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功能区布局规划和通道设计_第1页
配送中心功能区布局规划和通道设计_第2页
配送中心功能区布局规划和通道设计_第3页
配送中心功能区布局规划和通道设计_第4页
配送中心功能区布局规划和通道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4 章 配送中心功能区布局规划和通道设计本章主要对五金配送中心的功能区布局和主要通道进行规划,针对五金行业的特 点,进行具体的设计。在综合考虑规划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应用SLP法、时空 消耗法进行功能区规划,既而应用交通量预测和内部通行能力的计算,得出通道 的布局规划。配送中心功能区布局规划本节就配送中心功能区布局的原则、综合相互关系分析及量化、功能区模型比例 规划三方面进行设计,最后构建平面图。配送中心功能区布局规划概述:.配送中心功能区布局规划的目标与原则(1)快速响应(准时履约)I;:;快速响应决定了配送中心能否及时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体现了配送系统的 信息现代化水平。快速响应能力的提

2、高可充分提高配送中心基本建设投资的效 益、减少货物的过度储存,及时了解不同商品的销售,实时调整库存策略,更快 的向市场供应适销的产品,准时履约的提高可以满足客户准时化生产的要求,增 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要规划出最合理的物流路线,从而最大限度地压缩物 流时间,降低物流费用,实现快速响应。(2)较高的产品质量要求,五金属耐用品,对于耐用品顾客购买的动机一般是产品的质量,且五金配送 中心的客户对产品加工精度要求较高,不能将不合格品发给客户。五金产品品种 多而广。在规划五金配送中心的时候,要考虑加工、搬运对于产品质量的影响。因此,对五金配送中心的平面布置设计,要达到如下目标:(1)符合生产工艺的需

3、要。尽量使生产对象流动顺畅,避免工序间的往返或 路径交叉,消除无谓停滞,使生产时间最短;(2)料搬运费用最少。物料搬运路线短捷,便于生产物料的输入和产品、废 料的输出;(3)保持生产与安排的柔性。使之适应产品需求的变化、工艺和设备的更新及生产能力扩大的需要,做到对需求的快速响应;(4)适应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管理的方便。使有密切关系或性质相近的工位 布局在一个区域内或靠近布置,甚至合并在一起;(5)最有效地利用空间。使场地利用达到适当的建筑占用系数,使建筑物内 部设备占用空间和单位制成品的占用空间小;(6)职工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使之合乎生理、心理的要求, 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职工身

4、心健康创造条件。.设计流程五金配送中心平面布置设计就是根据五金配送中心的战略定位和经营目标, 在已确认的空间场所内,按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力争将人员、设备和物料所需 要的空间做最适当的分配和最有效的组合,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借鉴系统布 置方法的思想,确定五金配送中心平面布置设计程序,如图4-1所示。图4-1 配送中心功能区布局设计思路其中关键步骤如下:(1)基础资料分析。对五金配送中心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明确平面布置设 计的目标。(2)配送中心功能模型规划。根据五金配送中心特征以及作业流程,确定配 送中心各功能区及各功能区的功能。(3)五金配送各功能区布局。分析各功能区之间的物流关系、流程关

5、系、管 理关系、安全关系、作业相关程度等影响功能区布局的因素,通过定性定量方法 确定功能区之间的关联度。(4)配送中心各功能区规模比例规划。根据改进的时空消耗法的原理,引用 五金配送中心的案例,按各功能区的比例应用到本文配送中心的设计中,得出功 能区的空间需求面积比例。(5)确定区域布局平面图。综合相互关系分析及量化实体功能模块主要包括进(补)货实体模块,储存实体模块,流通加工实体 模块,拣选实体模块,组配实体模块,送货实体模块和退(换)货实体模块。根 据相关作业流程和试题模块分析,将配送中心划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接货区、 仓储区、流通加工区、组配区、发货区、退货区、办公管理区、停车场、通道绿

6、 化。其中通道绿化的面积比较确定,下面主要就其他八个功能区进行分析规划。 为了简便起见,暂且将组配区与发货区合并为组配区。根据现代配送中心的布局结构,应用SLP方法建立布局模型。依据配送中 心的运行框架及各区域的详细功能分析进行打分。功能区布局因素分为物流因素 和非物流因素。其中,物流活动相关性分析,即根据作业流程,按照物流量和流 动频率采用5级打分法。一般相关程度高的区域在布置时应尽量紧临或接近,而相关程度低的区域则 不宜接近。在规划过程中应由规划设计者根据使用单位或企业经营者的意见,进 行综合的分析和判断。采用关联图分别进行分析,做出关系图。据统计,五金配送中心中,假设100%的货物进入接

