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_第1页
某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_第2页
某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_第3页
某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_第4页
某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班级:测绘B091设计人:学号:2012年12月15日第一部分概况工程概况该项目基坑开挖较深,并且开挖处距离水街已有建筑、走马河堤岸较近,有可能扰动基坑周围的地质结构,容易导致基坑周边的基坑墙体出现坍塌,从而影响施工安全,还有可能扰动紧邻基坑的建筑物出现变形。按照规定应对都7工堰市水街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边缘的水平位移和沉降以及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观测,从而对基坑以及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做出判断,达到为施工决策服务和施工安全的目的。任务概况XX市XX公司,拟对XX市水街基坑项目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边缘的水平位移、垂宜位移以及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基础沉降情况进行监测,以监视

2、施工过程中基础变形的大小和规律,从而确保基坑和周边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质M和安全,并验证有关设计参数。技术依据.XX水街总平面图.2012年12月;.建筑变形测M规程JGJ8-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工程测M规范GB50026-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M规范GB/T12897-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第二部分水平位移监测方案设计基准点与监测点的位置设计与埋设为监测XX市水街基坑边缘的水平位移,根据基坑周围的地形情况,拟在基坑附近稳定的地面上布设3个基坑边缘水平位移监测的基准点,基准点采用常规刻有十字的地面测M标志。水平位移监测点宜接

3、布设在基坑周边抗滑桩外侧1m至2m的地方,拟在Xx市水街基坑边缘布置16个基坑安全监测的监测点,监测点也采用常规地面测M标志,水平位移监测点点位布置及编号见后附图1所示。监测方法及其精度设计(1)监测方法基坑边缘的水平位移,拟采用双测站极坐标测M的方法进行监测。测M时,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丁士2和(2mm+2ppm)J全站仪,分别在测站A(Xa,Ya)和B(Xb,Yb)向目标点P进行观测。则目标点P的双测站极坐标值可根据坐标正算得到第一个周期测M的坐标分别为:Xpa、Ypa、Xpb、Ypb取两测站坐标的平均值作为本周期目标点坐标测M的结果,即1(2-2-1)则同一目标点的两 X和Y方向的水平位(2

4、-2-2)Xpi=:(XPAXpb)2、,1YP1=C(YPAYPB)2第二周期测M时,可得到该目标点的第二周期观测坐标,周期坐标的差值AX和ay即为该目标点在这两周期观测期间的移值,即:AX=Xpi-Xp2AY=YP1-YP2(2)精度分析与精度设计cos(: ba :)dSA &d:(2-2-3)位中(2-2-4)(2-2-5)对坐标正算公式列全微分得:dXp=1cos(:ab-:)dSS1sin(:ab:)4sin(:ba:)dXp1d-对式(2-2-3)按协方差传播律转化为中误差关系式并合成,可得目标点的点误差关系式为:22S1+m:2+S2器+smp=mxp当ms1=ms2=ms和m

5、amp=m时,式(2-2-4)转化为:mP*2忒*m2!XP2当S1=S2=150m,ms和m八按全站仪的标称精度代入上式,可估算出目标点的点位中误差为士1.76mm考虑到水平位移为同一监测点的两周期坐标的差值,且X、丫方向按同精度算,贝UX、丫方向位移M的中误差将均是士1.76mm显然,这样高的精度能满足基坑边缘水平位移监测的精度要求,因此基坑边缘水平位移监测的精度设计为测角精度不低丁士2;测距精度不低丁士(2mm+2Ppm)监测周期设计变形监测两个观测周期间的时间间隔,应根据变形M的大小、变形的速度和变形监测的目的进行设计,基坑边缘水平位移监测也不例外。在初期,由丁不了解其是否有变形和变形的规律,可按较短的时间间隔进行监测;在后期,由丁了解了其变形规律,可较好地确定周期间的时间间隔。由丁该项目基坑为深挖基坑,为了确保基坑开挖的安全,计划在基坑和建筑物基础施工期间共观测十二个周期,每周观测一个周期。数据处理与成果提交每周期外业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对外业观测成果进行检核,并计算出本周期监测各监测点的坐标,以及各监测点本周期观测坐标相对丁上一周期观测坐标的相对变化M和各监测点本周期观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