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精品课件新-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_第1页
医学精品课件新-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_第2页
医学精品课件新-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_第3页
医学精品课件新-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_第4页
医学精品课件新-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放射科一、CT血管成像技术二、CTA与常用的几种血管成像技术的比较三、CTA临床应用概况四、各部位动脉解剖五、CTA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一、CT血管成像技术(一)、 定义:CTA是以螺旋CT尤其是多层螺旋CT(MDCT)扫描成像为基础,通过血管注射对比剂(离子型及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以达到显示全身各部位血管(动脉和静脉)为目的的一项无创性血管检查技术。广义,CTA包括CT动脉成像技术(CTA)、CT静脉成像技术(CTV)及CT微循环成像技术(CT灌注 CTP)。狭义,通常所说的CTA是指CT动脉成像及CT静脉成像技术。今天我们主要介绍的是CT动脉成像。(二)基本原理

2、:CT血管成像技术是经静脉注射对比剂,利用螺旋CT在受检者靶血管内对比剂充盈的高峰期(理想状态是处于高峰期,而且兴趣区内血管腔对比剂充盈均匀,处于平台期)进行连续的原始数据容积采集,然后运用计算机的后处理功能重建靶血管,形成成像的血管影用于血管疾病的诊断。(三)、影响CTA血管成像质量要素1、静脉内对比剂团注的选择: 对比剂浓度350或370Img/ml 对比剂注射速率3-4ml/s、 注射对比剂后的扫描时间:颅脑1820s,颈动脉1015s, 主动脉2025s,门静脉5055s, 下腔静脉6070s,或使用造影剂跟踪出发扫描技术进行扫描。 病人血管的个体差异及扫描医师的经验及设置。2、扫描参

3、数的选择: 扫描采集层厚23mm,螺距3或3.5,扫描时尽量可能缩小扫描野,以免影响分辨率;扫描后将重建间隔缩小为0.5或13、后处理技术: 多平面重建技术(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重组(VR)、表面遮蔽显示(SSD)、仿真内镜显示(VE)。(四)常用图像后处理方法1、多方位重组( MPR ): 即利用三维重组技术对CT扫描后采样获得的数据进行任意方位的断层图像重组。包括平面重组和曲面重组,主要用于观察血管的比邻关系和将迂曲的血管在同一图像上显示。MPR显示胸主动脉 MPR显示椎动脉MPR显示腹主动脉及左侧髂总动脉2、最大密度投影(MIP):是把扫描后的三维数据叠加起来,以操作

4、者选定的方向作为投影线,在该投影线方向,三维数据中的最高密度体素投影到一个二维数据中,其余体素则被删除。MIP可以从任意角度投影。主要用于观察血管钙化情况。颅内血管胸腹部血管腹部及盆部血管盆部及大腿血管四肢血管3、容积再现重组(VR):首先确定扫描容积内像素密度直方图,以直方图的不同峰值代表不同的组织,然后计算每个像素的不同组织百分比,继而换算成不同的灰阶,以不同的灰阶(或彩色)及不同的透明三维显示容积内的各种结构。主要以三维立体观察血管情况。脑底动脉环颈部血管 胸、腹部血管4.表面遮盖法重建技术(SSD):其作用同VR,但是三维立体空间效果不如VR,容易丢失部分原始数据,优势会出现假象,现在

5、较少应用。二、CTA与常用的几种血管成像技术的比较(一)CTA与DSA比较CTADSA优点:(1)无创性检查,以更低的代价和更低的危险性获取了重要信息。(2)一次注药可以扫描区域的大范围的靶器官血管显示。(3)能同时显示血管内、外及血管壁的情况。(4)能二维、三维显示并多角度、多方位观察。不足:CTA的靶器官血管显影是静脉注射对比剂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的浓度,而DSA是对比剂直接注射至靶器官血管,故DSA在空间、时间和对比分辨率方面仍在有一定优势。但在部分器官显示中尤其是较大的血管显示方面,CTA亦可以取代DSA成为金标准。优点: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可显示0.5mm的脑血管,文献报道对脑血管的诊断

6、率可达8995%.常常作为血管诊断的金标准。不足:(1)创伤性检查:操作复杂、技术难度大、创伤性大(诱发出血、损伤血管内膜、栓子脱落等)、对比剂使用量大、辐射量大。(2)双侧血管时常常需要分别做。(3)管壁血栓不能显示;血管周围结构显示差。(4)二维显示,无旋转功能。(二)CTA与MRA比较CTAMRA(1)无创性检查。(2)空间分辨率高于MRA。(3)扫描时间短,特别冠状、肾动脉显示的图像质量优于MRA。(1)无创性检查。(2)通常无需对比剂,但狭窄或扩张血管产生的涡流会致使血管显示不良或夸大现象。必要时亦需增强。(3)无辐射。(三)CTA与超声多普勒比较CTA超声多普勒(1)较好的时间、空

