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7/38生物灾难治理理论研究摘要: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对“生物灾难”进行了定义:少数生物偶然抢占生态位,导致原有生物种群之间的共生、竞争和协同等平衡关系遭到破坏,超出了生态系统自身恢复能力,导致人员、财产、环境等产生损失。然后分析了生物灾难特点和生物灾难治理工作原则,提出了生物灾难治理的“生态健康”理念和GCSP策略:分级治理、分类治理、分区治理、分期治理,以及生物灾难“双精”治理技术措施:周密监测,精确治理。关键词:生物灾难;双精治理(周密监测,精确治理);GCSP;生态健康中图分类号:X43 Q149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on Biological Disaster Manag
2、ementZHANG Guoqing(General Station of Forest Pest Management,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Shenyang 110034,China ;Forestry Bureau of Qianshan County, Anhui, 246300, 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carried on the definition on “the biological disaster”: Causes the original population the paragenesis, t
3、he competition and the original same balanced are destruction, surpassed ecosystem oneself to restore ability, caused the personnel, the commodity, the environment loss. Then has analyzed the biological disaster specialty and biological disaster management principia. Put forward “ecology health” ide
4、as and GCSP strategies: graded management,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subarea management, phased management. And “2P” management of technical measures: precision monitor,precision management.Key Word: biological disaster;2P(precision monitor, precision management);GCSP(graded management, classificat
5、ion management ,subarea management, phased management); ecology healthCLC Numbers: X43 Q149 Document Code: A1.生物灾难1.1生物灾难概念传统的“生物灾难”定义为:由活的生物体暴露于微生物和有毒物质所造成的灾难。1显然那个定义是从灾难的受体角度来定义的。笔者认为,“生物灾难”应该从灾难源的角度,并参考生态学内涵,来进行定义。如此,既幸免歧义,又符合正常的灾难学定义原则。例如,地质灾难、雷灾、洪灾、旱灾等差不多上从灾难源的角度去定义的。因此,生物灾难能够定义为:少数生物偶然抢占生态位,导致
6、原有生物种群之间的共生、竞争、协同等平衡关系遭到破坏,超出了生态系统自身恢复能力,导致人员、财产、环境等产生损失。如此,传统的“生物灾难”就被分解成了两部分:“暴露于微生物”造成的灾难属于新的“生物灾难”中的病害,“暴露于有毒物质”属于“环境污染”或其他灾难产生的有毒物质的侵害(如火山爆发、火灾、爆炸等)造成的次生灾难。产生生物灾难的灾难源统称有害生物。事实上,“有害生物”这种讲法还有待商榷,因为,对生态系统而言,生物无所谓“有益”与“有害”,“有益”与“有害”是人类依照自己的标准来确定的。此外,在某一时期或某一场所,某一生物是有害生物,在另一时刻或另一场所也可能是有益生物,甚至于依旧具有较高
7、经济价值的生物。如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Solms,在热带和亚热带,它是有害植物,而在温带,由于冬季低温限制了它的泛滥,却成了一种猪饲料。再如龙虾Pro-cambarusClarkii(Cirard),由于许多地区人喜食,抑制了它的快速生殖,使原来是有害的生物变成了经济生物。造成生物灾难的缘故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有其它灾难造成的生态系统抗逆性降低,导致有害生物快速增殖泛滥成灾,如洪灾后的疫病流行等。还有确实是气候异常导致有害生物危害生态系统,例如全球气候变暖,越冬害虫基数大,导致农业害虫灾难频发,并使南方害虫北移,扩大危害范围。人为因素要紧是
8、人为传播,造成生物灾难危害范围扩大,如疫情随着人类的活动而传播。其次是人类造成的环境污染、过度开采资源、使用高毒广谱药剂等,导致生态系统破坏,产生生物灾难。再次确实是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污染和生物武器的使用。1.2生物灾难的特点生物灾难属于自然灾难,除了具有一般自然灾难的共同点外,还具有周期性、突发性、扩散性、可操纵性等特点:(1)突发性。许多有害生物生命周期短,生殖率高,能够在专门短的时刻内形成数量巨大的群体造成危害,呈暴发态势。(2)隐蔽性。许多有害生物形态多变,监测治理难度大。害虫虫态一般要通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不同虫态;病原微生物个体小,隐蔽发生。还有许多有害生物隐藏受害体内、水中、大气
