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灾难更能激发人的利己性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就很是简单,一句话:作为理性人面临成本收益所带来的效用最大化,进而经行对比博弈下的必然选择。人是理性的,这是经济学的常识,在灾难条件下,人面临的同样是何如更好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这时候,理性人所得到的一点点收益将会给他巨大的满足,而失去的哪怕是一点点损失也会使他效用下降巨大,这样的灾难情况下,人的选择将是唯一的:最大的获得利益。而这就是你说的自私。如果灾难下的人数是很大的,那么就会见到很多的人都是这样的选择,所以就有了你这样的结论。经济学上,人的自私是没有任何贬义,所以这句话也没有任何的贬义。这是一种规律,是客观的,所以就无褒贬而言了。希望你
2、满意。个人支持利他性。一、从灾难以外的人出发,凡是个人都有同情心的,除了特殊情况造成的敌对、幸灾乐祸情绪,看到别人受难,心中总是会感到怜悯。难到你不是这样吗!印尼海啸、大地震、911、甚至戴安娜王妃去世,世界各国人民都竞相哀悼。二、从受难者角度出发,不管遇不遇到灾难,每个人都有自私点,更不要说面对死亡了,然而当人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人也就不再害怕了,反而会关注身边即将流失的东西。这个例子更好举。二战就是世界人民的一场大灾难,但面对死亡的绝望,多少人把生的希望、未来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战争中出现的汉奸也好叛徒也好,这些人的利己性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是被激发出来的,换句话说,他们就这个德行,他们也不敢
3、真正面对死亡的威胁。而另外一些人,比如纳粹中的异类:辛德勒(救助犹太人)、施陶芬博格(刺杀希特勒),在面对正义抉择的时候,甚至能背弃信仰,选择帮助别人,把美好留给别人。在中国,就更不用说我们的那些无名烈士了。精神上:也许会受到一些触动,感慨,伤痛随之而来,但是更多的是人性的光辉,你会知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利己的,因为你会自发生成感恩的心,对自己来说,你会养成美德。经过灾难的人会更坚强。而且因为灾难,特别是一些天灾,会暴露很多宣传知识不足的问题。例如,经历了几次地震,你自己对地震突发该怎么样逃生应该是知道的了。(辩论前,你自己必须知道,对方极有可能会发问。)还有如果你是受灾地区的人民,会得
4、到别人的同情,对自己应该也是有好处的。1、对方辩友怎么看,灾难来临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呢2、温土家玉宝总理说过“多难兴邦”,敢问对方辩友,如果灾难更能激发的是利己性,都在向自私的民族发展了,如何“兴邦”追问一句,“只知道利己的民族可能兴邦吗”(这个问题特别好,我极喜欢!)3、经调查,汶川地震后,全国犯罪率急剧下降,人民土主动为灾区捐款捐物,对方辩友难道要否认这被激发的巨大利他性吗4、对方辩友知不知道啊,国际红十字会是在战争的激励下产生的哦,您又如何解释呢所以我们看啊,世界各地的志愿者救援团体纷纷涌现,不正说明灾难更能激发人的利他性吗5、汶川地震中,13岁的女孩何青竹感受到地震,没有独自逃生而
5、是返回通知同学,着是不是更体现了利他性呢6、飞行员李剑英在自己的生命与村名的安全与财产周哦那个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您怎么看呢7、在二战中,辛德勒无私地揪住了犹太人而使自己破产,难道不是更体现了灾难激发的利他呢8、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医疗战线英雄冲锋在前用汗水和生命保护人民,难道对方辩友要无视他们的巨大牺牲,坚持说吗9、解玉放军展示在面临余震危险时不顾命令,仍然冲上去救人,这不是对更体现了利他性最好的阐释吗(必须要说的是,前面的某些例子乍看起来有点问题,其实跟我们的定义和判断标准是有联系的,但是我没法跟你全部解释一遍,如果你对某些问题有疑问就问问我吧)二、我大致讲讲打完一场的感觉。首先,要把面
6、打宽。这个“人”,不一定就只是受灾人,就好比汶川地震,我们中国人被激发了巨大的利他性,这是不是灾难激发的是啊。但是如果你只看到灾区的受灾人民,对方就太高兴了,因为这一点你不一定能打过他,但是你放弃了他们一定打不过你们的地方。然后,要扣准辩题。这个辩题有一个很重要的词:“激发”。扣死了,千万别忽视它。这个反驳的时候一定会出现。对方的例子能解就解,不能就质疑他,先质疑是不是“激发”,可能是本来就有的,再质疑是不是“灾难激发”。同样,对方辩友肯定也会质疑你,准备的时候多想想,怎么论证是激发,而且是灾难激发的。要好好准备,力图当对方一提评委都觉得他猥琐,认为“是显然的嘛”。还有还有,一定不要陷进一个误
7、区,就是到别人的例子中找利他性,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这是自己找纠结,因为你的例子里也一定有利己性在,这个只有让大家觉得无聊。要明确论证,我们要看到的是主体。认真想想判断标准,打的时候才不会出现被动。利他性的例子很好找,多找找,打出一种道貌岸然的感觉,但例子多了不一定是好事,不要老上汶川地震的例子,这样会让人觉得你的论证很狭隘。多找找其他方面的。而且对方一定会准备汶川地震的例子的反驳的。我在对“人性本善”的证明里曾提到“毋庸置疑,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类个体而言,与生俱来的属性,无非就是利己性和利人性这两个层面的本质属性。也就是其做为一个生物所具有的天然利己性和其做为人类的一员所天然具有的利人性。然而
