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文 书 部 分 制作的文书(wnsh)应当完整(wnzhng)、准确、规范,符合相应(xingyng)的要求。文书中卫生行政机关的名称应当填写机关全称。因书写错误需要对文书进行修改的,应当用杠线划去修改处,在其上方或者接下处写上正确内容。当场制作的现场笔录、询问笔录、陈述和申辩笔录、听证笔录等文书,应当在记录完成后注明“以下空白”,当场交由有关当事人审阅或者向当事人宣读,并由当事人签字确认。当事人认为笔录所记录的内容真实无误的,应当在笔录上注明“以上笔录属实”并签名。案由统一写法为当事人名称(姓名)具体违法行为案。如有多个违法行为,以主要的违法行为作为案由。制作卫生监督意见书时,对存在违法事
2、实,依法需要责令改正的,应当写明法律依据、改正期限及责令改正意见等内容。卫生行政执法事项审批表,是在作出证据先行登记保存、行政强制、查封扣押措施、查封扣押延期、行政处罚听证告知、案件移送、行政处罚等行政决定前,由卫生行政机关负责人对拟作出的行政决定意见进行审查,并签署审批意见的文书。案件受理记录,是对检查发现、群众检举或者控告,上级卫生行政机关交办、下级卫生行政机关报请、有关部门移送来的案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案件受理手续,所作的文字记录。现场笔录,是在案件调查、现场监督检查或者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过程中,对与案件有关的现场环境、场所、设施、物品、人员、生产经营过程等进行现场检查时作的记录。
3、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是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告知当事人将要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应当享有的权利的文书。调查取证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2个月内完成。卫生行政机关应当自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HYPERLINK /search/wd=%E8%A1%8C%E6%94%BF%E5%A4%84%E7%BD%9A%E5%86%B3%E5%AE%9A%E4%B9%A6 o 搜索:行政处罚决定书 t /_blank 行政处罚决定书采用直接方式送达的,应当在处罚决定作出后7日内送达。14、公民:包括自然人、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等。15、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
4、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四种。16、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17、较大数额:是指对从事非经营活动的公民罚款500元以上或者没收违法所得500元以上,对从事非经营活动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罚款5000元以上或者没收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对从事经营活动的公民罚款10000元以上或者没收违法所得10000元以上,对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罚款10000元以上或者没收违法所得10000元以上。18、卫生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下列行政处罚决定(judng)前,应当告诉(
5、o s)当事人 有要求(yoqi)举行听证的权利:(一)责令停产停业;(二)吊销许可证;(三)较大数额罚款;(四)没收较大数额违法所得;(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进行听证的其他处罚。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合并计算达到较大数额的案件,适用前款规定。 传 染 病 防 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年月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年月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本法自年月日起施行。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
6、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布。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
7、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各级疾病预防(yfng)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gngzu)。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dnwi)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饮用水供水单位从事
8、生产或者供应活动,应当依法取得卫生许可证。 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的单位和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二)停工、停业、停课; (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上级人民政府接
9、到下级人民政府关于采取前款所列紧急措施的报告时,应当即时作出决定。 1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履行下列监督检查职责: (一)对下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履行本法规定的传染病防治职责进行监督检查; (二)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三)对采供血机构的采供血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四)对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及其生产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对饮用水供水单位从事生产或者供应活动以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进行监督检查; (五)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六)对公共场所和有关单位的卫生条件和传染病预
10、防、控制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传染病防治重大事项的处理。1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履行传染病监测职责的; (二)未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报告、通报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三)未主动收集传染病疫情信息,或者对传染病疫情信息和疫情报告未及时进行分析、调查、核实的; (四)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依据职责及时采
11、取本法规定的措施的; (五)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 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 (二)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三)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
12、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 (四)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 (五)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 用 的 (六)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资料的; (七)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 13、名 词 解 释 (一)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
13、人诊断标准的人。(二)病原携带者: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三)流行病学调查:指对人群中疾病或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及保健对策。 (四)疫点: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向周围播散的范围较小或者单个疫源地。 (五)疫区: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六)人畜共患传染病:指人与脊椎动物共同罹患(l hun)的传染病,如鼠疫、狂犬病、血吸虫病等。(七)自然(zrn)疫源地:指某些可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和循环的地区。 (八)病媒生物:指能够(nnggu)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