9、里或地下,不易发觉,治理特不困难。(3)扩散性。绝大多数有害生物能够随气流、水流、动物迁徙、人为活动和本身的迁飞等迁移到另外一个地点,在新的地域定居下来后,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有些危险性有害生物侵入到新的地域后,迅速生殖,排挤本土生物,造成生态灾难。(4)区域性。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再加上有害生物生活与危害行为与自然因子紧密相关,有害生物的生命周期与灾难发生的周期、危害程度就具有强烈的区域性。(5)社会性。从灾难源来看,生物灾难是相对的,是生态系统失衡造成的。由于人类对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有序状态,造成生态系统抗逆能力下降,当有利于某种生物滋生的生态因子存在时(
10、如气候变暖、营造纯林、广谱农药的使用等),该生物就可能泛滥危及生态安全而形成灾难;由于环境污染、火灾、水灾、冰冻等自然灾难,造成生态系统内主体生物衰弱,使少数抗性较强的生物抢占生态位,造成生物灾难发生;由于人类频繁远距离活动,打破了地理区域限制,使一些外来生物入侵,危害生态健康。生物灾难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生态造成极大的危害,还危及人类健康。如禽流感、艾滋病、肾综合征出血热、SARS、埃博拉等恶性传染病,严峻威胁人类健康,危及社会公共卫生安全。(6)受自然因素的阻碍、时刻性有害生物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分子,生态系统的演变依靠于自然条件,生物灾难的发生在专门大程度上与自然条件紧密相关,在其发
11、生进展上,表现出专门强的时刻性。(7)可监测预测、可操纵性。有害生物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都有一定的发生进展规律,通过长期监测和研究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能够建立预测模型,进行灾难预测。依照有害生物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能够对产生危害的有害生物进行人为干扰,将生物灾难损失降到经济阈值范围内。有害生物一般都有天敌,能够利用天敌实行生物防治,或者通过生态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制造有利于天敌而不利于有害生物的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治理。(8)治理的艰巨性。生物灾难灾难源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和害虫、害草、害鼠等。生物灾难受灾体种类多,面积宽敞,涉及到整个全球生态系统,再加上有
12、害生物形态多变,隐蔽发生,治理范围广,难度大。由于其灾难源、受灾体大不相同,不同的生物灾难,又有其各自不同的独特特点。2-52.生物灾难治理2.1生物灾难治理概念生物灾难治理是一个有效组织协调可利用的一切资源,应对生物灾难事件的过程。其全然目的,确实是通过对生物灾难进行系统的监测和分析,进一步改善灾难应急治理周期中减灾、预备、响应和重建等方面的措施,以尽最大可能通过有效的组织协调,来保障生态安全,并将人员与经济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生物灾难治理,必须依照有害生物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不同生物灾难的特点,进行科学治理,生物灾难治理工作具有以下明显特点:(1)科学性。生物灾难的治理,必须遵从自然规律
13、和社会规律,按照有害生物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生物灾难的特点,因地因时制宜,因害施策;按照生态健康原理,对不健康生态系统或亚健康生态系统进行合理调控,恢复并维持生态系统健康。(2)系统性。有害生物不仅侵害生态系统,同时还危害人类社会系统。因此,要进行高效的生物灾难治理,就必须运用系统科学技术和治理科学技术,进行科学治理,实现生物灾难可持续操纵。(3)社会性。生物灾难的治理不仅仅是针对生态系统,还涉及到社会系统的方方面面,生物灾难治理活动必须融入到全社会进展中去,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使生物灾难治理活动公共化、社会化。(4)时刻性。有害生物的发生进展具有明显的时刻性,生物灾难治理活动必须针对这一时刻
14、约束,作出快速反应,才能实现生物灾难有效防控。(5)政策性。一方面生物灾难治理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律开展治理活动。另一方面,为了使生物灾难治理活动规范化,就必须制定相关的生物灾难治理法律法规、技术规范、防治标准,林业生物灾难治理规范化、高效化。(6)目标性。生物灾难治理活动,必须要达到实现生态健康这一目标,以爱护社会进展成果,维护生态健康和国家经济安全。(7)打算性。对生物灾难的治理活动,按照不同的时期目标,制定严密的治理打算,才能有效调配人、财、物,使治理活动有序进行。(8)层次性。在生物灾难治理活动中,国家、省、市、县乃至社会个体,其所处层次不同,治理范围不同,生物灾难发生情况
