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糖尿病治疗含药物和手术方式一、糖尿病药物治疗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药物治疗三、糖尿病治疗新策略-手术治疗3一、糖尿病的药物治疗Insulin resistanceYear05-10-51015OnsetDiagnosisInsulin secretion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Pre-diabetes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Type 2 Diabetes42型糖尿病的发展过程GlucagonPlasma GlucoseLiverBrainInsulin-Independent Glucose UptakeInsulinInsulin
2、FatSkeletal MusclePancreasInsulin-dependent Glucose Uptake5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细胞功能紊乱MetforminTZDInsulin-glucosidase inhibitors Plasma GlucoseLiverBrainFatSkeletal MusclePancreasMetforminTZDInsulinSulfonylureas GlinidesGLP-1GLP-16糖尿病药物治疗作用靶点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2.磺脲类 相继问世一代、二代磺脲类双胍类- 糖苷酶抑制剂餐时血糖调节剂 瑞格列奈噻
3、唑烷二酮类餐时血糖调节剂 那格列奈GLP-1类似物DPP-抑制剂1957年1990年1997年2000年2006年2007年78 药理作用:主要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而降低血糖、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外周组织(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可以使HbA1c下降1%-2%有使体重下降的趋势可以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防止或延缓糖耐量异常向糖尿病的进展9副作用胃肠道不适低血糖:单独使用不导致低血糖,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罕见的严重副作用是诱发乳酸酸中毒10使用注意事项肾功能不全2)急性、慢性酸中毒心、肝、肺疾病,伴缺氧、酸中毒倾向严重感染、严重
4、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妊娠在作造影检查使用碘化造影剂时,应暂时停用老年人使用时应更注意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11分类通用名常用商品名规格(mg/片)常用剂量范围(非最大剂量)请注意个体化主要不良反应双胍类二甲双胍二甲双胍250每次1-2片;1日23次;餐中或餐后服胃肠道反应乳酸性酸中毒(罕见)500每次12片;1日23次;餐中或餐后服12二甲双胍用药方法13磺脲类药物与细胞膜磺脲类受体结合,影响钾离子通道 钾离子外流受阻,细胞去极化 钙离子内流 钙离子刺激胰岛素颗粒移动至细胞膜,并释放胰岛素葡萄糖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GLUT-2胰岛素Ca2+通道开放胰岛素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激酶去极
5、化细胞排颗粒作用颗粒转位K+通道关闭糖酵解K+ATP去极化K+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的受体14分类通用名规格(mg/片)常用剂量范围(非最大剂量)请注意个体化主要不良反应磺脲类格列本脲2.5每次1/21片;1日12次;餐前半小时低血糖格列齐特80,30(缓释)每次1/22片;1日12次;餐前半小时格列吡嗪5每次1/22片;1日23次;餐前半小时格列喹酮30每次1/21片;1日23次;餐前半小时格列美脲1;2每次1/22片;1日1次;含磺脲类的中西药结合制剂西药成分为格列本脲2.5mg/10丸 每次5-10丸,一日13次低血糖15磺脲类药物表副作用:低血糖:年老体弱,长效制剂用量偏大(对成年人的一
6、般剂量对老年人即可过量)可发生严重低血糖,甚至死亡诱发低血糖的因素:进餐延迟,体力活动加剧,尤其二者兼有;药物剂量过大,尤其长效制剂,如优降糖。某些药物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阿斯匹林;贝特类降血脂药;丙磺舒、别嘌呤醇;酒精、H2阻滞剂、抗凝药; 体重增加有肾功能轻度不全的患者,宜选择格列喹酮。16杨文英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4;20(4):附录. 磺脲类药物原发性失效 定义大约10%的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时,血糖不能控制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定义有些患者在初始治疗时反应良好,但经过数月或数年后疗效减弱或消失。每年发生率5%10%原因细胞功能逐渐恶化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抵抗不能缓解
7、17杨文英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4;20(4):附录. 大约10年后绝大多数磺脲类药物治疗患者需同时合用另外一类降糖药或胰岛素继发性失效不仅发生于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的继发失效每年发生率也约5%10%联合用药可以减少继发性失效的发生率,如和双胍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合用1819葡萄糖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GLUT-2胰岛素Ca2+通道开放胰岛素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激酶去极化细胞排颗粒作用颗粒转位K+通道关闭糖酵解K+ATP去极化K+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的受体20作 用 机 理 是 关 闭 胰 腺 b 细 胞 膜 上 ATP 敏 感 的 钾 离 子 通 道 , 抑 止 钾
