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课件:第一章 中 药1_第1页
中医学课件:第一章 中 药1_第2页
中医学课件:第一章 中 药1_第3页
中医学课件:第一章 中 药1_第4页
中医学课件:第一章 中 药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中 药中药的基本知识中药的炮制中药的性能中药的用法一、中药的炮制(一)炮制目的 1. 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2. 增强药效 3. 改变药物性能 4. 利于贮存 5. 便于服用(二)炮制方法1.修治法:主要包括纯净、粉碎和切制三道工序。2.水制法:用水或其它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称为 水制法。3.火制法:用火对药物进行加热处理的一种方法。4.水火共制法:本法既要用水,又要用火。5.其他制法:主要有制霜、发酵、发芽、药拌等二、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性能是指药物各自所具有的药性和功能。 中药的性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及毒性等内容。 (一)四气寒凉温热凡能治疗温热性疾病的

2、药物凡能治疗寒凉性疾病的药物平性:作用平和的药物 四气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二)五味辛 甘 酸 苦 咸 淡能散能行能补能和能缓能收能涩能泄能燥能下能软能渗能利五味是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滋味。药物的药味不同,则作用不同。能散、能行辛发散、发汗各种表证行气、行血气滞、血瘀证能补、能和、能缓甘补益调和缓急诸虚证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拘挛疼痛能收 能涩酸收敛固涩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涩精缩尿固崩止带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滑脱遗精遗尿崩漏带下能泄、能燥苦通 泄燥湿湿证实热火毒便秘淋证 (通利二便、泄热)能下、能软咸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瘰疬瘿瘤癥瘕痞块大便秘结能渗

3、、能利(淡渗利水)淡渗利小便水肿小便不利性、味完全相同的药物是否意味着其作用完全相同?(否)问题:上升提举向内收敛向外发散下达降逆升降浮沉(三)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治疗疾病时对人体的作用有不同的趋向性。与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对而言的。药性病势(例) 病势下陷(中气下陷) 病势上逆(咳嗽气喘) 病位在表(风寒束肺) 病位在里(里实便秘)药物对某经(脏腑或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称归经。(四)归经:药物 性味 归经 应用黄芩 苦寒 肺经 清上焦肺火黄连 苦寒 胃经 清中焦胃火黄柏 苦寒 肾经 清下焦相火 药物的归经与性味的关系

4、(五)中药毒性: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毒性反应与副作用不同,它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甚至可危及生命。为了确保用药安全,必须认识中药的毒性,了解毒性反应产生的原因,掌握中药中毒的解救方法和预防措施。 中药毒性反应的产生不但与药物本身毒性的大小和剂量有关。同时,还与药物贮存、加工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使用时间的长短以及病人的体质、年龄、证候性质等都有密切关系。 1.毒性分级(1)大毒中毒症状严重,常引起主要脏器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归为“大毒”。如草乌、川乌、马钱子等。(2)有毒当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并引起重要脏器损害,归为“有毒”。如附子、商陆、牵牛子等。(

5、3)小毒中毒症状轻微,一般不损害组织器官,不造成死亡者,归为“小毒”。如吴茱萸、细辛、苦杏仁等。2. 中毒原因(1)剂量过大:乌头、附子(2)服用太久:雷公藤、朱砂(3)炮制不当:川乌、草乌(4)配伍失误:甘遂、甘草(5)制剂不妥(6)外用失控:斑蝥、蟾酥(7)误食误用:毒蘑菇3. 预防措施(1)应掌握有毒中药的品种及其使用的特殊要求。(2)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和病情,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服药时间。(3)严密观察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毒副反应,早诊断、早处理。 三、中药的用法配伍用药禁忌中药的用量中药的煎服法*(一)配伍 含义:配伍是根据不同的病情、临床辩证和药物的性能,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组合

6、在一起应用。它是组成方剂的基础。 药物七情的含义: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的“七情”。它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个方面。 :单味药治疗配伍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相须麻黄桂枝辛、温发汗解表,增强疗效同属辛温解表药两种性能功效相同或相近药物合用以增效相使茯苓(主药)白术(辅药)利水渗湿补气利水脾虚水肿提高疗效两药合用,主辅相配,辅药提高主药功效相畏半夏(有毒)生姜半夏畏生姜相杀生姜杀半夏一药的毒副作用被另一药抑制,使其减轻或消失。一药能清除另一药的毒副作用。莱菔子相恶:一药能破坏另一种药的功效, 使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的配伍减弱人参人参恶莱菔子

7、相反:两药合用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贝母反乌头,甘草反甘遂等。属用药禁忌中的“十八反”、“十九畏”(二)用药禁忌配伍禁忌:配伍禁忌是指两种药物配伍使用,会产生或增强药物的毒副作用,或降低药物的疗效,因而临床应当避免配伍使用。 “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是指对妊娠母体或胎儿具有损害作用,干扰正常妊娠的药物。通常分为:禁用及慎用药两类。证候用药禁忌:大黄只适用于热结便秘。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常称忌口,是指服药期间对某药的禁忌。包括病证食忌和服药食忌。 (三)中药的用量药物性质:性平、质地重、无毒、鲜品,用量大; 性烈、质地轻、有毒、干品,用量小。药物配伍:单味药、复方中的主药、汤剂

