搭配,表现了与友人久别的一片深情。“真可哀”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对友人无限的叹惋和同情。颔联中

16、的“皆”与“独”字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更包含着对李白的同情。正确答案抒发了作者对好友李白的挂念,对李白才情的赞赏,对李白怀才不遇的境况的同情;同时也抒写了自己与李白同样遭遇的感慨。(答出两点即可)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五、2014连云港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 诗家:诗人。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10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景象。(3分)_答案要点:柳条微曳,新芽初绽,嫩黄点点,尚未匀称。(抓住特征,语句通顺即可)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12课时

17、古诗词鉴赏 如何审题审题要点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描绘,这类题目类似于翻译,但是和翻译略有些区别,审题时要重点关注诗句“绿柳才黄半未匀”中的“柳”“才黄”等关键词,然后抓住其特征进行描绘。分析思路要描绘诗句画面,就需要根据诗句大意,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在不违背诗意的情况下,适当添枝加叶,丰富细节内容。要想做到生动形象,就必须借助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或传神的动词、形容词等。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续表)如何答题答题依据诗句“绿柳才黄半未匀”向我们交代了柳色,柳叶才长芽,叶色黄绿不均。据此我们可以添加柳态如何,柳芽何状,等等。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句式上来考虑,比如运用短句,组成

18、排比句,这样读起来就会简洁明快,具有音乐美。正确答案答案要点:柳条微曳,新芽初绽,嫩黄点点,尚未匀称。(抓住特征,语句通顺即可)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11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3分)_反衬。用“花似锦”来反衬早春“清景”,表达对早春的喜爱。虚实结合。初春之景是眼前之景,是实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景,表达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对比。“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对比,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思路分析 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如何审题审题要点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审题时首先要了

19、解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然后认真读题,通过“简要赏析”可知,我们只需要选择一种回答即可。分析思路解答此题,首先要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接着结合诗句阐释哪里用了这种手法,并结合诗句描述。然后说明此手法在辞格上具有的作用,最后写出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和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此题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表现手法描写内容概括表达效果(作者感情升华主题感染力)。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续表)如何答题答题依据在作答时,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再把一些表现手法落实到具体诗词句子上,然后结合诗文内容分析其作用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如诗中后两句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是一个虚景,和诗歌中的主体内容“早春

20、”形成对比衬托,从而表达自己对早春的喜爱之情。正确答案反衬。用“花似锦”来反衬早春“清景”,表达对早春的喜爱。虚实结合。初春之景是眼前之景,是实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景,表达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对比。“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对比,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方 法 总 结一、解释词语含义 解释古诗词中的词语,最好的方法就是语境推断法。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2013黄石):“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这里就要回答词语的比喻义家书的珍贵。再如(2

21、012湘潭):解释“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结合词的内容,就不难知道它的含义是指收复中原(或统一山河)。当然,对于古今异义的词语,我们平时要留心积累。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二、品味词句妙处 解答品味字词题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要放在句中,反复朗读体会。答题步骤: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色;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品味句子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从内容方面考虑,该句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或有怎样的寓意;二是从形式方面思考,该句有什么表达技巧,指出该表达技巧的效果,或者分析

22、句子的语言特点。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三、描绘诗词画面 描绘诗词的画面,不能只是对原诗词进行简单的翻译,而是要把诗词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词中的情景。首先,要正确理解诗词,抓准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如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要抓准竹林、洗衣姑娘们、莲叶、渔船等景物的特点。其次,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意境。如何联想?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既要联想到诗人创作诗词时的心境,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联想到这些景物在自己平时看来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如何想象?补充诗词细节

23、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我们可以想象为什么会喧闹,可能是聊天声、嬉笑声、放歌声造成的。莲为什么会动?可以联想是渔船穿过荷塘归来了。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四、把握诗词主题(情感) 把握诗词的主题,必须明确诗词的表层意思与深层含意,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整体把握,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用“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

24、,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五、分析诗词形象 诗词中的形象倾注了作者的思想,包孕着作者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词中的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其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是: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概括形象特点;揭示作者情感。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是什么形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形象的意义是什么。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六、赏析表现手法 赏析表现手法,就是分析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方式、

25、描写方法、修辞方法三大类。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1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标题一般能揭示诗词的内容和情感,注释、生平经历能揭示诗的背景,鉴赏诗歌若能做到“知人论世”,对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就一定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2注意合理的鉴赏流程。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 “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词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真题例析方法总结名师支招古诗词鉴赏满分全攻略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3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与

26、惯用意象。古诗词常用典,用典可收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如“武陵人”“廉颇老矣”“青衫司马”“豆蔻词工”“封狼居胥”等。古诗词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常用“柳”“月”“长亭”等意象,抒愁写恨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表现志向气节常用“菊”“兰”等意象。 4从诗词中描写的对象来体味意境。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描写的对象来表现的。体味诗词的意境,要从描写对象着手。如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其三)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这种意境是通过诗中的“红树”“青山”“落花”等景物来表现的。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 5强化书面表达,注意逻辑条理。从阅卷效果

27、来看,阅卷教师也往往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分点答题,点后例证。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就诗论诗,不枝不蔓,强调对诗词本身的理解,答题时一般无需引经据典,更不要泛泛而谈。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情感艺术特色关雎诗经古体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雎鸠

28、鸟的叫声起兴,表达小伙子对姑娘的爱慕之情。描写男女相爱,表现纯洁爱情。运用比兴,自然贴切。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情感艺术特色 蒹葭诗经古体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景物中,想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饱含无限情意。 描写男女相思,表现惆怅情绪。 重叠反复,一咏三叹。 附录八34首