7、货区,则有30%进入仓 储区,60%进入组配区,10%直接进入流通加工区,最终经由发货区100%输出。按照此比例,绘制关系图如图4-2所示。这些区域尽管本身没有物流活动,但却与作业区域有密切的业务关系,故还需要 对所有区域进行业务活动相关性分析,确定各区域之间的密切程度。各作业区域 间的活动相关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程序性的关系:因物料流、信息流而建立的关系;(2)组织与管理上的关系:部门组织上形成的关系;(3)功能上的关系:区域间因功能需要而形成的关系;/(4)环境上的关系:因操作环境、安全考虑上需保持的关系。根据相关要素,可以对任两个区域的相关性进行评价。评定相关程度的参考 因

8、素主要包括人员往返接触的程度、文件往返频度、组织与管理关系、使用共享 设备与否、使用相同空间区域与否、物料搬运次数、配合业务流程的顺序、是否 进行类似性质的活动、作业安全上的考虑、工作环境改善、提升工作效率及人员 作业区域的分布等内容。做出非物流关系关联图,如图4-3所示。利用相关关系表进行综合密切度计算,物流关系与非物流关系比例一般为3: 1到1: 3之间,根据五金配送中心的特点,这里取0.6: 0.4,综合关联度计算如表4-1所示。表4-1综合关联计算表功能区对活动关系分值综合关系分值功能区对活动关系分值综合关系分值物流关系非物流关 系物流关系非物流关 系0.60.40.60.41-234

9、3.43-43331-3121.43-51111-44443-60001-5131.83-70001-60004-50001-7031.24-60002-33334-7041.62-42225-6010.42-50005-70002-60006-70002-7000得到功能区综合关系图,如图4-4所示。1.物流用地分类按照五金配送中心的一般配置情况,其各部门的面积有一定的比值关系。 成都市规划设计院参考国外物流建设的用地参数指标,并结合我国国情以及物流 需求,制定并颁布了成都市物流用地使用强度标准(试行)这个标准的制定, 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土地的违规使用,保证物流项目及其城市基础设施属性,防止

10、优惠政策的土地的实用性质被非实业者所篡改;其次是指导物流项目建设,保证 物流作业在空间使用上的充足。标准中提到物流配送中心、物流中心、配送中心 等物流设施建设中,物流用地与商业用地的比例是7: 3,且商业用地最多,占 总用地的30%。物流用地分类及功能如表4-2所示。表4-2 物流用地分类及功能表大类中类小类备注物流用地物流配送中心用地物流中心用地配送中心用地仓储用地保管功能、装卸作业 区工业用地包装功能、流通加工 功能道路用地停车场、运输功能商业用地综合服务、办公管理、 电子信息商务等其他用地.时空消耗法时空消耗是交通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占有的空间或一定空间上使用的时间。它 最早由Fruin&B

11、enz提出,并用于研究行人的通行特性。行人在人行横道上所占 用的道路空间资源可以用行人所占用的面积来衡量,在人行横道上发生的交通行 为所占用的时间资源可以用行人信号灯的绿灯时间来衡量。根据行人所占据的空 间和时间资源来定义行人的时空消耗,进而求得道路上行人的通行特性。货物流通过程中,货物的运行状态和行人的走行状态在本质上是具有相似性 的,因此在确定物流区域规模时,可以运用时空消耗法的原理和模型。众所周知, 货物在物流配送中心内进行换装或存储的时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资源,物流 配送中心就需要提供这些时间和空间。时空消耗理论就是基十时空消耗供需平衡 的基础上建立的。通过一定的方法可以把货物需要的

12、时空资源计算出来,这也是 物流中心所要提供的时空资源。如果物流中心提供的时空资源多于需求,那么造 成浪费;如果提供的少十需求的时空资源,那么就会造成不足。最好的状态就是 使两者恰好平衡。对于物流中心来说,时间资源是固定的,1年365天。而在规 模确定时变动的影响因素就是它所提供的空间资源,这样就可以确定物流中心的 规模。根据时空消耗理论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结构如图4-5所示:单位货物所占体积货物平均周转期单位货物的时空消耗特征年货流量单位货物的时空消耗不均匀系数每立方米 货物所占 仓储面积理 想 物 流 中 心 规 模图4-5时空消耗法模型结构图根据结构图建立最初的物流中心规模确定的数学模型如公式