15、不尽相同,其治理内容也不相同,具有明显的层次性。2.2生物灾难治理的内涵生物灾难治理要面对三个要素:(1)生物灾难发生、进展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2)可供治理者利用的时刻、信息等资源特不有限。(3)事态进展的后果不能准确预料。因此,生物灾难治理不同于一般企业治理,具有明显的不可逆性,它要求在相当短的时刻内作出重大决策,组织有关资源,对灾难进行救治。生物灾难具有特定的生命周期,对生物灾难每一个特定的时期,要制定出不同的防治对策。例如,就某一个害虫而言,在不同的虫态,其防治对策可不能相同。就广泛的意义来讲,生物灾难治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检疫对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通过法律手段,对有害生物实施
16、拦截,防治有害生物扩散蔓延(超前治理)。(2)监测对本区域内实施监测,及时发觉并准确掌握生物灾难发生进展动态,公布生物灾难预测预报,进行灾难预警(预警治理)。(3)治理对差不多发生的生物灾难,进行灾难评估,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对生物灾难进行治理和灾后恢复(应急治理)。(4)学习在后进行防治效果评估,总结防治技术和灾难治理经验,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灾后评估)。高效的生物灾难治理措施,不仅包括应急治理,还要包括缩减灾难源和灾难阻碍,提高生物灾难的预防治理地位,改进超前治理、预警治理、灾后恢复治理措施。传统的生物灾难治理着重对灾难的应急反应治理,不重视灾难的前因后果。高效的生物灾难治理要求通
17、过查找灾难根源、本质及表现形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通过降低风险和灾前超前治理(缓冲治理)等预防措施,更好地进行灾难治理。62.3生物灾难治理原则生物灾难治理活动是依据生物灾难发生客观规律、有关生物灾难的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范性文件,对有害生物实施监测预报、检疫、预防和灾难治理等具体行为。它涉及社会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应该遵循系统化、法制化、社会化、科学化等原则。2.3.1系统化原则生物灾难治理措施包括检疫、监测预报、防治、灾后恢复等灾难防治措施和有关组织机构治理、法制治理、技术治理等治理内容,和决策、打算、组织、指挥、监督、调节等治理过程。生物灾难治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
18、统工程,要进行高效的生物灾难治理活动,就必须运用系统科学技术和治理科学技术,进行科学治理,实现生物灾难可持续操纵。2.3.2法制化原则生物灾难治理法律法规,为生物灾难治理行动提供了正式依据,提供了一套有用的、操作性强的法律手段,实现了灾难治理规范化、制度化,给灾难治理打算、机构设置、防灾减灾预备预备措施、响应行动等给予了正式的支持。通过生物灾难治理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社会主体在防治中的职能和作用,使之从自身的性质、特点动身,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分工协作,全方位做好防治减灾工作;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统一的效力,保证各个层次各个地区的防治机构,获益于立法的支持,为参与治理的机构和人员在工作中提供爱
19、护,保证了减灾对策的顺利实施。生物灾难法制化内容,包括构建灾难治理体制,明确政府灾难治理的职权和责任、公民与社会组织的灾难治理义务;制定灾难治理对策,即灾难治理的措施、方法、技术标准、规范等;制定处罚违反灾难治理法规的法律依据。2.3.3社会化原则人类社会中的任何一个子系统,差不多上社会那个大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同生态系统内的子系统之间关系一样,都遵从一定的规律相互联结成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社会化确实是社会系统中各子系统不能人为打破这些联结而独立存在,各子系统必须遵从这些规律,并和谐地融入社会那个大系统,积极参与社会那个大系统的整体和谐进展。生物灾难治理系统是社会那个大
20、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生物灾难治理活动必须遵从社会学规律,将生物灾难治理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融合起来,使生物灾难治理系统融入社会那个大系统,发挥其在社会进展中的保驾护航作用。2.3.4科学化原则生物灾难的治理,要按照生物灾难本身的自然规律,在灾难治理中遵从社会规律、经济规律、技术规律,进行科学防灾减灾。生物灾难治理是一项技术性专门强、专业化程度高的工作,它包括生物灾难的监测预警、检疫除害和生态调控技术、药剂药械的使用。这些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转化,以及推广应用这些关键技术,直接关系到防灾减灾效果。掌握生物灾难防灾技术规律,抓住关键环节,不断完善生物灾难治理技术、治理理论和策略,促进生物灾难治理主
21、体知识化,提高生物灾难防灾减灾水平。7-183.生物灾难治理理论3.1生物灾难治理理论研究历程人类在进行生物灾难防治的漫长过程中,逐渐明白得了有害生物的有害性不是绝对的道理,治理理论由“斗争”逐渐转变为科学治理,治理策略逐步完善,走过一条由有害生物的单一防治到综合防治,由综合防治再到灾难治理的进展历程。防灾理念实现了由“消灭”到危机治理、由危机治理向风险治理转变,治理方式由行业治理向公共治理转变,防灾措施由重救灾向重预防转变,防治策略由被动防治向分级治理、分类施策、分区治理转变。表1 生物灾难治理要紧理论简介理 论简 介单一防治完全依靠化学防治杀灭害虫(1940)。综合防治(IPC)以互不矛盾
