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25在华外资银行对中国(zhn u)银行业的影响(yngxing)研究目录(ml) TOC o 2-2 h z t 标题 1,1 HYPERLINK l _Toc322728633 第一章引言5 HYPERLINK l _Toc322728634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5 HYPERLINK l _Toc322728635 1.2文献综述5 HYPERLINK l _Toc322728636 1.2.1国外研究现状6 HYPERLINK l _Toc322728637 1.2.2国内研究现状8 HYPERLINK l _Toc322728637 1.3研究内容和方法10
2、HYPERLINK l _Toc322728637 1.4研究的目的与创新点10 HYPERLINK l _Toc322728638 第二章我国的银行业开放政策与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历程11 HYPERLINK l _Toc322728639 2.1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11 HYPERLINK l _Toc322728639 2.1.1第一阶段:1979年1993年11 HYPERLINK l _Toc322728639 2.1.2第二阶段:1994年2001年12 HYPERLINK l _Toc322728639 2.1.3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13 HYPERLINK l _To
3、c322728639 2.2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方式14 HYPERLINK l _Toc322728639 2.2.1机构形式选择及网上银行14 HYPERLINK l _Toc322728639 2.2.2股权介入形式17 HYPERLINK l _Toc322728639 2.3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区域布局情况19 HYPERLINK l _Toc322728639 2.3.1目前布局19 HYPERLINK l _Toc322728639 2.3.2外资银行来源国对区域布局的影响20第三章外资银行在华战略及中资银行情况的分阶段研究 23 HYPERLINK l _Toc322728641 3
4、.1在华外资银行的阶段性特点及中资银行的阶段性经营情况23 HYPERLINK l _Toc322728639 3.1.1第一阶段:1979年1993年24 HYPERLINK l _Toc322728639 3.1.2第一阶段:1994年2001年25 HYPERLINK l _Toc322728639 3.1.3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zhjn)273.2在华外资银行的经营(jngyng)战略(zhnl)与中资银行的经营战略分析 HYPERLINK l _Toc322728642 32 3.2.1在华外资银行经营战略 HYPERLINK l _Toc322728642 32 3.2.2针
5、对外资战略投资者减持中资银行股票现象的讨论 HYPERLINK l _Toc322728642 35 3.2.3中资银行在各阶段的总体经营战略 HYPERLINK l _Toc322728642 37第四章 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的实证研究4.1变量描述4.2计量方法及模型设定4.3对外资银行进入效应的假设4.4实证结果4.5模型分析及评价 HYPERLINK l _Toc322728650 第五章在华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39 HYPERLINK l _Toc322728651 5.1在华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39 HYPERLINK l _Toc322728652 HYPERL
6、INK l _Toc322728652 5.1.1在华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有利影响39 HYPERLINK l _Toc322728652 5.1.2在华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不利影响405 HYPERLINK l _Toc322728651 .2在华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41 HYPERLINK l _Toc322728653 5.3全文小结42 HYPERLINK l _Toc322728653 参考文献43引言(ynyn)1.1选题背景(bijng)与研究意义外资银行指的是由外国(wigu)在本国境内独资创办的银行。其经营范围根据各国银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有的国家出于
7、稳定本国货币的目的而对外资银行的经营范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也有些国家将外资银行与本国的银行一视同仁。外资银行主要凭借其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了解和广泛的国际网点等有利条件,为在东道国的跨国公司和当地企业提供资金上的融通,支持其向外进行业务的扩张和投资。外资银行已在我国存在超过一百年,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外资银行在我国真正的发展是在1978年的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政府逐步放宽对外资银行的限制,外资银行也开始陆续进入我国。作为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银行业的开放将对东道国本国的银行业及其金融系统产生深远影响。外资银行的进入,对处于社会结构、产权结构改革时期的我国金融业甚至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