14、生物,如蚊、蝇、蚤类等。 (九)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十)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十一)实验室感染:指从事实验室工作时,因接触病原体所致的感染。 (十二)菌种、毒种:指可能引起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发生的细菌菌种、病毒毒种。 (十三)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从事疾病预防控制活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与上述机构业务活动相同的单位。 医疗机构
15、:指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机构。 医疗机构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1994年9月1日起施行。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从事 HYPERLINK /doc/5848350.html t /doc/_blank 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医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医疗机构。 2、第九条、单位或者个人设置医疗机构,必须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并取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方可向 HYPERLINK /doc/5574532.html t /doc/_blank 有关部门办理其他手续。 第3、第十一条、单位或者个人设置医疗
16、机构,应当按照以下规定提出设置申请:(一)不设床位或者床位不满100张的医疗机构,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二)床位在100张以上的医疗机构和 HYPERLINK /doc/6653605.html t /doc/_blank 专科医院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申请。第十五条、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进行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第十六条、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二)符合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三)有适合的名称、 HYPERLINK /doc/5430040.html t /doc/_blank 组织机构和场所;(四)有与其开展
17、的业务相适应的经费、设施、设备和专业 HYPERLINK /doc/6546363.html t /doc/_blank 卫生技术人员;(五)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六)能够独立承担 HYPERLINK /doc/1360986.html t /doc/_blank 民事责任。第二十条、医疗机构改变名称、场所、主要负责人、诊疗科目、床位,必须向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歇业,必须向原登记机关办理 HYPERLINK /doc/695432.html t /doc/_blank 注销登记。经登记机关核准后,收缴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非因改建、扩建、迁建原因停业超过1年的,视为
18、歇业。第二十二条、床位不满100张的医疗机构,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每年校验1次;床位在100张以上的医疗机构,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每3年校验1次。校验由原登记机关办理。医疗机构应当于校验期满前三个月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校验手续。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伪造、涂改、出卖、转让、出借。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qd)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必须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zhnlio)科目、诊疗时间和收费标准悬挂于明显处所。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zhnlio)科目开展诊疗活动。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
19、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第三十二条、未经医师(士)亲自诊查病人,医疗机构不得出具疾病诊断书、健康证明书或者死亡证明书等证明文件;未经医师(士)、助产人员亲自接产,医疗机构不得出具出生证明书或者死产报告书。第四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行使下列监督管理职权:(一)负责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和校验;(二)对医疗机构的执业活动进行检查指导;(三)负责组织对医疗机构的评审;(四)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给予处罚。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第四
20、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逾期不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仍从事诊疗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补办校验手续;拒不校验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没收非法所得,并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使用非卫
21、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由县级以上 HYPERLINK /doc/6819103.html t /doc/_blank 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对造成 HYPERLINK /doc/1646151.html t /doc/_blank 危害后果的,可以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 HYPERLINK /doc/3891983.html t /doc/_blank 行政处
22、分。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4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5号自1994年9月1日起施行。第二条 条例及本细则所称医疗机构,是指依据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经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第三条 医疗机构的类别:(一)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二)妇幼保健院;(三)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四)疗养院;(五)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六)诊所、中医诊所、民族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七)村卫生室(所);(八)急救中心、急救站;(九)临床检验中心;(十)
23、专科疾病防治院、专科疾病防治所、专科疾病防治站;(十一)护理院、护理站;(十二)其他诊疗机构。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一)不能独立(dl)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二)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三)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四)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五年的医务人员;(五)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已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六)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七)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有前款第(二)、(三)、(四)、(五)、(六)项所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充任医疗机构的法定
24、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第三十七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jgun)可以根据情况,给予一至六个月的暂缓校验期:(一)不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二)限期改正期间;(三)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在暂缓校验期内不得执业。暂缓校验期满(q mn)仍不能通过校验的,由登记机关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第五十条 医疗机构名称不得买卖、出借。未经核准机关许可、医疗机构名称不得转让。第七十二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的执业活动检查、指导主要包括:(一) 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情况;(二) 执行医疗机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情