13、所示:其中:365Si =1A 7VWA物流中心的理想规模(m 2);a 物流中心中仓库面积与其他设施占地面积的比重;n 货物的种类数;V 第L类货物单位重量平均所占的体积(m3/t); i,,、,T 第i类货物的平均周转时间(即货物的在库时间,天); i、Qt第i类货物的周转量(t);F 第i类货物的时间不均匀系数;i每平方米仓库所能够存储第i类货物的体积(m3/m 2)。对于时空消耗理论来说,物流发展水平对物流中心的规模影响较大。因为物流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货物的周转期、单位货物所占用的面积等因素,而这些因素是物流中心规模的决定因素。对十时空消耗法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有些地方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4、和细化工作。如货物的周转期、时间不均匀系数等等都应该在进行准确和细致的调查和统计以后,再对各因素的数据进行确定,因为这些参数都直接影响着物流中心规模的精确性。此时空消耗理论的数学模型是基十特征年里物流中心的物流量来确定物流中心的总体规模。对十内部功能区来说,模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如货物 在各个功能区的存储时间不是一个定值,而且各不相同,区域内物流量未必与物 流中心的物流量是一致的,因此货物在各功能区的有效面积是不同的。上述的因 素都对功能区的规模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该物流中心规模确定模型需要有 所改进,以适用十物流中心的功能区规模确定。.改进的时空消耗法上节所阐述的计算物流中心用地规

15、模的时空消耗法是基于物流中心的物流 量而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这种方法有一个前提条件:物流供给能力和物流中心 的建设规模呈现较为简单的比例关系,即物流需求有多大,就需要有多大面积的 物流中心来满足这样的需求量,这个过程忽略了物流供给能力同样取决十物流中 心的作业效率。这是一种线性思维的方式。而且物流中心的物流量是根据货物的 储存期与一年的比值来平均物流中心的进货批量,再利用时间不均匀系数做调解 而确定,这样计算会忽略物流中心的最大物流量,进而使物流中心的部分设施及 人员闲置,造成物流成本的浪费。彳因此,本文在计算物流中心内部功能区规模的过程中,将原有的时空消耗法 做了改进,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考虑功

16、能区规模确定问题。应用改进的时空消耗法 确定物流中心功能区规模的理论原理是在物流中心内部,把各个功能区看成是一 个个服务台,货物为服务对象,货物在各个功能区之间移动,进行各项物流作业, 完成物流作业流程的进行,当功能区之间的物流量过大,会造成某一功能区内的 货物出现排队现象,这时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暂存货物,并经历等待服务的时间段, 而功能区的空间资源还可以满足此时间段内到达功能区货物的空间需求。以物流 中心的进货区为例,伴随着订单的需求,供应商将货物送达到物流中心,货物的 到达的时间和数量具有随机性,由十物流中心的入库区的服务能力有限,则在入 库的货流量较大时,入库口将产生阻塞现象,即出现排队。

17、这时需要物流中心的 进货区的规模足够大,以容纳由于排队现象而堆积的货物。根据改进的时空消耗法可以得到一个较为可行的功能区规模确定的数学模图4-6改进的时空消耗法的模型结构图在这个功能区规模确定的数学模型的结构中,主要是从货物在功能区出现排 队现象入手,结合货物在功能区消耗的时间资源(即此过程中货物在功能区内停 留的时间)和此时间段内的货物在功能区消耗的空间资源(到达功能区的物流量) 来确定物流中心功能区的面积。货物在物流中心所消耗的时间资源是根据货物到达功能区至离开功能区这 一时间段来确定,其中包含货物在功能区排队等待作业的时间、货物接受物流作 业的时间、和货物在功能区内移动的时间(如在高架存

18、储区内货物由该区域内缓 冲区搬运至高层货格的时间)。货物接受物流服务的时间与物流中心的作业能力 和人员配置有着直接的关系,功能区作业能力强,人员配置合理,物流作业时间 就短;反之,物流作业时间就长。货物在功能区花费的时间越长,功能区出现排 队现象的概率越高,货物堆积量也越多,这对功能区规模的要求随之增强。由此 可以看出,货物在功能区的时间资源会直接地影响到货物消耗的空间资源,所以, 在功能区规模确定初期应先计算货物在功能区所消耗的时间资源。由十物流中心 功能区的作业能力是直接影响作业时间的因素,所以明确功能区作业能力的工作 是尤为重要的,应在设计工作的初始阶段进行确定。明确了功能区作业能力后,