22、的方式,应用一切适当的技术使害虫种群减少到经济受害同意水平之下,并维持那个低水平的害虫种群治理系统(1950FAO,1965)。综合治理(IPM)害虫综合治理是一个多学科的、偏重于生态学的,对害虫种群实施治理的治理方法。利用各种防治方法配合成为一个协调的害虫治理系统,在它的实施中,害虫综合治理乃是多战术的战略,然而在这些战术中,要充分地利用自然防治因素,而只是在必需时,才用人工防治害虫(RFSmith ,1978)。全部种群治理(TPM)要紧是针对危害人畜的害虫,首先采纳化学防治方法(或其它手段)将虫口密度压到最低限度,再释放不育雄虫,达到完全消灭害虫的目的。大面积种群治理(AMP)主张采纳系
23、统分析的方法测定多维的、动态的经济阈值,由此决定是否进行防治。一旦决定进行防治时,就尽量做到完全消灭,使害虫数量减到最少。生态防治(EPC)依据整体观点和经济生态学原则,选择种类单一或组合措施,不断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与功能,使其安全、健康、高效、低耗、稳定、持续,同时将害虫维持在经济阈值水平之下(19761998)。工程治理对危害严峻、发生普遍或危险性大的病虫害,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和工程项目治理方法,有打算、有步骤、有重点地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对病虫害进行生产全过程治理,把病虫灾难损失减少到最低水平,实现持续控灾的一种病虫害治理方式。可持续治理(SPM)从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动身,在充分了解生
24、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加强生物防治、抗性品种应用和有害生物与天敌动态监测,综合使用各种生态调控手段,通过综合、优化、设计和实施,将有害生物防治与其它措施融为一体,对生态系统及其有害生物天敌关系进行合理的调节,变对抗为利用,变操纵为调节,以充分发挥系统内各种生物资源的作用,使农林业生产得以持续进展(骆有庆,1990)。害虫治理系统工程依照害虫与作物之间的关系、昆虫物种之间的关系,结合治理措施的综合阻碍关系,应用系统工程原理与方法对害虫实施操纵(丁岩钦,1994)。生态系统治理(ecosystem management)生态系统方法(ecosystem management task):一种维
25、持或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和它们功能及价值的方法(IEMTF,1995)。生态系统治理:是一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的操纵,它们将生物体与它们的非生命环境部分及人为活动的调节连接在一起,以制造一个理想的生态系统(CEM,1996)。精准施药(precision medicine)始于20世纪90年代。农药精确使用:定时、定量、定点施药(郑加强,2006)。在进行药物治理时,尽量选用只对靶标生物有作用的药物,或尽量选择只对靶标生物有作用的施药方式。如此的药物治理方式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扰动小,有利于施药后生态系统快速恢复健康。(张国庆,2006)。生态健康(ecology health)生态健康:始于2
26、0世纪80年代。是指人与环境关系的健康,是测度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及其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的代谢过程和服务功能完好程度的系统指标,包括人体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生态健康,人居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代谢环境的健康,以及产业和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健康(王如松,2005)。生态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有机体,生态健康是指生态系统具有稳定和谐的组织结构、较强的活力和恢复力、畅通的生态流,对相邻的系统没有侵害作用(张国庆,2007)。生态健康治理(ecology health care):生态健康治理,确实是为了维护或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而采取的措施,生态健康治理的目的是增强维持系统稳定性与和谐性,提高生态系统抗逆能
27、力,去除或幸免系统中或系统外危害生态健康的因素,创建有利于生态健康的良好环境条件(张国庆,2007)。森林健康(forest health):森林健康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稳定和谐的森林结构,较强的抗灾能力,并能为人类提供较多的生态服务功能和森林物质产品(张国庆,2007)。森林保健:使森林具有较好的自我调节并保持其系统稳定性的能力,从而使其最大的、最充分地持续发挥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作用(19871992)。生物治理(BC)生物治理(biology case):依照研究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运用生态健康原理,采纳生态学和治理学手段,使研究对象和谐地融入生态系统中去,使生态系统保持健