8、义。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开始,尤其是在2006年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通过参股及开设分支机构等途径融入中国银行业。尽管外资银行整体上就目前而言,在国内占据的市场份额仍不多,但其在一些细分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已使国内银行业明显感觉到他们的潜在威胁。围绕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分析和探讨在华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影响,对优化我国的金融市场结构,提升中资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对政策层面如何推进金融制度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银行业开放政策与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历程2.1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1978年,中国(zhn u)步入改革开放时期。从1979年我国批准(p zhn)
9、第一家外资银行日本输出入银行(ynhng)在北京设立代表处起,外资银行在我国的经营网络不断扩展、业务规模快速增加、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银行业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外资银行的发展同步于我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政策,而我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1.1第一阶段:1979年1993年这一阶段我国对外开放银行业的战略是通过外资银行引入外汇资金、改善国内外资企业的金融服务以及创造投资环境。我国政府于1981年开始批准外资银行在华设立分行。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外资银行是为了配合沿海经济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需要,外资银行的服务对象限制在侨民和侨资企业,而这一阶段进入的外资银行基本
10、上是港资银行及少数日资和欧美银行,外向型经济相关性成为其跨国经营的主要动机。在我国政府于1990年作出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并于同年8月颁布了上海外资金融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后,在华外资银行顺应大势,经营区域从各个经济特区扩大至沿海城市以及中心城市。2.1.2第二阶段:1994年2001年由于这个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来华投资的外商增多。外资企业大量的融资需求促成了外资银行的迅速发展,该阶段的外资银行主要服务于其母国在我国的直接投资。 2.1.3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在这一阶段,我国银行业监管当局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和总体发展战略及时调整银行业开放的区域优惠政策,积极贯彻
11、国务院振兴东北和西部开发战略、引导和鼓励外资银行到东北和西部发展,并设立了相关的绿色通道。面对中国入世带来的机遇,外资银行不得不将中国纳入其全球化发展的战略中,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均想从这个新兴市场的高速发展中分一杯羹。2.2外资银行进入中国(zhn u)的方式2.2.1 机构(jgu)形式选择及网上银行作为服务型企业(qy),物理网点仍然是外资银行分销金融服务的主渠道。中国民众对网上银行服务渠道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较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偏低,且我国法律对网上银行业务设置的限制更多,因而在华外资银行设置实体网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各组织机构形式的具体功能不同,在华外资银行在其国际化经营的
12、不同阶段,将根据其发展战略和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就实体网点而言,外资银行物理网点的机构和人员设置都十分精简。设置实体网点的成本很高,因此有必要用网上银行来进行服务补充,通过网上银行扩大客户服务面,延伸分销服务网络。根据2011年10月14日数据显示,国有银行在不同层级地区的网民渗透率较为均衡且渗透率高,在北上广三大中心城市,部分银行的网民渗透率高达48%。外资银行在全国其他地区的渗透率远低于中资银行,尽管外资银行在网银渗透率排名靠后,但其网银业务在既有客户中渗透率较高,有效弥补了网点不足的劣势。2.2.2 股权介入形式外资银行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入股,可规避我国监管当局针对外资银行
13、的业务限制,全面迅速地进入国内银行市场,利用国内银行分支机构网络众多和客户基础广泛的优势,推广外资银行的产品及服务,特别是零售业务及高端理财服务。另外,外资银行还可与中资银行签订业务合作协议,形成战略联盟或合资建立专业附属机构。2.3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区域布局情况2.3.1目前布局 外资银行的具体区位布局受到各区域市场目前与未来的发展状况、投资回报率和开放(kifng)程度等要素影响,外资银行在进入时首先考虑经济实力强、基础设施完备、对外开放程度高、人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从大的区域(qy)看,外资银行的网点(wn din)设置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目前已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以广深为
14、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和以京津等地为中心的区域。外资银行在华战略及中资银行情况 的分阶段研究 3.2在华外资银行的经营战略演变与中资银行的应对3.2.1 在华外资银行经营战略首先,来源地不同的外资银行的经营风格也不同,而正是这种独特的经营风格决定了其不同的在华发展策略。各家外资银行在不断与当地文化融合的同时,始终保持着自身独特的经营风格和企业文化。批发业务与零售业务兼营的外资银行多倾向于选择全面的发展战略,而专营批发业务的外资银行则选择继续拓展企业市场以及在专项业务领域发展创新。不同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时间不一样,业务开展程度与战略在时间点上有交错的可能性,来自相同地区的外资银行在经营风格与业务有趋同