8、 离 子 从 细 胞 内 向 细 胞 外 流 动 , 使 细 胞 膜 去 极 化 , 细 胞 外 钙 离 子 向 细 胞 内 流 动 , 导 致 细 胞 内 钙 离 子 浓 度 增 加 , 从 而 刺 激了 胰 岛 素 的 分 泌 。磺 脲 类 的 根 本 不 同 是 : (如 图 所 示 )在 b细 胞 膜 上的 结 合 位 点 不 同 格列奈类的作用机制Inzucchi SE. JAMA 2002;287:36072.有禁忌去除此禁忌症肾功能不全2-320mg/d0.5-4mg ac剂量较多小餐后血糖波动发生率较高严重低血糖罕见/比磺脲类低低血糖餐时服用方便灵活改善早相不能改善早相血糖控制
9、全面部分降FPG为主,部分降PPG为主体重增加不影响25kg每日1-2次给药方式瑞格列奈 第二代磺脲类药物符合生理性促泌21作用机理:非磺脲类的胰岛素促泌剂,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餐后血糖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可降低HbA1c0.3%1.5%,此类药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降糖药物联合应用(磺脲类除外)我国上市的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副作用:可引发低血糖,单独应用时,低血糖发生较少,且多轻微,与二甲双胍合用时则需注意避免较重低血糖。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 2223双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多糖单糖寡糖或双糖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24作用:抑制碳水化合物在
10、小肠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进而改善空腹血糖可使HbAlc下降0.5%-0.8%可防止或延缓IGT进展为2型糖尿病,可能降低IGT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25适应症: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者副作用:胃肠道反应低血糖:单独服用本类药物通常不会发生低血糖;如果出现低血糖,治疗时需使用葡萄糖26禁忌症:对此药呈过敏反应;肠道疾病:炎症、溃疡、消化不良;肾功能减退,血清肌酐2.0mg/dl;肝硬化;糖尿病伴急性并发症、感染、创伤、手术;酮症酸中毒;妊娠、哺乳;合用助消化药、制酸药、胆盐等可削弱-糖苷酶抑制的效果。2728作用:主要通过促进靶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
11、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单独应用可降低HbA1c约1-1.5,与其他降血糖药合用,HbA1c下降更多马来酸罗格列酮可防止或延缓IGT进展为糖尿适应症:2型糖尿病29副作用:体重增加和水肿:是常见副作用,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时更加明显低血糖: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风险增加近期研究提示此类药物可能增加女性患者骨折的风险30注意事项及禁忌症:由于存在体液潴留的不良反应,已经有潜在心衰危险的患者应用该药物可以导致心衰加重,有缺血性心脏病者慎用或禁用在有心衰(纽约心衰分级II以上)的患者、有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增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的患者、以及有严重骨质疏松和骨折病史的患者中
12、应禁用本类药物31因罗格列酮的安全性问题尚存在争议,其使用在我国受到了较严格的限制对于未使用过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的糖尿病患者,只能在无法使用其他降糖药或使用其他降糖药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情况下,才可考虑使用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对于使用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的患者,应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在权衡用药利弊后,方可继续用药32GLP-1 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DPP-VI抑制剂:西格列汀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33GLP-1受体激动剂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和通过中枢性的抑制食欲而减少进食量临床试验显示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使HbA1c降低0.5-
13、1.0%GLP-1受体激动剂有显著的体重降低作用,单独使用无明显导致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GLP-1受体激动剂的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程度多为轻到中度,主要见于刚开始治疗时,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减少34DPP-IV 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IV 而减少GLP-1 在体内的失活,增加GLP-1 在体内的水平。GLP-1 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临床试验显示DPP-IV 抑制剂可降低HbA1c 0.5%-1.0% DPP-IV抑制剂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不增加体重35二肽基肽酶-抑制剂(DPP-抑制剂)36胰岛素根据胰岛素的来源不同,可分三类:动物胰岛素