25、况;(三) 医德医风情况;(四) 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情况;(五) 执行医疗收费标准情况;(六) 组织管理情况;(七) 人员任用情况;(八)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检查、指导项目。第七十七条 对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的药品、器械,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一) 因擅自执业曾受过卫生行政部门处罚;(二) 擅自执业的人员为非卫生技术专业人员;(三) 擅自执业时间在三个月以上;(四) 给患者造成伤害;(五) 使用假药、劣药蒙骗患者;(六) 以行
26、医为名骗取患者钱物;(七)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七十八条 对不按期办理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又不停止诊疗活动的,责令其限期补办校验手续;在限期内仍不办理校验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第七十九条 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一) 出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二) 转让或者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是以营利为目的;(三) 受让方或者承借方给患者造成伤害;(四) 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给非卫生技术专业人员;(五) 省、自治区、直辖市
27、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八十条 除急诊和急救外,医疗机构诊疗活动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情节轻微的,处以警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一) 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诊疗活动累计收入在三千元以下;(二) 给患者造成伤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三千元罚款,并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一) 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诊疗活动累计收入在三千元以上;(二) 给患者造成伤害;(三)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八十一条 任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可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有下列(xili)情形之一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五
28、千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一) 任用两名以上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二) 任用的非卫生技术人员给患者造成伤害。医疗机构使用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的,按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处理。名词解释:诊疗活动:是指通过各种( zhn)检查,使用药物、器械及手术等方法,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活动。医疗美容;是指使用药物以及手术、物理(wl)和其他损伤性或者侵入性手段进行的美容。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诊断、治疗活动:(一) 有一定危险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检查和治疗;(二) 由于患者体质特殊
29、或者病情危笃,可能对患者产生不良后果和危险的检查和治疗;(三) 临床试验性检查和治疗;(四) 收费可能对患者造成较大经济负担的检查和治疗。 卫生技术人员: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取得卫生技术人员资格或者职称的人员。技术规范:是指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或者认可的与诊疗活动有关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等规范 性文件。 放射诊疗管理规 HYPERLINK /doc/5397724.html t /doc/_blank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6号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已于2005年6月2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开展放射诊
30、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本规定所称放射诊疗工作,是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的活动。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第四条放射诊疗工作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四类管理:(一)放射治疗;(二)核医学;(三)介入放射学;(四)X射线影像诊断。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与其开展的放射诊疗工作相适应的条件,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放射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许可(以下简称放射诊疗许可)。第六条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经核准登记的医学
31、影像科诊疗科目; (二)具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放射诊疗场所和配套设施;具有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和 HYPERLINK /doc/5366840.html t /doc/_blank 管理制度,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具有确保放射性废气、废物、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案;具有放射事件应急(yng j)处理预案。第七条医疗机构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分别(fnbi)具有下列人员: (一)开展(kizhn)放射治疗工作的,应当具有:1.中级以上 HYPERLINK /doc/198893.html t /doc/
32、_blank 专业技术职务 HYPERLINK /doc/5566453.html t /doc/_blank 任职资格的放射肿瘤医师;2. HYPERLINK /doc/5574905.html t /doc/_blank 病理学、 HYPERLINK /doc/5537785.html t /doc/_blank 医学影像学 HYPERLINK /doc/1502053.html t /doc/_blank 专业技术人员; 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学物理人员; 4.放射治疗技师和维修人员。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应当具有:1.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核医学医师
33、;2.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 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技术人员或核医学技师。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应当具有: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影像医师;2.放射影像技师;3.相关内、外科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应当具有专业的放射影像医师。第八条医疗机构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分别具有下列设备: (一)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至少有1台远距离放射治疗装置,并具有模拟定位设备和相应的治疗计划系统等设备。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具有核医学设备及其他相关设备; (三)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具有带影像增强器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数字