15、性。我们将以地区的划分来探讨外资银行的经营战略。第一类,来自香港地区的外资银行;以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为代表,早期的网点设置均以华南地区为主,后期则以发展全国性业务为经营目标,陆续在中南地区、北方大城市开设分支机构。同时,有一部分港资银行响应国家号召在西北和东北地区设置网点,如集友银行、东亚银行。第二类,来自日本与韩国的外资银行;这两个国家的外资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其国内企业,业务(yw)以批发业务为主,合作双方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已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局面。第三类,来自(li z)欧美国家的外资银行,奉行(fngxng)市场导向战略,偏好于进入市场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它们往往
16、资金雄厚,当中一部分在中国市场的主要对象是公司业务客户、以大规模的资金运作及企业资产管理、投行业务为主。还有一部分外资银行是公司业务与零售业务均涉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花旗银行。 其次,对于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核心前沿地区,如上海,各外资银行均十分重视。地理位置上的优越、强大的经济实力使上海拥有汇聚国内甚至海外金融的力量。上海是外资银行的聚集地,对外资银行在地区战略上非常有代表性,当地的数据具有代表意义与研究价值。外资银行在上海地区和的分布有如下特征:机构数目增加;资产规模不断增加;市场份额不断增加;总部定位不断加强。2008年在上海注册的法人银行总资产已达8450.53亿元,占全国的84.83%
17、 数据来源:2009年中国金融年鉴;至2009年上海有外资法人银行(含财务公司)20家、外资银行代表处90家 数据来源:2009年中国金融年鉴。首批获准转制为法人银行的外资银行,基本落户上海。法人银行总行及分行、管理行、外国银行分行、保留分行、同城支行等各类型外资银行纷纷在上海集聚。以上的种种使上海在新一轮外资银行的战略布局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首要地位。 3.2.2针对外资战略投资者减持中资银行股票现象的讨论从2008年底开始,外资战略投资者参股中资银行出现了新的现象,外资金融机构纷纷减持中资银行股票当外资(wiz)战略投资者在我国获得法人资格后,对中资银行的技能传授就会有所保留。外资战略(zh
18、nl)投资者如果找不到渐进增持甚至(shnzh)控股中资银行的路径时,就会变成单纯的财务投资者,减持中资银行股票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3.2.3 中资银行在各阶段的总体经营战略 一, 第一阶段:1979年1993年。 这一阶段外资银行还没开始大规模进入我国且并未开展太多实质性的业务,因此中资银行也没有采取措施应对外资银行。可以说,我国整个银行业在当时是处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状态,缺少活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 二,第二阶段:1994年2001年。 随着国家对外资银行的限制逐渐放宽,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也不断扩大。在这个阶段我国仍处于转型经济时期,政府为了在转型过程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
19、,会把转型中产生的风险引向金融体系,以致于银行账面出现大量呆账、坏账。由于中资银行在这个阶段的贷款业务主要是面对企业,极少面对个人消费,而恰恰个人消费贷款的风险比企业贷款要小,这也是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比率较高的另一个原因。我国银行业在这个时期背负着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国家的注资重组,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剥离与核销了大量的不良资产;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大都成立较晚,具有较高的市场化程度,控制不良资产较国有商业银行有改进,因此资产质量较好。由于缺乏资本金的补充,在这一阶段的后期,中资银行开始接受外资银行的入股。入世前接受外资银行入股的中资银行只有三家,分别是中国光大
20、银行、上海银行与南京商业银行(具体参考表2-4),不仅银行数目少,外资机构持有的股份比例也较少。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合作(hzu)形式除了(ch le)有外资(wiz)机构的入股,还有与外资银行签订的全面性业务合作协议,这些合作协议集中在双方建立代理行关系方面。在这一阶段,中资银行看到了其内在实力的不足,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在经营策略上开始通过与外资合作来弥补自身的劣势。三,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由于我国在2001年确定了加入WTO的承诺时间表,我国银行业的开放力度也加大了。根据上一节对中资银行的经营情况介绍可以看出,中资银行在改善盈利和控制不良资产等方面的能力不断加强,各项指标均有改进。
21、中资银行逐渐开始采取阶段性的措施来应对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扩张,入世后先是选择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的战略,在双方合作中保持竞争意识,学习外资银行的国际化经营理念,在不断改进自身的基础上与其竞争。以下是这个阶段中资银行在经营战略方面的主要改变:第一,随着监管当局对外资入股的限制放宽,而前文提到外资银行尤其是来自欧美的外资银行,资金方面的能力一般都很雄厚,所以中资银行积极引入外资。许多中资银行更视外资银行的入股为改善资本结构和拓宽融资渠道的重要机遇,甚至创造条件吸引外资银行,在2001年2008年是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的高潮时期(具体数据可参考表2-4)。中资银行需要有效的筹资手段,而入股的方式一方面吸
