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整理_第1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整理_第2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整理_第3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整理_第4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第一节婴儿期的感知觉发展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常用方法二、触觉、味觉、嗅觉、听觉的发展三、视觉及空间知觉的发展四、跨通道知觉的发展五、对知觉发展的解释1、2、3、4、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常用方法 视觉偏爱法习惯化与去习惯化诱导电位法高振幅吮吸1、视觉偏爱法:在婴儿研究中,最有效的行为度量是他们的注视行为。通过给婴儿呈现两个(或更多)刺激物,观察他更喜欢哪一个,从而获取婴儿知觉发展的 相关信息的方法。2、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个体对反复出现的刺激慢慢熟悉,兴趣下降从而反应减少的现象。去习惯化:刺激发生变化,兴趣恢复引起反应增加的现象。婴儿能够对各种刺激物图像、声音、气味、味道和触摸表现出习

2、惯化和去习惯化。在 此意义上,此方法是测量婴儿感知觉能力的有效方法。3、诱导电位法给婴儿呈现一种刺激,通过记录他们脑电波的变化推论其感知觉能力的发展。做法:对应处理不同刺激的脑区,在婴儿头部插上数个微电极。如果婴儿觉察到我们给 的特定刺激,其脑电波的形状将会出现变化,表现出诱发电位。如果没有觉察到刺激,脑 电活动就不会出现变化。由于两种不同的刺激会诱发不同的脑电活动方式,因此,采用诱导电位法我们甚至可以 知道婴儿能否分辨不同种类的图像或声音刺激。4、高振幅吮吸让婴儿吮吸一个里面镶有电路的特殊奶嘴儿,观察他们对被感知环境的反应。做法:在实验开始之前,先记录婴儿吮吸频率的基本值。以基本值为标准,每

3、当婴儿吮 吸频率加快,吮吸强度增加时,就会触动奶嘴里的电路,与电路相连的能够提高感觉刺激 的幻灯或者录音机就会启动。二、触觉、味觉、嗅觉、听觉的发展1触觉是父母和婴儿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基本的途径。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怕冷不怕 热。对疼痛也非常敏感。试探性的嘴咬现象在第一年的中间发生最为频繁,之后逐渐减弱。在紧随着让位于用手全面细致地感知世界的方式。触觉和视觉的配合,对婴儿早期认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味觉新生儿喜欢甜味。新生儿面部表情显示能够区分好几种味道。甜食一表情放松,酸嘴唇紧缩;苦味张开嘴,作出痛苦的怪相。这些与生俱来的反应对生存有重要意义,因为对新生儿来说最理想的食物是略带甜味的

4、母 奶。3嗅觉 新生儿对食物气味的反应和对味道的反应一样,与成人非常相似,这表明对气味的偏好也 是与生俱来的。4听觉 关于婴儿听觉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主要方面:检测(婴儿能听到什么):婴儿一出生就能听到声音,新生儿的听觉阈限比成人高10到50分贝。婴儿对高频声音的听觉发展早于对低频声音的听觉。有研究发现,胎儿期即已产生听觉。怀孕第25周对声音可能表现出反应。28周胎儿对呈现 于靠近母亲腹部的响亮的声音刺激的反应是紧闭眼睛;若不能以此做出反应,出生后往往 带有听觉问题。辨别(婴儿能知觉到什么声音差异)婴儿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可以清楚地区分:1个月时能够区分200赫兹和500赫兹纯音之间的 差别;5-

5、8个月时能在1000-3000赫兹范围内觉察出声频的2%的变化(成人为1%);在 4000-8000赫兹范围内音高的差别阈限与成人的水平相同(Olsho, 1984)。,别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定位(婴儿对声音的空间定位能力)“U”字形发展曲线 从出生起,婴儿便表现出某种初始的声音定位能力。研究发现,婴儿在出生5分钟内已经 表现出这一能力。然而到2或3月时,这一反应却近乎消失,到4或5个月时又再次出现。 因此声音定位的发展表现出“U”字形发展曲线。三、视觉及空间知觉的发展1视觉的一般发展视觉的产生新生儿的眼睛已能辨别光线的明暗。婴儿也能察觉到视野内物体的运动,当移动速度较慢 时,喜欢用眼睛追

6、随视觉刺激。视觉的发展(1)视觉调节能力的发展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周,眼睛不能根据物体的距离来进行视觉调节。只有大约相距8英 寸的物体才能看得最清楚.(2)视敏度的发展:视敏度是眼睛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3)颜色视觉婴儿已具备颜色视觉。研究者采用习惯化方法研究婴儿视觉能力的发展发现,新生儿看到 的世界是彩色的,但在区分蓝、绿、黄以及白色上存在困难。然后婴儿颜色知觉能力发展 迅速,在2-3个月的时间里,就能够分辨所有的基本颜色。4个月以后,能把各种颜色归于 红、蓝、黄、绿四个范畴,这和成人的红绿蓝三元色已相当接近。2、空间知觉近年来,心理学家对婴儿的空间知觉进行了大量研究。空间知觉