34、减影装置等设备;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有医用诊断X射线机或CT机等设备。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要求配备并使用安全防护装置、辐射检测仪器和个人防护用品:( 一)放射治疗场所应当按照相应标准设置多重安全联锁系统、剂量监测系统、影像监控、对讲装置和固定式剂量监测报警装置;配备放疗剂量仪、剂量扫描装置和个人剂量报警仪;开展核医学工作的,设有专门的放射性同位素分装、注射、储存场所,放射性废物屏蔽设备和存放场所;配备活度计、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仪;介入放射学与其他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场所应当配备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下列设备和场所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装有放射性同位素
35、和放射性废物的设备、容器,设有电离辐射标志;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储存场所,设有电离辐射 HYPERLINK /doc/6293993.html t /doc/_blank 警告标志及必要的文字说明;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当按照有关标准的要求分为控制区、监督区,在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在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前,应当提交下列资料,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放射诊疗许可申请:放射诊疗许可申请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复印件);放射诊疗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放射诊疗设备清
36、单;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证明文件。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后,到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执业登记部门办理相应诊疗科目登记手续。执业登记部门应根据许可情况,将医学影像科核准到二级诊疗科目。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或未进行诊疗科目登记的,不得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第十七条放射诊疗许可证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校验,申请校验时应当提交本周期有关放射诊疗设备(shbi)性能与辐射工作场所的检测报告、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健康监护资料和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医疗机构变更放射诊疗项目的,应当向放射诊疗许可批准机关提出许可变更申请,并提交变更许可项目名称、放射防护(fngh)评价报告等资料;同时向卫
37、生行政执业登记部门提出诊疗科目变更申请,提交变更登记项目及变更理由等资料。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原批准部门注销放射诊疗许可,并登记存档(cn dng),予以公告:医疗机构申请注销的;逾期不申请校验或者擅自变更放射诊疗科目的;校验或者办理变更时不符合相关要求,且逾期不改进或者改进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歇业或者停止诊疗科目连续1年以上的;被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兼)职的管理人员,负责放射诊疗工作的质量保证和安全防护。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制定并落实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监测和检查;组织本机构放射
38、诊疗工作人员接受专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及有关规定的培训和健康检查;制定放射事件 HYPERLINK /doc/5373206.html t /doc/_blank 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记录本机构发生的放射事件并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第二十二条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戴个人剂量计。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定期进行专业及防护知识培训,并分别建立个人剂量、职业 HYPERLINK /doc/699851.html t /doc/_blank 健康管理和 HYPERLINK /doc/5338311.html t /
39、doc/_blank 教育培训档案。第三十二条医疗机构发生下列放射事件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如实记录,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诊断放射性药物实际用量偏离处方剂量50%以上的;放射治疗实际照射剂量偏离处方剂量25%以上的;人员误照或误用放射性药物的;放射性同位素丢失、被盗和污染的;设备故障或人为失误引起的其他放射事件。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开展放射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执行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等情况;放射诊疗规章制度和工作人员 HYPERLINK /doc/4380976.html t /
40、doc/_blank 岗位责任制等制度的落实情况;健康监护制度和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放射事件调查处理和报告情况。第三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的执法人员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被检查的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阻碍、隐瞒。第三十八条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未取得放射(fngsh)诊疗许可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未办理诊疗(zhnlio)科目登记或者未按照规定进行校验的;未经批准(p zhn)擅自变更放射诊疗项目或者超出批准范围从事放射诊疗工
41、作的。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使用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第四十一条医疗机构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购置、使用不合格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的;未按照规定使用安全防护装置和个人防护用品的;未按照规定对放射诊疗设备、工作场所及防护设施进行检测和检查的;未按照规定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和健康档案的;发生放射事件并造成人员健康严重损害的;发生放射事件未立即采取应急
42、救援和控制措施或者未按照规定及时报告的;违反本规定的其他情形。名词解释:放射治疗:是指利用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治疗肿瘤等疾病的技术。核医学:是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诊断或治疗疾病或进行医学研究的技术。介入放射学:是指在医学影像系统监视引导下,经皮针穿刺或引入导管做抽吸注射、引流或对管腔、血管等做成型、灌注、栓塞等,以诊断与治疗疾病的技术。X射线影像诊断:是指利用X射线的穿透等性质取得人体内器官与组织的影像信息以诊断疾病的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号公布 。 自年月日起施行。第二条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
43、员,适用本法。本法所称医师,包括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医师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医师工作。第十三条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取得医师资格的,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第十四条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因受刑事(xngsh)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
44、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shnqng)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qt)情形的。第十六条医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所在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在三十日内报告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受刑事处罚的;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二年的;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的。第十七条医师变更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等注册事项的,应当到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法
