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和直接投资基本理论_第1页
跨国公司和直接投资基本理论_第2页
跨国公司和直接投资基本理论_第3页
跨国公司和直接投资基本理论_第4页
跨国公司和直接投资基本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跨国公司和直接投资基本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跨国公司概述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概述第三章直接投资理论与政策第四章贸易与投资一体化第五章公司内贸易与技术转移课程设置考核形式:出勤+小作业+期末考试(闭卷)比例:出勤20%,小作业20%,期末60%试卷结构:是非题,简答题,分析题,论述题课件下载:教学目的为什么要研究跨国公司和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发展?贸易和投资一体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FDI情况?跨国公司为什么要来中国投资?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2006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中国23家企业入选2012年中国企业世界500强排名2012 排名2011 排名中文公司名称英文公司名称营

2、业收入 (百万美元)利润 (百万美元)57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 Group273421.97628.7610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240192.414366.978国家电网公司State Grid2262944556.160112鸿海科技集团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95190.52450.47787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80501.324398.28777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76673.3

3、9733.195137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China Railway Group69973.31106.3105133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67414.1627.3108116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67081.419920.3113118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China Life Insurance64634.53505.4127141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60535.614015.4132143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59212.415425.51392

4、42来宝集团Noble Group56696.1605.6145182东风汽车公司Dongfeng Motor55748.22479.7147187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54721.11364.6149156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54448.71025.3151223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Shanghai Automotive54257.2162252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52408.3168203中国中化集团公司Sino

5、chem Group49537.2197258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China Faw Group43434.4210224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40414.21394.1211276宝钢集团有限公司Baosteel Group40327.42230.4220254中国中信集团公司Citic Group38984.54926.8221204中国电信集团公司China Telecommunications38469.3443.5226275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China South Industries Group37996.42

6、24.7228332中国五矿集团公司China Minmetals37555.1523.1246327广达电脑公司Quanta Computer35721.1590.5249348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35629.4533.6258281国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Cathay Life Insurance34795.5-206.9275313中国华能集团公司China Huaneng Group33681.228.6278314河北钢铁集团Hebei Iron & Steel Group33548.6167.7288371中国人民保险公司Pe

7、oples Insurance Co. Of China32579.4573.5292356神华集团Shenhua Group32446.14256.4296315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China Metallurgical Group32076.3296.9310330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Aviation Industry Corp. Of China31006.4704.2319382怡和集团Jardine Matheson300533084325首钢集团Shougang Group29181.4238.2327383平安保险Ping An Insurance28927.22557.3330

8、436中国铝业公司Aluminum Corp. Of China28871-41.1339431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Compal Electronics28171739.1340428武汉钢铁(集团)公司Wuhan Iron & Steel28170.4227.8342中国邮政集团公司China Post Group28093.61306.9345395中国华润总公司China Resources27820.41620.5349434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Cpc27570.3507.6351397华为Huawei Technologies27355.73509.1353352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9、Sinosteel27265.6-216.7361302和记黄埔有限公司Hutchison Whampoa26925.92579.3365312中粮集团有限公司Cofco26468.8800.3366415江苏沙钢集团Jiangsu Shagang Group26387.8396.5370368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26025181.4374412中国大唐集团公司China Datang25915.4-447.3397440中国交通银行Bank Of Communications24264.35767.6398中国远洋

10、运输集团China Ocean Shipping24249.71161.3404477中国国电集团公司China Guodian24016.4114407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hina Electronics23761.3133.9409452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Formosa Petrochemical23734.31299.7429中国铁路物资股份公司China Railway Materials Commercial22630.7107.3430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Fuel Group22630.1143.3434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

11、限公司China National Machinery Industry Corporation22486.9546.1445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Henan Coal & Chemical21714.7325.6449联想集团Lenovo Group21594.4273.2457冀中能源集团Jizhong Energy Group21255.2136.8462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21054.9762.4466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hina Pacific Insurance (Group)208781264.1474中