14、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 根据起效时间、峰值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可将胰岛素分为:超短效:如赖脯胰岛(IA)短效:如普通胰岛素(RI)中效:如中性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长效:如精蛋白锌胰岛素(PZI)和甘精胰岛素预混胰岛素:通常是中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预先混合也有中效胰岛素和超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预先混合37胰岛素制剂起效时间(小时)峰值时间(小时)作用时间(小时)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IA)0.250.500.51.535短效胰岛素(RI)0.501.002.04.058中效胰岛素(NPH)2.004.004.010.01418长效胰岛素(PZI)4.006.0010.016.01
15、824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1.002.00无明显峰值222470/30混合人胰岛素(70/30,30R)0.501.00双峰141850/50混合人胰岛素(50/50,50R)0.501.00双峰141870/30混合人胰岛素类似物0.251.00双峰141875/25混合人胰岛素类似物0.251.00双峰141838不同类型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制剂的作用特点常用强化治疗方案: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基础胰岛素: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制剂提供基础胰岛素(睡前和早晨注射中效胰岛素或每日注射12次长效胰岛素)餐时胰岛素:普通胰岛素或超短效胰岛素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胰岛素泵):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需要
16、量约为1:1预混胰岛素一般不建议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胰岛素需要量:若无其他的伴随疾病,每日约为0.31.0 IU/kg有其他的伴随疾病时,如感染等,用量要相应增加儿童在生长发育时期需要量相对增加39方案胰岛素注射时间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睡前(22:00)1RI或IARI或IARI或IANPH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2RI或IA+NPH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RI或IARI或IA3RI或IA+NPH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RI或IARI或IANPH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401型糖尿病常用的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在T2DM病程早期,高血糖的糖毒性可抑制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可采用短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随着病程的进展,大多数
17、T2DM患者需要补充胰岛素来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口服降糖药与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联合治疗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或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胰岛素泵治疗)严重胰岛素抵抗时需要使用较大量的胰岛素为加强对血糖的控制或避免体重明显增加,可酌情联合应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或-糖苷酶抑制剂41原则与一般成人糖尿病相似控制标准应个体化、避免低血糖:老年人对低血糖耐受差,后果严重,治疗中重点是避免低血糖发生,而非强化治疗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标准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可略宽于一般人。选择口服降糖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多器官功能减退,注意了解器官功能,伴肾、心、肝功能不良者,忌用二甲双胍;有心功
18、不全者避免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避免首选作用强且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等,以避免低血糖。可选择-糖酐酶抑制剂,或小剂量作用温和或半衰期短的胰岛素促分泌剂,根据血糖变化逐渐加量。42开始口服药治疗时,患者是否肥胖是主要的考虑因素,超重和肥胖者首选二甲双胍治疗。诊断时HbA1c9%者,可以开始口服药联合治疗或使用胰岛素。 多数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待高血糖控制后,可转为口服药治疗。应积极根据血糖和HbA1c水平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以期在诊断后的六个月内达到HbA1c的目标当血糖控制不佳,HbA1c在9-10%或更高的水平,应主要加强对FPG的控制并根据FPG调整用药;当FPG改善
