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建立企业产品形象的案例企业产品形象调查企业产品形象中的理念层面的建立企业产品形象中视觉层面的建立以江苏中讯数码电子有限公司(“中讯公司”)为例。1 企业产品形象调查1)中讯公司基本情况介绍2)现有电话机的产品形象分析 中讯公司产品形象的不足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念识别层面(1)产品只有编号,没有主题和名称,没有独特、清晰的设计理念和品牌理念;(2)产品形象没有与企业的品牌形象相结合,二者之间缺乏关联。核心视觉形象层面(1)外观各款产品形态迥异,没有延续性,也没有主题形态;产品没有标准色彩或色彩规划,产品配色混乱;质感单一,没有根据系列、档次和风格加以区分,另外表面工艺相对粗糙。(2
2、)界面液晶显示的各种数字和图标没有进行统一规划,视觉效果比较混乱;按键形状和文字符号未进行统一的视觉设计,既增加模具成本也造成消费者使用上的不便;发声孔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没有任何标准,无形中增加了产品内部结构设计的难度;指示灯的形状、大小、位置、颜色、亮度等也没有根据总体风格进行系统规划;标志或名牌视觉冲击力太弱,无法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兴趣;缺少一些吸引人的辅助功能:特色闪灯、和弦铃声、彩色液晶、眩光按键等。 外围产品视觉形象(1)产品包装及宣传单缺乏精心策划,只是一些产品图片的堆积,没有明确的理念和主题;视觉设计风格陈旧,没有引入有特色的图形元素,未能迎合数码时代人们的感性需求;包装和宣传单
3、的纸质及印刷效果不够精美。(2)产品展示及体验氛围的营造商品展示未能与产品形象有效结合起来;未能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品牌体验的愉悦。(3)产品形象的传播3)市场上主流厂商电话机产品形象分析(1)国内厂商一线厂商步步高TCL二线厂商(2)国外厂商一线厂商西门子友利电二线厂商4)目前国内电话市场竞争格局及潜在危机分析普通商用电话机普通家用电话机无绳电话机家家e信息电话5)未来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1)移动通讯继续高速发展(2)固定电话业务持续发展(3)小灵通异军突起分食市场(4)可视通讯市场正在形成(5)2008奥运会和2010世博会的商机正在形成企业产品形象中理念层面的建立1)电话机市场潜在消费群的定位2)对潜在消费群体的行为为研究与需求分析3)中讯产品形象理念层面的具体定位产品形象定位的基本原则首先、产品设计定位必须从潜在消费群体的需求出发,投其所好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借鉴了整合行销的观点。其次、产品设计定位的消费群体越清晰具体,消费者购买产品时越能够找到群体认同感。第三、每个系列产品应该有一个特色定位,最好还有一个上口易记的好名称。第四、产品形象中的理念层面,实际上是企业想传递给消费者一种价值观。4)理顺产品形象与企业形象的关系(1)对中讯公司现有品牌形象的综合分析(2)公司品牌形象对其产品形象视觉层面建立的影响3 企业产品形象中视觉层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售后维修服务合同协议
- 商店专卖合同协议
- 商店承包经营合同协议
- 商场商铺返租合同协议
- 民宿整体转租合同协议
- 商业用房开发合同协议
- 微晶板合同协议
- 商家外卖平台合同协议
- 模具工厂合作合同协议
- 母婴店劳动合同协议
-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调查技术规范DB41-T 1992-2020
- 大众旅游服务质量控制手册
- GB/T 44421-2024矫形器配置服务规范
- 大型活动策划与管理第八章 大型活动风险管理
- Q∕GDW 12165-2021 高海拔地区运维检修装备配置规范
- JGJ107-2016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 妇科医生进修汇报课件
- 动态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总结
-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
- 从汽车检测看低空飞行器检测发展趋势
- DB32T 4740-2024 耕地和林地损害程度鉴定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