7、是物体的形状、大小、远 近、方位等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空间知觉包括深度知觉(距离知觉)、形状知觉、大 小知觉、立体知觉和方位知觉。【深度知觉】深度知觉是对物体远近、深浅的知觉。它对于了解环境中各种物体的位置排列、引导人的 运动活动非常重要。视崖(吉布森和沃克)实验装置:一块大玻璃平台,中间放有一块略高于玻璃的中央板。板的一侧玻璃上铺有 一块格子形的图案布,因为它与中央板的高度差不多,看起来似乎像个,浅滩”。在中央 板的另一侧离玻璃几尺深的地面上也铺上同样格子形的图案布,使儿童造成一种错觉, 这里像“悬崖”。研究表明:2个月的婴儿已能分辩出视崖的两边。当他们探寻视崖的深侧一面时,通常表现 为

8、心率变慢,这说明年龄小的婴儿对深侧一面不是感到害怕而是感到好奇;当婴儿的年龄稍大(6、7个月),能爬的时候,他们在接近深侧时,心率加快,表现出恐惧。这两种情况均说明婴儿具有深度知觉。【形状知觉】婴儿喜欢看什么?(范茨)结果发现,出生十几天的新生儿就能分辨物体的形状了。婴儿对人脸图最感兴趣,也对那 个混乱的人脸图感兴趣,对黑白鸭蛋图最不感兴趣。后续研究发现新生儿更喜欢看高对比、明暗部分有明显的分界线,以及有弧度的中等复杂图案。形状对比性:指图形上可用于对比深色和浅色部位的数量多少。如果婴儿能区分出两个图形的对比性不同,他们一般偏爱对比性大的图形。这个原理提示,年轻父母给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买玩具

9、时,就应该从简单到复杂,不要总是给孩子买形状非常简单的玩具,这样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对视觉刺激的需求。【视觉发展里程碑】出生1个月1能看出简单的、具有强烈对比性的物体特征2喜欢看大的、粗线条的图形3表现出形状的恒常性4能对运动深度情境作出反应23个月1眼睛的聚焦能力接近成人2能认出光谱中的全部颜色3出现双眼深度视觉4视觉的对比敏感度的发展导致婴儿喜欢看图形的细节5对图形内部的形状特征感兴趣6能发现整个形状的结构45个月1能像成人一样对颜色进行归类2 出现双眼深度视觉3初步形成视觉的大小常性4当物体运动时,能把该物体从背景物体中分离开来68个月1视敏度从出生时的20/660发展到20/100,

10、已接近成人2能以平稳、细腻的眼动跟踪运动的物体3能看出图形的边界 4即使物体不运动,也能根据其特征把它从背景物体中分离开来 912个月 能提取出一个完整图像的信息【跨通道知觉的发展】:多感觉通道相结合的知觉就是跨通道知觉。将来自不同通道的信息相互联系起来,而不是将景象、声音和触摸感觉彼此独立地体验。 跨通道知觉对婴儿来说非常重要,它帮助婴儿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序的、可预测的生活 环境大世界。虽然我们说婴儿的跨通道知觉是天生的,但这只是说,他们天生就具有把不同的感觉通道 同时加以利用的倾向,并不是说他们对任何不熟悉的事物都能天生地用跨通道知觉进行感 知。实际生活经历对他们也非常重要。这些研究提示

11、我们,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应该抱着孩子多多地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 环境,给他们的容量巨大的感知觉仓库里,存储更多的信息资料,这是促进孩子智力发展 的最好的早期教育。第二节儿童认知的发展皮亚杰一、皮亚杰对婴儿认知的研究1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看作活跃的探险家,他的思维在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 展。皮亚杰认为,从婴儿到青少年,儿童要依次经历4个阶段,其中第一个是感知运动,年龄大约是0-2岁。帮助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基本生命功能。智力是“所有认知结构趋于平衡的状智力态唧头脑中所有的智力活动都有一个目标,在思维过程和环境之间产生一种平衡和谐的关 系(认知平衡,而达到这种平

12、衡状态的过程称之为平衡)。一个人内部的心理图式(已有知 识)和外界环境的不匹配能促进认知活动和智力发展。图式是表征、组织和解释经验的模式或心理结构。是一种思维或动作模式。皮亚杰认为,心理结构儿童组织和理解经验的方式随年龄发展变化。他把认知结 构的基本单元称作图式。认知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图式的变化包括两个过程:适应和组织2感知运动阶段新生儿和2岁儿童的差异很大,感知运动阶段分为6个时期或亚阶段。感知运动阶段的认知发展:感知运动的各个亚阶段及其典型的适应性行为反射图式(0-1个月)新生儿反射初级循环反应(1-4个月)表现出关于自己身体的简单动作习惯;对事件进行有限的预期次级循环反应(4-8个月)儿童