8、中的药,用量大;复方药、复方中的辅药、丸、散剂中的药,用量小。 病人情况,如年龄、体质、病情等: 季节、地域:夏用热药,冬用寒药可小,反之可大。 年龄:青壮年:体质:体壮;病情:重病、急病、病短:用量大; 老年、小孩: 体弱; 轻病、慢病、病长:用量小。 (四)中药的煎服法煎药法: 煎药用具 :陶、瓦罐;搪瓷 煎药用水 :饮用水 加水量:淹过药面2厘米左右 煎前浸泡:冷水泡30-60分钟 煎煮火候及时间 :煎一般药宜先武火后文火 。解表药清热药,一般用武火煮沸,改用文火1015分钟 ;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 1小时左右。 煎煮次数:2-3次 入药方法 :先煎后下包煎 另煎 烊化 (四)中药的煎

9、服法服药法: 服药时间:每日一剂,每次100-120ml,每剂分二服或三服。 病情急重者,可每隔四小时左右服药一次。 驱虫药、攻下药、补益药及其它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宜饭前服用。 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 。 消食药亦宜饭后及时服用 。 安神药宜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药。 呕吐病人服药宜小量频服。 服药方法:一般汤药多宜温服。 中药分类及常用中药 解表药定义 凡具有发散功效,以发散表邪为主要作用,解除表证的药物称解表药。功效 发汗解表。有些药还有利尿退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痒、祛风除湿止痛、消疮等作用。 应用 解表药主要用治外感表证。 分类 (1)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防风、 荆芥 (2)

10、辛凉解表药柴胡、葛根、薄荷、 桑叶、菊花使用注意 1、中病即止,不可久用或过量使用。 2、阳虚自汗、阴虚盗汗、泻痢呕吐、吐血下血、麻疹已透、疮疡已溃、热病后期津液已亏者,慎用。 3、入汤剂不宜久煎。 辛温解表药1麻黄(草质茎)性味归径: 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功效:辛温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辛温解表药2桂枝(嫩枝)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辛温解表 温经通脉 助阳化气辛温解表药3防风(根)辛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肺、脾经功效: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止痉定搐辛温解表药4.荆芥(地上部分)辛味归经:辛、微温。归肝、肺经功效:祛风解表 透疹止痒 止血辛凉解表药1

11、柴胡(根)辛味归经:微苦、微辛、微寒。归肝、胆、脾、胃、三焦经。功效:疏散风热 和解表里 疏肝解郁 升阳举陷辛凉解表药2葛根(根)辛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功效:发表解肌 生津止渴 透发麻疹 升阳止泻辛凉解表药3薄荷(茎叶)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辛凉解表 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 疏肝解郁 煎服法:后下辛凉解表药4菊花(头状花序)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 平肝明目 清热解毒 “目科要药” 白菊(滁菊):甘寒,清热之力稍弱,长于清肝明目,多用于 内伤之证; 黄菊(杭菊):味苦,清热之力稍强,长于疏散风热,常用于外感之证;野菊花:味甚苦寒,清热解毒之

12、力更强,多用于热毒疮疡。辛凉解表药5桑叶(干燥叶)性味归经: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 清肺润肺 清肝明目 桑叶 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菊花 清肝,平肝明目用于肝经风热目赤肿痛,肝肾阴虚目暗昏花等。 桑叶疏散力强,且能清肺,润肺止咳 菊花平肝明目力胜,又善于清热解毒。均能不同二、祛风湿药含义:凡具有祛风除湿功效,以祛除风湿为主要作用,治疗风湿痹证的药物,称祛风湿药。 功效:能祛除停留于肌表、经络等处的风湿外邪,部分药物还有散寒、清热、活血舒筋、通络止痛及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 适应证:适应于风湿痹证,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或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及肝肾不

13、足的腰膝酸软、筋骨痿软等。 使用注意:祛风湿药大多辛温香燥,会耗伤阴血,对阴血亏虚者慎用。 祛风湿药1独活(根)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独活功效主治: 1、祛风除湿:主治风寒湿痹.祛湿作用较强,性善下行,故善治腰以下部位的风寒湿痹。如腰膝关节的疼痛、重着、麻木等。 2、散寒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夹湿证。见头痛如裹、昏沉胀重、舌苔白腻等,常配羌活、防风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可浸酒或入丸散用。使用注意:辛散温燥,阴虚及气血不足者慎用。祛风湿药2.威灵仙(根)性味归经:辛、咸、温。有小毒。归膀胱经。威灵仙功效主治: 1、祛风除湿:治风湿痹痛。祛风湿效果好,可以通行十二经络凡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者都可以用。 2、通络止痛:治跌打损伤。可单用或与川乌、乌药等同用。 3、软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