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31 页 共 NUMPAGES31 页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精选)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第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2第二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第一课时)第三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第四课时)第四篇: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教案第五篇:廉颇蔺相如列传之完璧归赵教案更多相关范文第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2廉颇蔺相如列传原创教案一、导入t: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完璧归赵”这个成语吗?有谁知道它的本意和喻意呢?s:“完璧归赵”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t:很好,请坐。事实上,完璧归赵不仅是一个成语,还是一个典故,就出自我们今天要学习
2、的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板书题目)(过渡:在深入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呢,老师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文体以及背景。)二、背景介绍t:本文的作者发愤著书,终于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史家绝唱,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s:(齐答)司马迁t:没错,他就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板书作者) 司马迁呕心沥血,创作了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史记,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一段2分钟的音频,这段音频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完璧归赵的故事。大家听的时候,注意积累朗读技巧,同时体会蔺相如的思想感情。并思考本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体现了相如的哪些品质。)三、听音频。(板书
3、:人物形象例子叙述技巧/表现手法)四、分析p p 课文与课堂问答t:好了,刚才大家都听了完璧归赵的音频,相信“相如智斗秦皇”的场面也历历在目。那么,现在又谁愿意吃第一只“螃蟹”,勇敢地站起来给我们讲讲自己听了完璧归赵的故事后,有什么感受?觉得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并举例说明。s1:我觉得相如很勇敢,比如文中写道?t:嗯,很好,那你认为这里作者运用了哪些叙述技巧和表现手法呢?s1:?s2很聪明,睿智,观察力强,比如?附:板书人物形象事例叙述技巧/表现手法1 机智、冷静、善于观察夺心理2 爱国、善于辞令、不畏强暴威吓、说理神态3有勇有谋归璧、脱身心理第二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第一课时)廉颇蔺相如
4、列传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常用词。2、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 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教学过程】一、导语1、简介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
5、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
6、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简介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侯,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竭尽终生精力最后完成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著作。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
7、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我国史书的新体例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 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 列传给名人作传的类别。 书典章、书籍。 表大事年表。 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比如荆轲、毛遂、晁错而蔺相如则
8、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蔺相如在虎狼成群、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至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尊严。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或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导入。 3、历史背景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
9、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二、展示字词缪公(m )避匿 ( n)缪贤( mio)汤镬(hu)虽驽 (n)肉袒( tn)盆缶 (fu )案图(n)可予不 (fu)渑池(min)诈 佯 (yng)列观(gun )皆靡(m)传舍 (zhun )甚倨( j)不怿(y )衣褐 (yh )睨柱(n)三、学生听读理解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本文写了三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又有传。12节: 廉蔺简介313节: 完璧归赵。1416 节: 渑池相会。1721 节负荆请罪四、集中学习113节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将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2、师生共同疏通,明确重点
