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_T 3607-2022五加异个木虱防治技术规程_第1页
DB21_T 3607-2022五加异个木虱防治技术规程_第2页
DB21_T 3607-2022五加异个木虱防治技术规程_第3页
DB21_T 3607-2022五加异个木虱防治技术规程_第4页
DB21_T 3607-2022五加异个木虱防治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 65.020.01CCS B 65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 36072022五加异个木虱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ontrolling Heterotrioza acanthopanaicis2022 - 06 - 30 发布2022 - 07 - 30 实施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21/T 36072022目次 HYPERLINK l _bookmark0 前言II HYPERLINK l _bookmark1 范围1 HYPERLINK l _bookmark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HYPERLINK l _bookmark3 术

2、语和定义1 HYPERLINK l _bookmark4 虫情调查与监测2 HYPERLINK l _bookmark5 防治措施3 HYPERLINK l _bookmark6 防治效果检查3附录 A(资料性)5附录 B(资料性)9附录 C(资料性)11IDB21/T 3607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文件起草单位: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建军、栾庆书、姜旭、王建国、云丽丽、白慧敏、董莉莉、汪成成、韩友志、黄夏、范大庆、张铁利、董小波、何庆宾、刘

3、志高、马纪红、胡文宇、李昀峰、郎立刚、崔东阳。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文件起草单位通讯地址: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鸭绿江街12号),联系电话II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联系电话:DB21/T 36072022五加异个木虱防治技术规程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五加异个木虱Heterotrioza acanthopanaicis的虫情调查与监测、防治措施、防治效

4、果检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内五加异个木虱的防治。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2475 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五加异个木虱 Heterotrioza acanthopanaicis属半翅目(Hemiptera)个木虱科(Triozidae)异个木虱属(Heterotrioza)。其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危害特点参

5、见附录 A。3.2虫瘿 insect gall由昆虫等致瘿生物诱导寄主植物而产生的一种特异组织,因寄主细胞加速分裂和异常分化而长成的畸形瘤状物或突起,它们是寄生生物生活的“房子”,对致瘿生物具有提供营养和保护等作用。3.3叶片虫瘿率percentage of leaves with galls带虫瘿的叶片占总叶片比例。3.4种实被害率seed victimization rate带虫瘿的果实和种子占总量的比例。1术语和定义DB21/T 36072022虫情调查与监测踏查踏查时间59 月份第一代若虫及第二代若虫发生期,其中 57 月份主要查看第一代若虫,89 月份主要查看第二代若虫。踏查方式沿短

6、梗五加林地边缘,或者沿地块内部按“Z”字形、“十”字型查看,确认叶部或茎杆处是否有虫瘿,若有虫瘿,设置标准地。将调查结果记入附录表B.1。标准地调查设置标准地在有五加异个木虱危害的区域采用对角线取样法设置标准地,标准地规格为 10 m10 m 。标准地的总面积不少于调查地总面积的 0.5%,每块标准地内寄主树应不少于 50 株。调查方法4.3 发生程度分级和成灾调查结果按式(1)、式(2)进行统计,取不同标准地数据的平均值计算发生程度。五加异个木虱发生程度分级见表1。l = Ld 100Lw(1)式中:Pl 叶片虫瘿率,%;Ld 有虫瘿的叶片数,单位为片;Lw调查叶片数,单位为片。s = d

7、100w(2)式中:Ps 种实被害率,%;Sd 被害种实数量,单位为个;Sw 实际调查种实数量,单位为个。表1 五加异个木虱发生程度分级当短梗五加的叶片虫瘿率15%,或者种实被害率20%时,即为成灾。2每块标准地内,随机抽取10株样树,调查叶片(春、夏季)或果实上(秋季)是否有虫瘿同时记录虫瘿数量,每株样树计数10个枝叶,每块标准地共计数100个枝叶,将调查结果记入附录表B.2。发生程度叶片虫瘿率(%)种实被害率(%)轻度危害3 Pl75 Ps9中度危害7 Pl159 Ps20重度危害Pl 15Ps 20DB21/T 36072022成虫监测监测时间越冬代监测时间从 4 月中旬越冬态成虫出蛰活

