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谏太宗十思疏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手法3、学习作者学习直言进谏的精神和高超的善谏艺术教学重点:领会作者忠诚爱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本文说理的逻辑力量教学难点:理解“十思”的含义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数: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殁,吾亡一镜矣。)” 魏征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魏征是何许人也?在他死时,唐太宗竟然痛哭流涕,唐太宗和他之间究竟有些什么故事呢?)2、 简介作者(1)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现在河北省
2、晋县)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少年孤贫,有大志。隋未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太宗即位,授以谏议大夫。由于他生性刚直,善于直言诤谏,竭诚以事太宗,因此深得信任。唐太宗“数引徵入卧内,访以得失”。魏徵一生先后上书二百多次, 达数十万言,像镜子一样照着太宗的得失,使太宗避免了政治上的不少失误。唐初社会能够出现号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作为谏臣的魏征是有其功劳的。(2)(任人唯贤不避仇,是广开才路的重要体现。)在唐高祖李渊执掌朝政时, 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主要谋士,魏征曾为太子李建成出谋划策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取得皇位后,是为太宗。在追查李建成余党时,魏征被李世民抓获。按当时惯例,理当治其
3、灭门之罪甚至株连九族。但太宗李世民是个明智重才的皇帝,没有这样做。太宗在审问魏征时问道:“你为什么为李建成出谋划策,与我作对?” 魏征态度坦然并无惧色,说:“人各为其主,可惜李建成不听我的劝告,否则今日胜负成败尚未可知!”太宗见他机警刚直,是个难得的人才,便不计前仇,不仅没有给他治罪,而且加以重用,任命他为谏议大夫。魏征死后第二年,太宗远征高丽,大臣们听之任之,结果大败而归、劳民伤财、损失惨重,又不禁想起魏征,十分感叹地说:“假如魏征在世,一定不会让我有这番举动。”(一位诤臣死后让威风凛凛的国君如此怀念,真是让人佩服。(要知道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
4、挖心比干,有的被放逐屈原。)而且他的文章谏太宗十思疏竟然被唐太宗置于几案, 看后如醍醐灌顶,幡然省悟,还时时警戒自己,并把它当作遗训。这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奏疏,竟然有如此强大的说服力和魅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 文。)二、检查预习作业(一)题解谏:规劝、劝戒十思:十条值得思考的情况疏: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题目理解:魏征规劝唐太宗作出十条思考(二)读准字音求木之长(zhng)浚(jn)源塞(s)源欲流长(chng) 殷(yn)忧载(zi)舟懈(xi)怠(di)壅(yng)蔽惧谗(chn)邪(xi )黜( ch )恶()谬(mi)赏疏(sh) (三)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5、(注意音准字正和句内停顿,这是文言文诵读的基本要求,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这篇奏章的情感魅力。)(那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和刚才我们说到的奏章为什么会被唐太宗置于几案来时时警戒自己进行课文的疏通赏析。) 三、疏通赏析课文(一)第一节1、学生疏通文意2、赏析课文魏征向唐太宗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如何提出的? 学生回答第一句先从正面落笔,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三句排比,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形象,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魏征一开篇以生动
6、形象的比喻引出论点,浅显易懂。“臣闻”的口气又不卑不亢,令人警醒,不容置疑。)如何论述的?第二句从反面论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继续用比喻、排比来阐明事理。然后用谦虚的口气说“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句话结构上递进,语气上反问,“况”字强调唐太宗更应该明白这番道理。)第三句仍从反面进一步指出,“人君”如果“不念居安思危”,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重”、“大”二字突出人君的权势重,地位高,更显示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否则就是不“积其德义”,其后果就不仅仅是上文所说的如同“根不固”、“源不深”,而
7、是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是根本办不到的。(这两句的反面论述步步推进,咄咄逼人!)小结:以“固本”、“浚源”为喻,从正反两面婉曲而强劲,柔中含刚地提出并论述“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观点。我们见识到了魏征敢于直谏的风貌和善于言辞的风采。(可是讲道理只能让唐太宗明白一些事理,还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骄奢忘本会导致臣民造反。所以魏征就借用事实来作为雄辩。(二)第二节1、学生疏通文意2、师生赏析课文例举了一个什么历史事实?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封建王朝“善始”而不“克终”)的事实总结出了什么历史经验教训?如何阐述的?作者以“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对比分析,统治者在不
8、同时期采取的不同态度及其结果。创业时“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结果“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守业时“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结果“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通过正反对比,指出守业时期的君主“纵情傲物”导致“骨肉为行路”的局面。)然后进一步推导。面对“骨肉为行路”的局面,统治者用“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的办法来收拾。即使这样,“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国君已失去了民心。接下去指出“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把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纵情以傲物”的最后结果是“覆舟”。(这里借鉴古人的论述,将君和民的关系比做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小结这一段总结历史经验。通过对比和层层