19、 便可以得到功能区作业时间的分布情况,而后结合排队论的相关理论计算货物所 消耗的时间资源以及货物的空间资源,最后根据货物所消耗的时空资源,结合时 空消耗原理建立物流中心功能区规模确定的数学模型。.功能区规模确定的数学模型排队理论的方法可以将物流中心作业流程与功能区的货物流量很好的结合 在一起,进而决定了功能区规模的确定。建立一个具体的功能区规模确定的数学 模型,首先明确规模确定的各项指标并将其进行量化。(1)进货区进货区规模确定的数学模型如下:S1 = N (A6 + A7)式中:S1一进货区的面积(m2);.,:,丁二;N一车位的数量;A6一进货区货物缓存占用的面积(m2);A7一进货区单个

20、通道的面积(m2)。进货区货物缓存所占用的面积:A =Z Pn1V Nii6 TGi i式中:P1(n)进货区产生货物排队的概率;i货物种类的编号;T- Ti第i类货物排队所花费的等待时间(s);Vi单位第i类货物平均所占用的体积(m3/个);N1i在排队过程中到达进货区的第i类货物数量(个)T进货区完成进货作业的总时间(s);G1i单位体积的第i类货物所占用的面积(m2/ m3)。进货区内单个通道的面积:A7 = L1(d + 2 C0 + 攻)式中:L1进货区内单个通道的长度(m);承载货物时的最大宽度(m);C0搬运工具的侧面余量(m), 一般取值为0. 5-0. 75m; w工作人员工

21、作时占用的宽度(m)。(2)高架仓储区的面积为:S 2 = A10 + A11式中:S2高架仓储区面积(m2);A10高架仓储区的有效仓储面积(m2);A11通道所占的面积(m2)。其中:P (n) AN?A = -292-102TCz式中:N2在时间段T内到达的货物量(个)P2(n)高架货区产生排队现象的概率;T2货物停留的时间(天)T仓储区运营的时间长度(天)。A C C (2 a + 2a + a ) 口 ?。ii4i式中:4D一搬运机械载货时的最大宽度(m);C1一侧面余量(m)。(3)流通加工区规模确定的计算公式如下:S4 = N L3B3式中:n4流通加工区的作业人员数;L3单人作

22、业台的长度(m);B3单人作业台的宽度(m)。(4)办公室面积计算公式:S 4 = N4a1式中:n4办公室的人员数(人),(通过预测得到);a1人均所需面积(m2/人)。办公场所的人均面积,即建筑面积定额如表4-3所示。表4-3 行政办公用房建筑面积定额室别面积定额 (m2/人)备注室别面积定额 (m2/人)备注一般办公室3.5不含过道会议室0.5无会议桌7含过道2.3有会议桌领导办公室20经理、总工室会客室30-60会客室总体面积9车间主任室计算机室10(5)出库区规模确定的数学模型如下:S 5 = A14 + A15 + A16式中:S5 出库区的面积(m2);,A14出库区货物缓存占用

23、的面积(m2);A15出库区通道的面积(m2);4A16出库作业场所的面积(m2)。由于时空消耗法的算法要求数据多而且可获得性差,我们采取间接的方法 计算各功能区面积。下例为一五金配送中心的时空消耗法算例,如表4-4所示, 据此按规模比例缩放,得到表4-5,即本文中的各功能区面积。表4-4 时空消耗法算例数据表功能分区规划面积(m2)占地百分比()流通加工区23545.40.115537仓储区55317.230.271441组配区29901.440.146726发货区10930.530.053636停车场13581.040.066642办公管理区16998.210.08341表4-5 五金配送

24、中心功能分区面积比例表功能分区占地百分比(%)规划面积(亩)流通加工区0.11553711.55374仓储区0.27144127.14411组配区0.14672614.672567发货区0.0536365.363583停车场0.0666426.664194办公管理区0.083418.34105接货区0.0883918.839127退货区0.0491814.91811通道绿化0.12503512.503524.1.4构建平面图接货区退货区通道绿化18013.2910022.6525481.010.0883910.0491810.125035依据各区域规划面积和长宽比例做成缩小的模块,并根据各功能

