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分析_第1页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分析_第2页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分析_第3页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分析_第4页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z.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分析(2010-04-16 06:51:32) 原文标签:分类:哥德堡原文地址: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分析音乐之声本文原著是加拿大钢琴家安吉拉赫薇特Angela Hewitt),曾经灌录过这部大作。她的表达比较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担任莱比锡圣托玛斯教堂乐长的岁月里,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一直在同当局对于音乐的漠视进展斗争。但有时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他也不得不表示出屈服与顺从。莱比锡市政委员会看来并不赞赏巴赫为这个城市的音乐生活所作出的奉献,并且一再拒绝他提出的关于教堂学校的改良以及增加必需设施的合理请求。1730年,这个城市的环境终于让巴赫忍无可忍,他写信给儿时的

2、伙伴乔治-埃德尔曼Geoge Edrmann,时任俄国皇帝驻Danzig领事,希望能在莱比锡以外另谋工作。他在信里写道: .我发现自己现在的工作远不像当初描述中那样能带来丰厚的报酬;在岗位以外我也不能再获得其他收入;这里物价很高,我的上级对音乐简直毫无兴趣;我的生活塞满了烦恼,骚扰与妒忌;希望上帝能帮助我,让我能在莱比锡之外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我们对埃德尔曼的回信容一无所知,我们只知道巴赫依旧呆在了莱比锡直至逝世其实际情况是埃德尔曼之后很快出任莱比锡圣托玛斯教堂学校校董,巴赫的处境因而得到极大改善,这是促使他留在莱比锡的根本原因译者。1733年他为皇室创作出b小调崇高弥撒,期望以此获得宫廷作

3、曲家的称号。三年后,他正式受封为萨克森选帝侯及波兰国王御用作曲家,而这一切都还要大力归功于海曼-卡尔(Hermann Karl)和巴伦-凯瑟林(Baron von Keyserlingk)的帮助。 凯瑟林伯爵是俄国驻德累斯顿的大使,音乐是他最大的爱好。在家乡Neustadt他拥有由当时最好的器乐演奏家们所组成的乐队;哥德堡便是那些数量惊人的羽管键琴家中的一员。约翰-哥德堡(Johann Goldberg)1727年出生于Danzig,少年时在德累斯顿跟随巴赫的长子威尔海姆-弗里德曼学习键盘乐,后来他被凯瑟林伯爵送往莱比锡直接师从巴赫。他卓越的才华令自己声名远播,他有时仿佛能将所见到的一切借助于

4、键盘加以表达,巴赫一定为自己能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快乐。 至于有关于哥德堡变奏曲的来历最先是由巴赫的第一位传记作者约翰-尼古拉斯-福克尔(Johann Nicolaus Forkel)提出的,他在传记里这样写道: 凯瑟林伯爵体质很弱,并患有严重的失眠症。在那个时候,与他生活在一起的哥德堡总是会在晚间的起居厅为他演奏一些舒缓小曲以有助于他的入睡。这位伯爵曾对巴赫说,希望他能为哥德堡写作一些轻柔并且具有*些生活化特征的键盘小品,这样使他在那些不眠之夜里能得到情感上的慰藉。巴赫认为最好用变奏曲的形式来满足这个要求,而且整部作品在固定和声构造上应该具有同一性毕竟伯爵曾经有恩于巴赫,而他至今也还没做出过任

5、何忘恩负义的事情来。纵观巴赫的整个创作年代,这部作品的形式是独一无二的。从那以后,伯爵便称这首曲子为他的变奏曲,他沉溺于聆听忘乎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每当难眠之夜到来时,他总会说:亲爱的哥德堡,请演奏一些我的变奏曲吧!巴赫同样得到了他一生当中最不可思议的奖励:伯爵送给他一个嵌满钻石的金杯作为礼物。然而现在看来,纵使凯瑟林伯爵的奖励再贵上千万倍,也是无法同巴赫这部真正杰作的价值相提并论的。 当然很多音乐学家对此并不太信服,其理由大致有三:首先,这部作品于1742年出版时并未提及任何受献者,巴赫所规定的标题也十分清楚为羽管键琴所作的由一段咏叹调及一系列变奏所组成的键盘练习曲。第二,哥德堡当时年仅十