12、国化工集团公司Chemchina2071515.9483浙江物产集团Zhejiang Materials Industry Group20001.491.7484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China National Building Materials Group19995.8313.2486487宏碁Acer19978.7480.1499纬创集团Wistron19538.1382.1案例一:青岛海尔走出去海尔的发家史海尔集团是从一个濒临倒闭的生产电动葫芦的集体小厂发展起来的。1984年1月1日,青岛东风电机厂和青岛工具四厂合并成立青岛电冰箱总厂,这即是海尔集团的前身。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海尔

13、集团已经从当年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全国最大的家电企业集团。海尔的成就1997年,美国家电杂志公布全世界范围内增长速度最快的家电企业,海尔超过GE、西门子等世界名牌,名列榜首。在2001年第2期美国家电杂志公布的世界家电行业十强排行榜上,海尔集团名列第九位。被美国家电杂志列为全球家电十强的,有三家美国公司、两家欧洲公司和四家日本公司,其中美国惠而浦公司名列榜首。2004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1509亿元,在全球17个国家拥有8万多名员工,海尔的用户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海尔品牌价值907亿元。2

14、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中国海尔唯一入选,排在第95位,实现中国品牌零的突破。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2008年6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声望大企业600强”评选中,海尔排名13位,是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企业。2008年7月,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集团已连续三年蝉联世界第一大白色家电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

15、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张瑞敏,山东莱州人,高级经济师,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任海尔集团党委书记、 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集团创始人,十六、十七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主要荣誉 英国金融时报“全球30位最具声望的企业家”(1999) 中共中央“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01) 世界性慈善组织国际联合劝募协会“全球杰出企业领袖”(2002) 美国财富杂志“亚洲25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2004) 英国金融时报“全球50位最受尊敬的商业领袖”(2005) 共青团中央“希望工程20年特殊贡献奖”(2009) 美国商业周刊“中国最具影响力40人”(2009) 美国财富(中文

16、版)“中国最具影响力商界领袖”(2010) 全球政商领袖基金会“睿智领袖精英奖”(2011)2012年9月11日,“卡内基卓越领导人奖”颁奖典礼在青举行,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荣获2012年“卡内基卓越领导人奖”,成为家电行业中唯一获此荣誉的企业家。美国卡内基国际机构董事长/总裁Peter Handal先生亲自将刻有获奖人名字的奖杯送到张瑞敏手中,并对海尔在人才培养和管理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以了高度评价。海尔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在哈佛大学和南加州大学、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七所商学院共做了16个案例,涉及企业兼并、财务管理

17、、企业文化方方面面,特别是颇具权威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为海尔做的市场链案例已被纳入欧盟案例。OEC管理法(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意思为全方位优化管理法,是海尔集团于1989年创造的企业管理法。该法为海尔集团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国家企业管理创新“金马奖”、企业改革“风帆杯”,朱鎔基总理曾批示在全国推广这种管理经验。OEC管理法也称日清管理法,可表示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即: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用海尔的话讲“总帐不漏项、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海尔市场链同步流程模型图2002年

18、3月4日,海尔在美国纽约中城百老汇购买原格林尼治银行大厦这座标志性建筑作为北美的总部,海尔已经在美国树立起本土化的名牌形象。2003年8月20日,海尔霓虹灯广告在日本东京银座四丁目这一黄金地段点亮,这是中国企业第一个在东京银座竖起的广告牌,也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影响力上升的标志。海尔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84年12月到1991年12月。在这一阶段,海尔以名牌战略为核心,以质量管理为切入点,坚持实施精细化、零缺陷的高质量标准,实现了产品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目标。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中国电冰箱市场增长很快。当时全国有100多个牌号的冰箱参与市场竞争,许多企业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