19、,HbA1c0.25g/l)糖尿病的治疗目的 预防并发症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在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高达5080,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其发病也不断增长。临床上以下肢对称性肢体麻木,疼痛,蚁走感,烧热感,手套或袜套样感为主,甚至严重的可导致溃疡、坏疽,甚至截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1.1 改善神经营养药物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奥德金IPOs )含多种生 理性成分,即各种电解质以及寡糖、核酸衍生物、低分子多肽等有机物质。作用机制:肌醇磷酸寡糖,可以激活细胞膜上的I型葡萄糖载体(GLUT1)促进细胞外的葡萄
20、糖进入细胞内,激活丙酮酸脱氢酶从而活化糖的有氧氧化通路,能促进细胞对氧和葡萄糖的摄取及利用,使局部病理性增高的乳酸和丙酮酸降低,纠正组织酸中毒,改善细胞能量状态,从而改善其功能和合成代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1.1 改善神经营养药物奥德金治疗组治疗前后,自发肢痛和麻木明显改善,统计学中是有显著性意义的(P0.01)感觉减退和发冷改善明显,相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肱二头肌反射改善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1.2 改善神经微循环药物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曼新妥)是将前列地尔封入直径为0.2um的脂微球中,利用脂微球载体特性,将药物运送
21、到病变部位实现靶向治疗的特性。从而发挥前列地尔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和抑制氧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防止动脉硬化等药理作用。并且由于脂微球的 包裹,减少前列地尔在肺部的灭活,降低 了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作用,大大 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前列地尔载体:脂微球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1.2 改善神经微循环药物 症 状 转 归1-3天:冷感改善,静息痛改善7天:皮肤颜色改善15天:溃疡处新生肉芽组织30天:溃疡明显缩小,麻木感明显改善4060天:溃疡基本痊愈,袜套感基本消失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1.2 改善神经微循环药物 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中
22、观察到,同时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有降低肌酐和尿蛋白的作用,其中早期糖肾组蛋白尿下降47%,中期组蛋白尿下降42%,晚期组蛋白尿下降20%。并且用药后6个月随访尿蛋白无明显回升。多项研究得出,前列地尔可有效改善肾血流量,降低肌酐,降低尿蛋白排泄量。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1.2 改善神经微循环药物#*#*对照组前列地尔组前列地尔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前列地尔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5,#p0.01.尿蛋白下降48%早期糖肾组总体疗效前列地尔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 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糖尿病内分泌科 张喆 于德民尿总蛋白UP(g/24h)尿蛋白UAb(mg/24h)
2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1.2 改善神经微循环药物#*#*前列地尔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前列地尔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5,#p0.01.尿蛋白下降42%对照组前列地尔组中期糖肾组总体疗效前列地尔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 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糖尿病内分泌科 张喆 于德民尿总蛋白UP(g/24h)尿蛋白UAb(mg/24h)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1.2 改善神经微循环药物*#前列地尔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前列地尔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5,#p0.01.尿蛋白下降20%对照组前列地尔组晚期糖肾组总体疗效前列地尔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
24、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糖尿病内分泌科 张喆 于德民尿总蛋白UP(g/24h)尿蛋白UAb(mg/24h)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1.2 改善神经微循环药物 诺新康丹参酮A磺酸钠注射液,呈水溶性,特点吸收迅速起效快,为抗缺血及再灌注损伤。 药物特点:体现在血液方面(改善血流变学、抑制血栓形成)血管方面(增加缺血区供血、抗动脉粥样硬化)和组织方面(保护组织及血管内膜,抗再灌注损伤)。且在体内基本无蓄积,并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1.2 改善神经微循环药物 临床研究,丹参酮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后,症状改善较单独使用甲钴胺总有效率提高23%,达到84%,麻木、疼痛及其他异常感觉