29、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情感艺术特色观沧海东汉曹操四言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登山望海,描绘壮美,表达心胸。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情感艺术特色饮酒东晋陶渊明五言古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

30、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妙在自己无心见山,远山自入双目,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回归田园后悠然、闲适的心情。写归隐生活,表现高洁人格。融情理和景物于一体。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情感艺术特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五言律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诗人高尚的志趣远远超出流俗的常情。写景叙事,抒写惜別之情。对仗工整,用喻精当,

31、格调高昂。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情感艺术特色次北固山下唐王湾五言律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才使描写生动起来。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描写壮丽景色,抒发时光流逝之感。描写生动,蕴含自然理趣。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情感艺术特色使至塞上唐王维五言律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

32、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塞外奇特的风光。这是一幅苍凉壮观的大漠黄昏图,用词极为贴切。描写塞外风光,表达孤寂心情。全诗即景设喻,情景交融。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情感艺术特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七言绝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月亮本是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借景抒情,表现朋友之间的深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想象奇特,意境深远。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

33、情感艺术特色行路难唐李白古体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运用典故,表现出诗人非常乐观自信,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倔强、自信、执着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表现乐观自信的品德。引用典故,运用象征。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情感艺术特色望岳唐杜甫五言律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

34、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写所见所想,表现无畏之雄心。由“望”而“想”,情调高昂。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情感艺术特色春望唐杜甫五言律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花和鸟来写春天,花因国家战乱而落泪,鸟因人间离别而惊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伤悲。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流露爱国之情。以景抒情,比喻精当。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情感艺术特色茅屋为秋

35、风所破歌唐杜甫古体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表现了诗人从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写茅屋被吹,流露爱国爱民之情。先铺陈

36、叙事,后议论抒情。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情感艺术特色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七言绝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前半句巧用比喻,让人感到春雨的可贵;后半句写出了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感觉,体物入微。这两句形象地表现了早春的特点。描绘春景,生发欣喜之情。连用对比,意境深邃。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情感艺术特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七言古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

37、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句子想象丰富,从塞北的残酷环境,竟然想到春天的梨花,气氛热烈,色彩奇丽。描绘边塞冰天雪地景象,表达送别怅然之情。以雪景衬托别情,情景交融, 奇情妙思。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情感艺术特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七言律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懑和惆怅,同时也表达出豁达的情怀。现在人们赋予它新意,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叙写遭遇,表达绝不气馁的豪迈气概。用典贴切,诗情跌宕。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情感艺术特色观刈麦唐白居易古体诗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

39、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写割麦子已筋疲力尽了还不觉得天热难挨,只是珍惜白天的时间长而多割麦子。“惜”字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真实地反映出农民夏日割麦的辛苦,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通过叙事揭示心理,表达悯农思想。对比强烈,触景生情。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情感艺术特色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七言律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又

40、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描绘春意,赞美西湖美好春色。抓住景物特征,先总后分写法。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情感艺术特色雁门太守行唐李贺七言律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及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构思新奇,形象饱满。为国戍边,报效朝廷。意象新奇,设色

41、鲜明,造型新颖,想象奇特。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情感艺术特色赤壁唐杜牧七言绝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写景咏史,抒发兴亡之感。想象奇绝,以小见大。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情感艺术特色泊秦淮唐杜牧七言绝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

42、族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写景述感,抒发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借景抒情,构思精巧。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情感艺术特色夜雨寄北唐李商隐七言绝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想象将来与友人(或妻子)团聚,共剪烛于西窗之下,向友人(或妻子)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想念友人(或妻子)的情景。诗歌由实写孤灯听雨过渡到虚拟的剪烛夜话,时间与空间发生了交错,愁情和欢乐发生了转化,充分抒发了诗人缠绵、真挚、执着的思念之情和盼望团聚的感情

43、。写巴山夜雨,抒发对友人(或妻子)的思念之情。想象丰富,构思奇巧。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情感艺术特色无题唐李商隐七言律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以“春蚕”“蜡烛”为喻,并连用谐音的方法,以“丝”谐“思”,“到死丝方尽”反言之,则不死不尽,犹言我对你的爱至死不变;“泪”与“思”合,有思即有泪,“成灰”有不死则泪不干之意。表达对爱人的思念之深及爱情的至死不渝,今天用以表现对事业执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写离别之苦和相思之情。象征、双关

44、、比喻等修辞运用贴切生动。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 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情感艺术特色相见欢五代李煜词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词人连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抽象的愁绪比喻为具体的丝线,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词人愁肠百结难以排遣的心情。写登楼所见,抒发亡国哀思。用喻精当。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情感艺术特色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词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两句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的景色(塞外崇山峻岭间的荒凉之景),表现了边塞凄凉萧条的环境。描写战地风光,抒发爱国情怀。写景抒情,渲染气氛,情调凄婉。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情感艺术特色浣溪沙宋晏殊词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示例一:这一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无可奈何”对“似曾相识”,“花”对“燕”,“落去” 对“归来” ,对仗工整,音乐和谐。 示例二:诗句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

46、消逝, 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再现。 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及惆怅留恋之情。描写生活感受,表达对生命的珍视。对仗工整。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情感艺术特色登飞来峰宋王安石七言绝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上山巅,就不用担心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诗句形象地说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不被假象迷惑,看到本质的道理。登高远眺,表现深远思想之境界。写景状物,抒情明理。附录八34首诗词曲知识梳理篇目原文呈现常考品析句主题情感艺术特色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家立战功的壮志,说那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