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节 神经系统解剖一、脊髓和脊神经(一)脊髓1. 位置和外形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脑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的下缘,婴幼儿平第3腰椎体的下缘。外形主要包括: (1) 扁圆柱状,长40-45cm。(2) 两处膨大:颈膨大和腰骶膨大。(3) 脊髓圆锥:(4) 终丝:(马尾)(5) 六条沟裂: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后外侧沟。(6) 31对脊神经根:前根和后根。(7)脊神经节(8)脊髓节段:C8,T12,L5,S5,CO1。脊髓前面观、后面观和横断面图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2 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由灰质和白质构成。还包含有中央管。灰 质 (1) 前角(柱):(2) 后角(柱):(3) 侧
2、角(柱)、骶副交感核:(1)前角由支配骨骼肌运动的传出神经细胞组成,分两种类型: a 细胞:大型细胞,分布到梭外肌纤维细胞:小型细胞,分布到梭内肌纤维(2)后角其尖端指向脊髓后外侧沟, 主要是接受脊神经后根传入。(3)侧角或称中间外侧核在横切面上略呈三角形,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胞体,其轴突出前根经交通支入交感干。位于胸1至腰3节段,共15节。在24骶节处,有骶中间外侧核,是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起始核。白质 (1)分索:前索,后索,外侧索。(2)纤维束:(位置,起止,交叉,功能)上行束:起于脊神经节和脊髓的灰质,它将脊神经传入的神经冲动继续上传到脑;如薄束和楔束,脊髓丘脑束、脊髓小脑束等。下行束
3、:起自脑的不同部位,下行终于脊髓的不同节段,将脑发出的神经冲动传至脊髓。如皮质脊髓前束和侧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和网状脊髓束等。1)后索 位于后正中沟与后外侧沟之间,在脊髓的上段又被后中间沟分为薄束与楔束,为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支进入脊髓后上升而成。2)外侧索 位于前、后外侧沟之间,有上升及下降两类神经纤维束。3)前索 位于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与侧索相之间没有分界线。前索中的神经束也有上升与下降两类。重要的上行传导束1)薄束和楔束 传导来自肌、腱、关节和皮肤感受器的冲动。薄束传导来自下肢和躯干下部的冲动;楔束传导上肢和躯干上部的冲动。2)脊髓丘脑束 其纤维起于后角固有核,经白质前连合到对
4、侧上升,止于丘脑。传导痛觉和温度觉。3)脊髓小脑束 传导来自肌、腱的无意识本体感觉。重要的下行传导束1)皮质脊髓侧束 自中央前回的大锥体细胞和其它锥体细胞,下行终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其功能是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分皮质脊髓前束和皮质脊髓侧束。2)红核脊髓束 起自中脑红核,下行终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其功能是调节骨骼肌的肌紧张。3)前庭脊髓束 起自中脑前庭核,下行终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其功能是调节骨骼肌的肌紧张。4)网状脊髓束 起自脑干网状结构,下行终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其功能是调节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纤维束 的位置图(胸)组成:C1-8,T1-12,L1-5,S1-5,CO-1。脊神经含
5、有躯体感觉和躯体运动纤维,还含有内脏感觉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前根:含运动性纤维。后根:含感觉性纤维(脊神经节)。前支:混合性纤维,常组成丛。分布于颈、胸、腹和四肢的骨骼肌和皮肤。后支:混合性纤维,节段性布于颈、项、背和腰骶部的深层肌和皮肤。(二)脊神经大的神经干多与分布至相应区域的血管干并行。但也有些神经(如坐骨神经、正中神经等)无伴行的血管。脊神经皮支的分布有一定的节段性,尤其在躯干部明显,即一个节段的脊神经的后根(感觉根),支配着身体一定节段的皮肤感觉。临床上根据出现感觉障碍的皮肤节段,可判断损伤的脊神经或脊髓的位置。上、下两节段脊神经支配的范围又互相重叠,所以一条脊神经的损伤,并不致于使它
6、所分布的皮肤感觉完全丧失。脊神经皮支节段性分布的特点(1)颈丛由第 1-4 颈神经前支组成。发出皮支和肌支。皮支分布到颈前部皮肤。肌支分膈神经、颈神经降支和颈袢膈神经其运动纤维支配隔的运动,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及腹膜。隔神经受刺激时可发生呃逆;肝、胆疾病可引起右肩部疼痛。臂丛的分支图(1)臂丛 组成和位置 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主要分布于颈、背的浅层肌(斜方肌除外)、上肢肌和皮肤。(3)胸神经前支 来自胸1-12对神经前支,分布于肋间肌、胸前外侧壁的皮肤及肋胸膜,以及腹前外侧壁诸肌及其相应的皮肤和腹壁膜。(4)腰丛 由第12胸神经前支的部分、第14腰神经前支构