25、总有效率分别达到86%、85%、83%;其中血液流变血指标明显改善,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1.2 改善神经微循环药物 丹参酮A磺酸钠联合洛汀新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结果:对早期DN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作用较单独用药效果更加显著,且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故联合用药治疗早期DN安全、有效。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1.3 控制疼痛的药物 恩再适 的药理作用 神经修复作用 镇痛作用 改善冷感、麻木等神经症状 免疫调节作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1.3 控制疼痛的药物结果1 恩再适有效治疗神经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1.3 控制疼痛的药物结果2 恩再适治疗神经
26、症状(包括:感觉减退、感觉过敏、麻木感、冷感、无力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1.3 控制疼痛的药物结果3 恩再适 治疗麻木、冷感 等神经症状 恩再适具有改变下丘脑神经元异常放电的作用,而此种异常被认为是导致异常知觉的原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1.4 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机制神经生长因子轴树突再生髓鞘再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1.4 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金路捷 )治疗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随机双盲研究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48例DPN病人随机分为两组NGF组24例,给予NGF12周后,患者MDNS和自觉感觉障碍有效率分别为73.83和83.33,明显高于安慰剂组。治疗结束
27、后4及12周,其有效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证明NGF(金路捷)治疗DPN有 效且安全。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3年第11卷第1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川芎嗪作用机制(1)有效抑制组织缺血时血小板聚集与激活,抑制血栓 素A2(TXA2),促进前列腺素I2(PGI2)合成,使 循环中TXA2/PGI2保持平衡;(2)降低全血和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浆纤 维素原的产生;(3)降低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D),加速血氧自由基的清除;(4)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 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较好,可从根本上解除眼底瘀血,消除视网膜的渗出,促进水肿的吸收。
28、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3 糖尿病肾病(DN) 1. ACEI和ARB ACEI和ARB可作为治疗DN的首选药物,不仅可以逆转DN最初的肾小球高滤过状态,且可降低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 2. 钙离子拮抗剂不同的钙拮抗剂对DN患者蛋白的影响不同。二氢吡啶类以扩张人球小动脉为主,增加肾小球内压,如硝苯地平。非二氢吡啶类可降低肾小球内压,改善肾小球通透性,减少蛋白尿,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革。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3 糖尿病肾病(DN) 白蛋白。氟伐他汀可通过减少转化生长因子B表达来降低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和型胶原的合成,改善单侧输尿管梗阻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 。 4.噻唑烷二酮衍生物 噻唑烷
29、二酮衍生物改善糖代谢的同时还能降低尿蛋白的排泄、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延缓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3 糖尿病肾病(DN) 5.生长抑素 生长抑素可间接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生长激素浓度,阻断-肾小球增生和硬化过程,从而阻止DN的发生。 6.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剂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生成蓄积、蛋白质交联和特殊受体介导的肾脏细胞反应与DN的发生有关。氨基胍可抑制AGEs形成及阻断AGEs之间的交联作用。目前匹马吉定在美国已进入期临床实验,可使I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排泄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结束语 综上所述,除了要严格控制血糖外,还要对糖尿病
30、并发症采取对症治疗。随着新药的开发和老药新药理作用的发现,预计不久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药物开发上会有更新的突破。糖尿病治疗新策略 -手术治疗糖尿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Source: WHO and IDF 流行性日益加剧20002030死亡 3+ million截肢 1+ million肾衰 500,000+失明 300,000+医疗开支 USD 150+ billion糖尿病每年给全世界带来的影响全球糖尿病患者(百万)An old concept.胃次全切除术改善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早在 1955年就由Friedman 报道,这个发现直到30多年后才引起大家的关注 Surgery, Gyneco