25、区综合相互关系图,并从组配区中划分出发货区,绘制功能区相对位置平面图,如图4-7所示。退货区客 车 停车场仓储区流通加工区组配区发货区停车场图4-7 功能区相对位置平面图4.2 配送中心道路交通设计本节在分析配送中心道路网规划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通过道路基本通行能力的计算,对物流量进行预测,进而得出车流量,从而选择出道路车道数。4.2.1道路网设计概述1.配送中心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1)与配送中心总体布局相协调。路网分割的用地及分区形状应有利于总体 布局对用地的分配,满足各类用地的基本要求,有利于组织配送中心的景观,结 合绿地、水体、地貌特征等,形成自然、协调的配送中心风貌。(2)要满足物流、

26、人流的交通的需求,道路系统应该构架清楚,分级明确, 一方面与区外交通枢纽、城市干道有便捷的联系,另一方面区内形成完整协调的 系统。道路的走向、级别等要根据交通流量等因素确定,保证配送中心交通的顺 畅、安全。在进行配送中心道路布置时,必须对配送中心内各功能分区之间的物 流、人流状况进行分析,以明确物流、人流的流向和流量,这是进行配送中心内 部道路布置的主要依据。道路的交通功能在道路诸功能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确 保交通安全,使它们发挥各自的功能,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不同性质和不同速 度的交通实行分流。(3)配送中心路网规划应体现弹性规划的思想。由于配送中心内各地块发展 时序的不同,也要求在道路交通

27、规划时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对于己有建设意向 的近期发展用地,各级道路要同时考虑;对于远期发展用地,应该以确定主要道 路网为主,避免各级道路全面覆盖的僵硬做法。(4)配送中心内部道路一般应为正交和网格式布置,以便于各功能分区之间 的运输。道路交叉时应采用正交方式,同时,在道路交叉口或转弯处应满足运输 视距的要求,在视野范围内不应布置有碍于隙望的建筑物及高大树木以确保运输 行车的安全。(5)考虑发展的趋势,配送中心道路交通规划要做到满足交通需求、优化资 源利用和改善环境质量三大目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6)满足消防、卫生、安全等环境保护要求及排除雨水要求。力求避免由于 道路布置不合理而使危险品、

28、易燃品、易爆品、易污染品的运输穿过与其无关的 其它物流作业区域及生活区。还应尽量缩短在配送中心内的运输距离,以减少汽 车运输的噪声、震动、尾气对配送中心环境的污染,保护配送中心的环境。2.设计思路首先根据各功能区的布局情况设计通道位置,然后进行配送中心内部通行能 力的计算,紧接着预测配送中心内部交通量,最后设计出主要道路的宽度。如图 4-8所示。主要道路宽度设计图4-8配送中心内部通道设计思路主要道路布局方案考虑该配送中心所处区域现有交通线网的情况,加强与外部交通的衔接,主 要道路网形态采用常用的网格式,道路布局整齐,有利于建筑物的布置,便于交 通分散,便于机动灵活的进行交通组织,初步路网规划

29、方案如图4-9、4-10中红 线所示。退货区仓储区A停车场接 货 区客 车 停车场图4-9 初步路网规划方案图CB图4-10初步路网规划方案简化图内部通行能力分析.车道道路通行能力计算(1)多车道道路通行能力计算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是首先获得规定条件下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 然后对其进行修正后得到可能通行能力。在规定的道路条件下和交通条件下,车 道的一个断面每小时可能通过的最大汽车数,叫一个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规定 的交通条件是要求单一的标准车型的车辆,以相同的速度连续行驶,两车之间保 持有安全所需的最小间隔。车辆间隔可用时间和距离两种指标表示,其中车头时 距(0 是前后两辆车通过车行道上

30、某一点的时间差,用车辆上有代表性的点测量, 如前保险杠或前轮;车头间距(L)是指一条车道上前后相邻车辆之间的距离, 也是用车辆上有代表性的点来测量。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N)计算公式为:3600或C =1000VL连续车流条件下的车头间距L可采用下式计算:L = L0 + L1 + L2 十 L3 式中:L0 停车时车辆的安全间距(m);司机在反应时间内车辆的行驶距离(m);L2制动距离(m);L3 车辆的车身长度(m)。在确定行驶着的汽车之间的间隔数值时,考虑两汽车刹车距离之差的刹车距 离模型,得到的数值比较可靠。因此,车头间隔为:L = L0 + tv +(L2-L2+L3)式中:t1