10、词语。3、落实文句翻译。4、品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分析p p 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诸侯”。a、蔺相如出使前初显胆识:“宁许以负秦曲”。b、蔺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秦国不合礼数有三: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左右皆呼万岁”,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c、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说理斗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誓死捍卫: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d、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策?首先,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其次,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e、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义责秦王 义责秦
11、王朝历来言而无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坚明约束 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提出希望 提出希望:“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办法。 f、出使结果如何?“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两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g、概括:写“完璧归赵”,着重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表现方法: 直接描写(如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
12、斗争艺术。5、学生诵读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第三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第四课时)第四课时教学过程一、快速背诵练习1.逐层练习背诵。相如拜为上卿(提示:“位在廉颇之右”为此层核心句。)廉颇“宣言”(提示:由两段话组成,前一段说原因,重在比功劳;后一段说行动,这是此层的核心句。)相如“避匿”(提示:包括“称病”不朝和“引车避匿”两件事,由此引出舍人进谏。)相如答舍人谏(提示:这一层是重点,要结合诵读进一步理解内容,要读出语气。以下各点可供参考:a舍人的话乃世俗之见;b相如问“孰与秦王”,使人反思;c“顾吾念之”以下乃相如正意,居高临下,使人叹服,真乃字字金玉,掷地有声
13、;d要比较下面两组句子的语气: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反问中包含递升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反问兼感叹)廉颇“负荆”(提示:核心是“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这一句,要表现自责很深的语气。)2.贯穿背诵。二、选材及布局研究1.有人说,第2段“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理由有二:(1)删去此段则第1段和第3段衔接得自然;(2)此句与第4段开头“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重复。试据文章布局的道理给予反驳。(不可删的理由有二:(1)本文是一篇“合传”,廉蔺二人,一将一相,相互配合,对维护赵国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按史记体例,在传记开头将二人并提,表明二人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
14、(2)这样开头既突出了廉颇的战功,又突出了蔺相如的出身低微,可使读者了解缪贤举贤、赵王破格提拔、廉颇“宣言”而后“负荆”的深刻意义。)2.相如奉璧使秦一节是按怎样的层次来叙述的?这样的布局有什么好处?(在献璧后作者依次描绘了蔺相如三次有步骤的行动:取璧、保璧、归璧。无不紧扣着和氏璧的命运。这样的布局使蔺相如如同置身于一个五光十色的舞台,其机智果敢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表现。)3.本文第12段已将“完璧归赵”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在全文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揭露了秦王“以城易璧”的骗局,肯定了赵反欺骗斗争的胜利;另一方面又暗
15、示秦王恼羞成怒,导致对赵采取军事行动,由此过渡到下文。”4.从来史笔求简。试比较下面两组话,说说哪一种写法好?a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b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勇而有谋,宜可使。”a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臣等不肖,请辞去。”b于是舍人相与谏蔺相如,欲辞去。(b的写法不好。用b的写法,则缪贤敢于荐舍人去充当使者、赵王同意召见相如,均不可得而知,视国家大事为儿戏,不符合史家选材原则。用b的写法,略去谏的内容,则下文“独畏廉将军哉”失去所本。)5.紧接本文,原作还有这样一段话:“是岁,廉颇