22、引了资金,另一方面减少了政府的行政干预、从而增强了自身的经营独立性。但必须看到,除了极个别中资银行,很多参股的外资金融机构并没有向中资银行派出董事或者高层管理人员,而且与中资银行开展的业务合作也不多。外资入股后的中资银行收入结构基本无变化,仍是以存贷利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第二,推行“精准营销”以取代“粗放营销”。就像前文说到外资银行针对特定客户类型进行培养进而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其他业务一样,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这方面也学习国外银行的“精准营销”理念,在这几年已开始组织“精准营销”有关活动的尝试并投入了一部分资源。“精准营销”是从各个角度进行市场细分,选定及培养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推荐贴近客户需求的
23、金融产品与服务,力求保住高净值客户。尽管在管理机制、业务流程及信息系统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有差距,但能大大提升银行客户对银行的认知价值以及银行的自身经营价值。第三(d sn),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与财富管理业务。由于(yuy)中资银行的先天的网点数目与客户资源优势,个人储蓄一直(yzh)是中资银行的强项,但因为外资银行进入后带来了新的服务理念,将一部分富裕人群吸引过去了。中资银行在入世后开始重视个人储蓄的吸存,推出各种个人理财服务以及开设私人银行,以求获得更多中间收入。从总体上看,中资银行的理财服务及私人银行服务都是在零售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开设的,工、农、中、建等国有大银行在客
24、户资源、网点设置上有优势,但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则能依靠其所属的金融集团,整合集团内的证券、基金、信托等方面的资源,提供给客户范围更广泛的服务与金融产品。但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应加强财富规划、税务规划等方面的服务,避免把理财建议仅仅停留在推介理财产品上。第四,手机银行服务快速发展,网上银行服务不断完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上银行已存在多年,在安全性、客户细分等环节均有很大改进。而近几年来,中资银行开始大力发展手机银行服务,一系列涉及账户管理、资金交易、投资理财、信用卡和客户服务等产品移至手机终端,部分银行还出现了手机银行客户端化的趋势,如招商银行于2010年推
25、出的IPHONE版本手机银行。中资银行的手机银行服务目前处于导入期向成熟期发展的过渡期,客户需求及客户群规模不断扩大,即将迎来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的黄金阶段。中资银行通过发展网上银行与手机银行服务,大大方便了原有客户,保证了其具有大量客户资源的优势不被外资银行的进入所减弱。第五,中资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加快。根据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10年年报中的跨国业务数据信息,截止至2010年末,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海外总资产已超过4800亿美元,在全球各大洲均设有分支机构。中国银行是国有四大银行中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在全世界31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中国工商银行紧随中国银行,在28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且
26、其所有境外机构均实现盈利。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他中资银行也在扩展海外业务,尽可能合理的布局其境外分支机构。第四章 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shn y yn xn)影响的实证研究本章(bn zhn)选取我国具有代表性的 4 家国有银行和 10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004 -2011年的数据 , 实证考察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金融年鉴(ninjin)和中国统计年鉴各期。4.1变量描述(1)银行经营变量。利息收入占总资产的比例(IA),表示银行基础存贷款业务的盈利能力;非利息收入占总资产的比 (NIOA) , 表示中间业务等非贷款利息的盈利能力; 经营费用占总资产
27、的比 (OA) , 表示银行的经营管理效率的高低; 贷款比总资产的比例 (LQ) , 表示银行的流动性水平;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比总资产 (BL) , 表示银行的资产质量和抗风险能力;银行所有者权益比总资产(EC),表示银行股东权益的大小。 (2)银行结构变量。各样本银行与总样本银行资产的比 (POA) , 表征各样本银行的规模。(3)外资进入变量。外资银行的存款占所选取的总样本的存款份额 (FO) ,是第一个表示外资银行进入的变量 。外资银行的总资产与占所选取的总样本的总资产份额(FA) ,是第二个表征外资银行进入的变量 。(4)宏观变量。各年度 GDP 的增长率 (DGDP) , 表征宏观经
28、济的发展状况。4.2计量方法及模型设定我们选用 14 家样本银行 2004 - 2011 年的时序与截面混合数据进行分析。首先 , 考虑到各家银行之间的差异 , 我们采用变截距模型。其次 , 考虑到我们选取的 14 家样本银行数据包含个别数据不可得 , 而且我们选取的样本基本包括了国内银行的基本特征 , 我们仅以样本自身效应为条件进行推论 , 所以我们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 , 并且在不平衡样本中进行。最后 , 为了减少由于截面单元数据造成的异方差影响 , 我们采用 GLS (Cross Section Weights) 估计方法。我们考察了银行经营因素、银行结构因素、外资进入因素以及宏观经济因素
29、对经营费用比、非利息收入比、贷款资产比、呆账准备金比分别进行回归(hugu)。其中外资进入变量作为解释变量 , 其他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宏观经济因素和银行结构因素是每个被解释变量的控制变量。而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和权益资产比作为经营费用比的控制变量; 经营费用比、利息收入和权益资产比作为非利息收入的控制变量; 非利息收入、利息收入和呆账准备金比例作为流动性比的控制变量; 非利息收入、利息收入和流动性比例比作为呆账准备金比的控制变量。因此方程设置的形式如下:4.3对外资银行进入(jnr)效应的假设假设 1 外资银行(ynhng)的进入使国内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减少。从竞争的主体看, HYPERLINK
