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学 -孔子著_第1页
道德学 -孔子著_第2页
道德学 -孔子著_第3页
道德学 -孔子著_第4页
道德学 -孔子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道德学孔子解释一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1例句:他的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有教无类”。朱自清经典常谈诸子第十解释二“有教无类”是说,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顺,有的不肖。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这就叫“有教则无类”,简称“有教无类”。要弄清楚什么叫“有教无类”,得先弄清楚“有A无B”这种句式。这种句式在汉语中有四种意思:一,只有A,没有B,比如有勇无谋、有名无实;二,有A,没有非A(B),比如有增无减、 HYPERLINK /view/168976.htm t _blank 有过之无不及;三,

2、既有A又没有A,比如有意无意、有一搭没一搭;四,如果有A,就没有B,比如 HYPERLINK /view/45988.htm t _blank 有备无患、有恃无恐。“有教无类”属于哪一种呢?第一种不对。因为教与类不像勇与谋、名与实,是矛盾对立的两面。第二种也不对,理由同上。第三种更不对。能选择的,只有第四种,即“有A则无B”。比方说,有备则无患,有恃则无恐。同样,有教则无类。通过教育,可以消除人原本的差别。这就叫“有教则无类”,简称“有教无类”。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前提。这个观点,是 HYPERLINK /subview/1332006/9290358.htm t _blank

3、谢质彬先生在1989年第11期 HYPERLINK /view/309369.htm t _blank 文史知识提出来的。2历史 HYPERLINK /view/716.htm o 编辑本段 编辑 HYPERLINK /subview/27039/13090759.htm t _blank 西周时期,政府设国学和乡学两类。国学又分大学和小学两级,而乡学则多称为庠、序、校、塾等。 HYPERLINK /view/73645.htm t _blank 礼记 HYPERLINK /view/1052086.htm t _blank 王制记载,“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 HYPERLINK

4、/view/400861.htm t _blank 辟雍,诸侯曰 HYPERLINK /view/1568614.htm t _blank 泮宫”。西周前期,因战事频仍,学校教育以武事为主,而西周后期政权稳定,开始倾重文化教育。当时大学学习以礼、乐、射、书为主,而小学则多学 HYPERLINK /view/9207.htm t _blank 六艺基础知识。此时的教育依然以贵族教育为主,平民是很难进入官办学校学习的。到了东周,战乱频仍,礼乐崩坏。周王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制度开始崩解,诸侯开始为政一方。为了培养本国人才,诸侯纷纷设立自己的官学,称为“痒宫”。这时候教育对象不再局限于

5、贵族,为了充实人才,一些有能力的平民也被官学吸收培养。而以 HYPERLINK /subview/2176/5070682.htm t _blank 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也在同一时期兴起,孔子本人非常认同扩大教育对象范围的做法,同时他还提出教育是教化民众,增强国家实力,维护统治稳定的重要手段,因此,他认为教育甚至不能仅仅局限在有潜力有培养价值的人,而应推广至所有国民。所以,他本人积极推广私学,认为这样可以使任何愿意学习的人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故而,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因而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当官的资格。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

6、孔子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开始了其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以实现其政治思想。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孔子弟子三千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夷夏之分。孔子吸收了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人 HYPERLINK /subview/5171/12015277.htm t _blank 公孙龙和 HYPERLINK /view/1072584.htm t _blank 秦商入学,还欲居“ HYPERL

7、INK /view/322314.htm t _blank 九夷”施教,充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主张。孔子弟子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如 HYPERLINK /view/6237455.htm t _blank 南宫敬叔、 HYPERLINK /view/868377.htm t _blank 司马牛、 HYPERLINK /view/5667249.htm t _blank 孟懿子;也有很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如 HYPERLINK /view/6198.htm t _blank 颜回、 HYPERLINK /view/7437.htm t _blank 曾参、 HYPERLINK /view/2476

8、0.htm t _blank 闵子骞、 HYPERLINK /view/4956371.htm t _blank 仲弓、 HYPERLINK /view/72781.htm t _blank 子路、 HYPERLINK /view/1583543.htm t _blank 子张、 HYPERLINK /view/99633.htm t _blank 子夏、 HYPERLINK /view/79585.htm t _blank 公冶长、 HYPERLINK /view/80927.htm t _blank 子贡等。而平民教育更能体现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实质。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

9、众生一体都有善性”的理论。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论断。儒家认为人可以为神、上帝。儒家相信人毕竟有体现至善、上通神明、天人合一的可能。孟子认为: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之趋善,如水之就下。人有天生的善端,本此善端,便可成德、成圣。荀子认为:途之人可以为禹。程朱理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路,也是把国家、组织的管理 HYPERLINK /view/793622.htm t _blank 权柄最终交给圣人。到陆王心学的“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就是宇宙”、“心即理,心外无物”。在传入中国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吸收儒家的有教无类也发展出众生平等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