45、第十三条的规定办理变更注册手续。第十九条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五年,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行医。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个体行医的医师,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经常监督检查,凡发现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的,应当及时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第三十条执业助理医师应当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其执业类别执业。 在乡、民族乡、镇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可以根据医疗诊治的情况和需要,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第三十六条以不正当手段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由发给证书的卫生行政部
46、门予以吊销;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三十七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造成医疗责任事故的;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的;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不按照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
47、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未经患者或者其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的;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利用(lyng)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发生(fshng)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以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患者涉嫌(shxin)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规定报告的。第三十九条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给患者造成损害的,
48、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一条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未依照本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导致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对该机构的行政负责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31号 颁布日期:19930326 实施日期:19940101 颁布单位:卫生部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护士系指按本办法规定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并经过注册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第六条凡申请护士执业者必须通过卫生部统一执业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第七条获得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专科以上毕业文凭者,以及获得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免考资格
49、的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可以免于护士执业考试。 获得其他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可以申请护士执业考试。第八条护士执业考试每年举行一次。第十二条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者,方可申请护士执业注册。第十三条护士注册机关为执业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第十六条护士注册的有效期为二年。第十九条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从事护士工作。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未经护士执业注册从事护士工作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第二十八条非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予以缴销。第二十九条护士执业违反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视情
50、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中止注册直至取消其注册。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中止注册直至取消其注册。消毒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27号) 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shxng)。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服务机构以及从事消毒产品生产(shngchn)、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其他需要消毒的场所和物品管理也适用(shyng)于本办法。第三条卫生部主管全国消毒监督管理工作。第四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定消毒管理制度,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第五条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消毒技术
51、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第六条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6、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购进消毒产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7、第八条医疗卫生机构的环境、物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排放废弃的污水、污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运送传染病病人及其污染物品的车辆、工具必须随时进行消毒处理。8、第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感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9、第十条加工、出售、运输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来自疫区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皮毛,应当进行消毒处理。10、第十一条托幼机构应当健全和执行消毒管理制度,对室内空气、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运动伤害与防护策略
- 社群创业直播咨询方案
- 工厂安全培训教室内容课件
- 外阴白斑与DNA损伤修复-洞察及研究
- 游戏开发团队协作激励机制探讨-洞察及研究
- 华城管理制度
- 跨境安全协同机制-洞察及研究
- 高频电源散热研究-洞察及研究
-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机械厂财务管理制度
- T/CCOA 51-2023生湿面条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 2025年中国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材数据监测报告
- 返还房产协议书范本
-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美丽的菊花》课件
- DBJ50-T-200-2024 建筑桩基础技术标准
- 线下股份协议书范本
- 1.团体标准《腹部减脂塑形手法操作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 食品安全月调度会议
-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情境题集合
- 《材料电学性能》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