8、动前到 5 月底,第一代成虫监测时间从 7 月上旬8 与下旬。监测方法林间每666.7 m2悬挂6个30 cm40 cm黄色粘虫板,粘虫板底边距地面1.6 m左右,每5天1次调查成虫数量,结果记录于附录表B.3。防治措施人工物理除治粘虫板诱杀在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成虫活动高峰期(4月中旬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上旬),将黄色粘虫板在林间悬挂,粘虫板底边距地面1.6 m左右,每666.7 m2挂40个。每8 d清除1次粘虫板上的虫体,每30 d 左右更换1次粘虫板。覆盖地膜春季(成虫出蛰活动前)在林间空地上覆盖地膜,地膜四周用土压实,防治越冬成虫。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成虫期,用吸尘器防治。捕虫网扫捕第

9、一代成虫期用网孔0.5 mm的捕虫网在花柱上方来回扫捕。人工摘除在五加异个木虱第一代若虫或者第二代若虫期,人工摘除出现虫瘿的枝条、叶片、果实,集中无害化处理。5.2 药剂防治若虫期(3 龄前)、越冬代成虫(菜用短梗五加采摘后)、第一代成虫(短梗五加坐果前、成虫在茎叶及柱头取食时),喷施药剂防治。 常用药剂及参考用量参见附录C。防治作业应按GB/T 12475、NY/T 1276 的规定,做好安全防护。5.3 保护和释放天敌保护或人工释放成虫的天敌中华草岭Chrysoperla sinica、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和蜘蛛,可抑制五加异个木虱成虫。6 防治效果检查6.1 检查内

10、容3吸虫器防治DB21/T 36072022在防治后的标准地内调查五加异个木虱若虫期和成虫期防治效果,标准地调查方法按4.2。检查方法以若虫死亡率检查若虫期防治效果,以成虫虫口减退率检查成虫期防治效果。计算公式若虫期防治效果按式(3)、式(4)计算。 = p 100%(3)t式中:D 若虫死亡率;Np 虫瘿内若虫死亡数,单位为头;Nt 虫瘿内若虫总数,单位为头。 = tc 100%(4)100%c式中:E 防治效果;Dt 处理区若虫死亡率;Dc 对照区若虫死亡率。成虫期防治效果按式(5)、式(6)计算。r = ba 100%(5)Dr 虫口减退率; Nb 处理前虫口数; Na 处理后虫口数。

11、= rtrc 100%(6)100%rc式中:E 防治效果;Drt 处理区虫口减退率;Drc 对照区虫口减退率。4DB21/T 36072022附录 A(资料性)五加异个木虱形态特征及生物学习性分类地位五加异个木虱,原名为五加肖个木虱(Triozidus acanthopanaicis),2011 年李法圣将其转入异个木虱属(Heterotrioza),改名为五加异个木虱(H. acanthopanaicis)。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体长 3.15 mm,体翅长 4.75 mm 4.92 mm;头宽 0.66 mm;触角长 1.24 mm,胸部宽 0.73 mm。前翅长 3.93 mm、宽 1.4

12、5 mm。后翅长 2.50 mm、宽 0.88 mm(图 A.1-1)。雄成虫体长 3.25 mm,体翅长 4.50 mm 4.83 mm;头向下垂伸,宽 0.63 mm;触角长 1.25 mm,胸部宽 0.64 mm。前翅长 3.95 mm、宽 1.45 mm;后翅长 2.20 mm、宽 0.83 mm(图 A.1-2)。成虫刚羽化时身体乳白色,复眼为红色,前翅在胸部两侧折叠,身体不停地左右摇摆,经过 20 min 左右翅芽向后逐渐伸展,形成膜质的透明翅。初羽化成虫多集中在花序上吸取营养。随着营养的不断补充,成虫体色越来越深,经 2 d3 d 由初孵的乳白色至淡黄色至橘黄色、褐色,变为褐色表

13、示已经性成熟。卵长椭圆形,一端钝圆,另一端尖细、稍带弯钩状,长 0.34 mm 0.36 mm,宽 0.14 mm 0.16 mm, 初产时乳白色,钝圆一侧淡黄色,孵化前整个卵变为褐色(图 A.1-3)。若虫虫体扁平,椭圆形,淡黄白色;眼为红色,触角较短、灰白色,末端黑褐色;前翅浅灰黄色,后翅外缘灰褐色,翅芽外缘具较长而密的细缘毛;腹部背面浅淡黄白色,腹面乳白色,腹部四周具细而密的绿毛,腹末常具细白蜡丝。胸足灰白色;喙乳白色,端部黑褐色(图 A.1-4)。若虫共 6 龄,不同龄期体长、体宽、头宽、体色等特征见表 A.1。5图 A.1 五加异个木虱不同虫态形状1 雌成虫;2 雄成虫;3 卵(即将