7、成。股神经:支配股前群肌和股前部、小腿内侧部和足内侧缘的皮肤。闭孔神经:支配股内收肌群及股内侧面的皮肤。(5)骶丛由第4-5腰神经前、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前支构成。分布于盆壁、会阴、臀部、股后部、小腿和足。坐骨神经。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直径1cm左右。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沿途发出肌支支配髋关节和股后群肌。 1)腓总神经 支配小腿肌外侧群、小腿肌前群,小腿外侧、小腿前面和足背及足趾第l、2趾的的皮肤。2)胫神经 支配小腿肌后群和足底肌,以及小腿后面和足底的皮肤。脑位于颅腔内,可分为:脑干(延髓、脑桥和中脑)间脑小脑端脑二、脑和脑神经1. 脑干(延髓、脑桥和中脑)(1) 脑干的外形 伏于颅
8、后窝枕骨大孔与鞍背之间的骨面。分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腹侧面:见图。背侧面:见图。与12对脑神经的联系(一) 脑 脑干腹面观脑干背面观(2) 内部结构 灰质:12对脑神经核(感觉核和运动核),核的名称、位置和脑神经的关系。其它核:薄束核,楔束核,红核,黑质等。白质:主要由纤维束组成。多位于腹侧部和外侧部。 1)内侧丘系: 2)脊髓丘脑束: 3)锥体束: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两种。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的概念在脑干有很多纵横交错的神经纤维,交织成网,各种不同大小和功能的神经核团散在其中,这一结构叫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和中枢各部的神经有广泛的联系,在整合各部的神经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9、 脑干内部结构(过延髓横切)脑干内部结构(过脑桥横切)脑干内部结构(过中脑横切)锥体束图1)丘脑,位于间脑背侧,为卵圆形的灰质块,其内侧面形成第三脑室外侧壁的一部分,背面为侧脑室的底,外侧面与内囊相紧接,前端凸隆,称丘脑前结节,后端膨大露于大脑半球之外,称枕。丘脑为Y形的白质纤维分为前核群、背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和内、外侧膝状体。外侧核群的腹侧部又分为腹前核、腹外侧核和腹后核。2 间脑两侧丘脑核群及中脑顶盖右侧丘脑横断面及在大脑表面的投影丘脑主要核团的功能前核群:与内脏功能调节及情绪活动有关;内侧核群:是维持机体警觉水平及整合感觉和运动冲动的结构基础;外侧核群:是全身各种感觉传入投向大脑皮质的中
10、继站;内侧膝状体:听觉的皮层下中枢;外侧膝状体:视觉的皮层下中枢所以,丘脑是皮质下感觉中枢,如丘脑一侧受损,会出体对侧身体感觉消失。2)下丘脑,位于丘脑下方,包括视交叉、视束、视交叉后方的灰结节,灰结节向下移行于漏斗,漏斗的下端与垂体相接。下丘脑由前向后分为4个区:视前区:有视前核。视上区:位于视交叉上方,有室旁核、视上核和视交叉上核。结节区:位于漏斗后方,有背内侧核、腹内侧核、弓状核和正中隆起。乳头体区:位于后下方的乳头体部,有乳头体核、乳头体前核和下丘脑后核。1)位置和外形:位于颅后窝内。小脑半球,小脑蚓,小脑扁桃体。小脑扁桃体疝。根据系统发生、功能和纤维联系,小脑可分为三叶:绒球小结叶:
11、古小脑,与平衡有关(前庭反射); 前叶:旧小脑,调节肌张力;后叶:新小脑,调节四肢随意而精细的运动(与大脑皮质之间形成纤维联系) 。3 小脑 小脑上面观小脑下面观2 )内部结构小脑皮质:小脑髓质:包括由小脑皮质到中央核的纤维、小叶间的联络纤维和传入传出纤维。小脑中央核:位于小脑髓质内,包括顶核、球状核、栓状核和齿状核小脑皮质的组织结构:可分三层1)分子层 2)梨状神经元层3)颗粒层,为最内层。小脑皮质的组织结构4 大脑 由左、右两大脑半球组成,包括大脑纵裂、横裂,胼胝体。(1)大脑半球的外形分叶:共有5叶,即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叶间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大脑半球各面的主要沟、回
12、1)上外侧面:额叶(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下沟,额上、中、下回)。 颞叶(颞上沟,颞上回,颞横回)。 顶叶(中央后沟,中央后回,角回,缘上回)。2)内侧面:扣带回,中央旁小叶。距状沟,侧副沟,海马旁回,钩。边缘叶。3)下面:嗅球,嗅束。大脑半球的外形大脑半球的外形大脑底部(2)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为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是中枢神经发育最为复杂和完善的部位。 从种系发生来说,大脑皮质分为古皮质、旧皮质和新皮质。 在哺乳动物中等级愈高者,新皮质越发达。 人类由于新皮质的高度发达,它约占全部皮质的96。按细胞与纤维排列情况,新皮质由外向内依次分为六层:分子层 少量水平细胞和星
13、状细胞。外颗粒层 含小型锥体细胞和星形细胞。外锥体层 含中、小型锥体细胞,对进入皮质的各种冲动进行综合分析。内颗粒层 是密集排列的星形细胞。内锥体层 含大型锥体细胞,与第六层梭形细胞的轴突组成传出纤维,下行到脑干、脊髓。多形细胞层 含梭形和三角形的神经细胞和星状细胞。基底核 分布于髓质内的神经核团的统称。纹状体: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豆状核又分为苍白球和壳核新纹状体:尾状核和壳旧纹状体:苍白球纹状体内囊基底核大脑髓质 A 内囊属于投射纤维,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成自上行的感觉纤维束和下行运动纤维束。当一侧内囊出血,血块压迫内囊纤维束时,就会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B 胼胝体两大脑半球间