19、,盲目扩大规模,追求产量,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海尔认为,要在市场竞争中后来居上,脱颖而出,必须从抓质量入手,生产出世界一流的冰箱,创出冰箱行业的中国名牌。海尔以砸冰箱的方式来对待冰箱质量上的哪怕是非常细小的毛病,以让全体职工牢固树立零缺陷的质量意识;同时,采取全面质量管理和“日清日高”等一系列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1988年,海尔获得了我国冰箱行业第一枚质量金奖“国家优质金奖”;1990年获得了“国家质量管理奖”;1991年获得了全国首批“全国十大驰名商标”称号。在1992年6月德国权威机构对本国市场各种冰箱质量的检测中、海尔冰箱以8个“十”获全优,取得了第一名,而海尔

20、集团技术引进的伙伴德国利勃海尔的产品以7个“十”屈居第二。海尔对产品质量的高度重视和常抓不懈,使海尔冰箱至今仍然保持全国冰箱质量第一名的纪录。第二阶段是从1992年1月到1998年12月。这一阶段,海尔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按照“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方针,做好一个产品,再做另一个产品,将产品线由单一的冰箱扩展到绝大部分家电领域;同时采取“先难后易”的策略,实施市场国际化。在相继进入洗衣机、空调、电视机等行业的过程中,海尔善于将自己良好的管理模式移植到相关领域,并在相关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自己的经营理念,丰富海尔管理模式的内容。如海尔在洗衣机行业创新性地提出“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的

21、经营理念,推出了针对夏季市场的“小小神童”等一系列新型洗衣机,深受市场欢迎;针对西南地区消费者用洗衣机洗地瓜、花生的情况,海尔提出“消费者永远是对的”的经营理念,迅速开发出既能洗衣服,又能洗地瓜、花生的“海尔大地瓜”洗衣机,深受西南地区农村市场的欢迎。在空调行业,海尔率先开发出负离子健康空调和变频空调,并推出“无搬动星级服务”的服务模式,全面提升海尔品牌的服务内涵。在多元化的过程中,海尔还创新性地提出“吃休克鱼”的低成本扩张战略思想。针对中国转轨经济的特点,用海尔的管理模式和品牌优势,激活那些硬件(设备、人员)不错,软件(经营理念、管理能力)不强的“休克鱼”。通过海尔文化的移植,先后成功并购青

22、岛红星电器厂、黄山电视机厂、西湖电视机厂、顺德洗衣厂、武汉冷柜厂等18家企业(亏损总额达亿元),并使之迅速起死回生,成为海尔集团征战市场的生力军。1998年,海尔集团的主导产品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分别达到39.7%、50%、37.1%、34.8%,高居同行业榜首。与此同时,海尔开始突破“中国世界”的市场对应观念,建立完整的全球市场观念,通过产品质量的认证化、销售的名牌化,推进海尔市场的国际化。1992年4月,海尔集团获得国际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个通过此项认证的企业。1996年8月,海尔集团获得ISO1400国际环境管理认证,也是中国家电行业第一

23、个通过此项认证的企业。1996年11月,海尔集团获得欧盟EN45001实验室认证。1998年6月,获加拿大CSA全权认证,这意味着海尔集团的冰箱、冷柜等家电产品,只需由海尔集团技术中心检测合格,即可自行对其产品颁发CSA证书,并获中国商检的出口免检。海尔还相继取得了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美洲、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共18类产品认证,产品可直接出口到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在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之后,海尔采取“先难后易”的策略,首先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信誉,创出海尔国际化品牌,然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占领发展中国家市场。1990年,海尔率先打入美国市场,经过几年的开拓,海尔品牌已在美

24、国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到1998年,在美国销售的184升以下的冰箱中,有20%来自中国海尔。海尔洗衣机以连续无故障运行突破7000次的测试成绩,大大超出了5000次的国际最高标准,大批量出口到家电王国日本。日本全国进口的全自动洗衣机,61%来自海尔。在德国,中国海尔电冰箱始终居于亚洲出口德国第一名;在欧盟,海尔空调为中国出口欧盟第一名。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海尔集团坚持创中国自己的国际名牌的战略,出口产品都打上中国海尔自己的品牌,通过高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树立海尔品牌的国际形象。1996年6月,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协会授予海尔集团优质服务顶级荣誉“五星钻石奖”,海尔集团成为唯一获此殊荣的家电企业。在