28、康状态,或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健康。这是广义的生物治理概念。狭义的生物治理概念仅仅只是针对人工生态系统而言的,即biology management:依照经营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运用生态健康原理,采纳生态学和治理学手段,使经营对象和谐地融入生态系统中去,达到一定的经营目标(张国庆,2004)。有害生物治理(PM):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先进的生物治理学手段,采取先进的有害生物调控技术和策略,对有害生物实施科学操纵,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张国庆,2004)。“双精”治理(2P)通过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运用先进的预测技术,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精准预测预报,对生态系统实施精确治理
29、,维护或恢复生态系统健康(张国庆,2006)。生物灾难治理(biological disaster management)灾难治理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生物灾难:少数生物偶然抢占生态位,导致原有生物种群之间的共生、竞争、协同等平衡关系遭到破坏,超出了生态系统自身恢复能力,导致人员、物资、环境等产生损失(张国庆,2008)。生物灾难治理是一个有效组织协调可利用的一切资源,应对生物灾难事件的过程。其全然目的,确实是通过对生物灾难进行系统的监测和分析,进一步改善灾难应急治理周期中减灾、预备、响应和重建等方面的措施,以尽最大可能通过有效的组织协调,来保障生态安全,并将经济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具体
30、内容包括包括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应急救灾,灾难发生前的各种打算、物资资金预备等备灾措施,灾难发生后的救灾工作和灾后恢复工作,以及幸免和减少灾难发生的促进生态健康措施。(张国庆,2008)图1 生物灾难治理理论关系简图3.2生物灾难治理模式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性形式或固定格式,与治理模式有关英文的表达有:Management System (治理交流)和Management Model(治理模型)。治理模式的定义是从特定的治理理念动身,在治理过程中固化下来的一套操作系统。能够用公式表述为:治理模式=治理理念+治理系统+治理方法可简单表述为IOS模型:MS=f(I)+f(O)+f(S)其中MS:M
31、anagement System;I:Idea/Ideology;O:Operation/Organization;S:Stratagem/Strategy生物灾难的治理模式能够表达为:BDM=f(EH)+f(BDMS)+f(GCSP,2P,)EH =生物灾难治理理念:生态健康(ecology health);BDMS =生物灾难治理系统(Biological Disaster Management System):生物灾难治理组织机构、法律法规、物资设备等;GCSP,2P =治理方法:治理策略、技术措施等。3.3生物灾难治理理念:生态健康(ecology health)目前,主流的生态健康定
32、义是:生态健康是指人与环境关系的健康,是测度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及其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的代谢过程和服务功能完好程度的系统指标,包括人体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生态健康,人居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代谢环境的健康,以及产业和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健康。事实上,上述定义带有较强的人类中心主义色彩,实质应该是“人类健康(mankinds health)”或“人类生态健康(mankinds ecosystem health)”。笔者认为,生态健康与生态系统健康应该是同一个定义:生态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有机体,生态健康是指生态系统具有稳定和谐的组织结构、较强的活力和恢复力、畅通的生态流,对相邻的系统没有侵害作用。显
33、然,健康的生态系统一个理想状态,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主动介入生态健康治理,确实是要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健康图2 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健康3.3.1生态健康治理(ecology health care)生态健康治理,确实是为了维护或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而采取的措施,生态健康治理的目的是增强维持系统稳定性与和谐性,提高生态系统抗逆能力,除去或幸免系统中或系统外危害生态健康的因素,创建有利于生态健康的良好环境条件。依照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尤其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灾难对生态系统的阻碍,制订生态系统保健打算,开展生态保健工作,并对生态保健措施所取得的效果进行评价,是开展生态健康治理工作的差不多过程
34、,如图所示。在其整个治理过程中,要始终贯彻“认真研究生态系统组织结构与功能,详细分析生态流,以培育生态系统活力和恢复力为主,及早发觉并减轻危害生态系统健康因子的危害,尽量少地扰动生态系统”的健康治理原则。图3 生物灾难治理过程3.3.2生态健康治理的要紧内容生态健康治理的要紧内容包括:健康监测、维护健康、增进健康等。(1)健康监测:加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监测和检疫检查,尤其是危险性因子发生进展情况的监测,及早发觉,迅速清除,以幸免生态灾难的发生与流行。例如加强艾滋病、SARS等感染人群和高危人群的监督治理,幸免危险性传染疾病的传播流行;加强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有害生物监测与检验检疫,防止