13、的行动有意重复自己对于周围世界的有趣的影响;模仿熟悉的行为次级循环反应的协调(8-12个月)表现出有意的或目标导向的行为;对事件的预期改善;模仿与自己以前的行为稍有不同的行为;客体永久性(AA寻找)三级循环反应(12-18个月)用新方法作用于物体,探索客体的属性;模仿陌生的行为;能在几个地方寻找藏起来的物体(AB寻找)心理表征(18个月-2岁)对物体和事件进行内部表征,能解决感知运动问题,能找到不在眼前的物体,延迟模仿,玩假装游戏二、婴儿期客体概念的发展1、客体或客体永久性概念:最初由皮亚杰提出,指的是我们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 识信念。客体的存在和行为,均从根本上独立于我们与它们之间的知

14、觉和运动联系。2、皮亚杰关于客体概念的论点客体概念非先天,而是后天获得的;客体概念的获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贯穿于整个感知运动阶段;这一过程有一个普遍而固定的发展顺序,在不同发展阶段,婴儿获得该概念的各个不同方 面。3、客体概念发展变化的阶段皮亚杰认为客体概念的发展与感知运动发展相对应,因此将客体概念的发展变化分为六阶 段。新近研究表明,年幼婴儿的客体知识似乎远远高于皮亚杰的估计,但这种认识并不足以 使婴儿表现出适应性行为,因此有待进一步研究。三、婴儿期的其他认知成就感知运动发展的新研究许多研究表明,婴儿表现出许多认知能力的时间比皮亚杰说的要早。新生儿使劲地吮吸奶 头,以产生有趣的声音和事情。这

15、种行为就像皮亚杰所说的次级循环反应,表明婴儿在4 8个月前就能探索和控制外部世界。皮亚杰可能低估了婴儿的能力,因为他没有采用今天成熟的实验技术。在新近对信息加工 和感知运动发展的研究中,操作条件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已经灵活地用于考察婴儿知 道了哪些东西。对感知运动阶段的评价02岁婴儿认知发展的成绩能预期事件的发生,主动寻找藏起来的物体,灵活地改变感知运动图式,能做假装游戏等, 这些能力出现时间和皮亚杰说的一样。另一些能力,如二级循环反应,对物体属性的理解(包括永久性和物体因果性),延迟模仿、 使用心理表征解决问题(类比推理)等,比皮亚杰原来所说的出现得早。运算运算,是一种可逆转的观念上的操作

16、。有几层含义:是一种内化的动作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动作运算有守恒性有系统性的特征。不能单独进行。二、前运算阶段(27岁)由于信号功能或象征功能的出现,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格式在头脑里 进行“表象思维”。前运算阶段的标志:表征和符号当儿童从感知运动阶段发展到前运算阶段时,最明显的变化表现在表征或符号活动的急 剧增加。婴儿和学步儿就已经具有某种在心理上表征世界的能力。在幼儿期,这种能力开 始迅速发展。由于信号功能或象征功能的出现,幼儿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 征性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思维的特点是: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和刻板性。(1)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

17、2-4)前概念阶段主要特点是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出现表征功能,或称象征功能。即 用一事物代表与之有意义联系的另一事物。如象征性游戏:儿童用小棒当“枪”,纸片当“菜气没有形成类概念,分不清个别与一般;没有掌握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会作出合乎逻辑的 推理。如吕西安娜四岁半时说“我还没睡午觉呢,所以不是下午。她还不明白下午是包含许 多特殊事件的一般时间阶段,而她的午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2)直觉思维阶段(4-7岁)思维直接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两个特点:还没有形成“守恒。自我中心。只注意主观的观点,不能向客观事物趋近,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 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

18、的观点协调。(如“三座山”实验;儿童知道自己有 哥哥,但不知道哥哥是否有弟弟;认识自己的左右手,但分不清他人的。)3 .不可逆性缺乏等级分类能力三、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已迅速获得了认知操作能力。认知操作是一种内部的心理活动,它 使儿童能够修改和重组已有的表象和符号,从而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获得了守恒性。可逆性的出现是获得守恒的标志,也是具体运算阶段出现的标志。群集结构的形成。群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系统。这时的运算还不能脱离具体事物。四、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又称命题运算阶段。最大特点是儿童思维此时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可 能的假设