31、logy & Obstetrics; February 19551992年,Pories等发表了一篇里程碑式的文章,首次向传统看法提出挑战,题目即为“2型糖尿病是外科疾病吗?” Pories WJ,MacDonald KG,Flickinger EG,et al.Is type diabetes mellitus(NIDDM) a surgical diseaseJ.Ann Surg,1992,215(6),633642 该篇回顾515例行胃旁路手术的患者,288例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术后仅30例仍有糖尿病(其中20例明显改善)Pories WJ,MacDonald KG,Flickinge
32、r EG,et al.Is type diabetes mellitus(NIDDM) a surgical diseaseJ.Ann Surg,1992,215(6),633642 2004年,另一篇非常有影响力的文章发表于JAMABuchwald H,Avidor Y,Braunwald E,et al.Bariatric surger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AMA,2004,292(14):17241737. 该篇系统分析了136篇22094例患者行胃绑带、GBD(胆胰旷置术胃成形)、BPD(十二指肠转位术)和其他术式的资料,结果
33、发现,2型糖尿病76.8%恢复正常,86%显著改善Buchwald H,Avidor Y,Braunwald E,et al.Bariatric surger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AMA,2004,292(14):17241737.国内进展2005年 北京武警总医院199520042007尽管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手术对糖尿病有效,但是我们仍然有很多的疑问目前的文献研究越来越多我们的疑问之一 手术治疗糖尿病长期疗效是否确定? 只是短暂的效果 or 长期有益? 疗效如何评价,能摆脱药物治疗吗? 对最终死亡率有无差异?糖尿病手术疗效评估标准
34、 远期目标 正常的血糖水平 HbA1c 7% 停止一切降糖药物治疗 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死亡率随访48月,血糖下降稳定n=515Pories WJ,MacDonald KG,Flickinger EG,et al.Is type diabetes mellitus(NIDDM) a surgical diseaseJ.Ann Surg,1992,215(6),633642 Adams et al, New Engl.J. Medic. Aug 2007reduction in diabetes-specificmortality risk after gastric bypassS
35、urgeryAdams等2007年发表于新英格兰杂志的大样本分析:胃旁路手术减少糖尿病相关死亡率(随访最长18年)我们的问题之二 外科手术控制血糖的机理? 是否仅仅是减重手术后的一个有益的副作用? 具体可能的机制是什么?对于非肥胖人群的研究,仍有较好降血糖作用DePaula等对39例BMI35kg/m2(平均30.1)的T2DM患者实施了腹腔镜SG联合IT,平均随访7个月,结果显示86.9%的患者获得了满意的血糖控制,13.1%的患者明显改善 文献研究之一Depaula等对69例BMI为2129kg/m2的T2DM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节段回肠插入近端十二指肠联合袖状胃切除手术,平均随访21.7个
36、月,95.7%的患者获得了满意的血糖控制 对于非肥胖人群的研究,仍有较好降血糖作用文献研究之二RESOLUTIONDIABETES 82.9%IGT 98.7%TIMING OF IMPROVEMENT 6 daysTIMING OF RESOLUTION 3 months2型糖尿病在术后6天即缓解或改善,且出现在任何明显的体重减轻之前,所以,体重减轻并非胃旁路手术控制糖尿病的机制文献研究之三通过手术和控制饮食使之减轻相同体重,比较后发现手术组降糖效果比减重组明显,说明必然存在其他机制。文献研究之四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1998, Annals of Surgery2001, World J Surg近年来的研究发现,T2DM的发生与胃肠激素有很密切的联系,甚至有人提出, T2DM可能是种胃肠疾病2型糖尿病很可能是肠内降糖素与抗降糖因子不平衡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目前为止发现的胃肠激素达40余种代谢手术可能影响血糖的机制胃肠激素可能影响与控制着血糖相关的多个通路 通过改变胃肠通路,改变食物通道,影响胃肠激素分泌目前研究,多强调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和抑胃肽(GIP)在细胞功能和生长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健身场馆智能化运维师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悬架系统减震元件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系统专项招聘公费师范生考试试题【答案】
- 2025年湖南邵阳北塔区区外选调教师考试笔试试题【答案】
- 2025年射频同轴电缆组件项目建议书
- 2025年ITO靶材项目建议书
-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课课练(含答案)(2023秋)
- 2025年自体血回输装置项目建议书
- 关于2025财务部门述职报告范文
- 2025年严以律己心得体会范文
- 南站商务城二期综合物探报告
- 浙江省引进人才居住证申请表2021版
- GB/T 20133-2006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信息分类与编码
- GB 6245-2006消防泵
- GA/T 1217-2015光纤振动入侵探测器技术要求
- 2023年贵州水钢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七年级生物下填图题(识图题)总复习
- 后穹窿穿刺课件
- 同志借调工作鉴定现实表现材料集合5篇
- MDITDI的安全使用与操作课件
- FMEA-潜在失效模式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