35、危险性有害生物入侵与扩散。(2)检疫封锁:忽视生态健康状况的监测,检验检疫执法不严,不合理的人为干扰措施,甚至于人为环境破坏,是生态灾难产生的要紧缘故。加强生态健康状况监测与检疫执法,采取合理的人工干扰措施,是减小生态灾难危害的要紧手段。对差不多发生生物灾难的,尤其是对危险性生物灾难发生区,实行检疫封锁,严防疫情扩散蔓延。(3)预防:关于一些活力较差的生态系统,或者危险性因子入侵前,采取适当的人为干扰措施,提高系统的抗逆能力,预防生态灾难发生。例如,改造人工纯林系统,诱导形成混交林,或在林内释放天敌,减少人工林内病虫害发生。再如用接种的方法预防某些传染病,或对遗传病、营养缺乏病、生活和劳动中的
36、灾难事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或流行。(4)维护健康:爱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维护生态平衡;加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监测,及时发觉并减轻危害生态系统健康因子的危害,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5)增进健康:开展生态系统组织结构与功能研究,详细分析生态流,掌握生态健康与上述因子之间的关系,按照这一关系,培育生态系统活力和恢复力,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能力。(6)灾后康复:生态灾难发生后,利用生态系统恢复力,采取合理的人工促进生态系统恢复措施,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减轻生态灾难产生的危害。依照生态的特点,健康治理的工作模式一般可分为:原生生态系统保健。没有或专门少受到人类干扰的生态系统,一般
37、只要采取爱护措施就足以维护原生生态系统健康,除非发生较大的自然灾难,需要人工促进恢复。人工生态系统保健。由于人工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抗逆能力弱,需要较多的人为干预,才能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例如农田生态系统的人工治理,人工林的培育,人类的健康治理,以及产业的环境爱护等。10-183.4生物灾难治理策略:GCSP治理GCSP治理是分级治理(Graded management)、分类治理(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分区治理(Subarea management)、分期治理(Phased management)的英文缩写,要紧是针对生物灾难的不同发生特点,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38、3.4.1分级治理依照生物灾难源的危险性或灾难的危害程度,将生物灾难或有害生物划分等级,按照等级,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进行灾难治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峻程度、可控性和阻碍范围等因素,划分为四级:级(特不严峻)、级(严峻)、级(较重)和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级(特不严峻)、级(严峻)、级(较重)涉及范围较大,由省、市、县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理,级(一般)阻碍范围局限在社区范围内,能够被县级政府所操纵。表2 危机分级治理组织应急组织级(特不严峻)级(严峻)级(较重)级(一般)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国家级省
39、级市级县级国家突发事件危机分级治理要紧是针对火灾、地震、气象等突发灾难制定的。生物灾难不同于上述灾难,生物灾难的分级治理,与其他灾难分级治理有所不同,可采取两种分级方案:(1)按照灾难严峻程度生物灾难危害程度分级。按照分级结果,启动相应预案。(2)按照灾难源的可操纵性、进展态势有害生物危险性分级。对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PRA),按照分析结果进行分级。依照分级结果,对不同级不的有害生物,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如级有害生物由国家监管,一旦发觉,立即铲除;级由省级监控,一旦发觉新疫点,限期拔除。表3 生物灾难的分级治理灾难分级按灾难源分级(按照PAR分析结果分级)按灾难危害程度分级级高度危险检疫性有
40、害生物(highly risky quarantine pest)造成生态、经济危害巨大,并直接危及人类生命安全或直接危害大范围人类健康的;或高度危险检疫性有害生物在省际间连片大面积爆发级一般检疫性有害生物(risky quarantine pest)造成生态、经济危害巨大,并直接危害局部人类健康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连片大面积爆发级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regulated non-quarantine pest)造成生态、经济危害巨大;或一般有害生物在县际间连片大面积爆发级非限定性有害生物(non-regulated pest)一般有害生物在县内连片大面积爆发3.4.2分类治理按照有害生物种类