7、间分辨率。(2)更直观的图像效果并进行较为完善的后处理成像。(3)深浅血管的良好显示。对较小血管显示优于超声多普勒。(4)良好的图像较超声多普勒更少依赖医生的检查技术。(1)实时性。(2)低价格。(3)可反复检查。(4)无需使用对比剂。(5)能显示血流方向及流速。(6)高度依赖医生的技术水平。三、CTA临床应用概况(一)CTA的适应症、禁忌症1、CTA检查适应症: 动脉血管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已经很成熟,总体来说全身各大脏器的血管都可以进行CTA检查。大脏器血管可以显示34级分支水平,肺动脉甚至可以显示更细分支。在许多血管性病变的检查方式中甚至可以取代DSA有望成为新的金标准。2、CTA的

8、禁忌症(1)碘对比剂禁忌症的病人,如碘过敏、甲亢未控制、严重肾功能不全等。(2)不适合X线检查的人群,如孕妇。(3)对一些对碘对比剂高风险人群,要在医疗评估及做好相应预防措施后实施。如过敏体质、过高的高血压、血清肌酐水平过高、充血性心力衰歇等。(二)CTA在全身各部位的临床应用1、头颈部 诊断作用:动脉瘤、动脉畸形、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肿瘤供血等。部分甚至可以取代DSA的作用。限度:直径小于2mm的动脉瘤敏感性较低,约502、冠状动脉诊断作用: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冠状动脉变异、狭窄或梗阻,心功能评价。限度: 16排螺旋CT机为冠状动脉入门机型,64排螺旋CT机为常规机型。检查控制好心

9、率、呼吸频度等对成像质量很重要。3、心脏诊断作用:先天性心脏病(房、室缺)、大血管畸形、肺循环异常(充血、瘀血、肺水肿)。限度:由于心搏及CT分辨率影响,较小的心内结构缺损难于显示;对于瓣膜的运动没有超声显示直观。4、肺血管诊断作用:肺动脉、静脉及支气管动脉异常(动静脉畸形、肺动脉栓塞、血管瘤等)、肺肿瘤供血情况。限度:6级以下的肺动脉显示不良。5、肝脏血管诊断作用:肝动脉血管畸形、肝癌术前评价、肝切除、肝灌注化疗前计划、各种原因所致门静脉扩张治疗前评价、肝脏移植前供体的筛选和受体血管评价、移植后并发症的随访、门脉高压及其侧支循环和门静脉栓塞等。限度:由于扫描速度及空间分辨率的限制,肝动脉远端

10、细小分支及门静脉、肝静脉三级以下的显示欠佳。6、肾和肠系膜血管诊断作用:肾动脉变异、肾动脉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肾血管基础病变和量化肾动脉狭窄(可用于狭窄疑似病例的筛查)、肾动脉狭窄内支架置入术后的随访、肾移植前风险评估及移植后疗效评价的常规检查。肠系膜血管栓塞、血管异常(动脉瘤、动静脉瘘等)、血管压迫等。限度:肾、肠系膜上动脉23级显示良好,4级约50%的显示率。严重肾功能不全,碘对比剂使用受限。7、主动脉、盆腔血管、下肢血管诊断作用:各种主动脉病变(主动脉变异、动脉夹层、动脉瘤、假性动脉瘤、血管畸形、动脉炎、动脉硬化、狭窄等)。可以观察病变血管内外及壁的情况;可量化狭窄的程度及分级。下肢血

11、管可以一次性显示腹主动脉下段至足背动脉。动静脉畸形可以显示供血、回流血管并能了解远端血管粗细、形态、畸形血管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外伤所致的血管狭窄、闭塞、脂肪栓子、动静脉瘘及假性动脉瘤等显示较好。限度:较细的血管显示不良。四、各部位动脉解剖双侧颈总及颈内外动脉大脑前动脉颅脑血管 双侧椎动脉椎基底动脉及双侧大脑后动脉肺动脉及肺静脉(后面观)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腹部血管及其分支左肾动脉及其分支髂动脉及股动脉分支 下肢血管腘动脉、胫前、胫后及腓动脉五、CTA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头颈部血管病例:患者女,10岁,头晕,

12、目眩,头痛2月,加重1周。右侧颈内动脉末及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小动脉瘤。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前动脉A1段及大脑中动脉m1、2段增粗、伸长、迂曲,其中颈内动脉末及大脑中动脉起始部轻微膨大,直径约5mm,病例:患者男,63岁,左侧椎动脉第四(颅内)段、基底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左椎动脉第四段及基底动脉动脉瘤。左椎动脉颅内段见局部管壁钙化,局部管腔轻度扩张,边缘不光整;基底动脉呈球状扩张,横径约12MM,管壁见多发钙化斑块,扩张后段轻度狭窄。病例:患者女,60岁,反复头晕10多年。左侧椎动脉颅内段硬化伴动脉瘤。椎动脉呈右侧优势型,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可见小斑点状钙化及局限性管腔扩张,直径约4.1mm,上端细小。

