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技术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7100字_第1页
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技术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7100字_第2页
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技术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7100字_第3页
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技术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7100字_第4页
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技术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7100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技术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7100字 摘要 目的 探究皮肤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技术的常见问题与操作的质量控制对免疫组化制片质量的影响。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雄性68周龄的BALB/c小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观察组使用质量控制后的制片法,采用完好免疫组化步骤;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制片,采用简易免疫组化步骤,比拟两组制片质量和免疫组化结果。 结果 观察组制片的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免疫组化图片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免疫组化任一环节都可影响免疫组化结果,质量控制可以提升免疫组化技术综合效果,有利于进一步进步病情的临床诊断,值得推广。

2、 毕业关键词 皮肤组织;免疫组化;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 R39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203b-0163-04mon problems and quality control of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in pathological tissueMAO Yulei CHEN Boqing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 Pathology Shaoxing, Zhejiang Province, Shaoxing 312

3、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on problems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skin pathology and the influence of quality control on the quality of immunohistochemical preparation. Methods Twenty male BALB/c rats aged from 6 to 8 weeks old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

4、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10 rat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used by the making slices method after quality control and adopted the plete immunohistochemical procedur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he traditional production method and the simple immunohistochemical procedures

5、. The making slices qualit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of two groups were pared. Results The making slices quality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quality of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pictur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

6、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Immunohistochemistry can affect the results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any aspect. Quality control can enhance the prehensive effect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which is helpful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and it is worth promo

7、ting.Key words Skin tissue; Immunohistochemistry; Quality control免疫?M化技术作为临床病理学重要的诊断手段,将病理诊断提升到较高程度,具有广泛而深化的应用,成为病理工作者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1-3。免疫组化技术过程包括组织固定、玻片选择、组织切片、抗原修复、抗体选择及应用和显色等,每一步都会影响到制片的质量和临床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因此质量控制必不可少4-6。本研究以小鼠皮肤组织为例,比拟不同制片、固定、脱水方法对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的影响,讨论皮肤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技术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为严格控制制片质量,获取满意结果提供根据。1 材料

8、与方法1.1 实验动物采用动物室提供的20只68周龄BALB/c小鼠,雄性,体重1822 g,由绍兴市动物研究所提供,合格证:SCXK苏2022-0001,于SPF三级动物室饲养,自由饮水,通风良好,昼夜正常变化,室温2124,湿度50%70%,适应性饲养1周后开场实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取小鼠背部皮肤组织作为研究使用的标本。1.2 试剂与仪器甲醛化试,二甲苯化试,酒精化试,组织脱水机德国,LEICA,TP1020,石蜡包埋机德国,LEICA,EG1140H,石蜡切片机德国,LEICA,RM2130,烤片机德国,LEICA,HI1220,光学显微镜日本,O

9、LYNPUS。 1.3 实验方法实验前2 d采用戊巴比妥钠80 mg/kg经腹腔注射麻醉,刮除其背部毛发,形成约2 cm2 cm大小的暴露区域,单笼饲养2 d后,取小鼠背部正中全层皮肤,约1 cm1 cm大小。观察组使用质量控制后的病理切片,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病理切片。将两组免疫组化病理切片进展显微镜下观察比拟,并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理资料进展统计分析,找出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常见问题,并详细制订解决的方法,比拟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制片质量及诊断价值。其中每组5只进展PCNA染色,5只进展CD3染色,详细如下:对照组:按照科室传承经历方式进展操作。取材后福尔马林固定1224 h,常规脱水、透明、浸蜡