6、四五岁,那时键盘的技巧开展水平理应与现在同比相当。如果他没有在29岁英年早逝,我们或许会知道得更多。最后,在巴赫的所有固定产中,我们没有发现任何金杯虽然他拥有一个价值连城的玛瑙香烟盒据考证那是他晚年受赠于德皇腓特列二世译者。其实真相到底是什么并不重要,这仅仅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并且还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题目!而且毫无疑问的是,它将永远与这部旷世巨著严密联系在一起。 在这部恢宏的变奏曲中,巴赫所选用的主题是一首Aria,来源于1725年他为第二任妻子安娜-玛格德琳娜(Anna Magdalena)所作的一首温柔小品。但现在仍旧有不少音乐学家对其出处心存疑惑,这些都与欣赏作品毫不相关;重要的是这个主

7、题的特征与节奏她是一首庄重尊贵的萨拉班德舞曲,充满着纤弱而自制的情感。法国式的风情高度美化着她装饰音不再是随意的附加,而是组成旋律线的主要局部。相较于外表的旋律,低音部暗示的和声更加引人注意,那是构成随后30个变奏的根底。这个主题由四个和声构造完全一样的八小节句子构成:她首先建立在G大调的主音上;后来转向属音和弦;在经历第一次反复之后她附属音移往关系调e小调,在返回最后8小节的主音之前,更大的力被注入到音乐中来之后是第二局部的反复。整部作品一共有三个g小调的变奏,在那些地方降E大调代替了e小调,灰暗的调式显现光明异常特别的第25变奏除外,那里持续笼罩在降e小调的黯淡阴沉之中。 有了这样的根底,

8、巴赫可以开场建立他壮丽的大厦了那里存在着格外美丽的比例和不断涌现的新奇事物。这部作品的全部30个变奏每3个被编排成一组,每组的最后一首为卡农曲。她们在所有变奏中最富于歌唱性,我有时甚至会沉溺其中而忘记去思考她们的构造因为这里的音乐是如此精巧,带给我无穷的欢乐与难言的刺激。另外,每一组都由一首相对自由的变奏开场有些类似于舞曲但严格遵循对位法,第二首通常是为双层键盘所设计的带有辉煌技巧的托卡塔,在这里哥德堡可以有时机尽情展示他的清湛技艺。 第一变奏荡漾着愉悦的气息。第一小节左手的跳跃与节奏在巴赫音乐中常用来表达欢乐的动机像平均律第一卷中的降A大调前奏曲。这首两部创意曲里双手穿插的演奏技法同样令人印

9、象深刻,因为这种技法在后来的变奏中几乎等同于一种特征。本该是一首炫技托卡塔的第二变奏给予我们第一个意外,她以近乎卡农的形式从一开场便在嘲弄着我们,这其实是一支简单的三部创意曲。与BWV936中的D大调前奏曲相类似,在连续不断进展的低音背景下,两个声部展开了持续的对答或许是巴赫认为在面临巨大的转变前夕我们应该需要一点时间热热身才对!接着就是全曲的第一支卡农同音的第三变奏。通过一种接近于舞蹈的感觉,12/8的时值暗示出朴素而带有田园意味的细腻情绪。由于要用单手演奏出相隔很近的声部,因而如何将复杂交织的构造完整清晰地传递给听众对每一位钢琴家来说都将是一个挑战羽管键琴要比现代钢琴易于表达。在最先的四个