30、 /search?word=%E4%B8%AD%E5%9B%BD%E5%B7%A5%E5%95%86%E9%93%B6%E8%A1%8C&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 建行等四大行通过体制创新、机构改革与经营转型,进一步发挥大型银行客户、网点、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增强公司业务市场的拓展力度中小 HYPERLINK /search?word=%E8%82%A1%E4%BB%BD%E5%88%B6%E9%93%B6%E8%A1%8C&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股份制银行凭借灵活的经营机
31、制,在部分领域和区域内处于较快上升的态势,将可能对未来公司业务的竞争格局增添新的变数; HYPERLINK /search?word=%E5%A4%96%E8%B5%84%E9%93%B6%E8%A1%8C&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外资银行凭借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和强大的金融创新能力,不断蚕食优质公司客户市场;近年来 HYPERLINK /search?word=%E7%A4%BE%E4%BF%9D%E8%B5%84%E9%87%91&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社保资金、保险资金和 HYPERLINK /sea
32、rch?word=%E4%BA%A7%E4%B8%9A%E6%8A%95%E8%B5%84%E5%9F%BA%E9%87%91&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产业投资基金获准扩大投资渠道,成为银行在基础设施信贷领域新的竞争对手。假设 2 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国内银行经营(jngyng)费用减少。扩大金融服务开放,引进竞争机制对提高市场效率、促进我国国内金融机构改进经营管理(gunl)是十分必要的。缺乏充分竞争,作为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就没有足够的压力来提供最优质高效的服务。结果,使其可获得最初垄断利润而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入世后将在一定时候取消设立外资银
33、行的地域限制,允许更多的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这一承诺打破了对金融(jnrng)服务市场维持数量限制造成的金融服务部门效率低下的局面,使未来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外资金融机构进入的积极意义还在于能够带来先进的金融产品和更好的金融服务。假设 3 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国内银行的短期风险增加。冲击的首先是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 HYPERLINK /search?word=%E5%9B%BD%E9%99%85%E7%BB%93%E7%AE%97&fr=qb_search_exp&ie=utf8 t _blank 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其次是对中资金融机构拥用的客户群会冲击。银行出售的是服务,服务质量是
34、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外国商业银行十分注重服务理念,塑造服务形象。一旦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将以成熟的金融工具、良好的服务手段、优质的品牌、独特的营销方式来推销他们的产品,抢占居民和企业的“购买”服务,这样将有可能使国有银行的客户群迅速减少,大量优质客户可能会转入外资金融机构。4.4实证结果 表4.1 各变量单位根检验变量统计方法统计量概率横截面观测数IALLC检验-8.4198201484IPS检验-2.369340.00891484ADF检验52.30610.00351484PP检验71.109701484NIALLC检验-16.599201484IPS检验-5.751050148
35、4ADF检验88.383301484PP检验120.62701484OALLC检验-12.304501484IPS检验-4.3168201484ADF检验74.814801484PP检验104.26101484LQLLC检验-32.810401484IPS检验-9.7829901484ADF检验93.301301484PP检验109.49401484BLLLC检验-124.80201484IPS检验-21.418901484ADF检验70.318501484PP检验97.382401484ECLLC检验-39.837301484IPS检验-9.8609901484ADF检验91.6030148
36、4PP检验118.19601484POALLC检验-6.6757101484IPS检验-1.339540.09021484ADF检验39.50240.07321484PP检验44.89080.02261484FDLLC检验-10.534401484IPS检验-1.771120.03831484ADF检验44.86470.02281484PP检验52.60620.00331484FALLC检验-7.477501484IPS检验-1.92120.02741484ADF检验47.67990.01161484PP检验65.86380.00011484DGDPLLC检验-7.9573801484IPS检
37、验-1.741490.04081484ADF检验44.05020.02751484PP检验60.71580.00031484表4-2 对变量(binling)OA回归(hugu)结果十大股份制银行四大国有银行混合样本变量系数t统计量系数t统计量系数t统计量C0.004*2.063 0.003 0.519 0.004*2.038 NIA0.034 0.581 -0.076 -0.543 -0.023 -0.434 IA0.236*5.517 0.290*4.050 0.220*5.635 EC-0.006 -1.014 -0.006 -0.871 -0.007 -1.461 POA-0.049