41、、危害对象的不同,对生物灾难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关于不同的灾难源,依照不同灾难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进行防治。关于不同经营目的、权属的灾难受体遭受生物灾难,其治理措施、治理责任也不尽相同。例如林业生物灾难治理,由森林的经济效益或生态效益的可确定受益者承担,而森林的生态效益的受益对象难以明确时,林业生物灾难防治责任要紧由政府承担;关于成片大面积暴发的林业生物灾难或、级林业生物灾难发生时,由政府承担治理责任。3.4.3分区治理(1)自然区域:生物灾难的区域性特点,决定了不同区域的生物灾难,其发生进展特点都可不能相同。根基自然区划和生物灾难分布状况、发生特点与规律,进行生物灾难发生区
42、域区划,依照发生区的灾难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2)行政区域:所有的灾难治理措施,最终都将以行政区划为治理单位进行落实,因此,灾难发生区的区划,应该结合行政区划进行。3.4.4分期治理生物灾难发生进展,常常遵循一个特定的生命周期。生物灾难不同的发生进展周期,采取不同的应对治理措施。依照生物灾难可能造成的威胁、实际灾难差不多发生、危害逐步减弱与生态系统恢复三个时期,可将生物灾难事件总体上划分为预防期、预警期、爆发期、缓解期、善后期。(1)预防期:对境外差不多存在、有可能对境内生态健康造成威胁的有害生物进行风险评估,采取检疫措施,防止其侵入境内。(2)预警期:依照监测结果,差不多暴露生物灾难立
43、即发生征兆,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阻止生物灾难发生,或把生物灾难操纵在特定的区域内。(3)爆发期:生物灾难进入紧急时期,灾难事件差不多发生。现在要紧任务是阻止灾难事件进一步进展,并防止其蔓延扩散。(4)缓解期:生物灾难事件进入相持时期,但仍有可能向坏的方向进展。现在要紧任务是保持应急措施,有效并尽快地恢复生态系统健康和社会秩序。(5)善后期:生物灾难得到有效治理,开展治理结果评估,从中总结生物灾难治理经验,从灾难危机中学习治理技术和治理经验。表4 生物灾难分期治理分期发生时期能力要求要紧任务预防期超前检疫御灾通过检疫措施,防治境外有害生物侵入预警期事前预警预备加强监测,及时预警,防范灾难事件发生
44、,或尽可能操纵灾难进展爆发期事中快速反应及时操纵灾难事件并防止其蔓延缓解期事中恢复重建保持应急措施并尽快恢复生态系统健康和社会秩序善后期事后评估学习从灾难中学习因此,生物灾难发生进展过程复杂多变,各个时期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十分明显,而且有时还会相互交错、循环往复,因此要依照具体灾难进展生命周期,确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尽快恢复生态系统健康,尽量减少灾难损失。3.5生物灾难治理技术措施:双精治理(周密监测,精确治理)周密监测(precision monitor)、精确治理(precision management)的目的确实是对生态系统实行实时监测,及时发觉非健康生态系统,找出阻碍生态健康的因子,采取
45、先进的生物治理措施,及时、快速地恢复“患病”生态系统的健康;或者对处在健康、亚健康状态的生态系统,采取合理的措施,维护生态系统保持在比较稳定的健康状态。也确实是讲,生物灾难的双精治理(2P),不仅仅是要克服被动防治和单种防治带来的弊端,更重要的是主动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3.5.1“双精”治理的实质生物灾难的“双精”治理的实质是:重在监测,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公布精准预报。重在预防,维护健康状态生态系统的健康,使其保持在比较稳定的健康状态。对非健康的生态系统,采纳先进的生物治理学技术,使其尽快恢复健康。那个地点的生物治理学技术,要紧是指采取一定的治理措施,利用生态系统自身修复能力,使
46、其恢复健康。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人工干扰措施,促进其恢复健康。(1)周密监测对生态系统进行连续的、实时的监测,通过对积存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手段,建立比较完备的、接近有害生物在自然条件下的生态模型(生活、发生进展等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对有害生物以后的发生进展情况做出精确的预报。(2)精确治理利用精准预报结果,通过差不多建立的、比较完备的、接近有害生物在自然条件下的生态模型(生活、发生进展模型),建立人工干扰模型,尽量使用生态系统自身修复能力使其恢复健康。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选择比较合理的人工干扰手段(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等),对有害生物做出较为精确的干扰,使其危害降到同意
47、的阈值内,并促进“患病”生态系统较快地恢复到健康状态。这种比较合理的人工干扰措施,是指对环境、对生态系统包括对其它生物的损害操纵在同意的阈值内,同时能在较短的时刻内自然修复,没有永久损害,对人类没有损害。那个地点的阈值,依照有害生物种类和危害对象的不同,分为经济损失阈值和生态承受能力阈值。(3)精准施药(precision medicine)在进行药物治理时,尽量选用只对靶标生物有作用的药物,或尽量选择只对靶标生物有作用的施药方式。如此的药物治理方式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扰动小,有利于施药后生态系统快速恢复健康。事实上,精准施药,也是属于精确治理的范畴。(4)生物治理依照研究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