10、小节,左手清楚而优雅地交代和声,织体规模随之快速地开展开来。 第四变奏是一首听上去有点狂野的舞曲。开篇的三个单音以一种游戏般的摹仿不连续地跳动,切分音同时增加了很多乐趣,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灿烂托卡塔。第五变奏使用了一种典型的意大利触键手法,一只手有时会很危险地跳过另一只。音乐首先从左手开场,接着右手演奏出非常巴赫式的倒置的对位旋律。这首曲子如万达-兰多乌丝卡(Wanda Landowska)所言她迸发出不可遏制的欢乐。在下一首托卡塔降临之前,我们获得了一个冷静的空间。第六变奏是全曲的第二个卡农,在这里还有怎样的动机能比不断上行的音阶更适宜的呢?她翩然起落,主导声部的复制纤雅秀丽。 虽然哥德堡变

11、奏曲的原始手稿已经遗失,但我们还是在1974年找到了拥有巴赫亲手签名的复拓本。与此前的国际通行本相比较,这个版本增加了几处节拍标记,尤其是在吉格舞曲节奏的第七变奏中。据推测巴赫估计并不想让曲子的节拍过于缓慢,于是有意让她更接近于西西里或是佛拉纳舞曲,但实际上这首法国式的吉格舞与BWV831里的法国序曲非常相似。她分散多变的节奏与敏锐的装饰音使之成为所有变奏中最富于魅力的曲子之一。由于存在险峻的双手重叠,第八变奏成为技巧与难度的展示。法国式的双手穿插要求同时弹奏键盘的同一局部,钢琴表现的最大问题是需要高度的细心以防止声音的混淆。但第八变奏的节奏依然使人迷惑:假设不看乐谱,一些听众将会在乐曲开场时

12、将3/4拍识别为6/8拍。为了防止使人误入歧途,钢琴家应该稍微强调一下重音。在演奏这首曲子时双手不断接近又别离如同一些练习曲那样两臂的穿插同时也提供了视觉上令人冲动的效果。下一个卡农,第九变奏第三组的结尾,充满迷人的抒情性,音乐在娴静中流淌,较之前面卡农曲更加动力强劲的低音部为美好的旋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第十变奏是首四部赋格亲切而自然,让我想起安娜-玛格德琳娜的笔记薄中的D大调进展曲。第十一变奏出现了更多的双手重叠,这首12/16拍、有些接近于托卡塔的吉格舞曲需要柔和的演奏。她由交织的音阶、变化莫测的琶音和颤音所构成,最终隐没在飘荡的空气里。然后巴赫给了我们第一支倒置卡农变奏十二,我在此曲中

13、发觉到一些带有王者意味的特征,因而觉得她不该被演奏得匆匆忙忙。 变奏十三带着我们进入到一个异常崇高的世界,我感觉整部作品的情感在这里悄然发生了转变。如果此前的大局部变奏还完全来自于物质世界,那十三变奏则第一次让我们离开那里。她纤弱而节制的旋律,仿佛来自于一首协奏曲的慢乐章但不要太慢!,运用*些小提琴的声学轮廓特征以及两个叹息般的单音,从伴奏音型里升向高空。临近完毕时左手的几个半音阶再次增强了极乐净土的庄严与神秘感。思绪已然在钢琴的*处停留,手指却在别处敲击键盘十四变奏以锋利、快活的嘲讽作为开端,巴赫将我们从梦中唤醒。在大围的下行乐句里,挖苦像是唯一的特征反复后转变为上升。我们常被告知在巴洛克音

14、乐里装饰音是以强音拍演奏的,但这里巴赫却将它们全数写在强音拍之前。So much for the rule! 在经历了一段情绪宣泄后,十五变奏以第五卡农的形式展示给我们全曲的首个小调变奏。比照的情感体验非常适宜,她下行的乐句依旧沉浸在十三变奏的叹息声中,格外伤感;但相应的上行旋律却带给人希望。巴赫不允许自己的音乐里出现全盘的绝望,这缘于他坚决而深沉的信仰,十五变奏对于巴赫的这种音乐表达是极具说服力的明证。她的节奏趋于行板,2/4拍,音乐在悲伤中流淌。低音声部充满引人注目的戏剧性,并摹仿上面声部的叹息和广阔音程。在乐曲那令人难忘的结尾,两手彼此分开,右手静止在距键盘五度的半空乐音逐渐褪去,我们被