9、推进,揭示纵情以傲物(“不积德义”)的危害性来告诫太宗,具有强烈的说服力。1、归纳整理(如虚词 以、而、则、之等,实词,句式)四、布置作业2、背诵第 1、2 节感受魏征直言进谏的精神和高超的善谏艺术2、预习第 3 节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1、检查第 1、2 节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高超的善谏艺术体现在哪里?第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从正反两面婉曲而强劲,柔中含刚地提出并论述“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观点。我们见识到了魏征敢于直谏的风貌和善于言辞的风采。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通过对比和层层推论,揭示纵情以傲物(“不积德义”)的危害性来告诫太宗,具有强烈的说服力。(为了让在太宗引起警觉后
10、,不要纵情以傲物,能及时作出明智的思考,直截了当地提出“积德义”的具体做法。)二、疏通课文第三节1、学生疏通文意2、师生赏析课文提出哪些具体做法? 从五个方面提出。(“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从生活方面提出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可概括为一个“俭”字。)(“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从待人方面提出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职分,不骄不躁,虚怀若谷 。(可概括为一个“谦”字。)(“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从处事方面劝皇帝不要放任纵欲,要勤勉政事,不要怠惰。(可概括为一个“慎”字。(“虑壅蔽,则
11、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从用人方面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可概括为一个“正”字。)(“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从执法方面说赏罚要有尺度,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颇。(可概括为一个“明”字。)(我们用五个字 “俭”“谦”“慎”“正”“明”从正面概括这十个思的具体内容,太宗如能身体力行地正己安人,积德义的话,臣民就能貌恭心服。)那么接着太宗就可以采取些什么治国策略?(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拿出伯乐的眼光,“重用能人”“听从善言”。魏征向太宗描绘了怎样的政治理想局面?“智者”、“勇者”、“仁者”、“信者”,各尽其能,“文武并用”;紧接着就会出现“垂
12、拱而治”的局面。(奏章是怎么结尾的?)(一个反问句收束,“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反问句表肯定,语气强烈。)(具有震动君心的力量。)小结这一段用一组排比从五个方面先提出“正己安人”的具体做法,采取“重用能人”和“ 听从善言”的治国策略,又指出如此将会有“垂拱而治”的理想效果,环环相扣,逻辑严密,一气呵成,震撼君心啊!也让我们领略到了魏征高超的善谏艺术。(我觉得我们很荣幸竟能拜读被唐太宗置于其几案上的奏疏,那么不知大家有没有对魏征的说理留下深刻的印象?)三、理清文章脉络1、学生填表2、小结比喻对比理论切中肯綮逻辑严密直言善谏历史教训总结环环相扣说服力强发人警醒政治理想描绘层层推进(我们
13、现在正是学写议论文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学以致用。) 四、再次朗读课文1、(我在此要赞扬一下唐太宗,他真的是一位贤明君主。为什么这样说呢? ) 联系历史背景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收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 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始对百姓作威作福起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了。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公元 637)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
14、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 巩固统治。2、(那我觉得在国泰民安的盛世,国君有点得意忘形也是人之常情。可他就在一边沾沾自喜的同时采纳了魏征的意见?为什么呢?)结合唐太宗重用魏征的小故事。魏征是唐高祖李渊的太子李建成的谋士,他忠诚机警,刚正不阿、敢于直谏。所以唐太宗就不计前嫌,重用了魏征。(可见国君贤明不仅是自己的素养,还在是魏征个难得的人才。有句话说, 文如其人,唐太宗在奏章里读到了魏征的忠诚爱国、恳切谦虚和慷慨激昂。而且我们在刚才的分析中也感受了魏征的婉曲而强劲、柔中含刚、切中肯綮、振聋发聩的进谏精神和为国君担忧的拳拳之心。)3、(那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朗读呢?)我们应该怀着对太宗所作所为的着急担忧以及他激动的心情,忠诚恳切抑扬顿挫地朗读。示范领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公司项目部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下载)
- 2025年承包商入厂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完整答案【各地真题】
- 2025年项目部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典型题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我们家的男子汉》精美课件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精美课件
- 2025职场攻略:求职过程中如何识破并规避“陷阱”合同的综合指导
- 2025公寓租赁合同样本
- 2025热水供应合同
- 2025版权转让合同样本参考
- 2025网站开发合同范本参考
- 分公司负责人全权授权书3篇
- 《始得西山宴游记》名师课件1
- MOOC 知识创新与学术规范-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诗意中国》朗诵稿
- DB12∕T 822-2018 路用高粘结力环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 “两票三制”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含检查表)
- JIS G3507-1-2021 冷镦用碳素钢.第1部分:线材
- 授居家二众三皈、五戒仪规
-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导学案(含答案)
- 米字格A版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
- 生日快乐祝福快闪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