38、-0.502 -0.009 -0.573 -0.017 -0.840 FO-0.162*-1.781 -0.062 -1.601 -0.057 -1.547 FA-0.174* -2.328 -0.094*2.834 -0.055*-1.916 DGDP0.020 1.299 -0.024 -0.959 0.023 1.625 R20.424 0.824 0.695 表4-3 对变量(binling)NIA回归结果十大股份制银行四大国有银行混合样本变量系数t统计量系数t统计量系数t统计量C0.008*2.336 0.030* 3.629 0.012* 2.559 OA0.018 0.109 -
39、0.182 -0.543 -0.089 -0.434 IA0.184*1.915 0.043* 3.290 0.154*1.773 EC-0.008 -0.638 0.002 0.208 0.005 0.459 POA0.009 0.147 -0.003 -0.117 -0.005 -0.132 FO0.155*1.790 -0.136* -1.764 0.147* 1.779 FA-0.113* -1.812 -0.155* -1.927 -0.129* -1.807 DGDP-0.093 -3.118 -0.062 -1.663 -0.090 -3.435 R20.197 0.679 0.
40、347 表4-4 对变量(binling)LQ回归(hugu)结果十大股份制银行四大国有银行混合样本变量系数t统计量系数t统计量系数t统计量C0.561*9.2680.1600.4760.522*5.416BL2.296*2.8061.4582.4651.149*2.487IA-1.364-1.001-6.246-1.629-3.696*-2.335NIA-5.109*-2.675-1.691-0.225-4.515*-2.018POA-1.792-1.0212.246*2.7142.177*2.641FO10.062*4.5241.0290.4610.3120.173FA8.944*4.50
41、30.4240.2112.350*1.678DGDP0.3020.5830.9090.6411.035*1.775R20.4040.6550.599表4-5 对变量(binling)BL回归结果十大股份制银行四大国有银行混合样本变量系数t统计量系数t统计量系数t统计量C-0.019 -1.650 -0.170 -1.651 -0.098* -4.446 LQ0.034* 2.572 0.154* 2.465 0.055* 2.487 IA0.206 1.154 0.615 0.467 0.525 1.484 NIA0.370* 1.743 0.297 0.122 0.273 0.544 POA
42、0.018 0.063 -0.232 -0.753 0.063 0.334 FO0.131 0.352 2.515* 5.244 2.662* 9.458 FA0.294 0.890 2.211* 5.004 2.148* 8.819 DGDP0.109* 1.838 0.772* 1.780 0.278* 2.186 R20.268 0.825 0.697 4.5模型分析及评价从上述四组方程的实证结果上看,我们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1)跟李晓峰等(2006年)的结论相比,李晓峰等(2006年)用2004年以前的数据做回归,发现比较(bjio)整体的拟合优度, 股份制银行的值大都优于国有银行,
43、 说明股份制银行具有比国有银行更强的显著性。而本文(bnwn)用2004年之后的数据做回归分析,发现从整体的拟合优度上讲,国有银行的拟合优度大于股份制银行的值。而该结果说明: 随着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 受到冲击的是不单单只是非国有银行,而国有银行受到的冲击明显大于十年前。进一步说明,十年后我国银行业开放程度发生很大的变化,过去国有银行的垄断局面会被打破, 使得国有银行当遇到外资大举进入时受到了比之前更大的冲击。 (2) 从单个解释变量上说,解释变量FO和FA对于方程 1、方程2,方程3和方程4都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对国内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的变化、银行表外业务、流动性和国内银行的风险的把控均有较
44、强的解释能力。而外资银行进入后,对国内经营管理水平和银行表外业务的影响,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的影响程度差异不大。但是对银行流动性和风险把控上,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的影响程度差异很大。从模型的回归(hugu)结果上可以看出(比较系数和t统计量),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加在意流动性水平(方程3),而国有银行更加在意对风险的把控(方程4)。(3)从混合样本结果比较上可以看出,方程1中,外资进入变量对国内银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了一定的帮助(符号为负),但是提高的效应均不明显,反映了近些年国内银行业并没有主动向外资银行学习先进的的管理技术和经验,也就是说外资银行的进入中国大陆的技术外溢效应不佳。在方程2中,外资
45、进入变量对国内银行开展中间业务起到了一定的竞争业务,使得国内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下降了,这一点对国有银行的影响更大。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国有银行在一些新兴的中间业务上(相对于传统存贷款业务),从定价技术和营销理念上往往要落后与外资银行,因此受到了外资银行一定的冲击。在方程3中,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国内银行 (混合样本) 的流动性显著降低 , 这与我们的假设是一致的。外资进入变量对国内银行的流动性水平的影响在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也分别产生不同的影响,体现出对股份制银行的流动性水平影响更大。方程4回归结果体现出外资银行进入带来了国内银行资产质量的下降和风险的增加 , 这与我们的假设是一致的,从数据上看
46、,由于制度原因,国有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上更具有谨慎性。我国呆账准备金的提取采用2011年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建立了动态拨备制度,监管部门可以根据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对监管标准进行调整,单家金融机构可以进行差异化调整。这一点在我们的模型中也得到了印证,从控制变量来看 ,宏观经济因素对资产质量及短期风险是显著的。第五章 在华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yngxing)与启示(qsh)5.1在华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yngxing) 5.1.1在华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有利影响第一,外资银行的进入强化了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机制,降低了我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外资银行的进入打破了我国