25、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建立市场信誉之后,海尔集团大力推进国际市场布局的多元化。先后在海外市场发展了62个海尔产品经销商,销售网点达30000多个,产品出口87个国家和地区,服务网点达1800多个。海尔集团还在中东的迪拜和欧洲的德国分别建立“国际物流中心”,以保证各国经销商及时供货。1998年1-10月,虽然面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海尔的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保持领先地位,而且出口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1%、144%、183%和134%,实现了30%以上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战略目标。第三阶段从1999年1月开始到2005年底,是海尔实施跨国经营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海

26、尔贯彻实施三个三分之一的发展战略(即国内生产国内销售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外销售三分之一,国外生产国外销售三分之一),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目标是要把自己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1999年4月,海尔美国工业园破土动工。2000年3月,美国海尔正式竣工投产。海尔不仅把生产基地设到美国,而且还开始在美国实施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经营;美国海尔的设计中心设在洛杉矶,以利用那里密集的智力资源,设计能够满足美国消费者需要的产品;生产中心设在土地、劳动力相对低廉的南卡州;销售中心则设在商业信息集中的最繁华的大都市纽约。2003年荣获全美产品设计“金锤”奖。2004年7月1日,

27、美国Target连锁店与海尔联合在纽约创下了7小时内销售7000台空调的惊人纪录。海尔在美国的社会贡献得到当地认可和称赞。为表彰海尔对南卡投资和对当地发展所做的贡献,开姆顿市所在的Kershaw县政府将2001年的“社区贡献奖”颁发给了海尔;2002年,南卡州政府更授予海尔美国工厂“创造就业奖”。继美国海尔之后,海尔集团又相继建立了欧洲海尔、中东海尔、亚太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海尔的发展目标是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实现五个方面的全球化

28、。设计的全球化目前海尔已在海外建立了10个设计中心和16个全球信息中心,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在海外建立设计中心的目的是整合这些国家的优势资源,以提高海尔的全球竞争能力。采购的全球化海尔每天购进的原材料就达26万种,为了寻求最好的供应商,海尔利用网络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招标采购。目前海尔供应商中仅进入全球500强的企业就有44家。为了建立牢固的供应商体系,海尔建立了两个工业园以吸引国际大公司投资配套。海尔对供应商体系的要求不仅仅是供货,而且还需要参与产品的前端设计,融入海尔的市场化链条。制造的全球化海尔目前在全球有8个工业园,其中2个在国外(美国工业园和巴基斯坦工业园)。在全球拥有50个工厂,其中海

29、外工厂有13个。这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制造基地可以最快的速度向全球客户提供产品。营销的全球化海尔分布在全球的40000多个营销网点和12家海外销售公司,正在努力实现全球营销活动的互动、发展和创新,美国公司的一些好的销售经验可以被欧洲公司学习,欧洲公司好的经验可以被中东公司采纳。海尔经常召开互动会,通过相互交流,让每一个地方都发展起来,然后再搞新的创新。这些措施使海尔集团的全球销售额迅速增长。资金运作的全球化2002年,海尔集团利用中国加入WTO之后金融业逐渐开放的机会,联手纽约人寿和巴黎银行相继成立了两家中外合资企业,进入保险业和银行业。此前,海尔集团已经控股青岛商业银行、鞍山信托、长江证券。海

30、尔在国内A股已有1个上市公司;2001年底,在香港主板市场,通过入主“中建数码”,成功实现了在香港的借壳上市。按照计划,在未来海尔美国公司将争取在纽约上市,海尔欧洲公司将争取在米兰上市。海尔发展金融业务的目的是实现产业与金融的紧密结合,通过产业和金融这两个车轮,驱动海尔国际化经营的快速发展,从而把自己打造成为具有产业和金融优势的新型跨国公司。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2006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49亿元,自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等1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31、。2005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在由世界品牌实验室、世界经理人周刊和蒙代尔杂志联合主办的2006年世界经理人年会上,海尔集团获”2006年中国品牌年度大奖”,并获”2006年中国十佳雇主”、”2006年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称号。在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独家编制的2007年度(第四届)世界品牌500强评选中,海尔品牌位居第83位,比上年提高三位,已连续四年进入百强。海尔集团被著名商业杂志环球企业家评为“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20强;海尔美国贸易公司荣获“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最佳海外子公司单项奖“北美之星”。美国读者文摘2