31、反应时间(s);v速度(m/s);L2后车的刹车距离(m);L2前车的刹车距离(m).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与驾驶员的工龄、年龄、心理特点和疲劳程度有关。实 验数据指出,在发生危险的条件下,驾驶员的纯反应时间为0.60-0.83s,再加上 刹车系统传动时间,可取t1=1.2s.考虑到配送中心内道路比较平坦情况,因此不 考虑路面的纵坡度,前车刹车距离为:,后车刹车距离由于不是紧急刹车,而是工作刹车,即驾驶员先踩踏板,轮制 动,然后将踏板踩到底,使前轮也制动,这样后刹车距离为:其中V 2G(2 g冲GT中一一粘着系数,GT 作用到制动轮上的汽车重。其中粘着系数中等于在没有滑移的条件下,主动轮周边上的最

32、大牵引力与车 轮和路面之间的反力之比。中值大小与路面粗糙度、不平整度和路面表面湿度、 轮胎刚度、外胎的磨耗程度和花纹形状、行车速度和作用轮子上的载荷等因素有 关系,干燥干净的路面为0.6-0.7;湿脏的表面为0.3-0.4;覆冰的表面为0.1-0.2。由于汽车重量一般按轴分配,故比值侧GT可取0.6, L0为停车时车辆的安全间 距,一般取1.5-2.0m,L3为车辆的车身长度,将速度单位换算成km/h用V表 示,则一条车流在水平路段上连续行驶的条件下,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为:1000VC 二0,V 0.67V 2 ,L + + L032543由上式可知,在函数C。= f (V,甲)中,C0与

33、都是曲线关系。当中一定时, N在某一速度下取得最大值。在标准车道宽3.75m的条件下,中取0.6,当速度在3 7.9km/h时,通行能力 取最大值。L0取2.0m,将车速V=40km/h,中型货车的长度7.0m代入,标准中 型货车以veh表示,得到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为1362veh/h。考虑到配送中 心内重车行使限速20km/h的时候,得到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为1147veh/h。表4-6不同速度多车道道路理论通行能力速度(km/h)20253040通行能力(veh/h/车道)1147126213061362(2)双车道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公路通行能力研究中规定,多车道道路的基本通行能力为

34、1900pcu/h/ 车道,双车道道路的基本通行能力为2500pcu/h (两个方向之和)。按照比例进行 折算,可以得到配送中心内9m宽的标准双车道道路的通行能力为:1362 x 2500+1900 = 1792 veh/h,20km/h的时候通行能力为1509veh/h。表4-7不同速度下双车道道路理论通行能力速度(km/h)20253040通行能力(veh/h/车道)15091660171817922.配送中心道路设计通行能力计算计算可能通行能力NK是以基本通行能力为基础考虑到实际的道路和交通状 况,确定其修正系数,再以此修正系数乘以前述的基本通行能力,即得实际道路、 交通与一定环境条件下

35、的设计通行能力,用公式表示为:=C0() K1K 2 K 3 K 4影响通行能力不同因素的修正系数为:(i)(c)i:与服务水平相应的流量与通行能力之比的最大值;(2)车行道宽度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K ;1根据对道路宽度影响通行能力的实际观测认为,当车道宽度达到某值时其通过量 能达到理论上的最大值,当车道宽度小于该值时,通行能力降低。(3)方向分布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K ;2在双车道道路上,汽车超车时,必须进入对向车道行驶若干距离后,回到本向车 道,才能完成超车过程。(4)驾驶员总体特征影响修正系数K3,在多车道通行能力计算中考虑,通 常可以取0.90-1.00.(5)横向干扰对通行能力的修正

36、系数K4,横向干扰会影响自由流速度,因 此对道路的通行能力影响较大。(6)交通组成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Ks,由于大型车和集装箱卡车的动力 性能不如中型货车和小汽车,故应对这些车辆进行通行能力修正。其修正系数采 用下式计算:K =1 TOC o 1-5 h z 5 1+ E P (PCE 1)J 、, iiJ 、 、. i式中:P 各种车型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百分比; i .J.PCE各种车型折算系数。,根据配送中心道路交通的特殊性讨论各参数的取值情况如下:车道宽度修正系数值K参考公路通行能力研究给出的多车道宽度修正系1数,参见表4-8所示。表4-8车行道宽度对通行能力的影响系数K1道路类型路面宽