47、银行业原有的垄断局面,促使各中资银行为了生存发展,提高自身效率、生产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第二,外资银行的进入为我国银行业设立了参考榜样,提高了整体中资银行的效率。在华外资银行在控制银行成本、提高员工人均效率等方面为中资银行提供了参照系统,其先进的管理思想、跨国经营理念对中资银行极有借鉴意义。第三,改善了中资银行的服务与金融产品的供给。外资银行的进入为国内融资开通了新的渠道,改善了我国封闭的融资环境。由于外资银行的贷款是利润优先的,贷款多针对我国三资企业及中小企业,从而增加了我国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机会。另外,外资银行的存在令中资银行不断创新其理财产品,极大的丰富了可供国内客户投资的金融产品。第
48、四,有助于中资银行走向世界。外资银行的进入从根本上拓展了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推动了中资银行向跨国化、商业化转型(zhun xn)。再有,外资银行的进入为中资银行的在实行对等互惠原则的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带来便利。5.1.2在华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不利(bl)影响第一,增加了中资银行的经营成本。由于外资银行的进入,竞争压力大增,中资银行被迫投入较原来多的资源进行(jnxng)各种先进技术的改造。而且,中资银行传统的业务利润来源受到冲击,在短期内不得不增加其营运费用以刺激利润增长。第二,强化了政策影响的不确定性,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不确定因素。外资银行在入世初期受的限制较大,但在2006
49、年我国全面开放银行业以后,相比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受到的行政干预要少得多。由于外资银行或外资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能力强,可能受利益驱动而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或宏观经济政策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外资银行具有危机传导的功能,在母国发生经济危机时则可能变成危机的传导体。第三,对金融人才与原属中资银行的客户的竞争。外资银行实行人才本土化的政策,由于通过培训来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其业务扩张的需要,中资银行的一般操作人员与中高层管理人员均是其争夺重点。但在金融危机后,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出现巨亏,部分外资银行员工又跳回中资银行,因此,外资银行对适合的金融人才的争夺更趋激烈。第四,外资银行的进入加大了我国对银行业的监管难
50、度。由外资银行引入的金融产品增加了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使监管成本上升。再有,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水平也不高,难以对外资银行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5.2在华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第一,继续(jx)改善中资银行现有公司治理水平,建立起真正(zhnzhng)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考虑对内资企业开放,引入民企成为(chngwi)股东。对上市银行而言,还应逐步放开对员工的股权激励制度,尽可能兼顾效率与公平,对中资银行高管的长期激励计划需引入第三方的强制性监督。另外,在银行内部还应该真正发挥银行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简化行内组织结构,提高工作效率。第二,中资银行还需继续引进国外先进的绩效管理经验与
51、考核体系,加快绩效管理的相关配套建设,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和运营机构。第三,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员工归属感的建立,提供给员工良好的个人发挥平台以及提升空间,确实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人力资源的价值。第四,提供风险控制能力。中资银行以往缺乏系统性的风险管理机制,因此更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的技术与制度建设,推行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第五,加强金融创新能力的建设。随着国际间经济越来越密切,金融自由化程度也在加大,中资银行应不断推出各种复合的中间业务产品来满足各个层次的客户需要,以适应客户不断增长的要求,提供给客户多元化的选择。第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以及加强货币政策的执行力度。第七,中
52、资银行还应培养服务文化,改善服务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打造银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尽可能满足客户需求,实现经营上的转型。第八,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从更宽的视角而不仅仅是经济效率的角度看待银行业股权开放,采取积极的措施推动中资银行的“走出去”,化被动为主动。第九,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还是要靠中资银行自身。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相继退出,反而给了中资银行自我发展的一个好机会,中资银行应该重新部署经营战略与明确发展目标。5.3 总结本文通过对中外资银行一系列的数据分析,研究了在华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阶段性影响。过去的几十年只是在华外资银行战略布局的一小部分,在以后更长的一段时间里,外资银行将处于一个怎么样