19、进行推理。他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推论,使认 识指向未来。形式运算思维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认知的发展为个体其他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影响着青少年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积极影响形式运算帮助个体思考生活中的可能事件,形成稳定的同一性,获得对他人 心理想法和行为原因的更丰富的理解。能很好地处理个人决策,包括权衡各种行为过程及 其对自己和他人可能造成的结果。形式运算思维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消极影响形式运算或许给青少年带来许多痛苦经验。年幼儿童往往能接纳世界的本来 面目,听从权威人物的教导,而形式运算者按假设的替代物表征现实世界,他们开始对一 切事情提出质疑。皮亚杰把青少年的理想主义

20、(认为事物应该怎样)看做是他们新的抽象 推理能力发展的结果,并认为形式运算是“代沟”产生的根本原因。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贡献(一)确认儿童心智成长的内发性与主动性(二)确认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普遍性(三)确认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成长速度不一批评(一)(二)关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争论(三)重知识认知而忽视社会行为发展 发展先于学习的观点较少教育价值各年龄组实际发展水平与理论不符一、二、三、任务难度的适当性儿童的认知发展可否被加速关于认知发展阶段性的理论第三节信息加工理论的认知发展观一、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观点信息加工理论反对抽象概念信息加工理论同意皮亚杰的观点,认为儿童是主动的、探索的,但他们没有提

21、出统一的、 独立的认知发展学说,相反,从注意、记忆、分类能力到复杂的问题解决,他们考察了思 维的不同侧面。信息加工理论用像计算机一样的流程图来描绘人类认知系统。人类思维的计算机模型是 诱人的,因为它明确而精细。信息加工研究者认为这种模型很有用,因为他们反对用同化 和顺应这样的抽象概念描述儿童的思维。他们希望准确地查明不同年龄的人们面对任务时 的表现心理系统的结构和容量信息加工研究者认为,心理系统的基本结构终生相似,然而该系统的容量一次保留和加工的信息量与加工的速度一提高。这使更复杂的思维形式成为可能。尽管信息加工 容量与大脑发育有关,但它与加工策略的改进关系更大,这包括关注信息,有效分类等。在

22、2岁前,这些策略就已经开始形成。信息加工系统的贮存模型把人的思维分为3个基本成分:感觉登记、工作记忆或短时记 忆、长时记忆。信息流经每个阶段时,我们都能用心理策略操作和转换它,这增强了思维和保留信息留作 后用的有效性。信息加工第一步:感觉登记首先,信息进入感觉登记器,在这儿直接而简洁地进行表征。然而,利用心理策略,我们 就能选择声音和图象。如,你可能更关心一些信息,而忽视另一些信息,这提供了它转移 到信息加工系统下一步的可能性。信息加工第二步:工作记忆或短时记忆。这是心理中意识到的部分。人能主动地对有限的 信息进行加工,例如,记笔记、复述,把信息分类一都需要短时记忆。信息加工第三步:长时记忆长

23、时记忆是掌握永久性知识的基础。其容量是无限的。通过长时记忆,人储存大量信息, 这些信息有时难以检索,或提取出来。为了帮助再现信息(检索),人使用各种策略。信息 在长时记忆中按内容和主人的计划分类,很像图书馆的目录系统。沿着储存信息的重要网 络,可以很容易地检索。信息加工流派的认知发展机制机制:体加工能力加工的有效性信息编码表现随着大脑的成熟,心理系统的容量增加基本操作速度加快,在工作记上消耗的能量减少,从而为其他心理活动节省了资源。以感觉加工和注意方式进行的编码越来越精细和有选择性策略使用策略变得更为有效,促进了信息的存储、表征形成和信息提取。知 识 专门领域知识的数量增加,结构越来越复杂,使

24、策略的使用和提取越来越容易。元认知对认知过程的意识和理解加深,自我调节能力提高,使认知策略能向更广泛的情境中推广。【幼儿的记忆策略的发展P131】(一)学前儿童开始表现出记忆策略。(二)儿童策略发展的三种情况P132产生缺失:如果在记忆过程中,儿童没有使用记忆策略,其原因并不是他们没有产生记忆 策略的能力,而是他们没有主动地产生记忆策略。中介缺失:如果在记忆过程中,无论是儿童主动产生记忆策略,还是别人教给他们一定的 记忆策略,但都没有提高他们的记忆成绩。利用缺失:新近研究表明,在儿童熟练使用策略前还存在一个过渡阶段。自发使用的策略 对记忆没有帮助或帮助很小。(三)三种特殊的儿童记忆现象婴儿期记忆缺失:不能回忆3岁之前发生的事情。遗觉象:当视觉对象撤离后,儿童仍能在好几分钟内保持对象的细节表象。不依视觉背景 的不同而消失。记忆恢复:反映儿童记忆的另一种遗忘曲线。表现为在识记材料后的头几个小时或几天内, 达到高潮再慢慢下降的趋势。尤表现于幼儿园小班儿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