15、孤独地遗留在深深的敬畏之中,同时准备面对更多这也是哥德堡变奏曲前半部的完毕。 哥德堡变奏曲常被音乐界认为是巴赫的键盘练习曲的第四局部,虽然他从未确切说明过这点。这套练习曲规模宏大,第一卷包括了全部六首帕蒂塔,第二卷包括意大利协奏曲和法国序曲,第三卷则是管风琴圣咏的变奏曲。在这些作品里面,法国序曲的特征随处可见:比方D大调第四帕蒂塔的开篇;第二卷中的同名著作自不用说;然后是第三卷为管风琴所作的降E大调前奏曲与赋格。而在哥德堡变奏曲里,十六变奏同样如此。此曲以雍容典雅的隆重气氛拉开了哥德堡的后半局部。她分为两段:首先是宏大的连续音阶,辉煌的颤音以及剧烈的节奏直至进展到16小节的主导调式;反复后是更

16、加快速的的赋格段。这里的音乐织体尽管清楚透明但依然十分管弦乐化,我们有两个3/8拍的迅捷小节,每个小节都采用最初的和声。 第十七变奏是一首精神饱满的托卡塔,巴赫显然怀着极大的愉悦心情为双层键盘的羽管键琴创作了此曲。在现代钢琴的表达里,双手要在彼此的顶部演奏较长时间。作为第六卡农的十八变奏继续着这种美好的感觉。低音声部很美,在两个卡农声部下快乐地跳跃。 第十九变奏是一支充满吸引力的精巧舞蹈。变换不同的触键手法可以使三个动机发挥出更好的效果,保存反复也能呈现出声学的更多美感。这个变奏给予演奏家一个放松的时段因为最险峻的托卡塔已经在眼前了! 第二十变奏巴赫专门为那些对手中乐器有足够驾御能力的英勇无畏

17、之人所作,但她却又并不单纯是技巧的表演。当演奏者进入到25至28小节的分解和弦时,如林般密布的音符只为表达欢乐与幽默。在巴赫的音乐里,洋溢着极大欢欣的时刻往往也是悲情不期而至的时刻,二十一变奏又将我们拉回到g小调的无底深渊中去。低音声部的半音阶强化了这首卡农的表现力。在第三小节,一个旋转着的动机从低音部开场。纵然这首曲子弥漫着痛切,但也不应被演奏得过度缓慢无论如何,小调的真实悲悯感已然到来了。 我常在第二十二变奏黎明般的开头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新生,G大调的回归如此美好。类似经文歌式的摹仿对答大量运用似乎从此曲开场,后面的一系列变奏便自发地形成次序驶向整部作品的结尾。对于那些对此曲有着特别亲密感

18、的人而言,哥德堡的结尾宛如此岸已入视线,我们终于知道将被带往何处。 巴赫赋予二十三变奏很多乐趣,在这里双手玩起了catch-me-if-you-can的游戏,他们在彼此顶端来回翻滚27到30小节,在最后的和弦处戛然而止!这种在两个三度和六度音程上如风般疾行的技巧在当时可谓到达钢琴表现的极至,并为后来的作曲家们铺平了道路。我们不但从音乐本身而且也从切身的演奏中获得了极大的欢乐与振奋。 在夸的技艺卖弄以后,二十四变奏八度音程的卡农创造了一种安详宁静的感觉。这首9/8拍的田园风格曲的主导声部在乐曲中部发生转变9小节到24小节之间。结尾处右手的大三度非常完美地导向下曲开篇时左手的小三度,这两个和弦的转