16、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畿,拔之。后三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后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其明年,赵奢破秦军于阏与下。”说说这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表示参考题,下同。(这是对上文的补笔,略写“廉蔺交欢”后五年间赵国的大事,从侧面赞扬廉蔺二人精诚团结,在军事上产生了积极的结果。)三、整理字词1.检查练习第三题的完成情况。2.分类。a一词多义类:负:依仗(负其强)承担,使承担(宁许以负秦曲)背着(肉袒负荆)辜负(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背弃(负约不偿城)引:把箭射出去(引而不发)拉(欲引相如去)延请(引赵使者蔺相如)掉转(引车避匿)幸:侥幸(则幸得脱矣)表敬用(大王亦幸赦臣)宠幸
17、(幸于赵王)小结:抓住一个最基本的意思;结合上下文内容加以引申。b引申的一个特殊种类词义随用法的变化而变化:名词活用如动词。衣:穿(乃使其从者衣褐)刃:杀(左右欲刃相如)舍:安置住下(舍相如广成传舍)形容词、动词的活用。完:使?完好(臣请完璧归赵)毕:将?进行完毕(毕礼而归之)归:送回(毕礼而归之)破:把?弄破(恐其破璧)急:使?急、逼迫(大王必欲急臣)小结:要注意变化后的意思跟原义是有联系的。四、布置作业1.背诵最后五段。第四篇: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教案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解释加点字。 取阳晋(夺
18、取 );拜为上卿( 封官、授官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 闻名) 翻译句子。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做赵国的大将去攻打齐国,把齐国打得大败,夺取了阳晋,被任命做上卿,凭他的勇气在诸侯国之间闻名。整理语法。词法:无句法:判断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介后句:以勇气闻于诸侯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解释加点字。 使人遗赵王书( 派)( 送);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用、拿)(交换 );徒见欺(白白地) 翻译句子。秦昭王听到了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宝玉。(赵王)想把这块宝玉让给秦王,秦国的城池恐怕得不
19、到,白白地受骗。整理语法。词法:无句法:被动句:徒见欺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 解释加点字。 窃计欲亡走燕( 私下里)(投奔);何以知之( 凭借 )翻译句子。商量不出结果来,想找个可以出使秦国并回报秦国的人,也没有找到。赵王问:“(你)凭借什么知道他可以?”回答说:“我曾经有罪,私下里打算想要从赵国出逃投奔燕国。” 整理语法。词法:古今异义:走句法:定后句:求人可使报秦者宾前句:何以知之4、臣舍人相如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解释加点字。 夫赵强而燕弱(句首发语词);君幸于赵王(宠幸 )
20、翻译句子。我的门客蔺相如问我说:“你凭借什么了解燕王?”赵国强大而燕国弱小,而你又被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要和你结交。整理语法。词法:无句法:宾前句:君何以知燕王被动、介后句:而君幸于赵王介后句:故燕王欲结于君5、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解释加点字。 肉袒(脱去上衣,露出肩膀 );幸得脱(侥幸);亦幸赦臣( 幸好 );窃( 私下里 );宜(应该)翻译句子。你不如赤身伏在斧锧上,请求大王处罚,或许能侥幸得到赦免。我听从了他的计谋,大王也幸好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那个人是个勇士,又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整理语法。词法:固定词组:以为:
21、认为。句法:判断句:臣窃以为其人勇士。6、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解释加点字。易(交换);可予不( 同“否” );奈何(怎么办);均(权衡、比较);负( 使?承担);曲( 理亏)翻译句子。秦王用十五座城池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可以给他吗?拿了我的璧,不给我城池,怎么办?权衡这两个策略,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整理语法。词法:通假字:不,同“否”。固定词组:奈何:怎么办。词类活用:使动:负,使?承担句法:省略句:宁许以负秦曲。7、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解释加
22、点字。必(如果);奉璧(同“捧”);完( 使?完);西(向西) 翻译句子。大王如果没有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前往出使。城池划入赵国那么和氏璧留在秦国;城池不入赵国,我请求使璧完整地回归赵国。赵王于是就派遣相如捧着璧向西进入秦国。 整理语法。词法:通假字:“奉”同“捧”。词类活用:使动:完,使?完整。名作状:西,向西。句法:无。8、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璧有瑕,请指示王。 解释加点字。奏(进献);示美人及左右( 给?看)( 嫔妃);指示( 指出来给?看 ) 翻译句子。相如捧着璧进献给秦王。秦王很高兴,传璧来把它给嫔妃和侍从人员看,大家都连呼万岁。璧有瑕疵,请让我
23、指出来给大王看。整理语法。词法:通假字:“奉”同“捧”。古今异义:美人:嫔妃;指示:指出来给?看。句法:省略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9、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解释加点字。却( 后退);上(向上);以为( 认为);布衣(百姓)翻译句子。蔺相如于是拿着璧后退几步,靠殿柱站着,气得头发向上直冲帽子。(我们)商议想要不给秦王璧,我认为百姓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大国之间呢?整理语法。词法:词类活用,名作状,上,向上。固定词组:以为,认为。句法:固定句式:尚?况??10、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24、 解释加点字。以(因为);逆( 违背、触犯);欢( 欢心);拜( 行拜礼)翻译句子。况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违背了强大的秦国的欢心,不可以。于是赵王就斋戒了五天,让我捧着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送出国书。整理语法。词法:词类活用:形作名,欢,欢心。通假字:奉同捧,捧着;庭同廷,朝廷。句法:倒装句,介后句:拜送书于庭1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解释加点字。严( 尊重);威( 威望);修( 修饰);据( 傲慢)翻译句子。(我)尊重大国的威望来表示敬意。现在我来了,大王在一般的宫殿了接见我,态度十分傲慢,拿到了璧,把它传给嫔妃看,来戏弄我。整理语法