13、病例:患者男,90岁,轻度头晕头痛。右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右侧椎动脉上段增宽,直径约7mm,长约30mm。病例 2 患者男,66岁,双侧颈内动脉瘤形成。 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局限性扩张。病例:患者男,20岁,左侧顶枕叶区脑动静脉畸形。平扫左侧大脑半球枕叶皮质区密度不均。增强后左侧顶枕叶可见迂曲扩张的异常强化血管团,大小约3024X37mm, 左侧大脑中动脉参与供血,大脑中浅静脉参与引流。 病例:患者女,24岁,左脑干出血伴破入脑室系统。左侧脑干区可一见异常扭曲血管团,由基底动脉发出三根分支供血,并可见两根粗大的引流静脉。病例:患者女,34岁,左侧丘脑出血伴破入脑室系统。左侧丘脑区可见一异常扭曲血

14、管团,其分别由左侧大脑后动脉发出两根分支供血及两根粗大的大脑大静脉引流向直窦,病例:患者男,25,抽搐、头晕1天。左顶叶脑膜瘤。左脑膜动脉供血。病例:患者男,64岁,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始缺失。病例:患者男,16岁,左侧乙状窦血栓。左侧乙状窦血栓见不规则低密度充盈缺损,其中央见条状高密度影并与静脉影相延续。病例:患者男,61岁,头晕。直窦与横窦交汇之窦汇及左侧横窦静脉血栓。直窦与横窦交汇之窦汇及左侧横窦见斑片状低密度充盈缺损影。病例:患者女,81岁,头晕头痛6天,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状态。右侧颈内动脉虹吸段及大脑中动脉水平段管腔狭窄。病例:患者女,55岁,右颞叶、右枕叶、左侧小脑多发脑软化灶。右

15、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狭窄程度约50,远端分支细小,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远段由对侧大脑前动脉供血。病例:患者男,45岁,右大脑前动脉起始部狭窄。病例4:患者男,40岁,椎动脉右侧优势型,左椎动脉颅内段细小。 病例,患者女,55岁,椎动脉颅内端变异。椎动脉呈左侧优势型,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分为两支,并呈环状汇合于基底动脉。(二)胸、腹部血管病例:患者女,54岁,胸腹痛半小时。 I型胸、腹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根部至右侧髂总动脉管腔内可见螺旋走行的内膜线影,分隔主动脉呈双腔改变,真、假腔内均见对比剂充盈,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根部。病例:患者男,90岁,假性动脉瘤。相当于L2-3水平腹主动脉左前壁见

16、一囊袋状结构与主动脉相连,大小约35mmx32mm,其外围可见厚约10mm新月状低密度无造影剂充填区,其间未见明显线样影。病例:患者男,76岁,夹层动脉瘤。 腹主动脉约L2L3椎间盘水平可见撕裂。病例:患者女 ,61岁,肝硬化病史10多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例:患者男,59岁,右肺上叶尖段中央型肺Ca伴纵膈淋巴结及上腔静脉瘤栓形成。右肺上叶动脉受压狭窄。病例:患者男,60岁,右侧中央型肺癌伴上腔静脉癌栓。病例:患者男,54岁,肝脏巨块型肝癌并肝内多发转移、门静脉右支癌栓形成。肝癌血管增多杂乱,门静脉右支充盈缺损。病例:患者男,35岁,肝硬化并多中心型肝Ca、广泛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Ca栓形成

17、。病例:患者男,31岁,弥漫型肝癌。肝动脉分支推移变细。病例:患者男,55岁,肝右叶巨块型肝癌伴腔静脉,心房癌栓。病例:患者男,45岁,胰头癌肠系膜上动脉空回肠分支起始部受压狭窄。病例:患者男,49岁,肝左叶肝癌并动静脉瘘。动脉期门静脉提前显影。病例:患者女,65岁,突发腹痛5小时伴呕吐。肠系膜上动脉远端分支呈漩涡状旋转。病例:患者,男,75岁,反复腹部痛5年加重10天,手术情况:小肠扭转(7200)平扫病例:患者男,61岁,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脾动脉远端狭窄并梗死。脾动脉远端及肠系膜部分分支狭窄及连续性中断;肠系膜上动脉距起始部约26MM处管径膨大,直径约9MM,长度约15MM。病例:患者男,

18、75岁,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广泛硬化。病例:患者男,47岁,腹主动脉粥样硬化,附壁血栓形成;双肾动脉狭窄,右侧明显。左侧髂总动脉狭窄。病例:患者男,52岁,左肾萎缩伴左肾动脉较细,考虑左肾动脉发育不良所致。病例:患者女,63岁,异位右锁骨下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起于主动脉弓内侧经食管气管后方走行。病例:患者男,57岁,腹腔动脉干变异(腹腔肠系膜干)病例:患者男,44岁,右副肾动脉病例:患者女,86岁,腹主动脉中段狭窄闭塞。腹主动脉腔从L1上缘水平逐渐变细,至L1下缘水平中断、闭塞,呈残根状,L1上缘至L2下缘腹主动脉段未见显示,约长2.5cm,其间见多条扭曲、密集侧支循环血管在脊柱旁、腹后腔建立。 (三)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