53、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什么的战略特征,均有待日后研究。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本文很多地方如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等方面无法全面铺开研究影响了文章的深度及广度,同时没有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实证分析,导致了文章的说服力稍弱,这些都是笔者应该加倍努力提升自身水平、继续研究的方面。 参考文献 3 梁慧贤,简俭敏,江淮安,于艺海.中国大型(dxng)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及其效率影响.金融论坛,2011(12):29-36;4 刘远亮,葛鹤军.外资股权( qun)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金融(jnrng)坛坛,2011, (12):46-50;5 韩长征.人民币国际化与中资商业银行国际化.金融论坛,2011,(1
54、2):65-70;6 王光明.入世10年中国银行业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金融论坛,2011, (12):89-91;7 张满银,韩大海.金融生态环境与外资银行在华投资的省域选择.金融论坛,2010,(10):5-11;8 卜凡松,崔基仟.在韩中资银行的经营环境与发展对策.金融论坛,2010,(10): 57-63;9 陶能虹,邓雄.商业银行并购业务协同增值机制研究.金融论坛,2010, (11):42-49;10 何维达,于一.外资进入与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金融论坛,2011, (1):43-49;11 徐枫,范达强.外资银行对中国(zhn u)银行业的溢出效应.金融(jnrng)论坛,20
55、11, (4):39-44;12 刘明坤.中国商业银行(shn y yn xn)海外并购的动因、机遇与战略.金融论坛,2011, (5):37-42;13 贺建清.中国版巴塞尔协议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金融论坛,2011, (8):25-32;14 中国工商银行“人民币国际化”课程组.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与中资商业银行战略机遇.金融论坛,2011,(9):11-20;15 李鸿兰.WTO体制下我国对外资银行准入的法律规则研究以组织形式为切入点.经济师,2008,(5):92-93,95;16 徐义国.从竞争到融合:中国银行业的开放进程与趋势.银行家,2006, (12):39-41;17 李少华.从
56、跨国公司在华发展历程看中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的阶段性战略.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12):35-38;18 马雪虹.当前在华外资银行的核心业务.经济研究参考,2004, (45):14-18,24;19 张薇.对转制后外资银行发展方向及外汇监管方式的探讨.华北金融,2007, (8):47-50;20 曹元芳.关于入世后加强外资银行监管的探讨.华北金融,2002,(3):29-32;21 黄磊.国有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华北金融,2006,(7):10-12;22 苗文焕.浅谈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现代商业,2010, (24):25-26;23 孛润兰,王霞.入世后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状况及应对策略.兰州大学学报, 38(6):119-124;24 朱荣华(rnghu).三分类(fn li)理论与我国银行国际化步骤的考量(ko lin).金融发展研究,2008, (4):57-59;25 刘振华,谭诤.外资银行的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管道巡检无人机解决方案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环保人才培训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社区养老公寓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素食烘焙专营店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话剧票务分销与营销合作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脊柱健康评估与矫正建议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紫菜寿司美食摄影服务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市政管廊(管沟)顶管施工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 2025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网络安全防护试卷(附答案)
- 2025年考研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逻辑推理真题及答案
- 建筑工地安全施工规范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重难考点专题04因式分解(知识串讲+13大考点)特训(原卷版+解析)
- 2024至2030年全球及中国海洋休闲设备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建议报告
- 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超声
- 幼儿园小班语言课件:《小狗找朋友》
- 南方主要虫害图谱-稻飞虱课件讲解
- (正式版)JBT 106-2024 阀门的标志和涂装
- 心脏搭桥手术病历
- 医药商务的工作总结
- 托育早教中心家长常见问题(百问百答)
- 2024年上海嘉定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