14、孵化);4 初孵若虫表 A.1 五加异个木虱不同龄期若虫大小及特征A.3 分布和危害特点在国内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辽宁省分布于抚顺市、本溪市、清原县、北镇市、西丰县等地。6DB21/T 360720221234龄期体长(mm)体宽(mm)头宽(mm)体色翅芽10.30 - 0.320.18 - 0.200.16 - 0.18乳白不明显20.60 - 0.640.30 - 0.340.28 - 0.30乳白不明显31.18 - 1.360.60 - 0.640.40 - 0.42淡黄初显露41.50 - 1.560.96 - 1.000.46 - 0.48淡灰黑明显52.16 - 2.20

15、1.30 - 1.320.60 - 0.62淡灰黑明显63.42 - 3.441.56 - 1.580.78 - 0.80淡灰白较发达DB21/T 36072022寄主为短梗五加。短梗五加为经济林树种,一般为规模化单一种植或林间穿插种植。若虫孵化后顺着叶面爬到嫩叶靠近主脉部位,钻蛀到叶肉较厚处或叶脉、叶柄、嫩茎内部筑巢,用口针吸食汁液,使被害部位形成大小不等的瘿瘤。严重时瘿瘤扩展连接,形成体积较大的瘿瘤,使叶片断裂、脱落,引起早期落叶,导致树势早衰。同时,若虫分泌大量黏液,堵塞气孔,诱发煤污病,使叶片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引起落果。A.4生活史始孵化,第 2 代若虫仅为害果实,若虫孵化后钻蛀到

16、果实中,使果实长满瘿瘤、质量差、产量降低。9月下旬10 月上旬出现第 2 代成虫,成虫在树干基部皮缝处、枯枝落叶及杂草层下的土壤缝隙处越冬。表 A.2 五加异个木虱年生活史(辽宁本溪,2016-2018 年)注:卵;:若虫;+:成虫;(+):越冬态成虫。A.5成虫寿命和产卵量五加异个木虱雌成虫室内饲喂白菜的平均寿命 5.14 d 0.20 d,最长寿命 8 d;饲喂生菜的平均寿命4.67 d 0.28 d,最长寿命 9 d;饲喂短梗五加的平均寿命 3.26 d 0.18 d,最长寿命 6 d。五加异个木虱雄成虫室内饲喂白菜的平均寿命 4.93 d 0.17 d,最长寿命 8 d;饲喂生菜的平均

17、寿命 4.89 d 0.49 d,7在辽宁省 1 年发生 2 代,以成虫越冬。4 月中旬(树液萌动时)越冬代成虫开始出蛰活动,到短梗五加新枝、嫩叶上补充营养,4 月下旬为出蛰盛期。5 月上、中旬交配产卵,卵主要产在芽的鳞片内, 卵散生、裸露,5 月底越冬代成虫基本结束。5 月中旬第 1 代若虫孵化,孵化时,卵尖细端纵裂,若虫头部伸出,经 20 min 左右身体全部脱出。若虫共 6 龄,若虫期 50 d60 d。若虫老熟时,瘿瘤纵裂成缝,若虫爬到叶面羽化为成虫。成虫羽化持续时间较长,7 月上旬8 月下旬第 1 代成虫羽化,随后交尾,产生第 2 代虫卵,第 2 代卵多产在花序上,9 月上旬第 1

18、代成虫基本结束。7 月下旬第 2 代若虫开代别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4月上旬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越冬代(+)(+)(+)(+)(+)第一代越冬代(+)(+)DB21/T 36072022最长寿命 9 d;饲喂短梗五加的平均寿命 3.26 d 0.21 d,最长寿命 6 d。雌成虫在田间的平均寿命 5.91 d 0.64 d,最长寿命 13 d。雌成虫一生繁殖子代数量平均 77.36 d 11.31 头,最高 222 头;产卵历期 5.74d 0.66 d,最长历期 13 d。随着日龄的增加,繁殖子代数呈先快速增加后逐渐减少的趋势,日龄 2 d 的成虫繁殖子代数最高。8表B.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