8、,利己性只能是个人所具有的个性,只有利人性才是人类的共性”,但并没有对这一问题做出充分而详细的说明,也没有对个人的“利己性”做出具体的定性。现在我又仔细考虑了一下,看看能否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为了能够彻底地认识人性,显然我们不能再从想当然开始了,而是应该回到现实中,从现实中的具体的人着手,从而逐步地抽象和概括出人的共性或者说人性来。在现实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些具体的不同的人,如:张三、李四和王五等等。那么这些在现实中的具体的人都有些什么样的属性呢显然,张三、李四和王五等做为生物中的一员,他们必须具有生物所天然具有的自利性才能存活下去。否则,他们谁也无法生存。这样一来,张三就天然的具有利张三性,
9、李四就天然的具有利李四性,王五等自然也天然的具有利王五等的属性。显然,这应该就是他们所具有的最本质的属性。当我们了解到这些基本情况,我们便可以对其展开进一步地抽象和概括。在我们进行抽象时,我们首先发现张三、李四和王五等他们都有着共同的基本属性和生理特征,于是我们便可以对他们进行抽象,把他们这些具有共同的基本属性和生理特征的生物统称为人。这样一来,张三、李四和王五等他们便又有了一个新的共同的名字或者说代号“人”。此时,当提到“人”时便是指他们这样一些有着共同的基本属性和生理特征的生物。于是,张三、李四和王五等他们便也分别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个人。也就是说,他们所拥有是一个“个人”就是他们在人的共同
10、特征就是他们都是人这种生物里的一个个体。或者说,这一个群体中的共同特征。在了解了张三、李四和王五等的上述情况后,我们便可以进一步得出:张三具有天然的利自己个体性和天然的利人性;李四具有天然的利自己个体性和天然的利人性;王五等也具有天然的利自己个体性和天然的利人性。这是因为张三、李四和王五等他们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生物“个体”,而且还是有着共同的基本属性和生理特征的人类中的一个个体。或者我们也可以说,他们都是人类的一员,人类的利益与他们直接相关,当提到“人”这个概念时,他们都有着一份子。所以,他们自然也就具有天然的利人性。当分析到这里时,我们发现张三、李四和王五等这些不同的个人分别都拥有着相同的天
11、然利自己个体性和天然利人性。也就是说,每一个不同的个人都具有天然的“利己性”和“利人性”。这样一来,我们就从不同的个人身上抽象和概括出了个人的共同属性,我们将其称为“个人性”或者说“个人的本质属性”。显然,当我们从不同的个人身上抽象和概括出“个人性”或者说“个人的本质属性”后,还不能算做是已经找到了人性。因为“个人”并不能完全代表“人”,“个人”所表示的只是人类的个体,而“人”所表示的却是一个由所有个人组成的集合体。“个人性”或者说“个人的本质属性”所反映出的只是个人所具有的行为特征和共同属性,还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人类整体所具有的行为特征和共同属性,所以其只能算做是人的个性或者说个人的属性,还不
12、能算做是人的共性或者说人类的属性!下面我们来试着从我们在上面概括出的“个人性”或者说“个人的本质属性”中进一步抽象和概括出人性或者说人的本质属性。毋庸置疑,“人”是一个表示群体的类概念,人所指代的是一个由所有不同的个人组成的集合体。显然,我们所抽象和概括出来的“个人性”是不能被做为人性来理解的,只有整个人类群体所共同拥有的特征和基本属性才能被看做是人性或者说人的共性,而不应该仅仅是所有人类个体的共同属性。当我们把所有的个人都放在一起组成一个人类的集合体来考察人性时,我们发现在个人的两个本质属性中的“利己性”便被排除出去了,只有“利人性”才能成为被人类群体所共同拥有的基本属性,才能被称为是人类的
13、共性或者说人性。这是因为我们通常所说的“利己性”本身就是针对人类个体而言,现在是要找出人类群体的属性,自然没有它的用武之地。况且“利己性”对于不同的个人而言,虽然也有着相同的名称,但却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一个群体中的不同的个人也不可能会有相同的利己性,所以利己性只能是人的个性,而不可能成为人的共性!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论:每一个人类个体所与生俱来的“利己性”和“利人性”这两个层面的本质属性只是我们每个个人都具有的“个人性”;只有“利人性”才是我们人类所共同拥有的本质属性一一人性;“利己性”只是每个个人都具有的共同属性,是个人的属性,属于人的个性。个人的“利己性”应该被定位为是:人的个体性;“利人性”则应该被定位为是:人的群体性。由于人是一个群体性概念,所以只有“利人性”才能被看做是人性。说明:在起初考虑人性问题时,只是考虑到人性应该是人的“利人性”,而不应该是“利己性”,但并没有顾上考虑给“利己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塑料迁移风险-洞察及研究
- 住房政策流动效应-洞察及研究
- 基于AI的漏洞自动挖掘与取证方法研究-洞察及研究
- 耐蚀合金应用拓展-洞察及研究
- 儿童焦虑课件下载大全
- 暖温带植被恢复模式-洞察及研究
- 除尘设备拆装方案模板
- 医院项目设备购置方案
- 展厅消防门处理方案
- 绿色标准体系完善-洞察及研究
- 生物膜技术革新:MBBR与IFAS工艺中功能性生物膜挂膜驯化的深入探讨
- 心肺复苏课件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企业文件共享和同步(EFSS)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上海金山区属国有企业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5至2030中国碳化硅陶瓷膜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生石灰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方向报告
- 一通三防管理课件
- 2025秋二年级上册语文上课课件 2 我是什么
- 胖东来总值班管理制度
- 口腔诊室终末消毒流程
- 2024年广州市荔湾区社区专职招聘考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