32、008年度“亚洲信誉品牌”调查榜单正式公布,海尔凭借较大的优势超过戴尔、惠普、西门子、三菱等国际顶级品牌,夺取中国区金奖。2008年3月,中国品牌研究院公布“第三届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排行榜,“海尔”商标荣获“中国综合行业标王”和“山东省标王”,成为唯一一个荣获“双标王”的家电商标。2008年7月,在亚洲华尔街日报一年一度的“亚洲200家最受尊敬企业”(即“亚洲企业200强”)调查中,海尔集团总体排名第一,连续5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而且,海尔在 “中国最受尊崇的五大企业” 单项冠军评选中,在“商誉”和“品质”方面获2项单项冠军,是获奖项最多的中国企业。世界500强

33、公司名单2006年度1-50名2012年世界500强前50位2012 排名2011 排名中文公司名称英文公司名称营业收入 (百万美元)利润 (百万美元)国家11沃尔玛Wal-Mart Stores42184916389美国22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 Shell37815220127荷兰33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35467430460美国44英国石油公司BP308928-3719英国57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 Group2734227628.7中国610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24019214366.9中国7

34、8国家电网公司State Grid2262944556.1中国85丰田汽车公司Toyota Motor2217604765.7日本96日本邮政公社Japan Post Holdings2039584891.2日本1011雪佛龙Chevron19633719024美国1114道达尔公司Tota9法国1217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国1316大众公司Volkswagen1680419052.7德国149安盛AXA1622363640.9法国15270房利美Fannie Mae153825-14014美国1613通用电气公司Gener

35、al Electri国1712荷兰国际集团Ing Group1470523678荷兰18.嘉能可国际Glencore International1449781291瑞士1928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国2038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1355926172美国2115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134194-2238美国2232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7韩国2324埃尼石油公司Eni1317568367.9意大利2430戴姆勒Daim

36、ler1294815957.4德国2523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1289546561美国2618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12872610387.7法国2720安联保险集团Allianz1273796692.5德国2826惠普Hewlett-Packard1260338761美国2927意昂集团E.On1250647752.1德国3021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12462919864美国3131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1203165950.2日本3222家乐福Carrefour120297573.5法国3319意大利忠利保险公司

37、Assicurazioni Generali1202342254.1意大利3454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12005219184巴西3550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11865731894.5俄罗斯3625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11547517370美国3734麦克森公司Mckesson1120841202美国3829苏伊士集团Gdf Suez1118886113.7法国3933花旗集团Citigroup11105510602美国4047日立Hitachi1087662788.9日本4135威瑞森电信Verizon Communicatio

38、ns1065652549美国4244雀巢公司Nestl10526732843瑞士4336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dit Agricole1050031672.8法国4441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1044177786美国4551本田汽车Honda Motor1043426235.7日本4639汇丰银行控股公司Hsbc Holdings10268013159英国4740西门子Siemens1026575268德国4863日产汽车Nissan Motor1024303727.1日本4964墨西哥石油公司Pemex101506-3757.8墨西哥5065松下P

39、anasonic101491864.2日本案例二:大众汽车狼来了大众简史 1937年5月28日,费尔迪南特波尔舍在奔驰公司的支持下创建了大众开发公司,同年9月改为大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大众汽车集团总部设在德国下萨克森州沃尔夫斯堡市,是世界汽车行业中最具实力的跨国公司之一。作为汽车产品,大众公司以生产大众型小轿车和轻型货车著称于世。其著名汽车品牌有“甲壳虫”、“马球”、“高尔夫”、“奥迪100”、“奥迪200”、“海风”、“帕萨特”、“保时捷”、“桑塔纳”、“捷达”等。大众集团目前拥有10大著名汽车品牌:大众汽车(德国)、宾利(英国)、布加迪(法国)、斯柯达(捷克)、奥迪(德国)、兰博基尼(意大