10、、包埋;常规切片;石蜡切片烘烤30 min后常规二甲苯脱蜡至水,蒸馏水清洗1次;PBS清洗1 min,玻片组织上滴加PCNA、CD3的单克隆抗,4孵育过夜;次日PBS洗涤3次,每次1 mim后,滴加相应抗,37孵育1 h;配制新颖DAB显色液,玻片由PBS洗涤3次,每次3 mim,经DAB分别染色1、3 min后终止显色;显微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并拍照记录。石蜡切片烤片时间短,清洗步骤时间、次数减少,且未进展过氧化物酶封闭和抗原热修复。观察组:采用质量控制的操作。取材时注意组织的完好性,保持组织原貌,勿挤压;及时用Bouins液固定并注意固定液与标本的比例,到达固定充分;根据皮肤组织特点有

11、针对性地进展修取、脱水、透明、浸蜡、包埋,透明时间严格控制在2 h以内,浸蜡温度控制在6065,包埋需要恒温,防止气泡、裂隙出现。切片时肉眼观察切片是否平整,防止空洞、卷曲,标记明晰,镜下观察切片是否污染,选取质量优质的制片。石蜡切片65烘烤2 h后常规二甲苯脱蜡至水,蒸馏水清洗2次。95枸橼酸钠溶液中水浴加热10 min进展抗原修复。自然降至室温后,3%H2O2室温孵育10 min,PBS洗涤3次,每次3 mim。玻片组织上滴加PCNA、CD3的单克隆抗,4孵育过夜。次日PBS洗涤3次,每次3 mim后,滴加相应抗,37孵育1 h。配制新颖DAB显色液,玻片由PBS洗涤3次,每次3 mim,

12、经DAB分别染色1、3 min后终止显色。显微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并拍照记录。抗原活性强度用DAB显色表示:完全不着色-,浅棕色+,棕色+,深棕色+。有效制片率=优质片数量+良质片数量/总制片数量100%。病理切片分级标准,见表1。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展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拟采用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制片质量比拟观察组有效制片率为97.50%,对照组有效制片率为80.00%,两组比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2.2 两组皮肤组织CD3、PCNA免疫组化结果比拟观察组组织构造完好明晰,可清楚分

13、析表皮层、真皮层等,免疫组化着色均匀,阳性点明显无杂质;对照组组织破损严重,着色不均匀,阳性点不明显,杂质较多;对照组背景颜色明显深于观察组。见图1封四。3 讨论免疫组化技术结合了免疫学、组织学和化学等学科,根据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响与化学显色原理,使组织切片中待测细胞的化学成分通过过氧化物酶等标记出来,便于显微镜的观察与统计,对辅助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决定性作用7-8。然而免疫组化技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环环相扣,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导致结果的难以读取或不准确,出现诊断过失9-11。为做到免疫组化技术的准确,操作过程要严格执行临床病理操作标准,做到免疫组化流程的?俗蓟?。本研

14、究以小鼠皮肤组织为例,从取材、制片和免疫组化步骤方面对免疫组化技术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进展了讨论。首先活检取材需注意组织完好性,可反映病变特征,防止厚薄不均、变性和坏死12。组织的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和包埋是制片的重要环节。组织固定的目的在于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和成分,防止细胞自溶,常用固定剂为福尔马林和多聚甲醛13-14。固定时间随组织的不同而变化,固定不及时、不完全会导致细胞长期缺氧而引发细胞肿胀,改变靶抗原,或导致细胞溶解、抗原丧失,不利于免疫组化结果的可靠性;而固定时间过长也可导致组织脆性增加,影响制片质量,在福尔马林中固定一般不可超过24 h15。为了保持组织细胞的原始构造和组织细胞中

15、待测抗原的活性,组织标本必须尽快置于固定液中充分固定,所有的试剂需及时更新,防止影响染色效果。同时,应考虑固定剂质量,包括pH值、浓度、浸透压和缓冲液等16-17。组织固定后,进展脱水、透明、包埋、切片。切片时切片过厚染液不易透过,切片过薄那么易碎,且应防止刀痕、气泡、组织折叠等18。石蜡切片的枯燥必不可少,然而烤片温度过高会导致出现边缘假象,且容易降低抗原的反响性,在石蜡切片制备过程中,由于需要反复经二甲苯、酒精等有机溶剂的浸泡处理以及浸蜡,容易发生飞片现象,应对切片进展充分枯燥,防止脱片现象的发生,因此烤片温度一般不高于58,时间约为612 h,此时对石蜡切片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不会有影响,