25、。词法:词类活用:形作动,严,尊重;形作名,威,威望。古今异义:美人:嫔妃。句法:省略、介后句:大王见臣列观1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解释加点字。必( 如果);急( 逼迫);碎( 使?碎);睨(斜眼看) 翻译句子。大王如果想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与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相如拿着璧斜眼看着柱子,想要用它来击打柱子。整理语法。词法:词类活用:形作动,急,逼迫。使动:碎,使?碎。句法:省略句:欲以击柱。13、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解释加点字。辞谢(婉言道歉);固(坚决);案(同“按”,审察,察看);从此以往(从这里到那里)
26、 翻译句子。秦王害怕他撞坏璧,于是婉言道歉,坚决请求,召来管版图的官吏察看地图,指出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池划归赵国。整理语法。词法:通假字:案古今异义:从此以往句法:无1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解释加点字。度( 估计 );特(只,不过 );诈( 欺骗 );佯( 假装 );共传(公认) 翻译句子。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这种欺骗的手段,假装划给赵国城池,其实不能到手;和氏璧,是天下所公认的宝玉。整理语法。词法:无。句法:判断句: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15、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解释加
27、点字。宜( 应该);九宾(最隆重的礼节);度( 估计);舍(安置住宿) 翻译句子。现在大王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用“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宝玉。秦王估量了一下,知道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安置相如住在广成宾馆里。整理语法。词法:通假字:宾;词类活用,名作动,舍。句法:倒装句,介后句:设九宾于廷。16、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解释加点字。决(必定);负约(违背盟约);衣褐(穿着粗布衣服);亡(逃跑);归(使?归 ) 翻译句子。相如估计秦王虽说答应斋戒,但必定会违背盟约不把城池给赵国,就派他的随从穿上粗布衣服,怀里藏着宝玉,从小路逃跑,
28、把宝玉送回赵国。整理语法。词法:词类活用,名作动,衣褐;怀;使动,归。句法:无第五篇:廉颇蔺相如列传之完璧归赵教案廉颇蔺相如列传之完璧归赵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2、概括文中的故事情节,把握矛盾冲突,分析p p 蔺相如的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常用知识;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学生手头上已有的文言文学习资料,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p p 人物形象。2、课前布置预习。预习注意:对照注解和文言文译注资料疏通文句;按照顺序叙述本故事的故事情节。【教学过程】一、导入【自主学习】二、导学案“自我检测”部分。【合作探究】三、看表演,听故事,归纳故事情节开
29、端:秦王求璧发展:决策入琴高潮:智斗秦王结局:完璧归赵四、品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分析p p 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诸侯”。出使前(一)品读35段1、出使前,赵国情形如何?在和氏璧的去留问题上,赵国君臣难以抉择,蔺相如就是在举国求才、求贤若渴的情况下出场的,这样安排为他后文智勇双全、忠心报国做下了铺垫。2、出使前,蔺相如是什么人?“缪贤舍人”。缪贤一语道破,“其人勇士,有智谋”,“臣尝有罪”这一段不得不叹服蔺相如胆识过人。3、蔺相如决策的根据是什么?达不到目的是又将采用什么办法呢?“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城不如,城请完璧归赵”蔺相如:初显胆识出使中(二)阅读611段1、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烧烤用火安全协议书
- ppp协议书的开发
- 智能家居控制协议书
- 2025年RISC-VASICAI芯片架构考核试卷
- 2025年RCEP项下水产品原产地规则应用考核试卷
- 入境前签署协议书
- 白酒总代理协议书
- defi漏洞和协议书
- 企业资产包装协议书
- 21.2025年传媒行业数字版权保护水平考试-AI配音作品版权归属与交易规范考核试卷
-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满分必刷)
- 2025赤峰翁牛特旗公立医院招聘29名员额备案制工作人员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
- 2025年全国低压电工证理论考试笔试试题(200题)附答案
- 2025贵州天健福康医养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招聘劳动合同制人员18人实施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下半年厦门市总工会招聘工会专干和集体协商指导员50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答辩题(附答案)
- 国开2025年《行政领导学》形考作业1-4答案
- 【MOOC答案】《中国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慕课章节作业网课答案
- GB/T 31838.3-2019固体绝缘材料介电和电阻特性第3部分:电阻特性(DC方法)表面电阻和表面电阻率
- (完整版)安全评价、预评价验收评价标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