14、的连合纤维,对曾学过知识的辨别、感觉经验和记忆有重要作用。胼胝体图侧脑室(上面观)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1) 躯体运动区(4、6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司对侧半身的骨骼肌运动。 2) 躯体感觉区(3、1、2区):中央后回和旁中央小叶后部,接受对侧半身的感觉冲动。 3) 视区:距状沟的两侧。 4) 听区(41、42区):颞横回。接受两侧螺旋器的听觉冲动。 5) 语言形成区(37区):颞叶后部。6)运动性语言中枢(44、45区)-额下回的后部。(运动性失语症)7)视觉性语言中枢(39区)-角回。(失读症)8)听觉性语言中枢(22区)-颞上回9)书写中枢-额中回的后部(失写症)10)优势半球:左
15、-思维、语言和计算能力等, 右-空间、音乐、美术等。大脑皮质及其功能定位大脑皮质及其功能定位(二)脑 神 经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端脑:嗅神经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脑桥: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脑神经概观嗅神经 嗅感觉神经。嗅细胞(鼻腔嗅粘膜)- 嗅神经 - 嗅球(端脑)。视神经 视感觉神经。视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汇集-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间脑。动眼神经 为运动神经。含有两种纤维:躯体运动纤维 中脑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内直、下斜肌。内脏运动纤维 动眼神经缩瞳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睫状肌和瞳孔扩
16、约肌。滑车神经 支配眼睛上斜肌。三叉神经 属混合神经。三叉神经感觉纤维从三叉神经节(又称半月神经节)分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三个分支,接受痛、温、触觉感受器的信息。三叉神经的躯体运动纤维起自三叉神经运动核,支配咀嚼肌的运动。面神经 属混合神经。躯体运动支配蹬骨肌、额肌和眼轮匝肌、颊肌和颈阔肌;内脏运动(副交感神经)支配下颌下腺和舌下腺、泪腺和鼻腔腺体;内脏感觉感受味觉。前庭蜗神经 又称位听神经,属躯体感觉神经。它分为前庭神经和蜗神经。前庭神经:位置平衡感觉器-前庭神经节-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和小脑。蜗神经:螺旋器的听感觉器细胞-蜗神经节-蜗神经-蜗神经核舌咽神经 为混合神经,含有4种纤维:躯体运动纤维,支配咽肌。内脏运动纤维,支配腮腺。躯体感觉纤维,分布咽和舌。内脏感觉纤维,分布颈动脉窦感觉血压、颈动脉体感受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图31 舌咽神经(1)迷走神经 为混合神经,是脑神经中行程最长,分布最广的神经。含有4种纤维:内脏运动纤维,节后纤维支配内脏平滑肌、心肌、腺体的运动和分泌。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心、咽、胃、腹腔等。躯体运动纤维,支配软腭和咽喉肌。躯体感觉纤维,硬脑膜、耳廓、外耳道皮肤。副神经 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舌下神经 支配舌内肌和舌外肌。三、脑和脊髓的被膜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应知应会试卷及答案
- 年产坑盒12000万个、箱板纸14000吨新建项目环评报告表
- 脚手架安全作业培训课件
- 脊髓损伤分级课件
- 2025年六下数学北京试卷及答案
- 2025电子产品购销合同模板简化版
- 锅炉相关知识点培训心得课件
- 车间安全培训工作总结
- 锅炉水处理知识技能培训课件
- 2025标准合同模板: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全文
- 智鼎在线测评题库88题
- 电缆敷设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
- 三级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理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肾性贫血的诊治进展课件
- 八年级上册《生命 生态 安全》计划
- 《济南的冬天》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 DB23T 3773-2024 坡耕地玉米田套种毛叶苕子栽培技术规程
- 企业级IPv6网络改造及升级服务合同
- 地基沉降量计算-地基沉降自动计算表格
- 巨人通力电梯NOVA GKE调试说明书故障代码GPN15 GVN15-GKE - 51668093D01-2022
- 2024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考试原题库资料(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