16、操作应认真注意19-20。制片过程中,为保持组织细胞构造进展的固定液固定,破坏了细胞内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为此需进展抗原修复。而抗原修复的步骤,又容易引起组织的飞片、破碎等。因此同时保证这两个条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标准,以免影响临床病理诊断21。实验过程中,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的关键步骤,常采用为微波修复和水浴锅修复,用以翻开固定液造成的蛋白结合,使抗原暴露,便于进步免疫组化染色的敏感性,以保证获得准确的实验效果21。为了去除组织细胞中的杂质干扰,防止非特异性染色,常使用过氧化物酶封闭液方法把其中的杂蛋白去掉,同时防止了背风光的影响。 结合制片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本研究采用了传统制片操作对照组和

17、质量控制后操作观察组,在取材、制片和免疫组化操作上都有所差异。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与与对照组制片质量比拟,观察组有效制片率为97.50%,对照组有效制片率为80.00%。对照组的石蜡切片出现较多脱片、褶皱不平和飞片的情况,结合操作步骤,说明在切片、展片的步骤后,石蜡切片的枯燥对保持组织的完好性非常重要,同时观察组进展了易造成切片完好性破坏的微波修复,但组织切片的完好性仍优于对照组,再次说明石蜡切片枯燥可利于组织与玻片的充分黏合。显微镜下观察皮肤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观察组组织构造完好明晰,可清楚分析表皮层、真皮层等,免疫组化着色均匀,阳性点明显无杂质;对照组组织破损严重,着色不均匀,阳性点不明

18、显,杂质较多。这与对照组实验中清洗时间短、次数少有关,因组织粘贴不结实,过多的清洗易引起组织脱落,为此减少清洗的强度,导致了清洗不彻底,而出现较多的杂质。观察组与对照组阳性点均为深棕色,观察组阳性点均为颗粒状,大小均一,分布规律,数量较多,但对照组分布散乱,数量少,且成片存在。同时,观察组的非特异性染色明显增多,背景颜色较深,说明抗原修复和过氧化物酶封闭对暴露抗原、减少背景颜色较为重要,通过此步骤可获得较满意的染色效果。临床应用免疫组化技术,需将各个环节做到标准化,采用标准化程序进展操作,对免疫组化技术进展质量控制,到达病理诊断、预后判断和临床治疗的快速、准?_的目的。严格按照标准化和标准化操

19、作,可以进步免疫组化技术程度,做出准确的病理免疫组化结果,进步临床病理诊断的准确率。为了更好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免疫组化的研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的进步免疫组化诊断的效果。参考文献1 邓伟,杨春梅,黄江生,等.科室日常工作中免疫组化组织对照的设计及应用J.诊断病理学杂志,2022,216:402.2 刘毓玲,张锋,周林,等.免疫组化室内质量控制与评价J.诊断病理学杂志,2022,241:68.3 成克伦.改进手工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校医,2022,312:158-159.4 李丽莉,白东亭.免疫组化诊断试剂性能分析研究中质量控制关键问题讨论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22,309:993-998.5 刘红伟.免疫组化组织芯片制作及质量控制J.现代医学与安康研究电子杂志,2022,12:10-11.6 阮顺爱,蔡爱英,林秀香.进步免疫组化染色质量的经历总结J.中国医药指南,2022,1520:33-34.7 冯晨,徐康宁.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讨论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2,1759:69-75.8 热米拉?阿不都克力木,葛春鸣.免疫组化检查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其意义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2, 45:909.9 方雪松.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对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的比照分析J.中外医疗,2022,3613: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