48、学特性,运用生态健康原理,采纳生态学和治理学手段,使研究对象和谐地融入生态系统中去,使生态系统保持健康状态,或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健康。这是广义的生物治理概念,即biology case。狭义的生物治理概念仅仅只是针对人工生态系统而言的,即biology management:依照经营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运用生态健康原理,采纳生态学和治理学手段,使经营对象和谐地融入生态系统中去,达到一定的经营目标。有害生物治理(pest management):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生态健康原理,采纳先进的生物治理学手段和有害生物调控技术与策略,对有害生物实施科学操纵,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3.5.2实
49、现双精治理的途径“双精”治理关键是通过先进的手段,进行实时监测;通过长期数据积存,建立准确的预报模型和人工干扰模型,进行准确预报和人工干扰模拟;采纳先进的生物治理技术,实现有害生物科学治理。(1)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实时监测利用3S、实时溯源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有害生物监测和预警体系。以信息技术和生态、化学技术为依托,结合常规抽样和调查技术,研究重大有害生物的中长期测报和短期准确预报技术,提高预警水平和御灾决策能力。(2)通过长期数据积存,建立准确的有害生物生态学模型仿照气象部门的做法,制定长远的工作打算,完善监测工作的组织与监督制度,规范外业数据采集与上报行为,确保监测数据准确、规范
50、,通过长期数据积存,建立准确的有害生物生态学模型。(3)采取先进的生物治理技术,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生物灾难治理,重在促进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其次才是实时发觉非健康的生态系统,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使其尽快恢复健康:加强生态监管,确保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状态;及时掌握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促进亚健康状态的生态系统恢复健康;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补偿能力,实现有害生物精确治理;必要时,采纳先进的人工干扰技术,及时恢复生态系统健康;加强检疫治理,防止有害生物人为扩散。123.6生物灾难治理系统生物灾难治理系统包括检疫、监测预报、灾难治理、灾后恢复等技术治理措施和有关的组织机构、法律法规等内容,在灾难治理中行使决策、打算、组织、指挥、监督、调节等灾难治理职能。灾难治理系统结构,具有稳定的层次组织形态,才能构成治理系统的“场”和“势”,这种稳定的层次组织结构包括决策层、治理层、执行层、操作层。在整个生物灾难治理系统中,各级政府组建的生物灾难行政治理系统居于主导地位,在生物灾难治理工作中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桂林市临桂区吾悦幼儿园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动物骨骼在文物保护与修复中的应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物体识别AR购物体验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动物专用止痒产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直播电商主播影响力与直播广告营销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水印技术在数据安全治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 2025年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应用创新案例解析报告
- 2025年城市河道生态修复项目生态修复效果与生态修复实施
- 2026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化学高二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 民法典物业培训课件
- 物业服务接待课件
- 2025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附答案)
- 广东2025年03月珠海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合同制职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考点剖析附解题思路及答案详解
- 供应商有效管理方案
- 铝合金门窗安装与质量控制
- 温州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 万科集团财务管理制度手册2024
- 银行进校园活动宣讲
- PMP历年真题 2024版(共8套题、带解析)
- 2025年福州产发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职数学预备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