19、换使得整个气氛陡然发生变化。 二十五变奏毫无疑问,整部作品里最卓越的变奏演奏她不仅需要高度的技巧,更要求钢琴家具有极深刻的在体验力与表现力。该曲节奏回到最初的萨拉班德,交织着美丽与痛感的如歌旋律展现出无可比较的情感深度,悲怆的半音阶昭示着浪漫主义的源头。这首被兰多乌丝卡称为黑珍珠的乐曲具有比其他变奏更慢的节拍,虽然她们都有一样的小节数。开篇装饰性的反复单音非常富于歌唱性与表现力,她常在*些情感强烈的作品里被巴赫用于六度跳跃,后来肖邦也常常使用这种手法。当紧的情绪逐渐释放后,下行的旋律伴以不协和的倚音最终完毕在主音上。在*些私密的时刻,我会感受到另外一个全然不受尘世侵扰的世界我凭直觉认为该萨拉班

20、德来自于第六帕蒂塔。想要一次性完成哥德堡的全部演奏,最困难的事情莫过于要在耗尽你所有力的二十五变奏之后重新聚集起能量和精力以对付险象环生的二十六变奏我们只有几秒钟的休整时间,随即便又被抛进另一首技巧高难的托卡塔中去了。在该曲的演奏过程里,手臂需要长时间的穿插。保持着萨拉班德的节奏,但速度更快,在这里巴赫依然写出了两个时值:十六分音符以18/16拍持续演奏,伴奏和弦则是3/4拍;在最后五小节,双手保持一致,最终以18/16拍完毕演奏。所有小节第二个强拍的倚音是除1974年版外的其他版本所没有的,如果你不介意多增加一些音符,那便会发现它们其实很具效果!在成功完成这曲后,你会感觉现在真的可以向最终的

21、目的地尽情驰骋了! 最后的卡农,二十七变奏唯一的一曲巴赫舍弃了次要的低音部。在主题的和声轮廓上,两个卡农声部友好而淘气地喋喋不休,结尾很突然也很意外!然后冲进二十八变奏颤音练习,钟鸣般的强音与大围的跳音带来层出不穷的欢悦。一架性能优越的钢琴所具备的清晰度对于演绎好此曲十分必要。不用提醒了,二十九变奏就是最后一首托卡塔。仍旧是欢乐的开篇,从左手擂鼓般的强音开场,跟着在双层键盘上捶击出和弦。左手加倍的八度跳跃又增加了许多额外的力量。我认为此曲的表达应从*种程度的自由即兴开场,但随后的下行音列须严格控制好时间。之后我们被引导进入欢欣鼓舞的三十变奏,我们曾期待这将是第十个卡农,但巴赫常出人意料。这首曲

22、子是一个Quodlibet,意指当时在流行歌曲里所经常出现的一类音乐玩笑:歌手喜欢将*种带有截然不同特征或情绪的歌词安置于原有的曲子之上,以到达娱乐的效果。人们非常喜欢在家庭聚会时玩这种游戏,特别是在酒足饭饱之后。那时巴赫家族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集会,他们通常会在具有节庆气氛的合唱中开场,最后大家即兴表演quodlibet,聚会在一种与开场时全然相反的气氛里完毕,那些被选以作为quodlibet的歌词通常也特别幽默有时甚至让人捧腹。在所有变奏的结尾,巴赫选择了两首自己在家族聚会上最爱唱的民歌,歌词分别是第一首: 我和你已好久不曾相见 请你靠近点,近一点,再近点第二首: 白菜和甜菜我都不爱 如果妈妈多做一些肉 我想我会长久地留下来 通过引用这些民歌,巴赫将他崇高的思想融入进每一天,将温情与爱注入到我们心间。在大多数人看来,巴赫是位受强烈理性主宰的工作狂,但他依旧懂得如何享受生活,并期望与我们一起分担悲伤与快乐。现在所有的聚会与盛宴都已经过去了,人群渐行渐远;咏叹调从遥远的他方缓步而来。她再也不像全曲开场时那样庄重清澈,她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充满回忆的美丽这是世间所有音乐中最让人动容的时刻之一,她以最质朴的口吻告知我们漫漫旅途已然完毕,我们是该回到自己来时的地方了。 兰多乌丝卡曾经这样抱怨:如今群众争先恐后地购置哥德堡的音乐会门票,这种贪婪之举令我伤心沮丧。难道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