37、度(m)修正系数多车道道路(每车道宽度)3.751.003.500.9660.5270.5680.84双车道道路91.00(双方向车道宽度)101.16111.3212-151.48需要注意的是,当多车道道路宽度大于3.75米时,车道宽度的增加对于增加通行能力的作用越来越小,它们的关系为:K 1 =- 16 (W 6.125)2 +130.08方向分布对双车道道路的通行能力有影响,修正系数Kz,参看双车道公路 的修正系数,见表4-9。表4-9交通量方向分布修正系数K2交通量方向分布(%)修正系数K2交通量方向分布(%)修正系数K250/501.0065/350.9155/450.9770/30

38、0.8960/400.9480/200.82K3的取值根据驾驶员的熟练程度、遵守交通法规的程度一般为1.000,K4 的取值如下表,干扰等级分为五等,见表4-10。表4-10横向干扰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K4横向干扰等级修正系数横向干扰等级修正系数10.9140.6520.8350.5730.74由于五金配送中心的货运车辆比例较大,这个特征与公路更加相似,而城市 道路主要是以小客车为主,因此对于配送中心的车辆种类划分与折算系数参考公 路通行能力分析中的数据,如表4-11。表4-11车辆种类划分及折算系数车型类别折算系数划分标准小型车0.8小轿车、小于1.5t的轻型客 货车及12座以下包车中型车1

39、.0载重量在1.5t-5t的轻型、中型货车和大于12座的大中型 客车大型车1.5载重量5-14t的重型货车、半 挂车等大型货车与大于50座 的大型客车特大型车2.5载重量大于14t的重型货车、 全挂车与集装箱等大型货车考虑配送中心道路的设计速度为20km/h,服务水平为公路二级,-取0.67, C标准车道宽度3.75m,方向分布取1.0,横向千扰为5级,车辆比例1: 3: 3: 3 的情况下,一条标准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315veh/h。对于双车道道路,在速度20km/h,标准车道宽度9m的条件下,方向分布取 0.97,横向干扰为5级,-取0.67,车辆比例1: 3: 3: 3的情况下,设计通

40、行C能力为602veh/h。4.2.4交通量预测.由于配送中心主要道路主要承担货运交通,因此这里首先进行由货物产 生的交通需求分析。考虑到货物运输的季节性及日分布不均匀性,参考其他五金 配送中心的情况,货物运输年高峰日的运输量约为平均日的1.5倍左右。由于缺 乏具体的流向流量预测数据,采用物流强度打分法得到Rj如下表4-12所示。由 于小区4、6不涉及物流量,下表则剔除小区4、6。表4-12物流强度打分表Rj1235E10920102001910301023500000E010311根据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布局,将各个功能区划分为小区,并将出入口与临 近的外部交通设施分别划分为小区。以下分析基于

41、物流配送中心规划初期的物流 需求预测。根据各分区的规模测算各功能小区物流量,根据物流量流向流量的预 测测算外部小区的物流量,然后进行物流量分布测算。ijKK RQ一士 2R ij式中:qj-小区i与J之间的高峰小时物流量分布;Qi小区i日平均处理物流量;Rj 小区i与J之间的物流强度;K 1 调控系数,物流量分布存在季节等不均衡因素;K2 高峰小时系数。其中Q,根据物流需求预测测算;Rj在数据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可通过物流 关系强度分等级打分得到;K 1、K2可调查相似地区进行标定或参考经验值确定。 因此得到高峰小时物流量分布矩阵,如表4-13所示,高峰小时系数取0.125。表4-13高峰小时物

42、流量分布矩阵(吨/时)q. ij12351023.33331.166702002.041722.7499301.458300500003.路段交通量分布根据配送中心的运行框架,选取最短路径行走,将流量分配到路段上,得到路段 的物流量。配送中心的空驶率,取悲观值2.0,得到路段高峰小时交通量分配, 出入货场的客运车辆当量数约为货运车辆当量数的2.5,如表4-14所示。表4-14路段交通量分配表路段物流量(吨/时)货流交通量(车/时)AB527.39528AC204.17205CD415.84416BD196.551974.2.5主要道路宽度设计在规划和设计阶段,进行道路通行能力分析,确定主要道路上为预计的交通 组成和交通量提供所期望的服务水平而需要的车道数及车道宽度。通过通行能力 的分析,还可以用来评估改变一些设计因素对交通运行状况产生的影响,如是否修建中央分隔带,是否拓展路肩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