40、利)、西亚特(西班牙)、大众汽车商用车(德国)、斯堪尼亚(瑞典)、保时捷(德国)。甲壳虫2000宾利雅致布加迪Veyron斯柯达法比亚奥迪A8西亚特依比萨兰博基尼Countach Anniversario1965年和1969年,大众公司购买了汽车联盟公司和内卡苏尔姆汽车厂,专门生产“奥迪”轿车。1974年,用新技术装备起来的新型“高尔夫”车诞生。“高尔夫”车生产线1983年创下了在不足5个月的时间里生产10万辆轿车的世界纪录。截止1988年6月,累计生产1000万辆,成为取代“甲壳虫”的畅销车种。1992年3月,第三代高尔夫轿车开始在原东德厂房生产。在德国、比利时、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美国、

41、日本和中国等20多个国家建有68家全资和参股企业,业务领域包括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物流、服务、汽车零邮件、汽车租赁、金融服务、汽车保险、银行,IT服务等;同时集团在全世界各地设有联络机构和销售与服务网络。2008年,大众汽车集团全球的销量达623万辆(不包括斯堪尼亚品牌),又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西欧,每5辆车中就有一辆来自大众集团。在中国,大众汽车集团取得了超过36的增长水平。大众与保时捷合并2009年8月13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已与保时捷就合并成一家新的汽车集团达成了综合协议,大众将出价40亿欧元收购保时捷,双方的合并将在2011年完成。届时,一家拥有十大品牌的年产64

42、0万辆的汽车集团将正式诞生。 德国大众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民族轿车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只有两家汽车企业正式生产轿车,一个是生产“上海”牌轿车的上海汽车厂,另一个就是每年生产几十辆“红旗”轿车的中国“一汽”。到1985年,“上海”牌轿车一共生产了47000辆,在20多年间一直以压倒多数的优势居中国轿车保有辆之首。但20世纪80年代初当国门打开之际,随着外国轿车的涌入, “上海”牌轿车失去了昔日凤凰的光环。引进技术资金、借鸡生蛋,已逐渐成为当时中国发展轿车工业的战略决策。1984年10月,大众汽车公司与上海汽车公司签署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总投资亿元人民币,注册资金亿元,中德双方各占5

43、0,合资期限25年,生产桑塔纳轿车,年产3万辆。1985年2月11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为当时中国境内最大的合资公司。1990年11月10日,大众又与位于中国北部长春的一汽在北京签署合资经营年产15万量“捷达”轿车的合同,项目总投资42亿元人民币,大众与一汽投资比例为4:6,合资期限25年。1991年2月8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长春成立。两家合资公司的成立使大众公司在中国“三大三小”轿车项目中占据了“两大”一汽和上汽,以至于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中国轿车市场占据了50以上的份额。“三大三小两微”:一汽、上汽、东风;北京切诺基、天津夏利、广州标致;长安奥拓、云雀。作为中国汽车行

44、业规模最大的合资公司,上海大众成立以来得到了中央政府和上海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都先后视察过上海大众,德国两任总理科尔和施罗德也先后参观,访问过上海大众。2002年4月12日,中德双方在德国汉堡又举行了协议签约仪式,将上海大众合营合同延长至2030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出席了签字仪式。这一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上海大众进入了新一轮发展的历程。2004年5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访问德国期间,参加了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关于在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新增15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的合同签字仪式。这是上海大众第六次增资。根据新的增资合同,增资后上海大众的注册资本将达到78亿元人民币,资产总值近300亿元人民币,拥有三个轿车生产厂,一个发动机厂和一个国内最先进的轿车技术开发中心,2003年产销量分别达到万辆和万辆,累计生产轿车超过260万辆。 一汽大众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按经济规模集中投入一次建成的大型轿车工业基地,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年产30万辆整车、27万台发动机、18万台传动器的生产能力,同时实现部分整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