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捕捉作文材料的心理过程_第1页
第三讲:捕捉作文材料的心理过程_第2页
第三讲:捕捉作文材料的心理过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讲:捕捉作文材料的心理过程分页导航:前言1:前言2:第三讲:捕捉作文材料的心理过程(2)甲:炼铁需要矿石,酿酒需要粮食,一切物质消费都离不开原料。精神消费虽然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但同样需要一个以“原料到“产品的“消费过程。儿童作文,首先必须拥有与作文有关的材料。没有材料,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一切都无从谈起。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儿童获取作文材料的心理问题吧。乙:好啊!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本领再大,没有米也是无法做饭的。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儿童一提到作文就愁眉苦脸。他们害怕写作文,原因是什么?不少人说:“没什么可写的。到了作文课上,这些孩子就两眼盯住天花板,皱着眉想啊,

2、想啊,怎么也想不出来。没有作文材料,这个作文确实是没法写的。研究作文材料的来源,探究儿童获取作文材料的心理,进步他们获取作文材料的才能,在作文教学中很有现实意义。我想,教师们对这一问题一定都很关心,很感兴趣。一儿童作文反映的是儿童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甲:作文的材料从哪儿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早已做了明确的答复:人的意识,从本质上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作文是其主体儿童的意识活动的产物,不管是客观的记实叙事,还是主观的议论抒情,从根本上说都只能来源于客观现实。乙:记得南宋朱熹有这样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

3、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说,池塘明净清澈,是因为有源头的活水不断地流进。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如同源泉,文章是溪水。假如把作文比作蓄水的池塘、溪流,那么在作文这个池塘、溪流里要想贮满清清的活水,那么需要生活的源泉不停地涌来。生活是广阔的海洋,在儿童生活的海洋里可供他们作文的材料真是太多了!甲:不错。但是,问题在于,客观现实为儿童作文提供原料,而原料不会自动地变为文章。客观现实反映到文章中必须以人的心理为中介。一切生活现象都必须转化为人的心理现象,才能表达到文章中来。乙:这就是说,生活为儿童提供了写作的原料,但要使原料变为作文,还必须经过主体的汲取和加工。甲:是的,从本质上说,儿童

4、作文首先是一种认知活动。儿童在作文中反映的已不是客观现实本身,而是他们各自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心理学研究指出,知觉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门户。儿童作文是由搜集材料,理解事实开场的,也就是从主体对客观事实的知觉开场的。我们经常讲的“观察那么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方案、比拟持久的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乙:由此看来,我们要想努力进步儿童从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的才能就必须注意研究儿童的知觉和观察,认真讨论一下,客观事物是怎样通过知觉,成为作文材料的。二获取作文材料的知觉过程甲:客观事物是怎样通过知觉信息进人大脑的门户,而成为儿童作文材料的呢?让我们先来看一节口头作文课,然后再以这节课为例作一些

5、分析吧。学习课文?八只小猫?以后,教师让学生带来各种小动物玩具和布娃娃,在校园的草坪上进展了一次观察、想象、作文训练课堂实况片断一甲:在这次训练中,陈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带来的布娃娃和小动物玩具,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考虑它们之间的互相联络,编童话故事。形态各异的玩具小动物、布娃娃,这些客观事物是怎样通过知觉信息进入大脑的门户,成为儿童作文材料,走进美丽的童话故事的呢?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般说来,这一过程,大致需要经历三步。第一步:“摄缺。客观事物的外部属性具有可见、可闻、可感的直观特征。人们通过各感官直接而迅速地摄龋众多的信息刺激了人的感官,感官使之转化为生物电脉冲,通过神经传导输人中枢,最后投

6、射在大脑皮层上。乙:这第一步,从几位学生的发言中是可以揣摩到的。譬如,那位观察玩具小熊的男同学,他首先获得的正是“浑身棕色的毛、胖墩墩。大脑袋、招风耳、滴溜溜直转的眼睛,粗壮的四肢等等小熊的外部特征。那位编童话故事的女同学,首先注意的也正是玩具小熊圆圆的神情,小狗黄黄的动态,卷毛狗漂亮的外貌。甲:您说得对!获取作文材料心理过程的第二步是“叠颖。客观事物的种种信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进人大脑后,必然激起曾经感知过的类似的体验。大脑对感官提供的种种信息整理、结合而产生的直接映象与以往经历中的表象叠印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完好的表象。譬如,您刚刚提到的玩具小熊,浑身棕毛、大脑袋、招风耳、粗壮的四肢,正面的、反面的、侧面的等种种信息,通过视觉感官进人那位男同学的大脑后,就被大脑整理。结合、叠印成一个玩具小动物的完好映象。这是一个什么小动物呢?它有什么样的个性和本领?于是,大脑就把这一知觉映象同曾经感知过的类似的体验相对照,从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